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4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调节作用
1
作者 张孟孟 伍燕平 +2 位作者 张平平 王蒙 李佳佳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7-30,共4页
目的 探讨过表达和敲低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4(METTL14)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调节作用。方法 取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NB4进行培养,分为过表达对照组、过表达组、干扰对照组、干扰组,过表达对照组及过表达组分... 目的 探讨过表达和敲低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4(METTL14)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调节作用。方法 取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NB4进行培养,分为过表达对照组、过表达组、干扰对照组、干扰组,过表达对照组及过表达组分别转染空白质粒和METTL14质粒,干扰对照组和干扰组分别转染si-NC和si-METTL14质粒。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Dot Blotting法检测细胞N-6甲基腺苷(m6A)修饰水平。结果 与过表达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组细胞增殖率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细胞迁移数、细胞侵袭数升高,NB4细胞m6A修饰水平提高(P均<0.05);与干扰对照组相比,干扰组细胞增殖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迁移数、细胞侵袭数降低,NB4细胞m6A修饰水平降低(P均<0.05)。结论 METTL14可促进NB4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提高m6A修饰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 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4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甲基转移酶 N6-甲基腺苷
下载PDF
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早期急性早幼粒粒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强 杨柯 +2 位作者 蔡永刚 豆兴芳 蔺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21-123,共3页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一种亚型,其特征是15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PML)与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基因(RARα)发生易位。该融合基因的转录导致PML/RARα融合蛋白通过与RAR元素的相互作用阻断参...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一种亚型,其特征是15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PML)与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基因(RARα)发生易位。该融合基因的转录导致PML/RARα融合蛋白通过与RAR元素的相互作用阻断参与骨髓细胞分化的关键基因的表达。PML/RARα融合蛋白抑制PML和RARα的正常功能,抑制细胞凋亡[1]。临床上APL发病常较为凶险,早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死亡率高,因此及时明确的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MICM即骨髓细胞形态学(M)、细胞免疫学(I)、细胞遗传学(C)和分子生物学(M)在白血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其中形态学检查是白血病临床诊断的基础。本文报道1例疾病早期恶性早幼粒细胞比例不高,分子生物学特征不明显,仅有骨髓细胞形态学见极低比例异常早幼粒细胞的APL,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期为类似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细胞形态学
下载PDF
硫化砷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PNAS-2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洪晖 朱坚轶 +3 位作者 顾春红 王海嵘 滕晔 陈芳源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37-439,458,共4页
目的探讨硫化砷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RTPCR技术,检测硫化砷作用前后NB4细胞、APL原代细胞PNAS-2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显示,硫化砷作用于NB4细胞后,PNAS-2基因... 目的探讨硫化砷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RTPCR技术,检测硫化砷作用前后NB4细胞、APL原代细胞PNAS-2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显示,硫化砷作用于NB4细胞后,PNAS-2基因表达下调;RTPCR结果发现,NB4细胞在硫化砷作用后PNAS-2表达有明显下调,并呈时间依赖性;APL原代细胞经硫化砷作用后,PNAS-2表达也呈下降趋势。结论硫化砷能够下调PNAS2基因在NB4细胞株和APL原代细胞中的表达,推测PNAS-2基因可能是硫化砷治疗APL的靶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基因表达谱芯片 硫化砷作用 RT-PCR技术 原代细胞 NB4细胞株 时间依赖性 APL 分子机制 细胞凋亡 方法应用 表达下调 下降趋势 砷诱导 靶基因
下载PDF
白血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34例体会 被引量:2
4
作者 解悍东 潘登 +1 位作者 张夏 杨桂彬 《实用全科医学》 2005年第5期443-443,共1页
目的观察白血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对34例APL患者给予白血康应用,行诱导缓解治疗;白血康与化疗交替应用行维持缓解治疗,并观察治疗中的毒副作用及防治方法。结果34例APL均获完全缓解(CR),有不同程度... 目的观察白血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对34例APL患者给予白血康应用,行诱导缓解治疗;白血康与化疗交替应用行维持缓解治疗,并观察治疗中的毒副作用及防治方法。结果34例APL均获完全缓解(CR),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结论白血康治疗APL疗效显著,副作用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康 白血病 早幼粒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诱导缓解治疗 毒副作用 疗效显著 胃肠道反应 APL 交替应用
