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1篇文章
< 1 2 1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海表温度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罗嘉琪 李响 +1 位作者 张蕴斐 史珍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41,共11页
利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逐时海表温度(SST)数据和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的ERA5数据集研究了南海海表温度日变化(DSST)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区域的DSST平均为0.56℃,总体呈纬向分布,近岸海域DSST幅度较大,但超过1.5... 利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逐时海表温度(SST)数据和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的ERA5数据集研究了南海海表温度日变化(DSST)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区域的DSST平均为0.56℃,总体呈纬向分布,近岸海域DSST幅度较大,但超过1.5℃的日增暖事件发生频次较少;南海DSST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总体表现为春季最大(约0.7℃),冬季最小(约0.2~0.3℃);净辐射通量日变化和风速的季节变化是影响南海DSST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南海月平均DSST与净辐射通量日变化的季节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DSST随着净辐射通量日变化的增加而增大,但DSST与风速的变化关系则相反;南海季风对南海DSST的季节变化也有着重要影响;南海SST具有明显的日循环特征,通常在每日16时到达峰值,08时到达谷值;影响南海SST日循环的主要因素为净辐射通量的日循环,风速日循环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温度 日变化 净辐射通量日变化 风速 季风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河流水位日变化时空分异特征
2
作者 余国安 岳蓬胜 侯伟鹏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4-288,共15页
径流(或水位)日变化是反映河流水文情势的重要方面,解析径流(水位)日变化特征有助于明晰河流水文动态过程和规律,揭示径流来源和产汇流机制。以藏东南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的易贡藏布、帕隆藏布、曲宗藏布、拉月曲、金珠曲和白马西路河... 径流(或水位)日变化是反映河流水文情势的重要方面,解析径流(水位)日变化特征有助于明晰河流水文动态过程和规律,揭示径流来源和产汇流机制。以藏东南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的易贡藏布、帕隆藏布、曲宗藏布、拉月曲、金珠曲和白马西路河为对象,基于典型河段2022—2023年小时分辨率实测水位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和表征参数分析河流水位日变化时空分异特征,并结合降雨、冰川/积雪数据探究河流水位日变化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流水位日变幅在汛期多高于非汛期,日水位数据分布在汛期多呈正偏(均值大于中值),汛后多呈负偏(均值小于中值);除白马西路河外,各河段水位日涨落过程在非汛期相对于汛期有所延迟,且汛后延迟趋势更明显;汛期各河段日水位上涨历时均小于回落历时,非汛期则多相反(拉月曲和金珠曲除外);白马西路河水位日变化主要受降雨过程扰动,而其他河流水位日变化主要受冰雪消融过程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日变化 实测水位 时空分异 影响因素 雅鲁藏布江
下载PDF
盐城滨海淡水湿地芦苇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特性日变化研究
3
作者 陈皓 刘为东 +3 位作者 李静 叶思源 江星浩 韩宗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71-73,77,共4页
