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1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绝经后子宫内膜厚度早期预测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
1
作者 王海燕 刘志强 +3 位作者 赵国芹 王志敏 孟兆萍 郭庆枝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厚度在早期预测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住院行宫腔镜检查的313例绝经后妇女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厚度在早期预测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住院行宫腔镜检查的313例绝经后妇女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是否≥5mm以及有无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分为三组,A组为有异常子宫出血且子宫内膜厚度≥5 mm患者102例,B组为有异常子宫出血但子宫内膜<5 mm患者53例,C组为无异常子宫出血但子宫内膜厚度≥5mm患者158例。比较三组的临床资料,同时对C组患者根据宫腔内是否发生病变进行亚组分析,观察其临床资料差异。通过ROC曲线分析子宫内膜厚度在早期预测绝经后妇女宫腔内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三组患者术后病理结果中占比最多的是子宫内膜息肉(48.56%),其中C组中子宫内膜息肉占比为63.29%。三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病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子宫内膜病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亚组分析显示,子宫内膜发生病变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子宫内膜无病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绝经后子宫内膜厚度在早期预测宫腔内病变的AUC为0.801,敏感度为58.87%,特异度为94.12%,截断值为0.85cm。结论对于绝经后无异常子宫出血妇女通过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能够对子宫内膜病变做到较好的预警,临床上可通过此方式来避免患者接受无必要有创操作,且可以提高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厚度 绝经后妇女 子宫内膜病变 早期预测
下载PDF
血清乳酸脱氢酶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早期预测中的价值
2
作者 邸冉 杨毅 沈永明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早期预测中血清乳酸脱氢酶(LDH)、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为MPP组,以疾病类型将MPP组分为普通性肺炎... 目的分析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早期预测中血清乳酸脱氢酶(LDH)、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为MPP组,以疾病类型将MPP组分为普通性肺炎支原体肺炎(GMPP组)62例,与RMPP组34例;以不同预后将RMPP组分为有效组(28例)与无效组(6例);同期选取60名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入组者均采集静脉血检测PCT、LDH及CRP,对比各组LDH、CRP及PCT水平,并分析不同指标检测对儿童RMPP早期预测价值。结果MPP组LDH[(202±62)U/L与(367±61)U/L,t=16.380,P<0.001]、CRP[(5.1±1.1)mg/L与(30.6±3.5)mg/L,t=55.079,P<0.001]及PCT[(0.061±0.011)μg/L与(0.452±0.130)μg/L,t=23.167,P<0.001]水平较对照组更高;RMPP组LDH[(277±66)U/L与(403±55)U/L,t=9.477,P<0.001]、CRP[(21.3±2.1)mg/L与(39.9±3.3)mg/L,t=33.930,P<0.001]及PCT[(0.312±0.111)μg/L与(0.530±0.212)μg/L,t=6.748,P<0.001]水平较GMPP组更高;无效组LDH[(163±53)U/L与(224±60)U/L,t=2.534,P=0.016]、CRP[(4.8±1.1)mg/L与(8.9±1.5)mg/L,t=7.719,P<0.001]及PCT[(0.081±0.020)μg/L与(0.130±0.052)μg/L,t=4.118,P<0.001]水平较有效组更高。PCT、LDH及CRP对儿童RMPP的评估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5、0.771、0.805;灵敏度分别为66.7%、69.2%、75.5%;特异度分别为76.0%、82.6%、87.1%。结论儿童RMPP早期预测中血清LDH、PCT及CRP的应用价值较高,可为疾病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质 肺炎 支原体 早期预测
下载PDF
影像组学与深度学习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早期预测及疗效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卓府 叶兆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0,共5页
