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网膜素1水平对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评估价值
1
作者 张扬南 李晓芳 彭玉凤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9-41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外周血网膜素1表达对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明确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并行溶栓治疗的患者210例,根据...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外周血网膜素1表达对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明确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并行溶栓治疗的患者210例,根据溶栓后网膜素1水平分为低水平组70例(网膜素1<150μg/L),中水平组70例(150μg/L≤网膜素1≤200μg/L),高水平组70例(网膜素1>200μg/L),比较3组END发生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网膜素1与END的相关性,用Cox回归分析发生END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网膜素1对END的预测价值。结果2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ND 60例(28.6%)。低水平组、中水平组、高水平组END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7%vs 25.7%vs 14.3%,P<0.01),其中高水平组END发生率明显低于低水平组和中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网膜素1与END发生呈负相关(r=-0.635,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溶栓时间、糖尿病、白细胞计数、网膜素1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发生END独立相关(P<0.0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网膜素1预测END发生的截断值为162.36μg/L,曲线下面积为0.868(95%CI:0.811~0.92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3%、88.0%。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外周血网膜素1水平与END的发生密切关联,网膜素1可作为评估END发生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预测 网膜素1 神经病学表现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下载PDF
基线血红蛋白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
2
作者 王庭欢 钟晚思 +6 位作者 陈智才 沈轲 叶惠雅 喻志慧 罗佳 马骏 楼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4,共7页
目的: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基线血红蛋白水平与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急性卒中质量评估与管理在线数据库(来源于CASE-Ⅱ研究,NCT04487340)中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在全国多家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 目的: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基线血红蛋白水平与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急性卒中质量评估与管理在线数据库(来源于CASE-Ⅱ研究,NCT04487340)中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在全国多家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END的影响因素,采用限制性三次样条曲线探讨血红蛋白水平与EN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8162例患者。与非END患者比较,END患者基线血红蛋白水平更低(分别为136与140 g/L,P<0.01),贫血比率更高(分别为24.2%与16.9%,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血红蛋白水平(OR=0.995,95%CI:0.991~0.999,P<0.05)和贫血(OR=1.238,95%CI:1.055~1.454,P<0.01)与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END独立相关。限制性三次样条回归结果显示,血红蛋白水平与AIS患者静脉溶栓后END风险呈U型关系(P<0.01),但这种U型关系只在男性患者中观察到(P<0.05)。结论:基线血红蛋白水平与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END发生风险相关,特别是男性患者,血红蛋白水平降低或升高均可能增加END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血红蛋白 贫血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脑白质高信号对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杨丽慧 郝永岗 +3 位作者 宋玲华 郭四平 王瑞 董万利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9,共8页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脑白质高信号(WMH)与穿支动脉疾病(PAD)型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苏州市独墅湖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经头部MRI等检查诊断的PAD型脑梗死患者,按...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脑白质高信号(WMH)与穿支动脉疾病(PAD)型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苏州市独墅湖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经头部MRI等检查诊断的PAD型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后7 d内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和非END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早期(发病7 d内)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时收缩压、脑梗死部位(前、后循环供血区)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方案(单抗、双抗)、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MPV、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根据头部MRI影像,按照改良Fazekas分级,将两组患者的WMH严重程度分为轻度负荷(改良Fazekas分级0~1级)和重度负荷(改良Fazekas分级2~3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MPV和WMH程度与PAD型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相关性。结果共16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END组40例,非END组127例,END发生率24.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ND组患者的入院NIHSS评分、糖尿病、MPV以及WMH负荷程度均高于非END组,而血小板计数低于非END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PV和重度负荷WMH是PAD型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1.460、2.549,95%CI值分别为1.066~2.000、1.161~5.595,P值分别为0.018、0.02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MPV水平及重度负荷WMH程度对PAD型脑梗死患者发生END均有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4(95%CI:0.615~0.793,P=0.001)、0.616(95%CI:0.516~0.716,P=0.028)。结论MPV水平升高和重度负荷WMH是PAD型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影响因素,且MPV的预测价值较重度负荷WMH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平均血小板体积 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脑白质高信号
