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血清悬浮分离培养法分离、培养、鉴定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军 徐大波 +1 位作者 付强 刘彦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0期8161-8166,共6页
背景:目前临床上尚未发现完全治愈脊髓损伤,使其达到结构及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法。已有的神经营养因子治疗方法促进神经细胞再生的效果有限,而干细胞移植治疗可能是现阶段修复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目的:无血清悬浮分离培养法培养胎鼠... 背景:目前临床上尚未发现完全治愈脊髓损伤,使其达到结构及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法。已有的神经营养因子治疗方法促进神经细胞再生的效果有限,而干细胞移植治疗可能是现阶段修复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目的:无血清悬浮分离培养法培养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采用形态学、免疫荧光技术和多向分化能力进行神经干细胞鉴定。方法:应用悬浮分离培养法,培养纯化孕13.5 d C57BL/6胎鼠的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免疫荧光技术检测Nestin和Sox2表达;使用自然分化法验证第4代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多向分化特性,明确其分化能力。结果与结论:采用无血清悬浮分离培养法可以顺利获取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培养的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活性良好,高表达Nestin和Sox2,且两种标记物与DAPI核染高度均匀吻合,说明细胞纯度高。进一步诱导分化显示,细胞可以向GFAP和Tuj1阳性细胞分化,证明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潜能较好。该实验可建立一套体外培养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纯化及鉴定体系,为后续神经干细胞的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培养 无血清 组织工程 干细胞 培养 脊髓源性 无血清悬浮分离培养法 鉴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悬浮法培养C6胶质瘤细胞系和该细胞系中脑肿瘤干细胞的分离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茗初 陈风华 +7 位作者 邓永文 伍军 周仁辉 卢明 陈成 周向阳 方芳 方加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4期57-60,共4页
目的研究应用无血清培养基悬浮法培养C6胶质瘤细胞系的方法;并分离该细胞系中的脑肿瘤干细胞,观察其生长方式和分化特征。方法应用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基和培养方法,在无血清培养基中采用悬浮法培养大鼠C6胶质瘤细胞系;再将分离获... 目的研究应用无血清培养基悬浮法培养C6胶质瘤细胞系的方法;并分离该细胞系中的脑肿瘤干细胞,观察其生长方式和分化特征。方法应用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基和培养方法,在无血清培养基中采用悬浮法培养大鼠C6胶质瘤细胞系;再将分离获得的悬浮生长的脑肿瘤干细胞接种于含血清培养基,观察其分化;应用有限稀释和单克隆形成实验确定该细胞系中肿瘤干细胞的比例。结果C6胶质瘤细胞系中有约1.18%的肿瘤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能够存活、增殖,形成自由漂浮的细胞球;这种细胞球具有人脑肿瘤干细胞球的特征,并可连续传代,若重新接种于含血清培养基中可重新贴壁分化,贴壁分化后细胞形态与直接在含血清培养基中培养的C6胶质瘤细胞系无明显差别。结论C6大鼠胶质瘤细胞系中含有比例较低的、具有增殖和分化能力脑肿瘤干细胞(约1.18%),该细胞系可在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中悬浮生长,并维持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6大鼠胶质瘤细胞系 脑肿瘤干细胞 脑肿瘤干细胞球 悬浮培养 无血清培养
下载PDF
悬浮组织块法分离培养SD大鼠脂肪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琴 王丽平 +3 位作者 陈芳 李晓明 朱以良 张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97-1200,共4页
