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0篇文章
< 1 2 1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后继发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野 张琳琳 +3 位作者 迟昨非 孙若文 姜泽慧 徐刚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22-727,共6页
目的总结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的临床诊治过程,探讨疾病相关机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后继发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检索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文献... 目的总结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的临床诊治过程,探讨疾病相关机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后继发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检索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文献报告进行总结。结果患儿,男,10岁,因“间断发热”起病,确诊APL后,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骨髓复燃,调整治疗方案后达完全缓解,然而在结束白血病治疗后因淋巴结肿大诊断为T-LBL,经规范化疗再次得以缓解。检索近10年文献,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共报告9例,均为成人病例,其中6例患者至报告时均为无病生存状态。结论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率低、预后较好。此外,对肿瘤性疾病化疗后的患者,需注意继发性肿瘤的发生,应用先进检测技术可提高对继发性肿瘤致病机制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儿童
下载PDF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早期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姚强华 王颖超 +1 位作者 王叨 刘玉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分析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早期死亡患儿的临床特点,探讨直接死亡原因和导致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连续收治的初诊APL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纳入103例APL患儿,男56例、女47例,中位发病年... 目的分析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早期死亡患儿的临床特点,探讨直接死亡原因和导致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连续收治的初诊APL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纳入103例APL患儿,男56例、女47例,中位发病年龄9.0(7.0~13.0)岁,低、中、高危组患儿分别为24例、41例、38例,早期死亡13例。与生存组比较,早期死亡组初诊白细胞计数(WBC)≥100×109/L、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3 s、D-二聚体≥9 mg/L、骨髓早幼粒细胞≥90%、危险度为高危的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早期死亡的13例患儿中,男10例、女3例,从诊断至死亡的中位时间为4.0(2.0~7.0)d。13例患儿均死于出血,其中颅内出血13例,颅内出血合并肺出血5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诊WBC≥10×109/L(OR=17.27,SE=1.12,95%CI:1.92~155.04)是发生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童APL早期病死率高,初诊WBC≥10×109/L是APL患儿发生早期死亡的重要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期死亡 儿童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形态分类体系及其与实验室检查和FLT3-ITD突变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何婉婷 陈佳琦 +3 位作者 任雨悦 高玉娟 刘红星 王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34-1342,共9页
目的:建立一套用于表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细胞形态特点的分类体系,并分析不同APL细胞形态特点与常规检验指标和基因变异的相关性。方法:根据APL白血病细胞的形态特征,建立一套14类的分类体系用以表征患者个体间和个体内的... 目的:建立一套用于表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细胞形态特点的分类体系,并分析不同APL细胞形态特点与常规检验指标和基因变异的相关性。方法:根据APL白血病细胞的形态特征,建立一套14类的分类体系用以表征患者个体间和个体内的细胞形态异质性。将该分类体系用于40例APL患者的形态学分析,并将分类结果与患者的常规检验指标和基因变异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分析不同APL细胞形态特征与常规检验指标和基因变异的相关性。结果:FLT3-ITD突变阳性的APL病例组中核形规则、粗颗粒且不见Auer小体(1类)的细胞显著少于FLT3突变阴性病例组(P<0.05)。核形规则组相比于核形不规则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较长(P<0.05);细颗粒组相比于粗颗粒组APTT明显较长(P<0.01)、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相对更低(P<0.05);Auer小体阴性组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和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Auer小体增多组(均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形态学分类体系可以客观表征不同类型的APL白血病细胞,有助于更好地评估APL白血病细胞的个体内和个体间异质性和进一步用于精确分析APL的形态表型与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细胞形态分类 实验室检查 FLT3-ITD突变
