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阶时域有限差分算法的电磁波传播计算 被引量:6
1
作者 苏卓 谭峻东 +1 位作者 张俊 龙云亮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1-436,共6页
利用FDTD(2,4)高阶时域有限差分(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FDTD)算法并结合滑动窗口的思想,对电磁波传播特性进行了仿真计算.采用的高阶FDTD算法在空间上达到四阶精度,与二阶精度的传统FDTD算法相比,在相同每波长采样数的条件下,... 利用FDTD(2,4)高阶时域有限差分(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FDTD)算法并结合滑动窗口的思想,对电磁波传播特性进行了仿真计算.采用的高阶FDTD算法在空间上达到四阶精度,与二阶精度的传统FDTD算法相比,在相同每波长采样数的条件下,数值色散误差能得到进一步的减少.在源脉冲传播较长距离时,数值色散的减少使得时域下脉冲扩展现象得到改善,滑动子窗口仍然能包含着激励源脉冲的全部信息,从而可更加准确地计算长距离电波传播特性.另外,在相同的数值色散误差容限下,每波长采样数比传统二阶FDTD方法有所减少,从而节省存储空间,加快计算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有限差分算法 高阶 数值色散 电波传播
下载PDF
计算电离层VLF波传输特性的时域有限差分算法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驰 芮国胜 +1 位作者 王瑞 薛鹏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35-1241,共7页
在星载甚低频(VLF)通信技术中,研究甚低频信号在电离层中的传输特性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利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算法研究电离层传输特性大多基于高频脉冲信号,且传播模型相对粗略,计算存在一定误差。为此,建立了更为精确的电离层... 在星载甚低频(VLF)通信技术中,研究甚低频信号在电离层中的传输特性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利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算法研究电离层传输特性大多基于高频脉冲信号,且传播模型相对粗略,计算存在一定误差。为此,建立了更为精确的电离层各向异性传播模型,对常规的FDTD算法引入变步长因子,并用该算法对VLF波在电离层中的场强衰减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了昼夜变化及频率对其传输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与卫星实测数据对比表明:与常规的FDTD算法以及全波分析方法相比,引入变步长因子的FDTD算法精度更高;在VLF频段,降低频率有利于电磁波穿透电离层,且白天的衰减明显大于夜间;VLF波在射入电离层并穿透D层时衰减严重(30-40 d B),约为F1层中衰减的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甚低频通信 甚低频波 电离层传输特性 时域有限差分算法 变步长因子
下载PDF
使用Jury准则对时域有限差分算法进行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肖飞 唐小宏 +1 位作者 王玲 吴涛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9-51,63,共4页
在分析过程中要找出对应特征多项式的所有的根是相当困难的,尤其是对于高阶算法而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控制领域中的Jury准则将被引入,它仅需要使用特征多项式的系数而不需要直接求解整个方程获得所有的根。因此,使用它可以简化算法的... 在分析过程中要找出对应特征多项式的所有的根是相当困难的,尤其是对于高阶算法而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控制领域中的Jury准则将被引入,它仅需要使用特征多项式的系数而不需要直接求解整个方程获得所有的根。因此,使用它可以简化算法的稳定性分析,2个实例验证了它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有限差分算法 稳定性分析 Jury准则
下载PDF
时域有限差分算法与遗传算法在平面螺旋电感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宏建 李靖 +1 位作者 刘和光 姜景山 《中国工程科学》 2004年第11期38-42,共5页