目的:建立SD大鼠脂肪干细胞悬浮组织块分离培养法。方法:取正常SD大鼠股沟处脂肪组织,用悬浮组织块法和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SD大鼠脂肪干细胞,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及形态特征。取第3代对数期细胞,CCK-8法绘制其生长曲线;免疫荧光法检测... 目的:建立SD大鼠脂肪干细胞悬浮组织块分离培养法。方法:取正常SD大鼠股沟处脂肪组织,用悬浮组织块法和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SD大鼠脂肪干细胞,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及形态特征。取第3代对数期细胞,CCK-8法绘制其生长曲线;免疫荧光法检测其表面抗原CD29、CD44、CD45的表达情况;分别用成脂、成骨诱导培养液进行诱导分化,油红O、茜素红染色定性鉴定。结果:两种方法体外培养得到的SD大鼠脂肪干细胞形态为梭形纤维样,生长力旺盛,生长曲线为典型的"S"型;免疫荧光法检测显示第3代细胞强表达CD29、CD44,CD45表达阴性;细胞成脂诱导培养14 d后,油红O染色为阳性;成骨诱导培养14 d后,茜素红染色为阳性。结论:悬浮组织块法可以分离培养出SD大鼠脂肪干细胞,方法简便,为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脂肪干细胞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组织块 SD大鼠脂肪干细胞 分离 培养
下载PDF
悬浮组织块法分离培养兔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琴 王丽平 +2 位作者 陈芳 陈利锋 张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建立兔成纤维样滑膜细胞悬浮组织块分离培养法。方法:取正常兔膝关节滑膜组织,用悬浮组织块法分离培养兔成纤维样滑膜细胞,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及形态特征,取第3代对数期细胞,CCK-8法绘制其生长曲线,免疫荧光法检测波形蛋白的表达情况... 目的:建立兔成纤维样滑膜细胞悬浮组织块分离培养法。方法:取正常兔膝关节滑膜组织,用悬浮组织块法分离培养兔成纤维样滑膜细胞,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及形态特征,取第3代对数期细胞,CCK-8法绘制其生长曲线,免疫荧光法检测波形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组织块贴壁法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体外培养得到的兔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形态为长梭形纤维样,细胞生长力较旺盛,生长曲线为典型的"S"形,免疫荧光检测显示第3代细胞强表达波形蛋白。结论:悬浮组织块法可以分离培养出兔成纤样维滑膜细胞,方法简便,效率高,为体外分离培养兔成纤维样滑膜细胞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组织块 兔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分离 培养
下载PDF
简易结核菌血清琼脂斜面培养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宪明 肖红霞 +4 位作者 高颖 赵韶星 任建平 黄元桐 杨顺利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60-361,共2页
目的 提出一个可供分离培养结核杆菌的简易血清琼脂斜面培养方法。方法 结核患者痰标本经除杂菌和浓缩处理后,同时接种本血清琼脂斜面培养基和Lowenstein Jensen鸡蛋培养基作对比试验。结果 10份直接涂片抗酸菌阳性标本,均在18~2 0... 目的 提出一个可供分离培养结核杆菌的简易血清琼脂斜面培养方法。方法 结核患者痰标本经除杂菌和浓缩处理后,同时接种本血清琼脂斜面培养基和Lowenstein Jensen鸡蛋培养基作对比试验。结果 10份直接涂片抗酸菌阳性标本,均在18~2 0d时在两种培养基上生长出肉眼可见的结核杆菌菌落,另2份直接涂片检查阴性的标本,未生长出结核杆菌。结论 本血清琼脂斜面培养基是一种简单、实用和对结核菌有选择性生长的培养基,不需特殊设备,适合城乡大小医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菌 琼脂 血清 培养 结核杆菌 鸡蛋培养 培养 分离培养 浓缩处理 对比试验 同时接种 阳性标本 直接涂片 涂片检查 特殊设备 医院使用 抗酸菌 生长
下载PDF
用BHK—21悬浮细胞培养法生产试验狂犬病疫苗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凯年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7年第8期7-7,共1页
最近,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用适于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的BHK-21细胞系制备了一种试验狂犬病疫苗。