基于影像组学的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cancer liver metastases,CCLM)早期预测及疗效评估,对于CCLM患者的个体化管理与治疗方式选择具有重要意义。以卷积神经网络为基础的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具有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 基于影像组学的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cancer liver metastases,CCLM)早期预测及疗效评估,对于CCLM患者的个体化管理与治疗方式选择具有重要意义。以卷积神经网络为基础的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具有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参与度高、可重复性强、性能可靠等优势,提高了模型的预测效能,应用前景值得期待。随着多模态融合模型、多中心大样本数据库的逐步构建,影像组学和DL将在CCLM管理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本综述介绍了影像组学及DL的主要步骤,总结归纳其在CCLM早期状态预测及不同治疗方式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并展望其在CCLM临床管理中的深入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深度学习 结直肠癌肝转移 早期预测 疗效评估
下载PDF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影像组学与深度学习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早期预测及疗效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4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105,共1页
基于影像组学的结直肠癌肝转移(CCLM)早期预测及疗效评估,对于CCLM患者的个体化管理与治疗方式选择具有重要意义。以卷积神经网络为基础的深度学习(DL)具有人工智能(AI)参与度高、可重复性强、性能可靠等优势,提高了模型的预测效能,应... 基于影像组学的结直肠癌肝转移(CCLM)早期预测及疗效评估,对于CCLM患者的个体化管理与治疗方式选择具有重要意义。以卷积神经网络为基础的深度学习(DL)具有人工智能(AI)参与度高、可重复性强、性能可靠等优势,提高了模型的预测效能,应用前景值得期待。随着多模态融合模型、多中心大样本数据库的逐步构建,影像组学和DL将在CCLM管理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肝转移 影像组学 疗效评估 卷积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个体化管理 早期预测 多模态融合
下载PDF
CT和临床评分对急性胰腺炎早期预测评估的比较研究
5
作者 周建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10-0013,共4页
比较CT和临床评分对急性胰腺炎早期预测评估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为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组,轻症患者40例为轻症组,重症患者40例为重症组。对轻症组与重症组患者的CT和临床评分EPIC与BalthazarCT分级、CTSI和BISAP... 比较CT和临床评分对急性胰腺炎早期预测评估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为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组,轻症患者40例为轻症组,重症患者40例为重症组。对轻症组与重症组患者的CT和临床评分EPIC与BalthazarCT分级、CTSI和BISAP、APACHE-II的差异进行比较,计算单一评分项目与联合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与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分析每个评分项目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重症组CT和临床评分与轻症组比较有差异,P<0.05。EPIC与BalthazarCT分级、CTSI和BISAP、APACHE-II的评分项目联合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单一评分项目,P<0.05。EPIC与BalthazarCT分级、CTSI和BISAP、APACHE-II的评分项目相关性较好,P<0.001。结论 CT与临床评分单一项目早期预测评估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欠佳,两种评分项目的预测评估结果并无明显的差异,联合预测的效能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CT 临床评分 早期预测 评估效果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早期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6
6
作者 王亚丹 王苗苗 +5 位作者 郭春梅 台卫平 刘红 宿慧 王沧海 吴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2-310,共9页
目的 纳入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入院24 h内简单、易获得的临床指标,构建病情严重程度预测模型并开发网页计算器,以早期预测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帮助临床及时制定诊疗决策。方法 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5月在首都医科... 目的 纳入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入院24 h内简单、易获得的临床指标,构建病情严重程度预测模型并开发网页计算器,以早期预测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帮助临床及时制定诊疗决策。方法 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住院的37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012年亚特兰大分类标准,将其中226例轻症患者作为轻症(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组,152例中重症(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和重症(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作为非轻症(non-mild acute pancreatitis,NMAP)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相关的高危因素,并以此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筛选模型预测的临界值,计算灵敏度、特异度评价模型预测的真实性,计算Kappa中评价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78例AP患者,其中男性252例(66.7%),女性126例(33.3%),其中MSAP 136例,SAP 16例。