文章通过电磁场时域有限差分 (FDTD)算法与遗传算法 (GA)相结合进行平面螺旋电感设计。通过优化单元网格大小 ,可优化设计整个平面螺旋电感 (包含空气桥 )的结构尺寸。介绍了该方法既能够进行严格的电磁场求解 ,又可以避免繁杂的实验过... 文章通过电磁场时域有限差分 (FDTD)算法与遗传算法 (GA)相结合进行平面螺旋电感设计。通过优化单元网格大小 ,可优化设计整个平面螺旋电感 (包含空气桥 )的结构尺寸。介绍了该方法既能够进行严格的电磁场求解 ,又可以避免繁杂的实验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有限差分算法 遗传算法 平面螺旋电感 品质因素
下载PDF
辛时域有限差分算法研究等离子体光子晶体透射系数 被引量:1
5
作者 高英杰 叶全意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30-236,共7页
相较于传统的时域有限差分算法,辛时域有限差分算法具有高准确度性和低色散性.传统的时域有限差分算法的计算准确度较低,数值色散误差较大,并且破坏了麦克斯韦方程的辛结构,从而导致其稳定性较差.然而辛时域有限差分算法可以克服这些缺... 相较于传统的时域有限差分算法,辛时域有限差分算法具有高准确度性和低色散性.传统的时域有限差分算法的计算准确度较低,数值色散误差较大,并且破坏了麦克斯韦方程的辛结构,从而导致其稳定性较差.然而辛时域有限差分算法可以克服这些缺点,从而保证了整个仿真计算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本文基于辛时域有限差分算法,对等离子体光子晶体的带隙特性,透射系数等进行了研究,并与传统的时域有限差分算法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辛时域有限差分算法的优势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有限差分算法 等离子体光子晶体 高准确度 辛算子 透射系数
下载PDF
时域有限差分算法的MPI实现与效率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太全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07年第1期32-34,共3页
以MPI为编程环境,讨论了时域有限差分算法(FDTD)的子区域划分方法和虚拟拓扑的建立;通过分析FDTD算法,建立了相邻子区域间的通信规则和FDTD并行算法的MPI实现步骤;通过对运算开销和通信开销的测试与计算,分析了算法的效率。
关键词 时域有限差分算法 MPI 效率
下载PDF
嵌入式薄片模型在时域有限差分算法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孟雪松 鲍献丰 +1 位作者 刘德赟 周海京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3-47,共5页
将一等效薄片模型嵌入到时域有限差分算法(FDTD)中,以快速而有效地解决复合材料薄片在电磁计算中的多尺度问题。在该嵌入式薄片模型中,薄片不需要被剖分网格,而是被嵌入到相邻的网格间,从而可以使用相对较大的网格剖分周围物体,进而可... 将一等效薄片模型嵌入到时域有限差分算法(FDTD)中,以快速而有效地解决复合材料薄片在电磁计算中的多尺度问题。在该嵌入式薄片模型中,薄片不需要被剖分网格,而是被嵌入到相邻的网格间,从而可以使用相对较大的网格剖分周围物体,进而可节省大量的计算资源。在这一模型中,薄片被等效为一段传输线,并用其频域的导纳矩阵代替。使用数字滤波器理论以及逆Z变换可将频域的导纳矩阵转换到时域,并将其嵌入到时域有限差分算法中。该嵌入式薄片模型被用来计算一单层碳纤维复合材料薄片的反射以及透射性能,并与其解析解进行对比,从而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收敛性以及高效性。该模型被用来计算三种具有不同电参数的单层碳纤维复合材料薄片的屏蔽性能,以研究各电参数对其屏蔽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薄片模型 碳纤维复合材料 屏蔽性能 时域有限差分算法
下载PDF
时域有限差分算法的计算机实现可行性研究
8
作者 潘东旭 朱江 《无线互联科技》 2015年第10期99-100,共2页
时域有限差分法是解决电磁场计算的重要算法。该算法基于简单的公式迭代,很容易处理不同介质组成的电磁结构。但由于有限的计算机存储空间使得时域差分算法的空间有限,利用特殊的边界条件来截断电磁场问题的几何空间才能用于计算机编程... 时域有限差分法是解决电磁场计算的重要算法。该算法基于简单的公式迭代,很容易处理不同介质组成的电磁结构。但由于有限的计算机存储空间使得时域差分算法的空间有限,利用特殊的边界条件来截断电磁场问题的几何空间才能用于计算机编程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有限差分算法 电磁场计算 吸收边界条件 完全匹配层
下载PDF
基于CUDA平台的时域有限差分算法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沈琛 王璐 +1 位作者 胡玉娟 吴先良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44-647,共4页
