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6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直链淀粉含量-软胶稠度早籼稻品种浙早33的选育
1
作者 俞法明 张志红 +4 位作者 朱国富 翟荣荣 叶靖 巫明明 杨曙东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776-779,共4页
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是早籼稻稻米品质中较为关键的指标,而高直链淀粉含量-软胶稠度稻米品质类型在早籼稻育种材料中出现频率较低。浙早33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选育的、于2023年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 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是早籼稻稻米品质中较为关键的指标,而高直链淀粉含量-软胶稠度稻米品质类型在早籼稻育种材料中出现频率较低。浙早33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选育的、于2023年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常规早籼稻品种。浙早33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中抗稻瘟病,熟期和株型适中,后期转色好,稻米适合粮食加工用途,其中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分别为29.3%、83.5 cm,属高直链淀粉含量-软胶稠度稻米品质类型。文章介绍了浙早33的亲本来源与选育经过、品种特性、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链淀粉含量 胶稠度 早籼稻 浙早33 选育
下载PDF
灌浆期高温胁迫对早籼稻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易晓璇 刘玮琦 +2 位作者 曾盖 罗丽华 肖应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0,共9页
【目的】研究灌浆期高温胁迫对早籼稻碾磨、外观和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揭示早籼稻品质性状对灌浆期高温胁迫的响应规律。【方法】以R996、湘早籼45号和6个新育成的早籼稻品系为试验材料,以分期播种方式利用自然高温进行胁迫处理,分析了... 【目的】研究灌浆期高温胁迫对早籼稻碾磨、外观和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揭示早籼稻品质性状对灌浆期高温胁迫的响应规律。【方法】以R996、湘早籼45号和6个新育成的早籼稻品系为试验材料,以分期播种方式利用自然高温进行胁迫处理,分析了供试品系的碾磨、外观和蒸煮食味品质,筛选出对高温钝感和敏感的水稻品系,探究稻米品质性状对灌浆期高温胁迫的响应规律。【结果】稻米品质性状对灌浆期不同时段温度的敏感性不同,始穗后10 d内温度对稻米碾磨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影响最显著,始穗后30 d内温度对稻米外观品质影响最显著。稻米品质对灌浆期高温胁迫的响应因性状而异,灌浆期高温胁迫显著降低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和粒长,显著提高垩白粒率、垩白度,劣化了稻米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显著降低直链淀粉含量,提高米饭外观、米饭口感和米饭黏度,提升了米饭适口性。水稻品系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因稻米品质性状而异,Q3、Q8、Q11、Q13属于碾磨品质高温钝感品系,Q3、Q4、Q5和Q11属于外观品质高温钝感品系且高温下蒸煮食味品质优。【结论】灌浆期高温胁迫会降低稻米的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提高米饭适口性。水稻品系Q3和Q11碾磨品质、外观品质好且高温钝感,蒸煮食味品质优良,可望为早籼稻优质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稻 灌浆期 高温胁迫 稻米品质
下载PDF
精准条播育秧机插下侧深施肥对优质早籼稻产量、品质形成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3
作者 江达仁 熊若愚 +8 位作者 吴家青 毛付琴 冯俊杰 陶磊 谢小兵 潘晓华 曾勇军 王亚梁 曾研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096-3106,共11页
