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磨损微粒在无菌性松动关节假体周围迁移聚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赵建宁 王骏骅 +5 位作者 王与荣 吴苏稼 周利武 曾晓峰 郭亭 包倪荣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 观察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界膜的超微结构 ,了解磨损微粒的形态及其在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迁移聚积的特征。方法 临床选取 4例人工全髋关节术后发生无菌性松动病例 ,于翻修术中按照Delee Charnley髋臼分区法和Gruen Amstutz股骨分... 目的 观察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界膜的超微结构 ,了解磨损微粒的形态及其在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迁移聚积的特征。方法 临床选取 4例人工全髋关节术后发生无菌性松动病例 ,于翻修术中按照Delee Charnley髋臼分区法和Gruen Amstutz股骨分区法采取假体周围界膜组织 ,以透射电镜进行观察 ,统计各区磨损微粒数目。结果 界膜组织标本含有大量胶原纤维 ,其间可见大量黑色磨损微粒。其中髋臼分区三区磨损微粒聚积数明显高于一区和二区 (P <0 0 5 ) ,股骨分区中一区、七区中磨损微粒明显高于其余各区 (P <0 0 5 )。结论 磨损微粒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损微粒 无菌性松动关节假体周围迁移聚积 实验研究 人工关节 骨溶解
下载PDF
不同生物标记物预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与无菌性松动的效能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玉革 王国栋 +2 位作者 张元民 赵晓伟 牛帅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4期7097-7102,共6页
背景:假体周围感染是关节置换后一种难以处理的并发症,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寻找到一种反应快速的、高敏感度和特异度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可显著优化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过程。目的:监测血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和脂多糖结合蛋白水平,并... 背景:假体周围感染是关节置换后一种难以处理的并发症,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寻找到一种反应快速的、高敏感度和特异度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可显著优化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过程。目的:监测血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和脂多糖结合蛋白水平,并与血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明确上述指标鉴别关节置换后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招募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关节置换后疼痛就诊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患者81例。所有的感染患者修复手术分为两期,一期彻底清创,安装临时占位器,平均3个月后进行二期重建。术前1 d采集静脉血,检测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脂多糖结合蛋白、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术中采集滑膜及假体周围假包膜的样本,行细菌及组织形态学检查。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与结论: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脂多糖结合蛋白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最大,为0.962,95%置信区间0.924-1.000,诊断价值最佳,此时的临界值为23.5μg/L,表明术前患者血脂多糖结合蛋白超过23.5μg/L时,诊断为假体周围感染的可能最大;其次是C-反应蛋白,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为0.871;而白细胞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接近0.5,术前根据白细胞计数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价值不大。提示检测脂多糖结合蛋白对于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它对假体周围感染的阳性预测率和阴性预测率均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人工 感染 关节置换 脂多糖结合蛋白 周围感染 无菌松动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透视立体影像分析技术在假体无菌性松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杨涵 雷浩 +6 位作者 徐彼得 吴淏 马寻君 皇艳波 毛远青 张经纬 王金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61-1068,共8页
目的·验证基于2D‒3D配准的透视立体影像分析(fluoroscopic stereophotogrammetric analysis,FSA)技术在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早期迁移检测的精度及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通过图像合成实验验证以光源为中心和以投影物体为中心的... 目的·验证基于2D‒3D配准的透视立体影像分析(fluoroscopic stereophotogrammetric analysis,FSA)技术在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早期迁移检测的精度及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通过图像合成实验验证以光源为中心和以投影物体为中心的二维(two dimension,2D)‒三维(three dimension,3D)配准算法在不同工况下FSA技术的精度,通过真实模型实验验证临床应用可行性。图像合成实验通过在虚拟环境下建立与真实环境参数相同的透视投影,记录3D模型(骨或假体)在六自由度变换时的2D透视图像,使用不同的2D‒3D配准算法还原3D模型的六自由度变换,计算配准算法的误差。真实模型验证通过骨‒假体高精度迁移模拟器模拟关节置换术后骨与假体之间的迁移,利用计算机断层成像及光学扫描重建骨或假体的3D模型,使用透视设备拍摄假体迁移前后的2D透视图像,再通过基于2D‒3D配准的FSA技术还原假体的迁移,计算FSA技术的误差。结果·以光源为中心的2D‒3D配准算法在不同工况下的精度均高于以投影物体为中心的算法。配准初始条件较好时,以光源为中心的算法与以投影物体为中心的算法相比:旋转误差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21);位移误差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0)。并且,以光源为中心的算法满足临床应用要求所需的相似度更低、配准次数更少。