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6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火山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强震活动趋势的指示
1
作者 石富强 王芃 +5 位作者 杨晨艺 王光明 刘洁 邵志刚 王庆林 贾若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291,共19页
基于史密森学会火山目录分析了全球火山活动的时空特征,并结合中国地震台网目录讨论了火山活动对全球和中国大陆强震活动趋势的指示意义。结果显示:①全球火山活动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百年周期特征,且百年周期内火山活动和M≥8.0大震之间... 基于史密森学会火山目录分析了全球火山活动的时空特征,并结合中国地震台网目录讨论了火山活动对全球和中国大陆强震活动趋势的指示意义。结果显示:①全球火山活动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百年周期特征,且百年周期内火山活动和M≥8.0大震之间存在着频次准同步和能量互补现象;②中国大陆1955年前后强震活动状态的变化可能与同期全球火山活动状态变化密切相关,且二者可能受控于百年周期内地球内部能量积累与释放的状态变化;③2022年汤加火山的剧烈喷发意味着地球内部能量仍在持续释放。结合全球M8地震和中国大陆M7浅源地震的活动特征,认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全球及中国大陆的大震活动状态可能与二十世纪上半叶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 地震 时空分布特征 地震趋势 全球和中国大陆
下载PDF
邛海大型水生植物时空分布及其退化原因
2
作者 董艳珍 张培育 +1 位作者 李小艳 郑丙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6-246,I0025,共12页
根据2021年7和12月、2022年5和9月邛海水生植物调查结果,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邛海水生植物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状况以及退化原因,提出了邛海水生植物恢复的对策建议。邛海湖区有水生植物23种,主要分布在水深2 m内,在湖泊北岸... 根据2021年7和12月、2022年5和9月邛海水生植物调查结果,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邛海水生植物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状况以及退化原因,提出了邛海水生植物恢复的对策建议。邛海湖区有水生植物23种,主要分布在水深2 m内,在湖泊北岸成片分布,湖泊西岸和南岸呈斑块状分布,东岸零星分布,总面积约1.3 km^(2)。水生植物分布面积由1990s前占湖面积的20%左右缩减到目前的不足5%,沉水植物群落结构简单化,浮叶植物和挺水植物分布范围扩张。1998年洪水从海河口倒灌,致使高枧湾水域沉水植被消失;近10年来湖泊运行水位抬升和透明度下降使得邛海水生植物分布面积进一步缩小、种群单一化。需要恢复邛海水位运行的自然节律,减少污染负荷输入改善水体透明度,辅之人工生态修复等措施,逐步恢复邛海水生态系统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时空分布 群落演替 邛海
下载PDF
基于ConvLSTM-CNN预测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时空分布趋势
3
作者 杜艳玲 马玉玲 +3 位作者 汪金涛 陈珂 林泓羽 陈刚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4-187,共14页
海洋渔场的变动由空间与环境因子共同驱动,渔场时空演变信息的精准预测是海洋捕捞的关键。本研究利用1995-2018年太平洋海域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的渔业生产统计数据,结合同期海洋环境数据包括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 海洋渔场的变动由空间与环境因子共同驱动,渔场时空演变信息的精准预测是海洋捕捞的关键。本研究利用1995-2018年太平洋海域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的渔业生产统计数据,结合同期海洋环境数据包括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海表面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SSS)、初级生产力(Primary Productivity,PP)和溶解氧浓度(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DO),提出了一种融合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Convolu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s,ConvLSTM)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的渔场时空分布预测模型。该模型引入特征提取模块,对时空因子进行编码,提取时空特征信息,同时采用CNN提取海洋环境变量的抽象特征,采用ConvLSTM提取渔业数据的高层时空关联信息,最后融合多种特征对渔场时空演变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模型的均方根误差为0.1036,较随机森林、BP神经网络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等传统渔场预报模型的预测误差降低15%~40%,预测的高产渔区与实际作业的高渔获量区匹配度为89%。该研究构建的渔场时空预测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出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的时空分布,为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的延绳钓渔业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鳍金枪鱼 时空分布 融合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 太平洋
