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9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息-知识-信念-行为干预模式对早期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康复信念与健康行为的影响
1
作者 范颖英 孙娟 +4 位作者 张彩凤 姬娟娟 靳玉红 常勇生 张超群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81-86,共6页
目的探讨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干预模式对早期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康复信念与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早期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食管癌的围术期常规干预,干预组实施I... 目的探讨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干预模式对早期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康复信念与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早期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食管癌的围术期常规干预,干预组实施IKAP干预模式。干预前后采用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CP)、Champion健康信念评估量表(CHBMS)、中文版健康行为能力自评量表(SRAHP)、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自我负担感受情况、康复信念情况、健康行为、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PBS-CP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CHBMS、SRAHP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干预后,两组患者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IKAP干预模式通过系统的信息支持和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早期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的自我感受负担,增强其康复信念,促进其健康行为,提升其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知识-信念-行为模式 早期食管癌 自我感受负担 康复信念 健康行为 生存质量
下载PDF
3种不同内窥镜联合诊断对提高早期食管癌诊断率的应用价值评估
2
作者 王玲玲 杨丽 居来提·艾尼瓦尔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8期84-90,共7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3种不同内窥镜联合诊断在提高早期食管癌诊断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早期食管癌和(或)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病理学诊断结果将其分为食管癌组(6... 目的:探究与分析3种不同内窥镜联合诊断在提高早期食管癌诊断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早期食管癌和(或)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病理学诊断结果将其分为食管癌组(65例)和炎症组(4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超声胃镜、碘染色内窥镜以及放大电子染色内窥镜(ME-NBI)3中不同内窥镜进行早期诊断及检查。采用单因素分析探讨影响早期食管癌诊断价值的高危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对比不同内窥镜诊断方法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效能,比较染色体第一、二、三、四阶段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炎症组与食管癌组的患者年龄、中位年龄、病变位置及环周面积,以及超声内窥镜下病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组与食管癌组患者的碘染色内窥镜下表现、ME-NBI上皮内乳头状毛细血管袢(IPCL)分型和草席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95、20.168、5.960,P<0.05)。将超声胃镜、碘染色内窥镜以及ME-NBI的病灶浸润深度、碘染色改变情况以及草席征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方程中,第四阶段的AUC明显高于第一、二及三阶段,第三阶段的AUC要明显高于第一、二阶段,第二阶段的ACU要明显高于第一阶段,ACU为9.663(95%CI:0.935~9.551)。联合内窥镜诊断早期食管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均明显高于超声内窥镜、碘染色内窥镜以及ME-NBI的单独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9、27.948、12.819、19.786、9.148、15.294,P<0.05)。结论:不同类型内窥镜联合诊断早期食管癌明显优于单一内窥镜检查方法,联合诊断早期食管癌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胃镜 碘染色素内窥镜 放大电子染色内窥镜(ME-NBI) 早期食管癌 联合诊断
下载PDF
内镜下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许莹 高成城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5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疑似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电子上消化道内镜完成食管内镜检查及取样... 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疑似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电子上消化道内镜完成食管内镜检查及取样,观察碘染色效果。统计患者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统计碘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早期食管癌患者16例,慢性炎性反应患者5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intraepithelialneoplasia,LGIN)患者14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intraepithelialneoplasia,HGIN)患者5例。碘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的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95.83%,准确度为92.50%。碘染色诊断食管LGIN的灵敏度为92.86%,特异度为92.31%,准确度为92.50%。碘染色诊断食管HGIN的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94.29%,准确度为92.50%。结论:内镜下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诊断效能较好,可有效发现病变,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碘染色 早期食管癌 癌前病变
