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7篇文章
< 1 2 1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4年我国无烟煤市场发展与展望
1
作者 冯雨 杨玲 杨小敏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5,共9页
通过对宏观政策以及产业政策动态等多维度进行剖析,对无烟煤下游行业的消费现状和趋势进行详细分析和预测。介绍了我国无烟煤资源分布、生产和进口现状,对我国无烟煤生产和进口趋势进行了预测。综合分析供需、成本、政策等影响无烟煤价... 通过对宏观政策以及产业政策动态等多维度进行剖析,对无烟煤下游行业的消费现状和趋势进行详细分析和预测。介绍了我国无烟煤资源分布、生产和进口现状,对我国无烟煤生产和进口趋势进行了预测。综合分析供需、成本、政策等影响无烟煤价格的因素,特别是需求和供应关系,对2024年无烟煤价格走势进行了定性分析。整体认为,2024年,我国无烟煤将处于供需紧平衡状态,但较2023年略有宽松;价格中枢有望小幅下移,但仍将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煤市场 无烟煤消费 无烟煤供应 供需平衡 煤炭价格
下载PDF
活性磁化水改善无烟煤煤尘润湿性能的研究
2
作者 庞杰文 谢建林 +3 位作者 赵振保 郝永江 韩巧云 梁磊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0,共8页
为了提高活性磁化水抑制无烟煤尘的性能,分别测定了4种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进而选取最佳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测定了不同磁化参数下的最佳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以确定最优磁化参数.同时分别测定矿井静压水、最佳浓度表面... 为了提高活性磁化水抑制无烟煤尘的性能,分别测定了4种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进而选取最佳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测定了不同磁化参数下的最佳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以确定最优磁化参数.同时分别测定矿井静压水、最佳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最佳活性磁化水与无烟煤的接触角.结果表明,质量分数0.10%尘克C&C溶液可使矿井静压水的表面张力下降43.83%.质量分数0.10%尘克C&C溶液的优磁化强度为300 mT,磁化时间为50 s.相较于矿井静压水,质量分数0.10%尘克C&C活性磁化水接触角减小了79.11%,表面张力减小了47.04%,铺展功及浸湿功分别提升了97.35%、87.01%,极大提升了溶液的铺展能力和浸湿能力.现场应用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质量分数0.10%尘克C&C活性磁化水作为采煤工作面的喷雾降水,降尘效率提高了37.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尘 活性磁化水 无烟煤 湿润性 抑尘
下载PDF
无烟煤分子模型构建及优化方法研究
3
作者 温志辉 方智银 +2 位作者 赵延霞 王奇 毋新亮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100,共7页
为了认识煤的分子结构特征,采用元素分析、^(13)C-核磁共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测试方法构建无烟煤大分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大分子模型中芳香碳以C的2、3环结构为主,确定其模型分子式为C_(193)H_(138)N_(2)O_(7);结构和退火优化后... 