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早春植物的养分吸收与归还 被引量:11
1
作者 周永斌 殷有 +2 位作者 于凤英 郝占庆 叶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3-796,共4页
为揭示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早春植物的养分循环功能,在调查早春植物生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上,对早春植物养分吸收与归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春植物的生物量为588·744kg·hm-2,占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总生物量的0·279%;早春植... 为揭示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早春植物的养分循环功能,在调查早春植物生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上,对早春植物养分吸收与归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春植物的生物量为588·744kg·hm-2,占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总生物量的0·279%;早春植物吸收N、P、K的总量分别是14·916、3·078和7·292kg·hm-2。顶冰花的腐解率最高,为0·085g·g-1·d-1,完全分解只需33d;黑水银莲花的腐解率最低,为0·058g·g-1·d-1,完全分解需要49d。可见,早春植物在冬春两季的过渡时期衔接了物质流,并在其他植物的生长期归还了养分,对森林生态系统能流和物流的连续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春植物 养分吸收与归还 阔叶红松林 长白山
下载PDF
阔叶红松林下早春植物生物量分配 被引量:9
2
作者 李良 夏富才 +1 位作者 孙越 张骁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4-42,共9页
为探索早春植物对于早春环境是否具有相似的生活史类型,对蛟河实验管理局阔叶红松林样地1年内8种常见早春植物进行了4次调查,采用全收获法获取早春植物生物量并每隔2 d观察1次物候,对样地内早春植物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的季节动态及其种间... 为探索早春植物对于早春环境是否具有相似的生活史类型,对蛟河实验管理局阔叶红松林样地1年内8种常见早春植物进行了4次调查,采用全收获法获取早春植物生物量并每隔2 d观察1次物候,对样地内早春植物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的季节动态及其种间差异进行了初步分析,构建了株高与生物量的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8种早春植物的开花、结果历程总体相差较大,但花果期普遍较短(34~48 d)。8种早春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各器官生物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8种早春植物总生物量(0.1~4.0 g)和株高(7~23 cm)普遍较小,各早春植物在自身总生物量和株高变化上总体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8种早春植物在相同日期根冠比和生殖分配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同一早春植物在不同日期根冠比和生殖分配比差异也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生殖分配总体维持在较低水平(<13%)。8种早春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总生物量向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比例明显提高。以株高为自变量,构建8种早春植物总生物量5种线性回归模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菟葵的拟合效果最好,其他7种早春植物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RMA)较大,但总体与建模标准相符。由此推测,早春植物在生物量分配方面具有相似的生活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春植物 生活史对策 生物量分配 模型构建
下载PDF
四种早春植物生物量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峰 上官铁梁 张丽霞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77-480,共4页
对 4种常见早春植物———荠菜、独行菜、夏至草和早开堇菜生长发育期生物量的动态进行了研究 ,并用回归分析研究了生物量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4种早春植物中 ,荠菜果实、夏至草茎、独行菜茎、早开堇菜茎和总生物量与时间的回... 对 4种常见早春植物———荠菜、独行菜、夏至草和早开堇菜生长发育期生物量的动态进行了研究 ,并用回归分析研究了生物量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4种早春植物中 ,荠菜果实、夏至草茎、独行菜茎、早开堇菜茎和总生物量与时间的回归方程极显著。在生殖生长后期 ,相当大的能量积累于果实中 ,果实的生物量所占比重较大 ,其中最大值为荠菜 5 6 .7% ,独行菜 40 .6 % ,夏至草 2 5 .2 % ,早开堇菜 1 8.1 %。植株重量最大增长速率发生时间 :荠菜、独行菜、夏至草株重增长高峰期相对集中于 4月下旬 ,而早开堇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春植物 生物量 动态关系 回归分析
下载PDF
长白山红松阔叶林及其次生林早春植物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夏富才 赵秀海 +1 位作者 张春雨 潘春芳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6-171,共6页
通过调查研究,在红松阔叶林、近熟林和中龄林内调查到的早春植物分别为34,43,50种。这3种林型在早春阶段都以早春植物占主导地位,次生林内先锋草本植物的比重增加。中龄林、近熟林和红松阔叶林的物种丰富度分别为8.098 8,7.426 9,7.383 ... 通过调查研究,在红松阔叶林、近熟林和中龄林内调查到的早春植物分别为34,43,50种。这3种林型在早春阶段都以早春植物占主导地位,次生林内先锋草本植物的比重增加。中龄林、近熟林和红松阔叶林的物种丰富度分别为8.098 8,7.426 9,7.383 0;Simpson指数分别为0.616 4,0.753 2,0.863 8,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2.342 1,2.272 1,2.380 0;生态优势度指数分别为0.383 6,0.246 7,0.174 9。以上分析结果表明:在早春阶段,随着次生演替的发展,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下降,生物多样性上升,群落的稳定性增加,逐步接近原始林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红松阔叶林 早春植物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安徽天马国家自然保护区早春植物的花粉形态与其生态因子 被引量:6
5