[目的]探讨盐城滨海淡水湿地芦苇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特性。[方法]以滨海淡水湿地芦苇为研究对象,测定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并与滨海盐沼湿地芦苇进行比较。[结果]盐城滨海淡水湿地芦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 [目的]探讨盐城滨海淡水湿地芦苇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特性。[方法]以滨海淡水湿地芦苇为研究对象,测定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并与滨海盐沼湿地芦苇进行比较。[结果]盐城滨海淡水湿地芦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O_(2)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型,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呈“U”型。电子传递速率日变化整体上呈下降趋势,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和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日变化分别呈倒“U”型和“U”型。滨海淡水湿地芦苇净光合速率高于滨海盐沼湿地芦苇,具有更强的光合能力。[结论]盐城滨海淡水湿地芦苇相较于滨海盐沼湿地芦苇具有更强的光合固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淡水湿地 芦苇 日变化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特性
下载PDF
甘肃省暖季降水日变化特征
4
作者 周子涵 王基鑫 +3 位作者 刘维成 王勇 张君霞 郭润霞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利用2013—2022年4—10月甘肃省340个气象站点逐1 h降水观测资料,揭示了甘肃省暖季降水在日变化尺度上的精细化演变特征,并分区域进行讨论分析,为甘肃省极端降水事件的研究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甘肃暖季降水量和降水强度日变化峰... 利用2013—2022年4—10月甘肃省340个气象站点逐1 h降水观测资料,揭示了甘肃省暖季降水在日变化尺度上的精细化演变特征,并分区域进行讨论分析,为甘肃省极端降水事件的研究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甘肃暖季降水量和降水强度日变化峰值主要出现在10:00—13:00,降水频率日峰值在夜间22:00—01:00居多。降水日变化季节性差异明显,中南部有较为集中的秋雨分布。(2)降水日变化区域性特征鲜明,祁连山区、甘肃中部和高原边坡的降水时段主要在白天,午间较强的降水强度主导着降水量的白天峰值;河西西部降水量和降水频率日峰值多出现在夜间,但短时较强降水在18:00—21:00有一定突发性;陇东南和陇东地区降水呈非均匀分布,在降水频率夜间峰值影响下夜雨频繁,但降水较强的时段分别在午后和早晨。(3)不同持续时间降水特征不同,持续时间在6 h及以下的短时降水,降水日变化多呈“双峰型”。持续时间在6 h以上的降水日变化近似于“单峰型”,多在傍晚开始,夜间达到峰值,于次日中午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变化 暖季降水 不同区域 不同持续时间 甘肃省
下载PDF
顾及日变化和非线性垂直改正的区域大气加权平均温度模型
5
作者 黄良珂 廖发圣 +4 位作者 陈发德 张红星 黎峻宇 黄玲 刘立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1-1732,共12页
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m)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技术反演大气水汽的关键因素,针对已有区域Tm模型未能同时顾及Tm在垂直方向的非线性变化和精细的日变化以及在构建模型时仅使用单一格网点数据等问题,本文以中国地区为研究区域,提出了一... 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m)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技术反演大气水汽的关键因素,针对已有区域Tm模型未能同时顾及Tm在垂直方向的非线性变化和精细的日变化以及在构建模型时仅使用单一格网点数据等问题,本文以中国地区为研究区域,提出了一种基于滑动窗口的区域Tm建模方法,利用2012—2017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ERA5资料建立顾及日变化和非线性垂直改正的区域Tm格网模型(CNTm模型).联合未参与建模的2018年ERA5资料和无线电探空数据,验证CNTm模型的精度和适用性,并与当前广泛使用的GPT3模型和顾及了线性垂直改正的IGPT2w模型进行精度对比.结果表明:以2018年ERA5资料和无线电探空数据为参考值,CNTm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分别为3.31 K和3.21 K,其精度相较于GPT3模型分别提高了约16%和23%,相较于IGPT2w模型分别提高了约7%和11%;顾及了非线性垂直改正的CNTm模型的估计值更接近于Tm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趋势,且CNTm模型能够捕获Tm的日变化.由于CNTm模型在研究区域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因此,其在研究区域实时高精度、高分辨率GNSS水汽监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Tm模型 大气加权平均温度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非线性垂直改正 日变化