为了认识煤的分子结构特征,采用元素分析、^(13)C-核磁共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测试方法构建无烟煤大分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大分子模型中芳香碳以C的2、3环结构为主,确定其模型分子式为C_(193)H_(138)N_(2)O_(7);结构和退火优化后,其分子模型越发紧凑,键角更加弯曲,添加周期边界条件后其体系能量迅速降低,这是由于价电子能中的键伸缩能和非成键能中的范德华能降低所导致的,通过密度模拟得到无烟煤大分子最优模型的密度为1.45 g/cm^(3)。研究结果可为构建煤大分子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煤 ^(13)C-核磁共振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分子模型 模型优化
下载PDF
惰气熔融-红外吸收/热导法同时测定无烟煤中氮和氢
4
作者 王琳 王楠 沈峰满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CAS 2024年第1期39-46,共8页
首次使用惰气熔融-红外吸收/热导法实现无烟煤中氮、氢元素的同时、快速、准确测定.探究分析条件,发现当称样量为0.0300 g,分析功率为5500 W,氮元素的积分延迟时间为15 s,集成时间为55 s,氢元素的积分延迟时间为5 s,集成时间为85 s,且... 首次使用惰气熔融-红外吸收/热导法实现无烟煤中氮、氢元素的同时、快速、准确测定.探究分析条件,发现当称样量为0.0300 g,分析功率为5500 W,氮元素的积分延迟时间为15 s,集成时间为55 s,氢元素的积分延迟时间为5 s,集成时间为85 s,且使用石墨套埚时,氮氢元素的释放最完全、合理.方法中氮、氢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9、0.9940,检出限分别为0.321%、0.189%,定量限分别为0.326%、0.194%,精密度分别为3.60%、0.63%,满足线性关系及方法要求.惰气熔融-红外吸收/热导法重复性好、高效便捷、操作和维护简单,可用于无烟煤中氮、氢元素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惰气熔融 红外吸收/热导法 无烟煤
下载PDF
超纯无烟煤导电性影响因素
5
作者 宋树磊 阎善文 +2 位作者 许轩 陈增强 刘红旗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为研究无烟煤自身的导电特性,提高其导电性能,使无烟煤成为填料和电极材料的一部分,采用酸溶法制备了灰分0.13%的超纯无烟煤,采用粉末电阻率仪探索了含水率、灰分、压强、粒度及矿物质成分对超纯无烟煤导电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无烟... 为研究无烟煤自身的导电特性,提高其导电性能,使无烟煤成为填料和电极材料的一部分,采用酸溶法制备了灰分0.13%的超纯无烟煤,采用粉末电阻率仪探索了含水率、灰分、压强、粒度及矿物质成分对超纯无烟煤导电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无烟煤电导率随含水率和压强的升高呈上升趋势。随灰分降低电导率逐渐升高。灰分低于1.0%时,电导率随灰分降低而急剧升高。压强4.00 MPa、含水率6.21%、粒度0.2~0.1 mm,灰分降至0.13%时,无烟煤导电性最佳,其电导率为1.44×10^(-7)S/cm。研究范围内,粒度对无烟煤电导率影响较小。煤中常见矿物质的电导率顺序为:黄铁矿>高岭石>二氧化硅>碳酸钙>硫酸钙;黄铁矿电导率最高,达1.32×10^(-2)S/cm。无烟煤电导率随黄铁矿含量增加呈升高趋势,而随其他矿物质含量增加呈降低趋势。采用响应曲面模型优化正交试验结果,获得了无烟煤电导率与含水率、灰分及粒度之间的二次回归方程。含水率和灰分对无烟煤电导率测试结果的影响显著,其中灰分对电导率的影响程度最大,含水率次之,粒度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纯无烟煤 导电性 电阻率 电导率 影响因素 正交试验
下载PDF
高硫无烟煤制备柱状活性炭对Cu^(2+)的吸附规律及影响机制
6
作者 赵金柯 郭子一 +4 位作者 段晨龙 黄冬艳 董婷玉 王皓雪 周恩会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33,共10页
