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LC法比较不同工艺制备的黄连解毒汤及日本汉方黄连解毒汤中的生物碱含量 被引量:9
1
作者 沈嘉 孙春梅 +1 位作者 徐荣源 王颖 《中草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62-264,共3页
用 HPL C法测定 4种不同工艺制备的黄连解毒汤提取物粉末及 2种日本汉方颗粒剂黄连解毒汤中的小檗碱和巴马汀含量。结果表明此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高、回收率较好。采用此法比较了上述 6种黄连解毒汤的生物碱含量。结果是新工艺制备... 用 HPL C法测定 4种不同工艺制备的黄连解毒汤提取物粉末及 2种日本汉方颗粒剂黄连解毒汤中的小檗碱和巴马汀含量。结果表明此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高、回收率较好。采用此法比较了上述 6种黄连解毒汤的生物碱含量。结果是新工艺制备的提取物中生物碱含量最高 ,其中小檗碱含量分别是东洋、津村黄连解毒汤的 6倍和13.8倍 ,是传统水煎提取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解毒汤 日本汉方 生物碱 HPLC
下载PDF
日本汉方制剂说明书与我国中成药说明书对比浅析 被引量:7
2
作者 薛斐然 刘炳林 周贝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6期877-879,共3页
本文分析了日本医用汉方制剂说明书并与我国现行中成药处方药说明书撰写要求进行了对比,发现我国中成药处方药说明书在不同生产企业同品种说明书功能主治的表述上较日本汉方制剂更为规范统一,日本医用汉方制剂在不同生产企业同品种说明... 本文分析了日本医用汉方制剂说明书并与我国现行中成药处方药说明书撰写要求进行了对比,发现我国中成药处方药说明书在不同生产企业同品种说明书功能主治的表述上较日本汉方制剂更为规范统一,日本医用汉方制剂在不同生产企业同品种说明书的安全性信息表述上更为完整和统一。因此,在我国经典名方制剂说明书【功能主治】项不应参考日本医用汉方制剂的表述和管理方式,但是对于说明书中安全性信息的撰写和更新上可借鉴日本汉方制剂的相关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汉方制剂 说明书 注册监管
下载PDF
日本汉方医药的历史教训与中医药现代化问题思考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浩娜 马承严 张正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期6-7,共2页
近代以来,中医药理论的科学性以及中医药继承与发展问题引起中医药界内部和社会各界的长期争论。自20世纪初期开始,众多学者就尝试对中西医药学进行比较,以探求中医药的发展方向。但时至今日,中医药的发展方向问题仍然困扰着人们。... 近代以来,中医药理论的科学性以及中医药继承与发展问题引起中医药界内部和社会各界的长期争论。自20世纪初期开始,众多学者就尝试对中西医药学进行比较,以探求中医药的发展方向。但时至今日,中医药的发展方向问题仍然困扰着人们。笔者现试对日本“废医存药”历史教训进行总结,就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废医存药”倾向进行分析,并对我国中医药现代化的方向选择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期引起有识之士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汉方 中医药 现代化 废医存药
下载PDF
日本汉方制剂小柴胡汤的应用调查 被引量:10
4
作者 郑贤月 梁嵘 《中医药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23-26,共4页
小柴胡汤是日本应用最广,最具有影响的汉方制剂。本文对日本小柴胡汤的药物剂量规定,厂家的生产经营情况,小柴胡汤的适用病症,副作用以及基于PubMed的小柴胡汤论文研究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关键词 日本汉方 小柴胡汤 病名 症状 副作用
下载PDF
日本汉方制剂对我国经典名方注册监管的启示 被引量:13
5
作者 薛斐然 周贝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4期587-589,共3页
日本汉方制剂在日本的注册监管与中国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以下简称"经典名方")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本文从日本汉方制剂的特点、注册监管的背景和特点进行了分析说明,建议中国有关部门在制定来源于古代经典名... 日本汉方制剂在日本的注册监管与中国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以下简称"经典名方")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本文从日本汉方制剂的特点、注册监管的背景和特点进行了分析说明,建议中国有关部门在制定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的具体目录时,充分考虑日本汉方制剂发展过程中所走的弯路和目前日本药政部门所开展的再评价和规范化相关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汉方制剂 经典名方 注册监管