文章针对传统时域有限差分(FDTD)算法的不足,以图形加速卡为核心,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并实现了基于CUDA平台的FDTD并行算法。CUDA是最新的可编程多线程的通用计算GPU模型,由于FDTD算法在空间上具有天然的并行性,因此非常适合在... 文章针对传统时域有限差分(FDTD)算法的不足,以图形加速卡为核心,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并实现了基于CUDA平台的FDTD并行算法。CUDA是最新的可编程多线程的通用计算GPU模型,由于FDTD算法在空间上具有天然的并行性,因此非常适合在GPU上实现并行算。文章描述了在CUDA编程模型上的FDTD算法的设计以及优化过程,并通过数值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了基于GPU的并行FDTD算法可以大大减少计算时间,基于GPU加速已成为电磁场数值计算的研究热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图形处理器(GPU) 统一计算架构(CUDA) 时域有限差分(FDTD)算法
下载PDF
电磁计算中辛时域有限差分算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查晓民 谢国大 +2 位作者 沙威 黄志祥 吴先良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3-54,共12页
辛时域有限差分(symplectic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SFDTD)算法作为一种高精度、高稳定、高保真度的时域数值算法,在多个学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已发展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数值计算方法.本文主要对SFDTD算法的构建、数值优... 辛时域有限差分(symplectic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SFDTD)算法作为一种高精度、高稳定、高保真度的时域数值算法,在多个学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已发展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数值计算方法.本文主要对SFDTD算法的构建、数值优化以及相关关键技术处理进行了介绍.重点总结了基于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分近似优化处理方法,处理不连续边界及金属曲面时的局部修正方法,以及时域电磁仿真中不可或缺的三大关键技术:总场/散射场技术、完全匹配层(perfect matched layer,PML)、近远场变换技术.最后,介绍了SFDTD算法在电磁仿真、量子力学求解、多物理问题建模与分析中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有限差分(SFDTD)算法 数值优化 电磁仿真 量子力学
下载PDF
双色散模型的辛时域有限差分算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辉 黄志祥 +2 位作者 吴先良 任信钢 吴博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8-34,共7页
结合有耗的Drude-Lorentz色散模型,提出了处理双色散模型的辛时域有限差分算法.基于矩阵分裂,辛传播算子和辅助差分方程技术,结合严格而巧妙的公式推导,构建了算法框架,并给出了详细的公式推导过程.为了验证本文算法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结合有耗的Drude-Lorentz色散模型,提出了处理双色散模型的辛时域有限差分算法.基于矩阵分裂,辛传播算子和辅助差分方程技术,结合严格而巧妙的公式推导,构建了算法框架,并给出了详细的公式推导过程.为了验证本文算法的有效性和精确性,首先计算了一维空间双色散平板的透射系数,并与解析解对比,结果较好地符合,证明了该算法是有效而精确的.然后计算了三维空间中有实际意义的银分裂环,金属银的介电参数由Drude模型拟合.计算了该结构的透射系数,反射系数和吸收系数,得到了银分裂环的谐振频率和吸收频率,为实际实验结果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耗Drude-Lorentz色散模型 时域有限差分算法 双色散模型 矩阵分裂
原文传递
基于时域有限差分算法的光子晶体光分束器的设计
12
作者 林南 《光学与光电技术》 2013年第3期97-100,共4页
报道了一种基于空气孔型光子晶体自准直环形谐振腔1×4光分束器。其结构由4个改变空气孔半径的分光镜组成。首先运用多光束干涉原理分析光分束器各个端口的透射谱,通过分光镜的合适组合,自准直光就可以按照设定的比例从各出口出射... 报道了一种基于空气孔型光子晶体自准直环形谐振腔1×4光分束器。其结构由4个改变空气孔半径的分光镜组成。首先运用多光束干涉原理分析光分束器各个端口的透射谱,通过分光镜的合适组合,自准直光就可以按照设定的比例从各出口出射。再利用编写的二维时域有限差分程序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其结果和理论值很好地吻合。该结构具有尺寸小、自由光谱范围大、硅基等优点,有望应用于未来的高密度集成光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时域有限差分算法 光子晶体 自准直 光分束器
