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9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小RNA在非梗阻性无精症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许鹏 谭芳春 黄向红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2期9-13,共5页
微小RNA(miRNA)在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多种生物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精子发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细胞分裂分化过程,miRNA同样在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miRNA表达失调极大影响着精子的发生,精子发生严重障碍可表现为非梗阻性无精... 微小RNA(miRNA)在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多种生物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精子发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细胞分裂分化过程,miRNA同样在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miRNA表达失调极大影响着精子的发生,精子发生严重障碍可表现为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目前,显微睾丸取精(micro-TESE)是NOA患者获精率最高的手术,但仍有一半的患者无法获取精子。最新研究发现,精浆miRNAs模型预测micro-TESE获精显示出了一定潜力。本文综述了miRNA在NOA中的作用以及精浆miRNA预测micro-TESE精子获取的相关模型,讨论了miRNA作为NOA潜在治疗靶点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梗阻性无精症 微小RNA 子发生 显微睾丸取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技术对特发性非梗阻性无精症睾丸显微取精术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刘添铭 郑霜 +1 位作者 陈然 肖彬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52-156,178,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超微血管成像(SMI)及超声造影(CEUS)的多模态超声技术定位对引导特发性非梗阻性无精症(NOA)睾丸显微取精术(M-TESE)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120例特发性NOA患者,随机分成SWE组、SMI组和CEUS组(n=... 目的:探讨采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超微血管成像(SMI)及超声造影(CEUS)的多模态超声技术定位对引导特发性非梗阻性无精症(NOA)睾丸显微取精术(M-TESE)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120例特发性NOA患者,随机分成SWE组、SMI组和CEUS组(n=40);每组分别在SWE示睾丸杨氏模量(E)最大和最小处、SMI示睾丸血流像素比值(CPP)最高和最低处以及CEUS示浓聚区和稀疏区进行定位并量化分析;显微取精术分别在以上区域和常规区取精,比较各个区域的取精成功率。结果:SWE示睾丸杨氏模量最小处、SMI示CPP最高处及CEUS示浓聚区的取精率均高于其常规区(P<0.05)。取精阳性位点与取精阴性位点的杨氏模量、CPP以及造影参数值(达峰时间、平均渡越时间、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精阳性位点杨氏模量为(6.49±3.19)kPa、CPP为(45.79±1.30)%、PI值为(15.84±3.19)/dB;以杨氏模量截断值、CPP截断值及PI截断值分别为8.84 kPa、45.80%、15.69/dB时,相应AUC最高。结论:多模态超声技术有助于提高M-TESE的取精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症 睾丸 超声检查 多模态
下载PDF
超声检查在无精症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姚世发 陈萍 +1 位作者 李亮 牛建梅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4期369-373,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无精症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我院确诊为无精症的连续病例314例,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及超声检查的结果。结果:314例无精症患者中,梗阻性无精症(obstructive azoospermia...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无精症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我院确诊为无精症的连续病例314例,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及超声检查的结果。结果:314例无精症患者中,梗阻性无精症(obstructive azoospermia,OA)患者118例(37.6%),非梗阻性无精症(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NOA)患者196例(62.4%)。OA患者中,有89%(105/118)超声检查有阳性发现,包括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40例)、射精管梗阻(33例)、炎症性病变(17例)、钙化性病变(15例);NOA患者中,有40.3%(79/196)超声检查有阳性发现,包括小睾丸(45例)、隐睾(13例)、睾丸微石症(16例)、精索静脉曲张(5例)。结论:314例无精症患者中,NOA与OA之比为1.66∶1,经超声检查能明确其中58.6%患者的病因,能明确89%的OA病因及40.3%的NOA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梗阻性无精症 非梗阻性无精症