结论·基于2D‒3D配准的FSA技术在人工关节假体早期迁移检测中精度满足临床应用要求。该技术可通过检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的早期迁移预警假体的晚期无菌性松动,有望通过进一步研究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无菌松动 早期迁移检测 透视分析技术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剂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雷鸣 王敏 涂利民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8年第9期68-69,共2页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重建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然而,后期假体无菌性松动已日益成为影响人工关节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早期,人们将无菌性松动咎于假体与骨界面间的密贴欠佳,假体安装位置不良以及骨水泥碎裂等力...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重建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然而,后期假体无菌性松动已日益成为影响人工关节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早期,人们将无菌性松动咎于假体与骨界面间的密贴欠佳,假体安装位置不良以及骨水泥碎裂等力学原因,把无菌性松动简单等同于机械性松动。然而目前文献已证实假体周围界膜的存在,普遍认为该界膜具有生物学活性并在假体松动中起重要作用。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组织抑制剂(TIMPs)的相互作用关系在假体松动中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本实验经兔膝关节植入金属假体后,对其关节滑膜和假体界膜进行研究,探讨MMPs、TIMPs对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菌松动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基质金属蛋白酶 组织抑制剂 实验研究 周围界膜 松动 关节功能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影响股骨假体周围骨量的因素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国静 赵建宁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94-196,共3页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周围骨量 股骨 术后 双能X线骨密度仪 股骨头无菌坏死 类风湿关节 松动 关节 X-ray
下载PDF
血小板计数可作为预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新指标 被引量:8
6
作者 曹厚然 邓鹏 +9 位作者 叶鹏程 揭珂 曾建春 冯文俊 陈锦伦 齐新宇 李杰 谭雪秋 张海涛 曾意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0期4795-4801,共7页
背景:对于患者而言,以关节腔液检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是侵入性的并且是痛苦的。由于血小板计数是一种常规的血液检测措施,已被用作感染性疾病的预测指标,故推测其可能作为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指标之一。目的:评价血小板计数联合白细胞计... 背景:对于患者而言,以关节腔液检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是侵入性的并且是痛苦的。由于血小板计数是一种常规的血液检测措施,已被用作感染性疾病的预测指标,故推测其可能作为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指标之一。目的:评价血小板计数联合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对诊断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3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关节置换翻修的患者。根据美国肌肉骨骼感染学会的标准,其中77例确诊为关节假体周围感染,其余137例为无菌性松动。收集并比较两组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水平,计算其诊断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与结论: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组中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其对诊断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4.94%和86.13%。血小板计数诊断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特异性高于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因此认为血小板计数对诊断关节假体周围感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怀疑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患者,可通过检测血小板计数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周围感染 无菌松动 血小板计数 诊断 血小板指数 红细胞沉降率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下载PDF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假体周围感染中寻找病原菌的应用和价值 被引量:9
7
作者 董文超 昝强 +2 位作者 马建兵 卿忠 支力强 《实用骨科杂志》 2022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在假体周围感染(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病原菌检测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由西安市红会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因PJI或无菌性...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在假体周围感染(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病原菌检测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由西安市红会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因PJI或无菌性松动(aseptic loosening,AL)行关节翻修手术的患者60例,38例膝关节及22例髋关节。PJI组42例,男16例,女26例;年龄29~82岁,平均(64.33±13.03)岁;AL组18例,男6例,女12例;年龄44~85岁,平均(62.50±9.78)岁。采用常规细菌培养和mNGS检测患者关节液或滑膜组织标本中的病原菌。比较使用mNGS检测和常规细菌培养对关节液或滑膜组织标本PJ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一致率和检测时间的差异。