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兴安岭北段塔河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地球化学及源区特征 被引量:81
1
作者 张玉涛 张连昌 +4 位作者 英基丰 周新华 王非 侯泉林 刘庆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811-2822,共12页
大兴安岭北段塔河地区分布有大面积的晚中生代火山岩,主要岩石类型为玄武岩、玄武安山岩、玄武质粗面安山岩和粗面安山岩,并且以碱性岩石为主。SiO_2含量为47.34%~58.03%,K_2O含量为1.25%~3.44%。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Rb和Ba,... 大兴安岭北段塔河地区分布有大面积的晚中生代火山岩,主要岩石类型为玄武岩、玄武安山岩、玄武质粗面安山岩和粗面安山岩,并且以碱性岩石为主。SiO_2含量为47.34%~58.03%,K_2O含量为1.25%~3.44%。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Rb和Ba,δEu为0.71~1.14,高场强元素(HFSE)如Nb和Ta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上有强烈的负异常。从同位素组成特点来看,(^(87)Sr/^(86)Sr).变化于0.705472和0.707821之间,ε_(Nd)(t)为-6.81~0.58,与EMI靠近并有向EMII延伸的趋势。^(206)Pb/^(204)Pb为18.1497~18.5394,^(207)Pb/^(204)Pb为15.4886~15.5390,^(208)Pb/^(204)Pb为37.7608~38.3441,位于EMI和EMII之间,并也有向EMII变化的趋势。综合考虑塔河火山岩的特点并结合他人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塔河地区的这套火山岩形成于富集的大陆岩石圈地幔的重熔及其结晶分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北段 塔河 早白垩世火山岩 岩石地球化学 富集岩石圈地幔
下载PDF
西藏班戈北部早白垩世火山岩:班公湖-怒江洋闭合的岩浆记录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昊 翟庆国 +5 位作者 胡培远 唐跃 朱志才 王伟 谢超明 强巴扎西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23-1638,共16页
对班戈县北部马前乡地区的早白垩世安山岩和英安岩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填图及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研究。锆石U-Pb定年获得安山岩年龄分别为(108.0±1.5)Ma和(113.6±0.9)Ma;英安岩年龄为(106.7±1.9)Ma和(113.6... 对班戈县北部马前乡地区的早白垩世安山岩和英安岩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填图及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研究。锆石U-Pb定年获得安山岩年龄分别为(108.0±1.5)Ma和(113.6±0.9)Ma;英安岩年龄为(106.7±1.9)Ma和(113.6±0.8)Ma。安山岩富集Th和U,亏损Nb、Ta和Ti,具有变化范围较大的Mg^(#)值(25~63),锆石ε_(Hf)(t)值(-8.6~+1.5)以负值为主,应当为幔源镁铁质熔体与壳源熔体的混合产物。英安岩具有与安山岩类似的微量元素成分特征及负的锆石ε_(Hf)(t)值(-12.3~-8.1),应当是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这些早白垩世岩浆岩是约110 Ma沿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岩浆大爆发的产物,可能与班公湖—怒江洋闭合之后的拉萨与羌塘地块陆-陆碰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火山岩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岩浆混合 地质调查工程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下载PDF
西藏南木林县格张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岩石成因 被引量:1
3
作者 欧波 魏启荣 +4 位作者 许欢 王健 张敏 徐长君 金磊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5-181,共17页
西藏南木林县格张地区在构造上位于中冈底斯带南部(即中拉萨地块南部)的革吉—申扎弧后盆地。以格张地区出露的火山岩为研究对象,进行岩石学、LA-ICP-MS锆石U-Pb定年、元素地球化学和Lu-Hf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格张地区火... 西藏南木林县格张地区在构造上位于中冈底斯带南部(即中拉萨地块南部)的革吉—申扎弧后盆地。以格张地区出露的火山岩为研究对象,进行岩石学、LA-ICP-MS锆石U-Pb定年、元素地球化学和Lu-Hf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格张地区火山岩主要为一套酸性火山碎屑岩夹少量的火山熔岩,岩石组合为流纹质含角砾晶屑凝灰岩和流纹质(含角砾)晶屑熔结凝灰岩夹少量流纹岩和玄武岩。火山岩中发育典型的岩浆锆石。对1件流纹岩和1件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样品中的锆石进行U-Pb LA-ICP-MS定年分析,分别获得的年龄为(133±1.7) Ma和(128±1.5) Ma,表明火山岩形成于早白垩世(K1)时期。