下载PDF
日本汉方医学教育现状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邓虎 郭晓龙 杨继红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第10期1066-1067,共2页
日本的医学教育机构于江户时代逐渐形成并基本定型,以模仿中国传统医学教育为其基础医学教育模式,并以复制性教育方式为主。1868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废除汉方医学和采用德国医学的政策,随后的100多年间,汉方医学被排斥在日本医学正规... 日本的医学教育机构于江户时代逐渐形成并基本定型,以模仿中国传统医学教育为其基础医学教育模式,并以复制性教育方式为主。1868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废除汉方医学和采用德国医学的政策,随后的100多年间,汉方医学被排斥在日本医学正规教育之外,几近灭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汉方医学 教育现状 医学教育机构 医学教育模式 传统医学教育 江户时代 教育方式 正规教育
下载PDF
从“腹诊”看日本汉方医学的没落 被引量:3
7
作者 周琦 刘敏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152-154,共3页
腹诊曾是日本汉方医学的重要诊疗手段之一。随着西方"兰学"的不断浸入,日本社会开始逐步接受西方文化,并于一八六八年明治维新时革除各种传统旧有的文化,汉方医学也未能幸免。通过解读腹诊的发生发展过程,可知腹诊乃西方文化... 腹诊曾是日本汉方医学的重要诊疗手段之一。随着西方"兰学"的不断浸入,日本社会开始逐步接受西方文化,并于一八六八年明治维新时革除各种传统旧有的文化,汉方医学也未能幸免。通过解读腹诊的发生发展过程,可知腹诊乃西方文化思想浸入的产物。在汉方医家渐渐淡忘脉诊等传统诊法的同时,西方医学思维不断蔓延至整个日本医学的各个角落。在对比腹诊和脉诊在操作上的巨大差异之后,不难看出:与其说是汉方医学创造了腹诊,不如说是汉方医学向西方医学逐步靠拢而形成了腹诊这样特殊的诊法。在发展中医的同时,当以此为戒,切勿重蹈覆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汉方医学 腹诊
原文传递
医林状元龚廷贤与日本汉方医学 被引量:17
8
作者 俞雪如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32-35,共4页
介绍龚廷贤的生平、龚氏在日本医学史上的地位、龚氏医学在日本流传的原因,指出龚廷贤对日本汉方医学有重大贡献。
关键词 龚廷贤 日本汉方医学 中医学史
下载PDF
日本汉方循证医学研究的困难性、现状及其对策 被引量:1
9
作者 朱燕波 王琦 折笠秀树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2004年第9期548-550,共3页
关键词 循证医学 日本汉方医学 EBM 传统医学 东洋医学 世界医学 临床试验 困难 科学 实用性
下载PDF
论日本汉方医学体系的最初形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晶鑫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9-71,共3页
日本安土桃山时代,曲直濑道三在吸收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上,结合日本的特点创立了日本医学史上最初的"道三流后世派",汉方医学的体系与流派也由此开始建立。从"外史"角度,即文化、社会、政策等外在因素对汉方医学体... 日本安土桃山时代,曲直濑道三在吸收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上,结合日本的特点创立了日本医学史上最初的"道三流后世派",汉方医学的体系与流派也由此开始建立。从"外史"角度,即文化、社会、政策等外在因素对汉方医学体系的最初形成及后世派发展的原因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汉方 医学体系 形成
下载PDF
日本汉方药的发展概况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睿瑶 梁子钰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7期780-781,786,共3页
