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银厂矿田早中寒武世火山岩地球化学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郭原生 王金荣 +3 位作者 谢宪丽 孟桂生 杨永均 田玉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37-344,共8页
白银厂矿田早中寒武世火山岩主要为玄武岩 -碱性玄武岩 -安山岩 -玄武安山岩 -玄武粗安岩 -英安岩 -英安流纹岩 -流纹岩。其中基性和中基性岩类为碱性系列和亚碱性系列 ,碱性玄武岩主要为钾质玄武岩系列。酸性岩类为钙碱性系列和低钾系... 白银厂矿田早中寒武世火山岩主要为玄武岩 -碱性玄武岩 -安山岩 -玄武安山岩 -玄武粗安岩 -英安岩 -英安流纹岩 -流纹岩。其中基性和中基性岩类为碱性系列和亚碱性系列 ,碱性玄武岩主要为钾质玄武岩系列。酸性岩类为钙碱性系列和低钾系列。岩石全碱含量平均为 5 .76 % ,K2 O/ Na2 O<1,Fe2 O/ Fe O平均为 0 .74;Ti O2 绝大部分样品含量小于 1% (在酸性火山岩中含量较低 :0 .2 %~ 0 .83% ,平均为 0 .5 3% ;基性和中基性岩中含量较高 0 .5 3%~ 1.0 1% ,绝大部分大于 0 .7%而小于1% )。与 N- MORB相比 ,该区基性和中基性火山岩的共同特征是明显富集 Ba、Rb、Th、U和具有明显的 Ti负异常 ;酸性火山岩 Ba、Rb、Th、U高度富集 ,Ta、Sr、略亏损 ,Ti明显亏损。酸性火山岩与上、下地壳值对比 ,除 HREE较上地壳略有富集外 ,其它不相容元素接近于上地壳值或不同程度的亏损 ;Rb、Th、U、K较下地壳富 ,Zr、Hf、HREE较下地壳略富 ,Ba、Sr、Nb、Ta、L REE、Ti值接近下地壳值或不同程度的亏损。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为 L REE富集型 ,具有明显的负 Eu异常。 (87Sr/ 86 Sr)和(1 4 3Nd/ 1 4 4 Nd)初始比值分别为 0 .70 70 49和 0 .5 11992 ,f Sm/Nd=- 0 .35~ - 0 .48,ΣNd(t) =- 0 .48。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早中寒武世 地球化学
下载PDF
贵州凯里地区早中寒武世凯里组的Bathynotus 被引量:26
2
作者 赵元龙 黄友庄 +1 位作者 龚显英 代星春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3-53,共11页
宽背虫(Bathynotus)这一早寒武世晚期相当重要的三叶虫属,是由Hall(1860)据美国佛蒙特州Georgia镇下中寒武统Georgia组所产B. holopyge的标本而建立的,后来,Walcott又据模式标本对其眼叶、面线等构造进行了补充描述和讨论(1886,p.191)... 宽背虫(Bathynotus)这一早寒武世晚期相当重要的三叶虫属,是由Hall(1860)据美国佛蒙特州Georgia镇下中寒武统Georgia组所产B. holopyge的标本而建立的,后来,Walcott又据模式标本对其眼叶、面线等构造进行了补充描述和讨论(1886,p.191)。由于对Hall的模式标本观察认识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背虫 Bathynotus 早中寒武世
下载PDF
贵州台江早—中寒武世凯里组的宏观藻类化石 被引量:22
3
作者 杨瑞东 赵元龙 +1 位作者 郭庆军 施贵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82-290,T002,共10页
本文描述了贵州寒武纪凯里组中的宏观藻类化石7属12种,其中有6个新属10个新种:Bosworthia simulans、B.gyges、Eolaminaria grandis gen.et sp.nov.、E.perelegans gen.et sp.nov.、Fractibeltia typica gen.et sp.nov.、F.fibrillata g... 本文描述了贵州寒武纪凯里组中的宏观藻类化石7属12种,其中有6个新属10个新种:Bosworthia simulans、B.gyges、Eolaminaria grandis gen.et sp.nov.、E.perelegans gen.et sp.nov.、Fractibeltia typica gen.et sp.nov.、F.fibrillata gen.et sp.nov.、F.forrnosus gen.et sp.nov.、F.vein gen.et sp.nov.、Kailiphyton simulans gen. et sp. nov.、Palaeospinella typica gen. et sp. nov.、Palaeodictyota dichotoma gen. et sp. nov.、Wavilaminaria taijiangia gen. et sp. nov.,该藻类植物群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我国早古生代寒武纪的藻类,而且,对研究早期植物界的演化,恢复寒武纪当时全球生物地理区和古大陆位置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藻类化石 凯里组 -武世 贵州 古植物
下载PDF
甘肃白银厂矿田早-中寒武世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金荣 郭原生 +3 位作者 翟新伟 李双文 孟桂生 杨永钧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9-98,共10页
