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7篇文章
< 1 2 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D量表联合修正Bell分期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后预测价值
1
作者 邱红 王晓珺 +1 位作者 李艳红 吕勤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5期640-643,共4页
目的应用代谢紊乱评分(MD)量表联合修正Bell分期,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新生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提高临床治愈率、评估手术时机、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NICU收治的NEC早产儿224例... 目的应用代谢紊乱评分(MD)量表联合修正Bell分期,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新生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提高临床治愈率、评估手术时机、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NICU收治的NEC早产儿224例,根据修正Bell分期分为IB期、ⅡA期、ⅡB期、Ⅲ期;根据患儿是否有手术治疗指征分为手术组与保守组,根据病情转归分为治愈组、预后不良组,分析MD评分及修正Bell分期与早产儿NEC病情危重程度、手术干预时机选择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依据修正Bell分期,IB期83例,ⅡA期52例,ⅡB期47例,Ⅲ期42例,保守组165例,手术组59例,治愈组141例,预后不良组83例,预后不良组(好转79例、死亡4例)。IB期保守治疗,ⅡA期3例手术,ⅡA期保守组和手术组的预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1.0);ⅡB期选择手术治疗21例,手术治疗治愈率高于保守治疗治愈率,且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00,P=0.012)。Ⅲ期选择保守治疗的患儿7例,其中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4例,选择手术治疗患儿35例,手术组治愈率高于保守组治愈率,但Ⅲ期保守组与手术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77,P=0.209)。单因素分析MD量表各变量与早产儿NEC预后的相关性,出现酸中毒、PCT升高、低钠血症、血小板减少、低血压、中性粒细胞减少与预后不良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NEC早产儿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治疗有利预后(β=2.844),酸中毒(OR=0.076,95%CI:0.025~0.232)、血小板减少(OR=0.173,95%CI:0.065~0.463)、手术治疗(OR=17.178,95%CI:4.330~68.142)对预后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D≥4在手术组和保守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95,P<0.01),Bell分期≥ⅡB期在手术组和保守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859,P<0.01)。结论针对NEC早产儿应用修正Bell分期、MD评分,可预测患儿预后情况,为疾病严重程度评估及手术时机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并发症 不良预后 手术治疗
下载PDF
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死亡预测分析
2
作者 徐元媛 袁芮 +1 位作者 尹向云 李向红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2120-2127,共8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NEC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21年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01例NEC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临床结局,分... 目的:回顾性分析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NEC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21年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01例NEC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利用X2分析、连续校正X2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ROC曲线等统计学方法,通过回顾NEC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NEC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1) 共有19例NEC患儿死亡或者放弃治疗后死亡,死亡率为18.8%,造成死亡的首位病因为重症NEC,约占死亡人数的63%。2) 死亡组患儿合并休克(73.7%比25.6%,P = 0.000)、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57.9%比23.2%,P = 0.003)、术前肠穿孔(36.8%比11.0%,P = 0.011)、重症NEC (63.2%比29.3%,P = 0.005)患儿比例高于存活组。死亡组患儿CRP与血清白蛋白比值(C-reactive protein-albumin ratio, CAR)高于存活组(0.756比0.458,P = 0.034),死亡组患儿血小板低于存活组(110.05比156.61,P = 0.011),死亡组患儿手术治疗(63.2%比17.1%,P = 0.000)、机械通气(63.2%比13.4%,P = 0.000)比例高于存活组。3) 多因素分析发现手术治疗(B = 1.705, OR = 5.495, 95% CI [1.658,18.182], P = 0.013)、机械通气(B = 2.138, OR = 6.061, 95% CI [1.897,21.276], P = 0.003)、CAR升高(B = 2.039, OR = 7.692, 95% CI [2.304,25.640], P = 0.001),是NEC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4) ROC曲线提示,CAR对于预测NEC患儿死亡具有显著的意义,曲线下面积(AUC)为0.773,截断值为0.647,特异度为0.780,灵敏度为0.789。结论:1) 手术治疗、机械通气、CAR比值升高是NEC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2) CAR值可以用于预测NEC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早产儿 死亡 高危因素
下载PDF
多胞胎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影响
3
作者 种庆奇 王志茹 +4 位作者 吕志宝 徐伟珏 刘江斌 张洪斌 盛庆丰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5-412,共8页