火山岩主量元素在质量分数上表现为高SiO2(69.4%-75.8%)、高K2O(2.93%-5.58%)、富Al2O3(12.7%-14.6%)、低TiO2(0.20%-0.34%)、低Na2O(0.05%-2.5%)、弱过铝质过铝质(A/NK为0.92-1.83,A/CNK为1.06-3.59)、高钾钙碱性系列的钾质火山岩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现为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的右陡倾斜型,其(La/Yb)N为12.3-22.0,具明显的负铕异常(Eu/Eu^*=0.47-0.62)。微量元素普遍表现出Rb、Th、K等元素的正异常和Ba、Ta、Nb、Sr、P、Ti等元素的负异常。火山岩的εHf(t)值主要集中在-12.4--7.2,两阶段地壳Hf模式年龄tDM2主要为1.5-1.7 Ga,相当于念青唐古拉群(AnZNq)的地质时代。格张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应为中部拉萨地块基底的念青唐古拉群(AnZNq)部分熔融的结果,并伴有少量幔源物质的加入,形成于因班怒洋板片南向俯冲所产生的陆缘弧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火山岩 锆石UPb年龄 元素与Hf同位素组成 岩石成因 西藏格张地区
下载PDF
青海万秀寺早白垩世火山岩特征及时代探讨
4
作者 杨延兴 史连昌 +1 位作者 谈生祥 刘荣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5期49-56,79,共9页
在青海泽库县多福屯乡地区发育一套钠质碱性基性火山岩系,为了探讨该套火山岩的构造环境,在野外实地调查中,详细划分了其岩石组合类型,并通过采集大量的样品,从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形成时代等方面,对火山岩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 在青海泽库县多福屯乡地区发育一套钠质碱性基性火山岩系,为了探讨该套火山岩的构造环境,在野外实地调查中,详细划分了其岩石组合类型,并通过采集大量的样品,从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形成时代等方面,对火山岩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火山岩似OIB性质的陆内火山岩,源区具有DM与EMⅡ混合特点,取得的同位素成果为116~121Ma(U-Pb),时代属早白垩世。经过详细的调查研究,将该火山岩建造命名为麦秀群(K1 M)多禾茂组,其形成环境为陆内拉张环境下(大陆裂谷)的岩浆活动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白垩麦秀群多禾茂组火山岩 时代 特征
下载PDF
闽浙赣交界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5
作者 陈中央 《福建地质》 2022年第3期188-199,共12页
闽浙赣交界是东南沿海晚中生代火山岩中研究较薄弱地区,通过对该区下渡组火山岩的野外调查、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探讨其成因及构造环境。获得下渡组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33.8±1.0)Ma和(133.24... 闽浙赣交界是东南沿海晚中生代火山岩中研究较薄弱地区,通过对该区下渡组火山岩的野外调查、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探讨其成因及构造环境。获得下渡组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33.8±1.0)Ma和(133.24±0.93)Ma,为早白垩世;岩石具高硅、富碱,低铝、钙、镁、铁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均值为1.15,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弱过铝质酸性火山岩;富集Rb、Pb、Th、U,亏损Sr、Ba、Ti、Nb、Ta等,具有高的10000Ga/Al比值(2.81~3.68),稀土元素含量总量高,呈右倾的“海鸥”型REE配分模式,表明其岩浆来源可能为A型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早白垩世火山岩 闽浙赣
下载PDF
中部拉萨地体南侧吉瓦地区早白垩世则弄群火山岩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力圆 郑有业 +3 位作者 高顺宝 李伟良 毛荣威 黄亮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43-1555,共13页