下载PDF
急性穿支动脉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列线图的建立与验证
4
作者 步红静 马娜 +1 位作者 张盼盼 刘远洪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8-166,共9页
目的 探讨急性穿支动脉脑梗死(penetratingarteryinfarction,PAI)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2023年2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急性外... 目的 探讨急性穿支动脉脑梗死(penetratingarteryinfarction,PAI)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2023年2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急性外侧豆纹动脉及脑桥旁正中动脉脑梗死患者,入院后5 d内NIHSS评分增加≥2分的患者纳入急性脑梗死后END组;入院后5 d内NIHSS评分增加<2分的患者纳入非END组。按7∶3的比例将数据集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测试集用来评估模型性能。在训练集中,用R(4.2.3)软件行单因素分析,对于P<0.10的变量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运算(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PAI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最后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分别对训练集和测试集采用ROC曲线及其AUC评估模型的区分度,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curve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实用性,采用校准图评估模型准确度。结果 共纳入400例急性外侧豆纹动脉或脑桥旁正中动脉脑梗死患者,其中男性261例(65.25%),年龄64(56~70)岁;END组135例(33.75%),非END组265例(66.25%)。训练集中急性PAI患者280例,94例(33.57%)发生END;测试集120例,41例(34.17%)发生END。训练集中11个变量(P<0.10)进入LASSO回归,筛选出5个变量:入院时舒张压、糖尿病病史、吸烟史、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梗死灶最大直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OR 40.85,95%CI 13.34~196.43,P<0.01)、糖尿病病史(OR 24.10,95%CI 6.92~106.30,P<0.01)、吸烟史(OR 6.16,95%CI 1.54~28.39,P=0.01)、梗死灶最大直径(OR 4.93,95%CI 1.35~19.82,P=0.02)是PAI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纳入列线图。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分别绘制训练集及测试集的ROC曲线、校准曲线、DCA曲线。训练集和测试集ROC的AUC分别为0.88、0.87;校准图预测值与实际值一致性较好、DCA曲线显示预测模型临床实用性较高。结论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吸烟史、糖尿病病史、梗死灶最大直径是急性PAI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穿支动脉脑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危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溶栓治疗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张峰 季流 +1 位作者 葛春阳 李海山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613-618,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溶栓治疗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行急诊介入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5例,按照溶栓内24h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34例与非END组71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溶栓治疗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行急诊介入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5例,按照溶栓内24h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34例与非END组71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END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ND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计数资料显示,END组和非END组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和责任大血管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D组和非END组责任大血管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显示,END组与非END组入院时NIHSS评分、溶栓时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Lp-PLA2水平和脂蛋白a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ND组与非END组发病至溶栓时间、D-二聚体和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责任大血管狭窄程度、入院时NIHSS评分、溶栓时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Lp-PLA2和脂蛋白a为影响END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溶栓治疗后END发生率较高,且受多因素影响,其中责任大血管狭窄程度、入院时NIHSS评分、溶栓时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Lp-PLA2和脂蛋白a为影响END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急诊介入溶栓治疗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应激性高血糖比值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肖仕艳 高茂凤 +3 位作者 胡守娣 滕丽婷 曹思敏 谢小华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期27-31,I0004,共6页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比值(SHR)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连续性收集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深圳市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AIS患者临床资料和血液生化指标,根据患者有无发生END将患者分为END...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比值(SHR)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连续性收集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深圳市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AIS患者临床资料和血液生化指标,根据患者有无发生END将患者分为END组和非END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HR是否为AIS患者END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HR对END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277例患者,发生END者48例(17.33%)。