原文传递
1338例男性无精症或少精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于海洋 杨静静 曾昭书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2期283-284,共2页
目的探讨男性无精症或少精症患者的Y染色体微缺失情况。方法1338例男性不育患者按照精液常规检查结果分为无精症组、严重少精症组、少精症组,选取同期320例健康男性为正常对照组,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AZF区微缺失分析。结果无精症组... 目的探讨男性无精症或少精症患者的Y染色体微缺失情况。方法1338例男性不育患者按照精液常规检查结果分为无精症组、严重少精症组、少精症组,选取同期320例健康男性为正常对照组,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AZF区微缺失分析。结果无精症组和严重少精症组的Y染色体微缺失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入组的研究对象中,AZFc位点缺失在男性不育中占比最高,为4.9%。在118例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中,共有25例染色体核型异常,其中以47,XXY核型占比最高,为8.5%。结论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是男性少精症或无精症等的首选临床检测项目,对男性不育的诊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症 Y染色体微缺失 不育
下载PDF
无精症、少精症患者中AZF缺失的检测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咸宁 胡志红 +1 位作者 曹凤根 左伋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42-345,T004,共5页
目的:探讨AZF缺失与男性无精症、少精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方法,对84例汉族无精症和少精症患者的AZF区4个STS位点:AZFa亚区的sY86、AZFb亚区的sY127、AZFc亚区的sY254和sY255进行了缺失检测。用PCR-SSCP方法对其中的48例作了s... 目的:探讨AZF缺失与男性无精症、少精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方法,对84例汉族无精症和少精症患者的AZF区4个STS位点:AZFa亚区的sY86、AZFb亚区的sY127、AZFc亚区的sY254和sY255进行了缺失检测。用PCR-SSCP方法对其中的48例作了sY254点突变检测。并对DAZ基因在人不同组织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3例无精症患者同时具有位于AZFc亚区中DAZ基因的sY254和sY255位点缺失。48例患者未见sY254有点突变。只在睾丸组织中检测到DAZ基因的表达。结论:部分汉族无精症患者可能与AZFc的缺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症因子 AZF 无精症缺失 DAZ 缺失 无精症
下载PDF
精道内镜微创技术在射精管梗阻性无精症诊疗中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吴永亮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9期162-165,共4页
目的研究精道内镜微创技术在射精管梗阻性无精症的诊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经尿道射精管切开术的17例射精管梗阻性无精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将同期收治的经精道内镜微创技术诊治的16例射精管梗阻性无... 目的研究精道内镜微创技术在射精管梗阻性无精症的诊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经尿道射精管切开术的17例射精管梗阻性无精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将同期收治的经精道内镜微创技术诊治的16例射精管梗阻性无精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①观察组术中发现的结石、积血或红色胶冻样液体、射精管囊肿、前列腺小囊肿、精囊囊肿的情况和对照组经过精囊镜观察到的差异不显著(P>0.05);②观察组的配偶妊娠成功率、活产婴儿率、婴儿健康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前,两组患者的精液体积参数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观察组的精液体积参数比对照组改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精道内镜微创技术可以实现对射精管梗阻性无精症的诊治,能提升其配偶的妊娠几率和胎儿质量,改善患者的精液体积参数,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内镜 微创 管梗阻 无精症 诊疗 液体积参数
下载PDF
无精症及少精症患者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和睾丸生精功能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潘玲 潘永利 陈容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0041-0044,共4页
