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3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银对无脊椎动物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陆浩 孔祥云 +5 位作者 侍崇敬 徐冰洁 张文超 秦粉菊 刘恒蔚 袁红霞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7-348,共12页
纳米银(AgNPs)因优良的抗菌特性,已成为全球使用量最多的纳米材料.随着AgNPs使用量的增多,其不可避免流入环境中,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无脊椎动物是动物类群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累积效应、急性毒性、生长发育毒性、组织病症、生殖... 纳米银(AgNPs)因优良的抗菌特性,已成为全球使用量最多的纳米材料.随着AgNPs使用量的增多,其不可避免流入环境中,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无脊椎动物是动物类群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累积效应、急性毒性、生长发育毒性、组织病症、生殖毒性、遗传毒性和回避行为等方面总结了AgNPs对无脊椎动物的影响和潜在毒性机制,介绍了AgNPs对无脊椎动物毒性的影响因素,分析了AgNPs关于无脊椎动物毒性研究的不足并对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旨在为AgNPs对无脊椎动物的毒性研究以及AgNPs的安全生产和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无脊椎动物 毒性效应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鄱阳湖湿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对群落次级生产力及稳定性的影响
2
作者 夏迎 阳文静 +3 位作者 钟洁 张琍 刘丹丹 游清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337-3347,共11页
理解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及稳定性的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保护管理策略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生产力、稳定性的关系仍存在争议。在鄱阳湖湿地布设30个采样点,于2019年秋季开展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野外调查。基于... 理解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及稳定性的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保护管理策略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生产力、稳定性的关系仍存在争议。在鄱阳湖湿地布设30个采样点,于2019年秋季开展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野外调查。基于底栖动物群落数据,采用广义加性模型分析物种、谱系、功能多样性对鄱阳湖湿地底栖动物群落次级生产力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栖动物群落的次级生产力与反映物种多样性的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类多样性指数、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功能丰富度指数等呈显著的负相关,其中Pielou均匀度指数与次级生产力的相关度最高(r^(2)=0.33)。功能多样性对群落次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异有最高的解释度(r^(2)=0.75)。P/B值(次级生产力与生物量之比代表群落稳定性)与物种、谱系、功能多样性指数均呈正相关,其中功能丰富度与P/B值的相关度最高(r^(2)=0.22)。反映物种多样性的三个指数总体上对P/B值的空间分异解释度最高(r^(2)=0.37)。谱系多样性与次级生产力、P/B值的相关性相对较弱。生物多样性指数总体分别解释了次级生产力和群落稳定性中81.9%、54.8%的变异。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生产力、稳定性的关系可能因具体的生物群落而异。研究结果对于鄱阳湖湿地的底栖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生物多样性指数 次级生产力 群落稳定性 鄱阳湖
下载PDF
我国土壤环境基准受试无脊椎动物筛选研究
3
作者 王蕾 姜锦林 +3 位作者 董姝楠 吴慧毅 李勖之 曹少华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102,共12页