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病、心率(heart rate,HR)、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s/lymphocyte ratio,NLR)、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淀粉酶(amylase,AMY)、血糖(blood glucose,Glu)、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白蛋白(albumin,ALB)与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相关(P<0.05)。将上述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预测模型方程为Y=-9.487+0.363×RDW(%)+0.525×FIB(g/L)+0.086×Glu(mmol/L)+0.417×LDH(U/L)+0.248×AMY(U/L)。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25,大于相关指标和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edside index of severity in acute pancreatitis,BISAP)评分的AUC。Calibration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在预测NMAP风险与实际发生风险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临床决策曲线提示在阈概率为0.4~1.0时,使用此模型预测识别AP发展为NMAP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能使患者在临床中获益。根据约登指数最大点筛选模型预测NMAP的临界值为0.321。以临界值≥0.321预测为NMAP,模型预测的灵敏度=69.5%,特异度=86.2%;Kappa值=0.53,表明模型的预测结果具有一定真实性和与实际结果中度一致性,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但漏诊率相对较高。结论 基于入院24 h内简单、易获得的临床指标RDW、FIB、Glu、LDH、AMY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一定早期预测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的作用,但漏诊率相对较高,需要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严重程度 早期预测模型 网页计算器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与心电图分级的关系及其联合早期预测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常琳 张茜 涂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4357-4359,共3页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与心电图分级的关系及其联合检测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心电图分级分为两组。两组在入院后记录12导联常规心电图,由两名心电图专业医师进行分析和检测,同时参照...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与心电图分级的关系及其联合检测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心电图分级分为两组。两组在入院后记录12导联常规心电图,由两名心电图专业医师进行分析和检测,同时参照文献的相关标准进行缺血分级。两组均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进行治疗,术后常规使用抗凝药物。分析两组病变血管分布、血清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cTn)I、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指标水平、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与心电图分级的相关性、预测价值、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Ⅲ级组右冠脉和左前降支血管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Ⅱ级组,而Ⅲ级组左回旋支的血管病变发生率显著低于Ⅱ级组(P<0.05);Ⅲ级组hs-cTnI、NT-proBNP、CK-MB水平显著高于Ⅱ级组(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与心电图分级总分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hs-cTnI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正确率为73.91%,血清NT-proBNP为73.66%,血清CK-MB为75.47%,心电图分级Ⅱ级为79.55%,心电图分级Ⅲ级为76.99%,三者联合正确率为94.80%;Ⅲ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高于Ⅱ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损伤标志物和心电图的分级可以互相补充,以更准确评估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和预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分级越高,疾病越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越高,预后效果越差。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综合考虑来制定最佳的治疗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损伤标志物 心电图分级 早期预测
下载PDF
重度胡蜂螫伤并发脓毒症早期预测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8