下载PDF
早期食管癌患者合并斑驳食管危险因素研究
4
作者 许婷婷 张朋悦 +2 位作者 冯慧 刘秋圆 王亚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8-702,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患者合并斑驳食管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与乙醇脱氢酶1B(ADH1B)和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因早期食管癌拟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集血样测定ADH1B和ALDH2的基因分型,依据其碘...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患者合并斑驳食管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与乙醇脱氢酶1B(ADH1B)和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因早期食管癌拟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集血样测定ADH1B和ALDH2的基因分型,依据其碘染后的内镜特征分为斑驳食管组和非斑驳食管组,采用SPSS 27.0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83例,23例存在斑驳食管,多见于男性、饮酒、吸烟指数≥1000者,多因素分析显示饮酒(OR=6.215,P=0.008)是其独立危险因素。ADH1B和ALDH2基因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与斑驳食管无显著相关性,但在饮酒者中,相对于携带ALDH2 GG基因型且每日饮酒量<50 g的患者,携带ALDH2 A等位基因且每日饮酒量≥50 g发生斑驳食管的风险增加了12倍(P=0.045)。结论饮酒是早期食管癌患者合并斑驳食管的独立危险因素,乙醛的蓄积在其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携带ALDH2A等位基因者大量饮酒将显著增加斑驳食管的发生风险,对于此类患者应密切内镜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斑驳食管 乙醇脱氢酶1B 乙醛脱氢酶2 危险因素 饮酒
下载PDF
开立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和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许选 郭燕环 +1 位作者 叶晓丹 黄耀奎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3期357-361,共5页
目的探讨开立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和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4年2月在我院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可疑早期食管癌性病变患者依次在开立内镜白光、新光学染色技术及碘染色三种模式进行观察,共发现早期食... 目的探讨开立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和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4年2月在我院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可疑早期食管癌性病变患者依次在开立内镜白光、新光学染色技术及碘染色三种模式进行观察,共发现早期食管癌性病变患者76例,共检出病变93处,以病变活检病理结果为诊断的金标准,比较三种检查方法对早期食管癌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76例患者共发现早期食管癌性病变共93处,其中阳性病变84处,阴性9处;开立内镜白光模式下阳性66处,阴性27处;新光学染色技术阳性74处,阴性19处;碘染色阳性75处,阴性18处;三种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7.74%、82.80%、86.02%,新光学染色技术模式及碘染色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白光内镜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71.43%、84.52%、86.90%,光学染色技术模式及碘染色均高于白光内镜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光学染色技术模式下阳性和碘染色分级Ⅰ级病变多为早期食管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结论开立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和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性病变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新光学染色技术 碘染色 诊断
下载PDF
新型食管细胞采集器-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在早期食管癌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李彦蓉 帅平 +3 位作者 王洛伟 张涛 范文川 刘玉萍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109-115,共7页
目的评价新型食管细胞采集器-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在早期食管癌筛查中的诊断效能。方法纳入四川省人民医院、南充市中心医院、盐亭县人民医院符合条件的体检人群,进行胃镜检查和新型食管细胞采集器检查,以胃镜-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评价... 目的评价新型食管细胞采集器-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在早期食管癌筛查中的诊断效能。方法纳入四川省人民医院、南充市中心医院、盐亭县人民医院符合条件的体检人群,进行胃镜检查和新型食管细胞采集器检查,以胃镜-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该检查在不同食管病变中的诊断效能;并绘制ROC曲线评价其对早期食管癌的筛查效能。结果新型食管细胞采集器-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对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筛查能力最好(灵敏度90.91%,特异度99.737%);对于早期食管癌的筛查ROC曲线下面积为0.946(0.899~0.994),灵敏度为84.20%,特异度为96.20%,约登指数0.804。结论新型食管细胞采集器-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对各食管病变筛查的特异度超过90%,适合成为早期食管癌的筛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食管癌癌前病变 新型食管细胞采集器 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 诊断效能
下载PDF
P53、P16及Ki-67与早期食管癌患者ESD术后复发的关系分析
7
作者 党叶川 李聪丽 王瑞雪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5期812-816,共5页