下载PDF
盐胁迫条件下竹柳光合作用日变化特征研究
6
作者 赵育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87-89,共3页
以竹柳盆栽苗木为试验材料,分析其在不同盐分浓度下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等光合生理指标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竹柳在对照与轻度胁迫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特征表现为双峰型;在中度和重度胁迫条件下... 以竹柳盆栽苗木为试验材料,分析其在不同盐分浓度下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等光合生理指标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竹柳在对照与轻度胁迫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特征表现为双峰型;在中度和重度胁迫条件下,为单峰型曲线,变化趋势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气孔导度在对照与轻度胁迫条件下的日变化特征表现为双峰型;在中度和重度胁迫条件下为单峰型曲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蒸腾速率的日变化特征与气孔导度类似。各胁迫处理胞间CO_(2)浓度均较对照高,且随胁迫程度的加剧,胞间CO_(2)浓度也随之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柳 盐胁迫 净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 蒸腾速率 胞间CO_(2)浓度 日变化
下载PDF
广东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7
作者 高翠翠 陈浩伟 +1 位作者 邓月珍 肖芳进 《广东气象》 2024年第1期23-27,共5页
基于2008-2020年广东86个国家站逐时降水数据,分析了广东降水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广东大部分站点降水量、降水频率和降水强度日峰值出现在午后至傍晚,仅韶关、清远和沿海地区等一些站点清晨出现日峰值;降水量日变化幅度较降水强度略... 基于2008-2020年广东86个国家站逐时降水数据,分析了广东降水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广东大部分站点降水量、降水频率和降水强度日峰值出现在午后至傍晚,仅韶关、清远和沿海地区等一些站点清晨出现日峰值;降水量日变化幅度较降水强度略大,降水频率日变幅较小。各个区域降水频率的日变化均表现为双峰型,其中粤西北和粤东南清晨降水频率更大,粤西南清晨和午后相当,粤中和粤东北午后更大;各区域降水强度的日变化表现为峰值出现在午后的单峰型;降水量的日峰值主要出现在午后。不同季节降水日峰值出现时间不同,降水双峰型的日变化特征主要是由于不同季节降水日峰值出现时间不同造成的。另外,不同区域降水的日变化表现出随季节变化提前或推后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降水 日变化 广东
下载PDF
基于Beluco-CIWS指数的湖北省风光资源日变化互补特性分析
8
作者 王明 成驰 +2 位作者 孟丹 陈正洪 王捷儒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利用1991—2020年ERA5 100 m风速和地面太阳辐射及Beluco-CIWS互补指数,对湖北省风光资源要素日变化互补特性开展分析。结果表明:(1)湖北中东部互补性较强,西部互补性较差。海拔越高,互补性越弱,海拔越低,互补性越强。秋季互补性较强,... 利用1991—2020年ERA5 100 m风速和地面太阳辐射及Beluco-CIWS互补指数,对湖北省风光资源要素日变化互补特性开展分析。结果表明:(1)湖北中东部互补性较强,西部互补性较差。海拔越高,互补性越弱,海拔越低,互补性越强。秋季互补性较强,冬季次之,夏季最弱。风速大的地区互补性强,风速小的地区互补性弱。(2)互补性强的区域风速呈现先减后增、白天风速小、夜间风速大的日变化特征,互补性弱的区域日变化特征相反,互补性强弱取决于风速强弱及日变化特征是否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luco-CIWS互补指数 风光资源 互补特性 日变化
下载PDF
2016—2020年格尔木市气温和降水日变化特征
9
作者 许学莲 冶云娟 +3 位作者 李向涛 李淑萍 李纳新 王永福 《青海环境》 2024年第1期28-33,共6页