日本汉方医学是基于古籍《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的思想而形成的一套医学体系。它的用药通常被称为“汉方药”,是一种以中国古医方为基础再由日本创制、改造的方剂。汉方医学即日本的传统医学,它不同于中医学,中医学是基于中国传统... 日本汉方医学是基于古籍《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的思想而形成的一套医学体系。它的用药通常被称为“汉方药”,是一种以中国古医方为基础再由日本创制、改造的方剂。汉方医学即日本的传统医学,它不同于中医学,中医学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形成的一套完整而复杂的系统医学。由于历史背景和主体文化内容不同,加之语言障碍、地区阻碍等情况的存在,汉方医学和中医学只能说是同根同源,但存在实质差异的医学,然则两者又各有千秋。本文旨从汉方医学流派的形成和现代汉方医学的复兴两方面对汉方药学的成功进行初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汉方 日本汉方医学 中国传统文化 《金匮要略》 医学体系 《伤寒论》 中医学 传统医学
下载PDF
古方派对日本汉方医学的贡献与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贾春华 刘渡舟 《河北医学》 CAS 1995年第4期271-274,共4页
古方派对日本汉方医学的贡献与影响(067000)河北省承德医学院贾春华(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渡舟指导兴起于江户中期的古方派,之所以能异军突起,固然有着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但与其令人耳目一新的医论,使人折服的临... 古方派对日本汉方医学的贡献与影响(067000)河北省承德医学院贾春华(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渡舟指导兴起于江户中期的古方派,之所以能异军突起,固然有着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但与其令人耳目一新的医论,使人折服的临床疗效是密不可分的,对日本汉医界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方派 日本汉方医学 《伤寒论》 后世派 《内经》 康复医学 吉益东洞 腹诊 后藤艮山 吐法
下载PDF
日本汉方医学古方派的崛起与发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国霞 肖照岑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30-32,共3页
日本的汉方医学是在中医学的基础上,结合日本的文化地理环境等形成发展起来的。在汉方医学史上,主要有3大流派,即后世派、古方派和折衷派。其古方派是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古方派诸医家又竞相发挥,各有主张,如后藤艮山的“一气... 日本的汉方医学是在中医学的基础上,结合日本的文化地理环境等形成发展起来的。在汉方医学史上,主要有3大流派,即后世派、古方派和折衷派。其古方派是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古方派诸医家又竞相发挥,各有主张,如后藤艮山的“一气滞留说”,吉益东洞的“万病一毒说”,吉益南涯的“气血水说”等,对《伤寒论》的研究不断向前推进,而与后世派成鼎足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汉方医学 古方派 《伤寒论》
下载PDF
日本汉方医学对五苓散类方的认识与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蒋永光 《四川中医》 1989年第4期2-4,共3页
五苓散类方是指主治证为水饮内停,基本治法为利尿行水的一类《伤寒论》处方,如五苓散、苓桂术甘汤、茯苓泽泻汤、小半夏汤、泽泻汤、茯苓饮、真武汤等。水饮内停的病证,中医有痰饮、水气之别,日本汉方医则概称为水毒。认为:在正常情况... 五苓散类方是指主治证为水饮内停,基本治法为利尿行水的一类《伤寒论》处方,如五苓散、苓桂术甘汤、茯苓泽泻汤、小半夏汤、泽泻汤、茯苓饮、真武汤等。水饮内停的病证,中医有痰饮、水气之别,日本汉方医则概称为水毒。认为:在正常情况下无水分滞留的组织器官,由于体内水分的停聚和偏在所引起的局部和全身性之病理状态即为水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苓散 临床应用 日本汉方医学
下载PDF
结合日本汉方家医案谈桂枝茯苓丸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薛光 《中国社区医师》 2006年第2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日本汉方 桂枝茯苓丸 医案 理法方药 方证相应 诊疗活动 治法治则 配伍意义 诊断方法 诊疗思路
下载PDF
日本汉方中小柴胡汤方的应用
16
作者 汤岳龙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60-861,共2页
在日本,汉方的应用谨守经典,特别崇尚伤寒论。此就小柴胡汤方为例,分析汉方在日本的发展情况及中药材的开发,或许对我们研究中药材有所借鉴。
关键词 汉方 小柴胡汤方 整体调治 日本汉方 小柴胡 汤方 中药材 伤寒论
下载PDF
《伤寒论》在日本汉方医学中的发展嬗变
17