目的 分析研究抑制蛋白基因P53(P53)、抑制蛋白基因P16(P16)及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Ki-67)与早期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80例的早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 分析研究抑制蛋白基因P53(P53)、抑制蛋白基因P16(P16)及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Ki-67)与早期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80例的早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ESD治疗。比较所有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3 cm,镜下未见肿瘤组织或不典型增生组织)P53、P16、Ki-67蛋白表达。ESD术后对患者随访1年,根据有无术后复发食管癌,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20)与无复发组(n=60)。比较两组癌组织P53、P16、Ki-67蛋白表达。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食管癌患者ESD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并绘制ROC曲线分析P53、P16、Ki-67蛋白表达与早期食管癌患者ESD术后复发。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P53、Ki-67蛋白表达升高,P16蛋白表达降低(t=9.276、13.987、10.595,均P<0.05);复发组的癌组织P53、Ki-67蛋白表达均高于无复发组,P16蛋白表达低于无复发组(t=5.086、4.648、5.139,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低分化(OR=1.870)、肿瘤浸润侵犯黏膜下层(OR=1.808)、有淋巴结转移(OR=2.089)、P53蛋白高表达(OR=2.046)、P16蛋白低表达(OR=1.988)及Ki-67蛋白高表达(OR=1.761)均是早期食管癌患者ESD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53、P16、Ki-67蛋白表达及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3、0.828、0.834、0.942,联合检测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 P53、P16及Ki-67蛋白与早期食管癌患者ESD术后复发情况相关,可以作为辅助预测的相关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抑制蛋白基因P53 抑制蛋白基因P16 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
下载PDF
内镜微创手术对早期食管癌术后免疫功能及复发的影响
8
作者 杨轶 赵春玲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9期1548-1550,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微创手术对早期食管癌术后免疫功能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接受治疗的112例早期食管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观察组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观察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免... 目的探讨内镜微创手术对早期食管癌术后免疫功能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接受治疗的112例早期食管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观察组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观察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免疫功能(CD3^(+)、CD4^(+)、CD8^(+))、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更短,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少(P<0.05);观察组术后CD3^(+)、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5.36%)明显较对照组(19.64%)低(P<0.05);术后12个月复发率比较,观察组(5.36%)明显低于对照组(17.86%)(P<0.05)。结论对早期食管癌患者开展ESD治疗,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更短,不仅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风险,还能减轻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内镜微创手术 免疫功能 复发率
下载PDF
早期食管癌患者内镜下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治疗现状
9
作者 刘博文 殷云勤 高宇辉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8,共4页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切除术(ER)已成为治疗早期食管癌的首选方法。相比于外科手术,ER具有创伤小、愈合快、保留器官完整性等优点,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与外科手术的患者相当,但肿瘤复发率相对偏高。因此,探究ER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对...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切除术(ER)已成为治疗早期食管癌的首选方法。相比于外科手术,ER具有创伤小、愈合快、保留器官完整性等优点,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与外科手术的患者相当,但肿瘤复发率相对偏高。因此,探究ER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对于复发风险的评估及后续治疗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目前对于ER术后复发的食管癌患者,多采取再次行ER或追加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该文就早期食管癌患者ER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内镜下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复发 危险因素 治疗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早期食管癌内镜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10
作者 康林 刘喜 +4 位作者 程浩 周金池 马鹏 窦维佳 刘震雄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65-471,共7页
实现食管癌的早诊早治一直是临床工作的目标以及医学研究的热点。然而,由于早期食管癌缺乏典型内镜下表现,病变的发现高度依赖内镜医生的经验,极易发生误诊、漏诊。目前,人工智能与消化内镜相结合辅助诊断早期食管癌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 实现食管癌的早诊早治一直是临床工作的目标以及医学研究的热点。然而,由于早期食管癌缺乏典型内镜下表现,病变的发现高度依赖内镜医生的经验,极易发生误诊、漏诊。目前,人工智能与消化内镜相结合辅助诊断早期食管癌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潜能,能显著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本文对人工智能在早期食管癌诊断及肿瘤浸润深度方面的应用进展、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早期食管癌 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 消化内镜
