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3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住院精神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的信度及效度检验 被引量:29
1
作者 盛嘉玲 丁关元 +12 位作者 孙忠 孔令芳 吴利华 沈怡 吕珍苏 于华强 陈义平 胡秀蓉 徐美华 周妹珍 吴晓敏 张伟 周琴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2期2201-2203,共3页
目的:寻找评定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工具。方法:用自制的住院精神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ctivityofdailylivingscaleforpsychiatricinpatients,ADLPI)对658例长期住院的具有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慢性精神患者进行信... 目的:寻找评定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工具。方法:用自制的住院精神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ctivityofdailylivingscaleforpsychiatricinpatients,ADLPI)对658例长期住院的具有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慢性精神患者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结果:ADLPI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在0.65以上,较易掌握,内部结构一致性较好。与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临床分类相对照,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845,0.794,0.758),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对照,后者不适合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运用。结论:ADLPI有望成为评定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康复训练疗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 信度 效度 检验 慢性精神病
下载PDF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设计脑卒中患者出院日常生活护嘱单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7
2
作者 郭文雅 袁铮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2期356-357,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设计出院日常生活护嘱单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12月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宣教,观察组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估... 目的探讨应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设计出院日常生活护嘱单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12月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宣教,观察组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估患者依赖程度,制定个性化出院日常生活护嘱。比较两组患者康复疗效、依赖程度及生活方式。结果观察组康复疗效合格率、依赖程度评分及生活质量指数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日常生活能力评估的个性化出院日常生活护嘱能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 护嘱单 脑卒中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应用专家咨询法制定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 被引量:10
3
作者 周红俊 康海琼 +6 位作者 李建军 刘根林 郑樱 郝春霞 张缨 卫波 王一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6期549-556,共8页
目的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方法应用改良专家咨询法制定评定量表。咨询专家包括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及作业治疗师。专家咨询分为3个阶段,最后形成评定量表,并提供量表使用说明。结果经过15名专家第1次咨询,... 目的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方法应用改良专家咨询法制定评定量表。咨询专家包括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及作业治疗师。专家咨询分为3个阶段,最后形成评定量表,并提供量表使用说明。结果经过15名专家第1次咨询,专家协调系数为0.795,确定量表中的10个评定项目;第2阶段咨询中确定各大评定项目中的子项目及各项目评分。专家对各项目的评分协调性良好(P<0.01),故将各项目设为等权重,均为10分。第3阶段咨询确定量表使用说明。结论应用专家咨询法初步制定了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但仍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瘫 专家咨询法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中国人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的信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康海琼 周红俊 +4 位作者 李建军 贺秋彦 栗晓静 陈玉芬 夏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12期1105-1106,共2页
目的研究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测四肢瘫患者的重测信度及观察者间信度。方法由1位评定者应用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对20例四肢瘫患者进行评定,评定后1周内再次对该患者进行评定;另1位评定者在第1位评定者初次评定后2 d内... 目的研究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测四肢瘫患者的重测信度及观察者间信度。方法由1位评定者应用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对20例四肢瘫患者进行评定,评定后1周内再次对该患者进行评定;另1位评定者在第1位评定者初次评定后2 d内对该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第1位评定者两次评定总分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94(P<0.01);第1位评定者与第2位评定者评定总分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71(P<0.01)。结论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及观察者间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瘫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重测信度 观察者间信度
下载PDF
医护协助应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在细化眼科病房分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杨丽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12期259-260,共2页
目的探究医护协助应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在细化眼科病房分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眼科收治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等级护理,观察组应用ADL生... 目的探究医护协助应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在细化眼科病房分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眼科收治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等级护理,观察组应用ADL生活量表进行等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和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病情观察、环境管理、专科护理、总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但不良事件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医护协助应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对细化眼科病房分级护理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显著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 眼科病房 分级护理 应用效果
