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三角洲旅游经济时空异质性特征及演化趋势
1
作者 冯玉新 田云霞 《经济论坛》 2024年第1期60-70,共11页
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差异或趋同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研究利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状态的指标,结合ArcGIS、Origin等工具,探究2013—2021年长江三角洲旅游经济时空异质性特征,并采用R/S分析法分析其演变趋势。研究表... 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差异或趋同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研究利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状态的指标,结合ArcGIS、Origin等工具,探究2013—2021年长江三角洲旅游经济时空异质性特征,并采用R/S分析法分析其演变趋势。研究表明:(1)时间上,2013—2019年长江三角洲旅游经济总收入呈稳定上升趋势,2019年后波动明显;2013—2021年长江三角洲各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2)空间上,长江三角洲旅游经济呈现“南北高,东西低”的特征,2013—2021年各省份旅游经济差距显著且逐年增大,形成了“江苏>浙江>安徽>上海”较为稳定的空间结构。(3)在原有政策、生态环境等旅游发展要素条件既定情况下,长江三角洲旅游经济差异在2022—2030年的总体演化趋势将与2013—2021年变化趋势大体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时空异质性 演化趋势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洞庭湖流域碳储量的时空异质性及驱动力分析
2
作者 周文强 韩宇 +2 位作者 王金龙 杨伶 阙华斐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51-1862,共12页
基于遥感反演和模型修正法,动态分析1980~2020年洞庭湖流域生态系统碳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借助碳储量贡献率和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量化分析生态系统相互转换以及自然-社会-政策环境对碳储量时空异质性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40a来洞庭... 基于遥感反演和模型修正法,动态分析1980~2020年洞庭湖流域生态系统碳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借助碳储量贡献率和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量化分析生态系统相互转换以及自然-社会-政策环境对碳储量时空异质性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40a来洞庭湖流域及其子流域碳储量先降后升,整体增长262.81Tg,呈现由东-南-西三面向中部、北部逐级递减的“马蹄形”格局;生态系统相互转换推动洞庭湖流域碳储量增长了23.66Tg,其中农田、森林和城镇生态系统间的相互转换主导碳储量变化;洞庭湖流域及其子流域碳储量的时空异质性主要受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协同影响,其中生境质量和人口密度是主导因素.由于存在增强效应和差异化特征,使得双因子交互作用的影响更强烈.为提高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应加快完善洞庭湖流域的生态系统结构,因地制宜构建生态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动态评估 时空异质性 驱动机制 洞庭湖流域
下载PDF
城市居民生活碳排放及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
3
作者 许嘉俊 杨晓军 李睿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32-1742,共11页
基于地图可视化、空间自相关、标准差椭圆和空间马尔科夫链探究中国2006~2020年城市居民生活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并采用时空地理加权模型(GTWR)实证考察城市居民生活碳排放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居民生活碳排放逐年增长... 基于地图可视化、空间自相关、标准差椭圆和空间马尔科夫链探究中国2006~2020年城市居民生活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并采用时空地理加权模型(GTWR)实证考察城市居民生活碳排放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居民生活碳排放逐年增长,年均增长率为10.12%,但增速逐渐放缓;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差异特征,且在样本后期呈现逐渐收敛态势.城市居民生活碳排放水平的空间分布呈现显著的空间聚集特征;标准差椭圆呈现向心集聚的趋势,且分布重心逐渐向西南移动,累计迁移了68.97km;居民生活碳排放的动态演进受到邻地城市碳排放水平的影响.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时间趋势上,人口密度、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和产业结构在大部分城市促进碳排放,但影响力逐年减弱;技术投入和环境规制则降低碳排放,且影响力逐年增强;空间分布上,人口密度、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在南部的影响力更强,而技术投入、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的影响力在东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居民生活碳排放 影响因素 时空异质性
下载PDF
武陵山区国土空间开发对生态安全影响的时空异质性研究
4
作者 陈勤昌 王兆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7-298,309,共13页
[目的]揭示国土开发强度变化对生态安全时空格局演变的非线性影响,为推进武陵山区高质量发展和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武陵山区为考察对象,构建国土开发强度和生态安全综合评估体系,采用空... [目的]揭示国土开发强度变化对生态安全时空格局演变的非线性影响,为推进武陵山区高质量发展和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武陵山区为考察对象,构建国土开发强度和生态安全综合评估体系,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解析了国土开发强度对生态安全的空间溢出效应,并利用门槛模型厘清多重约束条件下的非线性影响。[结果](1)武陵山区国土开发强度从2000年的0.195升至2020年的0.273,生态安全指数从2000年的0.282增至2020年的0.438,两者均呈波动上升发展态势。(2)国土开发强度与生态安全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国土开发强度对本县区生态安全指数增长的溢出效应明显强于邻近县区溢出效应,整体驱动着武陵山区生态安全水平正向演化。(3)武陵山区国土开发强度提升对生态安全存在门槛效应,呈现“增强—减弱”的倒“U”型曲线关系,当门槛值介于[0.158,0.309],则国土空间开发对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具有显著的强化作用。[结论]研究期间武陵山区国土开发强度及其阈值逐渐增大,对生态安全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因地制宜设置国土开发强度区间成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开发 生态安全 时空异质性 武陵山区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协同权衡的时空异质性