目的分析多胞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临床特征,探讨多胞胎对NEC患儿临床表现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2014年7月至2021年6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收治的早产儿NEC患者234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多胞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临床特征,探讨多胞胎对NEC患儿临床表现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2014年7月至2021年6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收治的早产儿NEC患者23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79例为多胞胎早产儿NEC病例,155例为单胎早产儿NEC病例。按出生胎儿数量,分为单胎组(A组,n=155)、多胞胎组(B组,n=79)。按顺产的双胞胎出生先后顺序,分为双胎之大组(C组,n=9)与双胎之小组(D组,n=4)。按双胞胎出生体质量,出生体质量大的为双胎之重组(E组,n=20),出生体质量小的为双胎之轻组(F组,n=45)。按双胞胎发育一致性,分为发育一致组(concordant twin,CT,G组,n=42)和发育不一致组(discordant twin,DT,H组,n=26),在发育不一致组中NEC患儿与同胞比较,出生体质量大的为DT之重组(I组,n=5),出生体质量小的为DT之轻组(J组,n=21)。分别比较各组患儿的基本情况(出生体质量、胎龄、生产方式等)、临床资料(NEC发生时间、出现症状前实验室检查、Bell分期等)、治疗情况(手术比例、有无肠穿孔、病变范围)、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期间死亡率。结果纳入本研究的多胞胎NEC早产儿共79例,其中双胞胎75例,三胞胎4例。75例双胞胎NEC早产儿平均胎龄31.60周,出生体质量1476.51g,Bell分期Ⅰ、Ⅱ、Ⅲ期分别为35例、21例和19例,需要手术治疗18例(18/79,24%)。与A组相比,B组出生体质量较低[(1618.77±481.30)g比(1479.34±376.88)g,P=0.016],剖宫产率[84/155(54.2%)比65/79(82.3%),P<0.001]和采用辅助生殖技术比例[11/155(7.1%)比21/79(26.6%),P<0.001]较高,但两组患儿在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NEC患儿的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疾病严重程度、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期间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组相比,F组出生体质量较低[(1677.65±458.23)g比(1382.89±300.81)g,P=0.019],出现症状前48 h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较低[(12.31±4.22)×10^(9)/L比(9.13±4.01)×10^(9)/L,P=0.023],全肠道型所占比例较高[5/11(45.4%)比0/7(0.0%),P=0.002],术后并发症也明显增多[11/11(100%)比3/7(42.9%),P=0.011]。但两组患儿在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其他实验室检查、手术治疗和住院期间死亡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G组相比,J组患儿胎龄较大[(30.95±2.44)周比(32.71±2.30)周,P=0.027],剖宫产比例较高[30/42(71.4%)比20/21(95.2%),P=0.045]。结论多胞胎NEC患儿出生体质量较低,但手术比例、病变累及范围、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期间死亡率均未明显增加,Bell分期无明显改变。低出生体质量双胞胎NEC患儿的肠管病变程度加重,术后并发症增加。出生顺序和发育不一致对双胞胎NEC患儿疾病严重程度、手术比例、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期间死亡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多胞胎 双胞胎 外科手术 儿童
下载PDF
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潘曙明 李雷 +1 位作者 陈慧敏 毕凌云 《广州医药》 2024年第10期1141-1145,1151,共6页
目的分析早产儿发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在濮阳市人民医院出生的早产儿160例,根据有无NEC分为NEC组(40例)和非NEC组(120例),总结和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早产儿NEC的... 目的分析早产儿发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在濮阳市人民医院出生的早产儿160例,根据有无NEC分为NEC组(40例)和非NEC组(120例),总结和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早产儿NEC的危险因素。结果NEC组早产儿的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出生后的3~21 d,平均发病时间为(12.84±3.5)d。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肉眼便血23例(57.5%)、腹胀31例(77.5%)、呕吐18例(45.0%)、呼吸暂停7例(17.5%)、肠穿孔9例(22.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败血症、输血、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新生儿窒息是早产儿发生NEC的危险因素(P<0.05),而预防应用益生菌以及母乳喂养是NEC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NEC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肉眼便血、腹胀、呕吐、呼吸暂停、肠穿孔等;患儿出现NEC与败血症、输血、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新生儿窒息等因素相关;母乳喂养和益生菌的应用是其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胎龄<34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需手术治疗的预测模型
5
作者 殷小利 王杨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8期194-198,共5页