为筛选土壤环境基准受试土壤无脊椎动物,依据其生态学意义、地理分布范围等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本土土壤无脊椎动物,从公开发表的文献、ECOTOX等权威数据库中搜集其毒性数据,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对土壤无脊椎动物的物种毒性数据进行敏感... 为筛选土壤环境基准受试土壤无脊椎动物,依据其生态学意义、地理分布范围等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本土土壤无脊椎动物,从公开发表的文献、ECOTOX等权威数据库中搜集其毒性数据,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对土壤无脊椎动物的物种毒性数据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环节动物门正蚓科的爱胜蚓属(赤子爱胜蚓、安德爱胜蚓)、正蚓属(陆正蚓、粉正蚓)、异唇蚓属(背暗异唇蚓)、带丝蚓科的带丝蚓属(夹杂带丝蚓)、钜蚓科的环毛蚓属(威廉环毛蚓)、线蚓科的白线蚓属(球肾白线蚓、白线蚓)可作为土壤环节动物类基准受试生物;节肢动物门长角科的长角属(白符■、跳虫、曲毛裸长■)、等节科的等节属(小原等节■)、洼甲螨科的平懒甲螨属(盾平懒甲螨)可作为土壤节肢动物类基准受试生物;软体动物门玛瑙螺科的玛瑙螺属(非洲大蜗牛)可作为土壤软体动物类基准受试生物;线虫动物门小杆线虫科的广杆线虫属(秀丽隐杆线虫)、异皮线虫科的根结线虫属(南方根结线虫)可作为土壤线虫动物类基准受试生物。根据毒性数据筛选获得17种土壤无脊椎动物分属4门、15科,可以作为土壤环境基准受试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环境基准 土壤无脊椎动物 物种敏感度分布 基准受试生物
下载PDF
基于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张家界野生大鲵生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高峰 向劲 +5 位作者 谢宜兴 邓智勇 陈家法 谢玉坤 欧东升 王崇瑞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2-112,共11页
为评估野生大鲵生境质量,促进大鲵栖息地恢复和野生大鲵资源保护,于2020年8月对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2个大鲵栖息地开展了大型无脊椎动物及环境因子调查。共采集到大型无脊椎动物85个分类单元,隶属5门8纲15目43科,其中以... 为评估野生大鲵生境质量,促进大鲵栖息地恢复和野生大鲵资源保护,于2020年8月对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2个大鲵栖息地开展了大型无脊椎动物及环境因子调查。共采集到大型无脊椎动物85个分类单元,隶属5门8纲15目43科,其中以水生昆虫为绝对优势类群(占总物种数的88.2%);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丰度的变化范围为70.37~8122.2 ind/m^(2)(均值1301.8 ind/m^(2)),生物量范围为0.92~73.61 g/m^(2)(均值14.3 g/m^(2));AB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各调查点大型无脊椎动物丰度与生物量趋势存在较大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是抑制大型无脊椎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的主要环境因素,而悬浮物浓度是影响敏感种优势度的关键因子。综合不同类型水生态健康评价结果,张家界大鲵栖息地生境整体良好,与2014年相比未发生明显恶化。位于游客集中的黄龙洞和八眼泉等地生境受影响程度整体较轻,主要表现为对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及悬浮物浓度的干扰;位于非旅游区的骡子塔,由于采石挖沙,且防护措施不足,产生的高悬浮物浓度对大鲵生境造成较大的影响,其它调查点基本保持着原有的大鲵生境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生境 大型无脊椎动物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生境质量评价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河流大型无脊椎动物物种多样性及其维持机制
5
作者 李正飞 蒋小明 +4 位作者 王军 刘振元 张君倩 熊雄 谢志才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59-2070,共12页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即群落构建)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论题。有关亚热带季风区大型河流生物多样性格局及维持机制的认识仍十分有限。以汉江上游(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为研究区域,以大型无脊椎动物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群落多样性时...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即群落构建)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论题。有关亚热带季风区大型河流生物多样性格局及维持机制的认识仍十分有限。以汉江上游(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为研究区域,以大型无脊椎动物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群落多样性时空格局及其维持机制的研究。于2015—2017年间共采集到大型无脊椎动物333个分类单元,隶属6门10纲25目110科279属,包括水生昆虫278种(83.5%),环节动物门25种(7.5%),软体动物门19种(5.7%),软甲纲7种以及其它动物4种。物种多样性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差异显著:时间上,春季物种数最多(227种),夏季(140种)、秋季(141种)和冬季(144种)较少;空间上,自然河流金水河物种数最多(179种),而金钱河(163种)、月河(149种)、淇河(140种)和泗河(112种)等人类干扰河流相对较少。db-RDA分析表明,尽管不同季节所筛选出的关键因子有所差异,但环境因子和空间因子均显著影响着大型无脊椎动物的群落结构。变差分解分析显示,环境过滤是流域内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维持的主导因素,而空间过程(扩散限制)则起着次要的作用。本研究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河流生态环境及水生生物多样性的评估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 大型无脊椎动物 物种多样性 时空格局 维持机制