非END组SHR水平低于END组[0.87(0.15)vs 0.98(0.27),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较低SHR组相比,高SHR组患者END发生风险增加[调整后OR=4.487,95%CI(1.167,20.127),P=0.03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非糖尿病患者组中,以上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4.903,95%CI(1.320,18.206),P=0.018],而在糖尿病患者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93,95%CI(0.056,11.242),P=0.084]。SHR预测AIS患者发生END的曲线下面积为0.655[95%CI(0.570,0.740),P=0.001],SHR的约登指数为0.275,灵敏度为72.9%,特异度为54.6%。结论:HR升高与AIS患者发生END的风险增加有关,可预测AIS患者EN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性高血糖比值 缺血性脑卒中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非溶栓治疗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
7
作者 潘东 段英杰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67-71,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非溶栓治疗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接受非溶栓治疗的176例AIS患者,记录治疗3 d内END发生情况。采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非溶栓治疗早期END的影响因素;绘制...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非溶栓治疗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接受非溶栓治疗的176例AIS患者,记录治疗3 d内END发生情况。采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非溶栓治疗早期END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对AIS患者非溶栓治疗后END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 176例AIS患者中,非溶栓治疗后发生END 49例。发生END者与无END者在责任血管狭窄程度≥70%所占比例、分水岭梗死所占比例、脑微出血数目、病因学分型、OCSP分型、病灶横断面最大径、颈动脉狭窄程度、入院时NIHSS评分及血清Hcy、DD、Lp(a)、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责任血管狭窄程度≥70%、分水岭梗死、较严重的颈动脉狭窄、较高的入院时NIHSS评分及Hcy、DD水平是E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将上述各危险因素拟合建立联合预测因子PRE_1,ROC曲线分析显示,PRE_1预测END的曲线下面积为0.821(95%CI为0.755~0.888),敏感度为81.6%,特异度为66.9%。结论 对于非溶栓治疗的AIS患者,责任血管狭窄程度≥70%、分水岭梗死、较严重的颈动脉狭窄、较高的入院时NIHSS评分及Hcy、DD水平均会增加治疗后END发生风险,基于上述危险因素的联合预测因子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END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能够为临床用药的及时调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影响因素 预测价值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8
作者 房砚文 王维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作者医院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268例...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作者医院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268例AIS患者。根据静脉溶栓后24 h内是否出现END将患者分为END组(90例)与无END组(178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单因素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IS患者静脉溶栓后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无END组患者比较,END组患者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基线收缩压、基线舒张压、溶栓后出血转化比例、内囊区新发梗死和大动脉粥样硬化型(TOAST分型)比例均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高〔OR(95%CI)=1.075(1.015~1.139),P=0.013〕及内囊区新发梗死〔OR(95%CI)=1.831(1.048~3.199),P=0.033〕是AIS患者静脉溶栓后E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线NIHSS评分高、内囊区新发梗死是AIS患者静脉溶栓后END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病灶部位 穿支动脉
下载PDF
血清SSA、Aβ及NSE水平与老年颅脑损伤颅骨修补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宋振 张万宏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93-95,共3页
目的 浅析老年颅脑损伤(TBI)颅骨修补术后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SA)、β-淀粉样蛋白(Aβ)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改变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TBI并实施颅骨修... 目的 浅析老年颅脑损伤(TBI)颅骨修补术后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SA)、β-淀粉样蛋白(Aβ)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改变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TBI并实施颅骨修补术的患者193例加以研究,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判断患者是否出现END,分成END组(54例)与非END组(139例)。比较两组血清SSA、Aβ及NSE水平的变化,并予以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血清SSA、Aβ及NSE水平和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END组血清SSA、Aβ及NSE水平指标显著高于非EN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血清SSA、Aβ与NSE水平增高是老年TBI患者出现END的预测指标(P<0.05),且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705、0.687、0.643,P均<0.05)。结论 老年TBI患者予以颅骨修补术后血清SSA、Aβ及NSE水平改变与END密切相关,动态监测能协助医师对患者病情的演变以及END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血清淀粉样蛋白A β-淀粉样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高龄颅内主要供血动脉急性闭塞患者抽吸联合支架取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相关因素
10
作者 黄淮 徐正虎 国树超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33-137,共5页