原文传递
基于对比学习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智能检测算法模型在全血细胞分析中的建立与验证
4
作者 孙胜利 李建英 +8 位作者 连荷清 李柏蕤 刘丹 王庚 王欣 黄媛 张建平 陈倩 吴卫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52-255,共4页
目的利用学习统计软件建立基于对比大模型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智能检测算法模型(简称M3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和医院信息系统(HIS)检索并统计北京协和医院8256例行全血细胞分析的门诊及住院患者数据... 目的利用学习统计软件建立基于对比大模型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智能检测算法模型(简称M3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和医院信息系统(HIS)检索并统计北京协和医院8256例行全血细胞分析的门诊及住院患者数据,建立M3筛查模型。采用2023年7—10月本院行全血细胞分析的门诊及住院患者数据对M3模型进行验证。结果M3模型对全血细胞分析中M3的筛查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在筛查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方面有一定作用,成功筛出2例中性粒细胞蓝绿色包涵体。结论M3模型对M3诊断的特异性有待提高。后续研究将增加M3阳性病例以优化模型,在保证高敏感性的同时提高特异性,为全血细胞分析智能审核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检测算法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粒细胞 全血细胞分析
下载PDF
免疫表型在鉴别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与HLA-DR阴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应用
5
作者 郜伟峰 单志娟 +4 位作者 周一平 裴新蕊 杨玉 侯艳军 周合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72-276,共5页
目的探讨免疫表型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和HLA-DR阴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之间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至2024年间收治的42例APL患者和28例初治及复发的HLA-DR阴性AML患者。通过流式细胞免疫表型分析,比较两... 目的探讨免疫表型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和HLA-DR阴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之间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至2024年间收治的42例APL患者和28例初治及复发的HLA-DR阴性AML患者。通过流式细胞免疫表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CD64、MPO、CD7、CD11c、CD9、CD123等抗原的阳性表达率。利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应用ROC曲线评估CD9和CD123的表达模式,以及CD64^(+)MPO^(+)CD7^(-)CD11c^(-)对APL的诊断价值。结果AML组患者的CD64、CD9、MPO阳性率显著低于APL组,而CD11c、CD7阳性率显著高于AP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4^(+)MPO^(+)CD7^(-)CD11c^(-)的综合抗原积分表达模式在鉴别诊断APL方面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59,敏感性为93.8%,特异性为75.0%,CD9/CD123的鉴别诊断APL的AUC^(ROC)为0.919,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84.0%;而联合应用CD9/CD123和综合抗原积分的诊断模式,AUC^(ROC)为0.955,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100%。结论CD9/CD123表达模式及CD64^(+)MPO^(+)CD7^(-)CD11c^(-)联合应用可作为鉴别诊断APL与HLA-DR阴性的AML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HLA-DR阴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流式细胞 CD123 CD9
下载PDF
亚砷酸诱导的老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早期死亡分析
6
作者 赵宇 胡天铭 +2 位作者 金波 李慧波 张迎媚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5期42-47,共6页
目的分析经单药亚砷酸(arsenic trioxide,ATO)诱导治疗的老年(年龄≥60岁)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早期死亡(early death,ED)发生情况及预测因素。方法收集连续收治的71例老年APL患者和456例年轻... 目的分析经单药亚砷酸(arsenic trioxide,ATO)诱导治疗的老年(年龄≥60岁)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早期死亡(early death,ED)发生情况及预测因素。方法收集连续收治的71例老年APL患者和456例年轻APL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临床上可以快速获取的10个临床及实验室检测参数,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患者的ED率(22.5%,16/71)高于年轻患者(15.1%,69/45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5)。老年感染相关ED(8.5%)和血栓相关ED(2.3%)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年轻患者(分别为2.0%和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和白细胞计数>10×10^(9)/L是两组患者ED的共同独立风险因素,低白蛋白血症(P<0.001)和血清纤维蛋白原<1g/L(P=0.001)还是年轻患者ED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单药ATO诱导治疗的老年APL患者的入院临床特征、ED发生情况及风险因素与年轻患者明显不同。因此,有必要对APL患者的ED情况进行年龄分层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砷酸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老年 期死亡 风险因素