下载PDF
无脊椎动物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姮 刚德报 +3 位作者 魏仁杰 马晓芸 李元鑫 丁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00-3113,共14页
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s,FABPs)是一类来自共同祖先基因的小分子蛋白,广泛存在于动物肠道、心脏、脑、脂肪和肌肉等多种组织中,能特异性结合脂肪酸并将脂肪酸输送到过氧化物酶体、线粒体和细胞核等细胞器中,进而调... 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s,FABPs)是一类来自共同祖先基因的小分子蛋白,广泛存在于动物肠道、心脏、脑、脂肪和肌肉等多种组织中,能特异性结合脂肪酸并将脂肪酸输送到过氧化物酶体、线粒体和细胞核等细胞器中,进而调控脂肪酸氧化和甘油三酯及磷脂合成等脂代谢过程。文章通过综述FABPs的分类、结构特征、生物学功能及典型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FABPs的研究进展,发现无脊椎动物的FABPs分子结构缺少糖、水分子、氨基和巯基等官能团,其功能更具复杂性,且主要与生长发育及脂肪酸转运等相关。相对于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的FABPs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今后需要进一步探究其基因结构、蛋白构造及其生物学功能等,包括如FABPs作为脂肪酸的细胞内载体以确定无脊椎动物特定膜供体和受体位点的识别,阐明FABPs分子结构是否具有捕获或释放配体的构象能力,分析配体结合特异性应与β-桶折叠定义空腔表面涂层的理化特性关系,以及不同类型FABPs是否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及生物学功能等。此外,从无脊椎动物分离获得的某些FABPs对生物疫苗制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因此可应用于水产动物育种和代谢性疾病防治等生产实践中,为当前集约化养殖模式下的生物营养代谢性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脊椎动物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 脂肪酸 分类 生物学功能
下载PDF
《海洋无脊椎动物学实验》教材的编写与探索
7
作者 吴仁协 梁镇邦 +3 位作者 罗晓霞 王学锋 牛素芳 谢恩义 《科教文汇》 2023年第17期95-98,共4页
海洋无脊椎动物学实践教学是国内涉海学科高校常开设的一项专业基础训练,但至今未有配套的实验教材出版。文章通过阐述《海洋无脊椎动物学实验》教材编写的必要性和意义、指导思想和实践过程,总结了教材编写的总体框架和特色,以及教材... 海洋无脊椎动物学实践教学是国内涉海学科高校常开设的一项专业基础训练,但至今未有配套的实验教材出版。文章通过阐述《海洋无脊椎动物学实验》教材编写的必要性和意义、指导思想和实践过程,总结了教材编写的总体框架和特色,以及教材在海洋无脊椎动物学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对教材使用评价和教材编写革新进行了构思,为今后教材的编写修订提供了思路和探索方向,从而提升教材编写水平,提高教材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无脊椎动物 实验教学 教材编写 教材使用
下载PDF
雅砻江下游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葵 周连凤 +5 位作者 陈威 邵科 吴文勇 陈昱霖 杨涵 马沛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57-1866,共10页
为了解雅砻江下游梯级水电开发对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的影响,22个样点的调查分别于2020年春季(5月)和秋季(10月)开展.对不同类型河段(自然河段、坝上库区段和坝下河段)样点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为了解雅砻江下游梯级水电开发对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的影响,22个样点的调查分别于2020年春季(5月)和秋季(10月)开展.对不同类型河段(自然河段、坝上库区段和坝下河段)样点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雅砻江下游共鉴定底栖动物82种(属),优势种为摇蚊属Chironomus sp.和四节蜉属Baetis sp.,与历史研究相比,雅砻江下游在梯级水电开发后,底栖动物优势类群不再包含适应急流生境的类群,仅有适应静缓流的类群.春、秋季的底栖动物现存量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不同河段间(自然河段、坝上库区段和坝下河段)均无显著性差异,春季底栖动物密度显著小于秋季(n=42,P<0.05).PCoA和Adonis配对检验分析表明,空间上,春、秋季的底栖动物群落在自然河段、坝上库区段和坝下河段间均无显著差异;时间上,春、秋季底栖动物群落整体上具有显著性差异(n=42,P<0.01),主要贡献者为摇蚊幼虫.CCA和Envfit拟合分析表明,底栖动物群落在春季的主要影响因子为Chl-a、COD_(Mn);在秋季的主要影响因子为NO_(2)^(-)-N、TN、T、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砻江下游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群落结构 梯级水电开发
下载PDF
无脊椎动物都是虫?