目的 分析高龄颅内主要供血动脉急性闭塞抽吸联合支架取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相关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方法 选择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0例高龄(81.60±3.04)岁,颅内主要供血动脉急性闭塞... 目的 分析高龄颅内主要供血动脉急性闭塞抽吸联合支架取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相关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方法 选择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0例高龄(81.60±3.04)岁,颅内主要供血动脉急性闭塞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术治疗。根据术后END发生情况分组,将发生END患者纳入END组,将未发生END组患者纳入无END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高龄颅内主要供血动脉急性闭塞患者抽吸联合支架取栓后END发生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各因素联合预测高龄颅内主要供血动脉急性闭塞患者抽吸联合支架取栓后END发生的价值。结果 END组H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占比高于无END组[35.71%(10/28)、32.14%(9/28) vs 15.85%(13/82)、13.42 (11/82)],WBC、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A2,Lp-PLA2)高于无END组[(11.19±1.27)×10^(9)个·L^(-1)、(16.36±1.25)mg·L^(-1)、(181.22±35.48)μg·L^(-1)vs(10.05±1.04)×10^(9)个·L^(-1)、(12.57±2.11) mg·L^(-1)、(107.52±28.31)μg·L^(-1)](P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H型高血压、糖尿病及WBC、CRP、Lp-PLA2高表达是高龄颅内主要供血动脉急性闭塞患者抽吸联合支架取栓后END发生的危险因素(OR> 1,P <0.05);绘制ROC曲线发现,各因素联合预测高龄颅内主要供血动脉急性闭塞患者抽吸联合支架取栓后END发生的AUC:0.923、95%CI:0.860~0.987、P<0.05、特异度:0.854、灵敏度:0.929、约登指数:0.783,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H型高血压、糖尿病与WBC、CRP、Lp-PLA2高表达是高龄颅内主要供血动脉急性闭塞患者抽吸联合支架取栓后END发生的危险因素,基于多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END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主要供血动脉急性闭塞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抽吸 支架
下载PDF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对急性脑桥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意义
11
作者 陈佳美 季优苗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索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对急性脑桥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803例急性脑桥梗死患者,按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及非END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MHR、梗死面积(IS)、梗死类型、入院NIHSS... 目的探索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对急性脑桥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803例急性脑桥梗死患者,按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及非END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MHR、梗死面积(IS)、梗死类型、入院NIHSS评分。分析MHR与IS、梗死类型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急性脑桥梗死患者发生END的影响因素。采用ROC分析危险因素对发生END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住院时长、入院NIHSS评分及高血压比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END组MHR、IS均高于非END组(P<0.05),END组旁正中脑桥梗死(PPI)患者多于非END组(P<0.05)。END组MHR与IS呈正相关(P<0.001)。入院NIHSS评分、MHR、年龄、高血压、IS及PPI是影响脑桥梗死患者发生END的危险因素(P<0.05)。MHR对脑桥梗死发生END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结论MHR对急性脑桥梗死END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桥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
下载PDF
基层医院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及不良预后分析
12
作者 高旭萍 刘亚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7期1-4,共4页
目的 研究基层医院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因素,并分析END的不良预后。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7月大连市普兰店区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133例作为研究样本,回顾性统计分析入选样本... 目的 研究基层医院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因素,并分析END的不良预后。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7月大连市普兰店区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133例作为研究样本,回顾性统计分析入选样本中END发生率,将发生END的归为END组(18例),将未发生END的归为非END组(115例),并回顾性对比各组一般资料,将有差异项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探讨END形成原因,计算、分析END的不良预后发生情况,据此提出预防END及不良预后的针对性建议。结果 入选患者中END发生例数为18例,发生率为13.53%。两组在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房颤、发病至溶栓时间、责任大血管狭窄闭塞、入液量方面对比有差异(P <0.05),将上述因素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除高血压外,上述情况均是引起END的影响因素。结论 基层医院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中约有13.53%的患者易发生END,且不良预后症状是导致患者治疗效果认同度偏低及就诊满意度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基层医院相关医学从业者应对END及其不良预后的预防工作予以高度重视,神经科医师应对END的发生准确预判,对其影响因素尽早干预,以降低END的发生率,提高溶栓的治愈率,挽救更多神经功能,提高患者对溶栓的满意度,增强全民战胜脑梗死的信心,让更多脑梗死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院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
13