下载PDF
民航管制安全风险主题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4
作者 陈芳 温抗抗 +1 位作者 张亚博 邹汶倩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7-595,共9页
为了探究民航管制安全风险的时空分布规律,基于潜在迪利克雷分布(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LDA)主题模型识别出民航管制安全风险主题,定义民航管制安全风险主题强度的定量测度指标,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冷热点分析对民航管制安... 为了探究民航管制安全风险的时空分布规律,基于潜在迪利克雷分布(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LDA)主题模型识别出民航管制安全风险主题,定义民航管制安全风险主题强度的定量测度指标,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冷热点分析对民航管制安全风险主题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LDA主题模型识别出“管制员指令错误风险”等10个管制安全风险主题;“管制员指令错误风险”主题存在较弱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在2018—2021年,全局Moran’s I总体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在2018—2021年,“管制员指令错误风险”主题强度高值聚集的区域由西南向东南转移,高值聚集区域数量变少,且不稳定,低值聚集区域发生转移并在2020年后保持稳定。通过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冷热点分析确定了2018—2021年中国民航不同管制区域的管制安全风险的时空分布格局,为局方进行差异化的安全监管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文本挖掘 时空分布规律 潜在迪利克雷分布(LDA) 空间自相关 空中交通管制
原文传递
蜀道陕南段传统聚落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5
作者 张定青 李霂芝 王宇鹏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1期31-40,共10页
蜀道在中国古代交通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历史时期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蜀道陕南段地理位置特殊、7条主线汇集,沿线传统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线路密切相关。本文以历史地理学研究视角,结合文献研究、地图分析、统... 蜀道在中国古代交通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历史时期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蜀道陕南段地理位置特殊、7条主线汇集,沿线传统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线路密切相关。本文以历史地理学研究视角,结合文献研究、地图分析、统计分析及田野调查,梳理传统聚落的时空分布信息;对传统聚落历史职能进行类型分析,从具体线路和地理空间2个维度探究其分布特征。通过蜀道线路历史变迁及地理环境层面的归因分析,揭示了蜀道线路功能特点与历史演进及地形地貌、农业耕作条件等影响传统聚落时空分布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道 传统聚落 时空分布 类型分析 陕南
下载PDF
上海市工业遗产时空分布及保护利用研究
6
作者 方田红 夏爽 李蓓 《中国名城》 2024年第4期77-82,共6页
基于各级别文物保护名单,利用ArcGIS软件,对上海市工业遗产的时空分布和保护利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上海工业遗产时间跨度大、历史延续性强,整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散点期,上海工业发展缓慢,留下的工业遗产数量相对较少;密集期,上海... 基于各级别文物保护名单,利用ArcGIS软件,对上海市工业遗产的时空分布和保护利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上海工业遗产时间跨度大、历史延续性强,整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散点期,上海工业发展缓慢,留下的工业遗产数量相对较少;密集期,上海建成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此期间留下的工业遗产数量激增;回落期,工业发展迅猛,工业遗产数量却大大减少。(2)上海在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上虽有不足,未来仍需坚持保护优先与合理利用相结合、信息公开与决策透明相融合、分级管理与动态传承相促进、联动规划与社区融合相统一的四项关键原则,现阶段已发展出文化艺术空间、文化消费空间、文化休闲空间3种主要利用模式,可为其他各地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 时空分布 保护利用 上海 历史演进
下载PDF
长江泰州段引排水量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7
作者 王胜艳 王品勇 马林敏慧芝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4期5-8,共4页