9
作者 王小娟 玖月(插画) 《科学大众(小诺贝尔)》 2023年第6期16-17,共2页
离开时,彭迪向宋文华借了本《十万个为什么》(古生物分册)。过了一周多,他去宋文华家还书。宋文华准备了一大袋薯片和一瓶椰奶招待彭迪。彭迪开心得合不拢嘴,迫不及待地打开薯片和椰奶,盘腿坐到沙发上,兴奋地说:“真是VIP待遇呀!我要慢... 离开时,彭迪向宋文华借了本《十万个为什么》(古生物分册)。过了一周多,他去宋文华家还书。宋文华准备了一大袋薯片和一瓶椰奶招待彭迪。彭迪开心得合不拢嘴,迫不及待地打开薯片和椰奶,盘腿坐到沙发上,兴奋地说:“真是VIP待遇呀!我要慢慢享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片 椰奶 彭迪 无脊椎动物 《十万个为什么》 古生物
下载PDF
基于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的水体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研究:以广州海珠湖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诗琴 王庆 +1 位作者 刘璐 杨宇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43-1456,I0031-I0035,共19页
于2021年1月,利用环境DNA宏条形码(eDNA)技术,对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海珠湖的水体和沉积物进行无脊椎动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调查,并比较了eDNA和传统形态学鉴定对浮游动物的检出能力。结果表明:eDNA检出海珠湖无脊椎动物9门16纲34目71... 于2021年1月,利用环境DNA宏条形码(eDNA)技术,对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海珠湖的水体和沉积物进行无脊椎动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调查,并比较了eDNA和传统形态学鉴定对浮游动物的检出能力。结果表明:eDNA检出海珠湖无脊椎动物9门16纲34目71科93属137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其中,水采样品中共检出9门50属68个OTUs,网采样品中共检出6门27属35个OTUs,沉积物休眠卵样品中共检出9门70属103个OTUs。水采和网采样品中,主要的无脊椎动物均为轮虫动物门和节肢动物门;沉积物中主要的无脊椎动物为环节动物门和节肢动物门。沉积物休眠卵OTU丰富度最高,水采样品的OTU丰富度高于网采样品。比较浮游动物的形态鉴定和eDNA鉴定,发现后者在属水平上能鉴定出更多的种类;形态学鉴定的桡足类(100%)和多数轮虫(58.82%)可被eDNA注释出,而eDNA注释出的多数桡足类(71.43%)和轮虫(58.82%)在形态学鉴定中未发现;eDNA未注释出枝角类。结果表明,eDNA在无脊椎动物调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与传统形态学鉴定组合应用能更全面地了解无脊椎动物的种类和水生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 环境DNA 无脊椎动物 浮游动物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水曲柳、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瑞雪 谢旭强 +5 位作者 马双娇 王庆成 朱凯月 巩瑞 剡丽梅 段嘉靖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7-116,共10页
土壤无脊椎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分解者,在凋落物分解的不同时期其群落结构会对凋落物分解产生影响。通过采用不同孔径(0.01、2.00、4.00 mm)凋落物分解袋法,探究了在不同时期(土壤冻结前期、土壤冻结期、生长期)落叶松(Larix gmelin... 土壤无脊椎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分解者,在凋落物分解的不同时期其群落结构会对凋落物分解产生影响。通过采用不同孔径(0.01、2.00、4.00 mm)凋落物分解袋法,探究了在不同时期(土壤冻结前期、土壤冻结期、生长期)落叶松(Larix gmelinii)、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人工纯林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对凋落物分解率、养分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组成受凋落物类型影响。水曲柳林凋落物袋内土壤无脊椎动物优势类群是甲螨亚目(Oribatida)、线蚓科(Enchytraeidae)、棘虫兆科(Onychiuridae),落叶松林优势类群是甲螨亚目(Oribatida)、棘虫兆科(Onychiuridae)。水曲柳林无脊椎动物个体数、多样性高于落叶松林。土壤无脊椎动物功能类群结构随凋落物分解进程发生变化,且土壤无脊椎动物功能类群与凋落物分解率显著相关(P<0.05)。水曲柳林凋落物分解率大于落叶松林。土壤无脊椎动物对凋落物分解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大型、中小型无脊椎动物和微生物共同作用大于中小型无脊椎动物和微生物共同作用大于仅微生物作用。土壤无脊椎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与全N质量分数、有机C质量分数显著相关(P<0.05)。土壤无脊椎动物对落叶松林凋落物分解的贡献率大于水曲柳林。不同体型土壤动物在凋落物分解的不同时期对凋落物分解的贡献存在差异。土壤无脊椎动物的群落特征在针、阔叶林凋落物中存在明显差异,且其对落叶松人工林凋落物分解的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曲柳 落叶松 土壤无脊椎动物 凋落物分解 养分释放
下载PDF
Hippo信号通路与海洋无脊椎动物天然免疫 被引量:2
12
作者 任洁 林文洋 阮灵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41,共9页