关键词 悬浮细胞 生产试验 培养 狂犬病疫苗 生物反应器 无血清培养 细胞系 悬浮培养 狂犬病病毒 生物制剂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提取与培养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吴增 李媛 +2 位作者 靳晓飞 周晓红 高维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29-734,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提取、培养的最佳方法,为NSCs的基础研究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对NSCs的不同提取、培养方法进行比较:提取胎鼠与乳鼠的大脑皮质、采用不同类型培养基、不同接种密度、不同培养方法、不同换液方...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提取、培养的最佳方法,为NSCs的基础研究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对NSCs的不同提取、培养方法进行比较:提取胎鼠与乳鼠的大脑皮质、采用不同类型培养基、不同接种密度、不同培养方法、不同换液方法、不同传代方法,观察NSCs的成球率和NSCs未分化状态的稳定性。用多功能微孔板读数仪检测NSCs活性。结果 (1)胎龄14 d胎鼠较新生24 h内乳鼠的大脑皮质提取NSCs的比例高,杂细胞少,形成的神经球数量多。(2)采用无血清培养基,NSCs可以稳定在未分化状态;而采用含血清培养基,NSCs多数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3)以1.0×109·L^(-1)密度接种的NSCs,培养形成的神经球数量多,且状态良好。(4)悬浮培养法较贴壁培养法,可以形成稳定的神经球,有利于保持NSCs处于未分化的状态。(5)半量换液法和只加液不弃液法培养形成的神经球的状态优于全量换液法。(6)原代和1代的神经球用机械吹打法传代后,NSCs的活细胞比例高,再次形成的神经球状态好,且较其他两种方法简便;2代及以后的神经球用Accutase酶传代后,NSCs的活细胞比例高,再次形成的神经球状态好。(7)14 d胎鼠Accutase酶消化组的NSCs活性高于另外3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提取胎龄14 d胎鼠的大脑皮质,采用无血清培养基,以1.0×10~9·L^(-1)1的密度接种于25 cm^2培养瓶,采取悬浮培养法,每2~3 d加液1~1.5m L,每6~7 d传代1次,所得到的NSCs增殖分裂旺盛,成球率高,神经球状态良好,可以保持稳定的未分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细胞提取 悬浮培养:无血清培养 细胞活性 巢蛋白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从实验室到临床 被引量:5
8
作者 李炳尧 武晓云 吴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4期2649-2655,共7页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是多能成体干细胞,对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分离、培养的研究无论从观念上、研究方法上还是研究结果均不尽相同。目的:综述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研究的新进展。方法: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2007至2011年PubMed数据库,在...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是多能成体干细胞,对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分离、培养的研究无论从观念上、研究方法上还是研究结果均不尽相同。目的:综述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研究的新进展。方法: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2007至2011年PubMed数据库,在英文标题和摘要中以"mesenchymal stem cells"和"source,isolation or culture"检索,选择内容与间充质干细胞应用相关的文章,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共纳入43篇文献。结果与结论:间充质干细胞的规范化培养需要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培养体系来实现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大量增殖。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间充质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建立体外扩增和向不同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体系,开展间充质干细胞及转基因后移植的体内效应研究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干细胞学术探讨 间充质干细胞 来源 分离 非分化扩增 无血清 微载体悬浮培养 表型 分化 脐带 省级基金
下载PDF