利用2016—2020年格尔木国家基准气候站逐小时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格尔木市年和四季气温及降水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格尔木市气温日变化趋势呈“单峰单谷型”,08∶00—17∶00h为气温上升阶段,18∶00—次日07∶00h为气温下降阶段... 利用2016—2020年格尔木国家基准气候站逐小时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格尔木市年和四季气温及降水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格尔木市气温日变化趋势呈“单峰单谷型”,08∶00—17∶00h为气温上升阶段,18∶00—次日07∶00h为气温下降阶段。春季和夏季08∶00—17∶00h为气温上升阶段,18∶00—次日07∶00h为气温下降阶段;秋季09∶00—16∶00h为气温上升阶段,17∶00—次日08∶00h为气温下降阶段;冬季10∶00—17∶00h为气温上升阶段,18∶00—次日09∶00h为气温下降阶段。1h、3h和6h最大正变温出现在8∶00—11∶00h,负变温出现在17∶00—20∶00h。(2)年和四季最高气温出现时次在16∶00—17∶00h,出现概率在30.4%~46.5%之间,最低气温出现时次在07∶00—08∶00h,出现概率在28.9%~37.2%之间。(3)降水量高值时段集中在0∶00—12∶00h,5∶00h出现最大降水量(25.7mm),低值时段集中在13∶00—23∶00h,21∶00h出现最小降水量(3.1mm);四季降水量高值时段出现时间略有差异。(4)年和夏季累计降水频次的高值时段主要出现在21∶00—次日11∶00h;春、秋、冬季傍晚至次日清晨为低值时段,高值时段主要出现在08∶00—12∶00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降水 日变化特征 降水频次 格尔木市
下载PDF
快速更新循环同化系统的背景场误差协方差日变化特征研究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耀登 方奎明 +2 位作者 陈敏 杨登宇 顾天威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9-270,共12页
目前多数快速更新循环同化系统在各分析时刻常使用固定的背景场误差协方差。为在快速更新循环同化系统中采用日变化的背景场误差协方差,基于RMAPS-ST系统分析了其夏季和冬季日变化背景场误差协方差特征,并进行了同化及预报对比试验。结... 目前多数快速更新循环同化系统在各分析时刻常使用固定的背景场误差协方差。为在快速更新循环同化系统中采用日变化的背景场误差协方差,基于RMAPS-ST系统分析了其夏季和冬季日变化背景场误差协方差特征,并进行了同化及预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夏、冬两季的背景场误差协方差均呈现出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且夜间各变量(U、V、T、RH)的误差标准差与特征值均大于日间,反映模式系统夜间的预报误差大于日间;而夏季各变量误差标准差和特征值大于冬季,也说明系统在夏季的模式预报误差比冬季大;连续3 d的循环同化试验初步表明,采用日变化背景场误差协方差可以提高同化及预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料同化 快速更新循环 背景场误差协方差 日变化
下载PDF
大理苍山不同海拔高度湿季降水日变化特征分析
11
作者 董保举 徐安伦 苏锦兰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05-1413,共9页
基于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苍山-洱海梯度观测系统2011—2020年湿季小时降水资料,分析山顶、山腰和坝区3个站的降水日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降水量日变化,坝区站呈现单峰型,山腰站和山顶站则是双峰型;降水频次日变化,坝区站和山顶站为单峰型... 基于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苍山-洱海梯度观测系统2011—2020年湿季小时降水资料,分析山顶、山腰和坝区3个站的降水日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降水量日变化,坝区站呈现单峰型,山腰站和山顶站则是双峰型;降水频次日变化,坝区站和山顶站为单峰型,山腰站日变化比较平缓;各时次的降水量、降水频次基本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多;降水强度日变化,山顶站为双峰型,坝区站和山腰站波动较大,午后为小值区,夜间为大值区,3个站在14:00—17:00的降水强度相差不大,而其他时段山腰站和坝区站的降水强度比山顶站大。夜间降水量在持续时间2~16 h是大值区,随海拔的增加降水量大值区持续时间较长;白天降水量在持续时间小于6 h是大值区,随海拔的增加,大值出现的时间向后移。降水频次在持续时间小于6 h,3个站在白天、夜间分别有一个大值区,而持续时间7~18 h的只有山顶站夜间有大值区;坝区站和山顶站夜间降水频次大于白天降水频次,山腰站白天、夜间降水频次相差不大。长历时(中历时、短历时)的累计降水量、降水频次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减小);3个站长历时降水量(长历时降水频次)对总降水量(总降水频次)的贡献最大,贡献最小的是短历时降水量(中历时降水频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苍山 梯度观测 湿季降水 日变化特征