作者 王景文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24 h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24 h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溶栓前增加≥4分判定为END,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n=12)和非END组(n=84)。分别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END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合并冠心病、TOAST分型、发病至溶栓时间、PLT及H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ND组年龄≥60岁、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责任大血管完全闭塞、入院时NIHSS评分>21分、GCS评分≤8分占比及WBC水平均高于非EN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责任大血管完全闭塞、GCS评分≤8分、入院时NIHSS评分>21分、WBC水平升高均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END的风险较高,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责任大血管完全闭塞、GCS评分≤8分、入院时NIHSS评分>21分、WBC水平升高均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阿替普酶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超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
14
作者 刘华石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6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6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以溶栓后72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增加≥4分为END,根据是否发生END将患者分为恶化组(n=21)和未恶化组(n=65)。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入院时NLR、hs-CR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hs-CRP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对END的预测价值。结果:恶化组NLR、hs-CRP水平均高于未恶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吸烟史、饮酒史、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至入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hs-CRP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AIS患者发生EN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6、0.712、0.870,联合检测的AUC高于二者单独检测。结论:NLR、hs-CRP水平能够预测AIS患者发生END的风险,且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高于单一指标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超敏C反应蛋白 急性缺血性卒中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预测
下载PDF
替罗非班治疗在阿替普酶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观察
15
作者 吕凤梅 《大医生》 2024年第4期44-46,共3页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用于行阿替普酶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玉林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行阿替普酶溶栓后发生END的43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用于行阿替普酶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玉林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行阿替普酶溶栓后发生END的43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发病4.5 h内给予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根据发生END时是否使用替罗非班分为两组。予以对照组患者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21例),予以观察组患者替罗非班微泵输注治疗72 h,在替罗非班输注结束前4 h加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22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3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及替罗非班治疗后72 h出血事件、血管再闭塞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溶栓前、溶栓治疗后1 h及END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溶栓治疗后7 d与溶栓治疗后30 d,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溶栓治疗后30 d,观察组患者的m 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替罗非班治疗结束后72 h,两组患者各项出血事件与血管再闭塞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治疗在阿替普酶溶栓后END的ACI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改善其神经功能,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 溶栓 替罗非班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瑜 魏爱宣 +4 位作者 王利民 柴旺 闫冰 宋永坡 吴曼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第5期568-571,共4页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仍有部分患者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1],END多指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在急性脑梗死发生后48或72h内呈渐进性或阶梯式加重,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HISS)增加≥2分以上[2],END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仍有部分患者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1],END多指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在急性脑梗死发生后48或72h内呈渐进性或阶梯式加重,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HISS)增加≥2分以上[2],END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预警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急性脑梗死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梗死静脉溶栓 预后不良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影像学特征 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外周血H-FABPMBPBDNF表达与其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及运动功能恢复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罗云波 李宗琴 +1 位作者 魏月 许学杰 《安徽医学》 2023年第7期830-83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外周血因子的表达水平与其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运动功能恢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8月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收治的94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ACI合并END组(n=43)和...