肺泡型细胞培养方法的改良及其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肖玉 李涛 麦根荣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5-528,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对体外培养肺泡型上皮细胞纯度、活力、产量、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胰蛋白酶消化法和胰蛋白酶加胶原酶消化法消化、分离组织,低密度接种,常规浓度含血清培养和无血清培养,抗大鼠IgG包被与不包被,倒置显微...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对体外培养肺泡型上皮细胞纯度、活力、产量、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胰蛋白酶消化法和胰蛋白酶加胶原酶消化法消化、分离组织,低密度接种,常规浓度含血清培养和无血清培养,抗大鼠IgG包被与不包被,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检测细胞活力,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细胞纯度和电镜检测鉴定细胞。结果两种方法消化、分离组织,肺泡型上皮细胞纯度、活力、产量、存活时间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浓度胰蛋白酶消化分离肺组织程序相对简单、低密度接种、无血清培养所得细胞纯度能够满足体外研究肺泡型上皮细胞功能的需要,从而简化了体外培养肺泡型上皮细胞的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方 胰蛋白酶消化 无血清培养 改良 胶原酶消化 经统计学分析 上皮细胞功能 体外培养 存活时间 不同浓度 显著性差异 细胞生长 微镜观察 细胞活力 电镜检测 消化分离 体外研究
下载PDF
体外分离培养人源性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其鉴定
10
作者 邢昕 吕蓉 +1 位作者 李素萍 刘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95-195,共1页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人皮下脂肪来源的细胞群,依据ISCT公布的国际标准规定通过形态观察、免疫表型检测及多种分化潜能的鉴定证实体外获得的细胞群为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方法采用0.1%胶原酶I及0.25%胰酶双消化法进行细胞的体外分离,LG-...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人皮下脂肪来源的细胞群,依据ISCT公布的国际标准规定通过形态观察、免疫表型检测及多种分化潜能的鉴定证实体外获得的细胞群为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方法采用0.1%胶原酶I及0.25%胰酶双消化法进行细胞的体外分离,LG-DMEM培养基加入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于37℃、5%CO2的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待细胞生长至70%~80%融合时消化传代扩增。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表型表达;取第3代细胞,于基础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成骨(10%胎牛血清、0.1mmol/L地塞米松、50mg/L抗坏血酸、10mmol/Lβ-磷酸甘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分离培养 间充质干细胞 人源性 传代扩增 脂肪来源 胎牛血清 细胞群 消化 饱和湿度 基础培养
原文传递
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肠毒素血清型分布及意义
11
作者 董邦权 《传染病信息》 1994年第2期74-74,共1页
金黄包葡萄球菌肠毒素(SE)引起的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检测SE并对其分型,对于临床诊断和预防以及医院内交叉感染的调查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成果对采自北京、济南和西安7所医院临床分离的138株金葡菌菌株,通过玻璃纸覆盖培养... 金黄包葡萄球菌肠毒素(SE)引起的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检测SE并对其分型,对于临床诊断和预防以及医院内交叉感染的调查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成果对采自北京、济南和西安7所医院临床分离的138株金葡菌菌株,通过玻璃纸覆盖培养基的膜培养法产毒,以斑点免疫结合试验检测培养液中不同血清型的SE,同时以琼脂免疫扩散试验平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斑点免疫结合试验 医院内交叉感染 琼脂免疫扩散试验 培养 临床诊断 分离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金葡菌 阳性率
下载PDF