高硫无烟煤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硫氧化物,破坏大气环境,随着环保要求日益严格,需寻求高硫无烟煤由传统燃料向高端材料发展的途径。由于活性炭制备与应用在特定领域尚无技术指标,造成制备目标模糊,活性炭定向制备问题亟需解决。采用晋城地... 高硫无烟煤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硫氧化物,破坏大气环境,随着环保要求日益严格,需寻求高硫无烟煤由传统燃料向高端材料发展的途径。由于活性炭制备与应用在特定领域尚无技术指标,造成制备目标模糊,活性炭定向制备问题亟需解决。采用晋城地区高硫无烟煤,通过物理活化法制备,并采用磷酸浸渍处理,得到了比表面积1066.42 m^(2)/g(AC-1)和1568.79 m^(2)/g(AC-2)的2种活性炭。采用FTIR、XPS、SEM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C-1的最几可孔径为1.688 nm,AC-2的最几可孔径为0.718 nm,前者具有更发达的介孔结构。以Cu^(2+)为吸附质研究2种活性炭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AC-1的吸附性能显著优于AC-2,吸附行为由孔径分布和表面官能团含量2个因素共同决定。最佳吸附条件为pH=4,温度35℃,活性炭投加量0.30 g,吸附时间2 h。动力学研究表明2种活性炭对Cu^(2+)的吸附过程均由化学吸附而不是颗粒内扩散控制。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表明Langmuir等温模型不适用于AC-2,这可能与其以物理吸附为主导有关。本研究讨论活性炭孔隙分布和表面官能团含量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为高硫无烟煤定向制备具有良好水相重金属离子去除能力的活性炭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无烟煤 煤基活性炭 孔隙分布 铜离子净化 吸附机理
下载PDF
无烟煤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7
作者 颜智华 姜秉仁 +4 位作者 杨雪 苗书雷 朱超超 李晓 孟献梁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276-279,共4页
以贵州威宁石炭系无烟煤为原料,通过物理活化法制备煤基活性炭。以活性炭对碘吸附值和亚甲蓝吸附值为考察指标,通过改变活化时间、水蒸气流量及活化温度来探究其对煤基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扫描电镜(SEM)、氮气吸附脱附(BET)... 以贵州威宁石炭系无烟煤为原料,通过物理活化法制备煤基活性炭。以活性炭对碘吸附值和亚甲蓝吸附值为考察指标,通过改变活化时间、水蒸气流量及活化温度来探究其对煤基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扫描电镜(SEM)、氮气吸附脱附(BET)、红外光谱(FTIR)对所制备的活性炭进行孔隙结构及官能团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当活化时间为4 h,水蒸气流量为0.175 mL/(min·10 g),活化温度为950℃时,所制备的煤基活性炭比表面积可达686.68 m^(2)/g,碘吸附值可达857 mg/g,亚甲蓝吸附值可达81.8 mg/g,同时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及含氧官能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活性炭 无烟煤 吸附性能
原文传递
基于硫分和煤层厚度的山西无烟煤可采资源量估算
8
作者 赵剑 杜磊 刘汉斌 《矿产勘查》 2024年第3期455-461,共7页