作者 许仁鑫 周忠泽 陈延松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5-76,共12页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安徽省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早春开花的13科19属20种(其中1亚种,2变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花粉粒扁球形至长球形,P/E值最大的为杏(Armeniaca uulglaris Lam.),大小为1.32(1.17-1.60)μm,最小的...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安徽省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早春开花的13科19属20种(其中1亚种,2变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花粉粒扁球形至长球形,P/E值最大的为杏(Armeniaca uulglaris Lam.),大小为1.32(1.17-1.60)μm,最小的为旌节花(Stachyurus chinensis Franch.),大小为0.86(0.83-0.89)μm;花粉最大的为北京忍冬(Loniceraelisae Franch.),大小为85.5(75.0-97.0)×73.75(63.75-82.5)μm;最小的为鄂西清风藤[Sabiacampanulate Wall.ex Roxb.subsp.ritchieae(Rehd.et Wils.)Y.F.Wu],大小为17.62(15.32-19.68)×14.3(12.51-16.44)μm。萌发孔主要有3-4沟(20%)、多沟(5%)、3-4孔沟(65%)、散孔(10%)等类型。外壁纹饰主要有刺状(5%)、细网状(85%)、粗网状(10%)等类型。同时研究了这些花粉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及其生态因子。根据这些植物在该地区赖以生存的生态因子,包括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年降水量、年积温、生境,以及开花期间的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月积温,得出这些植物分布区的主要生态因子,为利用地层中相应化石花粉重建大别山区古气候、古环境及气候变迁提供了现代孢粉学资料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形态 早春植物 生态因子 天马自然保护区 安徽
下载PDF
乌鲁木齐附近早春植物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初探 被引量:25
6
作者 蒋瑞芬 宋振博 +3 位作者 秦明 杨恩忠 王爱民 石烈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54-362,共9页
本文根据作者对乌鲁木齐附近的早春植物在春季生长,发育节律与水热等主要生态因子的关系的观测,论述了它们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点,为充分利用早春植物萌发返青早,生长发育快的优势,为合理开发利用,改良建设这类草场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早春植物 生物学 生态学
下载PDF
2种早春植物物候与小气候关系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晴 宋锦锦 邹春静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2010年第4期148-152,共5页
早春植物是植物群落中能高效利用环境资源的独特类群,文章取了3个不同小气候的样方,通过对样方内的2种早春植物物候期的观察记录,分析不同小气候下的温度、湿度、照度对早春植物物候的影响。主成分分析表明.在早春植物的不同生长阶... 早春植物是植物群落中能高效利用环境资源的独特类群,文章取了3个不同小气候的样方,通过对样方内的2种早春植物物候期的观察记录,分析不同小气候下的温度、湿度、照度对早春植物物候的影响。主成分分析表明.在早春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以不同的气候因子为主要的环境因子,在发芽阶段,湿度为主要影响早春植物发芽早晚的环境因子;植物的展叶、开花和结果阶段,光照和温度为主要影响早春植物的展叶,开花和结果早晚的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春植物 小气候 物候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早春植物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于凤英 周永斌 +1 位作者 安云全 郝占庆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30-433,共4页
研究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内早春植物群落特征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生态功能奠定基础。早春植物主要有12种2变种 ,隶属于8属4科。按Raunkiaer生活型分类标准统计 ,早春植物都属于地下芽植物。分别以... 研究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内早春植物群落特征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生态功能奠定基础。早春植物主要有12种2变种 ,隶属于8属4科。按Raunkiaer生活型分类标准统计 ,早春植物都属于地下芽植物。分别以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和重要值为标准对各种早春植物进行排序 ,重要值排在前5位的植物分别是黑水银莲花、朝鲜银莲花、荷青花、五福花、大人字果。早春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Shannon指数为2.5229,群落均匀度为0.9560,生态优势度为0.32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阔叶红松林 早春植物群落 群落特征 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功能 物种多样性 群落均匀度 生态优势度
下载PDF
不同林型下早春植物层片生物量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叶万辉 姜会武 董世林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1992年第4期87-95,共9页
早春植物是温带夏绿林中的一类较为特殊的植物类群,在充分利用光能和提高生态系统生产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东部山区6个夏绿林型中的早春植物层片生物量特点的研究,初步掌握了不同林型下及各林型总体情况的早... 早春植物是温带夏绿林中的一类较为特殊的植物类群,在充分利用光能和提高生态系统生产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东部山区6个夏绿林型中的早春植物层片生物量特点的研究,初步掌握了不同林型下及各林型总体情况的早春植物层片总生物量的基本特点和生物量的种群结构特点,初步结果表明,不同林型下早春植物层片的总生物量具有较大的差异,其范围为7.88—23.22g/m,各林型平均为14.30g/m;在不同林型下早春植物层片生物量的种群结构均以黑水银莲花(Anemone amurensis)占主要地位,在每个林型中,其生物量基本上都占层片总生物量的40%以上。此外,本文还对早春植物的个体生物量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春植物的含水率均较高,干鲜重比率一般都在10—25%之间,平均为20%左右。同时早春植物的单株生物量与其株高和冠幅间具有较为明显的相关性,可以利用株高和冠幅模型进行定量描述,并通过利用不同林型下层片的平均株高和冠幅对整个层片的生物量进行估算,其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统计检验表明差异不明显,说明了这些模型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春植物 层片组成 生物量 夏绿林