下载PDF
早期食管癌术后食管狭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张欣欣 张耀丹 +2 位作者 伊利亚尔·买买提力 蔡黎超 刘倩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42-45,56,共5页
目的分析早期食管癌术后食管狭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285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食管狭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对照组237例(未发生食管狭窄)和研究组48例(发生食管... 目的分析早期食管癌术后食管狭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285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食管狭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对照组237例(未发生食管狭窄)和研究组48例(发生食管狭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生活质量;分析食管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心理、环境、生理、社会维度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术后食管狭窄与性别、临床分期、病理类型、饮酒史、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以及麻醉方式无相关性(P>0.05);年龄≥60岁、存在固有肌层损伤、病变环周范围>3/4、存在营养不良、组织浸润深度为M3+SM1、病变纵向长径>40 mm患者的食管狭窄发生率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营养不良、年龄≥60岁、病变环周范围>3/4、固有肌层损伤、组织浸润深度为M3+SM1、病变纵向长径>40 mm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食管狭窄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早期食管癌患者通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诊治后发生食管狭窄与固有肌层损伤、营养不良、年龄≥60岁、组织浸润深度为M3+SM1、病变环周范围>3/4、病变纵向长径>40 mm等因素相关,可据此对其进行早期预防、控制,降低术后食管狭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食管狭窄 危险因素 营养不良
下载PDF
BLI-ME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及B2型血管对浸润深度的判断
12
作者 刘黎 魏文俊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619-622,共4页
目的:探讨蓝激光成像联合放大内镜(BLI-ME)观察下食管病变上皮内乳头状毛细血管环(IPCLs)分型对早期食管癌(EEC)的诊断价值及预估病变浸润深度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174处病灶)可疑食管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IPCLs对食管病变... 目的:探讨蓝激光成像联合放大内镜(BLI-ME)观察下食管病变上皮内乳头状毛细血管环(IPCLs)分型对早期食管癌(EEC)的诊断价值及预估病变浸润深度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174处病灶)可疑食管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IPCLs对食管病变性质及浸润深度的预判作用。结果:BLI-ME诊断IPCLs A型病变中92.98%(53/57)病理诊断为食管炎,IPCLs B型病变中97.44%(114/117)病理诊断为EEC及癌前病变。BLI-ME观察下,术前活检病理与术后完整病理一致度尚可(Kappa=0.573>0.4,P<0.01);B1、B2、B3型IPCLs分型预判食管病变浸润深度的准确率分别为89.86%、61.90%、100.00%。结论:BLI-ME观察下对可疑食管病变黏膜IPCLs改变进行分型,有助于对食管黏膜性质及病变浸润深度的判断,同时在BLI-ME下靶向活检可实现对病变的精准预估,从而为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癌前病变 蓝激光成像
下载PDF
手术室优质干预在早期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陈梦 尚震月 齐宇 《癌症进展》 2024年第5期497-500,共4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优质干预在早期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102例早期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1),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优质干预。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手术室优质干预在早期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102例早期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1),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优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应激反应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心理状态[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生活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SaO2均高于本组术前,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Sa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EORTC QLQ-C3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EORTC QLQ-C3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优质干预应用于早期食管癌患者,有利于减轻手术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手术室优质干预 生活质量 心理状态
下载PDF
早期食管癌患者ESD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14