长江引排水是泰州市水资源的重要来源,本文选取长江泰州段的17个主要口门,统计了1959—2022年的引排水量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受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引排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总体上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但近年来... 长江引排水是泰州市水资源的重要来源,本文选取长江泰州段的17个主要口门,统计了1959—2022年的引排水量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受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引排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总体上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但近年来呈现波动趋势;受区域降水、季节性农灌用水和长江潮位等因素影响,沿江口门引排水量年内分配不均;高港水利枢纽的建成对区域水资源的分配影响较大。研究成果可为长江大保护、优化口门调度方案、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及计划用水等管理工作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泰州段 引排水量 高港水利枢纽 时空分布
下载PDF
西藏拉鲁湿地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洋 安瑞志 +4 位作者 杨号 张艳秋 陈俊霖 马文强 巴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3-415,共13页
为了解西藏拉鲁湿地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子,于2021年7月、10月和2022年5月在拉鲁湿地主要水系进行定性和定量样品采集,共采集浮游植物水样126个,从不同季节和不同生境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多样性等方面入手,探讨拉鲁湿地... 为了解西藏拉鲁湿地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子,于2021年7月、10月和2022年5月在拉鲁湿地主要水系进行定性和定量样品采集,共采集浮游植物水样126个,从不同季节和不同生境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多样性等方面入手,探讨拉鲁湿地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子,为研究拉鲁湿地生态系统和稳定发展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1)拉鲁湿地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32种(含变种和变型),隶属于8门13纲36目74科130属,物种组成表现为硅藻-绿藻-蓝藻型。2)拉鲁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参数在不同季节和不同生境之间存在差异。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秋季和春季,Simpson优势度指数显著高于秋季。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低于夏季和春季。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显著低于夏季和秋季。沼泽生境的浮游植物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湿草甸生境。3)季节是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差异的关键因素,生境对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较弱,夏季的距离衰减模式比秋季和春季更强。4)拉鲁湿地不同的浮游植物群落参数与不同环境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5)空间因素在解释浮游植物群落变异方面具有显著贡献,而快速变化的水质变量在决定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季节和缓慢变化水质因子的解释能力相对较弱,但仍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变异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鲁湿地 浮游植物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 西藏
下载PDF
基于生境分析的于桥水库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时空分布
9
作者 纪翔 张闫涛 +4 位作者 叶少文 杨洁 张堂林 姚维志 何文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10,共12页
为掌握华北地区典型水库于桥水库的鱼类组成现状及群落时空动态,为该类水体的生物操纵尤其是小型鱼类的生态调控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于2020-2021年中4个季度在天津于桥水库选取7个区域,每个区域从沿岸带到敞水区布设4~5个采样点,涵... 为掌握华北地区典型水库于桥水库的鱼类组成现状及群落时空动态,为该类水体的生物操纵尤其是小型鱼类的生态调控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于2020-2021年中4个季度在天津于桥水库选取7个区域,每个区域从沿岸带到敞水区布设4~5个采样点,涵盖主要生境类型,使用多网目刺网和地笼对各采样点的鱼类群落进行采样,对获得的数据进行优势种、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时空变化分析.调查显示:本次共采集鱼类16 321尾,隶属3目9科26属29种;按相对重要性指数排序,全年优势种为似鱎、鲫、■和红鳍原鲌;秋季鱼类物种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季节,荇菜生境(H3)及穗状狐尾藻生境(H1)的物种多样性高于其他生境. PCoA及PERMANOVA检验显示各季节之间及生境之间的小型鱼类群落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MPER分析表明造成群落结构季节及生境差异的主要贡献种为小型鱼类.结果表明于桥水库当前鱼类群落结构较为简单,物种多样性较低,鱼类小型化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桥水库 鱼类群落 时空分布 生境