5
作者 李春莹 李桂娥 +1 位作者 李杰 焦洋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2-1006,共15页
借助In VEST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000~2020年生境质量(HQ)、碳储存(CS)、产水服务(WY)3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格局及演变特征进行刻画,并采用差异比较法进一步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最后利用地理加权二元逻辑回归分... 借助In VEST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000~2020年生境质量(HQ)、碳储存(CS)、产水服务(WY)3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格局及演变特征进行刻画,并采用差异比较法进一步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最后利用地理加权二元逻辑回归分析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对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协同关系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生境质量与碳储存均呈现下降的趋势,生境质量下降幅度为3.85%,碳储存下降幅度为0.51%;产水服务在2000~2020年间变化较大,总体增加87.56%.(2)2000~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3对生态系统服务均存在较强的时空异质性.产水服务-生境质量及产水服务-碳储存以权衡关系为主,生境质量-碳储存整体呈现协同状态.(3)建设用地面积和年平均温度变化相比于其他因子而言,对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的空间非平稳响应更加强烈.总之,长江三角洲城市群3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协同与权衡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且影响因素的正负性及强度也具有时空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 地理加权二元逻辑回归 时空异质性
下载PDF
基于MRI时空异质性模型预测三阴性乳腺癌病理完全缓解
6
作者 周嘉音 尤超 +3 位作者 王泽洲 蔺璐奕 沈怡媛 顾雅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目的 基于MRI时空异质性构建影像组学模型以早期预测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的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 pCR)。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9月至2022年3月接受新辅助化疗(neoadju... 目的 基于MRI时空异质性构建影像组学模型以早期预测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的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 pCR)。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9月至2022年3月接受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的173名TNBC患者资料,收集每位患者NAC前(Pre-)和NAC两疗程后(During-)的MRI图像。55名DUKE大学的患者构成外部验证队列。从瘤内亚区域和瘤周区域提取影像组学特征来表征空间异质性,计算NAC前后特征值的变化(Delta-)来表征时间异质性。分别使用Pre-、During-和Delta-的特征,应用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回归构建影像组学模型。采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对单模态模型进行集成,构建纵向融合(Stacking)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 DCA)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分别从Pre-、During-和Delta-特征集中选取8个、4个和10个特征构建模型。基于空间异质性的Pre-模型具有预测pCR的性能,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和外部验证集中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74、0.71和0.71。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纵向融合模型预测pCR的性能最佳,AUC均为0.86。DCA结果显示纵向融合模型在临床应用中价值是最高的。结论 基于MRI空间异质性特征可以有效预测TNBC的pCR,整合时空异质性构建的纵向融合模型可以进一步提高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影像组学 时空异质性 生境成像 新辅助治疗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的机制检验与分析——基于时空异质性视角
7
作者 孙晓霜 陈春 《运筹与模糊学》 2024年第1期723-736,共14页