下载PDF
龙氏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信效度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妙玲 查甫兵 +3 位作者 刘芳 周明超 王玉龙 龙建军 《康复学报》 CSCD 2020年第6期484-488,496,共6页
目的:评价龙氏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龙氏量表)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为其广泛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全国60家医疗机构的脊髓损伤(SCI)患者412例进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估,每位患者均同时接受专业人员(康复医师或治... 目的:评价龙氏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龙氏量表)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为其广泛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全国60家医疗机构的脊髓损伤(SCI)患者412例进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估,每位患者均同时接受专业人员(康复医师或治疗师)和非专业人员(患者家属或陪护)的2次评估。每次评估工具均采用龙氏量表和Barthel指数量表,所有评估要求在同一天内完成。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不同评定者间龙氏量表评估分数的相关性;采用Kappa检验分析不同评定者间龙氏量表ADL等级的一致性;以Barthel指数作为效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龙氏量表的效标效度;比较2个量表评估所消耗的时间。结果:共有406例完成有效量表评估,有效率98.5%。①信度检验结果:对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评估的龙氏量表ADL等级进行Kappa检验,k值为0.878,95%置信区间(CI)为0.839~0.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不同评定者的龙氏量表评分进行组内相关系数分析,ICC值为0.836,95%CI为0.805~0.8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效度检验结果:床上人、家庭人、社会人龙氏量表总分和Barthel指数总分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711、0.596、0.6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评估耗时结果: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应用龙氏量表评估耗时均比Barthel指数量表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氏量表具有简单易懂、评估耗时少等优点,评估SCI患者ADL能力具有较好的信度及效标效度,可行性好,可在临床中加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龙氏量表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精神病患者基于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分级护理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5
7
作者 贺楚梅 阳前军 +4 位作者 戢秋明 付飞 王珍兰 周梅芬 丁迎 《护理学报》 2017年第8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在精神科住院患者基于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进行分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精神科住院的患者3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分级护理,观察组基于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进行分... 目的探讨在精神科住院患者基于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进行分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精神科住院的患者3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分级护理,观察组基于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进行分级护理。观察比较2组精神病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观察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文书、基础护理、病情观察、专科护理和护理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2个月后,观察组个人卫生、社会能力及社会兴趣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精神症状、激惹、抑郁、退缩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病患者基于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进行分级护理,可提高精神病患者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改善患者精神症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能力 分级护理 精神科
下载PDF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在精神科病房分级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伟 李婷 +2 位作者 柯玉婷 潘丽丽 戴薇 《全科护理》 2018年第18期2211-2213,共3页
[目的]探讨医护协助应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PL)在精神科病房分级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收治住院的精神病病人1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根据医生制定的分级标准行常规分级护理... [目的]探讨医护协助应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PL)在精神科病房分级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收治住院的精神病病人1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根据医生制定的分级标准行常规分级护理,观察组采用医护合作模式应用ADLPL并结合精神科病人疾病特点、疾病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制定护理等级,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质量、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依从性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3%,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8,P<0.01);观察组病人较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能配合医护完成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协助应用ADLPL细化精神科病房分级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病人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病人配合治疗,增加病人的满意度,更加科学和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科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分级护理
下载PDF
不同时机康复治疗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观察
9