原文传递
2009-2021年夏季长江口海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0
作者 李立群 王艳 +4 位作者 王彪 卢士强 雷坤 何柄震 程全国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245,共13页
为了探究夏季长江口海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根据2009-2021年夏季长江口海域大中型浮游生物及水质监测数据,通过盐度5‰和25‰等值线将长江口海域划分为口门区(盐度<5‰)、河口区(盐度5‰~25‰)和海水区(盐度>25‰)... 为了探究夏季长江口海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根据2009-2021年夏季长江口海域大中型浮游生物及水质监测数据,通过盐度5‰和25‰等值线将长江口海域划分为口门区(盐度<5‰)、河口区(盐度5‰~25‰)和海水区(盐度>25‰),通过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及排序分析法,分区分析浮游生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时间上,浮游植物物种数量和细胞数量呈上升趋势,群落结构以硅藻为主,甲藻占比近年来有所升高.浮游动物物种数量、密度和生物量整体呈下降趋势,群落组成以桡足类动物为主.空间上,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物种数量呈现出由口门区向海水区递增的趋势,与盐度分布较为一致.②浮游动物多样性水平整体优于浮游植物,二者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较为一致.其中,海水区浮游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均较高,结构复杂;口门区浮游生物种类少,但均匀度较高;河口区浮游生物种类较多但分布不均匀.③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水温、盐度、光照、营养盐是影响浮游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除环境要素外,生物间的捕食作用对群落特征变化也具有重要影响.研究显示,夏季长江口海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特征较为明显,口门区及部分河口区陆源输入带来了丰富的氮磷营养盐,加之河口区咸淡水混合,促进了浮游生物的生长,海水区受黑潮影响,盐度高,营养盐含量丰富,黑潮携带大量浮游生物进入海域,提高了浮游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海域 浮游生物 群落结构 时空分布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禁渔初期长江宜昌-城陵矶江段鱼类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11
作者 史银魁 俞立雄 +6 位作者 周雪 高雷 朱峰跃 杨锦毅 陈大庆 王珂 段辛斌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557,I0001,共13页
研究于2022年7月(丰水期)和2023年1月(枯水期)使用SIMARD EY60回声探测仪对长江中游宜昌-城陵矶江段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并结合网捕调查结果,评估了长江十年禁渔初期该江段鱼类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禁渔初期宜昌-城陵矶江段... 研究于2022年7月(丰水期)和2023年1月(枯水期)使用SIMARD EY60回声探测仪对长江中游宜昌-城陵矶江段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并结合网捕调查结果,评估了长江十年禁渔初期该江段鱼类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禁渔初期宜昌-城陵矶江段丰水期和枯水期的鱼类密度分别为128.69和38.43 ind./1000 m^(3),目标强度(TS)均值分别为–57.54和–60.18 dB,转换后鱼类体长均值为5.22和3.85 cm。丰水期和枯水期鱼类密度和TS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水平方向上,鱼类分布不均匀,蜿蜒曲折处鱼类密度高于平直江段。两次调查鱼类密度最大江段分别为公安-石首和枝江-荆州江段;在垂直方向上,不同水层间鱼类平均密度表现为底层>中层>表层,两时期各水层之间鱼类密度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结合网捕数据及历年历史调查数据,宜昌至城陵矶江段鱼类资源以鲤科、鲿科鱼类为主。禁渔初期鱼类资源有所恢复,但仍以小个体鱼类为主。长江中游鱼类资源的时空分布与生活习性、水域生态环境等因素相关。相关成果将为后续进一步开展禁渔效果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 水声学 鱼类资源 时空分布 禁渔初期
下载PDF
长江禁捕前江苏海域刀鲚(Coilia nasus)时空分布及环境因子的初步研究
12
作者 李子东 汤建华 +6 位作者 吴磊 闫欣 葛慧 施金金 王燕平 朱海晨 王储庆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1-450,共10页
