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日禅文化圈内的论辩式诗偈酬唱——《无象照公梦游天台石桥颂轴》解读 被引量:3
1
作者 吕肖奂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26,共8页
自五代北宋起,无论僧众俗众到天台山石桥奠茶,都会出现种种异象效应,关于这些异象的传闻,积淀到南宋末年,已是尽人皆知。日僧无象静照景定三年到石桥奠茶时,不仅亲见茗花显灵、罗汉现身、金殿洞开,而且这一切又奇异地在他的梦中重现,静... 自五代北宋起,无论僧众俗众到天台山石桥奠茶,都会出现种种异象效应,关于这些异象的传闻,积淀到南宋末年,已是尽人皆知。日僧无象静照景定三年到石桥奠茶时,不仅亲见茗花显灵、罗汉现身、金殿洞开,而且这一切又奇异地在他的梦中重现,静照顿悟后作了两首诗偈以自证其悟境。当时四十一名禅僧对其诗偈进行勘验论辩,既对历史传闻以及静照亲见又梦见的异象做了各种解说和颠覆,也对静照的悟境以及入宋之旅是否有价值进行了验证和解构。这是一次纯粹的宋日禅文化圈内的诗偈唱和,禅僧们唱和时使用的雅俗不分、禅教间杂的语言,处处生疑、否定一切的思维方式,以及超越关系本位社会之世俗性的方外精神,都与俗世的士大夫文人们的诗歌唱和截然不同。宋日禅僧无语言障碍、无文化障碍的心智沟通,使这次唱和成为异国僧人之间精神深度交流的一个范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日禅文化圈 无象静照 诗偈酬唱 论禅辩道
下载PDF
至美无象——论道家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远国 《中华文化论坛》 2004年第4期128-131,共4页
 在中国传统的美学体系中 ,其核心思想的来源是儒、佛、道三家。儒家美学以仁义为基础 ,提倡“尽善尽美” ,“充实之谓美”。佛家美学以“真如”为核心 ,推崇“远、虚、淡、静”的审美情趣。道家美学以“道论”为依据 ,强调“美”与“...  在中国传统的美学体系中 ,其核心思想的来源是儒、佛、道三家。儒家美学以仁义为基础 ,提倡“尽善尽美” ,“充实之谓美”。佛家美学以“真如”为核心 ,推崇“远、虚、淡、静”的审美情趣。道家美学以“道论”为依据 ,强调“美”与“真”的和谐统一。就此而言 ,可以说作为中国美学中永恒追求的至极意境 ,正是道论在艺术领域中的延伸与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道论 意境 至美无象
下载PDF
论嵇康“和声无象”观对儒家乐象论的批判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莉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4期15-20,共6页
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提出了"和声无象"的观点,批判了儒家功利主义的乐象观。"和声无象"否认的象乃是特定的象,特指儒家人为附会在音乐上的盛衰吉凶之象、功德之象和主体心象,目的是剥离附会在音乐上的谶纬迷信... 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提出了"和声无象"的观点,批判了儒家功利主义的乐象观。"和声无象"否认的象乃是特定的象,特指儒家人为附会在音乐上的盛衰吉凶之象、功德之象和主体心象,目的是剥离附会在音乐上的谶纬迷信、道德教化和主体情感内容,反对儒家把音乐作为统治工具而神秘化,反对比德式的音乐解释方式,反对打着情感之名进行教化之实的功利主义乐象观。只有剥离音乐中人为附加的特定的象,才为音乐欣赏走向审美想象奠定了基础,为人们驰骋心象,感知音声之美,获得审美愉悦开启了心灵自由之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康 和声无象 儒家乐论 比德
下载PDF
“西京乱无象”考
4
作者 黄崇浩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西京乱无象 王粲 警示
下载PDF
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注释辨误
5
作者 杨思贤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王粲《七哀诗》第一首“西京乱无象”句中的“无象”一词,历来注家都解释为“无道,没有秩序,不像样子”。本文指出,这个解释是错误的。而错误的根源则是《文选》李善注的矛盾。通过辨析比较,本文认为,王诗中的“无象”一词的意思不是“... 王粲《七哀诗》第一首“西京乱无象”句中的“无象”一词,历来注家都解释为“无道,没有秩序,不像样子”。本文指出,这个解释是错误的。而错误的根源则是《文选》李善注的矛盾。通过辨析比较,本文认为,王诗中的“无象”一词的意思不是“无道”,而应从属于《左传.襄公九年》的典故,意思是“上天不显示征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粲 七哀诗 无象
下载PDF
嵇康“和声无象”说解析——兼谈汉魏时期所流行的乐象观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玉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3-157,共5页