煤炭开采受环境条件约束和开采技术限制。作为计算煤炭可采资源量的两大指标,硫分、煤层厚度一直是限制煤炭可采资源量大小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煤层硫分和厚度两个约束条件,分析了山西不同硫分、不同厚度无烟煤的... 煤炭开采受环境条件约束和开采技术限制。作为计算煤炭可采资源量的两大指标,硫分、煤层厚度一直是限制煤炭可采资源量大小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煤层硫分和厚度两个约束条件,分析了山西不同硫分、不同厚度无烟煤的资源量。研究发现,山西中厚层低硫无烟煤仅占全省无烟煤保有资源总量的37%,保有资源量相对不足,应节约开采与使用。适合高炉喷吹的特殊无烟煤资源量仅占全省无烟煤保有资源总量的29%,约151亿t,应进行战略性保护;全省高硫无烟煤占全省无烟煤保有资源总量的23%,其中晋城矿区高硫无烟煤占到矿区无烟煤保有资源总量的38%,实现煤中有机硫的高效脱除可以解放大量高硫无烟煤;山西拥有薄层中低硫无烟煤42亿t,开采具有重大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分 煤厚 山西 无烟煤 资源量
下载PDF
无烟煤粒度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朱汝斌 曹强 《煤质技术》 2024年第1期61-67,共7页
我国炼焦煤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配入无烟煤炼焦是降低生产成本并扩大煤种资源利用的有效途径,无烟煤粒度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研究可用于指导无烟煤在配煤炼焦中的技术应用。以典型1/3焦煤和不同粒度的无烟煤为研究对象,结合煤质特性分析并通... 我国炼焦煤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配入无烟煤炼焦是降低生产成本并扩大煤种资源利用的有效途径,无烟煤粒度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研究可用于指导无烟煤在配煤炼焦中的技术应用。以典型1/3焦煤和不同粒度的无烟煤为研究对象,结合煤质特性分析并通过40 kg小焦炉开展炼焦实验。由研究发现,配入无烟煤可使焦炭的灰分降低、固定碳含量升高以及发热量提升。焦炭块度随无烟煤粒度减小而增大,表面平整且气孔均匀分布,当粒度大于3 mm时,焦炭易碎且无烟煤颗粒明显可见。焦炭强度随无烟煤粒度增加而降低,当无烟煤粒度小于0.5 mm时,焦炭CSR为70.1%,M40为88.4%。当无烟煤配入粒度小于0.5 mm时,焦炭平均粒度为52.0 mm,其粒度分布集中于40~60 mm,该区段粒度占比为56.82%。无烟煤配入粒度小于3.0 mm时均可满足高炉运行要求。实验证明配入粒度小于0.5 mm的无烟煤时,焦炭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从而可扩大炼焦煤种资源并实现降本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煤 粒度 焦炭质量 炼焦煤 焦炭强度 焦炭块度 捣固炼焦
下载PDF
无烟煤储层煤层水的相变传质过程及其煤层气开发的工程启示
10
作者 刘世奇 王鹤 +3 位作者 桑树勋 胡秋嘉 贾慧敏 毛崇昊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138-3150,共13页
科学认识煤层孔裂隙中流体流动与传质机理是实现煤层气高效产出的治本之策。煤层气开发过程中,煤层水的赋存和运移产出特征不仅决定了煤层气井疏水降压效果,同时显著影响了CH4解吸、运移、产出过程,对煤层气井高效排采管控至关重要。以... 科学认识煤层孔裂隙中流体流动与传质机理是实现煤层气高效产出的治本之策。煤层气开发过程中,煤层水的赋存和运移产出特征不仅决定了煤层气井疏水降压效果,同时显著影响了CH4解吸、运移、产出过程,对煤层气井高效排采管控至关重要。以沁水盆地南部樊庄区块为例,基于煤层水赋存形式、产出过程和流动形态的认识,开展了煤层水相变传质机制的研究,并量化了工程背景下无烟煤储层煤层水相变传质的阈值孔径,探讨了其对煤层气开发的工程启示。结果表明:煤层水的赋存状态可动态转变,流体压差是发生动态转变的主要机制。水的单相流动阶段,可动水的运移主要受表面张力作用;工程背景下,大孔(孔径>50 nm)尺度孔裂隙中可动水的运移产出是煤层压力整体释放的前提,并奠定了煤层气井高产稳产的基础。气水两相流条件下,束缚水(毛管水)向可动水的转变受煤岩润湿性以及气水之间的界面性质与相互作用的重要影响,并因毛管效应发生而压力条件要求增加。其中,泡状流和气团流为主的阶段,CH4的解吸产出促进了部分介孔(2~50 nm)尺度孔裂隙中束缚水(毛管水)向可动水的转变,并决定了煤层压力的整体释放效果;指示了见套压后,煤层压力的整体释放是气水两相共同作用的结果,排水阶段向降压采气阶段缓慢过渡对煤层气井高产是必需,持续憋压可能造成介孔尺度孔裂隙中过早形成段塞流,不利于煤层气井高产稳产。随煤层压力降低,等效孔径>40 nm的孔裂隙中的液态水可汽化脱离形成气态水自由水,与吸附态CH4形成竞争吸附/解吸,而等效孔径<40 nm的孔裂隙中的煤层水则以液态形式保存或进行润湿迁移,对气水两相流阶段束缚水(毛管水)向可动水的转变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井 相变传质 毛管效应 气水两相流 无烟煤 樊庄区块