作者 陈美霞 潘碧钦 韩慧梅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1281-1284,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并发症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82例早期食管癌患者,根据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32例),比较2组临床特征,分析早期胃癌患者ESD后并发...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并发症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82例早期食管癌患者,根据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32例),比较2组临床特征,分析早期胃癌患者ESD后并发症危险因素。结果2组在年龄、糖尿病病史、肿瘤组织浸润深度、肿瘤长径、手术时间、术后创面、固有肌层损伤、血小板计数(PLT)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肿瘤长径(<20 mm)、手术时间(≥45 min)、PLT(≥300×10^(9)L^(-1))、肿瘤组织浸润深度(m3+sm1)为ESD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合并糖尿病、肿瘤长径、手术时间、PLT、肿瘤组织浸润深度为早期食管癌患者ESD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根据上述因素筛选高危患者并加强随访,从而降低ESD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并发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风险预测模型的干预模式对早期食管癌内镜术黏膜剥离术后中重度疼痛的预防
15
作者 郑红伟 竟慧芳 郑海玉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2期223-225,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风险预测模型的干预模式对早期食管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术后中重度疼痛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拟行ESD的早期食管癌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前予以... 目的探讨基于风险预测模型的干预模式对早期食管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术后中重度疼痛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拟行ESD的早期食管癌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前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中重度疼痛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早期食管癌患者ESD术后4 h的疼痛评分为(3.61±1.25)分,低于对照组的(4.73±1.16)分(t=4.012,P<0.001)。观察组早期食管癌患者ESD术后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为10.26%(4/39),低于对照组的30.77%(12/39)(χ^(2)=5.032,P=0.02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9.74%,高于对照组的61.54%(χ^(2)=8.419,P=0.004)。结论基于风险预测模型的干预模式可以显著降早期食管癌患者ESD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发生风险,提升患者满意度,有待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预测模型 早期食管癌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中重度疼痛
下载PDF
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效果
16
作者 宫雪娟 宋红伟 +1 位作者 王世恒 陈鑫廷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3期176-179,共4页
目的分析在早期食管癌患者中应用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单纯随机选取2021年4月—2023年5月吉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00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51,行内镜分片黏膜切除术)、观察组(n=49,行消... 目的分析在早期食管癌患者中应用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单纯随机选取2021年4月—2023年5月吉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00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51,行内镜分片黏膜切除术)、观察组(n=49,行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总发生率及病灶切除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6.47±6.37)min、术后禁食时间(1.98±0.42)d、住院时间(6.94±1.94)d,均短于对照组(70.25±7.36)min、(2.21±0.25)d、(7.94±2.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94、3.343、2.510,P均<0.05)。两组抗生素使用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病灶整块切除率(93.88%)、病灶治愈性切除率(87.76%)均高于对照组(72.55%、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57、4.439,P均<0.05)。结论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及住院时间,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且病灶切除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内镜分片黏膜切除术 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围术期指标 并发症
下载PDF
早期食管癌患者口腔菌群的研究
17
作者 杨甜 赵巧飞 张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3期40-43,共4页
目的分析早期食管癌患者与健康人群口腔唾液菌群的构成及差异,探讨早期食管癌的发生与口腔唾液菌群的关系,以期为早期食管癌的筛查提供潜在标志物。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39例早期食管癌患者(早期食管癌组)和51名健康人群(健康... 目的分析早期食管癌患者与健康人群口腔唾液菌群的构成及差异,探讨早期食管癌的发生与口腔唾液菌群的关系,以期为早期食管癌的筛查提供潜在标志物。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39例早期食管癌患者(早期食管癌组)和51名健康人群(健康对照组)的唾液标本,提取总DNA,采取Illumina测序实验流程,将测序数据进行可操作分类单元(OTU)聚类、物种组成分析、多样性分析及物种差异分析。结果两组唾液标本共获得3012385条序列,平均有效序列数为33471,其中早期食管癌组聚类OTU为(378±48),健康对照组聚类OTU为(345±53)。物种分析表明,两组唾液菌群的菌落构成基本相同,多样性差异小,但相对丰度不同。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早期食管癌组门水平上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及梭杆菌门丰度比例升高,而变形菌门比例明显降低;属水平上的普雷沃菌属、链球菌属、韦荣氏球菌属丰度比例升高,而奈瑟菌属比例明显降低。早期食管癌组和健康对照组的Shannon和Simpson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健康对照组,早期食管癌组唾液中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及梭杆菌门的菌群丰度相对升高,而变形菌门、奈瑟菌属的菌群丰度相对减少,推测口腔唾液菌群失衡与早期食管癌发病可能存在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菌群 早期食管癌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8