作者 伏添 栾正刚 张耀腾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50-1055,共6页
目的 从重度胡蜂螫伤患者临床早期易获取的各项指标及常用评分系统中筛选脓毒症的早期危险因素,构建脓毒症早期预测评分模型并提前干预。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三二〇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 目的 从重度胡蜂螫伤患者临床早期易获取的各项指标及常用评分系统中筛选脓毒症的早期危险因素,构建脓毒症早期预测评分模型并提前干预。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三二〇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时间超过72 h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09例重度胡蜂螫伤患者临床资料,以发生脓毒症作为预后观察指标,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一步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筛选出的指标是否为重度胡蜂蛰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的早期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最小加权法构建预测评分模型,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检测该预测评分模型的效能。结果 重度胡蜂螫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因素有年龄、蜇伤数目、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乳酸(Lac)、C反应蛋白(CRP)(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07,95%CI:1.023~1.199,P=0.012)、蜇伤数目(OR=1.630,95%CI:1.018~1.175,P=0.006)的增加、CRP(OR=1.057,95%CI:1.022~1.093,P=0.001)是重度胡蜂螫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构建的早期预测评分模型,将脓毒症风险分为低危(0~2分)、中危(3~5分)、高危(>5分),三类重度胡蜂蛰伤患者的脓毒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预测评分模型对重度胡蜂螫伤患者并发脓毒症具有优秀的预测能力(AUC=0.954,95%CI:0.916~0.989)。结论 构建的预测评分模型对重度胡蜂蛰伤患者并发脓毒症具有早期预测及评估价值,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危险分层有助于提前采取干预措施降低脓毒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胡蜂蛰伤 脓毒症 危险因素 早期预测模型
下载PDF
血清高敏心肌肌钙蛋白、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联合B型利钠肽检测对乳腺癌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相关心脏毒性的早期预测价值
9
作者 陈建丽 聂力平 陈文青 《包头医学》 2023年第4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hs-cTnT、NT-proBNP联合BNP检测对乳腺癌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相关心脏毒性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200例,均进行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依据患者是否发生心脏毒性事件分为心脏... 目的:探讨血清hs-cTnT、NT-proBNP联合BNP检测对乳腺癌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相关心脏毒性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200例,均进行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依据患者是否发生心脏毒性事件分为心脏毒性组和无心脏毒性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血清hs-cTnT、NT-proBNP及BNP水平,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化疗患者发生心脏毒性的相关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hs-cTnT、NT-proBNP及BNP水平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心脏毒性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200例患者发生心脏毒性事件35例(17.5%),未发生心脏毒性事件165例(82.50%)。两组年龄、心率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化疗后心脏毒性组血清hs-cTnT、NT-proBNP、BNP水平均高于无心脏毒性组(P<0.05),低LVEF[OR=0.736,95%;CI:0.578~0.942]是心脏毒性事件发生的保护因素,hs-cTnT[OR=3.781,95%;CI:1.168~12.265]、NT-proBNP[OR=2.766,95%;CI:1.143~10.472]、BNP[OR=2.125,95%;CI:1.092~9.756]均是心脏毒性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hs-cTnT、NT-proBNP联合BNP检测灵敏度为83.34%、特异度为82.19%、AUC为0.885(95%,CI:0.736~0.924)较单一检测项目价值更高。结论:血清hs-cTnT、NT-proBNP联合BNP水平与心脏毒性有关,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对乳腺癌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导致的相关心脏毒性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心脏毒性 hs-cTnT NT-PROBNP BNP 早期预测
下载PDF