下载PDF
ASON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VCR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
5
作者 瞿卫 王自正 +1 位作者 王书奎 立彦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21-223,共3页
目的:探讨反义寡核苷酸(ASON)对耐长春新碱的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VCR)多药耐药(mdr1)的逆转效果。方法:以HL60/VCR细胞为模型,合成正、反义寡核苷酸作用于HL60/VCR细胞,采用RT-PCR方法、流式细胞术及药敏试验等观察细胞mdr-1mRN... 目的:探讨反义寡核苷酸(ASON)对耐长春新碱的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VCR)多药耐药(mdr1)的逆转效果。方法:以HL60/VCR细胞为模型,合成正、反义寡核苷酸作用于HL60/VCR细胞,采用RT-PCR方法、流式细胞术及药敏试验等观察细胞mdr-1mRNA表达、mdr-1基因产物P-糖蛋白(P-gp)的表达和对药物长春新碱(VCR)的敏感性。结果:反义寡核苷酸处理的细胞mdr-1mRNA表达、P-gp表达较正义组及HL60/VCR细胞显著降低,且可明显提高HL60/VCR细胞株对长春新碱的敏感性。结论:反义寡核苷酸具有逆转HL60/VCR细胞多药耐药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mdr1mRNA的转录,使P-gp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提高对长春新碱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60/VCR 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 逆转作用 ASON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 反义寡核苷酸 mRNA表达 长春新碱 细胞多药耐药 PCR方法 流式细胞术 P-糖蛋白 MDR-1 敏感性 药敏试验 基因产物 mdr1 作用机制 酸处理 gp 抑制
下载PDF
人参多糖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戴勤 王亚平 +3 位作者 周开昭 姜蓉 吴宏 郑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26-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人参多糖(GPS)对人粒单系造血祖细胞(CFU-GM)和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造血细胞体外培养,形态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流式细胞术等实验血液学技术。结果:GPS在体外能抑制HL-60细胞增... 目的:探讨人参多糖(GPS)对人粒单系造血祖细胞(CFU-GM)和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造血细胞体外培养,形态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流式细胞术等实验血液学技术。结果:GPS在体外能抑制HL-60细胞增殖,而同等剂量的GPS能明显促进正常粒单系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分化;在本实验条件下未见GPS对HL-60细胞有明显的诱导分化作用。结论:GPS可能通过阻止HL-60细胞从静止期(G0期)进入增殖周期(S/G2+M)期,抑制DNA的合成等途径进而抑制细胞的增殖;提示GPS有可能成为既能促进正常造血,又能抑制人白血病等肿瘤细胞增殖的天然诱导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多糖 单系祖细胞 HL-60 细胞增殖 诱导分化 早幼粒白血病
下载PDF
淫羊藿甙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葛林阜 董政军 +7 位作者 姜国胜 黄宁 唐天华 王鲁群 马焕文 孔凡盛 周芳 郭鹏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 :探讨淫羊藿甙 (ICA)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ICA与全反式维甲酸 (ATRA)对比试验 ,观察ICA对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及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 :ICA可明显抑制端粒酶活性 ,对白血病细胞均有较明显的诱导分... 目的 :探讨淫羊藿甙 (ICA)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ICA与全反式维甲酸 (ATRA)对比试验 ,观察ICA对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及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 :ICA可明显抑制端粒酶活性 ,对白血病细胞均有较明显的诱导分化和抑制增殖作用 ,且与ATRA合用可产生明显的协同效应。结论 :ICA具有抑制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甙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 全反式维甲酸 影响
下载PDF
异叶败酱中三萜化合物常春藤皂苷元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的增殖抑制、周期阻滞及凋亡诱导作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丁兰 侯茜 +3 位作者 徐福春 张琼 王瀚 刘国安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8-93,共6页
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法、台盼蓝排染法、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DNAladder电泳以及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了从甘肃产异叶败酱(Patrinia heterophyllaBunge.)中分离得到的三萜化合物常春藤皂苷元(HG)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的增殖抑... 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法、台盼蓝排染法、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DNAladder电泳以及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了从甘肃产异叶败酱(Patrinia heterophyllaBunge.)中分离得到的三萜化合物常春藤皂苷元(HG)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的增殖抑制、周期阻滞及凋亡诱导作用.结果表明,常春藤皂苷元在较低浓度(10~40μmol·L-1)条件下,对HL-60细胞增殖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在较高浓度(40~50μmol·L-1)条件下,对HL-60细胞具有致死作用;同时,常春藤皂苷元对HL-60细胞的G1期阻滞和凋亡诱导作用极可能是其实现增殖抑制和致死作用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叶败酱 常春藤皂苷元 早幼粒白血病细胞 生长抑制 周期阻滞 凋亡