水稻作为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通过高效栽培技术增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侧深施肥和精准条播育秧技术是提高水稻机械化高效种植的关键措施。明确精准条播育秧机插下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形成、稻米品质及氮素吸收的影响,以期为南... 水稻作为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通过高效栽培技术增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侧深施肥和精准条播育秧技术是提高水稻机械化高效种植的关键措施。明确精准条播育秧机插下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形成、稻米品质及氮素吸收的影响,以期为南方稻区水稻机械化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于2022-2023年连续进行2年大田试验,以五丰优286为供试材料,设置精准条播(PS)、传统撒播(BS)2种机械播种育秧方式与侧深施肥(SF)、常规施肥(CK)两种施肥方式的二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处理对优质早籼稻秧苗素质、机插质量、产量形成、氮素吸收与稻米品质的影响。(1)侧深施肥精准条播的产量显著最高,与常规施肥相比,侧深施肥处理产量增幅9.97%~19.62%;相比传统撒播处理,精准条播处理增产4.32%~6.29%,主要得益于提高机插群体的有效穗数和均匀度。(2)与传统撒播相比,精准条播显著提高秧苗素质,降低漏秧率5.6%~6.0%,同时提高机插苗数均匀度22.0%~33.0%。(3)精准条播与侧深施肥均提高水稻分蘖高峰苗数,且增加生长期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与常规施肥相比,侧深施肥显著提高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15.71%~18.08%、叶面积指数19.15%~20.78%;相较传统撒播,精准条播显著提高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4.56%~7.42%、叶面积指数8.08%~9.88%。(4)在生育中后期(穗分化期—成熟期),侧深施肥精准条播提高植株氮素积累量,与常规施肥相比,侧深施肥显著提高成熟期氮素积累量22.66%~28.24%;相较传统撒播,精准条播显著提高成熟期氮素积累量7.97%~11.76%。(5)与常规施肥相比,侧深施肥显著降低稻米垩白粒率10.63%~20.41%、垩白度13.63%~19.62%和直链淀粉含量8.08%~10.42%,但提高蛋白质含量10.98%~11.25%。精准条播育秧机插下侧深施肥能提高秧苗素质,改善机插质量,提高水稻分蘖成穗与生长发育特性,以及氮素吸收量,从而增加优质早籼稻产量;同时,改善稻米外观品质,但增加稻米蛋白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插秧 侧深施肥 精准条播育秧 早籼稻 产量 氮素吸收
下载PDF
常规早籼稻新品种‘金早645’在东阳市的试种表现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永良 邓飞 +2 位作者 周建霞 陆爱国 王孔俭 《上海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47-49,52,共4页
为鉴定常规早籼稻新品种‘金早645’在浙江省东阳市种植的适应性和抗逆性,特于2022年进行了‘金早645’在东阳市的试种试验。结果表明,‘金早645’在东阳市采用育苗手工移栽的栽培方式,其全生育期为113 d,比对照‘中早39’提早1 d,平均... 为鉴定常规早籼稻新品种‘金早645’在浙江省东阳市种植的适应性和抗逆性,特于2022年进行了‘金早645’在东阳市的试种试验。结果表明,‘金早645’在东阳市采用育苗手工移栽的栽培方式,其全生育期为113 d,比对照‘中早39’提早1 d,平均产量为8.835 t/hm2,比对照‘中早39’增产3.76%;采用直播栽培方式,其全生育期为106 d,平均产量为7.563 t/hm2。‘金早645’在东阳市种植,表现为生长整齐一致、熟期转色好、谷色黄亮、不发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轻、抗倒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早645’ 早籼稻 生育期 产量 抗逆性 东阳市
下载PDF
高温条件下早籼稻灌浆期生理变化与垩白形成的关系
5
作者 许金科 谢琴 +4 位作者 魏曼琳 彭仟 苏益 萧浪涛 蔺万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2,126,共8页
为探究高温条件下水稻垩白形成的生理机制,以高垩白性状湘早籼24号(X24)及其来源亲本湘早籼11号(X11,高垩白性状)和湘早籼7号(X7,低垩白性状)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在抽穗后第6天移入温室,进行为期15 d的高温处理(27~42℃),以常温处理(23... 为探究高温条件下水稻垩白形成的生理机制,以高垩白性状湘早籼24号(X24)及其来源亲本湘早籼11号(X11,高垩白性状)和湘早籼7号(X7,低垩白性状)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在抽穗后第6天移入温室,进行为期15 d的高温处理(27~42℃),以常温处理(23~37℃)作为对照,研究灌浆期高温条件下剑叶净光合速率、籽粒灌浆速率、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及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X7、X11和X24的稻米垩白度比常温对照处理的分别增加了2.53、4.82、6.66个百分点;高温造成X11和X24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在抽穗后第8、12、16天显著低于常温对照的,而X7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在抽穗后第16天反而高于常温对照的;高温条件下水稻在抽穗后第8天灌浆速率加快,并在抽穗后第12天达到最大值,较常温处理的提前了4~8 d;基因相对表达量差异分析表明,X11和X24籽粒淀粉合成相关基因Os SSIIIa、Os AGPSL2和GBSSI在抽穗后第12、16天的表达显著下调,导致籽粒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及垩白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稻 高温胁迫 垩白 生理特性 淀粉合成