Sepsityper Kit试剂盒法或血清分离胶法联合MALDI-TOF MS快速鉴定血培养阳性病原菌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菲菲 王启 +3 位作者 李荷楠 陈宏斌 王占伟 王辉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 评估应用Sepsityper Kit试剂盒法或血清分离胶法联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病原菌的符合率.方法 收集临床血培养阳性标本153例,应用Sepsityper Kit试剂盒法或血清分离胶法分... 目的 评估应用Sepsityper Kit试剂盒法或血清分离胶法联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病原菌的符合率.方法 收集临床血培养阳性标本153例,应用Sepsityper Kit试剂盒法或血清分离胶法分别处理后,联合MALDI-TOF MS对菌种进行快速鉴定,快速鉴定结果与培养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培养后确认,153例血培养阳性标本包括143例单数菌感染和10例复数菌感染标本.Sepsityper Kit试剂盒法或血清分离胶法均可在1 h内联合MALDI-TOF MS对血培养阳性标本进行快速鉴定.应用Sepsityper Kit试剂盒法联合MALDI-TOF MS 直接鉴定标本中病原体的种、属水平的符合率为76. 2% (109/153)和7. 8% (12/153).应用血清分离胶法联合MALDI-TOF MS直接鉴定标本中病原体的种、属水平的符合率为75.1%(101/153)和8.5%(13/153).单数菌感染中,Sepsityper Kit试剂盒法联合MALDI-TOF MS对革兰阴性菌的种、属水平的鉴定符合率分别为95.2%(79/83)和0%(0/83),对革兰阳性菌的种、属水平的鉴定符合率分别为57.5%(27/47)和23.4%(11/47),对念珠菌的种、属水平的鉴定符合率分别为33.3%(3/9)和11.1%(1/9).血清分离胶法联合MALDI-TOF MS在单数菌感染血培养瓶中对革兰阴性菌的种、属水平的鉴定符合率分别为90.4%(75/83)和4.8%(4/83),对革兰阳性菌的种、属水平的鉴定符合率分别为55.3%(26/47)和14.9%(7/47),对念珠菌的种、属水平的鉴定符合率分别为0%(0/9)和22.2%(2/9).对复数菌感染中,只有Sepsityper Kit试剂盒法有1例与培养鉴定结果一致,其他标本均都不能准确鉴定出多种细菌,但均都可以正确鉴定出其中一种细菌.结论Sepsityper Kit试剂盒或血清分离胶联合MALDI-TOF MS直接鉴定阳性血标本中的病原菌,可以1 h内得到鉴定结果,且与培养结果比较具有较高的鉴定符合率.相对于传统的血培养阳性标本的分离培养鉴定流程,Sepsityper Kit试剂盒法或血清分离胶法联合MALDI-TOF MS方法具有快速、操作简便等优点,可以满足临床对快速诊断和及时有效合理抗菌治疗的需求,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psityper KIT 试剂盒 血清分离 MALDI-TOFMS 培养
原文传递
补肾方剂及不同分离组份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李芳芳 李恩 +1 位作者 宋士军 吕占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71-73,75,共4页
从新生SD大鼠头盖骨获成骨细胞,传代培养。取第3代细胞,培养24小时,换含药培养液,继续培养72小时。细胞增殖检测用MTT法。并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补肾全方提取液直接加入细胞培养可抑制成骨细胞增殖但提高碱性磷... 从新生SD大鼠头盖骨获成骨细胞,传代培养。取第3代细胞,培养24小时,换含药培养液,继续培养72小时。细胞增殖检测用MTT法。并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补肾全方提取液直接加入细胞培养可抑制成骨细胞增殖但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P<0.01),将其吸收成分(鼠血清)加入细胞培养对细胞增殖无作用。将全方不同分离组份直接加入细胞培养,B组份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P<0.05),A、C、D组份无作用(P>0.05);用不同分离组份吸收成分(鼠血清)加入细胞培养,则A组份有促细胞增殖的作用(P<0.05),B、D组份抑制细胞增殖(P<0.05~0.01),C组份无作用(P>0.05)。综合两种加药方式对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推测补肾全方的A、B、D组份可能为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的药理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培养 补肾方 方剂 血清 增殖分化 作用 分离 MTT
下载PDF
经肝静脉与门静脉离体灌注分离猪肝细胞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涛 彭志海 +2 位作者 孙星 唐华美 裘国强 《肝脏》 2005年第1期22-23,共2页