目的构建胎龄<34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需手术治疗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3年12月出生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胎龄<34周且住院期间患NEC的早产儿196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儿... 目的构建胎龄<34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需手术治疗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3年12月出生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胎龄<34周且住院期间患NEC的早产儿196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儿为手术组(n=47),保守治疗的患儿为非手术组(n=149)。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需手术治疗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价值。结果两组的胎龄、出生体重、发病时体重、发病24h内淋巴细胞计数(LC)、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重(OR=0.997,95%CI:0.994~0.999)、发病24 h内NLR(OR=1.356,95%CI:1.141~1.611)、CRP(OR=1.016,95%CI:1.002~1.031)、PCT(OR=1.034,95%CI:1.007~1.062)是胎龄<34周早产儿NEC需手术治疗的影响因素(P<0.05)。利用R软件绘制列线图预测胎龄<34周早产儿NEC手术治疗风险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35(95%CI:0.769~0.902),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结论胎龄<34周早产儿出生体重越低,NEC发病24 h内NLR、CRP及PCT水平越高,需外科手术治疗的风险越大,列线图作为简单可靠的预测模型,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早产儿 手术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观察与干预
6
作者 梁冬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65-0168,共4页
研究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2021.4-2022.3我院收治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作为对照组(n=34,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将2022.3-2023.4我院收治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作为研究组(n=34,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 研究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2021.4-2022.3我院收治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作为对照组(n=34,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将2022.3-2023.4我院收治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作为研究组(n=34,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各组临床症状消退速度以及身体状况改善程度。结果 研究组腹胀、呕吐、血便、水样便、呼吸困难症状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退热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前两组阿普加(Apgar)新生儿评分表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可较为快速得改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主要临床症状,缓解其窒息情况,进而改善其身体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护理干预 获得性疾病 消化道急症
下载PDF
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尹立琴 马世英 +3 位作者 贺晓花 张晓燕 张克娴 柴丽霞 《甘肃医药》 2023年第8期754-755,共2页
目的:研究袋鼠式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所收治的10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袋鼠式护理,比较两组坏死性肠炎的发病率及... 目的:研究袋鼠式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所收治的10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袋鼠式护理,比较两组坏死性肠炎的发病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促进早产儿母乳喂养,提高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袋鼠式护理 极低出生体重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下载PDF
双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谢瑛玲 刘素佳 修文龙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双胎早产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7对双胎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双胎之一患NEC(BellⅡ期及以上),另一个双胎未患NEC。按照是否患NEC分为... 目的探讨双胎早产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7对双胎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双胎之一患NEC(BellⅡ期及以上),另一个双胎未患NEC。按照是否患NEC分为NEC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发生NEC的潜在危险因素,包括基本信息(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出生顺序、性别)和危险因素(围生期危险因素及合并症、主要治疗措施、喂养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EC与先天性心脏病、小于胎龄儿、出生时轻度窒息、喂养不耐受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喂养不耐受(OR=5.786,95%CI:1.839~18.198,P=0.003)是双胎早产儿发生NE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喂养不耐受是双胎早产儿发生NEC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危险因素 双胞胎 早产儿
下载PDF
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血清miR-21-3p和miR-22-3p水平表达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分析研究
9
作者 祁秋霞 吴良宇 张文雅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9-63,70,共6页