西藏尼玛县吉瓦地区措勤-多瓦后陆拗陷带内分布的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20.3~126.5Ma左右,重新厘定为早白垩世则弄群,否定了前人归属为上新世乌郁群(N2wy)及始新世帕那组(E2p)的认识。岩石以酸性火山岩为主,中基性火山岩为... 西藏尼玛县吉瓦地区措勤-多瓦后陆拗陷带内分布的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20.3~126.5Ma左右,重新厘定为早白垩世则弄群,否定了前人归属为上新世乌郁群(N2wy)及始新世帕那组(E2p)的认识。岩石以酸性火山岩为主,中基性火山岩为辅,酸性岩类主要为火山碎屑岩类和熔岩类,典型岩石类型为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和流纹岩等,中基性岩主要为玄武安山岩,安山玄武岩等,杏仁构造普遍发育。研究区大量的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的出现反映了吉瓦地区的火山岩主要为陆相火山喷发形成。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轻稀土富集,负Eu异常明显,富集K、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酸性火山岩具有A型花岗质岩浆岩特征,基性岩具有板内玄武岩亲缘性,这一特征可能与班公湖-怒江洋壳岩石圈南向俯冲过程中发生的板片断离有关。中部拉萨地体南侧早白垩世火山岩的发现,使班公湖-怒江洋壳南向俯冲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岩浆活动在原来的基础上向南延伸70~80km,火山岩地层时代的重新归位对研究冈底斯带早白垩世地球动力学背景及建立地质年代学格架提供了新的约束资料,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吉瓦地区早白垩世则弄群火山岩可能受到了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壳向南、雅鲁藏布江洋壳向北的双向俯冲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拉萨地体 吉瓦地区 早白垩世火山岩 则弄群 双向俯冲
下载PDF
高黎贡西北缘早白垩世火山活动与怒江洋俯冲:来自流纹岩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1
7
作者 戚学祥 沈辉 +5 位作者 任玉峰 韦诚 蔡志慧 张超 吉风宝 梁凤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946-2962,共17页
高黎贡构造带西北缘早白垩世火山岩的厘定将为揭示腾冲与保山地块之间的关系补充强有力的证据。本文通过对构造带内高家寨和濮家寨一带的流纹岩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地质学等方面的研究,并结合前人对同时代侵... 高黎贡构造带西北缘早白垩世火山岩的厘定将为揭示腾冲与保山地块之间的关系补充强有力的证据。本文通过对构造带内高家寨和濮家寨一带的流纹岩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地质学等方面的研究,并结合前人对同时代侵入岩的研究成果,分析其形成的构造背景。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高家寨和濮家寨流纹岩的形成时代相同,分别为122±2.2Ma和121±1.9Ma。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说明高家寨和濮家寨流纹岩都属于科迪勒拉型、镁质、弱过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类,具有轻稀土富集、分馏程度高、重稀土相对亏损、Eu中度亏损及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原始地幔强烈富集,高场强元素(HSFE) Nb、Ta、P、Ti及Sr强烈负异常的特点;流纹岩的Mg~#值较高,在SiO_2-Mg~#图解上分布于壳源物质部分熔融区上方;锆石ε_(Hf)(t)值变化范围大(-9.6^-2.6)和t_(DM)~C值高(1189~1572Ma);在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上所有样品落在大陆边缘弧区;流纹岩斑晶中普遍存在黑云母。这些特征与高黎贡构造带早白垩世岩浆岩带内壳幔混源的中酸性侵入岩一致,说明其岩浆主要来源于壳源物质的部分熔融,同时有少量幔源岩浆的混入,是怒江洋壳向腾冲地块下俯冲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黎贡西北缘 早白垩世火山岩 锆石U-PB定年 俯冲作用 怒江洋
下载PDF
二连盆地北缘晚中生代火山岩Ar-Ar年代、地球化学及构造背景 被引量:24
8
作者 陈志广 张连昌 +2 位作者 吴华英 周新华 刘庆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7-310,共14页
中国东北二连盆地周缘分布有三组时代不同的晚中生代火山岩,其中早、中期为两套地球化学性质不同的流纹岩,晚期为玄武质火山岩。本文通过测定火山岩基质Ar-Ar同位素年龄,表明早期查干诺尔组流纹岩形成于142Ma,晚期不拉根哈达组基性火山... 中国东北二连盆地周缘分布有三组时代不同的晚中生代火山岩,其中早、中期为两套地球化学性质不同的流纹岩,晚期为玄武质火山岩。本文通过测定火山岩基质Ar-Ar同位素年龄,表明早期查干诺尔组流纹岩形成于142Ma,晚期不拉根哈达组基性火山岩形成于129Ma,可见二连盆地北缘晚中生代火山岩时代均为早白垩世。通过对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Sr-Nd-Pb同位素组成研究,以及与邻区同期满克头鄂博组英安岩和流纹岩、玛尼吐组英安岩、霍林河地区查干诺尔组英安岩、流纹岩对比,认为早期查干诺尔组流纹岩来源于新成下地壳,岩浆演化过程经历了强烈分异作用;中期流纹岩源区为中上地壳或下地壳岩浆经历了上地壳强烈同化混染作用;晚期不拉根哈达组基性火山岩则源于受俯冲洋壳流体交代的富集岩石圈地幔。结合早白垩世区域岩石圈减薄背景,本文认为研究区早白垩世火山岩形成于陆内伸展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火山岩 陆内伸展 俯冲流体交代 富集岩石圈地慢 二连盆地北缘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牙克石地区玄武质火山岩的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玉涛 张连昌 +2 位作者 周新华 侯泉林 许振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2-120,共9页