下载PDF
应重视不同于成人患者的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
7
作者 黄礼彬 唐燕来 罗学群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79-80,共2页
现代治疗方案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愈率明显提高。华南儿童APL多中心研究(SCCLG-APL)经过长达6年的中位随访时间,结果显示,5年无事生存率(EFS)达97.6%^([1]),长期随访的预后数据应可代表其治愈率。由于高治愈率,今后研究的... 现代治疗方案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愈率明显提高。华南儿童APL多中心研究(SCCLG-APL)经过长达6年的中位随访时间,结果显示,5年无事生存率(EFS)达97.6%^([1]),长期随访的预后数据应可代表其治愈率。由于高治愈率,今后研究的重点是减少治疗相关副作用和提高治疗安全性,这对处于生长发育中的儿童尤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患者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长期随访 多中心研究 治疗安全性 APL 随访时间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亚砷酸治疗后致QT间期延长1例
8
作者 侯萍萍 温志园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82-284,共3页
1病例资料患儿,女,7岁,2023年在梅州市人民医院儿内科完善骨髓MICM分型检查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IR,PML-RARαL基因阳性)。治疗前CK-MB 10.30U/L(正常值0-25U/L),血钾4.22mmol/L(正常值3.7-5.... 1病例资料患儿,女,7岁,2023年在梅州市人民医院儿内科完善骨髓MICM分型检查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IR,PML-RARαL基因阳性)。治疗前CK-MB 10.30U/L(正常值0-25U/L),血钾4.22mmol/L(正常值3.7-5.2mmo/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脏彩超正常。按华南儿童癌症协作组-APL 2020诊疗方案(SCCCG-APL-2020)化疗[1],因医院无复方黄黛片,在诱导阶段、巩固阶段、维持阶段均予亚砷酸氯化钠注射液代替,亚砷酸用药方案为诱导阶段d5-CR≯42天;巩固(1)、(2)、(3)阶段均为d1-21,间歇期为1周;维持阶段共6个周期,其中(1)、(3)、(5)周期予亚砷酸治疗w1-3,每个周期为12周。剂量为0.16mg/(kg·d),用法为持续滴注1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维持阶段 儿童癌症 窦性心律 复方黄黛片 儿内科 亚砷酸 心脏彩超
下载PDF
清化复肝汤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化疗后肝损伤患者的效果
9
作者 杨阳 张明 姚春旭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8期109-112,共4页
目的:观察清化复肝汤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化疗后肝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152例化疗后出现肝损伤的APL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目的:观察清化复肝汤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化疗后肝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152例化疗后出现肝损伤的APL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6例,两组均采用维A酸联合亚砷酸化疗,对照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进行保肝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清化复肝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细胞免疫指标(CD4^(+)、CD8^(+)、CD4^(+)/CD8^(+))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68%(75/76),高于对照组的86.84%(6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hs-CRP、IL-6、AST、ALT、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化复肝汤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APL化疗后肝损伤患者效果显著,可降低ATL、AST、hs-CRP、IL-6水平,改善细胞免疫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化复肝汤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化疗 肝损伤 免疫功能
下载PDF
紫草素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燕 谢雪梅 +1 位作者 张晓林 张晓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6-421,共6页