下载PDF
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Wangzaozin A对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诱导的作用 被引量:9
9
作者 丁兰 第五佳丽 +4 位作者 田继东 柳志军 杨玲 刘国安 令利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27-732,共6页
目的研究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Wangzaozin A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生长抑制、周期阻滞、凋亡诱导作用以及相关的机制。方法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和台盼蓝排染法检测了Wangzaozin A对HL-60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吖啶橙/溴化乙... 目的研究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Wangzaozin A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生长抑制、周期阻滞、凋亡诱导作用以及相关的机制。方法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和台盼蓝排染法检测了Wangzaozin A对HL-60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双染法检测化合物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以及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能力;进一步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测试化合物对细胞DNA的损伤。结果 1~4μmol/L的Wangzaozin A对HL-60细胞具有较强的生长抑制作用,较高浓度(3μmol/L和4μmol/L)和较长处理时间(48~72 h)有较强的致死效应;1~2.5μmol/L药物处理细胞24 h或48 h条件下细胞周期分布主要表现为G1期阻滞;4μmol/L药物处理12~60 h条件下细胞周期分布主要表现为很强的S期阻滞;2~4μmol/L药物作用24 h或48 h可诱导凋亡产生,其凋亡率呈显著水平(P<0.01),相同条件下,药物对细胞DNA的损伤与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该化合物对HL-60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极可能是引起细胞生长抑制、周期阻滞及凋亡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ngzaozin A 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 周期阻滞 凋亡 DNA损伤
原文传递
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联合HAE方案序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被引量:9
10
作者 古学奎 杨洪涌 +2 位作者 李文晞 刘安平 陈鹏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740-1741,共2页
目的评价全反式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HAE方案序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应用ATRA和As2O3进行双诱导治疗,同时联合HAE方案化疗,直至骨髓形态学缓解。完全缓解(CR)后给予3~5个疗程HAE方... 目的评价全反式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HAE方案序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应用ATRA和As2O3进行双诱导治疗,同时联合HAE方案化疗,直至骨髓形态学缓解。完全缓解(CR)后给予3~5个疗程HAE方案巩固治疗,再给予应用ATRA、As2O3、HAE方案的序贯治疗,维持治疗2年。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停药随访期间骨髓形态学、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结果的变化。结果 17例APL患者均获得CR(100%),其中16例(94.1%)达到CCR,1例(5.9%)复发。结论应用ATRA、As2O3、HAE方案的序贯治疗可使大部分APL患者获得长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三氧化二砷 HAE方案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 治疗
下载PDF
硒化壳聚糖诱导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邓守恒 曹凤军 +2 位作者 蔡晓军 王贤和 陈萍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78-1179,共2页
目的探讨硒化壳聚糖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SRB法和集落形成法检测硒化壳聚糖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WTI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 2... 目的探讨硒化壳聚糖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SRB法和集落形成法检测硒化壳聚糖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WTI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 25,50,100mg/L硒化壳聚糖作用HL60细胞48h对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P<0.01);50,100mg/L硒化壳聚糖作用细胞48h后,G0/G1期细胞数较对照组增加了14.9%和22.0%(P<0.05),S期细胞减少了14.3%和20.1%(P<0.05),凋亡率分别是(6.7±1.6)和(11.8±2.1);50,100mg/L硒化壳聚糖作用HL60细胞48h后WTI蛋白表达分别下调38.2%(P<0.05)和64.3%(P<0.01)。结论硒化壳聚糖具有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WTI在此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化壳聚糖 早幼粒白血病 凋亡