讨论剖析无精症及少精症患者血清生殖激素水平与睾丸生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于2019年9月至2022年8月时间内的100例三甲医院确诊为精子密度低,无精症的患者,另选择同时期在我院接纳婚、产检健康育龄男士100例。对200例受试者开展促... 讨论剖析无精症及少精症患者血清生殖激素水平与睾丸生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于2019年9月至2022年8月时间内的100例三甲医院确诊为精子密度低,无精症的患者,另选择同时期在我院接纳婚、产检健康育龄男士100例。对200例受试者开展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素(LH)、泌乳素(PRL)、睾酮素(T)的血清生殖激素水平的检查,然后进行数据对比分析。结果:FSH、LH、PRL、T:无精症组分别是(12.28±12.52)U/L、(7.05±6.77)U/L、(11.45±4.91)nmol/L、(0.13±0.08)nmoI/L,少精症组分别是(10.82±10.03)U/L、(5.08±3.62)U/L、(10.46±4.25)nmoL/L、(0.17±0.10)nmoUL,健康组分别是(4.45±1.47)U/L、(3.27±1.05)U/L、(8.77±3.13)nmoWL、(0.18±0.06)nmoUL,无精症组和健康组较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精症组FSH和健康组间的对比统计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精症组与少精症组LH、T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精症及少精症患者的血清生殖激素水平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其与睾丸生精功能息息相关,临床中可以通过血清生殖激素水平的检验评定患者睾丸生精功能,为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症与少 睾丸生功能 血清生殖激素水平
下载PDF
无精症夫妇血清和宫颈粘液与抗精子抗体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辛华 廖玎玲 +1 位作者 谭布珍 杨凤英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5年第1期93-94,共2页
目的 :探讨无精症夫妇血清、宫颈粘液与抗精子抗体关系。方法 :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男女正常组各 4 0例 ,无精症组 5 2例 ,无精症配偶组 5 2例的血清及宫颈粘液AsAb。结果 :无精症配偶组患者血清和宫颈粘液AsAb阳性率与... 目的 :探讨无精症夫妇血清、宫颈粘液与抗精子抗体关系。方法 :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男女正常组各 4 0例 ,无精症组 5 2例 ,无精症配偶组 5 2例的血清及宫颈粘液AsAb。结果 :无精症配偶组患者血清和宫颈粘液AsAb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无精症组血清AsAb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无精症配偶因生殖道感染损伤时精浆中附着抗原刺激可产生抗精子抗体。提示对无精症配偶做人工受精 (AID)或体外受精 (IVF)时抗精子抗体检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抗体 无精症 无精症配偶 体外人工授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特发性无精症和严重少精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11
9
作者 傅俊江 李麓芸 +6 位作者 钟昌高 李秀蓉 朱文兵 胡亮 谭跃球 范立青 卢光琇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9-32,T002,共5页
目的 :研究特发性无精症和严重少精症患者与 Y染色体微缺失的关系 ,建立无精症和严重少精症患者 Y染色体微缺失的分子检测方法。方法 :应用 PCR技术对 1 0 0例无精症和严重少精症患者 (其中无精症 72例 ,严重少精症 2 8例 )进行 Y染色体... 目的 :研究特发性无精症和严重少精症患者与 Y染色体微缺失的关系 ,建立无精症和严重少精症患者 Y染色体微缺失的分子检测方法。方法 :应用 PCR技术对 1 0 0例无精症和严重少精症患者 (其中无精症 72例 ,严重少精症 2 8例 )进行 Y染色体 AZFa、AZFb、AZFc/DAZ、SRY的微缺失检测。结果 :1 2例患者 (1 2 % )有 AZFc的微缺失 (其中无精症 8例 ,占 1 1 .1 % ;严重少精症 4例 ,占 1 4.3% ) ,且其中 1例无精症患者为 AZFb、AZFc双重缺失 ;所有病例未发现有 AZFa的缺失 ;SRY基因 PCR扩增均为阳性。6 0例已有生育的正常男性均无 AZFa、AZFb、AZFc、SRY微缺失。结论 :Y染色体微缺失 ,特别是 AZFc/DAZ的缺失是引起无精和严重少精、造成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进行遗传咨询和行卵细胞质内注入精子术 (ICSI)时 ,有必要对不明原因的不育男性患者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 男性不育 特发性无精症 Y染色体 微缺失
下载PDF
中国无精症、严重寡精症患者的染色体异常和Y染色体微缺失(英文) 被引量:8
10
作者 阿周存 杨元 +2 位作者 张思仲 张炜 林立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116,共6页
染色体异常和 Y 染色体微缺失被认为是两个白种人群中常见的生精障碍相关遗传因素。为了解中国无精症、严重寡精症患者中的染色体异常和 Y 染色体微缺失,运用染色体 G 显带技术,在 358 个原发无精症(256 人)和严重寡精症(102人)不育患... 染色体异常和 Y 染色体微缺失被认为是两个白种人群中常见的生精障碍相关遗传因素。为了解中国无精症、严重寡精症患者中的染色体异常和 Y 染色体微缺失,运用染色体 G 显带技术,在 358 个原发无精症(256 人)和严重寡精症(102人)不育患者中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同时运用多重 PCR 技术,在核型正常的患者和 100 个正常生育男性中,对 Y 染色体 AZF 区微缺失进行筛查。在 358 个患者中,39 人(10.9%)发现有染色体异常,Klinefelter(47, XYY) 最为常见。无精症患者性染色体异常频率明显高于严重寡精症患者 (12.1% vs 1%)。在 319 个核型正常的患者中,46(14.4%)发现有AZF 区微缺失,无精症和寡精症患者中 Y 染色体微缺失频率分别为 15%和 13.1%,AZFc 区的微缺失最为常见,AZFa 区的微缺失只见于无精症患者,正常生育男性中未发现 AZF 区的微缺失。结果显示,在中国无精症、严重寡精症患者中,大约 25%的患者有染色体异常或 Y 染色体 AZF 区微缺失,提示这两种遗传异常是中国人群生精障碍的重要相关遗传病因,有必要在男性不育的诊断以及利用细胞浆内精子注射技术进行辅助生育时,对患者的这些遗传异常进行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异常 Y染色体微缺失 男性不育 无精症 严重寡