作者 王琴 孔伟丽 安博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69-072,共4页
围绕脑卒中偏瘫患者,观察不同时机康复治疗对其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划定时间跨度:2021.6~2022.6,共抽取9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参与,依次流出流水号1~94号,其中1、3、5……93号于基础治疗4周后接受康复治疗,作为Ⅱ组,2、4、6... 围绕脑卒中偏瘫患者,观察不同时机康复治疗对其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划定时间跨度:2021.6~2022.6,共抽取9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参与,依次流出流水号1~94号,其中1、3、5……93号于基础治疗4周后接受康复治疗,作为Ⅱ组,2、4、6、94号于基础治疗2周后接受康复治疗,作为Ⅰ组,对比Ⅰ、Ⅱ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Ⅰ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缺损及生活质量、并发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Ⅱ组(P<0.05)。结论 早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可促进神经缺损修复,优化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不同时机 康复治疗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10
作者 张海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111-114,共4页
探究脑梗死后遗症(CIS)患者接受康复训练护理予以干预后对日常生活能力(ADL)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文开始从2021.01起筛选CIS患者,筛选于2024.01结束,共80例CIS患者入选,并按不同干预分为CG组(常规护理,40例)和KF组(康复训练护理,40... 探究脑梗死后遗症(CIS)患者接受康复训练护理予以干预后对日常生活能力(ADL)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文开始从2021.01起筛选CIS患者,筛选于2024.01结束,共80例CIS患者入选,并按不同干预分为CG组(常规护理,40例)和KF组(康复训练护理,40例)。比较ADL评分(BI量表)、运动功能评分(FMA量表)、神经评分(NIHSS量表)、生活评分(SF-36量表)等变化。结果 干预后两组CIS患者的BI得分、FMA得分、SF-36得分较干预前均提高,而NIHSS得分较干预前均下降,且KF组CIS患者的各项得分均更优(P<0.05)。结论 CIS患者接受康复训练护理予以干预后,既能对其生活方面的能力和质量等加以提升,又能对其运动和神经等各方面功能加以改善,可持续借鉴和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后遗症 康复训练护理 日常生活能力 运动功能
下载PDF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在精神科病房分级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8
11
作者 贺楚梅 乐汉娥 +1 位作者 戢秋明 阳前军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6年第6期1052-1054,共3页
目的探析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在精神科病房分级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病房1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9例;其中对照组由护理人员遵照医生开具的护理级别医嘱进行护理,观察组由护理人员通过观... 目的探析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在精神科病房分级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病房1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9例;其中对照组由护理人员遵照医生开具的护理级别医嘱进行护理,观察组由护理人员通过观察患者病情,参照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制定护理分级从而进行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皮肤与口腔卫生、衣着卫生、饮食护理、排泄护理、睡眠护理)、护理满意度以及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皮肤与口腔卫生、衣着卫生、饮食护理、排泄护理、睡眠护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6%,显著高于对照组85.4%(P<0.001);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9%,显著低于对照组20.2%(P=0.033)。结论通过结合ADL确定精神科病房患者的护理分级可有效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并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科 分级护理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 不良事件发生率
原文传递
睡眠时长模式对中老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12
作者 林利霞 曾秋婵 +3 位作者 郭蕴源 梁荣相 吴昊 邵玉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1-338,共8页
目的探讨夜间和日间睡眠时长模式对中老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采集的11085例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基线调查时(2011),通过调查问卷收集研究人群的夜间和日间睡眠时长。基于夜间... 目的探讨夜间和日间睡眠时长模式对中老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采集的11085例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基线调查时(2011),通过调查问卷收集研究人群的夜间和日间睡眠时长。基于夜间睡眠时长的第33、66百分位数,将研究人群分为3组,分别赋值为1、2、3分;基于日间睡眠时长的第33、66百分位数将研究人群分为3组,分别赋值为3、2、1分;将夜间和日间睡眠分值相加(2~6分)。将睡眠总分值为6分定义为模式一(代表夜间睡眠时长较长而无日间睡眠或时长较短),类似地,将睡眠总分值为5、4、3、2分别定义为模式二、三、四、五(代表夜间睡眠时长较短而日间睡眠时长较长)。基线及2013、2015、2018年随访时,采用Katz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进行评估。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睡眠时长模式与ADL受限的关联。结果本研究共随访63015人年,11085例样本,其间3239人发生ADL受限。研究人群夜间睡眠时长的第33、66百分位数分别为6.00 h、7.00 h,日间睡眠时长的第33、66百分位数分别为0.00 h、1.00 h。其中,模式一1522例,模式二2196例,模式三4299例,模式四2304例,模式五764例。调整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婚姻状况、教育水平、地区、吸烟、饮酒、慢性病、抑郁状况、季节后,与睡眠时长模式一相比,模式三、模式四、模式五中老年人发生ADL受限的风险更高(P<0.05),且趋势性检验P<0.001。未发现性别、年龄、季节与睡眠时长模式间的交互作用(P>0.05)。与夜间睡眠时长≥9 h且日间睡眠时长<2 h人群相比,夜间睡眠时长<7 h且日间睡眠时长≥2 h者发生ADL受限的风险较高(P<0.05)。结论夜间睡眠时长较短而日间睡眠时长较长的中老年人发生ADL受限的风险较高。睡眠节律可能影响中老年人群ADL,通过管理中老年人睡眠时长模式,可能有助于预防ADL受限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人 残疾 睡眠模式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下载PDF
悬吊运动训练联合运动贴扎技术对痉挛型脑性瘫痪运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13