目的 探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早产儿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NA,miR)-21-3p和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NA,miR)-22-3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分析。方法 选取海南省人民医院2020年3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12例NE... 目的 探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早产儿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NA,miR)-21-3p和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NA,miR)-22-3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分析。方法 选取海南省人民医院2020年3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12例NEC早产儿为NEC组,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n=35)、中度组(n=47)和重度组(n=30);同时根据患儿肠道菌群紊乱程度将其分为Ⅰ级紊乱组(n=34)、Ⅱ级紊乱组(n=52)和Ⅲ级紊乱组(n=26)。另选取在该院同期体检健康的早产儿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测定研究对象血清miR-21-3p和miR-22-3p水平;采用spearman分析血清miR-21-3p和miR-22-3p水平与NEC患儿病情程度和肠道紊乱程度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miR-21-3p和miR-22-3p水平在预测NEC中重度患儿中的价值。结果 NEC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36.27±8.56 pg/ml)、白细胞介素-6(IL-6)(429.52±68.36pg/ml)、白细胞介素-10(IL-10)(25.83±6.46 pg/ml)和miR-21-3p(2.16±0.73)水平均较对照组(12.26±2.73 pg/ml,14.34±3.36 pg/ml,3.62±1.05 pg/ml,0.92±0.28)上调,血清miR-22-3p(0.74±0.26)水平较对照组(1.36±0.42)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850,60.654,33.974,15.967,13.069,均P<0.05);NEC患儿血清miR-21-3p水平随患儿肠道菌群紊乱程度和病情严重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F=53.934,55.720,均P<0.05);血清miR-22-3p水平随患儿肠道菌群紊乱程度和病情严重程度加重而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8.037,24.017,均P<0.05);miR-21-3p与NEC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以及肠道菌群紊乱程度呈正相关(r=0.516,0.531,均P<0.05),miR-22-3p与NEC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以及肠道菌群紊乱程度呈负相关(r=-0.504,-0.529,均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miR-21-3p,miR-22-3p预测NEC患儿是否为中重度患儿的AUC分别为0.837,0.852,两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12,均高于两者单独预测,且特异度为97.14%。结论 NEC早产儿血清miR-21-3p水平上调,miR-22-3p水平下调,且两者与肠道菌群紊乱程度和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微小核糖核酸-21-3p 微小核糖核酸-22-3p
下载PDF
谷氨酰胺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效果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琦凡 梁世山 庄婉珠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36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早产儿90例,根据是否预防性应用谷氨酰胺分为对照组(n=45)与研究组(n=45)。对照组应用常规静脉营养与母乳或配方乳喂养,研究组在...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早产儿90例,根据是否预防性应用谷氨酰胺分为对照组(n=45)与研究组(n=45)。对照组应用常规静脉营养与母乳或配方乳喂养,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比较两组喂养1、5、10 d的胱抑素C(CysC)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同时记录两组喂养10 d后的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喂养1、5、10 d的CysC与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喂养10 d后NE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氨酰胺可有效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同时在抑制肠道起源的炎性反应方面具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预防 高敏C 反应蛋白
下载PDF
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研究
11
作者 钟翠兰 黄文娟 《科技与健康》 2023年第2期5-8,共4页
研究了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相关因素以及预防对策。选择2017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538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进行分组,分成NEC组(n=76)和非NEC组(n=462),分析NEC的引发因素,提出针... 研究了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相关因素以及预防对策。选择2017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538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进行分组,分成NEC组(n=76)和非NEC组(n=462),分析NEC的引发因素,提出针对性预防对策。单因素分析:两组患儿中8个变量比较(P<0.05),分别包括: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宫内窘迫、胎龄、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伴败血症、喂养不当、输血及血制品;多因素分析:危险因素包括:胎龄37周以下、出生体质量在2500g以下、Apgar评分在7分以下、伴败血症。研究发现,早产儿如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中需要根据以上因素,提出预防对策,保证早产儿的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危险因素 预防对策
下载PDF
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高危影响因素及应对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品品 黄楠楠 +1 位作者 王广州 于凤琴 《临床研究》 2020年第9期23-24,共2页