汉魏人普遍认为音声自身(包括音乐)具有一定的“象”,通过这些象,人们可以看到音乐创作者(包括演奏者)的所思所想,可以预测人事吉凶,甚至认为音乐之象可以调节天地阴阳之气。嵇康则主张“和声无象”,从音乐中扫除了汉魏所流行的象数观念... 汉魏人普遍认为音声自身(包括音乐)具有一定的“象”,通过这些象,人们可以看到音乐创作者(包括演奏者)的所思所想,可以预测人事吉凶,甚至认为音乐之象可以调节天地阴阳之气。嵇康则主张“和声无象”,从音乐中扫除了汉魏所流行的象数观念,从而也否定了笼罩在音乐之上的神秘主义,从理论上推动音乐艺术走向自觉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康 和声无象
下载PDF
宋僧石溪心月与日僧无象静照交往考 被引量:2
7
作者 江静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5年第1期28-32,共5页
日本禅僧无象静照于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来华,咸淳元年(1265)归国。在华前四年在浙江杭州径山寺参禅,住持石溪心月对他悉心指导,帮助他实现开悟。静照最终嗣法心月。归国后,静照牢记心月教诲,开创禅寺,宣扬禅法,为禅宗扎根日本不遗余力。
关键词 南宋 浙江径山寺 石溪心月 日本禅僧 无象静照
下载PDF
日僧无象静照在浙行迹考略
8
作者 江静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51-53,共3页
日僧无象静照(1234-1306)于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年)来华,咸淳元年(1265年)归国。在华十四年间,先是师从径山寺住持石溪心月,三年后,得嗣其法,后随虚堂智愚参禅求法,并在阿育王寺担任负责迎送宾客的知客一职,其足迹遍布今浙江的杭州、宁... 日僧无象静照(1234-1306)于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年)来华,咸淳元年(1265年)归国。在华十四年间,先是师从径山寺住持石溪心月,三年后,得嗣其法,后随虚堂智愚参禅求法,并在阿育王寺担任负责迎送宾客的知客一职,其足迹遍布今浙江的杭州、宁波、台州、新昌和湖北洞庭湖等地,与浙江僧人交往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禅僧 无象静照 南宋 浙江 中日交流
下载PDF
苏绍连:物象里的“惊悚”——台湾重点诗人论兼论“无象诗”
9
作者 陈仲义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2年第2期84-90,共7页
苏绍连是台湾现代诗坛的"异数"。含羞草的性格狂热地"追着诗跑",孤寂的内心埋伏着惊悚的"焰火",本该安分的"天命"却成为最热烈的弄潮冲浪,矛盾的多面体铸成他幽闭的人格,以及冷郁疏隽的诗风。... 苏绍连是台湾现代诗坛的"异数"。含羞草的性格狂热地"追着诗跑",孤寂的内心埋伏着惊悚的"焰火",本该安分的"天命"却成为最热烈的弄潮冲浪,矛盾的多面体铸成他幽闭的人格,以及冷郁疏隽的诗风。他先以惊悚的散文诗问世,续以璀璨的多媒体开辟航道,同时用物象思维渗透意象,鼓吹"无象"的旅次。本文在全面肯定苏绍连诗歌成就与变化的基础上,对其"无象诗"提出了商榷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绍连 无象
下载PDF
生肌象皮膏中象皮作用与地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京向 陈宝元 +2 位作者 阎伯君 关靖 薛晓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35-1838,共4页
目的:生肌象皮膏是具有生肌长皮作用的外用代表中药之一,对溃疡期脓腐已净而皮不生、肉不长者有很好疗效。但是大象属于野生保护动物,国际组织已明确禁止捕杀,所以造成生肌象皮膏无象皮可用的局面。试从临床方面观察象皮在生肌象皮膏中... 目的:生肌象皮膏是具有生肌长皮作用的外用代表中药之一,对溃疡期脓腐已净而皮不生、肉不长者有很好疗效。但是大象属于野生保护动物,国际组织已明确禁止捕杀,所以造成生肌象皮膏无象皮可用的局面。试从临床方面观察象皮在生肌象皮膏中的作用与地位,若象皮在生肌象皮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地位,则进行象皮代用品的研究。方法:慢性溃疡病人60例,随机分成两组,在基础治疗前提下,在创面腐肉已脱落时,两组分别应用生肌象皮膏与无象皮的生肌象皮膏,观察创面肉芽组织及上皮生长、创面分泌物及pH值的变化并记录。结果:治疗30天,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有效率、创面脓液的质与量、创面上皮及肉芽生长、创面脓液开始分泌时间、创面上皮及肉芽组织开始生长时间、创面分泌物的pH值方面有所不同,经统计学检验,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生肌象皮膏与无象皮的生肌象皮膏在临床方面差别明显,象皮在生肌象皮膏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和地位,确有必要进一步寻找其代用品,使这一古老生肌长皮的传统外用药能继续得以发扬光大,造福人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肌皮膏 无象皮的生肌皮膏 临床研究 各种慢性溃疡