牙克石地区出露一套早白垩世玄武质火山岩,其SiO2含量为52.81%~53.39%,K2O含量为1.86%~2.87%,岩性为玄武质粗面安山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Ba,高场强元素Nb和Ta亏损明显,Zr和Hf无明显异常,δEu为0.77~0.82。从同位素的特点看,(87... 牙克石地区出露一套早白垩世玄武质火山岩,其SiO2含量为52.81%~53.39%,K2O含量为1.86%~2.87%,岩性为玄武质粗面安山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Ba,高场强元素Nb和Ta亏损明显,Zr和Hf无明显异常,δEu为0.77~0.82。从同位素的特点看,(87Sr/86Sr)i变化于0.704762~0.704941之间,εNd(t)为2.00~2.54;在εNd(t)-(87Sr/86Sr)i图解上,样品投影点落入洋岛玄武岩(OIB)和美国盆岭省范围内。206Pb/204Pb为18.3288~18.4225,207Pb/204Pb为15.4566~15.4893,208Pb/204Pb为37.9401~38.0523;在207Pb/204Pb-206Pb/204Pb和208Pb/204Pb-206Pb/204Pb图解上,样品投影点都落在亏损洋中脊玄武岩地幔附近。综合考虑本区火山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点,认为其来源于被俯冲洋壳交代的岩石圈地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北段 牙克石地区 早白垩世火山岩 地球化学 岩石圈地幔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带那曲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地质意义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奋其 刘伟 耿全如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81-790,共10页
大规模的早白垩世火山岩呈孤岛状广泛展布于冈底斯北部地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那曲地区圈定出晚白垩世、中-晚侏罗世火山岩。在充分研究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对出露状况较好的那曲县城晚白垩世火山岩、哈尔麦中-晚侏罗世火山岩进行了... 大规模的早白垩世火山岩呈孤岛状广泛展布于冈底斯北部地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那曲地区圈定出晚白垩世、中-晚侏罗世火山岩。在充分研究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对出露状况较好的那曲县城晚白垩世火山岩、哈尔麦中-晚侏罗世火山岩进行了野外调研,它们均为安山质火山岩系,均与一套黑色砂板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同时对其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便于进行区域对比。那曲地区的中生代火山岩多数锆石具有生长环带,部分锆石显示核边结构。采自那曲东县城、哈尔麦的2件安山岩样品的年龄分别为116.3±1.4 Ma、111.37±0.73 Ma,它们的形成时代基本一致,应该为同一地质事件的产物。区域对比表明,早白垩世火山作用是北冈底斯带最为强烈的一次火山活动,其活动时间大致在110 Ma左右,之后是早白垩世岛弧型深成中酸性侵入活动。冈底斯北带早白垩世火山作用究竟与狮泉河-嘉黎大洋俯冲有关,还是与班公湖-怒江洋壳俯冲有关,目前尚难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早白垩世火山岩 那曲地区 西藏冈底斯
下载PDF
河南舞阳凹陷底部火山岩的发现及其锆石年代学和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佟子达 张静 +3 位作者 周振菊 夏小洪 王伟中 张源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74-586,共13页
河南省中部的舞阳凹陷长期被认为是一新生代盐湖盆地。它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基底由新太古代–古生代地层组成,盆地沉积物为新生代碎屑–化学岩系。最新钻探发现盆地南缘发育一套火山–沉积建造,火山岩与红色砂砾岩互层,总厚度达一千多... 河南省中部的舞阳凹陷长期被认为是一新生代盐湖盆地。它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基底由新太古代–古生代地层组成,盆地沉积物为新生代碎屑–化学岩系。最新钻探发现盆地南缘发育一套火山–沉积建造,火山岩与红色砂砾岩互层,总厚度达一千多米。作者对粗面岩(WY-1)和粗安质火山角砾岩(WY-2)开展了岩性组合、区域地层对比划分以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研究。锆石多具有生长振荡环带,个别锆石显示核-边结构。WY-1样品中25颗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29.1±1.0 Ma(MSWD=0.87);WY-2样品中4颗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32.5±9.8 Ma(MSWD=5.0),两者的年龄比较接近,表明火山岩形成于133 Ma左右,属中生代早白垩世,盆地地层并非前人认为的全部属于新生代。藉此,我们认为舞阳凹陷乃至周口盆地的发育始于早白垩世或更早,是扬子–华北古板块碰撞之后秦岭造山带岩石圈伸展的结果。WY-2样品中其他13颗继承锆石或继承核的^(207)Pb/^(206)Pb年龄介于1033~2931 Ma,与华北克拉通南缘主要岩性的时代一致。