下载PDF
高产抗病优质专用早籼稻金早645的选育与应用
6
作者 邓飞 王孔俭 +3 位作者 陆爱国 周建霞 鲍艳红 朱浩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1851-1855,共5页
金早645是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金华三才种业公司以金早09与Z73-34杂交,系谱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优质、专用常规早籼稻,2021年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3年通过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引种备案并获植物新品种权授权,2... 金早645是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金华三才种业公司以金早09与Z73-34杂交,系谱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优质、专用常规早籼稻,2021年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3年通过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引种备案并获植物新品种权授权,2024年被列入浙江省主导品种。该品种在2019—2023年浙江省、江西省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示范种植中表现出群体整齐、分蘖力强、抗稻瘟病、抗倒性强、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较好等特点,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稻 金早645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应用
下载PDF
早籼稻新品系中早88号选育经过及高产栽培技术
7
作者 周诚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209-212,共4页
中早88号由安徽华硕五谷种业有限公司与中国水稻研究所以中早46、台早16-40为亲本联合选育而来,在安徽省等地的早籼稻试验中综合表现较佳。本文结合宣城地区的实际,对中早88号的选育经过进行总结,简要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并从培育壮秧、... 中早88号由安徽华硕五谷种业有限公司与中国水稻研究所以中早46、台早16-40为亲本联合选育而来,在安徽省等地的早籼稻试验中综合表现较佳。本文结合宣城地区的实际,对中早88号的选育经过进行总结,简要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并从培育壮秧、整地移栽、合理施肥、科学灌溉、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提出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稻 中早88号 选育经过 特征特性 高产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不同早籼稻新品种在金华地区的比较
8
作者 鲍苗青 杜佳 陈鹏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799-801,共3页
以中组101等11个早籼稻新品种为对象,在金华地区开展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嘉创92的产量最高,667 m^(2)产量达645.0 kg,其次是甬籼980,667 m^(2)产量为641.7 kg;生育期分别比对照短3、5 d,在生产上可作为双季稻种植大户前茬中熟早籼稻搭... 以中组101等11个早籼稻新品种为对象,在金华地区开展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嘉创92的产量最高,667 m^(2)产量达645.0 kg,其次是甬籼980,667 m^(2)产量为641.7 kg;生育期分别比对照短3、5 d,在生产上可作为双季稻种植大户前茬中熟早籼稻搭配品种。研究为嘉创92、甬籼980品种在金华地区试种引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种 早籼稻 区域试验
下载PDF
早籼稻品种浙1831的选育与生产示范 被引量:2
9
作者 俞法明 王晓峰 +4 位作者 许俊勇 朱国富 翟荣荣 叶靖 巫明明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770-773,共4页
浙1831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选育的常规早籼稻新品种,2022年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熟期早、株高中等、株型紧凑、丰产性好、中抗稻瘟病、稻谷适宜加工等特点,适宜在浙江省及同类型生态地区... 浙1831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选育的常规早籼稻新品种,2022年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熟期早、株高中等、株型紧凑、丰产性好、中抗稻瘟病、稻谷适宜加工等特点,适宜在浙江省及同类型生态地区作早稻种植。2022年在浙江省多地开展了生产示范,介绍了浙1831的选育经过、品种特性、生产示范情况与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稻 浙1831 选育 生产示范