下载PDF
氧气浓度对含硫无烟煤自燃特性的试验研究
11
作者 周西华 姜延航 +2 位作者 白刚 李东芳 郝慧颖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4-123,共10页
为研究不同氧气体积分数对含硫煤低温氧化自燃的影响,选取山西石港煤业有限责任公司14号和15号煤层煤样作为试验样品,开展不同氧气体积分数下管式炉程序升温试验。14号和15号煤样的氧气体积分数分别为21.0%和21.0%、12.2%和12.1%、10.2%... 为研究不同氧气体积分数对含硫煤低温氧化自燃的影响,选取山西石港煤业有限责任公司14号和15号煤层煤样作为试验样品,开展不同氧气体积分数下管式炉程序升温试验。14号和15号煤样的氧气体积分数分别为21.0%和21.0%、12.2%和12.1%、10.2%和10.1%、7.1%和7.2%、5.0%和5.1%、2.9%和2.8%,共6个组别,并联用气相色谱仪分析气体成分。研究了不同氧气体积分数下14号煤样与15号煤样在低温氧化阶段CO气体与特征温度变化规律。通过计算不同氧气体积分数、不同温度时刻的耗氧速率和放热强度,分析了耗氧速率、放热强度与温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对氧气体积分数为21%时14号煤样与15号煤样耗氧速率和放热强度进行拟合。计算出不同氧气体积分数下14号煤样与15号煤样低温氧化表观活化能,分析了氧气体积分数与表观活化能之间的关系,根据煤自燃临界温度及表观活化能变化特性得出了14号煤样与15号煤样的自燃临界氧气体积分数值。结果表明:在试验测试范围内(氧气体积分数2.8%~21.0%,温度30~300℃),提高氧气体积分数有助于14号煤样与15号煤样氧化发展,降低氧气体积分数则抑制其发展,14号煤样的自燃倾向性大于15号煤样,14号和15号煤层自燃临界氧气体积分数分别为5.0%和7.2%;氧气体积分数恒定时,CO释放量、耗氧速率及放热强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符合指数函数变化规律,同一组别的14号煤样各温度点的CO释放量、耗氧速率及放热强度均大于15号煤样,表观活化能和自燃临界温度则小于15号煤样;温度恒定时,随着氧气体积分数的降低,CO释放量、耗氧速率及放热强度减小,表观活化能和自燃临界温度增大;耗氧速率、放热强度随温度变化的拟合曲线及自燃临界氧气体积分数值可为采空区煤自燃特性数值模拟及自燃危险区域划分提供重要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无烟煤 氧气体积分数 煤自燃 耗氧速率 放热强度 活化能
下载PDF
阳煤某矿无烟煤大分子结构模型及分子模拟
12
作者 贾进章 邢迎欢 +1 位作者 李斌 吴禹默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57,共6页
为构建阳煤某矿无烟煤大分子结构模型,利用工业分析、元素分析、核磁共振(^(13)C-NM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测试手段,对其分子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煤样桥周碳比为0.38。该煤大分子结构中芳香结构单元包含3个萘、6个蒽,1个芘和... 为构建阳煤某矿无烟煤大分子结构模型,利用工业分析、元素分析、核磁共振(^(13)C-NM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测试手段,对其分子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煤样桥周碳比为0.38。该煤大分子结构中芳香结构单元包含3个萘、6个蒽,1个芘和1个苯并芘;脂肪结构以短烷基侧链和环烷烃的形式存在;杂氧原子以4个羟基,2个甲氧基、5个醚氧键、1个羰基以及1个吡啶,2个吡咯,1个季氮构成;初步构建了阳煤某矿无烟煤分子模型,其分子式为C_(207)H_(162)O_(12)N_(4),相对分子质量为2894。