下载PDF
135例无精症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附1例世界首报染色体异常核型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汝滨 李永全 +3 位作者 潘超仁 郑克勤 廖霞 陈小萍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3-35,共3页
本文对来我室咨询的135例无精症患者进行了细胞遗传学分析,发现异常核型38例,其中47,XXY,t(6;9)(p21;q22)为世界首报核型。
关键词 无精症 异常核型 睾丸决定因子
下载PDF
XRCC1基因rs25487位点多态性与陕西回族男性人群非梗阻性无精症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健 吕茉琦 +5 位作者 洪慧慧 韩水平 赵文宝 周梁 周党侠 李和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讨X线修复交叉互补(XRCC1)基因rs25487位点多态性在陕西回族非梗阻性无精症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非梗阻性无精症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79例陕西回族非梗阻性无精症患者和8... 目的探讨X线修复交叉互补(XRCC1)基因rs25487位点多态性在陕西回族非梗阻性无精症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非梗阻性无精症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79例陕西回族非梗阻性无精症患者和82例陕西回族正常对照男性人群XRCC1基因rs25487位点的基因分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其与非梗阻性无精症发病的相关性。结果与GG基因型的个体相比,携带GA基因型的个体患非梗阻性无精症的风险是携带GG基因型个体的2.286倍;携带AA基因型的个体患非梗阻性无精症的风险是GG基因型个体的2.202倍;携带GA+AA基因型的个体患非梗阻性无精症的风险是GG基因型的2.271倍。与G等位基因相比,携带A等位基因的个体患非梗阻性无精症的风险是G基因的1.158倍。结论 XRCC1基因rs25487位点G→A与陕西回族人群非梗阻性无精症发病风险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CC1基因 非梗阻性无精症 基因多态性 PCR-RFLP
下载PDF
无精症及严重少精症Y染色体微缺失和生殖激素水平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韩瑞玲 李艳 +2 位作者 童永清 汪明 吴薇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42-43,47,共3页
目的探讨少精症及严重无精症患者与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方法对染色体核型正常的346例严重少精症和无精症患者进行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检测,同时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生殖激素水平。结果346例患者中发现Y染色体微... 目的探讨少精症及严重无精症患者与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方法对染色体核型正常的346例严重少精症和无精症患者进行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检测,同时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生殖激素水平。结果346例患者中发现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17例,缺失率为4.9%,其中262例重度少精症中Y染色体微缺失14例(5.3%),84例无精症患者中Y染色体微缺失3例(3.6%)。微缺失类型包括单纯AZFa微缺失2例;单纯AZFb微缺失3例;单纯AZFc微缺失11例;AZFb+AZFc微缺失1例。30例精液正常者Y染色体均未发现AZF基因微缺失。生殖激素检测结果显示,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血清FSH,LH和T水平分别为18.76±9.62IU/L,6.05±4.48IU/L和378.54±158.98mmol/L。与无微缺失患者相比,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血清FSH水平显著性升高(t=3.930,P=0.006)、T水平显著性降低(t=-2.602,P=0.011)。结论Y染色体微缺失及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异常与少精症、无精症密切相关,其中AZFc缺失为常见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染色体微缺失 性激素 无精症 男性不育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HLA-DRA基因rs7194位点多态性与非梗阻性无精症易感性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宋平平 邹沙沙 +3 位作者 杨娟娟 师咏勇 杜艳芝 胡洪亮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HLA-DRA基因rs7194位点多态性与非梗阻性无精症(NOA)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275例NOA患者(病例组)和221例健康对照(对照组)进行基因分型,比较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差异。采用...