进一步选取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仅行常规培养阴性的PJI患者20例,作为经验性抗生素组(empirical antibiotic group,EA);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行mNGS检测的20例PJI患者作为靶向抗生素组(targeted antibiotic group,TA)。对两组进行至少6个月的随访,统计两组在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抗生素花费及不良反应例数及复发病例的差异。结果42例PJI患者中,细菌培养阳性为30例,mNGS检测阳性为40例。18例AL患者中细菌培养阳性为2例,mNGS阳性有7例;细菌培养共检出12种病原菌,mNGS共检出31种病原菌。细菌培养组和mNGS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一致率分别为71.4%、94.4%、93.8%、33.3%、60.0%和95.2%、61.1%、85.1%、84.6%、85.0%。mNGS组的检出时间(1.87±0.39)d明显短于培养组(5.55±0.65)d。两组在敏感度、特异度、一致率及检出时间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组静脉抗生素使用时间为(10.15±1.50)d,抗生素费用为(6149.15±763.06)元;对照组EA组静脉抗生素使用时间为(14.52±2.00)d,抗生素治疗费用为(10874.70±1353.63)元。两组在静脉抗生素使用时间及治疗花费上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NGS可以有效地识别PJI患者的病原菌,与传统培养相比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一致率,在检出时间和抗生素花费上更具优势,在PJI的诊断中具有更高的诊断效率,可在PJI的诊断和治疗中提供有力的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周围感染 无菌松动 关节翻修手术 病原
下载PDF
人工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程涛 戴闽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99-702,共4页
关键词 周围骨溶解 基因治疗 人工 无菌松动 非手术治疗 全髋关节翻修 治疗方法 关节疾病 全髋置换术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胫骨假体断裂翻修1例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金柱 张超 +1 位作者 夏天卫 沈计荣 《实用骨科杂志》 2021年第9期856-858,共3页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已成为各种终末期膝关节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其在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着显著效果,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运用。然而人工关节假体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平均使用寿命在15~20年...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已成为各种终末期膝关节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其在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着显著效果,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运用。然而人工关节假体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平均使用寿命在15~20年,随着更年轻患者接受TKA及患者寿命的延长,膝关节翻修手术数量已经逐年增多。常见的翻修原因包括无菌性松动、感染、假体周围骨折、垫片磨损等[1-2]。近年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胫骨平台假体断裂同时伴巨大骨缺损的情况还未见文献报道。本文报道1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现胫骨假体断裂翻修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 周围骨折 关节 无菌松动 胫骨 胫骨平台 年轻患者
下载PDF
α-防御素和脂多糖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和无菌性松动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国新 罗宝宁 +1 位作者 马友才 陈俊岭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2期144-149,共6页
目的探讨α-防御素(DEFA)和脂多糖(LPS)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及无菌性松动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05例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作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年是否... 目的探讨α-防御素(DEFA)和脂多糖(LPS)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及无菌性松动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05例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作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年是否发生并发症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无菌松动组(41例)和感染组(28例)。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抽取的关节滑液进行菌株鉴定,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关节滑液中DEFA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LPS水平。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术后关节滑液DEFA和LPS水平对并发无菌性松动及假体周围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28例感染组患者关节液中共分离出3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8株(58.06%),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5/31、16.13%);革兰阴性菌13株(41.94%),以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最高(4/31、12.90%)。各组研究对象关节滑液DEFA和LPS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1.328、84.922,P均<0.001),其中无菌松动组和感染组患者关节滑液DEFA[(3.70±1.18)mg/L、(8.14±2.65)mg/L]和LPS[(0.47±0.14)ng/ml、(0.69±0.22)ng/m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52±0.49)mg/L、(0.21±0.06)ng/ml)](tDEFA=10.324、14.701;tLPS=10.334、12.531,P均<0.001);感染组患者关节滑液DEFA[(8.14±2.65)mg/L]和LPS[(0.69±0.22)ng/ml]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菌松动组[(3.70±1.18)mg/L、(0.47±0.14)ng/ml](tDEFA=9.465、tLPS=5.080,P均<0.001)。