为掌握江苏全海域刀鲚资源状况,为后期长江禁捕效果评估提供支撑资料,2017年5月、8月、11月与2018年2月在江苏海域(31°45′~35°00′N,119°30′~125°00′E)分别进行了4次渔业资源调查,并绘制了尾数资源密度与重量资... 为掌握江苏全海域刀鲚资源状况,为后期长江禁捕效果评估提供支撑资料,2017年5月、8月、11月与2018年2月在江苏海域(31°45′~35°00′N,119°30′~125°00′E)分别进行了4次渔业资源调查,并绘制了尾数资源密度与重量资源密度分布图,利用SPSS26软件对当年的刀鲚资源状况进行评估,积累长江禁渔前刀鲚鱼种系统数据。结果表明:(1)刀鲚除秋季(11月)与冬季(2月)存在部分群体分布于“机轮拖网渔业禁渔区线”(以下简称“禁渔区线”)外侧之外,其余时间均在江苏近岸海域(江苏境内“禁渔区线”到海岸线之间的水域)栖息洄游,江苏近岸海域是刀鲚主要栖息索饵水域;(2)春季(5月)影响江苏海域刀鲚分布的环境因子较多,主要有水温、盐度、溶氧、深度、透明度等,这可能与刀鲚正处于产卵旺期,对环境因子变化敏感有关;夏季(8月)影响江苏海域刀鲚分布的环境因子是透明度,此时刀鲚刚结束产卵不久,返回近海后急需补充能量,丰富的营养物质成为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此时为北半球夏季,江苏省境内60余条入海河流正值汛期,入海河水携带大量的营养物质,成为返海刀鲚优良的索饵场;秋季水温降低,刀鲚开始越冬洄游,水温成为影响刀鲚分布的重要因素;冬季,随着刀鲚性腺再次发育成熟,新一轮的生殖洄游开始,刀鲚栖息水层上升,水深成为影响冬季刀鲚分布的关键因素;(3)与长江禁捕后其他研究者在长江口收集到的刀鲚规格、全长-体重拟合方程综合对比,发现自“长江十年禁捕”逐步实施后,刀鲚种群渔获规格逐渐增大,全长、体重开始逐渐增长,长江刀鲚种群呈现资源恢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 江苏海域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 禁捕效果
下载PDF
长江上游保护区干流江安-重庆段禁渔初期鱼类时空分布特点
13
作者 田盼盼 李祥艳 +6 位作者 邓华堂 王导群 刘绍平 陈大庆 段辛斌 王珂 田辉伍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8-567,共10页
为掌握“长江十年禁渔”初期长江上游保护区干流江安-重庆江段鱼类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在开展鱼类资源调查的同时,利用SIMRADEK80分裂波束科研回声探测仪于2020年12月和2021年5月在江安-重庆江段开展水声探测。水声学探测结果表明,江... 为掌握“长江十年禁渔”初期长江上游保护区干流江安-重庆江段鱼类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在开展鱼类资源调查的同时,利用SIMRADEK80分裂波束科研回声探测仪于2020年12月和2021年5月在江安-重庆江段开展水声探测。水声学探测结果表明,江安-重庆江段2020年12月和2021年5月鱼类平均密度分别为25.31和41.23 ind./1000 m^(3),鱼类目标强度均值分别为–55.81和–52.79 dB,无显著差异,估算鱼类平均体长分别为17.97和24.36 cm。在水平方向上,两次调查鱼类都主要分布在重庆-江津江段,两次水声学探测的鱼类密度在垂直方向上呈现出一定差异,2020年12月表现为下层>中层>上层,2021年5月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此次鱼类资源调查共发现了鱼类12科62种,其中瓦氏黄颡鱼、光泽黄颡鱼、蒙古鲌和贝氏䱗等小型鱼类的数量占比达到50.21%,与水声学结果一致。研究初步探究了保护区内鱼类在不同时段的空间分布规律,评估了禁捕初期长江上游鱼类分布特征,为长江“十年禁渔”生态效果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资源 水声学 时空分布 禁渔 长江上游保护区
下载PDF
太湖底栖动物时空分布特征及基于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的水生态健康评价
14
作者 陶艳茹 董稳静 +3 位作者 罗明科 李则婵 庞燕 许秋瑾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2-763,共12页
太湖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域,面对经济发展,其富营养化威胁到水生态健康.为摸清太湖底栖动物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水生态健康状况,于2023年枯水期(2月)、平水期(5月)、丰水期(8月),在太湖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中部湖区的16个采样点进行... 太湖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域,面对经济发展,其富营养化威胁到水生态健康.为摸清太湖底栖动物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水生态健康状况,于2023年枯水期(2月)、平水期(5月)、丰水期(8月),在太湖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中部湖区的16个采样点进行水样、底泥及底栖动物的分析鉴定.太湖共采集到1116个底栖动物,包含3门7纲15目18科38种.结果表明:太湖东部湖区底栖动物多样性较好,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值(4.86)和丰富度指数平均值(6.82)明显高于其他湖区,软体动物最多,节肢动物最少;北部湖区的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teri)、寡鳃齿吻沙蚕(Nephtys oligobranchia)以及摇蚊科等耐污物种个数显著高于其他湖区,摇蚊类的数量受水期变化的波动较大.太湖丰水期常见种最多,摇蚊类种类和数量明显降低,生物多样性较低.在构建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体系过程中,选出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腹足纲相对丰度、耐污类群百分比、生物指数(BI)和粘附者相对丰度6个核心指标,采用三分法对太湖水生态健康结果进行评估.B-IBI值显示,太湖北部湖区的水生态状况相对较差(B-IBI平均值为18),东部湖区水生态较健康(B-IBI平均值为25);平水期的生态状况最好,枯水期次之,丰水期最差,三个时期健康点位占比分别为43.75%、62.50%和25.00%.冗余分析显示,水体和底泥中的氮、磷以及Chl-a是影响B-IBI值的关键因子.研究显示,太湖底栖动物群落和水生态健康状况在东部湖区明显优于其他湖区,西部湖区的水生态健康状况在枯水期和丰水期明显下降,对特定湖区在特定水期加强保护对太湖湖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底栖动物 时空分布 B-IBI 健康评价