Hippo信号通路是一条在进化上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级联信号通路,主要参与调控器官大小、组织再生、胚胎发育和肿瘤发生。在果蝇中,经典的Hippo信号通路主要由Hippo(Hpo)、Salvador(Sav)、Warts(Wts)、MOB as tumor suppressor (Mats... Hippo信号通路是一条在进化上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级联信号通路,主要参与调控器官大小、组织再生、胚胎发育和肿瘤发生。在果蝇中,经典的Hippo信号通路主要由Hippo(Hpo)、Salvador(Sav)、Warts(Wts)、MOB as tumor suppressor (Mats)、Yorkie(Yki)和Scalloped(Sd)组成。其不仅可通过Fat(Ft)和Crumbs(Crb)等上游分子进行调控,而且还能与NF-κB途径、IFN途径、ROS途径、cGAS-STING信号通路以及Wnt信号通路发生交联,共同调控天然免疫过程。海洋无脊椎动物缺乏获得性免疫,主要依靠天然免疫抵御病原体的侵害。Hippo信号通路作为与生长发育和天然免疫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对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于海洋无脊椎动物Hippo信号通路所知甚少,关于其在天然免疫中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开展Hippo信号通路在海洋无脊椎动物天然免疫过程中功能机制的研究,将为深入了解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天然免疫调控提供一种新思路。本文通过对Hippo信号通路的组成、调控机制以及其在海洋无脊椎动物天然免疫中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将为海洋无脊椎动物天然免疫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ppo信号通路 天然免疫 海洋无脊椎动物
原文传递
湖荡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评价方法适用性探讨--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为例
13
作者 秦红 翟凌阁 +4 位作者 徐枫 王翠 成沔 刘垚燚 车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4-144,共11页
开展了青浦区西部地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调查,基于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benthic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B-IBI)评价体系,评价了区域水生态健康状况,分析了B-IBI指数与水质指标及相关指数的关系,探讨了B-IBI指数在湖荡地区的适用性.... 开展了青浦区西部地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调查,基于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benthic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B-IBI)评价体系,评价了区域水生态健康状况,分析了B-IBI指数与水质指标及相关指数的关系,探讨了B-IBI指数在湖荡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水生态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健康及亚健康样点占比67.7%,湖泊及湖荡区域的B-IBI指数多优于河流;B-IBI指数对水体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各评价指数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但B-IBI指数与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有所差异;B-IBI指数在湖荡区水生态评价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生物完整性指数 湖荡 长三角 水生态评价
下载PDF
瓯江源头区龙泉溪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多样性和群落特征
14
作者 吕阳奇 刘财鑫 +4 位作者 顾天宇 陈辉 王璐瑶 潘达 吴军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2-156,共15页
源头区溪流是河流生态系统最脆弱的部分,也是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简称底栖动物)集中分布的热点区域,在流域物种库的形成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维持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目前国内对源头区溪流底栖动物多样性的系统调查研究... 源头区溪流是河流生态系统最脆弱的部分,也是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简称底栖动物)集中分布的热点区域,在流域物种库的形成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维持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目前国内对源头区溪流底栖动物多样性的系统调查研究较少。笔者对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瓯江源头区的龙泉溪进行了底栖动物多样性调查研究,分别于2021年丰水期和平水期在覆盖龙泉溪主要山溪河流的18个样点采样,共采集获得底栖动物标本3700余号。通过联合使用传统形态分类和DNA条形码技术,共鉴定出底栖动物165种,隶属5门、9纲、19目、68科、124属。联合使用DNA条形码可使底栖动物科、种水平的分辨力提升28.3%和34.1%。