下载PDF
不同灌溉措施下春玉米田间N_(2)O和CO_(2)日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12
作者 邰继承 李锐 +2 位作者 杨恒山 马金慧 萨如拉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2期1-8,共8页
为探究西辽河平原浅埋滴灌下春玉米田N_(2)O和CO_(2)排放通量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确定1天中最佳观测时间。在春玉米吐丝期,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研究大水漫灌(CK)和浅埋滴灌(DG)处理N_(2)O和CO_(2)日排放动态变化特征,并分析... 为探究西辽河平原浅埋滴灌下春玉米田N_(2)O和CO_(2)排放通量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确定1天中最佳观测时间。在春玉米吐丝期,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研究大水漫灌(CK)和浅埋滴灌(DG)处理N_(2)O和CO_(2)日排放动态变化特征,并分析其与土壤温度和湿度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浅埋滴灌和大水漫灌两种灌溉方式下N_(2)O和CO_(2)排放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日变化趋势与大气温度变化相似,呈单峰型排放曲线,排放峰值均出现在观测当天大气温度达到最高值后2小时左右。大水漫灌N_(2)O和CO_(2)日排放通量均值分别为199.21μg·m^(-2)·h^(-1)、217.77 mg·m^(-2)·h^(-1);浅埋滴灌N_(2)O和CO_(2)日排放通量均值分别为235.82μg·m^(-2)·h^(-1)、253.54 mg·m^(-2)·h^(-1),分别较大水漫灌增加了18.38%和16.43%。相关性分析表明,浅埋滴灌和大水漫灌处理N_(2)O、CO_(2)排放通量日变化与地表温度和10 cm地温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相关(P<0.01),土壤温度是影响N_(2)O和CO_(2)排放日变化的重要因素。通过矫正系数随时间分布结果分析表明,上午08:00—10:00时间段测得浅埋滴灌N_(2)O和CO_(2)排放通量最接近全天排放通量均值,为N_(2)O和CO_(2)排放最佳观测时间。建议西辽河平原浅埋滴灌下春玉米田吐丝期后可以选取上午08:00—10:00监测N_(2)O和CO_(2)排放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浅埋滴灌 N_(2)O CO_(2) 日变化
下载PDF
川渝地区夏季极端降水日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董新宁 吴遥 +2 位作者 黄安宁 唐红玉 周杰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9-272,共14页
利用川渝地区1991~2012年夏季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该地区总降水、极端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特别是极端降水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川渝地区受西高东低的地形影响,降水量总量(precipitation amounts,简称PA)也呈西少东多分布,具体是川西北... 利用川渝地区1991~2012年夏季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该地区总降水、极端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特别是极端降水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川渝地区受西高东低的地形影响,降水量总量(precipitation amounts,简称PA)也呈西少东多分布,具体是川西北高原少、川西南山地及东部盆地多,盆周山区多、盆中丘陵区少;降水频率(precipitation frequency,简称PF)则呈西高东低的相反分布,高原地区PF较高;降水强度(precipitation intensity,简称PI)的分布与PA较为一致,自西向东逐渐增强。极端降水的PA、PF、PI空间分布特征与总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东部的四川盆地乐山、雅安地区和达州、广元地区,以及西南山地区的西昌、攀枝花地区的PA大主要是由于PI大。西昌地区北方小部分西南山地区的PA大主要是由于PF大。川西高原区PA小是因为PI小。