原文传递
太极拳常见易误解词语概念简析对比表
11
作者 陈沛林 陈旭斌 《少林与太极》 2024年第4期24-29,共6页
第一部分无极01出自《道德经》,意为无形无象的宇宙原始状态。《老子·二十八章》曰:“复归于无极。”即再次回到无形无象的宇宙原始状态。该词代表了上古华人对事物产生之前状态的抽象理解。太极拳理念中所谈到的“无极”,指的是... 第一部分无极01出自《道德经》,意为无形无象的宇宙原始状态。《老子·二十八章》曰:“复归于无极。”即再次回到无形无象的宇宙原始状态。该词代表了上古华人对事物产生之前状态的抽象理解。太极拳理念中所谈到的“无极”,指的是由“大圈到小圈、小圈到无圈”的结果,是“丹田”转动幅度无限小,是习练太极拳的终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 太极拳 无象 原始状态 《道德经》 无极
下载PDF
无象之境
12
作者 张文菊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4-174,共1页
关键词 无象
原文传递
现代诗语新论:意象、非意象化、无意象之纠结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仲义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0期92-99,共8页
意象作为现代诗语的核心构件,经历了从浅表意象到深度意象到审智意象的过程,现代诗语言达到了某种"巅峰"状态。然而物极必反,非意象化带着事象化和事态化特征,弥补了意象的不足与缺陷,它大大提升了诗歌处理日常琐屑事物的复... 意象作为现代诗语的核心构件,经历了从浅表意象到深度意象到审智意象的过程,现代诗语言达到了某种"巅峰"状态。然而物极必反,非意象化带着事象化和事态化特征,弥补了意象的不足与缺陷,它大大提升了诗歌处理日常琐屑事物的复杂能力,体现了某种"事实诗意"。而无意象更是把诗歌引入理象与抽象。但事实上,近年崛起的非意象化和无象无法取代意象。意象与非意象化、意象与无象之间既有排他、冲突的一面,也有协调、互化的一面。它们的此消彼长,还得依托于张力杠杆的撬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意 无象 纠结 张力
下载PDF
论苏轼的“无象”之境——诗境与画境的结合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岭 《美苑》 CSSCI 1993年第1期22-24,共3页
宋人孔武仲有一段评论苏轼诗画融合的话:“尝闻之(按:指苏轼)曰: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趋,以其皆能传生写似为世之所贵珍。居士之文俊伟宏博,纤余较好矣;而又欲穷丹青之妙,忧以此娱情,欢以此寓笑,盖将以贾谊,陆贽之辞... 宋人孔武仲有一段评论苏轼诗画融合的话:“尝闻之(按:指苏轼)曰: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趋,以其皆能传生写似为世之所贵珍。居士之文俊伟宏博,纤余较好矣;而又欲穷丹青之妙,忧以此娱情,欢以此寓笑,盖将以贾谊,陆贽之辞,恺之,摩诘之笔兼之乎一身。”诗文与绘画的共同之处或者说共同优点在于“皆能传生写似.”这里的“生”,在我理解,就是描绘对象背后蕴含着的生生不息的本体世界,是充溢着活力的道理。而作为绘画的“丹青”,它的“妙”处就在于能够于人与宇宙本体的合一中“娱情”、“寓笑”,也就是文人画所注重的寓物抒情、寄兴忘忧。因此准确理解“文”(诗)与“画”这二者所“同趋”的境界是什么,对于理解文人画的一系列特征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武仲 陆贽 摩诘 无象 忘忧 自然美景 意境说 庄子哲学 滞累 诗中有画
原文传递
减法之下的“天人合一”——中国古典诗歌的“人”与“象”
15
作者 董孝一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30-132,共3页
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历来有"知人、论世、识字识典、以意逆志、比较"等角度,文章就"知人"展开,借助一些数据与实例,谈古典诗歌中"人"与"象"的相关问题,在以"人"为中心的前提下,分析&... 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历来有"知人、论世、识字识典、以意逆志、比较"等角度,文章就"知人"展开,借助一些数据与实例,谈古典诗歌中"人"与"象"的相关问题,在以"人"为中心的前提下,分析"人"与"象"的互导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无象 因人现 见人 相分
下载PDF
抽象的意义——关于基础造型中的抽象因素
16
作者 路家明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59-61,共3页