调查研究表明:龙泉溪底栖动物多样性丰富,物种组成以节肢动物为主(占比高达87.9%,145种),其中水生昆虫占绝大多数(共计8目、48科、140种,占84.8%),主要优势种为鞘翅目的狭溪泥甲属1种Stenelmis sp.1、毛翅目的纹石蛾属Hydorpsyche和短脉纹石蛾属Cheumatopsyche各1种;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丰富,且在丰水期和平水期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海拔和底质类型等微生境条件对底栖动物多样性分布的影响分析显示,底质类型对底栖动物分布密度的影响显著。对水生态状况的生物评估结果显示:Biotic Index污染生物指数更适合龙泉溪流域的水质健康状况评估,龙泉溪流域整体的水生态状况健康,水质属清洁或极清洁。该研究使用传统形态学和DNA条形码技术相结合的鉴定方式,提高了底栖动物物种鉴定的精度,所获得的多样性调查和水质评价结果为瓯江源头区溪流乃至整个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长期监测提供了本底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 DNA条形码 多样性调查 群落结构特征 水生态健康评估 龙泉溪
下载PDF
互花米草入侵东滩盐沼对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69
15
作者 陈中义 付萃长 +3 位作者 王海毅 李博 吴纪华 陈家宽 《湿地科学》 CSCD 2005年第1期1-7,共7页
外来种互花米草 (Spartina alterniflora)已经成功入侵崇明东滩 ,正在大量取代潮间带的优势种海三棱草 (Scirpus mariqueter)。采用圆筒取样比较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不包含蟹类 )的密度、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在这两种植物群落的变化... 外来种互花米草 (Spartina alterniflora)已经成功入侵崇明东滩 ,正在大量取代潮间带的优势种海三棱草 (Scirpus mariqueter)。采用圆筒取样比较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不包含蟹类 )的密度、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在这两种植物群落的变化差异。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密度在互花米草群落和海三棱草群落中分别为 3119个 /m2 和 345 9个 /m2 ,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但一些常见种的密度在两种植物群落中存在显著差异。从物种的相对多度看 ,两种植物群落中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优势种都是堇拟沼螺 (Assimineaviolacea)和丝异须虫(Heteromastusfiliforms)。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 ,互花米草群落中 ,平均每一个圆筒取样中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物种丰富度、香农 -威纳指数、均匀度都显著低于海三棱草群落中 ,而优势度则相反。互花米草群落中 ,食碎屑者的数量百分比显著大于海三棱草群落中 ,食悬浮物者和食植者的数量百分比显著小于海三棱草群落中。这表明互花米草入侵东滩海三棱草群落 ,竞争取代土著植物后 ,显著降低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物种多样性 ,同时显著改变了营养类群的结构。互花米草入侵所引起的植物群落高度、密度、盖度、生物量的变化可能是造成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改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脊椎动物群落 互花米草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入侵 海三棱蔗草 物种多样性 植物群落 盐沼 物种丰富度 崇明东滩 群落结构 相对多度 营养类群 结构改变 优势种 百分比 密度 外来种 潮间带 常见种 分析表 均匀度 优势度 悬浮物 生物量 取样 圆筒 蟹类
下载PDF
淡水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采样方法综述
16
作者 沈伟 陈桥 张翔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3年第3期72-77,81,共7页
随着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不断深入,水环境管理也从水质目标管理向水生态目标管理发展。在我国现行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中,水生生物仍处于前期研究和试点阶段,缺少规范化、标准化的技术方法体系支撑,已成为当前我国水生态环境... 随着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不断深入,水环境管理也从水质目标管理向水生态目标管理发展。在我国现行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中,水生生物仍处于前期研究和试点阶段,缺少规范化、标准化的技术方法体系支撑,已成为当前我国水生态环境管理体系中突出的短板。选取水生态监测中典型的淡水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对象,查询国内外相关标准、文献及工作报告等,从静水、流水生态系统出发,分别从底栖动物的采样点布设、采样频次、采样工具及采样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与总结,为国内制定相关标准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淡水生态系统 采样方法 研究综述
下载PDF
黄、渤海几种海产无脊椎动物蛋白质与氨基酸含量分析 被引量:38
17
作者 马英杰 张志峰 +2 位作者 马爱军 孙谧 刘珊珊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8-10,共3页