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外周血因子的表达水平与其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运动功能恢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8月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收治的94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ACI合并END组(n=43)和单独ACI组(n=51),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髓鞘碱性蛋白(MBP)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N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ACI合并END组血清H-FABP水平为(0.49±0.14)µg/L、MBP为(6.94±1.45)µg/L,均高于单独ACI组,BDNF为(1.23±0.61)µg/L,低于单独A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FABP(OR=1.532,95%CI:1.240~1.895)、MBP(OR=1.133,95%CI:1.058~1.214)是ACI并发END的独立危险因素,BDNF水平(OR=0.802,95%CI:0.668~0.962)是保护性因素(P<0.05);FMAS评分与血清H-FABP、MBP呈负相关(r=-0.678,-0.625,P<0.05),与BDNF水平呈正相关(r=0.546,P<0.05)。结论H-FABP、MBP是ACI患者并发END的独立危险因素,BDNF是保护性因素,均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髓鞘碱性蛋白 急性脑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运动功能恢复
下载PDF
血清IL-9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旭明 徐宇浩 朱圆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78-1384,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interleukin,IL)-9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并评估其对END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0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发生END,将患者分为END组42例,非END组6...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interleukin,IL)-9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并评估其对END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0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发生END,将患者分为END组42例,非END组64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记录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基线期血清IL-9、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IL-6水平。相关性的评估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血清IL-9水平在脑梗死后发生END中的预测价值。结果:END组糖尿病比例、颈动脉狭窄>50%比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脑梗死体积和入院时NIHSS评分均高于非END组(P<0.05)。END组血清IL-9水平明显高于非END组(P<0.01)。脑梗死患者血清IL-9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535,P<0.01)。Logistic回归显示血清IL-9水平、颈动脉狭窄>50%、脑梗死体积和入院时NIHSS评分为END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血清IL-9水平预测END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5。血清IL-9水平与血清CRP水平(r=0.648,P<0.01)和IL-6水平(r=0.765,P<0.01)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IL-9水平在脑梗死END患者中明显升高,对END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白介素-9 预测
原文传递
孤立性皮质下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19
作者 李倩 曲明卫 +3 位作者 王宁宁 王立敏 范桂梅 杨潮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0期109-112,共4页
目的 分析孤立性皮质下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422例经颅脑核磁检查确定为孤立性皮质下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入院当天及之后... 目的 分析孤立性皮质下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422例经颅脑核磁检查确定为孤立性皮质下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入院当天及之后的3 d内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所有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若入院后72 h内NIHSS评分增加≥2分,称其发生了END。依据是否发生END将患者分为END组(81例)和非END组(3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危险因素,最后筛选预测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年龄、男性比例、卒中史、病灶直径、载体动脉狭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3.084,95%CI:1.500~6.340,P=0.002)、卒中史(OR=2.391,95%CI:1.158~4.937,P=0.018)、病灶直径>2.0 cm (OR=3.038,95%CI:1.434~6.436,P=0.004)、载体动脉狭窄(OR=14.157,95%CI:7.602~26.363,P<0.001)是急性孤立性皮质下梗死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男性、有卒中史、病灶直径>2.0 cm、合并载体动脉狭窄的孤立性皮质下梗死患者更易发生END,应引起临床上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皮质下梗死 脑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核磁负担评分与轻型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
20
作者 卢丹丹 王佩 +3 位作者 李蒙蒙 万莉 李轩 赵婧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23年第4期19-24,共6页
目的探讨核磁负担评分与轻型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住院的缺血性轻型脑卒中患者395例,根据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情况分为恶化组(n=36)及常规组(n=359),分析性别、年龄、既往病史(高血压、糖... 目的探讨核磁负担评分与轻型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住院的缺血性轻型脑卒中患者395例,根据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情况分为恶化组(n=36)及常规组(n=359),分析性别、年龄、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等)、核磁负担评分、基线收缩压、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等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结果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核磁负担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核磁负担评分为轻型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轻型脑卒中患者核磁负担评分越高,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负担评分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轻型脑卒中 脑白质疏松 腔隙性脑梗死 脑微出血 血管周围间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