目的:探讨紫草素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NB4,将其分为对照组(未处理的NB4细胞)、紫草素组(0.3μmol/L紫草素处理)、740Y-P组(15μmol/L PI3K/Akt/m TOR通路... 目的:探讨紫草素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NB4,将其分为对照组(未处理的NB4细胞)、紫草素组(0.3μmol/L紫草素处理)、740Y-P组(15μmol/L PI3K/Akt/m TOR通路激活剂740Y-P处理)、紫草素+740Y-P组(0.3μmol/L紫草素与15μmol/L 740Y-P共同处理),处理24 h后,用于后续实验,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单丹磺酰戊二酸染色检测细胞自噬囊泡的聚集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Beclin1、LC3、p62、Bax、cleaved caspase-3、Bcl-2及PI3K/Akt/m TOR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紫草素组NB4细胞内紫色点状荧光强度、细胞凋亡率及Beclin1、LC3-Ⅱ/LC3-Ⅰ、cleaved caspase-3、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OD_(450)值(24、48 h)及Bcl-2、p62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740Y-P组NB4细胞内紫色点状荧光强度、细胞凋亡率及Beclin1、LC3-Ⅱ/LC3-Ⅰ、cleaved caspase-3、Bax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OD_(450)值(24、48 h)及Bcl-2、p62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均P<0.05);与紫草素组比较,紫草素+740Y-P组NB4细胞内紫色点状荧光强度、细胞凋亡率及Beclin1、LC3-Ⅱ/LC3-Ⅰ、cleaved caspase-3、Bax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OD_(450)值(24、48 h)及Bcl-2、p62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紫草素组NB4细胞中PI3K/Akt/m TOR通路相关蛋白p-PI3K、p-Akt、p-m TOR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而740Y-P组显著升高(均P<0.05);与紫草素组比较,紫草素+740Y-P组NB4细胞中p-PI3K、p-Akt、p-m TOR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紫草素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mTOR通路促进NB4细胞自噬与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素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自噬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抗鸡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在荧光检测中的应用
11
作者 曹梦瑶 王晶 +5 位作者 周林宜 程晶 李永清 许健 江波 胡格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00-4509,共10页
【目的】探究鸡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核小体(PML NBs)在马立克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感染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制备抗鸡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Ch-PML)单克隆抗体,建立可视化检测Ch-PML的方法。【方法】通过原核表达系统制备... 【目的】探究鸡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核小体(PML NBs)在马立克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感染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制备抗鸡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Ch-PML)单克隆抗体,建立可视化检测Ch-PML的方法。【方法】通过原核表达系统制备Ch-PML重组蛋白,并将其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采用细胞融合技术将骨髓瘤细胞和免疫小鼠的脾细胞进行融合,用ELISA方法筛选出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通过体内诱生法制备腹水并用Protein A/G纯化抗Ch-PML单克隆抗体,利用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方法检测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亲和力和亚类,最后利用该单克隆抗体建立用于鸡PML NBs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方法。【结果】Ch-PML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分子质量大小为19 ku;以此蛋白成功制备了1株抗Ch-PML单克隆抗体,该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经亚类和型检测,其为IgG2b亚类,轻链为Kappa型。利用制备的抗Ch-PML单克隆抗体建立的IFA检测方法发现,内源性PML NBs在宿主细胞核中呈点状分布,过表达的Ch-PML在宿主细胞核中形成团块状聚集体,且MDV感染宿主细胞后核内PML NBs数量比未感染细胞显著减少(P<0.05),说明MDV感染导致核内的PML NBs组装受到抑制。【结论】本研究利用制备的抗Ch-PML单克隆抗体建立了鸡PML NBs的IFA检测方法,并发现MDV抑制宿主细胞PML NBs组装这一现象,为MDV致病机制的解析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PML) 单克隆抗体 核小体(NBs) 马立克病病毒(MDV)
下载PDF
儿童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期加一剂蒽环类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SCCLG/SCCCG-APL协作组
12
作者 樊重 杨良春 +29 位作者 陈以乔 万伍卿 麦惠容 杨丽华 兰和魁 周敦华 李婉丽 郭碧赟 何飞 廖柳华 陈惠芹 甄子俊 贺湘玲 冯晓勤 陈国华 吉训琦 陈沫 黎巧茹 龙兴江 田川 符莹 罗杰思 黄丹萍 张晓莉 唐燕来 王丽娜 李毓 李彬 黄礼彬 罗学群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86-90,96,共6页