目的 比较经门静脉顺行灌注法与肝静脉逆行灌注法离体分离屠宰场猪肝细胞并观察原代培养的肝细胞形态学变化。方法 经门静脉顺行和肝静脉逆行离体胶原酶灌注法分离猪肝细胞 ,并在含 10 %小牛血清的WilliamsE培养基中培养。结果 顺行... 目的 比较经门静脉顺行灌注法与肝静脉逆行灌注法离体分离屠宰场猪肝细胞并观察原代培养的肝细胞形态学变化。方法 经门静脉顺行和肝静脉逆行离体胶原酶灌注法分离猪肝细胞 ,并在含 10 %小牛血清的WilliamsE培养基中培养。结果 顺行灌注与逆行灌注法分离猪肝细胞的平均产量分别为 (8.8± 0 .5 )× 10 9 肝与 (1.5± 0 .1)× 10 1 0 肝 (P <0 .0 5 ) ,平均肝细胞活性为 (88.7± 1.5 ) %与 (90 .3± 1.5 ) % (P >0 .0 5 )。分离后的肝细胞增生活跃 ,生长良好 ,未见污染。结论 采用肝静脉逆行灌注法可以分离获得高产率、高活性肝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肝细胞 分离 离体灌注 经肝静脉 WILLIAMS 胶原酶灌注 经门静脉 形态学变化 肝细胞活性 生物人工肝 原代培养 小牛血清 顺行灌注 细胞来源 逆行 屠宰场 培养 细胞增 高活性 平均
下载PDF
新生小鼠视神经少突胶质细胞系定向分化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卜曙阳 黄强 +1 位作者 徐国旭 周丽英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27-529,共3页
目的探索P2期小鼠视神经少突胶质细胞的分化规律。方法经颅开眶法获取P2期小鼠管内段视神经2mm,组织块法培养,振荡法分离纯化,化学限定性培养基定向分化培养纯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流式细胞仪检测纯度。结果混合胶质细胞原代培养7d... 目的探索P2期小鼠视神经少突胶质细胞的分化规律。方法经颅开眶法获取P2期小鼠管内段视神经2mm,组织块法培养,振荡法分离纯化,化学限定性培养基定向分化培养纯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流式细胞仪检测纯度。结果混合胶质细胞原代培养7d时细胞分层,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2A)分散于星形细胞层上,分离后的O2A祖细胞抗神经节苷脂GD3阳性;无血清甲状腺素限定性培养基定向培养2周后O-2A祖细胞分化为MBP阳性成熟的少突胶质细胞细胞。结论组织块法培养、振荡法分离纯化P2期小鼠视神经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纯度高。O-2A祖细胞可分化为成熟少突胶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分化 视神经 新生小鼠 鉴定 少突胶质细胞 O-2A祖细胞 细胞系 免疫细胞化学方 流式细胞仪检测 细胞原代培养 抗神经节苷脂 血清甲状腺素 组织块 分离纯化 前体细胞 星形细胞 细胞分化 定向培养 振荡 培养 管内段
下载PDF
快速聚集无血清悬浮培养法诱导BALB/c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大脑皮质椎体神经元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亦雯 朱剑虹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4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胚胎干细胞(ESCs)经外部因素的诱导而转化为神经元,本研究拟探讨一种新的诱导ESCs定向分化方法——快速聚集无血清悬浮培养法(SFEBq)。方法 BALB/c小鼠囊胚内细胞团(ICM)消化成单个细胞,培养传代并鉴定后,应用改... 目的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胚胎干细胞(ESCs)经外部因素的诱导而转化为神经元,本研究拟探讨一种新的诱导ESCs定向分化方法——快速聚集无血清悬浮培养法(SFEBq)。方法 BALB/c小鼠囊胚内细胞团(ICM)消化成单个细胞,培养传代并鉴定后,应用改进的SFEBq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s)向神经细胞选择分化,并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Bf1+和Emx1+神经前体细胞的比例,RT-PCR检测不同分化阶段的细胞标志基因表达。结果①分离培养得到的mESCs生长状态良好;②SFEBq使mESCs自主发生神经细胞,无需外部诱因,细胞种植量为3 000个/孔时,细胞Bf1+和Emx1+相对表达量最高;③mESCs按照一个先神经元-后胶质细胞的顺序有效分化,与体内胚胎神经组织发育先后顺序一致,且诱导的神经前体细胞可分化为皮质椎体神经元。结论建立了一种改良的高效ESCs诱导转化的神经元的SFEBq。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快速聚集无血清悬浮培养 神经分化 大脑 皮质椎体神经元
原文传递
悬浮球培养法在人胃癌细胞株MKN45中分离鉴定胃癌干细胞
17
作者 刘建明 周友浪 +5 位作者 马利林 徐骏飞 章建国 刘杰 陈瑞新 钱海鑫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35-1536,共2页
肿瘤干细胞(CSC)是肿瘤的起源,它决定肿瘤发生、发展和复发转移。CSC的研究,首先是CSC的分离与鉴定。本研究旨探讨悬浮球培养法分离胃癌CSC细胞的可行性。