下载PDF
伊达比星为主的分层治疗方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关伟 李文君 +2 位作者 杨岚 靖彧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3-357,共5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联合亚砷酸(arsenious acid,ATO)双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缓解率和伊达比星、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复方黄黛片分层序贯巩固治疗的疗...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联合亚砷酸(arsenious acid,ATO)双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缓解率和伊达比星、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复方黄黛片分层序贯巩固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6年接受双诱导方案患者22例,分析双诱导的CR率、早期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和获得完全缓解的时间长短。完全缓解后低、中危患者接受1-2个疗程IDA单药化疗,ATRA和复方黄黛片/ATO交替治疗4个周期;高危患者接受IA化疗4疗程,ATRA和复方黄黛片/ATO交替治疗共4个周期。结果:双诱导完全缓解率100%,诱导治疗平均时间28.23±1.6 d,诱导期间50%发生感染,36.4%出现分化综合征,27.3%有不同部位出血。完全缓解后分层巩固治疗组5年总生存率100%,无复发生存95.4%;结论:APL患者接受ATRA和ATO双诱导治疗能够达到较高缓解率,诱导缓解时间短,并发症可控。采用IDA、ATRA和ATO分层序贯治疗作为缓解后巩固方案,能够降低复发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获得极高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 全反式维甲酸 亚砷酸 伊达比星 复方黄黛片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分化的机制(英文) 被引量:4
13
作者 汪进 曾志雄 +4 位作者 黄明辉 方宏勋 肖培根 韩锐 杨梦甦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2-28,共7页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诱导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L 6 0细胞分化机制。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维甲酸对HL 6 0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 ,用自制的含 9984个已知基因和EST的高密度基因芯片检测HL 6 0细胞在维甲酸诱导作用下不同时期的基因表达...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诱导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L 6 0细胞分化机制。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维甲酸对HL 6 0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 ,用自制的含 9984个已知基因和EST的高密度基因芯片检测HL 6 0细胞在维甲酸诱导作用下不同时期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HL 6 0细胞在 1μmol·L- 1 维甲酸持续作用 2 ,4和 6d时 ,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 4 8%~ 73%细胞阻断在G0 G1 期 ;基因表达谱分析发现 ,黏附分子、组织重建蛋白、转运蛋白、核蛋白体蛋白和涉及氧化酶激活途径的基因表达明显升高。结论 基因表达谱的研究结果表明 ,维甲酸作用HL 6 0细胞与氧化酶激活途径及组织重建蛋白的表达相关联 ,并揭示了一些已知和未知功能的基因在HL 6 0细胞分化与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 HL-60细胞 细胞分化 基因芯片
下载PDF
虎刺醛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的生长抑制、周期阻滞、凋亡诱导及DNA损伤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丁兰 董刚 +2 位作者 周启银 郭艳 刘国安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4-90,共7页
利用生长曲线法、流式细胞术、AO/EB双染法及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分别检测了蒽醌化合物虎刺醛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的生长抑制、细胞周期阻滞、细胞凋亡诱导以及DNA损伤能力.结果表明,2.5~12.5μg.mL-1的虎刺醛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 利用生长曲线法、流式细胞术、AO/EB双染法及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分别检测了蒽醌化合物虎刺醛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的生长抑制、细胞周期阻滞、细胞凋亡诱导以及DNA损伤能力.结果表明,2.5~12.5μg.mL-1的虎刺醛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具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不同浓度(5~40μg.mL-1)的虎刺醛,可引起HL-60细胞G1期、S期和G2/M期周期阻滞;在2.5~12.5μg.mL-1浓度范围和24~48h培养时间下,虎刺醛可不同程度诱导HL-60细胞,其凋亡率达到显著水平(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且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关系;与对照组相比,药物处理组(5~12.5μg.mL-1)均有极显著性(P<0.01)的彗星率,这表明,该浓度条件下,虎刺醛可较大程度地导致细胞核DNA损伤,这可能是引起周期阻滞进而抑制细胞增殖,最终导致细胞凋亡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刺醛 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 细胞毒性 周期阻止 凋亡 DNA损伤
下载PDF
