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醚菌酯对斑马鱼早期生命阶段的慢性毒性效应
1
作者 胡浩泽 王卢燕 +4 位作者 李烨青 张昌朋 赵学平 张鑫 蒋金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5-285,共11页
为探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strobilurins)对水生生物早期生命阶段的慢性毒性,以斑马鱼为模式生物,测定了醚菌酯长期暴露对斑马鱼早期发育的亚致死效应。将斑马鱼胚胎持续暴露于不同浓度醚菌酯(0.000750~0.180 mg·L^(-1))34 d后... 为探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strobilurins)对水生生物早期生命阶段的慢性毒性,以斑马鱼为模式生物,测定了醚菌酯长期暴露对斑马鱼早期发育的亚致死效应。将斑马鱼胚胎持续暴露于不同浓度醚菌酯(0.000750~0.180 mg·L^(-1))34 d后,醚菌酯对斑马鱼早期生命阶段的144 h和34 d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141 mg·L^(-1)和0.0106 mg·L^(-1)。研究发现,醚菌酯暴露34 d后,0.00460、0.0115和0.0288 mg·L^(-1)醚菌酯可显著降低仔鱼的体质量,0.0115 mg·L^(-1)和0.0288 mg·L^(-1)醚菌酯能够降低仔鱼体长,而0.180 mg·L^(-1)醚菌酯会增加仔鱼的体长和体质量。醚菌酯对斑马鱼早期生命阶段体长的34 d-NOEC为0.00460 mg·L^(-1),34 d-LOEC为0.0115 mg·L^(-1),对早期生命阶段体质量的34 d-NOEC为0.00185 mg·L^(-1),34 d-LOEC为0.00460 mg·L^(-1)。在试验期间,分别于1、3、7、14、21和34 d测定斑马鱼胚胎/仔鱼体内与线粒体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相关因子的活性和水平。研究发现,醚菌酯长期暴露会导致斑马鱼早期生命阶段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先降低再升高。此外,醚菌酯长期暴露期间,斑马鱼体内钙离子(Ca2+)水平和钙离子腺苷三磷酸酶(Ca2+-ATP酶)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三磷酸腺苷(ATP)水平先升高后降低。研究表明,醚菌酯长期暴露会对斑马鱼早期生命阶段的生长指标和抗氧化系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醚菌酯可能通过调控ATP和Ca2+水平、Ca2+-ATP酶活性,干扰线粒体能量代谢进而诱导斑马鱼早期生命阶段产生氧化应激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醚菌酯 斑马鱼 慢性毒性 早期生命阶段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噻虫嗪对稀有鮈鲫早期生命阶段毒性效应
2
作者 朱莉飞 李伟 +2 位作者 查金苗 张欣 孙砚胜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0-287,共8页
我国是新烟碱类杀虫剂生产、销售和使用大国,噻虫嗪等新烟碱类农药在水环境中检出率较高。本文以本土物种稀有鮈鲫为研究对象,开展胚胎及幼鱼噻虫嗪(0、0.5、5和50μg·L^(-1))半静态暴露实验,评估药物对稀有鮈鲫早期生命阶段毒性... 我国是新烟碱类杀虫剂生产、销售和使用大国,噻虫嗪等新烟碱类农药在水环境中检出率较高。本文以本土物种稀有鮈鲫为研究对象,开展胚胎及幼鱼噻虫嗪(0、0.5、5和50μg·L^(-1))半静态暴露实验,评估药物对稀有鮈鲫早期生命阶段毒性效应。结果表明,50μg·L^(-1)噻虫嗪暴露可导致稀有鮈鲫胚胎死亡率显著增加,药物处理组孵化后仔鱼畸形率均显著增加,仔鱼畸形多呈现为脊柱弯曲。28 d幼鱼亚慢性暴露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梯度噻虫嗪暴露均可导致幼鱼死亡率增加;功能基因定量结果显示稀有鮈鲫幼鱼胆固醇合成相关基因sc5d、ebp和sc4mol在转录水平表达下调,nsdhl、caspase3和ctsl1a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5μg·L^(-1)噻虫嗪处理组中幼鱼p53、p21和mycb等基因转录水平表达显著下调。上述结果表明,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对稀有鮈鲫早期生命阶段存在胚胎毒性,并导致仔鱼致畸和死亡;功能基因转录水平变化预示药物暴露可能增加幼鱼致癌风险,这些可能对鱼类种群繁衍产生负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烟碱类杀虫剂 噻虫嗪 稀有鮈鲫 早期生命阶段