下载PDF
阴山山脉中段九峰山地区早春植物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樊永军 蓝登明 李发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89-891,888,共4页
座落于阴山山脉、大青山山段的九峰山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林区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早春植物作为落叶阔叶林下的一个特殊层片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研究早春植物,可为确定落叶阔叶林的分布、特征、经营利用技术提供依据。... 座落于阴山山脉、大青山山段的九峰山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林区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早春植物作为落叶阔叶林下的一个特殊层片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研究早春植物,可为确定落叶阔叶林的分布、特征、经营利用技术提供依据。文章对九峰山地区早春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查清了该地区的早春植物种类,初步掌握了早春植物的生物特性、生态类型及其生物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峰山 早春植物 生物特性 生态类型
下载PDF
辽宁老秃顶子早春植物及其群落类型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燕 曹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24-1526,共3页
通过样地调查分析,确认老秃顶子有早春植物54种,隶属17科,其中优势科有3种,优势植物有13种。对早春样地进行TW INS-PAN聚类表明,老秃顶子的早春植物群落可分为4类:球序韭群落、镜叶虎耳草群落、单花韭群落和单花韭黑水银莲花群落。分析... 通过样地调查分析,确认老秃顶子有早春植物54种,隶属17科,其中优势科有3种,优势植物有13种。对早春样地进行TW INS-PAN聚类表明,老秃顶子的早春植物群落可分为4类:球序韭群落、镜叶虎耳草群落、单花韭群落和单花韭黑水银莲花群落。分析这4类群落的分布和多样性,确定单花韭黑水银莲花群落是老秃顶子早春植物的优势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秃顶子 早春植物 聚类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早春植物凋落物分解及养分归还 被引量:1
12
作者 岳龙 郭忠玲 +2 位作者 张永鑫 杨保国 刘士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期142-144,共3页
以吉林省吉林市磨盘山落叶阔叶林中早春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全叶延胡索(Corydalis repens)、多被银莲花(Anemone raddhotoma)、朝鲜顶冰花(Gagea lutea)进行野外分解试验,研究分解过程及其特点,探讨早春植物的养分循环规律。对落叶阔叶林... 以吉林省吉林市磨盘山落叶阔叶林中早春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全叶延胡索(Corydalis repens)、多被银莲花(Anemone raddhotoma)、朝鲜顶冰花(Gagea lutea)进行野外分解试验,研究分解过程及其特点,探讨早春植物的养分循环规律。对落叶阔叶林中3种主要早春植物凋落物进行分解试验,朝鲜顶冰花的分解速率最快,为0.0348 g/(g·d);多被银莲花次之,为0.0240 g/(g·d);全叶延胡索最慢,分解速率为0.0230 g/(g·d)。朝鲜顶冰花分解最快,完全分解需要86 d;多被银莲花为124 d;分解最慢的是全叶延胡索,需要13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春植物 凋落物 分解速率 养分归还
下载PDF
长白山早春植物与东北地区园林绿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马全 杨淑娟 袁晓红 《中国林副特产》 2008年第1期85-86,共2页
通过分析长白山野生花卉特点,重点介绍猪牙花、侧金盏花、樱草、驴蹄草、东北玉簪、大花萱草、东北蒲公英、兴安杜鹃等8种早春植物资源特点及在园林绿化上的设想。以期引起园林工作者对早春植物的重视。用早春植物特点丰富园林绿化植物... 通过分析长白山野生花卉特点,重点介绍猪牙花、侧金盏花、樱草、驴蹄草、东北玉簪、大花萱草、东北蒲公英、兴安杜鹃等8种早春植物资源特点及在园林绿化上的设想。以期引起园林工作者对早春植物的重视。用早春植物特点丰富园林绿化植物种类,延长人们在东北地区园林绿化上的观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春植物 长白山 东北地区 园林绿化 野生花卉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早春植物生长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红民 《吉林林业科技》 2015年第2期7-11,共5页
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下的早春植物为对象,对其生长发育过程、生长环境特点、生物量及其群落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下早春植物有12种2变种,相对重要的前10种依次为黑水银莲花、朝鲜银莲花、顶冰花、多被银莲花、东北... 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下的早春植物为对象,对其生长发育过程、生长环境特点、生物量及其群落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下早春植物有12种2变种,相对重要的前10种依次为黑水银莲花、朝鲜银莲花、顶冰花、多被银莲花、东北延胡索、侧金盏花、五福花、全缘叶延胡索、大人字果、线叶延胡索;早春植物生长发育需凉爽、湿润、光照充足的环境条件,其生长发育过程与上层林冠有密切关系。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下早春植物总生物量为395.83 kg·hm-2,其中,地上部分生物量为135.26 kg·hm-2,占总生物量的34.17%;地下部分生物量为260.57 kg·hm-2,占65.83%,总密度为272.65万株·hm-2。早春植物在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阔叶红松林 早春植物 生长特征
下载PDF
早春植物在美化北方城市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广德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2期102-103,共2页
本文针对城市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地被植物种类单一化的问题,提出了开发利用当地早春植物,使植物种类多样化、增加可观赏性.并推荐了几种常见的、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早春植物.