目的成人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HR-APL)的去化疗诱导治疗,其疗效和安全性在儿童患者中尚未得到验证,需开展儿童的研究。方法数据来自华南儿童APL协作组的前瞻性研究资料,≤16岁、完成诱导治疗的NHR-APL患儿纳入分析。在砷剂+全... 目的成人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HR-APL)的去化疗诱导治疗,其疗效和安全性在儿童患者中尚未得到验证,需开展儿童的研究。方法数据来自华南儿童APL协作组的前瞻性研究资料,≤16岁、完成诱导治疗的NHR-APL患儿纳入分析。在砷剂+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治疗的基础上,比较加或不加1剂量去甲氧柔红霉素/米托蒽醌10mg/m^(2)(化疗或无化疗组)的缓解情况和不良事件率。结果化疗组139例,无化疗组27例,两组的诱导治疗结果比较:达血液学完全缓解的中位天数分别为26.0(22.0,31.5)d和31.0(27.5,35.0)d(P=0.002);分子学完全缓解分别有29.5%和3.7%(P=0.00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10^(9)/L分别有43.2%和74.1%(P=0.003);最高白细胞中位数分别为8.6(IQR 4.9,18.4)×10^(9)/L和22.7(IQR 16.0,41.7)×10^(9)/L(P<0.001);确诊分化综合征分别有5.8%和33.3%(P<0.001);出凝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4.4%和51.9%(P<0.001)。感染、颅内高压、心和肝功能异常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两组相似(均P>0.1)。结论儿童NHR-APL可能有别于成人患者,与无化疗比较,诱导治疗加1剂量蒽环类疗效更好,并发症的风险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儿童 化疗
下载PDF
不同分子量肝素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DIC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雷小茹 李巧燕 +7 位作者 袁茂文 韩叶 吴雯 史瑞 温静 李光 任婧婧 宋艳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445-1448,共4页
目的:探讨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52例初诊APL伴DIC患者,随机分为普通肝素(UFH)组和低分子肝素(LMWH)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双诱导缓... 目的:探讨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52例初诊APL伴DIC患者,随机分为普通肝素(UFH)组和低分子肝素(LMWH)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双诱导缓解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DIC指标改善情况、血制品输注、出血程度和1个月内完全缓解和死亡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第7天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下降,纤维蛋白原(FIB)逐渐上升(P<0.05),但低分子肝素组治疗后第3天FIB升高较普通肝素组更显著(P<0.05),两组间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普通肝素组有效率为65.38%,低分子肝素组有效率为76.9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内两组患者血浆、冷沉淀、血小板输注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低分子肝素组人纤维蛋白原输注量较普通肝素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初始治疗7d内出血情况无明显差异。治疗第30天,普通肝素组有21例骨髓完全缓解,2例未缓解,3例因脑出血导致死亡;低分子肝素组25例骨髓完全缓解,1例因脑出血死亡;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治疗APL合并DIC同样有效。低分子肝素可更快地提升初诊APL合并DIC患者的FIB水平,减少早期人纤维蛋白原输注,可能减少早期致命出血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低分子肝素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下载PDF
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纤维胶凝蛋白3水平与早期严重出血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宏斌 乔佳佳 贺雪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8-1062,共5页
目的:分析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血清纤维胶凝蛋白3(Ficolin-3)水平与早期严重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8月期间山西白求恩医院收治的125例初诊APL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全反式维甲酸+砷剂进行诱导治疗,以诱... 目的:分析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血清纤维胶凝蛋白3(Ficolin-3)水平与早期严重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8月期间山西白求恩医院收治的125例初诊APL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全反式维甲酸+砷剂进行诱导治疗,以诱导治疗30 d内严重出血事件(以WHO出血评分进行评估,0级、1级、2级为无出血或轻度出血,3级、4级为严重或致命性出血)作为观察终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Ficolin-3水平,统计患者基线资料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分析血清Ficolin-3水平与初诊APL患者早期严重出血的相关性。结果:125例APL患者在诱导治疗期间发生早期严重出血的患者23例,其中3级出血13例,4级出血10例;非严重出血共102例,其中0级30例,1级出血24例,2级出血48例。