下载PDF
华南地区大型水库铁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以大沙河水库为例
15
作者 张依 周史强 +1 位作者 肖利娟 张颖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44-952,共9页
以广东省大沙河水库为例,通过1周年的月度调查揭示华南地区大型水库铁浓度时空异质性及其影响因子,并对铁污染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水体的铁以颗粒态为主,在水平空间上,总铁浓度(TFe)随水流方向从河流区、过渡区到湖泊区逐级递;... 以广东省大沙河水库为例,通过1周年的月度调查揭示华南地区大型水库铁浓度时空异质性及其影响因子,并对铁污染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水体的铁以颗粒态为主,在水平空间上,总铁浓度(TFe)随水流方向从河流区、过渡区到湖泊区逐级递;在时间上,季节性降雨导致河流区和过渡区丰水期TFe明显高于枯水期.较高的外源性颗粒态铁输入导致河流区和过渡区长期处于铁超标状态(TFe>0.3mg/L),但随颗粒态铁减少,湖泊区极少出现铁超标.溶解性铁(DFe)的时空变化趋势与TFe类似,但DFe浓度还受水温、降雨、水深和溶解氧条件的影响,高pH值和富氧环境导致表层水体DFe浓度均值长期低于0.05mg/L.而湖下层在5~10月进入缺氧状态为底泥铁释放提供条件,湖下层DFe最高可达6mg/L,铁超标严重.建议在铁污染风险预测中应综合考虑水库外源和内源铁输入特征,为保障供水安全,应采取湖泊区湖上层取水方式避免供水铁超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水库 时空分布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典型浅水湖泊表层水体微塑料时空分布特征——以湖北保安湖为例
16
作者 汪浩 王为木 +6 位作者 刘慧 曹伽 张晓瑾 陈佳欣 齐张蓉 焦旭超 朱娇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1-740,共10页
以湖北保安湖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21年4、7、10月和2022年1月采集表层水样,测定水体中微塑料丰度、粒径、形状、颜色和类型,探究浅水型湖泊表层水体中微塑料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保安湖表层水体微塑料的年平均丰度为(1... 以湖北保安湖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21年4、7、10月和2022年1月采集表层水样,测定水体中微塑料丰度、粒径、形状、颜色和类型,探究浅水型湖泊表层水体中微塑料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保安湖表层水体微塑料的年平均丰度为(16.20±2.23)items/L。微塑料丰度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其中夏季(采样时间7月)平均丰度最低,为(1.40±0.09)items/L。在所有微塑料颗粒中,粒径0.064~1 mm占比最大,为82.57%;黑色和无色微塑料占主导地位,占比分别为36.16%和21.31%;纤维状微塑料分布最广泛,占比达40.01%;聚乙烯(PE)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是最主要的微塑料类型,两者之和占比达46.05%,其次为聚苯乙烯(PS,占比17.2%)、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占比8.33%)和聚乙酸乙酯(PVAC,占比8.31%)。统计分析表明,微塑料丰度与湖水水质无显著相关关系。该研究揭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典型浅水湖泊微塑料分布现状,为评估类似湖泊微塑料潜在污染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泊 微塑料 时空分布 影响因素 保安湖
下载PDF
缩节胺复配不同促进剂对棉花棉铃时空分布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17
作者 吴刚 田阳青 +6 位作者 赵强 李欣欣 穆妮热·阿卜杜艾尼 张家豪 王文庆 占东霞 马春梅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9-287,共9页
【目的】运用缩节胺复配不同促进剂对棉花进行化学封顶试验,研究其对棉花成铃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缩节胺复配促进剂对棉花棉铃调控和光合特性的研究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于2022年4~10月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进行,供试棉花... 【目的】运用缩节胺复配不同促进剂对棉花进行化学封顶试验,研究其对棉花成铃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缩节胺复配促进剂对棉花棉铃调控和光合特性的研究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于2022年4~10月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进行,供试棉花品种为新陆中84号,试验药剂以缩节胺和助剂为主,分别复配噻苯隆(0.1%,T_(1))、复硝酚钠(98%原药,T_(2))、胺鲜酯(8%制剂,T_(3))、14-羟基芸苔素(0.01%,T_(4))和萘乙酸(98%原药,T_(5)),以常规缩节胺封顶为对照(CK),共6个处理,分析缩节胺复配促进剂对棉花棉铃时空分布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各处理干物质积累达到最大积累速率的时间在药后20~30 d,净光合速率在药后20 d左右达到最大值,在药后20~30 d棉花进入生殖生长的关键时期,且各复配处理均能提高棉株上中下部内外围铃的坐桃率、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速率。【结论】T_(5)处理快速积累持续期较CK延长了5 d左右,且棉株中下部内外围铃坐桃率较CK差异显著,下部内外围铃坐桃率分别提高了15.00%和20.00%,中部内外围铃分别提高了24.00%和25.00%,伏桃增加了1.13个,单株结铃数显著增加了0.84个,较CK处理皮棉产量提高了15.48%,T_(5)复配类型化学封顶剂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缩节胺 棉铃时空分布 产量 光合特性