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HLA-DRA基因rs7194位点多态性与非梗阻性无精症(NOA)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275例NOA患者(病例组)和221例健康对照(对照组)进行基因分型,比较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NOA的易感基因型,并采用meta分析方法进一步验证rs7194位点多态性与NOA疾病是否相关。结果 rs7194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分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相比于A/A基因型,A/G基因型和G/G基因型与NOA的患病风险增加相关(OR=1.837,P=0.002;OR=1.942,P=0.048)。Meta分析结果也表明HLA-DRA基因rs7194位点多态性与NOA相关。结论 HLA-DRA基因rs7194位点的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NOA易感性有关;携带G等位基因且为A/G或G/G基因型患NOA的倾向性增大,可能是患NOA的风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梗阻性无精症 单核苷酸多态性 HLA-DRA基因
下载PDF
联会复合体——原发无精症发病中的重要角色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炜 张思仲 阿周存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1-235,共5页
联会复合体(synaptonemalcomplex,SC)是一种减数分裂特异性超分子蛋白质结构,与减数分裂Ⅰ中同源染色体的凝缩、配对、重组和分离密切相关。近年来,联会复合体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包括在其组成成分和功能上的一些新发现。在... 联会复合体(synaptonemalcomplex,SC)是一种减数分裂特异性超分子蛋白质结构,与减数分裂Ⅰ中同源染色体的凝缩、配对、重组和分离密切相关。近年来,联会复合体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包括在其组成成分和功能上的一些新发现。在小鼠不育模型中联会复合体及其编码基因的异常可引起精子发生障碍。更重要的是,联会复合体编码基因之一SCP3单个碱基缺失导致的无精症已在人类原发不育患者中得到证实。对联会复合体基因SCP1的进一步研究也正在进行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会复合体 减数分裂 原发无精症
下载PDF
复合左旋肉碱在梗阻性无精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洪伟 李敏 +3 位作者 曾兴光 李玉艳 刘永刚 朱石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0-412,共3页
目的观察梗阻性无精症患者应用复合左旋肉碱后精子质量变化及行卵细胞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ICSI-ET)助孕治疗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西南医院生殖中心诊断... 目的观察梗阻性无精症患者应用复合左旋肉碱后精子质量变化及行卵细胞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ICSI-ET)助孕治疗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西南医院生殖中心诊断为梗阻性无精症,并要求行ICSI助孕治疗患者共129例,移植周期共100例,根据是否服用复合左旋肉碱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服用复合左旋肉碱,共计64例,未服用复合左旋肉碱者36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在用药前后经皮附睾穿刺抽吸术(percutaneous epididymal sperm aspiration,PESA)获得的精子活动率、前向运动精子率及经PESA-ICSI治疗后的平均受精数、卵裂数、有效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和临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男女双方平均年龄、不孕年限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精子活动率、前向运动精子比例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平均获卵数、(metaphase II,MII)卵数、2PN数、有效胚胎数、优质胚胎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临床妊娠率(73.13%)明显高于对照组(36.1%P<0.05)。结论复合左旋肉碱可改善梗阻性无精症患者的精子质量,提高ICSI助孕治疗的临床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无精症 复合左旋肉碱 卵细胞胞浆内单子注射 经皮附睾穿刺抽吸术
原文传递
基因芯片技术在COX10等无精症患者相关基因的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邵晨 杨波 +5 位作者 王禾 汪涌 高晓康 秦卫军 陈宝琦 邵国兴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5-347,共3页
目的 运用基因芯片技术获取正常生育者睾丸组织与无精症患者睾丸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 ,并对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分别抽提正常生育者与无精症患者睾丸组织中mRNA制备探针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观察二者表达谱差异情况 ,并对其... 目的 运用基因芯片技术获取正常生育者睾丸组织与无精症患者睾丸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 ,并对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分别抽提正常生育者与无精症患者睾丸组织中mRNA制备探针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观察二者表达谱差异情况 ,并对其中明显下调的COX10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通过人基因芯片筛选 ,获得 12 0条与无精症相关的基因 ,其中明显下调的基因COX10与人类精子调控关系密切。结论 基因芯片筛选正常生育者与无精症患者睾丸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具有样品用量少 ,高敏感性 ,快速高效等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技术 COX1O 无精症 基因差异表达 生物信息学 睾丸组织