下载PDF
早籼稻台科早3号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守坎 刘化宙 +4 位作者 陈孝赏 汤学军 胡继杰 赵超越 侯金祥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791-793,共3页
台科早3号系浙江省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浙江科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早中熟常规早籼稻品种,该品种田间生长整齐一致,长势繁茂,茎秆粗壮,抗倒性较好,穗大粒多,结实率中等,后期转色好,谷色黄亮,丰产性好,稻米适宜加工等特点,中... 台科早3号系浙江省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浙江科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早中熟常规早籼稻品种,该品种田间生长整齐一致,长势繁茂,茎秆粗壮,抗倒性较好,穗大粒多,结实率中等,后期转色好,谷色黄亮,丰产性好,稻米适宜加工等特点,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2022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等同类型生态区作早稻种植。在栽培上主要做好种子消毒、适时播种、肥水和不同生长阶段的病虫草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稻 早中熟 台科早3号 选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适度增加早籼稻生产 保障粮食安全
11
作者 郑红明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1,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早籼稻生产先扬后抑,近年来早籼稻产量更是持续在3 000万t下方徘徊,市场供需逐渐趋紧,价格走势表现强劲。早籼稻生产对我国口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形势下适度增加早籼稻产量很有必要。通过综合分析“早籼稻+”等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早籼稻生产先扬后抑,近年来早籼稻产量更是持续在3 000万t下方徘徊,市场供需逐渐趋紧,价格走势表现强劲。早籼稻生产对我国口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形势下适度增加早籼稻产量很有必要。通过综合分析“早籼稻+”等不同轮作模式的优缺点可以发现,在早籼稻主产区适度推广“早籼稻+秋大豆”的轮作模式是稳粮增效、改良土壤的好方法,能适度增加早籼稻产量,提高大豆供应,适当减少收购最低收购价中晚籼稻,使我国稻谷三大品种和粮食品种之间的结构更加合理,有利于提升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稻 大豆 中晚稻 轮作 粮食安全
下载PDF
十二个华南早籼稻新品种在漳州市的试种表现
12
作者 许俊鹏 《南方农业》 2023年第17期68-71,共4页
近年来,华南地区出现了较多的早籼稻新品种,为粮食生产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为筛选出适合在福建省漳州市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对五禾丝苗、粤福占、晶沅优5368、荃盛优822、隆锋优5194、香禾优1036、粤芽丝苗、双黄占、香龙优79、金... 近年来,华南地区出现了较多的早籼稻新品种,为粮食生产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为筛选出适合在福建省漳州市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对五禾丝苗、粤福占、晶沅优5368、荃盛优822、隆锋优5194、香禾优1036、粤芽丝苗、双黄占、香龙优79、金珍优益丰丝苗、隆晶优4153及天优华占12个华南早籼稻新品种进行了试种,鉴定评价12个早籼稻品种在漳州市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性等特征特性表现。结果表明,五禾丝苗和粤福占综合表现最优,香禾优1036、粤芽丝苗和金珍优益丰丝苗综合表现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稻 新品种 产量 农艺性状 福建省漳州市
下载PDF
早籼稻新品种甬籼844的选育
13
作者 施贤波 金林灿 +1 位作者 姜洁锋 黄宣 《中国种业》 2023年第11期141-144,共4页