下载PDF
溴氰菊酯对稀有鮈鲫早期生命阶段发育和内分泌干扰毒性 被引量:2
3
作者 姜锦林 吕建伟 +4 位作者 曹少华 刘仁彬 石佳奇 龙涛 单正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395-2403,共9页
采用半静态水体暴露方式研究了水中溴氰菊酯对稀有鮈鲫早期生命阶段的发育毒性与内分泌干扰效应.结果表明,影响稀有鮈鲫胚胎孵化的LOEC(最低可观察效应浓度)>3.0μg/L;影响稀有鮈鲫仔鱼发育畸形和死亡指标的LOEC和NOEC(无可观察效应... 采用半静态水体暴露方式研究了水中溴氰菊酯对稀有鮈鲫早期生命阶段的发育毒性与内分泌干扰效应.结果表明,影响稀有鮈鲫胚胎孵化的LOEC(最低可观察效应浓度)>3.0μg/L;影响稀有鮈鲫仔鱼发育畸形和死亡指标的LOEC和NOEC(无可观察效应浓度)分别为1.0和0.33μg/L.低至0.04μg/L的溴氰菊酯暴露便可显著下调稀有鮈鲫幼鱼体内雄激素受体基因(AR)表达量并上调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TRβ)表达量;0.11μg/L的溴氰菊酯暴露可以下调稀有鮈鲫幼鱼体内雄激素受体基因(AR)、雌激素受体基因(ER1、ER2b)和芳香烃受体基因(AhR1a)的表达量,并上调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TRβ)表达量;0.33μg/L的溴氰菊酯可以下调稀有鮈鲫幼鱼体内雄激素受体基因(AR)、雌激素受体基因(ER1、ER2b)、芳香烃受体基因(AhR1a、AhR1b、AhR2)的表达量,并诱导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TRβ)表达量的上调.上述作用浓度水平已经处于多个天然水体中溴氰菊酯的检出浓度范围,因此,关于水体残留溴氰菊酯对鱼类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必须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氰菊酯 稀有鮈鲫 早期生命阶段 发育毒性 内分泌干扰
下载PDF
7.合成麝香对蓑蚰早期生命阶段的毒性
4
《国内外香化信息》 2004年第8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合成麝香 蓑蚰 早期生命阶段 毒性
原文传递
新时代中国生命历程早期发展与社会流动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5
作者 柳皑然 李汪洋 谢宇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8-90,共13页
社会分层与流动是社会人口学的重要研究主题,而理解社会分层与流动的关键在于认清生命历程早期阶段(0~18岁)的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但到目前为止,中国关于生命历程早期阶段尤其是在社会分层与流动的视角下考察早期发展的研究仍十分有... 社会分层与流动是社会人口学的重要研究主题,而理解社会分层与流动的关键在于认清生命历程早期阶段(0~18岁)的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但到目前为止,中国关于生命历程早期阶段尤其是在社会分层与流动的视角下考察早期发展的研究仍十分有限,其核心问题在于缺乏一个整体性的分析框架。鉴于此,通过系统回顾和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与经验研究,提出一个“双层次多因素”分析框架,并探讨该框架在中国儿童发展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双层次”指“宏观层次”与“微观层次”,“多因素”系“经济因素”与“社会因素”所囊括的诸多因素。研究内容能够为中国今后有关生命历程早期发展的研究,尤其是从社会分层与流动的角度考察早期发展的人口研究提供方向、思路与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流动 生命历程早期阶段 儿童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