PA日峰值自西向东递增,PF日峰值呈相反变化趋势,自西向东递减。两者几乎全部都出现在夜间,“夜雨”特征显著。海拔较高的地区日峰值大多出现在前半夜,而海拔较低的地区大多出现在后半夜,自西向东日峰值出现时间逐渐推迟,因此川渝地区的降水系统可能存在自西向东传播的特征。聚类得到四类区域站点的典型形态降水日变化曲线分析表明,一区主要为川西高原地区,二区主要为高原向盆地过渡的南部山区,三区为盆地区域,四区为盆地向东部过渡的丘陵地区,PA、PF和PI的日变化曲线均有“一峰一谷”的特征,区域一到四的PA峰值在午夜到凌晨,谷值在午后到傍晚,且自西向东逐渐推迟,PF峰谷值时间均与PA峰谷值接近,PI日变化波动较PA和PF的曲线大。位于高海拔地区的第一区PA小,主要是其PI小,高原向盆地过渡的南部山区的PA较大主要是PF较大,盆地区域及其向东部过渡的丘陵地区的PA的主要贡献是PI大。极端降水日峰值及其出现时间的分布特征都与总降水相似。川渝地区夏季小时极端降水的阈值西低东高,自西向东逐渐增大,极端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比重自西向东呈增大趋势,极端降水量对川渝地区东部总降水量贡献大,对西部贡献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渝 夏季 极端降水 日变化
下载PDF
城市复杂环境中碳通量日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14
作者 赵露 王效科 +3 位作者 姚扬 孙旭 周伟奇 张红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549-4560,共12页
城市是人类居住和活动最集中地区,其CO_(2)排放量占世界总排放量的71%,城市碳排放规律研究对全球碳减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涡动相关技术观测了北京市某街区2015年至2016年的CO_(2)通量,重点研究了不同时间尺度和气象条件下的CO_(2)... 城市是人类居住和活动最集中地区,其CO_(2)排放量占世界总排放量的71%,城市碳排放规律研究对全球碳减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涡动相关技术观测了北京市某街区2015年至2016年的CO_(2)通量,重点研究了不同时间尺度和气象条件下的CO_(2)通量的日变化规律,分析了影响城市CO_(2)通量的社会及自然因素。结果表明,CO_(2)通量日变化特征具有(1)明显的早晚“双峰型”特征,早晚高峰分别出现在早上7:30—9:30和晚上17:30—20:30;(2)周末特征:周末早高峰时间延迟,晚于工作日约1.5h,且峰值低了约10.8%,但晚高峰时间提前,且峰值高于工作日约10.6%;(3)季节特征:冬季CO_(2)通量均值和早高峰值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夏季中午具有明显低峰区;(4)风向特征:在不同来风方向上,CO_(2)通量的日变化峰值差异很大;(5)天气特征:阴天双峰特征比晴天明显。研究表明CO_(2)通量日变化主要与交通流量动态变化关系最为密切,其次要受到植被的影响。因此,交通减排和植被增汇对于控制城市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CO_(2)通量 城市 涡动相关法 日变化
下载PDF
3个哈克勒雷冬青品种光合日变化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芦斌 郑永强 +4 位作者 魏斌 洪春桃 沈登锋 章建红 潘存德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2期59-66,共8页
以‘贝尔奇卡金Belgica Aurea’、‘金皇帝Gold King’、‘牢苏尼阿纳Lawsoniana’3个哈克勒雷冬青Ilex×altaclerensis品种13 a生嫁接植株成熟叶片为试材,采用LI-6400光合仪测定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_(2)浓度(Ci... 以‘贝尔奇卡金Belgica Aurea’、‘金皇帝Gold King’、‘牢苏尼阿纳Lawsoniana’3个哈克勒雷冬青Ilex×altaclerensis品种13 a生嫁接植株成熟叶片为试材,采用LI-6400光合仪测定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_(2)浓度(Ci)、气孔导度(Gs)等光合参数日变化,测定叶片相关生理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哈克勒雷冬青品种的Pn受生理及环境因子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Pn的主要生理因子是Gs,环境因子为大气温度。3个品种的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午休”现象,原因主要是非气孔因素;Pn、Tr、叶绿素含量和比叶重均表现为‘牢苏尼阿纳’>‘贝尔奇卡金’>‘金皇帝’。综上所述,‘牢苏尼阿纳’光合生产能力最高,能够快速生长;‘贝尔奇卡金’次之,且受环境影响最小;‘金皇帝’综合光合性能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克勒雷冬青 光合速率 日变化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根系和凋落物去除对3种人工林土壤CO_(2)通量日变化的影响