作者 王晶 高晶 +1 位作者 王冬明 何璐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4-258,共5页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训练联合运动贴扎技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精细运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3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7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28例,运动贴扎组26例以...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训练联合运动贴扎技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精细运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3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7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28例,运动贴扎组26例以及联合对照组21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康复,运动贴扎组给予常规康复联合运动贴扎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常规康复联合悬吊运动训练联合运动贴扎治疗。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下肢内收肌和腘绳肌及腓肠肌的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三组患儿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均增加,且运动贴扎组和联合治疗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治疗组显著高于运动贴扎组(P<0.05);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下肢内收肌、腘绳肌及腓肠肌的肌张力均下降,且运动贴扎组和联合治疗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治疗组显著低于运动贴扎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三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88)中C、D、E区评分及总分、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ine motor function measure scale,FMFM)中B、C、D、E区评分及总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均升高,且运动贴扎组和联合治疗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治疗组显著高于运动贴扎组(P<0.05)。结论:悬吊运动训练结合运动贴扎可增加痉挛型脑瘫患儿关节活动度,改善患儿肌张力;提高患儿粗大、精细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性瘫痪 悬吊运动训练 运动贴扎 粗大运动 精细运动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出院准备服务对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14
作者 黄燕 张琦 +2 位作者 池金美 吴学永 许火连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5年第1期159-162,共4页
目的分析出院准备服务对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6月—2024年6月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神经介入治疗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 目的分析出院准备服务对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6月—2024年6月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神经介入治疗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于出院前予以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患者于出院前开展出院准备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Barthel指数(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3个月后,研究组BI评分分别为(56.15±4.13)分、(63.25±5.39)分、(67.13±4.1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3.79±3.76)分、(60.12±4.13)分、(65.12±3.4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再入院发生率为2.50%,压疮发生率为0.00%,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为5.00%,跌倒发生率为2.50%,均低于对照组的15.00%、10.00%、20.00%、1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神经介入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出院准备服务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介入治疗 出院准备服务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原文传递
中山市60岁及以上人群日常生活能力现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15
作者 郑迎燕 黄锦善 +5 位作者 陈洁 苏明照 郭秋香 袁燕迎 王纪超 邓少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4期24-28,118,共6页
目的 调查并掌握中山市60岁及以上人群日常生活能力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结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关于“老年期重点疾病预防和干预项目”的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的方法,收集相关数据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调查并掌握中山市60岁及以上人群日常生活能力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结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关于“老年期重点疾病预防和干预项目”的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的方法,收集相关数据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老年人群日常生活能力的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有效调查1 822份,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率为5.16%,基本生活能力受损率为0.55%,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率为5.1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加、具有胃部疾病或消化系统疾病、最近一年摔倒情况、抑郁状态、认知功能下降是中山市60岁及以上人群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为降低中山市60岁及以上人群的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程度,需重点关注胃部疾病或消化系统疾病、摔倒情况、心理健康情况及认知功能,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升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市 老年人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基于潜在类别分析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农村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宋明莎 王宥匀 +1 位作者 李春生 乔慧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033-2038,2049,共7页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慢性病共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共病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但关于慢性病共病及共病模式对ADL影响的研究相对缺乏。目的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农村老...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慢性病共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共病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但关于慢性病共病及共病模式对ADL影响的研究相对缺乏。