白银厂矿田早 -中寒武世火山岩主要由钙碱性玄武岩和流纹岩及少量的安山岩组成 ,被认为是大陆裂谷环境下的产物。本文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 :玄武岩具有低Ti,Nb和Ta负异常、富集LREE ,相对亏损HFSE ,Th/Ta比值高 (介于 9~ 15 ) ,La/N... 白银厂矿田早 -中寒武世火山岩主要由钙碱性玄武岩和流纹岩及少量的安山岩组成 ,被认为是大陆裂谷环境下的产物。本文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 :玄武岩具有低Ti,Nb和Ta负异常、富集LREE ,相对亏损HFSE ,Th/Ta比值高 (介于 9~ 15 ) ,La/Nb >1.4 ,低Ni,Th/La为0 .32~ 0 .5 6;低Zr/Nb(<16) ,(87Sr/ 86 Sr) i 为 0 .70 4~ 0 .70 7,εNd(t) =- 6.4 6,δEu≈ 1的地球化学特点 ;流纹岩同样具有低Ti,Nb和Ta负异常 ,Th/Ta为 6~ 12 ,低Ti/Zr比值 (介于 6.1~ 5 3)之间 ;稀土元素配分为MREE负异常 ,δEu为 0 .5~ 1.1,(87Sr/ 86 Sr) i 为 0 .70 2 6~ 0 .70 4 8,εNd(t)为+ 5 .60~ + 6.14。综合两类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 ,可以推测它们是陆缘弧岩浆作用的产物 ,但并非同源岩浆演化的结果。玄武岩源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 ,在岩浆上升过程中发生明显的陆壳混染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构造环境 -武世 火山岩 地球化学 白银厂矿田
下载PDF
华北地台西缘早—中寒武世过渡期核形石:微生物群落对浅海缺氧环境的响应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文浩 史晓颖 +1 位作者 汤冬杰 王新强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5-318,共14页
地质记录表明在早—中寒武世过渡期发生了一次重要的生物灭绝事件,但对其成因的认识仍存在分歧。作者试图通过对华北地台该时段广泛发育的核形石微组构和矿化过程研究,揭示微生物群落对灾变事件和海洋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发现核形石内... 地质记录表明在早—中寒武世过渡期发生了一次重要的生物灭绝事件,但对其成因的认识仍存在分歧。作者试图通过对华北地台该时段广泛发育的核形石微组构和矿化过程研究,揭示微生物群落对灾变事件和海洋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发现核形石内富含细菌化石;包壳的微组构和有机矿化特征表明其形成于细菌硫酸盐还原(BSR)作用活跃的高碱度海水条件,密集的莓状黄铁矿微粒和异养细菌残余指示为缺氧环境;而沉积相分析显示核形石发育于浅海陆棚背景。研究认为,同期的核形石及其他可对比微生物岩不仅在华北广泛分布,在其他大陆和板块上也有良好记录,表明在这个生物灾变期浅海环境有广泛的微生物群爆发,并可能与大火成岩省喷发、全球气温升高以及深部缺氧海水向陆棚侵进引起的浅海广泛缺氧相关。早—中寒武世过渡期广泛发育的微生物岩可能记录了底栖动物大量灭绝后,微生物群在缺氧水体中的快速繁盛与生态扩张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世过渡期 核形石 有机矿化 草莓状黄铁矿 缺氧环境 华北地台
下载PDF
黔东早-中寒武世凯里组疑源类组合及其界线意义 被引量:15
6
作者 杨瑞东 尹磊明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5-69,共15页
通过对台江八郎和丹寨平寨两条剖面凯里组中疑源类化石的分析、研究 ,台江剖面产疑源类化石有 17属 35种 (12未定种 ) ,其中以 L eiosphaeridia,Synsphaeridium,Cymatiosphaera,Pterospermella最为丰富 ;可划分为 3个组合 ,即 Cymatiosp... 通过对台江八郎和丹寨平寨两条剖面凯里组中疑源类化石的分析、研究 ,台江剖面产疑源类化石有 17属 35种 (12未定种 ) ,其中以 L eiosphaeridia,Synsphaeridium,Cymatiosphaera,Pterospermella最为丰富 ;可划分为 3个组合 ,即 Cymatiosphaera cf.cristata- Fimbriaglomerella membrancea组合 ,Cristallinium- Micrhystridium - Pterosper-mella组合和 Dictyotidium- Granomarginata组合。丹寨平寨剖面凯里组所产疑源类化石有 :13属 2 1种 (5未定种 ) ,同样划分为 3个组合 ,即 L eiosphaeridia- Tasmanites组合 ,Retisphaeridium- Micrhystridium tentatium组合和Baltisphaeridium - Bubomorpha hunjiangensis组合。本文对两条剖面中的疑源类化石的组成、相对含量做了详细的统计 ,发现在八郎剖面 9- 2层和平寨剖面 3层疑源类的丰度、分异度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 ,表现由早寒武世向中寒武世疑源类组合面貌的转变 ,这一疑源类转变层位正好是与三叶虫划分的中、下寒武统界线的层位位置相一致。这充分表明疑源类化石可作为划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源类组合 凯里组 贵州 -武世