下载PDF
无精症患者睾丸病理、性激素水平及睾丸容积检测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瑞 张天标 +4 位作者 张卫星 李松 韩广业 李征 陈朋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3-485,共3页
目的:观察无精症患者睾丸病理、血清性激素水平及睾丸容积变化。方法:对97例无精症患者[A组32例(唯支持细胞综合征),B组28例(精子发育停滞于精母细胞)、C组37例(生精功能低下)]与正常对照40例(D组)进行睾丸活检病理、性激素和睾丸容积... 目的:观察无精症患者睾丸病理、血清性激素水平及睾丸容积变化。方法:对97例无精症患者[A组32例(唯支持细胞综合征),B组28例(精子发育停滞于精母细胞)、C组37例(生精功能低下)]与正常对照40例(D组)进行睾丸活检病理、性激素和睾丸容积检测。结果:A、B、C组FSH和Johnsen评分均有差异(P<0.05)。A、B组睾丸容积低于C、D组,而LH水平高于C、D组(P<0.05),B组E2水平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FSH结合睾丸活检病理与睾丸容积可作为判断睾丸生精功能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症 睾丸活检 病理 性激素 睾丸容积
下载PDF
无精症睾丸病理与血清FSH水平的关系及对不育诊治的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川 张唯力 +4 位作者 乔天愚 杨光永 胡自力 徐光勇 林艳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97-699,共3页
目的:探讨无精症患者睾丸活检与血清FSH水平关系,及其在无精症诊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用放免法测定67例无精症患者血清FSH水平,并取睾丸活检,对其进行病理学分类。比较不同病理学类型的无精症患者血清FSH水平。结果:唯支持细胞综合... 目的:探讨无精症患者睾丸活检与血清FSH水平关系,及其在无精症诊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用放免法测定67例无精症患者血清FSH水平,并取睾丸活检,对其进行病理学分类。比较不同病理学类型的无精症患者血清FSH水平。结果:唯支持细胞综合征患者血清FSH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生精功能低下组及生精阻滞组。而生精功能低下、生精阻滞组血清FSH水平与正常组间无差异。结论:无精症患者血清FSH水平对于诊断难支持细胞综合征具有一定价值。对于其他类型的生精功能受损,测定血清FSH水平预测作用。睾丸活检对无精症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症 卵泡刺激素 睾丸 活检
下载PDF
200例无精症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及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情况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师志云 陈源昊琪 +3 位作者 于辛酉 马一婧 王青 贾伟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5期70-72,共3页
目的观察无精症患者染色体核型及Y染色体长臂上的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基因微缺失情况。方法对200例无精症患者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多重PCR电泳技术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Y染色体AZF的6个标签序列位点进行检测。... 目的观察无精症患者染色体核型及Y染色体长臂上的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基因微缺失情况。方法对200例无精症患者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多重PCR电泳技术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Y染色体AZF的6个标签序列位点进行检测。结果 200例受检无精症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9例(其中性染色体异常8例、常染色体易位1例);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18例(其中AZFb+c区缺失11例、AZFc区缺失5例、AZFb区缺失1例、AZFa区缺失1例),多重PCR电泳技术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Y染色体AZF的6个标签序列位点的检测结果一致。结论无精症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及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多见,可能是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多重PCR电泳技术与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对Y染色体AZF基因的检测结果一致,后者因省时省力,可作为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的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核型 Y染色体 无精子因子 无精子因子基因微缺失 无精症 男性不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