关键词 早春植物 美化城市 白头翁 北方城市 城市绿化
下载PDF
早春植物及其生态学特性初探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晓春 《林业勘查设计》 2003年第1期28-30,共3页
早春植物多生长在落叶阔叶林下 ,在上层树木完全展叶、郁闭之前完成生活史。因此 ,早春植物延长了森林群落的生长期 ,提高了群落的光能利用率。
关键词 早春植物 生态学
下载PDF
早春植物层片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叶万辉 国庆喜 高嵩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年第1期34-38,共5页
本文利用Simpon指数、Shannon指数和Hill多样性数值3种多样性指标和Hurlbert指数、Sheldon指数、Heip指数、Hill指数及修正式等5个均匀度指标对黑龙江省东部山区各林型下的早春植物层片的组成和多样性特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早春植物 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植物 森林 林层
下载PDF
白桦林早春植物物种组成及生物量
18
作者 郑金萍 庞博 +4 位作者 范春楠 黄晶 赵东宁 王鹤群 孟祥瑞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5期605-610,共6页
调查不同发育阶段白桦林群落早春植物,采用全收获法获取早春植物生物量,了解物种组成特征及生物量分配格局,分析影响群落内早春植物生物量的因素.结果表明:白桦林群落共记录到早春植物5科13属21种.其中,罂粟科和毛茛科为优势科,包含3属... 调查不同发育阶段白桦林群落早春植物,采用全收获法获取早春植物生物量,了解物种组成特征及生物量分配格局,分析影响群落内早春植物生物量的因素.结果表明:白桦林群落共记录到早春植物5科13属21种.其中,罂粟科和毛茛科为优势科,包含3属8种和4属7种,属、种比例均在30%左右;报春花科为单属单种科.属的组成以紫堇属和银莲花属为主,共包含10种;白屈菜属等11个属为单种属,共占调查地早春植物种类组成的52%.桃山林场白桦中龄林早春植物总生物量为0.079 2 t/hm^2,地上生物量为0.042 9 t/hm^2,地下生物量为0.0 36 3 t/hm^2,均高于幼龄林,分别为幼龄林的2.91,3.01和2.80倍;胜利林场白桦中龄林中早春植物平均生物量为0.456 8 t/hm^2,根冠比为1.25.当林分郁闭度在0.65~0.70时,白桦林早春植物生物量最大.随着土壤A层厚度的增加,林分内早春植物生物量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春植物 物种组成 生物量 白桦林
下载PDF
阜康县早春植物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初步观测
19
作者 蒋瑞芬 李玉玲 +4 位作者 周建民 雷特生 张清斌 金国平 朱有康 《新疆畜牧业》 1993年第6期28-30,共3页
本文根据作者对阜康县农业生态站附近的早春植物在春季生长、发育节律与水、热等生态因子关系的观测,论述了它们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为充分利用这类植物在早春季节能够为家畜提供足够的,可利用的饲草而提出科学依据。
关键词 早春植物 生物学 生态学 草地
下载PDF
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早春植物花色多样性研究
20
作者 王长宝 徐增奇 +1 位作者 杨洪升 张海军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4期79-82,共4页
基于实地调查对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早春植物的花色多样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早春植物20科64种,可分为白色、黄色、红色和蓝紫色4个基本花色系,其中白黄两种花色占绝对优势。按开花时间的先后,本地早春植物始花期包括... 基于实地调查对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早春植物的花色多样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早春植物20科64种,可分为白色、黄色、红色和蓝紫色4个基本花色系,其中白黄两种花色占绝对优势。按开花时间的先后,本地早春植物始花期包括3~4月,4~5月和5~6月3个阶段,第三阶段是花色多样性最高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亮子河 早春植物 花色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