毫米波辐射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袁淑兰 王艳萍 +3 位作者 陈晓禾 杨燕 宋毅 陈念永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485-488,共4页
目的:探讨毫米波(millimeter wave)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NB4细胞株接种于培养瓶,24小时后应用波长7.1mm、功率密度分别为1mW/cm2和5mW/cm2的毫米波辐射培养细胞30分钟,连续4天,每天观... 目的:探讨毫米波(millimeter wave)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NB4细胞株接种于培养瓶,24小时后应用波长7.1mm、功率密度分别为1mW/cm2和5mW/cm2的毫米波辐射培养细胞30分钟,连续4天,每天观察细胞形态及数量改变,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增殖分化相关基因p53、p21、c-myc、c-fos及TGF-β1表达的改变。结果:1mW/cm2和5mW/cm2毫米波辐射能明显抑制NB4细胞增殖,辐射4天后的抑制率分别为35.6%和25.8%,1mW/cm2毫米波可诱导NB4细胞向终末细胞分化,诱导分化率为45.0%,主要为中、晚幼粒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经1mW/cm2毫米波辐射后,NB4细胞增殖分化相关基因p53、p21、c-fos表达增加,而c-myc和TGF-β1表达降低。结论:毫米波辐射能抑制体外培养的NB4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分化,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细胞增殖、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 NB4细胞系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下载PDF
转录因子NF-κB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调节 被引量:4
16
作者 范芸 顾惜春 +1 位作者 刘俊达 李蓉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18-120,124,共4页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NF κB对砷制剂诱导下NB4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调控作用。 方法 :将NB4细胞与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共同孵育 ,在不同时间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胞质内转录因子NF κB的表达 ,同时作细胞周期分析、PI和HO双染以及DNA梯度 ,以鉴...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NF κB对砷制剂诱导下NB4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调控作用。 方法 :将NB4细胞与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共同孵育 ,在不同时间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胞质内转录因子NF κB的表达 ,同时作细胞周期分析、PI和HO双染以及DNA梯度 ,以鉴定As2 O3的致程序性死亡的作用。 结果 :NB4细胞在 1μmol/L、2 μmol/LAs2 O3的诱导下 ,在 16~ 2 4h的期间内均有明显的程序性死亡现象。NF κB在 6~ 16h期间的对照组和加药组 ( 1μmol/L的As2 O3)均有表达 ,对照组中 12h后表达明显下降 (P <0 .0 5 ) ,加药组较对照组也明显减低 (P <0 .0 5 ) ,但不存在时间依从性。 结论 :As2 O3可诱导早幼粒细胞程序性死亡 ,在这一过程中 ,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NF-кB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 细胞程序性死亡 调节
下载PDF
鲍氏威酸诱导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分化与PML/RARα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国平 齐振华 +2 位作者 蹇在伏 王光平 陈方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5期1609-1611,共3页
目的:研究鲍氏威酸(BC4)诱导不同融合基因PML/RARα基因型的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细胞分化的能力及对APL细胞分化相关基因c-myc的表达影响,探讨鲍氏威酸诱导分化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RT-PCR检测APL细胞PML/RARα的基因型;运用骨髓干... 目的:研究鲍氏威酸(BC4)诱导不同融合基因PML/RARα基因型的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细胞分化的能力及对APL细胞分化相关基因c-myc的表达影响,探讨鲍氏威酸诱导分化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RT-PCR检测APL细胞PML/RARα的基因型;运用骨髓干、祖细胞集落培养技术分析各基因型APL细胞分别在生理盐水(NS)对照组,鲍氏威酸(BC4)组,全反式维甲酸(ATRA)组培养体系中增殖与分化能力,测定各组集落与丛的形成率,形态分化率,NBT还原率以及粒细胞吞噬率,培养前后各组APL细胞c-myc表达阳性率。结果:与NS对照比较,BC4和ATRA均使PML-RARα+组APL细胞丛形成率明显增高(P<0.01),而集落形成率无明显变化(P>0.05),3项细胞分化指标增高(0.01<P<0.05),c-myc表达阳性率降低(P<0.05);BC4对PML/RARα+(L型)诱导分化作用强于PML-RARα+(S型)APL,BC4对部分ATRA治疗后复发耐药病例有诱导分化能力。BC4及ATRA对PML/RARα-APL细胞的各项诱导分化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BC4对APL具有诱导分化作用,下调c-myc基因表达,其诱导分化能力与PML/RARα-基因型有关,并能诱导部分ATRA耐药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威酸 诱导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 细胞分化 PML-RARΑ C-MYC表达
下载PDF
人参皂甙Rb1对耐长春新碱的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L60/VCR)细胞多药耐药逆转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立彦 王自正 俞腾飞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62-365,共4页