火山岩中的早白垩世锆石ε_(Hf)(t)为-21.82^-19.10,t_(DM2)变化于2.39~2.56 Ga之间,与太华超群中部地层年龄和特征吻合,表明火山岩主要源自华北克拉通南缘深部早前寒武纪岩石的部分熔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阳凹陷 早白垩世火山岩 锆石U-Pb年龄 锆石HF同位素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繁昌盆地中生代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贻梅 袁峰 +1 位作者 周涛发 范裕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早白垩世火山岩 地球化学特征 中生代火山岩 庐枞盆地 长江中下游地区 繁昌 火山岩盆地 梁山组 蝌蚪 构造背景
原文传递
南陵—宣城地区晚中生代构造应力场及其地质意义
13
作者 周宇章 王勇生 +3 位作者 曹亮 白桥 田自强 杜辉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72-678,共7页
文章选择南陵—宣城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及中三叠统南陵湖组灰岩中发育的断层,利用擦痕计算应力场的方法获得了5期应力场,由老到新分别为WNW—ESE向拉张、最大压应力σ1近垂向的拉张、NW—SE向挤压、NNW—SSE向拉张及ENE—WSW向挤压。利... 文章选择南陵—宣城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及中三叠统南陵湖组灰岩中发育的断层,利用擦痕计算应力场的方法获得了5期应力场,由老到新分别为WNW—ESE向拉张、最大压应力σ1近垂向的拉张、NW—SE向挤压、NNW—SSE向拉张及ENE—WSW向挤压。利用断层面上多组擦痕的叠加关系、应力场数据自身特征以及区域构造特征,得到上述5期应力场分别对应于早白垩世早期、中期2期拉张,晚白垩世初挤压,晚白垩世—古近纪拉张及新近纪挤压。早白垩世拉张早期表现为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改变形成的伸展背景,随后大规模岩浆活动向上侵位形成的底辟作用加强了伸展背景。研究成果对于查明矿床赋存状态及确定找矿方向均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陵-宣城地区 早白垩世火山岩 三叠系灰岩 断层 应力场
下载PDF
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诱发华北克拉通破坏的物质记录 被引量:8
14
作者 冯亚洲 杨进辉 +1 位作者 孙金凤 张吉衡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51-662,共12页
华北克拉通破坏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密切相关是当今学界的重要共识,但缺乏华北克拉通破坏峰期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物质证据.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华北克拉通东北缘(辽东-吉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锆石U-Pb年龄和Hf-O同... 华北克拉通破坏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密切相关是当今学界的重要共识,但缺乏华北克拉通破坏峰期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物质证据.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华北克拉通东北缘(辽东-吉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锆石U-Pb年龄和Hf-O同位素、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研究.研究发现,辽东-吉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主要为玄武粗安岩-粗安岩-粗面岩和安山岩组合,形成于早白垩世(129~124Ma),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Ba、Th等)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等),表明其来源于与俯冲相关的地幔源区.这些岩石具有不均一的同位素组成,其中,碱性玄武粗安岩-粗安岩-粗面岩具有富集的全岩Sr-Nd-Hf、锆石Hf同位素组成和与地幔类似的锆石O同位素,表明其母岩浆来源于同位素富集的岩石圈地幔的低程度部分熔融,而钙碱性安山岩则具有相对亏损的同位素组成(锆石εHf(t)高达+5.2)和高的锆石O同位素组成(δ18O=+8.1^+9.0‰),揭示它们来源于遭受俯冲流体/熔体交代的地幔源区,交代介质来源于俯冲到深部的低温热液蚀变洋壳.辽东-吉南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是由来源于富集地幔和交代地幔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岩浆混合形成,利用锆石Hf-O同位素组成有效识别出的低温热液蚀变洋壳组分,为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对华北克拉通破坏影响提供了确凿的物质记录和同位素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早白垩世火山岩 锆石Hf-O同位素 古太平洋板块俯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