早产儿急性肾损伤早期预测及远期随访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文斌 杨漾 章容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196-202,共7页
由于早产儿出生时肾脏尚未发育完全,且易受到母体等因素干扰,对于早产儿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尚无明确的诊断“金标准”,不论是2004年的RIFLE(risk,injury,failure,loss,end stage renal disease,RIFLE)分级诊断标准、2... 由于早产儿出生时肾脏尚未发育完全,且易受到母体等因素干扰,对于早产儿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尚无明确的诊断“金标准”,不论是2004年的RIFLE(risk,injury,failure,loss,end stage renal disease,RIFLE)分级诊断标准、2007年的急性肾损伤网络(Acute Kidney Injury Network,AKIN)还是2012年的改善全球肾脏疾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参考标准,均以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增高或尿量(urine output,UOP)减少作为基准。诊断AKI的传统肾功能指标不仅是一种有创性操作,而且存在时间延迟,故仅依据血清肌酐及尿量显然不合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早产儿AKI及其远期并发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 diseae,CKD)认知的提高,许多早期预测及远期随访的方法逐渐在早产儿中运用。本文主要对早产儿的肾发育、AKI的早期肾脏损伤标志物及远期并发症随访等进行评述,以供相关专业人员开展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参阅、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急性肾损伤 早期预测 远期随访
下载PDF
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医院感染患者病原学分布特征及血清PCT等指标对其早期预测价值分析
11
作者 赵扣玲 张卫平 董艳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第5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医院感染患者病原学分布特征及血清PCT等指标对其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商丘市立医院202例肝硬化同时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感染率以及病原学分布特征,检测其血清里面的PCT、CRP、白... 目的:探讨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医院感染患者病原学分布特征及血清PCT等指标对其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商丘市立医院202例肝硬化同时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感染率以及病原学分布特征,检测其血清里面的PCT、CRP、白细胞计数浓度水平,并采用ROC分析其在预测感染中的价值。结果:202例患者中有40例出现了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9.8%,最易感染部位是呼吸道52.50%;感染者的体液里面鉴定出了病原菌共5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6株占50.98%、革兰阳性菌19株占37.25%、真菌6株占11.76%;感染者合并基础病占比、Childpugh分级(C级)占比、PCT、CRP及白细胞计数水平比较均显著高于非感染者(P<0.05);血清PCT、CRP及白细胞计数联合应用在肝硬化同时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预测中的AUC为0.949,高于PCT(0.847)、CRP(0.863)、白细胞计数(0.844)单独检测。结论: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主要致病菌是革兰阴性菌,血清PCT、CRP和白细胞计数均升高,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可作为预测此类患者是否发生医院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 医院感染 病原学分布特征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早期预测价值
下载PDF
基于实验室指标模型的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早期预测分析
12
作者 李娜 林廷芳 +3 位作者 卢迎 贺兴华 李军 王波 《抗感染药学》 2023年第3期281-285,共5页
目的:分析基于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肾动脉阻力指数(renal resistance index,RRI)、L选择素(CD62L)等实验室指标早期预测脓毒症急性肾损伤(sepsis-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SA-AKI)的能力,为脓毒症患者急性肾损伤的早... 目的:分析基于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肾动脉阻力指数(renal resistance index,RRI)、L选择素(CD62L)等实验室指标早期预测脓毒症急性肾损伤(sepsis-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SA-AKI)的能力,为脓毒症患者急性肾损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5月医院收治的8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SA-AKI将患者分为发生组(n=30)和未发生组(n=50);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CD62L、PCT、RRI水平,建立模型,分析CD62L、PCT与RRI联合检测对SA-AKI的早期预测能力。结果:发生组患者的PCT、CD62L和RRI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PCT、CD62L、RRI联合检测预测SA-AKI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0.992)高于单一预测的AUC值(0.882、0.943、0.911);且联合检测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均高于单一检测。结论:基于PCT、CD62L、RRI等指标可较为准确地预测SA-AKI是否发生,且综合3种指标可以更准确地预知SA-AKI,从而有利于SA-AKI患者的成功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早期预测 降钙素原 肾动脉阻力指数 L选择素