严重出血组的血清早幼粒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D-D水平均明显高于非严重出血组(P<0.05),PLT、FIB水平均明显低于非严重出血组(P<0.05)。严重出血组治疗前、治疗后7、14和30 d的血清Ficolin-3水平均明显低于非严重出血组(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证实,治疗前和治疗后7、14、30 d血清Ficolin-3水平与初诊APL患者早期严重出血呈负相关(r值依次为-0.485、-0.397、-0.304、-0.183)。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图,结果显示,治疗前、治疗后7和14 d血清Ficolin-3水平对初诊APL患者早期严重出血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均有一定预测效能,且以治疗前血清Ficolin-3水平预测效能最佳。结论:初诊APL患者血清Ficolin-3水平与早期严重出血有关,且治疗前血清Ficolin-3水平在预测初诊APL患者早期严重出血时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诱导治疗 血清纤维胶凝蛋白3水平 期严重出血
原文传递
肝移植术后继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
15
作者 吴庭恺 杨晓晓 +2 位作者 张婉婉 任崇崇 刘蓓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0,共2页
患者男性,50岁。2014年3月因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于外院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移植过程顺利,移植后化验肝功能、血常规正常。移植后规律口服他克莫司(1.5 mg/d)、吗替麦考酚酯(0.25 g 1/12 h)预防排斥反应;口服恩替卡韦(0.5 mg/d)联合... 患者男性,50岁。2014年3月因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于外院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移植过程顺利,移植后化验肝功能、血常规正常。移植后规律口服他克莫司(1.5 mg/d)、吗替麦考酚酯(0.25 g 1/12 h)预防排斥反应;口服恩替卡韦(0.5 mg/d)联合肌肉注射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400 IU/月)抗乙肝病毒。定期随访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术后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免疫抑制
下载PDF
蟾毒它灵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铁死亡的机制研究
16
作者 王蓉 周智辉 +1 位作者 李宏 李子辉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58-165,共8页
目的探究蟾毒它灵(Bufotalin)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细胞HL‐60铁死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0.1、0.5、1.0、2.0、4.0μg·mL^(-1))蟾毒它灵分别作用于APL细胞HL‐60,使用光学显微镜观... 目的探究蟾毒它灵(Bufotalin)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细胞HL‐60铁死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0.1、0.5、1.0、2.0、4.0μg·mL^(-1))蟾毒它灵分别作用于APL细胞HL‐60,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铁死亡相关蛋白CD71、xCT、FTH1、GPX4的表达水平;采用谷胱甘肽(GSH/GSSG)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GSH和GSSG的含量变化;采用脂质氧化(MDA)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内MDA的含量变化。将0.5μg·mL^(-1)蟾毒它灵、0.1μmol·L^(-1)Fer‐1和0.5μg·mL^(-1)蟾毒它灵+0.1μmol·L^(-1)Fer‐1分别作用于HL‐60细胞,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铁死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蟾毒它灵处理HL‐60细胞后,细胞形态呈现出哑铃型、梭形等不规则形状,细胞的存活率降低,且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与对照组相比,蟾毒它灵可降低铁死亡相关蛋白GPX4、xCT、FTH1的表达水平和总谷胱甘肽的含量(均P<0.01),升高CD71蛋白的表达水平和MDA含量(均P<0.05)。蟾毒它灵与铁死亡抑制剂Fer‐1联合处理HL‐60细胞后,与对照组比较,HL‐60细胞的生长数量和形态学无明显变化,CD71、xCT、FTH1、GPX4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蟾毒它灵可抑制APL细胞HL‐60的增殖并诱导铁死亡,其可能通过GPX4介导的抗氧化途径和铁代谢途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毒它灵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HL‐60细胞 铁死亡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适配体亲和性鉴定方法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高丽君 杜冰洋 +4 位作者 刘昂 郎英卉 张亚丽 孙娜 夏薇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10期1225-1229,共5页