目的:研究中药人参皂甙Rb1在多药耐药(MDR)逆转中的作用。方法:培养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阳性对照组给异搏定,阴性对照组不给药,实验组给人参皂甙Rb1。通过细胞毒试验、药敏试验、RT-PCR方法和流式细胞术了解中药人参皂甙Rb1... 目的:研究中药人参皂甙Rb1在多药耐药(MDR)逆转中的作用。方法:培养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阳性对照组给异搏定,阴性对照组不给药,实验组给人参皂甙Rb1。通过细胞毒试验、药敏试验、RT-PCR方法和流式细胞术了解中药人参皂甙Rb1的毒性、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及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对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结果:Rb180μM时,细胞存活95.47%,100μM时存活81.43%,对照组96.9%,因此选择80μM为实验剂量。在药敏实验中,80μM人参皂甙Rb1组IC50约在0.49μg/ml,不加药组IC50约在1.3μg/ml,用药前细胞耐药倍数为335.8倍,用药后耐药倍数为126倍,人参皂甙Rb1的逆转倍数为2.65倍,小于其耐药倍数,为部分逆转。RT-PCR结果显示,对照组和给药组均有明显的扩增片段区带,流式结果显示,破膜前给药组细胞膜表面的Pg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破膜后由于细胞内的Pgp释放出来,则二组的表达差异不大。结论:总之本文通过一定的检测技术,主要说明可以通过人参皂甙Rb1抑制Pgp的功能,从而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这对于今后研究和发展肿瘤治疗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MDR) P-糖蛋白 人参皂甙RB1 RT-PCR 流式细胞术(FCM) 人参皂甙RB1 多药耐药逆转 培养细胞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 长春新碱 实验研 多药耐药(MDR) 阳性对照组 RT-PCR方法
下载PDF
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裸鼠异种移植模型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探索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伟跃 孙雷明 +2 位作者 侯晓强 陈香才 张建民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9-281,共3页
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HL-60(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裸鼠异种移植模型癌变及癌旁正常组织粉末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甲基CH3和蛋白质分子C-O峰在癌变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频移,(2)正常组织的红外光谱在1746 cm-1处存在较... 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HL-60(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裸鼠异种移植模型癌变及癌旁正常组织粉末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甲基CH3和蛋白质分子C-O峰在癌变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频移,(2)正常组织的红外光谱在1746 cm-1处存在较强的吸收峰,而在肿瘤中只有较弱的吸收峰或观察不到吸收峰,(3)癌变组织核酸分子磷酸二脂基团PO2-的对称伸缩振动的相对吸收强度明显增强,(4)正常组织中脂类分子弯曲振动谱带吸收峰相对强度明显强于甲基变角振动谱带的相对强度,而在癌变组织中这两处吸收峰的相对强度大小基本相等.说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可以用于对裸鼠癌变组织进行鉴别诊断,利用动物异种移植模型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可成为肿瘤红外光谱研究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鼠 早幼粒白血病细胞 肿瘤组织 红外光谱
下载PDF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46例长期随访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晓军 石淑文 +11 位作者 汤永民 宋华 杨世隆 魏健 徐卫群 潘斌华 陈英虎 赵芬英 沈红强 钱柏芹 张玲燕 宁铂涛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长期生存和预后因子。方法对该院1998年4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APL患儿46例进行临床分析。诱导缓解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柔红霉素(DNR)或吡柔吡星(THP),巩固治疗采用大剂量阿糖胞苷与DA...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长期生存和预后因子。方法对该院1998年4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APL患儿46例进行临床分析。诱导缓解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柔红霉素(DNR)或吡柔吡星(THP),巩固治疗采用大剂量阿糖胞苷与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HA(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EA(足叶乙甙+阿糖胞苷)方案交替给药,维持阶段ATRA与DA,HA,EA方案交替治疗,总疗程为2.5年。结果39例患儿进行了正规治疗,36例(92.3%)获完全缓解(CR)。39例患儿1年、3年和5年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86.1±5.8)%,(76.1±7.5)%和(70.2±8.9)%,1年、3年、5年的无事件生存率(EFS)分别是(78.4±6.8)%,(63.6±8.7)%和(53.1±10.0)%。5年累积复发率(CIR)28.6%。其中WBC≤10.0×109/L者的5年OS[(81.4±10.3)%]明显高于WBC>10.0×109/L者[(51.6±14.7)%,P<0.05]。获CR的PML/RARα融合基因短型(S型)的患儿5例最后全部死亡,而长型(L型)患儿13例无死亡发生,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TRA+DNR或THP诱导缓解治疗儿童APL安全、有效,可以作为初发儿童APL的标准诱导治疗方案。联合蒽环类及阿糖胞苷等药物化疗能明显改善长期生存率。高WBC和S型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的患儿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 急性 预后 生存分析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