目的调查分析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高危影响因素及应对途径。方法选取郑州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4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分为对照组(34例)和研究组(30例),其中对照组为未发生病例,研究组... 目的调查分析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高危影响因素及应对途径。方法选取郑州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4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分为对照组(34例)和研究组(30例),其中对照组为未发生病例,研究组为发生病例,通过调查表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此病高危影响因素,并分析应对途径。结果肺炎感染、败血症、发病前喂养母乳率低、益生菌使用率低是其影响因素。结论肺炎、败血症、益生菌使用率低等均是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高危影响因素,应监护肺炎及败血症患儿,合理进行母乳及使用益生菌喂养,降低早产儿疾病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高危 影响因素 应对途径
下载PDF
孕前及孕早期母体风险因素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小江 郑彤彤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557-562,共6页
背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肠道疾病,若未及时治疗,可能会增加严重感染及死亡的风险.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消化道黏膜受损、早产、肠道细菌作用是本病发生的基本条件,同时受肠道屏障功能减弱... 背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肠道疾病,若未及时治疗,可能会增加严重感染及死亡的风险.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消化道黏膜受损、早产、肠道细菌作用是本病发生的基本条件,同时受肠道屏障功能减弱、高渗奶方喂养、缺氧缺血性损伤、益生菌使用、胎膜早破等诸多危险因均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有关.目的分析孕前及孕早期母体风险因素与早产儿NEC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09/2020-06我院54例早产儿NEC临床资料作为NEC组,另选同期106例非NEC早产儿作为非NEC组.分析早产儿NEC的临床症状,并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早产儿NEC发生的孕前及孕早期母体风险因素.结果54例NEC患儿临床症状以腹胀、肠鸣音减弱、便血为主,分别占比77.78%、74.07%、64.81%;经非条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孕前吸烟史、孕早期呼吸道感染、肝内胆汁淤积、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3及妊娠期糖尿病可能是诱发NEC的危险因素(OR>1,P<0.05),而孕早期服用维生素D可能是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早产儿NEC的发生可能与孕前不良生活习惯及孕早期呼吸道感染、肝内胆汁淤积、NLR等有关,故孕前及孕早期需避免上述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母体风险因素 孕前 孕早期
下载PDF
预测极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风险列线图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欣 刘利军 +2 位作者 蒋海燕 赵常亮 何海英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78-785,共8页
目的探讨极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NEC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的752例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包括2015~2020年极早产儿(建模集)654例和2021年... 目的探讨极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NEC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的752例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包括2015~2020年极早产儿(建模集)654例和2021年极早产儿98例(验证集)。建模集根据有无发生NEC分为NEC组(n=77)和非NEC组(n=577),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极早产儿NE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绘制列线图模型。利用验证集的数据对列线图模型加以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及校正曲线评估模型的效能,采用临床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临床实用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生儿窒息、败血症、休克、低白蛋白血症、严重贫血及配方奶喂养为极早产儿NE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模集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33(95%CI:0.715~0.952),验证集ROC曲线的AUC值为0.826(95%CI:0.797~0.862),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判别能力。校正曲线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该模型在预测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较好。结论新生儿窒息、败血症、休克、低白蛋白血症、严重贫血及配方奶喂养是极早产儿NE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为临床早期评估极早产儿NEC的发生提供定量、简便、直观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危险因素 列线图 早产儿
下载PDF
益生菌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郭明 唐晓宇 +4 位作者 叶远 牛佳兰 寇城坤 马彬 张雪峰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01-409,共9页
目的评价益生菌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Ovi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和万方数据库,收集益生菌预防早产儿NEC的RCT,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6... 目的评价益生菌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Ovi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和万方数据库,收集益生菌预防早产儿NEC的RCT,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6年3月。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偏倚风险,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3个RCT(n=8 248)。