目前基础造型教育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对于抽象意义的了解。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把描摹物象盾作是唯一的基础训练手段,而忽略了在特定造型范畴中的“抽象的意义”。造型中的抽象确切地说是来源于自然中的抽象,康定斯基说“抽象”... 目前基础造型教育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对于抽象意义的了解。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把描摹物象盾作是唯一的基础训练手段,而忽略了在特定造型范畴中的“抽象的意义”。造型中的抽象确切地说是来源于自然中的抽象,康定斯基说“抽象”的艺术并不排斥它与自然的联系,而正相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造型教育 因素 无象 图式 设计教育
下载PDF
意象、情感、音乐——浅谈古典诗词的赏析
17
作者 张善庆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1988年第1期7-10,共4页
苏轼有一首谈书法的诗“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椭.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皱眉蹙额本是难看的情态,但妍丽的女子为之,那幽怨之情却会更加逗人爱怜;璧玉一般是圆形的,但是只要质地精美,即便是椭圆形的,又有什么妨碍?端庄可以间杂流丽,刚... 苏轼有一首谈书法的诗“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椭.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皱眉蹙额本是难看的情态,但妍丽的女子为之,那幽怨之情却会更加逗人爱怜;璧玉一般是圆形的,但是只要质地精美,即便是椭圆形的,又有什么妨碍?端庄可以间杂流丽,刚健的风格可以包含婀娜……这就接触到了创作中艺术风格多样化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词 艺术风格 李商隐 璧玉 古典诗歌 感知对 蓑笠 听颖师弹琴 七哀诗 无象
下载PDF
无象——梁延、许炀、李育勤作品展(展览前言)
18
作者 李铁军 《当代油画》 2015年第5期178-185,共8页
"无象"一词,语出《老子》:"绳绳兮不可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忽怳。"原为道家形容道玄虚无形之语,后亦泛指诸种义理的玄微难测或玄微难测的义理。现在的解释是:1.失去常态、常道;2.没有形迹,没... "无象"一词,语出《老子》:"绳绳兮不可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忽怳。"原为道家形容道玄虚无形之语,后亦泛指诸种义理的玄微难测或玄微难测的义理。现在的解释是:1.失去常态、常道;2.没有形迹,没有具体形象。用在对艺术的表现上,"抽象艺术"具有这样的特征。梁延、许炀和李育勤的作品属于这个类型,故以"无象"命名此次展览。梁延、许炀和李育勤三位艺术家年龄相仿,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是美院科班出身,都具有写实描绘的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象 虚无形 道玄 广州美术学院 康定斯基 表现主义 蜡画 艺术构思 油画系 印刷物
原文传递
关于马兵相对马双象的探讨
19
作者 孙立 《棋艺(象棋)》 1992年第6期40-43,共4页
马兵相对马双象,是实战中经常遇到的残局形势。当临局构成花心兵形势时,因黑方有双象防守,红方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取胜?笔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试图将其胜、和规律总结出来,不当之处,请同好指正。
关键词 临局 红方 规律总结 大费周折 进马 阵型 子将 无象
下载PDF
至美无象
20
《优品》 2013年第1期129-129,共1页
美丽有多重,是沉甸甸春华秋实的灿烂,还是缥缈如蝶欲飞的振翅?是菩提初心的清净无染,还是万法众生的色彩缤纷?《庄子·刻意》道:"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次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中国之美如同书画,空白处无边无框,充满空... 美丽有多重,是沉甸甸春华秋实的灿烂,还是缥缈如蝶欲飞的振翅?是菩提初心的清净无染,还是万法众生的色彩缤纷?《庄子·刻意》道:"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次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中国之美如同书画,空白处无边无框,充满空灵深远的想象。一片大自由中意会的是天地至美的感动,玄虚灵妙的生生不息。一个博大浩渺的空间,带人脱尘境,与天游,无垠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象 外之 天地之道 万法 色彩缤纷 众美 尘境 无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