原文传递
圆环天线的时域有限差分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太全 田茂 +1 位作者 吴庆麟 徐继生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2年第6期577-580,共4页
采用时域有限差分算法 (FDTD)计算了圆环天线在高斯脉冲激励下的瞬时电流分布 ,通过付里叶变换 ,获得天线在不同频率下的稳态电流分布 ,经过进一步计算 。
关键词 时域有限差分算法 付里叶变换 输入阻抗 辐射方向图 圆环天线
下载PDF
三角形角反射器的时域有限差分法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振华 才长帅 +1 位作者 李光伟 闫海 《微计算机信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9期53-54,66,共3页
为研究三角形角反射器对雷达波的电磁散射特性,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算法对三角形角反射器的RCS值进行计算,得出三角形角反射器在不同频率,不同入射角度,不同形状下的全向RCS值和相应的3D波瓣图,对角反射器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数值依据。
关键词 电磁散射 三角形角反射器 雷达截面积 时域有限差分算法
下载PDF
隐含变向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的MPI实现
15
作者 李太全 陈威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13年第1期6-9,2,共4页
在MPI环境中,研究了适合于隐含变向时域有限差分算法(ADI-FDTD)的虚拟拓扑和节点间的数据通信。将并行对角占优算法(PDD)应用于ADI-FDTD,极大地减少了并行节点间的数据通信。进一步分析数据通信的传输速率,提出了数据成批传送方案,实现... 在MPI环境中,研究了适合于隐含变向时域有限差分算法(ADI-FDTD)的虚拟拓扑和节点间的数据通信。将并行对角占优算法(PDD)应用于ADI-FDTD,极大地减少了并行节点间的数据通信。进一步分析数据通信的传输速率,提出了数据成批传送方案,实现了ADI-FDTD的高效率并行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I 隐含变向时域有限差分算法 三对角方程组 并行对角占优算法
下载PDF
有限振幅波的三维时域建模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伟 杨军 田静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9-357,共9页
通过对二维算法(Texas code)做扩展,建立了求解扩展版KZK(Khokhlov-Zabolotskaya-Kuznetsov)方程的三维时域有限差分算法。该算法先将KZK方程变换成TBE(Transformed Beam Equation),然后依次求解衍射(抛物线近似条件下)、热黏滞吸收、... 通过对二维算法(Texas code)做扩展,建立了求解扩展版KZK(Khokhlov-Zabolotskaya-Kuznetsov)方程的三维时域有限差分算法。该算法先将KZK方程变换成TBE(Transformed Beam Equation),然后依次求解衍射(抛物线近似条件下)、热黏滞吸收、弛豫和非线性作用。数值仿真了圆形、矩形和方形阵列的非线性声场,与前人的结果相符,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并分析了把弛豫吸收系数当成热黏滞吸收系数引入空气中的参量阵的模拟会带来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振幅波 时域有限差分算法 时域建模 三维 非线性作用 吸收系数 方程变换 近似条件
原文传递
高阶均匀采样的时域伪谱算法研究
17
作者 李源 许家栋 +1 位作者 曾渊 罗永健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2-485,共4页
传统的时域有限差分算法(FDTD)采用二阶中心差分格式近似计算时间微分。相对于高阶的空间离散,这种低阶的时间离散成为限制算法整体精度提高的瓶颈。利用引入高阶均匀化采样的时域伪谱方法(PSTD),消除了低阶时间离散对算法整体性能提高... 传统的时域有限差分算法(FDTD)采用二阶中心差分格式近似计算时间微分。相对于高阶的空间离散,这种低阶的时间离散成为限制算法整体精度提高的瓶颈。利用引入高阶均匀化采样的时域伪谱方法(PSTD),消除了低阶时间离散对算法整体性能提高的制约,在提高空域分辨率的同时也消除了数值近似引起的数值波相速度各向异性和波前失真,增强了算法的适应性,提高了算法的分析精度。通过二维光子带隙结构传输系数的数值模拟,验证了高阶均匀化采样时域伪谱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有限差分算法 时域伪谱方法 光子晶体 快速傅立叶变换
下载PDF