原文传递
血/尿代谢产物检测在早产儿视网膜病早期预测中的价值研究
13
作者 罗耀明 莫文辉 常伟杰 《科技与健康》 2023年第12期13-16,共4页
研讨血/尿代谢产物检测在早产儿视网膜病早期预测中的价值。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佛山复星禅诚医院收治的100例妊娠27~34周出生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期间间接眼底镜和透镜检查结果,选取50例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早产儿为研究组... 研讨血/尿代谢产物检测在早产儿视网膜病早期预测中的价值。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佛山复星禅诚医院收治的100例妊娠27~34周出生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期间间接眼底镜和透镜检查结果,选取50例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早产儿为研究组,50例未发现视网膜病变的早产儿为对照组。应用气相色谱-质谱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两组新生儿足跟血和尿液中代谢物质/产物(氨基酸、脂肪酸和有机酸等)。结果显示,两组ROP筛查一致性较高(Kappa=0.955,95%CI:0.93~0.97)。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金标准结果为间接眼底镜,对比金标准,血/尿代谢产物检测敏感性与特异性为100%、99.38%,阳性预测率为96.43%,假阳性为3.57%。研究发现,早产儿视网膜疾病筛查中,血/尿代谢产物检测一致性及安全性较高,且操作简单、学习周期短,可用于替代临床双目间接眼底镜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筛查 早期预测 双目间接眼底镜
下载PDF
低勘探程度盆地烃源岩早期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64
14
作者 刘震 常迈 +2 位作者 赵阳 李运振 沈怀磊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9-167,共9页
低勘探领域(深层、深水和新区)是今后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而有没有有效烃源岩将决定该领域是否具有勘探价值,因此烃源岩评价是低勘探领域早期评价的关键。由于少井条件下烃源岩的评价参数几乎均未知,因此,低勘探程度与烃源岩早期评价是... 低勘探领域(深层、深水和新区)是今后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而有没有有效烃源岩将决定该领域是否具有勘探价值,因此烃源岩评价是低勘探领域早期评价的关键。由于少井条件下烃源岩的评价参数几乎均未知,因此,低勘探程度与烃源岩早期评价是一对矛盾。针对低勘探领域的资料条件,探讨了在层序地层框架基础上的多项烃源岩参数的早期预测及综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4个方面,即(1)层序地层格架分析法确定主力烃源岩层段;(2)地震速度岩性分析法确定烃源岩厚度;(3)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地震预测法估算烃源岩成熟度;(4)烃源岩综合评价。本方法充分利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和地球物理技术,实现了低勘探程度与烃源岩早期评价之间矛盾的转化,成为低勘探领域烃源岩早期预测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早期预测 低勘探程度 层序地层学
下载PDF
大豆储藏真菌危害早期预测的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程树峰 唐芳 +2 位作者 欧阳毅 张海洋 丁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7-80,共4页
对大豆储藏中水分和温度的变化,与真菌生长关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种大豆真菌危害早期预测方法。将样品含水量分别调至11.4%、12.1%、13.0%、13.9%、14.3%和14.7%,经低温平衡后,于10、15、20、25、30、35℃温箱中储藏,每隔10 d取样1次... 对大豆储藏中水分和温度的变化,与真菌生长关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种大豆真菌危害早期预测方法。将样品含水量分别调至11.4%、12.1%、13.0%、13.9%、14.3%和14.7%,经低温平衡后,于10、15、20、25、30、35℃温箱中储藏,每隔10 d取样1次,检测样品中真菌生长变化情况,试验周期为180 d。结果表明,11.4%水分大豆在6个试验温度下储藏均是安全的,12.1%水分样品在20℃以上储藏,检出有真菌生长,随着水分增加,真菌生长逐渐加快,大豆储藏水分与真菌生长速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大豆在15℃以下储藏,低温对真菌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超过20℃时这种影响会随着温度上升逐步变小。本试验对不同水分大豆储藏温度与真菌生长起始时间进行了幂函数拟合,得到了大豆储藏水分、温度,及真菌起始生长时间预测关系曲线,通过本曲线,可对高水分大豆短期储藏安全性进行早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储藏 真菌危害 早期预测
下载PDF
琼东南深水区乐东-陵水凹陷渐新统烃源岩早期预测及评价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子嵩 刘震 +5 位作者 孙志鹏 姚哲 刘鹏 陈宇航 王兵 陈婕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76-888,共13页