关键词 黄海 渤海 无脊椎动物 蛋白质 氨基酸 含量分析
下载PDF
三横山人工鱼礁区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诱集效果初探 被引量:38
18
作者 汪振华 章守宇 +2 位作者 王凯 赵静 许敏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51-759,共9页
为了解人工鱼礁投放对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简称FM,以下同)的诱集效果,分别于2007年5、9月和2009年3、5、7月对上三横山人工鱼礁B区与泥底区进行了拖网本底和跟踪调查,并于2009年1-8月对下三横山人工鱼礁A区与鳗头山岩礁和泥底区进行... 为了解人工鱼礁投放对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简称FM,以下同)的诱集效果,分别于2007年5、9月和2009年3、5、7月对上三横山人工鱼礁B区与泥底区进行了拖网本底和跟踪调查,并于2009年1-8月对下三横山人工鱼礁A区与鳗头山岩礁和泥底区进行了刺网调查。采用CPUE、Margalef种类丰富度d、经济种类数变化、Whilm多样性指数H′′等反映FM的资源状况。结果显示,(1)鱼礁A区和岩礁区在CPUE、种类丰富度、经济种和多样性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两者各指标与泥底区皆存在显著差异(P<0.05);(2)鱼礁B区,投礁后CPUE和经济种类数都明显高于投礁前也大于同期对照区,差异显著(P<0.05);礁区平均丰富度水平高出同期对照区31.1%(P<0.05);多样性水平相对投礁前和对照区都有一定提高,但尚无显著差异(0.05<P<0.1)。三横山人工鱼礁区已经发挥了积极的FM诱集效果和资源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 资源增殖 三横山
下载PDF
微生物膜对海洋无脊椎动物幼体附着变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杨金龙 王冲 +3 位作者 顾忠旗 李一峰 包卫洋 沈和定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6-121,共6页
一般来说,一旦把表面洁净的载玻片等附着基浸入海中,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该附着基的表面将迅速形成微生物膜。起初,各种有机物会吸附在附着基的表面,进而引起附着基表面的电荷变化。随后,海洋细菌开始在该基质上附着和繁殖,并分... 一般来说,一旦把表面洁净的载玻片等附着基浸入海中,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该附着基的表面将迅速形成微生物膜。起初,各种有机物会吸附在附着基的表面,进而引起附着基表面的电荷变化。随后,海洋细菌开始在该基质上附着和繁殖,并分泌胞外多糖类等有机物,在附着基的表面上形成细菌黏膜。由于细菌分解有机物产生CO2、NH3,附着硅藻、原生动物以及其他微细藻类开始在基质上附着,最终形成微生物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着变态 微生物膜 海洋无脊椎动物 幼体 海洋细菌 附着基 有机物 电荷变化
下载PDF
滇池大型无脊椎动物的群落演变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29
20
作者 王丑明 谢志才 +3 位作者 宋立荣 肖邦定 李根保 李林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2-221,共10页
该文综合滇池大型无脊椎动物的历史资料,并结合2009—2010年的现场调查数据,对其群落演替进行了研究,并对群落衰退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物种数下降明显,由20世纪80年代的57种降为现在的32种,群落的物种损失率高达44%。其中软体动物损失率... 该文综合滇池大型无脊椎动物的历史资料,并结合2009—2010年的现场调查数据,对其群落演替进行了研究,并对群落衰退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物种数下降明显,由20世纪80年代的57种降为现在的32种,群落的物种损失率高达44%。其中软体动物损失率高达75%:其次是水生昆虫(39%)。滇池全湖底栖动物密度为1776ind/m2(其中寡毛类1706ind/m2;摇蚊科68ind/m2)。近20年滇池全湖底栖动物的丰度比较发现,寡毛类的密度和生物量呈一种先急剧上升,而后明显下降的过程,而摇蚊科的密度和生物量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寡毛类中的耐污种相对丰度增加,如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成为绝对优势种,其平均相对丰度达到了74.1%。摇蚊科相对丰度减少,以前广泛分布的异腹鳃摇蚊(Einfeldiasp.)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羽摇蚊(Chironomus plumosus)、细长摇蚊(Ch.attenuatus)、中国长足摇蚊(Tanypus chinensis)等耐污种;软体动物种类变得单一,许多高原湖泊特有的软体动物均已消失,螺蛳(Margarya melanioides)、牟氏螺蛳(M.mondi)、光肋螺蛳(M.mansugi)在2009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了极危物种,滇池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dianchiensis)也被列入了濒危物种。滇池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尤其是草海物种多样性从20世纪50年代的2.70降到现在的0.30。半个多世纪以来总氮、总磷与物种数和多样性呈现显著负相关。底栖动物群落衰退的成因主要是生境破坏、水质恶化、蓝藻爆发、沉水植物消失、种质库匮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大型无脊椎动物 群落演变 成因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