立体弯折线缆线束电磁耦合分析的时域混合算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叶志红 鲁唱唱 张玉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345-4351,共7页
受复杂系统布线空间的制约,线缆通常为线束结构,并呈现弯折和空间立体分布形态。目前,针对立体弯折线缆线束(BSCs)的电磁耦合,仍缺乏高效的时域建模分析方法。因此,该文基于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和传输线(TL)方程,提出自适应线缆网格... 受复杂系统布线空间的制约,线缆通常为线束结构,并呈现弯折和空间立体分布形态。目前,针对立体弯折线缆线束(BSCs)的电磁耦合,仍缺乏高效的时域建模分析方法。因此,该文基于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和传输线(TL)方程,提出自适应线缆网格技术,结合高效插值技术和电荷守恒定律,研究了一种高效的时域混合算法,实现立体弯折线缆线束的电磁耦合时域快速同步计算。首先,将立体弯折线束整体结构按照弯折节点分解成多段独立的子线束。然后,基于传输线方程和FDTD方法,结合自适应线缆网格技术和插值技术,构建各段空间立体分布的子线束电磁耦合模型,并求解得到线束沿线各点的瞬态响应。最后,根据电荷守恒定律,构建弯折节点的等效电路模型并求解得到节点处的电压,实现各段子线束之间的干扰信号传输。通过理想导电板上和屏蔽机箱内立体弯折线束电磁耦合的数值模拟,从计算精度和耗用时间方面与CST和FDTD-SPICE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弯折线缆线束 自适应线缆网格技术 插值技术 电荷守恒 时域有限差分与传输线方程的混合算法
下载PDF
端接复杂电路传输线网络的电磁耦合时域并行计算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叶志红 张玉 鲁唱唱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3-719,共7页
针对端接复杂电路传输线(TL)网络的电磁耦合问题,仍缺乏高效的场路协同仿真技术。该文将传输线方程与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诺顿定理和置换定理以及NGSPICE软件相结合,并引入消息传递接口(MPI)并行技术,提出一种高效的时域混合并行算... 针对端接复杂电路传输线(TL)网络的电磁耦合问题,仍缺乏高效的场路协同仿真技术。该文将传输线方程与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诺顿定理和置换定理以及NGSPICE软件相结合,并引入消息传递接口(MPI)并行技术,提出一种高效的时域混合并行算法(FDTDTL-NGSPICE)。首先,根据诺顿定理和置换定理,将传输线网络分解为传输线子系统和复杂电路子系统,并构建对应的等效电路模型。然后,使用FDTDTL并行算法计算传输线子系统沿线各点的电压和电流,并获取对应诺顿等效电路的电流源和等效导纳大小。最后,使用NGSPICE对复杂电路子系统进行传导干扰分析,获得复杂电路各元件上的瞬态响应,并将端口电压反馈给传输线子系统作为边界,实现传输线网络电磁耦合的场线路联合协同仿真。通过对3类典型场景的计算实例,分别使用时域混合并行算法和电磁仿真软件CST电缆工作室(CS)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比,验证所提算法的置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输线网络 复杂电路 诺顿定理 时域有限差分与传输线方程的混合并行算法 NGSPICE软件
下载PDF
基于FDTD算法的环状蝶式双模滤波器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凯 李楠 杨明武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08-911,共4页
文章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对工作于2.4 GHz的环状蝶式双模滤波器进行了模拟分析和优化设计;通过不断改变微扰金属贴片的尺寸优化得到环状蝶式双模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为2.4 GHz,插入损耗和回波损耗能很好地满足无线局域网系统的应用要... 文章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对工作于2.4 GHz的环状蝶式双模滤波器进行了模拟分析和优化设计;通过不断改变微扰金属贴片的尺寸优化得到环状蝶式双模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为2.4 GHz,插入损耗和回波损耗能很好地满足无线局域网系统的应用要求,同时环状蝶式双模滤波器的几何尺寸比传统的由其他谐振器构成的微带滤波器的几何尺寸减小了40%以上;为了进一步的优化,采用四极微带双模谐振器来设计滤波器,滤波器由通带向到阻带的过渡十分陡峭,具有更加优异的选频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有限差分算法 无线局域网 环状蝶式双模滤波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