16
作者 沈健 何宗明 +3 位作者 董强 郜士垒 林宇 曹光球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3年第2期91-100,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碳输入下,滨海人工林林地CO_(2)通量的昼夜动态变化和土壤CO_(2)的日排放量。[方法]采用Li-8100碳通量自动测量系统对尾巨桉、纹荚相思、湿地松3种滨海人工林土壤CO_(2)排放速率进行了监测,同时测定了0~10 cm土层土壤温... [目的]探究不同碳输入下,滨海人工林林地CO_(2)通量的昼夜动态变化和土壤CO_(2)的日排放量。[方法]采用Li-8100碳通量自动测量系统对尾巨桉、纹荚相思、湿地松3种滨海人工林土壤CO_(2)排放速率进行了监测,同时测定了0~10 cm土层土壤温湿度。[结果]土壤CO_(2)通量日变化幅度较小,尾巨桉和纹荚相思林地白天土壤的CO_(2)排放量高于夜晚,湿地松林地则相反。非生长季纹荚相思和尾巨桉、湿地松林地土壤CO_(2)通量日动态变化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生长季不同人工林间的土壤CO_(2)通量日动态变化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非生长季3种人工林去除根系或凋落物后土壤CO_(2)通量降低幅度较小,而生长季去除根系或凋落物后土壤CO_(2)通量均显著降低(P<0.05)。土壤CO_(2)通量与土壤温度呈指数相关关系,土壤CO_(2)通量与土壤湿度呈二次曲线相关关系。[结论]林地土壤CO_(2)排放量因树种和季节而异,土壤CO_(2)通量对根系或凋落物去除的响应也有差异,与植物根系、凋落物输入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土壤温湿度的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沙地 根系去除 凋落物去除 土壤CO_(2)通量 日变化
下载PDF
小时和日值降水数据对河南省暴雨日数和暴雨日变化特征的影响
17
作者 丁亚磊 姬兴杰 +1 位作者 刘美 李凤秀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9-78,共10页
利用1961—2018年河南省111个气象站逐日和逐小时降水数据,分析了暴雨日数的时空变化规律及暴雨日变化特征,并通过统计对比分析,评估了小时和日值降水数据对暴雨日数及暴雨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1961—2018年,河南省年平均暴雨日... 利用1961—2018年河南省111个气象站逐日和逐小时降水数据,分析了暴雨日数的时空变化规律及暴雨日变化特征,并通过统计对比分析,评估了小时和日值降水数据对暴雨日数及暴雨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1961—2018年,河南省年平均暴雨日数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速率为0.34 d·(10 a)^(-1);94.6%的气象站点年平均暴雨日数的气候倾向率为正,显著增加的站点数占总站数的73.0%;年平均暴雨日数为1.4 d,以7月最多,平均值为0.52 d,占年平均暴雨日数的37.1%。(2)1961—2018年,河南省暴雨总降水的日变化呈现单峰结构,主峰值出现在05时,为4.5 mm;暴雨日变化峰值呈波动下降趋势,速率为0.16 mm·(10 a)^(-1);日变化峰值大部分出现在00—08时,共42个年份,占79.3%;从空间分布看,各气象站点的暴雨日变化峰值大都出现在00—06时,占总站数的73.5%。(3)2014—2018年,河南省小时和日值降水数据吻合度为100%;吻合暴雨总降水的日变化的主峰值和次峰值出现在04时和17时,分别为4.3 mm和3.4 mm;日变化峰值出现在13—18时的气象站点最多,占总站数的33.9%。(4)小时和日值数据对暴雨日数及暴雨日变化造成了影响,主要表现在年平均暴雨日数及其变化趋势不一致和暴雨日变化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时降水数据 值降水数据 暴雨 日变化
下载PDF
新疆天山山区夏季极端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18
作者 郭玉琳 赵勇 +2 位作者 张同文 姚俊强 顾张杰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3年第2期44-51,共8页