数字经济作为新发展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与新动力,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明确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及相应的中介作用机制,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市)的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数据,采用固... 数字经济作为新发展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与新动力,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明确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及相应的中介作用机制,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市)的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检验等方法实证检验了实体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且进一步讨论了时空异质性的影响效应,以厘清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实体产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且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具有明显的赋能作用,而产业结构升级在其中起到了部分的中介作用。从时空异质性的角度来看,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的赋能作用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此外,在不同分位点上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的赋能作用呈现出显著的“U型”分布特征。通过上述研究,以期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相应的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实体经济 时空异质性 “U”型关系 中介效应
下载PDF
建成环境对轨道交通客流的时空异质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许心越 孔庆雪 +2 位作者 李建民 刘军 孙琦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4-202,281,共10页
研究各类建成环境特征对客流的影响,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和运营客流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考虑人口经济特征、车站特征、外部交通特征与土地利用特征这4类建成环境对客流的影响,提出一种融合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和随机森林(RF)... 研究各类建成环境特征对客流的影响,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和运营客流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考虑人口经济特征、车站特征、外部交通特征与土地利用特征这4类建成环境对客流的影响,提出一种融合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和随机森林(RF)的时空地理加权随机森林模型(GTWR-RF),以捕捉建成环境特征对客流影响的时空异质性与非线性。首先,利用多源数据对各建成环境的统计指标进行细化和完善,采用GTWR模型计算建成环境对客流的影响系数,捕捉并分析建成环境对客流影响的时空异质性。其次,将影响系数输入RF模型中进行训练,捕捉并分析建成环境对客流的非线性影响,实现客流预测并确定建成环境特征对客流预测影响的相对重要度。针对北京的案例研究表明:GTWR-RF模型能够同时捕捉建成环境特征对客流影响的时空异质性与非线性,在所有建成环境特征中,工作人口数量对客流预测影响最显著,其次为公交接驳量;与普通最小二乘法、RF、梯度提升回归树、极限梯度提升树和GTWR模型相比,GTWR-RF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性能,在早高峰客流预测中决定系数较其他方法分别提升了5.7%,6.3%,0.5%,10.1%和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客流时空异质性 建成环境 随机森林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下载PDF
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的时空异质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吕雁琴 范天正 张晋宁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22,共10页
基于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出各省域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并通过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考察各驱动因素对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1)中国各省域交通运输... 基于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出各省域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并通过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考察各驱动因素对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1)中国各省域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的时空差异明显,河北省位于生产前沿面,云南省年均增长率最高。(2)政府干预对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能源结构、人均GDP和能源利用效率,相比而言,人口规模和科技水平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3)各影响因素呈现较强的时空异质性,不同时间、地区各驱动因素的波动方向和强度并不相同。故需要综合考虑不同指标对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影响程度的时空差异性,以促进中国交通运输业高质量发展,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关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 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 GTWR 时空异质性
原文传递
中国劳动力流动减贫效应的时空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樊士德 王思怡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16-128,共13页
基于中国30个省份1995-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机理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层面、时间层面和地区层面分别考察劳动力流动减贫效应的时空异质性。研究结果发现,劳动力流动通过人力资本集聚、资源配置优化以及消费升级减缓了流... 基于中国30个省份1995-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机理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层面、时间层面和地区层面分别考察劳动力流动减贫效应的时空异质性。研究结果发现,劳动力流动通过人力资本集聚、资源配置优化以及消费升级减缓了流入地贫困,劳动力流动通过收入转移和回流效应缓解了流出地贫困。从全国层面看,劳动力流动具有减贫效应;从地区层面看,中部地区的减贫效应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从时间层面看,1995-2009年(第一阶段)和2010-2020年(第二阶段)的劳动力流动都发挥了减贫效应,且2010年以后的减贫效应更明显。本研究既为深入了解劳动力流动减贫效应的时空异质性提供了经验证据,又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深度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减贫效应 乡村振兴 时空异质性 流入地 流出地