甬籼844系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最新选育的常规早籼稻新品种,于2022年4月通过江西省审定(赣审稻20220008),具有熟期较早、株高适中、结实率高、抗倒性好等特点,适宜在江西、浙江等地直播或机插种植。介绍了甬籼844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 甬籼844系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最新选育的常规早籼稻新品种,于2022年4月通过江西省审定(赣审稻20220008),具有熟期较早、株高适中、结实率高、抗倒性好等特点,适宜在江西、浙江等地直播或机插种植。介绍了甬籼844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并对其选育体会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稻 甬籼844 选育 栽培要点
下载PDF
早籼稻新品种‘中组143’在柯桥区的种植表现及绿色高产高效种植技术
14
作者 金惠芳 王镇 张惠泽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第4期69-71,75,共4页
‘中组143’是由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早中熟常规早籼稻新品种,具有田间生长整齐一致、株高适中、长势繁茂、分蘖力中等、丰产性好等优点。为促进‘中组143’的进一步推广种植,现对其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的种植表现进行总结和分析,并... ‘中组143’是由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早中熟常规早籼稻新品种,具有田间生长整齐一致、株高适中、长势繁茂、分蘖力中等、丰产性好等优点。为促进‘中组143’的进一步推广种植,现对其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的种植表现进行总结和分析,并从整地、播种、移栽、施肥等环节,介绍了其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以供当地种植户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稻 ‘中组143’ 示范表现 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柯桥区
下载PDF
早籼稻米RVA谱特性的品种间差异及其温度效应特征 被引量:67
15
作者 王丰 程方民 +1 位作者 钟连进 孙宗修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8-332,共5页
采用粘度快速测定仪分析了 10个不同食味类型早籼品种的淀粉粘滞 (RVA谱 )特性 ,并通过人工气候箱控温处理试验对早籼稻米淀粉粘滞特性与水稻灌浆结实期温度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食味较优的早籼水稻品种一般具有较大的崩解值... 采用粘度快速测定仪分析了 10个不同食味类型早籼品种的淀粉粘滞 (RVA谱 )特性 ,并通过人工气候箱控温处理试验对早籼稻米淀粉粘滞特性与水稻灌浆结实期温度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食味较优的早籼水稻品种一般具有较大的崩解值和较小的消减值、回冷恢复值 ,而食味较差的早籼品种则相反 ,普遍有着较小的崩解值和较大的消减值、回冷恢复值 ,具有较明显的规律性 ;而不同食味类型早籼品种在最高粘度、热浆粘度、最终粘度等指标上差异规律则不明显 ;水稻灌浆结实期温度处理对早籼稻米淀粉粘滞特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淀粉糊化过程的回冷特性上 ,与高温处理相比 ,水稻在适温处理下灌浆 ,其稻米淀粉的最终粘滞度、消减值和回冷恢复值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而崩解值的变化则相对较为复杂。适温处理下稻米淀粉RVA谱特征的最终粘滞度、消减值和回冷恢复值等指标的变化 ,可能正是部分早籼品种“翻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稻 品种 温度效应 水稻 稻米品质 淀粉 粘滞性
下载PDF
优质早籼稻新品种选育20年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侯聪 邱思密 +4 位作者 陈如铭 方亚顺 杨觉民 辛泽毓 黄厚哲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30-641,共12页
简述自 1979年以来从事优质早籼稻新品种选育研究 ,在育种技术上不断创新 ,积极采用高新技术 ,提高育种效率的成果 .将独创的《水稻成熟花粉辐照诱变育种技术》、细胞工程技术、有性杂交、独特的米质筛选等技术进行有机结合 ,创建了一... 简述自 1979年以来从事优质早籼稻新品种选育研究 ,在育种技术上不断创新 ,积极采用高新技术 ,提高育种效率的成果 .将独创的《水稻成熟花粉辐照诱变育种技术》、细胞工程技术、有性杂交、独特的米质筛选等技术进行有机结合 ,创建了一条高效的水稻新品种育种新途径 .将优质、抗病和高产等优良性状进行聚合 ,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基本解决了优质不高产 ;优质不抗病 ;大粒不优质和早稻难优质等难题 .选育出福建省第一个优质早籼新品种“佳禾早占”,成为福建省主推的优质早稻品种之一 ,累计推广 10万 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稻 育种 品种选育 辐照诱变 抗病性 营养品质 高产
下载PDF
早籼稻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合成酶的变化及温度效应特征 被引量:188
17
作者 程方民 蒋德安 +1 位作者 吴平 石春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1-206,共6页