关键词 人胃癌细胞株 肿瘤干细胞 分离鉴定 培养 MKN45 悬浮 CSC 肿瘤发生
原文传递
卵巢癌细胞系ID8中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鉴定 被引量:2
18
作者 俞晓毓 吴迪 +4 位作者 王净 李菲 白绪乐 赵枫姝 窦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9期4687-4691,共5页
背景:肿瘤干细胞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鼠卵巢癌细胞系ID8中是否存在肿瘤干细胞仍未见报道。目的:分选小鼠源性卵巢癌细胞系ID8的肿瘤干样细胞,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ID8细胞,将获得悬浮球细... 背景:肿瘤干细胞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鼠卵巢癌细胞系ID8中是否存在肿瘤干细胞仍未见报道。目的:分选小鼠源性卵巢癌细胞系ID8的肿瘤干样细胞,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ID8细胞,将获得悬浮球细胞传代扩增。体外采用CCK8法、平板克隆、Transwell小室侵袭及体外药敏实验观察悬浮球细胞与常规培养的ID8细胞在生物学功能上的差异。应用定量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悬浮球细胞和非悬浮球细胞的肿瘤干细胞标志ALDH1的表达水平,并通过小鼠致瘤实验观察其成瘤能力。结果与结论:小鼠卵巢癌ID8细胞能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形成可稳定传代的悬浮球细胞,与非悬浮球细胞相比,具有较强的增殖、自我更新、侵袭、耐药及致瘤的能力,并高表达肿瘤干细胞标志ALDH1。说明无血清培养法可以有效的富集具有卵巢癌干样细胞特征的ID8悬浮球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肿瘤干细胞 ID8细胞 无血清培养 悬浮球细胞 干性 分离 鉴定 ALDH1 肿瘤细胞 培养 无血清 组织工程
下载PDF
山羊表皮干细胞分离纯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伟 杨学义 +1 位作者 韩雅婷 窦忠英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6期12-14,23,共4页
表皮干细胞(epidermalstemcells,ESCs)干细胞特性的维持是干细胞内在属性和微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体外长期培养ESC的关键是维稳定的微环境。实验将组织块脱出的细胞经分次消化和型胶原快速贴附分离出表皮干细胞,在含20%条件培养基的无... 表皮干细胞(epidermalstemcells,ESCs)干细胞特性的维持是干细胞内在属性和微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体外长期培养ESC的关键是维稳定的微环境。实验将组织块脱出的细胞经分次消化和型胶原快速贴附分离出表皮干细胞,在含20%条件培养基的无血清培养液进行培养。原代细胞表现K19阳性,并且能形成PGC集落样细胞团。从表皮和真皮组织中均可得到上皮样细胞,经纯化后均表现出明显的表皮干细胞特性:呈片状生长,铺路石样形态。将两类细胞分别传至5代和8代,后代细胞β1整合素染色呈阳性。对5代和8代细胞分别进行克隆分析实验,其克隆形成率分别为18.5%和8.5%。实验证明组织块法能够得到较好的维持ESC的微环境,所分离的ESC具有干细胞特性并能稳定传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干细胞 分离纯化 山羊 无血清培养 条件培养 微环境 ESC stem 长期培养 共同作用 原代细胞 分析实验 组织块 实验证明 细胞内 细胞团 PGC 铺路石 整合素 形成率 阳性 克隆 集落 上皮
下载PDF
利用抗血清诊断真菌病 被引量:1
20
作者 君岛悦夫 小林庆范 +1 位作者 西尾键 刘乃成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92-94,共3页
一、抗原制备方法和抗原特性用离心或布式漏斗的方法收集液体培养菌丝,彻底洗净再添加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用乳钵、搅拌器械或者能够破碎细胞的器械来研磨粉碎,再进行超声波处理后,低速离心(10000~20000xg:10~30分钟)将上清液和... 一、抗原制备方法和抗原特性用离心或布式漏斗的方法收集液体培养菌丝,彻底洗净再添加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用乳钵、搅拌器械或者能够破碎细胞的器械来研磨粉碎,再进行超声波处理后,低速离心(10000~20000xg:10~30分钟)将上清液和沉淀物做抗原(细胞壁成分)。也可将培养液中分泌出来的菌体以外成分进行浓缩纯化后做抗原用。同病毒和细菌相比,获得的抗原抗原性较低,很难获得高效价抗血清。一般免疫的方法是对抗原添加佐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病 细胞壁成分 液体培养 超声波处理 低速离心 磷酸盐缓冲液 血清特异性 荧光抗体 酶标记 分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