下载PDF
黄河流域耕地生态安全动态演进及时空异质性
11
作者 张俊 彭宇琦 黄煦旸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1-61,共11页
耕地生态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基础。基于国家公顷生态足迹模型测算2000-2021年黄河流域耕地生态安全,采用标准差椭圆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揭示黄河流域耕地生态安全的时空演进特征,识别其驱动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黄河流域耕地... 耕地生态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基础。基于国家公顷生态足迹模型测算2000-2021年黄河流域耕地生态安全,采用标准差椭圆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揭示黄河流域耕地生态安全的时空演进特征,识别其驱动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黄河流域耕地生态安全总体呈现“N”型变动趋势,仍具有较大提升空间。从空间格局来看,黄河流域耕地生态安全呈现“东北-西南”方向收缩、“西北-东南”方向扩散态势,耕地生态安全差距变大。城镇化、财政支农及降水有利于提高黄河流域的耕地生态安全,农村居民收入及化肥施用强度则具有抑制作用,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生态安全 时空异质性 黄河流域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下载PDF
空间溢出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群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城市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中介效应与时空异质性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徐丹 于渤 《研究与发展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29,共15页
高技术产业集聚是开辟区域发展新赛道、加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因此,厘清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规律、明晰如何有效释放其创新外溢效能,对实现各地区联动发展和推动城市群一体化进程至关重要。基于2010—2019年我国长三角城市... 高技术产业集聚是开辟区域发展新赛道、加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因此,厘清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规律、明晰如何有效释放其创新外溢效能,对实现各地区联动发展和推动城市群一体化进程至关重要。基于2010—2019年我国长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空间溢出视角下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规律及特征,结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探索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创新空间溢出效应的形成机制,从都市圈与城市发展阶段这两个空间与时间维度探讨空间溢出效应的时空异质性。研究发现:各城市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直接创新空间溢出效应呈现倒U形特征;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高技术产业集聚通过对邻近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产生倒U形非线性空间溢出效应,进而影响邻近城市创新产出;空间异质性上,上海大都市圈中各城市之间呈现明显的倒U形创新空间溢出,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中各城市之间的这种倒U形创新空间溢出效应依次减弱;时间异质性上,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从工业化发展阶段到城市化发展阶段,高技术产业集聚的正向创新空间溢出效应凸显。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创新空间溢出效应,进而突破城市发展瓶颈,形成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的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提供理论依据与战略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集聚 城市创新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空间溢出 时空异质性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农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时空异质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雪琪 李波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7-209,共13页
从碳中和视角出发,考虑农地利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固”与“排”的平衡,运用Super-SBM模型测算2005-2019年31个省(区、市)的农地利用效率,并分析其时空特征及动态演进趋势,利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模型)探讨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的... 从碳中和视角出发,考虑农地利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固”与“排”的平衡,运用Super-SBM模型测算2005-2019年31个省(区、市)的农地利用效率,并分析其时空特征及动态演进趋势,利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模型)探讨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的时空异质性和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中国农地利用效率上升至相对有效水平,其中西南地区最高但呈逐年下降趋势,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陷入“内卷化”陷阱,各地区农地利用效率的差异呈“扩大-缩小-扩大”的变化趋势;(2)相较OLS和GWR模型,GTWR模型解释力和拟合效果更好,种植结构对农地利用效率影响最大且为正向影响;(3)各影响因素对农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呈时空异质性;(4)各因素对农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在东西方向的变化趋势大于南北方向,城镇化的影响在东西方向上最敏感,复种指数的影响在南北方向上最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地利用效率 Super-SBM模型 时空异质性 GTWR模型