下载PDF
中国近地面甲烷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18
作者 郭淏淏 朱炜歆 +4 位作者 张霄羽 张红 魏夜香 侯鑫 荀楠楠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3-601,共9页
利用GOSAT卫星近地面甲烷产品,分析2009年6月至2019年9月中国近地面甲烷浓度的空间分布和年际季节变化特征,并采用相关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探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来看,中国近地面甲烷浓度空间分布呈现东高西低的特点,空间差... 利用GOSAT卫星近地面甲烷产品,分析2009年6月至2019年9月中国近地面甲烷浓度的空间分布和年际季节变化特征,并采用相关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探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来看,中国近地面甲烷浓度空间分布呈现东高西低的特点,空间差异明显;从年际变化来看,全国近地面CH_(4)浓度呈逐年增长趋势(8.71±0.96×10^(-9)/a),各地区年增长趋势在(7.01~11.76)×10^(-9)/a;从季节变化来看,中国近地面CH_(4)浓度夏秋两季浓度较高,春冬两季浓度较低;从影响因素来看,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近地面CH_(4)浓度与气温、植被、夜间灯光、土壤湿度、降水呈正相关,与风速呈负相关.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影响因素重要性分析表明,对近地面CH_(4)浓度影响作用较大的因子为气温、植被和夜间灯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面CH4浓度 时空分布 趋势分析 随机森林
下载PDF
安徽省强对流天气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19
作者 胡晨 周方圆 +3 位作者 王静峰 韩承永 胡培芳 王胜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7,共7页
文章基于1984—2009年安徽省75个县(市)强对流天气灾害的出现次数和灾情情况等资料,以受灾人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倒塌房屋、损伤房屋、农作物受灾面积、电力倒杆、直接经济损伤、农业经济损失等9个灾情要素,通过线性组合法构建了... 文章基于1984—2009年安徽省75个县(市)强对流天气灾害的出现次数和灾情情况等资料,以受灾人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倒塌房屋、损伤房屋、农作物受灾面积、电力倒杆、直接经济损伤、农业经济损失等9个灾情要素,通过线性组合法构建了强对流天气灾害的综合灾损指数,并依据灾损指数确定了强对流灾害的危害程度,分为一般、较重、严重、特重4个等级。结果表明:1984—2009年安徽地区的强对流天气灾害的年出现次数和年灾损指数总体呈线性上升趋势,较重、严重、特重等级灾害表现出增长趋势;安徽省强对流天气灾害频发的月份是6—7月,夏季是灾害最频发的季节;皖北地区的灵璧县、砀山县、萧县是强对流天气灾害最严重的地区。该研究可为安徽省的强对流天气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灾损指数 灾害等级 时空分布 安徽省
下载PDF
船舶动态驱动的碳排放时空分布规律
20
作者 余红楚 方庆龙 +1 位作者 方志祥 刘敬贤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69-1776,共8页
本文基于2018年全球集装箱船的AI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轨迹数据,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计算2018年全球集装箱船的CO_(2)排放量.进一步,采用地理信息科学基础理论与技术,通过船舶排放量与地图的联动分析,挖掘集装箱船CO_(2)... 本文基于2018年全球集装箱船的AI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轨迹数据,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计算2018年全球集装箱船的CO_(2)排放量.进一步,采用地理信息科学基础理论与技术,通过船舶排放量与地图的联动分析,挖掘集装箱船CO_(2)排放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分析主要远洋运输航线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2018年全球集装箱船的CO_(2)年排放量达到1.2355亿t,1月份的排放最高,而11月份排放量全年最低,在时间上呈现明显的分异特性.集装箱船月度排放的空间分布总体较为相似,排放高峰区域主要分布在靠近海岸线和主要远洋航路上,远东-欧洲航线的排放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装箱船 CO_(2)排放 AIS轨迹 时空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