作者 陈金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57-0060,共4页
探究早期食管癌治疗中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价值。方法将早期食管癌患者纳入研究,与标准符合者有60例,双色球法分组,有剥离组、切除组,均有30例,剥离组行ESD治疗,切除组行消化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MR)治疗,研究在2022年1月-2024年... 探究早期食管癌治疗中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价值。方法将早期食管癌患者纳入研究,与标准符合者有60例,双色球法分组,有剥离组、切除组,均有30例,剥离组行ESD治疗,切除组行消化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MR)治疗,研究在2022年1月-2024年1月实施,观察病灶切除情况并比较临床指标,统计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 剥离组有96.67%的完全切除率,有96.67%的整块切除率,均高于切除组的76.67%、73.33%,构成客观差异,P<0.05。病灶最大直径测定后在剥离组长于切除组,术中出血量测定后在剥离组低于切除组,手术时间比较后在剥离组短于切除组,构成客观差异,P<0.05。剥离组有3.33%的感染率,有6.67%的穿孔率,有3.33%的吻合口狭窄率,有13.33%的迟发性出血率,和切除组的0.00%、3.33%、10.00%、6.67%相比均未构成客观差异,P>0.05。剥离组随访三个月、六个月时均未出现复发情况,切除组在上述时间点均有3.33%的发生率,两组未构成客观差异,P>0.05。随访一年时再次统计复发率,其中剥离组低于切除组,即3.33%VS20.00%,构成客观差异,P<0.05。结论 ESD在安全性方面和EMR相当,在切除质量、恢复时间等方面有优势,且能降低远期复发率,建议早期食管癌患者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复发率 临床指标 早期食管癌 并发症
下载PDF
全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食管癌患者的效果分析
19
作者 徐守如 《大医生》 2024年第12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沭阳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传统开胸组(30例,实施...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沭阳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传统开胸组(30例,实施传统开胸术)与全胸腔镜组(30例,实施全胸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M、IgG、IgA]水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全胸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肠鸣音频率正常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均短于传统开胸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1 d引流量均少于传统开胸组(均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IgM、IgG、IgA水平均升高,且全胸腔镜组均高于传统开胸组;两组患者IL-6、TNF-α、CRP水平均升高,但全胸腔镜组升高幅度均小于传统开胸组(均P<0.05)。全胸腔镜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传统开胸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及6个月的生存率、复发及死亡率、远处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食管癌患者效果较好,可促进胃肠功能尽早恢复,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胸腔镜手术 早期食管癌 免疫指标 胃肠功能
下载PDF
个体化预测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列线图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静 肖淑珺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1期51-57,共7页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早期食管癌ESD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10月进入我院行ESD治疗246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作为模型组,将2020年1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早期食管癌ESD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10月进入我院行ESD治疗246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作为模型组,将2020年1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行ESD治疗的70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作为验证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早期食管癌ESD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建立早期食管癌ESD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列线图模型。结果246例早期食管癌ESD患者中有70例患者ESD术后发生中重度疼痛,中重度疼痛的发生率为28.46%(70/24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60岁、睡眠状况较差、城市户籍、术前心理状态不佳、病变环周比≥3/4及黏膜下层纤维化等是早期食管癌ESD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早期食管癌ESD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列线图模型,结果显示,模型组的C-index为0.772(95%CI:0.742~0.803),验证组的C-index为0.784(95%CI:0.755~0.813);校正曲线显示模型组和验证组的实际值与预测值的拟合度皆较好;模型组和验证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53和0.762。结论女性、年龄<60岁、睡眠状况较差、城市户籍、术前心理状态不佳、病变环周比≥3/4及黏膜下层纤维化等是早期食管癌ESD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对早期食管癌ESD术后中重度疼痛的预防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疼痛 影响因素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