下载PDF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时空异质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尹建军 刘美伦 +2 位作者 刘伟中 王巧 王兆峰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69,共13页
基于国家地质公园的政策演变和发展历程,选取2004,2009,2014和2019年4个时间截面相关指标数据,采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重心标准差椭圆、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其时空异质性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国家地质公园呈现显著的... 基于国家地质公园的政策演变和发展历程,选取2004,2009,2014和2019年4个时间截面相关指标数据,采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重心标准差椭圆、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其时空异质性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国家地质公园呈现显著的凝聚分布,但省域间分布差异明显,七大地理分区间大致形成了以华东地区、西南地区为核心的集中分布地区,呈现出“大集聚、小分散”的分布格局;空间分布格局与地势阶梯过渡带高度吻合,空间分布差异显著。②国家地质公园呈井喷式增长态势,不同时间节点国家地质公园空间态势呈现出不均衡性,具有“点状分散,点带状集中”的特点,分布密度不均衡性程度逐渐减弱,分布重心小幅度向北偏移并趋于稳定。③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河流、植被等自然因素是影响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分布格局更多受到多因子综合作用的影响,经济发展能力与在生态环境质量在交互作用中均占据主导地位,社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发展态势、区域发展质量对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布局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 时空异质性 GIS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成渝城市群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异质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赖德琳 胡燕 王玉贵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97-105,共9页
土地利用变化与区域碳排放存在相互关系.基于土地利用和能源消耗数据,结合Dagum基尼系数以及GTWR模型,剖析2005—2019年成渝城市群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异质性、区域差异,进而探究影响因素变迁特征.结果表明:(1)2005—2019年,区域碳排放... 土地利用变化与区域碳排放存在相互关系.基于土地利用和能源消耗数据,结合Dagum基尼系数以及GTWR模型,剖析2005—2019年成渝城市群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异质性、区域差异,进而探究影响因素变迁特征.结果表明:(1)2005—2019年,区域碳排放总量由8111万t增加到17457万t,碳排放强度由0.92 t下降到0.31 t.二者均呈现空间不均衡性特征.(2)区域差异基尼系数超过0.4的警戒线,区域间碳排放协调发展问题应成为关注重点.(3)影响因素作用大小为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强度>城市化水平.决策者应充分考虑区域碳排放时空不均衡性,因地制宜制定减排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成渝城市群 Dagum基尼系数 时空异质性
下载PDF
城市公园特征对游憩活力影响的时空异质性研究
16
作者 陶峥 丁家辉 +1 位作者 王玲 陈丹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8-113,共6页
以上海市外环线以内10个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OLS与GTWR回归模型,建立了游憩活力与公园内部空间特征及外部环境特征的联系,探索了游憩活力的影响因素和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1)城市公园游憩活力在时间层面上存在差异性,而在空间层面... 以上海市外环线以内10个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OLS与GTWR回归模型,建立了游憩活力与公园内部空间特征及外部环境特征的联系,探索了游憩活力的影响因素和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1)城市公园游憩活力在时间层面上存在差异性,而在空间层面上存在聚集性,城市公园特征对游憩活力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2)游憩设施密度、草坪覆盖率等指标呈现出稳健的正向影响,但水体覆盖率、归一化植被指数等的影响情况随着时空变化而改变;3)道路条数与居住商业用地比对公园活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地铁线路条数与公交站数量的影响并不稳健,随空间变化而产生较大差异。结论为高密度城市公园的有机更新和活力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公园特征 游憩活力 时空异质性 社交媒体数据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下载PDF
考虑地理时空异质性的气溶胶光学厚度插补方法
17
作者 周涛 黄波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36,共8页
通过卫星遥感反演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数据存在显著的覆盖缺失问题,而现有的插补方法对AOD的地理时空异质性考虑不足,严重影响了插补关系的时空建模可靠性。该文在集成学习模型的非线性关系拟合基础上,针对遥感... 通过卫星遥感反演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数据存在显著的覆盖缺失问题,而现有的插补方法对AOD的地理时空异质性考虑不足,严重影响了插补关系的时空建模可靠性。该文在集成学习模型的非线性关系拟合基础上,针对遥感AOD的地理时空异质性特点,从地理时空位置特征构建与插补关系建模两方面入手,提出一种考虑地理时空异质性的AOD插补方法。该方法结合了地理时空位置编码策略和极端梯度提升树模型,有效解决了地理时空位置特征变化不均匀和非线性关系建模的问题,并在2019年中国区域日均1 km的AOD数据插补实验中取得了88.67%的拟合精度,与地面实测数据的相关性达0.842,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插补精度及可靠性,可为空气污染的科学防治提供数据与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光学厚度(AOD) 空气污染 时空插补 时空异质性 极端梯度提升树