有没有烃源岩是深水区低勘探领域早期评价要回答的首要问题,烃源岩研究对低勘探领域早期评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地质类比原理,充分利用地震、测井、地化等资料,依次运用层序及体系域分析法、地震速度-岩性分析法、Ro地震-测井及数... 有没有烃源岩是深水区低勘探领域早期评价要回答的首要问题,烃源岩研究对低勘探领域早期评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地质类比原理,充分利用地震、测井、地化等资料,依次运用层序及体系域分析法、地震速度-岩性分析法、Ro地震-测井及数值模拟联合预测法、地震相-沉积相-有机相转化法等方法预测了琼东南深水区乐东-陵水凹陷渐新统海陆过渡相和滨浅海相烃源岩的有利发育层段、泥岩厚度、成熟度和成熟史及有机相分布和质量特征,并通过计算生烃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渐新统烃源岩发育的最有利层段为崖二段和陵二段;两套烃源岩泥岩厚度大、成熟度高、生烃高峰期较晚,具晚期生气的特点;浅海相有机相分布范围大,质量好,为最有利有机相,浅海相泥岩为本区的主要烃源岩;崖二段和陵二段烃源岩质量好,为研究区最有利的烃源岩,但乐东凹陷优于陵水凹陷,崖二段生烃贡献大于陵二段。该套方法克服资料不足带来的困难,适用于深水区低勘探领域,为低勘探领域烃源岩早期预测及评价提供一套可行性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类比 早期预测 烃源岩 渐新统 乐东-陵水凹陷 深水区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低压系统短路故障的早期预测 被引量:38
17
作者 陈丽安 张培铭 缪希仁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94,共4页
通过建模仿真及实验等手段对低压系统短路故障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 ,选用三次B样条函数为小波函数 ,对低压系统短路电流实施二进小波变换 ,获得各尺度小波变换的平滑分量及小波分量。通过研究发现 ,在短路发生后极短时间... 通过建模仿真及实验等手段对低压系统短路故障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 ,选用三次B样条函数为小波函数 ,对低压系统短路电流实施二进小波变换 ,获得各尺度小波变换的平滑分量及小波分量。通过研究发现 ,在短路发生后极短时间内 ,当短路电流变化得还未对线路及设备造成威胁时 ,小波分量值与正常运行时相比已达较大值 ,表现出较明显的故障特征 ,且高尺度下的小波分量还可有效抑制噪声干扰的影响。最后通过该算法的实时性分析 ,说明用三次B样条小波分解算法对低压系统短路故障进行早期预测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低压系统 短路故障 早期预测 电力系统 三相异步电动机 短路电流
下载PDF
琼东南深水区华光凹陷渐新统崖城组烃源岩早期预测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艳辉 刘震 +3 位作者 吕福亮 武彦 贺晓苏 王彬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05-816,共12页
深水低勘探领域是当今世界油气勘探关注的热点之一,有效烃源岩发育程度是低勘探领域烃源岩早期评价首先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而低勘探领域钻井稀少,缺乏采样分析资料,严重制约着烃源岩早期预测。针对这一严峻挑战,本文在借鉴邻区井孔实... 深水低勘探领域是当今世界油气勘探关注的热点之一,有效烃源岩发育程度是低勘探领域烃源岩早期评价首先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而低勘探领域钻井稀少,缺乏采样分析资料,严重制约着烃源岩早期预测。针对这一严峻挑战,本文在借鉴邻区井孔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层序地层学、有机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技术,探讨了以多项烃源岩参数为主的5项烃源岩早期预测评价方法,即:1利用层序地层分析方法确定有利烃源岩发育层段;2利用地震速度-岩性定量预测方法确定烃源岩厚度;3利用地震绝对速度定量估算烃源岩成熟度Ro;4运用地震相转沉积相,再由沉积相转有机相方法预测烃源岩有机相类型和分布;5烃源岩层段综合评价优选。应用该方法对华光凹陷渐新统崖城组烃源岩进行了烃源岩早期预测,发现崖城组各段烃源岩厚度具有北厚南薄的特征,崖二段烃源岩最厚可达450m;崖城组烃源岩热演化程度整体较高,受埋深影响,崖三段烃源岩Ro值最高;崖二段浅海相烃源岩分布范围最大,滨岸平原沼泽相最窄,崖一段和崖三段浅海相烃源岩分布范围小,但滨岸平原沼泽相烃源岩分布最宽,并且扇三角洲分流平原沼泽相烃源岩分布较广;烃源岩综合评价分析认为崖二段是最有利烃源岩,崖一段和崖三段是较有利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深水区 华光凹陷 烃源岩 早期预测 有机相
下载PDF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油气成藏条件早期预测与评价 被引量:18
19
作者 何家雄 陈胜红 +2 位作者 马文宏 栾锡武 徐瑞松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780-789,共10页
与浅水陆架区一样,南海北部深水盆地新生代均处于南海北部准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具有北部大陆边缘拉张裂陷的区域地质特征,盆地结构与中国东部裂谷断陷盆地类似,属双层或三层结构类型。该深水盆地油气运聚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亦与浅... 与浅水陆架区一样,南海北部深水盆地新生代均处于南海北部准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具有北部大陆边缘拉张裂陷的区域地质特征,盆地结构与中国东部裂谷断陷盆地类似,属双层或三层结构类型。该深水盆地油气运聚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亦与浅水区类似,但陆坡深水区凹陷裂陷更深、沉积充填规模更大,且发育4套烃源岩和3套储盖组合类型,使深水油气运聚成藏有了良好的基础。基于深水区少井无井、地质资料缺乏的现状,借鉴浅水区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并依据跨越深水区地震剖面层序地层,重点对深水油气运聚成藏条件进行了早期预测与综合评价,旨在加快和推进深水油气勘探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 区域地质背景 油气成藏条件 烃源岩特征 早期预测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