下载PDF
塔西南坳陷早、中寒武世岩相古地理格局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田雷 崔海峰 +1 位作者 刘军 张年春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25,95,共9页
塔西南坳陷早、中寒武世岩相古地理格局是该区中、下寒武统烃源岩和白云岩规模储集层发育的重要因素。以露头、钻井及地震资料为基础,根据寒武系沉积前古构造,中、下寒武世地层结构,以及地震相特征,分析塔西南坳陷早、中寒武世古地理格... 塔西南坳陷早、中寒武世岩相古地理格局是该区中、下寒武统烃源岩和白云岩规模储集层发育的重要因素。以露头、钻井及地震资料为基础,根据寒武系沉积前古构造,中、下寒武世地层结构,以及地震相特征,分析塔西南坳陷早、中寒武世古地理格局,研究寒武系生储盖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结果表明:研究区寒武系沉积前昆仑山前叶城—皮山—和田一带发育南华—震旦系裂谷体系,呈楔状向巴楚隆起剥蚀尖灭。受继承性沉降作用的影响,早、中寒武世巴楚隆起为克拉通内坳陷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山前凹陷为克拉通边缘盆地相沉积,从巴楚隆起向南到昆仑山前表现为被动大陆边缘背景下的"台地—斜坡—盆地"的古地理格局。在麦盖提斜坡南部到山前凹陷北部发育北西向展布的台地边缘相,其中下寒武统为缓坡型台缘;中寒武统在坳陷西段为缓坡型台缘,坳陷的中、东段为弱镶边型台缘。山前盆地相烃源灶、斜坡区台缘礁滩相高能颗粒白云岩及膏泥岩盖层等生储盖条件,决定塔西南坳陷中、下寒武统台缘带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武世 台地边缘 颗粒滩 塔西南坳陷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部中下寒武统混积岩沉积特征 被引量:12
8
作者 白莹 徐安娜 +2 位作者 刘伟 赵振宇 罗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6-57,共12页
近期,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柯探1井在下中寒武统吾松格尔组混积岩中获得工业气流,突破了混积岩勘探的"禁区",但目前对于该区混积岩的沉积特征与油气勘探潜力认识尚不清楚。为了推动该盆地寒武系混积岩深化研究与油气勘探潜力评... 近期,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柯探1井在下中寒武统吾松格尔组混积岩中获得工业气流,突破了混积岩勘探的"禁区",但目前对于该区混积岩的沉积特征与油气勘探潜力认识尚不清楚。为了推动该盆地寒武系混积岩深化研究与油气勘探潜力评价,以柯坪邻区阿克苏露头中下寒武统沙依里克组-吾松格尔组大套混积岩为解剖点,结合前人有关区域构造、沉积相和储层方面的研究成果,综合利用露头观察、镜下薄片以及地球化学分析等资料,采用层序地层学、岩石学与沉积微相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吾松格尔-沙依克里组沉积相研究,评价了该区混积岩的油气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阿克苏露头区中下寒武世主要为蒸发台地、半局限台地及浅海陆棚沉积环境,发育19种混积岩相、3种碳酸盐岩相和2种碎屑岩相,存在着5种微相组合类型,包含4种低孔低渗-特低孔渗的储层类型,局部层段发育优质储层;②阿克苏地区早中寒武世沉积环境具有"开放-闭塞-盐化"的转变过程,包括碳酸盐岩缓坡、蒸发混积局限台地和蒸发局限台地等3大沉积结构层,其中蒸发混积局限台地中的混积岩的发育模式受物源区性质及位置、气候条件及变化速率、蒸发膏盐湖水体深度及温度、台盆古地貌、不同级次层序界面变化速率等控制;③阿克苏地区中下寒武统大套混积岩内发育有机碳碳含量较高的含膏盐云质泥岩和潮坪相泥页岩潜在烃源岩,其中吾松格尔组和沙依里克组混积岩生储盖组合配置关系较好,油气勘探潜力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早中寒武世 混积岩 沉积特征 生储盖组合 层序地层学 岩石学 沉积微相 油气勘探潜力
下载PDF
中国贵州东部乌溜-曾家崖剖面早—中寒武世凯里组疑源类(英文) 被引量:8
9
作者 尹磊明 赵元龙 +1 位作者 杨瑞东 彭进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4-173,共10页
我国贵州东部乌溜-曾家崖凯里组剖面作为世界早-中寒武世界线层型侯选剖面,产出良好保存的大型无脊椎动物化石(尤其是三叶虫)。因此,更加详细研究该剖面海洋疑源类的生物地层非常重要,将提供围绕界线的生物和环境变化的细微记录。乌溜-... 我国贵州东部乌溜-曾家崖凯里组剖面作为世界早-中寒武世界线层型侯选剖面,产出良好保存的大型无脊椎动物化石(尤其是三叶虫)。因此,更加详细研究该剖面海洋疑源类的生物地层非常重要,将提供围绕界线的生物和环境变化的细微记录。乌溜-曾家崖剖面凯里组的疑源类划分两个组合,它们是凯里组0-52m的Leiomarginata si mplex-Fi mbriaglomerella membranacea组合和52-140m的Cristallinium cambriense-Heliosphaeridiumnodosum-Globosphaeridiumcerinum组合。140-214m仅有很少疑源类标本,可能因为凯里组上部以白云岩为主,不适宜有机壁微体化石的保存。距凯里组底部往上约52m处疑源类组合出现重大变化,无疑为解释沉积环境提供重要资料。两疑源类组合间界线,位于52.3-52.7m,此稍低于被三叶虫Oryctocephalusindicus首现所指示的全球寒武系第5阶潜在层型剖面界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源类 凯里组 武世 乌溜-曾家崖剖面 贵州