下载PDF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碳排放影响的时空异质性研究
18
作者 崔月彤 《统计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期35-41,共7页
基于2000—2019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利用贝叶斯层次时空模型,从时空角度深入剖析人口老龄化对碳排放的动态变化关系和区域差异。结果表明:老龄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时空异质性,在时间维度上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影响关系发生... 基于2000—2019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利用贝叶斯层次时空模型,从时空角度深入剖析人口老龄化对碳排放的动态变化关系和区域差异。结果表明:老龄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时空异质性,在时间维度上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影响关系发生了由促进效应向抑制效应的转变;在空间维度上表现出“中-西-东”依次递减的阶梯形特征,与中西部的促进效应相反,东部地区已表现出老龄化对碳排放的缓解趋势。为此,建议采用分时段、分区域的方式精准施策,积极发展低碳老龄化产业,重视从人口角度制定减排政策,在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同时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碳排放 时空异质性 贝叶斯层次时空模型
下载PDF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时空异质性及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75
19
作者 魏书精 罗碧珍 +3 位作者 孙龙 魏书威 刘芳芳 胡海清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89-704,共16页
土壤呼吸是全球碳循环的一个重要流通途径,是大气CO2的重要来源之一,是陆地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对温室气体的排放产生直接影响,且关系到科学把握全球变化背景下CO2的排放动态,在全球碳收支中占据重要地位,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 土壤呼吸是全球碳循环的一个重要流通途径,是大气CO2的重要来源之一,是陆地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对温室气体的排放产生直接影响,且关系到科学把握全球变化背景下CO2的排放动态,在全球碳收支中占据重要地位,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研究土壤呼吸的时空异质性及其影响因子,可为探索陆地生态系统在碳循环方面的碳源/碳汇功能和揭示"碳失汇之迷",以及减缓气候变暖等方面提供有力的依据。作为一个复杂的生物学与生态学过程,土壤呼吸受到气候、生物以及非生物等因子的影响而呈现时空异质性,并随着各种干扰因子影响的增强,人为因素的作用亦越来越大,该文阐述了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作用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各种影响因子,剖析了导致土壤呼吸时空异质性的影响因子,指出自然因子、生物因子和干扰因子共同驱动着土壤呼吸的时空动态变化。并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作用的模型模拟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讨论了森林土壤呼吸时空异质性研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同时提出了今后土壤呼吸研究中应关注的问题,同时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时空异质性及影响因子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土壤呼吸 时空异质性 影响因子 模型模拟
下载PDF
矿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的时空异质性 被引量:21
20
作者 常小燕 李新举 +2 位作者 李西灿 郭鹏 高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075-3088,共14页
以微山县煤矿较集中、地面塌陷较严重的11个乡镇作为研究区,以遥感影像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数据源,获取4期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根据景观生态学理论构建景观意义上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结合空间统计学及地统计学理论,探究2000—2016... 以微山县煤矿较集中、地面塌陷较严重的11个乡镇作为研究区,以遥感影像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数据源,获取4期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根据景观生态学理论构建景观意义上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结合空间统计学及地统计学理论,探究2000—2016年研究区适宜尺度下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情况及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 km×1 km规则网格是最佳研究尺度,在该尺度下研究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呈集聚模式,且具有很强的空间正相关性;2000—2005年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在小尺度上的随机变异逐渐被较大尺度上的空间结构性变异所取代,2005年生态风险总的空间变异程度较高,2005—2016年随机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程度增强;2000—2016年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呈现由中高、高生态风险向中、中低生态风险转变的特征;生态风险恶化区和明显恶化区主要分布在东部矿区周边、道路沿线、地面塌陷较严重的区域,研究区西南部微山湖沿岸东西两侧,耕地的生态风险恶化程度2010—2016年较高;17年间微山湖湖区的生态风险稳定区和改善区大幅增加,生态风险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生态风险 尺度 空间自相关 时空异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