Meta分析结果显示:1低出生体重儿(LBWI):益生菌降低NEC 2级以上(包括2级和3级)发生率[OR=0.26(95%CI:0.10~0.66)]、3级发生率[OR=0.29(95%CI:0.11~0.78)]、缩短达全肠道喂养时间[WMD=-3.57(95%CI:-5.79^-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益生菌组和对照组总病死率[OR=0.80(95%CI:0.50~1.28)]和脓毒症发生率[OR=0.50(95%CI:0.13~1.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益生菌降低NEC 2级以上发生率[OR=0.34(95%CI:0.26~0.44)]、3级发生率[OR=0.39(95%CI:0.20~0.76)]、总病死率[OR=0.55(95%CI:0.44~0.69)]、NEC相关病死率[OR=0.38(95%CI:0.21~0.69)]和脓毒症发生率[OR=0.77(95%CI:0.62~0.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益生菌组和对照组达全肠道喂养时间[WMD=-1.28(95%CI:-2.62~0.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益生菌缩短达全肠道喂养时间[WMD=-1.70(95%CI:-2.85^-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益生菌组和对照组的NEC 2级以上和3级发病率、总病死率、NEC相关病死率和脓毒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预防性使用益生菌可减少LBWI和VLBWI的NEC 2级以上以及3级发生率,缩短达全肠道喂养时间,并降低VLBW的总病死率、NEC相关病死率和脓毒症发生率,但纳入研究在研究设计、方法学等方面仍存在局限性,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早产儿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布拉氏酵母菌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祥 赵赛 +3 位作者 杨丽娟 程怀平 潘成林 田兆方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69-671,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布拉氏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SB)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为新生儿科预防性应用SB防治NEC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前瞻...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布拉氏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SB)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为新生儿科预防性应用SB防治NEC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前瞻性研究评估预防性使用微生态制剂SB在降低早产儿NEC发病率方面的作用。选取2011年7月1日~12月31日新入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市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且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早产患儿共计25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喂以SB,每天1次,持续30 d(或至出院),对照组喂以安慰剂。患儿分组情况对于临床医生设盲。观察达到完全肠内喂养时间及早产儿NEC发病率(按Bell分级≥2级)。结果:共239例早产患儿被纳入研究队列,2组患儿例数及相关参数具有临床可比性。治疗组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为(16.5±6.7)d,对照组为(19.1±6.2)d,治疗组患儿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1例治疗组中确诊为NEC者1例,发病率0.83%;118例对照组中确诊为NEC 6例,发病率5.08%。治疗组早产儿NEC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预防性应用SB可缩短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降低NEC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拉氏酵母菌 早产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原文传递
微生态制剂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5
17
作者 姚爱敏 陈楠 +4 位作者 孙学江 王叶青 郝亚平 郄学敏 郭战坤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研究微生态制剂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中的防治效果。方法:分析84例低出生体重(low birth weight neonates,LBW)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入选患儿分成观察组(服用微生态制剂,n=... 目的:研究微生态制剂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中的防治效果。方法:分析84例低出生体重(low birth weight neonates,LBW)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入选患儿分成观察组(服用微生态制剂,n=39)和对照组(未服用微生态制剂,n=45)两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NEC发病率及手术治疗率、干预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NEC发病率(12.8%)低于对照组(33.3%)(P<0.05);两组患儿NEC分期及手术治疗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的细菌、球菌、杆菌总数及杆球菌比值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的细菌、球菌、杆菌总数及杆球菌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可有效防治早产儿NEC,稳定肠道菌群,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早产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防治
下载PDF
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其动态研究 被引量:29
18