对无烟煤大分子结构模型进行优化,总能量由2703.08 kJ/mol降低至890.86 kJ/mol。将15个煤大分子模型构建成聚集态结构模型,研究CO_(2)、CH4、N2的孔隙结构分布特征,从孔隙分布特征角度分析,该无烟煤对3种气体的吸附能力由强至弱分别为CO_(2)、N_(2)、CH_(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煤 13C-NMR XPS 分子结构模型 分子模拟 孔隙特征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无烟煤润湿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相海涛 寇凯博 +2 位作者 严国超 李岗 陈曦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7-131,共5页
为了提高无烟煤的润湿性,降低粉尘带来的危害,通过实验分析探究表面活性剂对无烟煤的润湿作用。拟选用10种表面活性剂,为了系统科学地获取无烟煤润湿液的最佳组分,先采用动态接触角实验对试剂进行单体优选。随后采用改良沉降实验对优选... 为了提高无烟煤的润湿性,降低粉尘带来的危害,通过实验分析探究表面活性剂对无烟煤的润湿作用。拟选用10种表面活性剂,为了系统科学地获取无烟煤润湿液的最佳组分,先采用动态接触角实验对试剂进行单体优选。随后采用改良沉降实验对优选出的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实验,得出无烟煤最佳复配润湿液。结果表明:通过改良的沉降实验得出,各试剂单体之间拮抗或协同效果,对无烟煤润湿效果最好的复配润湿液为AEO-9+NP-10(AEO-9的质量分数为0.4%,NP-10的质量分数为0.8%,体积比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煤 润湿性 动态接触角实验 改良沉降实验 复配
原文传递
基于配煤技术改善无烟煤煤灰熔融性及气化反应性
14
作者 谢颖 武成利 +2 位作者 刘涛 陈和荆 李寒旭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4-121,共8页
为改善无烟煤的煤灰熔融性及气化反应性,选取某晋城无烟煤(JC)和印尼褐煤(YN)为原料,利用灰熔融测定仪、TGA、XRD、BET等分析测试方法,考察了YN煤的配入对JC煤煤灰熔融温度、煤焦气化活性、煤焦微晶结构、煤焦比表面积和孔容的影响。结... 为改善无烟煤的煤灰熔融性及气化反应性,选取某晋城无烟煤(JC)和印尼褐煤(YN)为原料,利用灰熔融测定仪、TGA、XRD、BET等分析测试方法,考察了YN煤的配入对JC煤煤灰熔融温度、煤焦气化活性、煤焦微晶结构、煤焦比表面积和孔容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YN可有效降低JC煤的灰熔融温度,当添加量达40%时,流动温度TF降至1 387℃,且煤焦反应性得到明显改善;当YN添加量达40%时,碳转化率达到50%的时间t0.5仅需27.2 min,约为JC煤焦的一半,且反应性指数R_(0.5)与碱性因数Bf之间存在较好线性关系。同时拟合煤焦的XRD数据发现,随YN的配入层间距d_(002)、芳香层片堆垛高度L_(c)、芳香度f_(a)、芳香层数N均减小,添加YN使煤焦微晶结构更加趋于无序化,且添加比例越大,石墨化抑制程度也越大。煤焦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与YN的添加量相关,当添加40%时,比表面积可达81.102 m^(2)/g约为JC的42倍,且孔体积比JC高出一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煤 配煤 气化反应性 灰熔融性 煤焦
下载PDF
三轴应力下超临界水对寺河矿无烟煤渗流与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
15
作者 武群杰 冯子军 +1 位作者 张超 赵阳升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7-172,共6页