选 2个不同淀粉类型的早籼品种 ,对水稻开花后籽粒中直、支链淀粉的积累动态及淀粉合成代谢的 3个关键酶— ADPG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与淀粉分支酶活性变化进行分析 ,并采用人工控温试验等方法探讨了不同温度下 ADPG焦磷酸化酶... 选 2个不同淀粉类型的早籼品种 ,对水稻开花后籽粒中直、支链淀粉的积累动态及淀粉合成代谢的 3个关键酶— ADPG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与淀粉分支酶活性变化进行分析 ,并采用人工控温试验等方法探讨了不同温度下 ADPG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与淀粉分支酶的活性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在水稻籽粒灌浆过程中支链淀粉与直链淀粉几乎是同步积累的 ,不同品种的淀粉积累形成差异表现在两者的相对积累比率上 ;上述 3个酶的活性变化在水稻灌浆过程中存在着十分明显时期特点 ,其中可溶性淀粉合成酶的活性在水稻籽粒灌浆初期的活性最高 ,而 ADPG焦磷酸化酶与淀粉分支酶的活性则分别在开花后 15天与 2 0天左右时达到其活性高峰值 ;在籽粒淀粉合成代谢的 3个关键酶中 ,淀粉分支酶 (Q-酶 )活性可能是温度对稻米淀粉品质变化产生影响作用的酶调节位点之一 ,其不同温度下的活性表现也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品种类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稻 淀粉品质 淀粉合成酶 温度效应 籽粒灌浆
下载PDF
利用RVA谱快速鉴别不同表观直链淀粉含量早籼稻的淀粉粘滞特性 被引量:91
18
作者 吴殿星 舒庆尧 夏英武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7-59,共3页
采用粘度速测仪分析了浙江省新近培育的早籼稻新品种 (系 )的淀粉粘滞特性 ,结果表明不同品种 (系 )具有特征性 RVA谱。依消减值可有效区分出品种 (系 )表观直链淀粉含量 ( AAC)的高低。低 AAC品种 (系 )的消减值一般为负值 ,中等或高 ... 采用粘度速测仪分析了浙江省新近培育的早籼稻新品种 (系 )的淀粉粘滞特性 ,结果表明不同品种 (系 )具有特征性 RVA谱。依消减值可有效区分出品种 (系 )表观直链淀粉含量 ( AAC)的高低。低 AAC品种 (系 )的消减值一般为负值 ,中等或高 AAC品种 (系 )的消减值为正值。中等 AAC品种 (系 )间食用品质的优劣 ,可根据消减值和崩解值判断。RVA谱的崩解值与胶稠度和米饭口感相关 ,消减值与米饭质地关联。上述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粘滞特性 表观直链淀粉含量 水稻 稻米品质 早籼稻
下载PDF
加工型功能早籼稻新品种“浙辐201”的选育与特性 被引量:42
19
作者 沈伟桥 舒小丽 +2 位作者 张琳琳 夏英武 吴殿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2-314,共3页
浙辐201是新品系201干种子经60Coγ射线辐射培育而成的高抗性淀粉含量的早籼稻新品种,具有直链淀粉含量高、胶稠度软和抗性淀粉含量高的特点,适合加工专用和功能食品开发,适宜在浙江、江西、安徽、湖南等省作早中熟早籼稻栽培。
关键词 早籼稻 浙辐201 抗性淀粉 育种
下载PDF
不同直播方式对南方稻田杂草发生及早籼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20
作者 王文霞 曾研华 +4 位作者 曾勇军 梁喜欢 谭雪明 石庆华 潘晓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5-560,共6页
为探究不同直播方式稻田杂草的发生规律,解决杂草防除难题,本试验以常规稻中嘉早17和杂交稻两优819为供试材料,设置旱直播、湿直播和水直播3种直播方式,研究不同直播方式对南方稻田杂草发生及早籼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直播方式... 为探究不同直播方式稻田杂草的发生规律,解决杂草防除难题,本试验以常规稻中嘉早17和杂交稻两优819为供试材料,设置旱直播、湿直播和水直播3种直播方式,研究不同直播方式对南方稻田杂草发生及早籼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直播方式下稻田杂草种类差异不明显,其杂草种类主要有稗草、雀舌草和牛筋草等禾本科杂草及鸭跖草、鸭舌草、马齿苋和水竹叶等阔叶类杂草;但不同直播方式下稻田杂草的优势种群差异明显,旱直播稻田以稗草为优势种群,占总杂草比例的48.60%~54.17%,而湿直播和水直播稻田均以鸭舌草为优势种群,分别占总杂草的43.00%~46.44%、36.00%~38.66%。不同直播方式下稻田杂草数量差异显著,2供试品种的稻田杂草数量排序均为旱直播<湿直播<水直播,旱直播杂草数量比湿直播、水直播分别降低3.44%~6.71%、40.92%~42.89%,且旱直播稻田杂草干物质量也均低于湿直播和水直播。与湿直播、水直播方式相比,旱直播提高了2供试品种的出苗率、有效穗数及结实率,并显著增加了水稻产量,2供试品种产量增幅分别达21.26%~27.65%、28.52%~35.49%。此外,不同直播方式下早籼稻品种间杂草发生与产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综上,采用旱直播方式可减少稻田杂草发生,提高早籼稻产量。本研究结果为实现直播稻高产稳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稻 机械直播 旱直播 杂草发生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