作者 李阳 余加林 +7 位作者 艾青 冯晋兴 郑树芳 唐小丽 杨静丽 贺雨 王政力 李禄全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采用16S rDNA PCR产物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探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其动态变化。方法以2009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和深圳市儿童医院诊断为NEC的早产儿为NEC组,并分为Ⅰ、Ⅱ... 目的采用16S rDNA PCR产物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探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其动态变化。方法以2009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和深圳市儿童医院诊断为NEC的早产儿为NEC组,并分为Ⅰ、Ⅱ和Ⅲ期亚组,每个亚组各7例;以2家医院同期住院的非NEC早产儿为对照组,选择与NEC 3个亚组胎龄、日龄、出生体重相匹配者作为对照Ⅰ、Ⅱ和Ⅲ亚组,每个亚组亦各7例。在NEC组和对照组入院后1、3、5、7和9 d时点采集粪便标本,进行DNA扩增和DGGE,对条带进行回收、克隆和测序。分析丰富度S和Shannon指数,通过T-A克隆测序,分析NEC组和对照组肠道细菌种类分布及常见优势菌。结果①入院后1 d时点NEC组Ⅰ、Ⅱ和Ⅲ期亚组Shannon指数分别为(2.01±0.73)、(1.93±0.27)和(1.54±0.36),均显著低于相应的对照亚组[分别为(2.65±0.26)、(2.74±0.16)和(2.56±0.22),P<0.05],且NEC组Ⅲ期亚组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NEC组Ⅰ期和Ⅱ期亚组(P<0.05)。②NEC组和对照组各10例获得全部5个时点的粪便标本,对照组Shannon指数保持较为稳定的水平,NEC组Shannon指数随入院时间的延迟呈升高趋势,于入院9 d时点接近对照组水平。③DGGE胶回收测序结果显示,NEC组与对照组所包含的细菌类别总体差别不大,但NEC组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和大肠杆菌属的比例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而克雷伯菌属和拟杆菌属所占比例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结论肠道菌落种类和数量的减少,尤其是益生菌的减少,致使克雷伯菌属的相对优势,可能是NEC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菌群多样性 益生菌
下载PDF
足月儿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罗洁 姜敏 林影 《北京医学》 CAS 2009年第11期669-671,共3页
目的比较足月儿与早产儿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症状。方法选择2001年4月至2008年8月我院收治的86例NEC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足月儿组围生期窒息缺氧(45%vs.12%)、晚期肠道感染(23%vs.5%)、肠道... 目的比较足月儿与早产儿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症状。方法选择2001年4月至2008年8月我院收治的86例NEC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足月儿组围生期窒息缺氧(45%vs.12%)、晚期肠道感染(23%vs.5%)、肠道畸形(12%vs.0)致NEC发病显著高于早产儿组(P<0.05),早产儿组硬肿症(19%vs.5%)、呼吸窘迫综合征(12%vs.0)、呼吸暂停(19%vs.2%)致NEC发病显著高于足月儿组(P<0.05)。临床症状中足月儿组有便血症状者较早产儿组显著增加(32%vs.12%),早产儿组呕血(29%vs.1%)、肌张力减低(29%vs.11%)、体温不升(29%vs.9%)者较足月儿组显著增加。结论足月儿、早产儿发生NEC的危险因素各有侧重,临床症状各有特点,防治各胎龄段新生儿高危疾病及注意临床症状特点对于减少NEC的发病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月儿 早产儿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危险因素 临床症状
原文传递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6
20
作者 史婧奕 吕志宝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72-75,87,共5页
目的评估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12月收住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早产儿室患儿224例,依据相关入组标准(排除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复杂先天性心脏病、遗传代谢病、染色体病、入院时... 目的评估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12月收住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早产儿室患儿224例,依据相关入组标准(排除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复杂先天性心脏病、遗传代谢病、染色体病、入院时日龄>3 d、住院期间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开始喂养前已出现呕吐、腹胀等严重消化道症状,入院时已诊断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未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物),最终入组190例,其中男婴106例,女婴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益生菌组,通过比较两组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及其程度,来评价口服益生菌对NEC的预防效果;比较两组败血症发生率,了解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比较达到全肠道营养的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胎粪排尽时间、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评估早产儿的喂养情况。结果两组胎龄(F=1.552,P=0.2144)、出生体重(F=1.415,P=0.2357)、1分钟Apgar评分(F=0.553,P=0.814 3)、5分钟Apgar评分(F=0.047,P=0.8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益生菌补充组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94%vs 13.6%,x^2=7.4316,P=0.0064)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且在发生NEC的患儿中,补充益生菌组的患儿疾病严重程度显著低下,虽补充益生菌组患儿败血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下(2.9%vs 4.5%,x^2=0.342 6,P=0.5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益生菌补充组患儿更快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F=3.83,P=0.048),恢复至出生体重(F=5.48,P=0.02),并排尽胎粪(F=16.02,P<0.01);而喂养不耐受(14.7%vs 30.09%,x^2=26.784,P<0.01)、出院时宫外生长发育迟缓(20.59%vs 42.05%,x^2=10.256,P=0.0014)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早期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可以有效降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减轻疾病严重程度,有利于促进早产儿喂养耐受性,且相对安全,对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具有促进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 益生菌 早产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