原文传递
新疆柯坪地区寒武纪-奥陶纪碳酸盐岩沉积旋回的碳氧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29
10
作者 谢小敏 胡文瑄 +4 位作者 王小林 钱一雄 张军涛 曹剑 李庆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5-88,共14页
野外观测发现,在新疆柯坪地区蓬莱坝剖面,中寒武统阿瓦塔格组(2a)至下奥陶统蓬莱坝组(O1p)的碳酸盐岩在剖面上存在不同尺度的沉积旋回:体系域级、米级旋回级、藻纹层级。对49件样品进行微区取样,共得到98件样品,对其进行了精细的不同尺... 野外观测发现,在新疆柯坪地区蓬莱坝剖面,中寒武统阿瓦塔格组(2a)至下奥陶统蓬莱坝组(O1p)的碳酸盐岩在剖面上存在不同尺度的沉积旋回:体系域级、米级旋回级、藻纹层级。对49件样品进行微区取样,共得到98件样品,对其进行了精细的不同尺度沉积旋回碳氧同位素组成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样品的δ13C值(PDB)分布在-1.6‰~1.6‰之间,平均为-0.5‰,δ18O值(PDB)为-12.7‰~-4.3‰,平均-6.2‰,因此,除了明显受到后期成岩蚀变作用(退白云岩化)的藻碳酸盐岩外,其余样品的碳氧同位素组成总体位于正常的海相碳酸盐岩沉积范围内。在体系域尺度上,对于Ⅲ2旋回层序高水位体系域(2a1),海平面变化是控制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组成的主要因素;对于Ⅲ3旋回层序(2a2—O1p),伴随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岩石沉积微环境复杂多变。在米级旋回尺度上,米级旋回的形成除了受高频海平面变化影响外,还受到古构造、古气候的叠加影响。在藻纹层旋回尺度上,δ13C值比δ18O值更能反映藻纹层的旋回性变化特征,藻纹层的形成受控于有机质沉积速率的季节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旋回 碳同位素 氧同位素 武世-奥陶世 碳酸盐岩 柯坪地区 新疆
下载PDF
Opening of an early Paleozoic limited oceanic basin in the northern Altyn area: Constraints from plagiogranites in the Hongliugou-Lapeiquan ophiolitic mélange 被引量:21
11
作者 GAO XiaoFeng XIAO PeiXi +2 位作者 GUO Lei DONG ZengChan XI RenG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12期1871-1879,共9页
This paper reports petr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features and zircon U-Pb age of plagiogranite from the Hongliugou-Lapeiquan ophiolitic melange belt in the northern Altyn Tagh. The zircon U-Pb dating results yield a me... This paper reports petr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features and zircon U-Pb age of plagiogranite from the Hongliugou-Lapeiquan ophiolitic melange belt in the northern Altyn Tagh. The zircon U-Pb dating results yield a mean ^238U/^206pb age of 512.1 ± 1.5 Ma, representing an emplacement time of the plagiogranites in the Middle Cambrian. The plagiogranites are interpreted to have derived from anatexis of hydrated amphibolites by ductile shearing during transports of the oceanic crust. Thus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formation age of such type of plagiogranite was coeval to or slightly younger than the spreading of the Hongliugou-Lapeiquan limited oceanic basin. The new results from the plagiogranites suggest that an oceanic basin existed in the northern Altyn area during the Middle Cambri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GIOGRANITE limited oceanic basin early Paleozoic northern Altyn area