作者 张君 高川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488-490,共3页
中医学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在日本生根发芽,江户时代以吉益东洞为代表的医学家力推《伤寒论》,由此在日本成就汉方医学。多数汉方家,行医前主学《伤寒论》,行医后终生不辍研究《伤寒论》,敬《伤寒论》为圣典。文章通过收集整理日本古代医... 中医学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在日本生根发芽,江户时代以吉益东洞为代表的医学家力推《伤寒论》,由此在日本成就汉方医学。多数汉方家,行医前主学《伤寒论》,行医后终生不辍研究《伤寒论》,敬《伤寒论》为圣典。文章通过收集整理日本古代医学文献,对《伤寒论》内容体系进行梳理,并研讨《伤寒论》在日本汉方医学中的发展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汉方医学 《伤寒论》 医学文献
下载PDF
日本汉方界喜用小柴胡汤治疗慢性肝炎的背景考察
18
作者 孙其新 孙其然 戴昭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 70-71,共2页
<正> 小柴胡汤近年来被日本汉方界广泛用于治疗慢性肝炎,并且呈有增无减之趋势。可是1996年3月报道了所谓因小柴胡汤副作用引起死亡事故之后,顿使舆论哗然。本文考察了日本汉方界在治疗慢性肝炎时,为何对小柴胡汤独有偏爱的背景... <正> 小柴胡汤近年来被日本汉方界广泛用于治疗慢性肝炎,并且呈有增无减之趋势。可是1996年3月报道了所谓因小柴胡汤副作用引起死亡事故之后,顿使舆论哗然。本文考察了日本汉方界在治疗慢性肝炎时,为何对小柴胡汤独有偏爱的背景。1 伤寒方备受青睐 小柴胡汤鹤立鸡群 日本汉方界真正独自起步始于16世纪以后,田代三喜赴中国留学12年,归朝以后便将明代医学移植到了日本,即所谓的后世派。17~19世纪,针对后世派色彩浓厚的阴阳五行学说,古方派应运而生,他们强烈抨击以金元医学为基础的后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肝炎 小柴胡汤 日本汉方
下载PDF
关于日本汉方医学著作稿本的整理
19
作者 郭秀梅 《新世纪图书馆》 2005年第1期20-20,19,共2页
1江户时代日本汉方医学研究兴盛 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8)的中后期,医家研究中国医籍蔚然成风,涌现出许多造诣精深的学者,如丹波(多纪)元简(1754-1810)、元胤(1789-1827)、元坚(1795-1857)父子,铃木良知(1758-1816)、伊泽兰轩(1777-1829... 1江户时代日本汉方医学研究兴盛 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8)的中后期,医家研究中国医籍蔚然成风,涌现出许多造诣精深的学者,如丹波(多纪)元简(1754-1810)、元胤(1789-1827)、元坚(1795-1857)父子,铃木良知(1758-1816)、伊泽兰轩(1777-1829)、喜多村直宽(1804-1876)、伊藤凤山(1806-1870)、森立之(1807-1885)、山田业广(1808-1881)等.这一派学者的学术特点,是接受清代朴学的影响,在引进吸收中国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将训诂考据方法运用于中国医学文献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汉方医学 森立之 医籍 医家 中国医学 泽兰 文献研究 中国学术 成果 稿本
下载PDF
日本汉方药概况及其对我国中医古代经典名方制剂研发的启示 被引量:15
20
作者 陈雪梅 蔡秋杰 张华敏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8年第2期1-4,共4页
我国的"古代经典名方"研发工作正在推进中,日本汉方药与中医古代经典名方制剂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其本国特点。本文从日本汉方发展的背景、制剂审批基准、制剂生产、销售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并将其与中医复方制剂的审批条件、... 我国的"古代经典名方"研发工作正在推进中,日本汉方药与中医古代经典名方制剂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其本国特点。本文从日本汉方发展的背景、制剂审批基准、制剂生产、销售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并将其与中医复方制剂的审批条件、市场规模等方面进行了比较。中医古代经典名方的研发监管应借鉴日本汉方质量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经验,汲取其中药西用的历史教训,以期更好地发展及惠及民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古代经典名方 日本汉方制剂 启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