目的用三种不同的检测方法鉴定HL60细胞适配体单链DNA(ssDNA)亲和性,比较不同方法的鉴定结果。方法用荧光显微镜、化学法(酶标仪)和流式细胞术三种方法,通过镜下观察、OD值、荧光强度和平衡解离常数等指标鉴定HL60细胞适配体的亲和性。... 目的用三种不同的检测方法鉴定HL60细胞适配体单链DNA(ssDNA)亲和性,比较不同方法的鉴定结果。方法用荧光显微镜、化学法(酶标仪)和流式细胞术三种方法,通过镜下观察、OD值、荧光强度和平衡解离常数等指标鉴定HL60细胞适配体的亲和性。结果荧光显微镜法可见在蓝色背景下,被标记的适配体(5’-FAM-ssDNA)与HL60细胞结合,发出绿色荧光,并应用ImageJ对该荧光结果进行分析,发现L36P的亲和性最高;化学法测定OD值,通过GraphPad Prism7制作柱状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5条ssDNA与HL60细胞的亲和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单个核细胞),且L36P的亲和性最高;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强度,计算平衡解离常数,确定5条ssDNA与HL60细胞的亲和性由高到低依次为:L36P、L24P、L139P、L2P、L135P。结论荧光显微镜法可更直观地观察ssDNA与细胞的结合情况,化学方法(酶标仪)和流式细胞术可对结果进行定量分析,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HL60 适配体 亲和性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
18
作者 徐丽华 吕小艳 周芙玲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470-474,共5页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一种特殊亚型,具有特定的分子发病机制及预后,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个体中较少...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一种特殊亚型,具有特定的分子发病机制及预后,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个体中较少见。由于其罕见性和复杂性,AIDS合并APL患者通常需要采用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策略。本文报道了1例AIDS合并APL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替诺福韦抗病毒及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10 mg·d^(-1)联合口服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60 mg·d^(-1)的诱导治疗后,骨髓提示完全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治疗
下载PDF
10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特征和血常规及散点图分析
19
作者 姚昔友 陈穆群 +2 位作者 尹霜梅 朱莹 王进 《云南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43-46,共4页
目的通过100例APL的临床特征和血常规及散点图分析,警示血常规报告审核人员及时进行显微镜复检,保证异常早幼粒细胞报告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APL患者的临床特征、血常规及散点图特征。根据白细胞计数不同,分析散点图... 目的通过100例APL的临床特征和血常规及散点图分析,警示血常规报告审核人员及时进行显微镜复检,保证异常早幼粒细胞报告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APL患者的临床特征、血常规及散点图特征。根据白细胞计数不同,分析散点图特征。结果APL男女发病率相当,男性略多于女性。以出血、发热、乏力为主诉就诊的占比分别为46%、20%、15%,其次为体检发现血细胞减少和肿瘤术后复查发现血常规异常,分别占比8%和5%。APL患者就诊时,82%患者白细胞异常,82%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95%患者血小板降低,仅3%患者就诊时未在外周血发现异常早幼粒细胞。白细胞相近的APL患者,血常规散点图较一致。结论通过患者就诊的主诉、血常规结果和散点图指导检验人员镜检时寻找异常早幼粒细胞,为APL的快速诊断提供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临床特征 血常规 散点图
下载PDF
FLASH结合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Ⅳ并增强p53的SUMO修饰
20
作者 王梦妮 熊真真 +2 位作者 王之盈 吴建华 石晓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26-1440,共15页
FLASH/CASP8AP2为基因组中一个独特的基因,参与多个细胞调控过程,包括细胞凋亡、组蛋白基因pre-mRNA的加工、转录调控以及细胞周期进程等。临床医学研究表明,FLASH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一种预后标志物,还是多种癌细胞存活的关键因子... FLASH/CASP8AP2为基因组中一个独特的基因,参与多个细胞调控过程,包括细胞凋亡、组蛋白基因pre-mRNA的加工、转录调控以及细胞周期进程等。临床医学研究表明,FLASH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一种预后标志物,还是多种癌细胞存活的关键因子。因此,对FLASH功能的深入研究有望为相关疾病治疗提供新的视角。我们先前鉴定FLASH为p53的结合因子,并发现其能够增强p53的转录活性。在此基础上,本文阐述了FLASH和p53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p53 K386突变显著降低其与FLASH(aa 51~200)和FLASH-SIM(aa 1534~1806)的结合强度。然而,GST沉降分析仅能检测到SUMO与FLASH-SIM而不是FLASH(aa 51~200)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细胞中过量表达FLASH增强了整体性SUMO1修饰以及p53的SUMO1修饰,这可能是FLASH增强p53转录活性的一种作用机制。由于PML NB为细胞内SUMO的亚细胞反应器,而PMLⅣ亚型能够特异性地增强p53的SUMO修饰,我们在此分析了FLASH与PMLⅣ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鉴定了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构域基础:FLASH-N3A(aa 501~802)和FLASH-C2(aa 1807~1981)均能与PMLⅣ(aa 228~633)结合。进一步的研究显示,PMLⅣ能够增强FLASH调控的整体性SUMO修饰和p53的SUMO修饰,即二者在功能上存在协同性。FLASH与肿瘤抑制因子p53和PMLⅣ之间的相互作用,丰富了对其功能的认识,有望揭示FLASH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DD样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相关巨蛋白 P53 小泛素样修饰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