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析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在精神科病房分级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病房1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9例;其中对照组由护理人员遵照医生开具的护理级别医嘱进行护理,观察组由护理人员通过观...目的探析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在精神科病房分级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病房1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9例;其中对照组由护理人员遵照医生开具的护理级别医嘱进行护理,观察组由护理人员通过观察患者病情,参照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制定护理分级从而进行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皮肤与口腔卫生、衣着卫生、饮食护理、排泄护理、睡眠护理)、护理满意度以及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皮肤与口腔卫生、衣着卫生、饮食护理、排泄护理、睡眠护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6%,显著高于对照组85.4%(P<0.001);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9%,显著低于对照组20.2%(P=0.033)。结论通过结合ADL确定精神科病房患者的护理分级可有效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并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训练联合运动贴扎技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精细运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3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7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28例,运动贴扎组26例以...目的:探讨悬吊运动训练联合运动贴扎技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精细运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3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7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28例,运动贴扎组26例以及联合对照组21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康复,运动贴扎组给予常规康复联合运动贴扎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常规康复联合悬吊运动训练联合运动贴扎治疗。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下肢内收肌和腘绳肌及腓肠肌的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三组患儿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均增加,且运动贴扎组和联合治疗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治疗组显著高于运动贴扎组(P<0.05);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下肢内收肌、腘绳肌及腓肠肌的肌张力均下降,且运动贴扎组和联合治疗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治疗组显著低于运动贴扎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三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88)中C、D、E区评分及总分、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ine motor function measure scale,FMFM)中B、C、D、E区评分及总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均升高,且运动贴扎组和联合治疗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治疗组显著高于运动贴扎组(P<0.05)。结论:悬吊运动训练结合运动贴扎可增加痉挛型脑瘫患儿关节活动度,改善患儿肌张力;提高患儿粗大、精细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头针组、平衡仪组和联合组各40例。头针组予头针治疗,平衡仪组予Prokin平衡仪训练治疗,联合组予头针联合平衡仪训练治...目的:观察头针联合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头针组、平衡仪组和联合组各40例。头针组予头针治疗,平衡仪组予Prokin平衡仪训练治疗,联合组予头针联合平衡仪训练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以及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评分,并检测两组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收缩期最快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Vs)、舒张期最快血流速度(end-diastolic velocity,Vd)和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FMA、MBI、FAC及SS-QOL评分均升高(P<0.05),联合组高于头针组和平衡仪组(P<0.05);BBS评分均升高(P<0.01),NIHSS评分均降低(P<0.01),联合组BBS及NIHS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头针组和平衡仪组(P<0.05);Vs、Vd、Vm均升高(P<0.01),联合组高于头针组和平衡仪组(P<0.05)。结论:头针联合平衡仪训练能够通过改善脑卒中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和神经缺损等情况,提升患者平衡功能、运动功能、步行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等,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展开更多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约为250/10万人。已成为人口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及第一大致残原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疾病的结局分类”正式命名为“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In...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约为250/10万人。已成为人口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及第一大致残原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疾病的结局分类”正式命名为“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ll,ICF)。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析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在精神科病房分级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病房1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9例;其中对照组由护理人员遵照医生开具的护理级别医嘱进行护理,观察组由护理人员通过观察患者病情,参照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制定护理分级从而进行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皮肤与口腔卫生、衣着卫生、饮食护理、排泄护理、睡眠护理)、护理满意度以及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皮肤与口腔卫生、衣着卫生、饮食护理、排泄护理、睡眠护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6%,显著高于对照组85.4%(P<0.001);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9%,显著低于对照组20.2%(P=0.033)。结论通过结合ADL确定精神科病房患者的护理分级可有效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并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文摘目的:探讨悬吊运动训练联合运动贴扎技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精细运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3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7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28例,运动贴扎组26例以及联合对照组21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康复,运动贴扎组给予常规康复联合运动贴扎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常规康复联合悬吊运动训练联合运动贴扎治疗。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下肢内收肌和腘绳肌及腓肠肌的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三组患儿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均增加,且运动贴扎组和联合治疗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治疗组显著高于运动贴扎组(P<0.05);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下肢内收肌、腘绳肌及腓肠肌的肌张力均下降,且运动贴扎组和联合治疗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治疗组显著低于运动贴扎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三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88)中C、D、E区评分及总分、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ine motor function measure scale,FMFM)中B、C、D、E区评分及总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均升高,且运动贴扎组和联合治疗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治疗组显著高于运动贴扎组(P<0.05)。结论:悬吊运动训练结合运动贴扎可增加痉挛型脑瘫患儿关节活动度,改善患儿肌张力;提高患儿粗大、精细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文摘目的:观察头针联合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头针组、平衡仪组和联合组各40例。头针组予头针治疗,平衡仪组予Prokin平衡仪训练治疗,联合组予头针联合平衡仪训练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以及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评分,并检测两组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收缩期最快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Vs)、舒张期最快血流速度(end-diastolic velocity,Vd)和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FMA、MBI、FAC及SS-QOL评分均升高(P<0.05),联合组高于头针组和平衡仪组(P<0.05);BBS评分均升高(P<0.01),NIHSS评分均降低(P<0.01),联合组BBS及NIHS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头针组和平衡仪组(P<0.05);Vs、Vd、Vm均升高(P<0.01),联合组高于头针组和平衡仪组(P<0.05)。结论:头针联合平衡仪训练能够通过改善脑卒中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和神经缺损等情况,提升患者平衡功能、运动功能、步行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等,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文摘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约为250/10万人。已成为人口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及第一大致残原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疾病的结局分类”正式命名为“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ll,I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