目的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农村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对ADL的影响,为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2年6—7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对宁夏回族自治区4个县的20821名居民进行“面对面”入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慢性病患病及ADL受损情况等。本研究以4362名≥60岁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潜在类别分析确定老年人的慢性病共病模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慢性病共病及不同共病模式对老年人ADL的影响。结果4362名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为62.52%(2727/4362),慢性病共病发生率为23.75%(1036/4362),ADL受损发生率为18.36%(801/4362)。基于潜在类别分析确定了5种共病模式,分别是冠心病共病组、类风湿关节炎共病组、糖尿病共病组、高血压共病组、多系统疾病共病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类型、家庭人均年收入、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锻炼情况、自评健康状况因素后,慢性病共病老年人的ADL受损风险是非慢性病共病老年人的1.909倍(95%CI=1.581~2.305,P<0.05),类风湿性关节炎共病组老年人的ADL受损风险是高血压共病组老年人的1.834倍(95%CI=1.245~2.701,P<0.05)。结论慢性病共病老年人较非慢性病共病老年人的ADL受损风险更高,不同慢性病共病模式老年人的ADL受损风险存在差异,类风湿关节炎共病组老年人的ADL受损风险高于冠心病共病组老年人。应加强对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的关注,采取适宜措施改善其健康状况、提升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共病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老年人 农村卫生 潜在类别分析 宁夏回族自治区
下载PDF
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17
作者 刘若琳 王宁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7-190,共4页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加之迅速到来的人口老龄化,目前脑卒中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
关键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卒中患者 评定量表 应用 工具 人口老龄化 国民经济 生活方式
下载PDF
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骨盆带控制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18
作者 葛盼丽 王志祥 +5 位作者 王雪 郭慧慧 许海峰 沈子杰 张文 胡瑞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5年第3期410-415,共6页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骨盆带控制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6月江苏钟山老年康复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骨盆带控制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6月江苏钟山老年康复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予以骨盆带控制康复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予以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骨盆带控制康复干预,两组患者康复干预时间均为6周。比较两组患者康复干预前后的步行能力、步态参数、临床痉挛指数、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能力及康复干预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6周后的“起立-行走”测试(TUG)评分、功能性步行分类(FAC)评分、6 min步行测试(6MWT)与步态参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下肢评价量表(FMA-LE)评分和康复干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6周后的临床痉挛指数(CSI)、改良巴氏指数(MBI)、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骨盆带控制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步态参数及运动功能,康复效果更佳,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康复机器人 骨盆带 脑卒中 偏瘫 步行能力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头针联合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后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19
作者 顾晨丛 景亚丽 +1 位作者 王文君 王利春 《西部中医药》 2025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头针组、平衡仪组和联合组各40例。头针组予头针治疗,平衡仪组予Prokin平衡仪训练治疗,联合组予头针联合平衡仪训练治...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头针组、平衡仪组和联合组各40例。头针组予头针治疗,平衡仪组予Prokin平衡仪训练治疗,联合组予头针联合平衡仪训练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以及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评分,并检测两组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收缩期最快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Vs)、舒张期最快血流速度(end-diastolic velocity,Vd)和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FMA、MBI、FAC及SS-QOL评分均升高(P<0.05),联合组高于头针组和平衡仪组(P<0.05);BBS评分均升高(P<0.01),NIHSS评分均降低(P<0.01),联合组BBS及NIHS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头针组和平衡仪组(P<0.05);Vs、Vd、Vm均升高(P<0.01),联合组高于头针组和平衡仪组(P<0.05)。结论:头针联合平衡仪训练能够通过改善脑卒中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和神经缺损等情况,提升患者平衡功能、运动功能、步行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等,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日常生活能力 平衡功能 头针 平衡训练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应用的评价 被引量:28
20
作者 巫嘉陵 安中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86-187,共2页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约为250/10万人。已成为人口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及第一大致残原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疾病的结局分类”正式命名为“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In...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约为250/10万人。已成为人口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及第一大致残原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疾病的结局分类”正式命名为“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ll,IC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患者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评定量表 流行病学调查 世界卫生组织 健康分类 致残原因 精神负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