革兰阳性菌感染组患者关节滑液DEFA水平[(8.50±2.19)mg/L]高于革兰阴性菌感染组[(6.89±1.31)mg/L](t=2.114、P=0.044),LPS水平[(0.57±0.09)ng/ml]低于革兰阴性菌感染组[(0.80±0.10)ng/ml](t=6.231、P<0.001)。术后关节滑液DEFA和LPS水平预测无菌性松动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4和0.873,预测假体周围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1和0.895。术后关节滑液DEFA联合LPS水平预测无菌性松动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6,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10%和94.40%;预测假体周围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0%和92.70%。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滑液DEFA联合LPS水平对预测假体周围感染及无菌性松动具有较高地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 Α-防御素 脂多糖 周围感染 无菌松动
原文传递
成骨细胞对人工关节金属磨损微粒的体外生物学反应 被引量:4
11
作者 蔡贤华 陈安民 陈庄洪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96-698,共3页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 磨损微粒 生物学反应 成骨细胞 金属 周围骨溶解 无菌松动 成纤维细胞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持续性疼痛 被引量:8
12
作者 程兴旺 张峡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5期88-90,共3页
在近10年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假体工艺的改进、手术技术的积累等,我国髋、膝关节置换手术量突飞猛进,关节置换越来越被社会所接收。随之而来的是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并发症的人群增加,包括:肺栓塞、关节感染、无菌性松动等严重并... 在近10年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假体工艺的改进、手术技术的积累等,我国髋、膝关节置换手术量突飞猛进,关节置换越来越被社会所接收。随之而来的是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并发症的人群增加,包括:肺栓塞、关节感染、无菌性松动等严重并发症,也包括术后功能障碍、持续性疼痛等长期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慢性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功能障碍 关节置换 持续疼痛 严重并发症 周围 无菌松动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肿瘤切除假体置换术后皮质外骨桥形成
13
作者 胡孔足 《临床骨科杂志》 2004年第1期118-118,共1页
关键词 肿瘤切除术 置换术 皮质外骨桥形成 关节周围肿瘤 无菌松动
下载PDF
假体周围骨溶解与基因多态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明 徐炜 董启榕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77-880,共4页
人工关节置换是治疗严重关节疾患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明显改善关节功能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尽管疗效确切,但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远期发生骨溶解和假体无菌性松动等并发症的风险不容忽视。研究结果证实人工关节置换术后10年约有10%的... 人工关节置换是治疗严重关节疾患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明显改善关节功能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尽管疗效确切,但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远期发生骨溶解和假体无菌性松动等并发症的风险不容忽视。研究结果证实人工关节置换术后10年约有10%的患者发生了假体周围骨溶解及假体无菌性松动,其中大部分患者需要接受翻修手术。约20%的全关节置换患者在术后随访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影像学证据。在人工关节假体失败的原因中无菌性松动占75%,因此,骨溶解导致的无菌性松动已成为人工关节翻修手术的最常见原因,是临床上亟需解决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骨溶解 基因多态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 无菌松动 翻修手术 关节疾患 生活质量 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与磨损颗粒有关的人工关节假体周围生物学反应研究近况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明 董启榕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21-823,共3页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开展越来越多。由于人工关节的使用年限,需行翻修术者也逐渐增多。翻修的主要原因是无菌性松动。生物学因素在人工关节周围骨溶解和松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磨损颗粒是引起生物学反应的重要因素,笔者...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开展越来越多。由于人工关节的使用年限,需行翻修术者也逐渐增多。翻修的主要原因是无菌性松动。生物学因素在人工关节周围骨溶解和松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磨损颗粒是引起生物学反应的重要因素,笔者对磨损颗粒所致局部生物学反应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生物学反应 人工关节 磨损颗粒 关节周围 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无菌松动 生物学因素 翻修术
原文传递
骨重塑在关节假体松动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丛晔昊 孙水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39-643,共5页