为了探索煤层在原位超临界水环境下改性的渗流和变形特性,将煤炭超临界水处理技术和原位改性采矿技术相结合,以?25 mm×50 mm寺河矿无烟煤为样本,在三轴应力条件下开展了超临界水环境下的渗流及变形特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365、... 为了探索煤层在原位超临界水环境下改性的渗流和变形特性,将煤炭超临界水处理技术和原位改性采矿技术相结合,以?25 mm×50 mm寺河矿无烟煤为样本,在三轴应力条件下开展了超临界水环境下的渗流及变形特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365、400、435℃的亚临界和超临界水注水条件下,无烟煤的渗透率分别比原煤下降了56.75%、96.93%和94.99%,整体渗透率的变化趋势为先快速降低再略微升高;实验初期无烟煤的渗流通道会逐渐闭合,持续注热一段时间后,渗流现象会再次恢复,恢复时间约43.5、24.54、19.81 h;渗流恢复同时伴随剧烈的轴向压缩变形,试验温度越高,最终轴向压缩应变越大,约为0.06、0.11、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煤 超临界水 渗透率 热变形
下载PDF
松木炭与无烟煤掺混燃烧特性
16
作者 郑树 王岩 +4 位作者 李登科 赵晨 张轩铭 才伟光 陆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666-3675,共10页
分别以松木炭和烟煤替代部分无烟煤进行掺混对比燃烧实验,并基于彩色图像测温法分析其燃烧温度、燃烧速率等特性。首先,对比烟煤和松木炭在相同掺混比下混合燃料颗粒挥发分和焦炭燃烧时间的特征;其次,对比不同松木炭掺混比下混合燃料颗... 分别以松木炭和烟煤替代部分无烟煤进行掺混对比燃烧实验,并基于彩色图像测温法分析其燃烧温度、燃烧速率等特性。首先,对比烟煤和松木炭在相同掺混比下混合燃料颗粒挥发分和焦炭燃烧时间的特征;其次,对比不同松木炭掺混比下混合燃料颗粒不同阶段的最高温度;第三,分别研究不同松木炭掺混比下混合燃料颗粒燃烧过程中平均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掺混比下,掺混松木炭的混合燃料,整体燃烧速率更高,且松木炭掺混比为50%时,整体燃烧时间最低,为289 s。当松木炭的掺混比例为30%、50%和70%时,混合燃料在挥发分燃烧阶段的最高温度分别为1 263、1 252和1 236 K,这表明增加松木炭掺混比会降低混合燃料燃烧温度。当松木炭掺混比为30%时,混合燃料稳定燃烧时的平均温度为1 210 K;当松木炭掺混比为70%时,混合燃料在53 s的平均温度为1 151 K,在90 s后平均温度迅速增大至1 248 K。混合燃料中松木炭对无烟煤存在夺氧抑燃和协同促燃2种影响,且当松木炭掺混比为30%时,平均温度最高,且燃烧稳定,其为最佳掺混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木炭 无烟煤 燃烧温度 燃烧速率 夺氧抑燃 协同促燃
下载PDF
利用高硫肥煤及低硫无烟煤配煤炼焦实践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琛芳 张世东 +2 位作者 陈建华 张雪峰 王银海 《燃料与化工》 2023年第1期8-10,16,共4页
国内焦煤等主要优质炼焦煤种十分紧缺,高硫煤资源因硫分高而在使用时受到限制。大比例配入低硫无烟煤时,通过煤种特性合理搭配高硫肥煤资源,在清洁型热回收捣固式炼焦炉中,采取加快结焦前期升温速度、中期炭化室温度保持恒温、适当延长... 国内焦煤等主要优质炼焦煤种十分紧缺,高硫煤资源因硫分高而在使用时受到限制。大比例配入低硫无烟煤时,通过煤种特性合理搭配高硫肥煤资源,在清洁型热回收捣固式炼焦炉中,采取加快结焦前期升温速度、中期炭化室温度保持恒温、适当延长焖炉时间的焦炉工艺,成功生产出CSR≥60%的焦炭产品,且配煤成本可大幅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煤 高硫肥煤 配煤炼焦 焦炉工艺
下载PDF
基于CT三维重构的无烟煤孔隙结构及连通性特征对比表征 被引量:17
18
作者 关欣 刘育伟 +2 位作者 任重阳 汤迅 赵迪斐 《非常规油气》 2023年第1期69-76,共8页