基于天山山区11个国家气象站2012—2018年夏季(6—8月)逐小时降水资料,使用百分位法计算极端降水阈值,分析极端降水特征量(包括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频次、极端降水强度、极端降水贡献和极端降水量最大值)的日变化特征,揭示极端降水与... 基于天山山区11个国家气象站2012—2018年夏季(6—8月)逐小时降水资料,使用百分位法计算极端降水阈值,分析极端降水特征量(包括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频次、极端降水强度、极端降水贡献和极端降水量最大值)的日变化特征,揭示极端降水与海拔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87°E以东地区,极端降水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大致都存在自西向东顺时针变化的特点。极端降水主要以短持续性为主,极端降水贡献和极端降水量最大值的谷值都出现在白天。极端降水与海拔密切相关,总极端降水频次更多发生在高海拔地区,在海拔2 000 m左右存在一个极端降水最大值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量 极端降水频次 极端降水强度 日变化 海拔
下载PDF
不同灌水量对幼龄胡杨光合特性日变化的影响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9
作者 马旭 韩炜 +1 位作者 武胜利 吕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3期102-108,共7页
[目的]了解幼龄林胡杨在不同灌水量下的光合日变化特性以及幼龄林在T3[38 kg/(株·次)]处理下,净光合速率(Pn)与环境因子光合有效辐射(PAR)、胞间CO_(2)浓度(Ci)、大气温度(Ta)、空气湿度(RH)的关系。[方法]以3、5、7年生胡杨为研... [目的]了解幼龄林胡杨在不同灌水量下的光合日变化特性以及幼龄林在T3[38 kg/(株·次)]处理下,净光合速率(Pn)与环境因子光合有效辐射(PAR)、胞间CO_(2)浓度(Ci)、大气温度(Ta)、空气湿度(RH)的关系。[方法]以3、5、7年生胡杨为研究对象,研究3、5、7年生胡杨不同灌水量下的Pn、气孔导度(Gs)、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日变化有变化。应用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通径分析研究幼龄林Pn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差异。[结果]不同水分条件下胡杨幼苗的Pn、Tr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Ci呈“凹单峰”型。3、5、7年生胡杨的Pn日均值在T3处理[29 kg/(株·次)]下达到最大值;在T2、T3处理下3种龄林WUE、Gs波动较大;Tr随着PAR和Ta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峰值出现的时间因灌水量的影响而不一致。通径分析显示,在T3处理下,各环境因子对Pn都具有显著的影响,其决策系数表现为PAR>RH>Ta>Ci。3年生胡杨PAR为决策变量,RH、Ta为限制变量,5、7年生胡杨PAR为决策变量,Ci和Ta为限制变量。[结论]不同灌溉量对幼龄林胡杨的光合特性有显著影响,适量的灌溉,增加胡杨的Pn,随着林龄的增加,胡杨的光合作用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灌溉量 幼龄胡杨 光合特性 日变化 逐步回归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基于雷达观测的华南夏季降水类型日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唐菁 陈生 +1 位作者 李峙 韦春霞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9-290,共12页
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特点,可以精细观测降水强度变化过程以及降水区域的实时移动,能有效监测灾害性天气事件。利用华南地区的多普勒天气雷达组网拼图资料,系统研究分析2017—2020年间夏季降水类型时空分布... 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特点,可以精细观测降水强度变化过程以及降水区域的实时移动,能有效监测灾害性天气事件。利用华南地区的多普勒天气雷达组网拼图资料,系统研究分析2017—2020年间夏季降水类型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华南夏季出现的降水多为层云降水,大部分地区出现频次占比超过85%,而对流降水出现频次仅占14%左右。广东的雷达反射率峰值和对流降水频次均高于广西和海南。华南的雷达反射率峰值和降水频次显示出强烈的日变化特征,并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雷达反射率峰值与对流降水空间分布大致相似,沿海地区降水频次高于内陆地区;而层云降水在内陆地区的发生频次高于沿海地区。华南层云降水频次多集中在夜间,并在上午达到峰值;反射率峰值和对流降水多集中在日间,高值区随着时间变化从西部沿海不断向内陆和东部沿海移动扩张,并在午后和夜间之间达到峰值。对流降水日变化在沿海和内陆地区呈现不同的双峰模式,西部沿海上午出现主峰值,次峰值出现在午后晚些时候;而内陆的粤中地区上午峰值明显低于午后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NRAD 雷达反射率 对流降水 层云降水 降水日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