假体无菌性松动(aseptic loosening,AL)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主要的临床并发症。目前认为其生物学方面的发病机制主要是人工关节在长期的机械力和生物作用下产生磨损碎片,这些碎片通过诱导巨噬细胞功能的改变调节骨-假体界面免疫环境;此外... 假体无菌性松动(aseptic loosening,AL)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主要的临床并发症。目前认为其生物学方面的发病机制主要是人工关节在长期的机械力和生物作用下产生磨损碎片,这些碎片通过诱导巨噬细胞功能的改变调节骨-假体界面免疫环境;此外,磨损颗粒和炎性细胞因子通过刺激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以及它们的前体细胞调节骨重塑的过程,最终导致骨吸收的增加和AL的发生。本文针对此问题进行文献综述,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术 骨重塑 无菌松动 炎症 周围骨溶解
原文传递
23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失败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常三来 《中国医药导刊》 2013年第10期1719-1720,共2页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5年内需进行翻修患者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方法:本文对23例2008-2010年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后5年内进行翻修病例的失败原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具体失败原因包括假体无菌性松动(15/23,65.2%),感染(4/...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5年内需进行翻修患者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方法:本文对23例2008-2010年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后5年内进行翻修病例的失败原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具体失败原因包括假体无菌性松动(15/23,65.2%),感染(4/23,17.5%),假体脱位(2/23,8.7%),假体周围骨折(1/23,4.3%),人工股骨头引起髋臼磨损(1/23,4.3%)。结论:假体无菌性松动和感染是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失败的主要原因,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适当选择假体,规范手术操作,尽量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失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无菌松动 脱位 周围骨折
下载PDF
术前肥胖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靓琨 李静文 《当代医学》 2020年第13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前肥胖对术后翻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本院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行初次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51例,根据患者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为对照组(BMI<30 kg/m2)315例和肥胖组(BMI≥30 kg/m2)136例。分...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前肥胖对术后翻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本院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行初次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51例,根据患者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为对照组(BMI<30 kg/m2)315例和肥胖组(BMI≥30 kg/m2)136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率。结果肥胖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3.5%vs.9.5%,P<0.05);对照组中行翻修术的主要原因为无菌性松动(3.8%)和感染(3.1%),而肥胖组的主要原因为无菌性松动(8.0%)和假体周围骨折(5.1%)。肥胖组假体周围骨折和脱位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5.1%vs.0.9%,2.9%vs.0.3%,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前肥胖提高了翻修的风险,主要的翻修原因为无菌性松动和假体周围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术 翻修 肥胖 无菌松动 周围骨折
下载PDF
美国2030年人工髋、膝关节翻修术展望 被引量:1
19
作者 SCHWARTZ A M FARLEY K X +1 位作者 GUILD G N 胡孔足(摘译)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第5期621-621,635,687,707,746,共5页
研究根据2002~2014年住院患者人工髋、膝关节翻修术的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预测美国2030年人工髋、膝关节翻修术情况,期望研究结果有利于医生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2014年,美国总共进行了50220例髋关节翻修、72100例膝关节翻修。预测2014... 研究根据2002~2014年住院患者人工髋、膝关节翻修术的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预测美国2030年人工髋、膝关节翻修术情况,期望研究结果有利于医生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2014年,美国总共进行了50220例髋关节翻修、72100例膝关节翻修。预测2014~2030年,髋关节翻修将增长43%~70%,膝关节翻修将增长78%~182%。55~64岁年龄段和65~74岁年龄段翻修率将增长,而75~84岁年龄段翻修率将降低。对于膝关节翻修,感染和无菌性松动是两个最常见原因;对于髋关节翻修,假体周围骨折和感染是两个最常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翻修 周围骨折 无菌松动 治疗策略 统计学方法 关节翻修术 关节 常见原因
下载PDF
人工全髋关节假体聚乙烯磨损的测量 被引量:3
20
作者 兰天 肖军 史占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45-648,共4页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作为治疗髋关节终末期疾病最成功的手段,20年的生存率超过80%,影响人工关节远期效果主要是假体周围骨溶解造成的无菌性松动。引发骨溶解的主要原因是假体磨损颗粒(尤其是聚乙烯颗粒)诱导的生物学反应,所以界面...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作为治疗髋关节终末期疾病最成功的手段,20年的生存率超过80%,影响人工关节远期效果主要是假体周围骨溶解造成的无菌性松动。引发骨溶解的主要原因是假体磨损颗粒(尤其是聚乙烯颗粒)诱导的生物学反应,所以界面磨损一直都是关节外科医生和器械制造商关心的重要问题[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全髋关节 聚乙烯磨损 周围骨溶解 测量 磨损颗粒 终末期疾病 无菌松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