碳中和背景下,促进煤层气开发与利用有重要能源安全战略意义,我国高煤级煤层气资源储量丰富,但存在显著的“产能瓶颈”问题,需要开展针对性的储层研究。利用CT技术,以沁水盆地阳泉矿区新景矿区无烟煤样品为例,对高煤级煤孔隙结构和连通... 碳中和背景下,促进煤层气开发与利用有重要能源安全战略意义,我国高煤级煤层气资源储量丰富,但存在显著的“产能瓶颈”问题,需要开展针对性的储层研究。利用CT技术,以沁水盆地阳泉矿区新景矿区无烟煤样品为例,对高煤级煤孔隙结构和连通性进行精细表征与三维重构分析。研究发现:无烟煤样品孔体积大多不超过8000μm^(3),孔表面积大多不超过2000μm^(2),孔径大多不超过10μm。无烟煤样品的渗流孔隙相对较为发育,但空间分布相对分散;对其空间连通性进行表征分析,并与低中煤阶煤的孔隙结构连通性进行对比,认为高煤级煤孔隙间相对孤立、不连通,难以构成连通域,造成储层虽具有良好吸附能力但渗流能力较差,从而影响基质中煤层气的渗流、运移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煤 显微CT 孔隙特征 连通性 三维重构
下载PDF
酒糟与无烟煤混合燃烧的热重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娟 张明阳 +2 位作者 刘新辙 肖学 张林华 《节能》 2023年第6期40-44,共5页
目前,酒糟的处理方式主要局限在肥料和饲料,对无烟煤与酒糟混合燃烧研究较少。将废弃酒糟与无烟煤按不同比例进行混合燃烧,与其单独燃烧的过程进行对比,通过热重分析法、动力学理论及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对实验结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酒... 目前,酒糟的处理方式主要局限在肥料和饲料,对无烟煤与酒糟混合燃烧研究较少。将废弃酒糟与无烟煤按不同比例进行混合燃烧,与其单独燃烧的过程进行对比,通过热重分析法、动力学理论及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对实验结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酒糟、无烟煤分别单独燃烧时,只有3个燃烧过程,分别是水分的析出、挥发分的燃烧以及固定碳的燃烧;酒糟与无烟煤混合燃烧过程包括水分的析出、挥发分的燃烧以及各自固定碳的燃烧等4个阶段;酒糟与无烟煤混合物中酒糟所占比例越大,其综合燃烧特性指数也越大;增加酒糟比例能够改善无烟煤的燃烧状况,使其燃烧更加充分。根据Coats-Redfern法对二者混合燃烧反应过程的动力学特征进行研究,当反应级数n为2.2时,得到最佳拟合效果,酒糟热解活化能E为42.22 kJ/mol,指前因子A为4.51×10^(5)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糟 无烟煤 掺烧 热重分析 燃烧特性
下载PDF
西山无烟煤的纯氧燃烧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20
作者 李杰 胡素蓉 +1 位作者 岳莉 赖仕全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343-348,364,共7页
利用热重分析法研究西山无烟煤(XSA)在氧气气氛下的燃烧特性,分析燃烧反应动力学三因子:活化能、机理函数和指前因子。实验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对XSA的燃烧特性有显著影响,升温速率越大,XSA的着火指数(I_(i))、燃尽指数(I_(f))、火焰燃烧... 利用热重分析法研究西山无烟煤(XSA)在氧气气氛下的燃烧特性,分析燃烧反应动力学三因子:活化能、机理函数和指前因子。实验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对XSA的燃烧特性有显著影响,升温速率越大,XSA的着火指数(I_(i))、燃尽指数(I_(f))、火焰燃烧稳定指数(F_(ith))、综合燃烧特性指数(S)增加越明显。采用等转化率的FWO(Flynn-Wall-Ozawa)和KAS(Kissinger-Akahira-Sunose)方法得到XSA纯氧燃烧反应的平均活化能为138.006 kJ/mol,主曲线法确定的反应最概然机理函数为G(α)=[-ln(1-α)]^(1/2),反应遵循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机理模型,指前因子lnA为20.248 min-1,为无烟煤在各应用领域的纯氧燃烧技术开发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煤 燃烧特性 动力学 等转化率法 主曲线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