原文传递
Spatiotemporal variability of ocean chemistry in the early Cambrian,South China 被引量:7
12
作者 JIN ChengSheng LI Chao +5 位作者 PENG XingFang CUI Hao SHI Wei ZHANG ZiHu LUO GenMing XIE ShuChe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4期579-591,共13页
Following the Ediacaran metazoan radiation,the "Cambrian Explosion" set up the major framework of todays' animal phyla as well as modern marine ecosystem.Here,we present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n th... Following the Ediacaran metazoan radiation,the "Cambrian Explosion" set up the major framework of todays' animal phyla as well as modern marine ecosystem.Here,we present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n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from shallow to deep waters) variations of the early Cambrian ocean chemistry in South China through analyzing a Fe-S-C systematic dataset integrated from literature.Our investig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early Cambrian deep ocean in South China was still anoxic and Fe2+-enriched(i.e.,ferruginous) although its surface was oxic,and in between a metastable euxinic(anoxic and sulfidic) water zone may have dynamically developed in anoxic shelf waters with an increasing weathering sulfate supply.Furthermore,accompanying marine transgression and regression cycles in the early Cambrian,such a "sandwich" structure in ocean redox chemistry demonstrates five evolutional stages,which can be well correlated to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fossil records in South China.The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metazoan fossil occurrences and water chemistry in South China suggests that early animals possibly possessed ability to inhabit anoxic but generally not euxinic environments as free H2S was fatal to most eukaryotes.This view can well explain why those small shell fauna and sponges disappeared from shelf to slope areas where sulfidic Ni-Mo-rich shales were widely deposited.Thus,we conclude that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ocean chemistry and its biological effects probably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phased animal radiations and "extinctions" in the early Cambri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China early Cambrian ocean chemistry euxinic Cambrian Explos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