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2,32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时间洞察力的质性探究
1
作者 傅安国 温鹏程 +1 位作者 吴娜 岳童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8,共12页
时间洞察力是个体精准把控时间的品格。当前,西方学者对时间洞察力的概念化与研究均含糊不清,国内学者的客位化研究取向亦难以触及中国人时间洞察力的实质。文章以中国人的时间洞察力为切入点,采用基于深度访谈的扎根理论方法,运用访谈... 时间洞察力是个体精准把控时间的品格。当前,西方学者对时间洞察力的概念化与研究均含糊不清,国内学者的客位化研究取向亦难以触及中国人时间洞察力的实质。文章以中国人的时间洞察力为切入点,采用基于深度访谈的扎根理论方法,运用访谈精英的取样策略,构建出中国人时间洞察力的三维结构模型。在中国人的时间洞察力中,过去、现在和未来是有机整合的,个体在心理时间的往返回荡中扫描而生成历史理性并用来指导实践,进而构建出一种可以克服“理想”与“现实”矛盾的人文时间。中国人的时间洞察力有一套极为独特的思考,认为历史会遵循某种规律(即“势”)而向前推进,掌握时机(时点)、把握火候(时距)并遵从规律(时序)便能因势利导获取成功。个人的生命时间虽然有限,但是主动参与群体共业可以创造出“超时间”的意义,继而创造其生命永恒不朽之价值。这种升华生命情感的超时间观,可能是疗愈现代时间病症的儒家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洞察力 人文时间取向 时间观念 现代时间病症 扎根理论
下载PDF
不同比对方式下的洲际标准时间复现性能分析
2
作者 许龙霞 刘娅 +2 位作者 陈瑞琼 赵志雄 孟令达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67,共8页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研制的标准时间复现系统具备支持洲际用户对标准时间频率信号的需求。本文以位于欧洲白俄罗斯明斯克的复现终端为分析对象,分析了共视、全视不同比对方式对复现时频信号性能的影响。对于洲际范围的时间复现,复现...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研制的标准时间复现系统具备支持洲际用户对标准时间频率信号的需求。本文以位于欧洲白俄罗斯明斯克的复现终端为分析对象,分析了共视、全视不同比对方式对复现时频信号性能的影响。对于洲际范围的时间复现,复现终端与参考端共同可视卫星数变少。单一卫星导航系统可利用的共视卫星数明显减少,GPS/BDS共视可明显增加可视卫星数量,提高共视时间比对精度,全视比对对两地共同可视卫星数没有要求。分析结果表明,单GPS全视比对就可以达到优于GPS/BDS的共视比对复现效果。受BDS卫星星间偏差的影响,基于单BDS全视比对的复现效果比GPS稍差,GPS/BDS全视比对效果略有改善。复现终端运行在GPS/BDS共视比对融合GPS全视比对模式复现的时频信号的性能最优,可以满足洲际范围内5 ns的时间同步要求,为后续洲际大尺度范围的标准时间复现终端的运行模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视时间比对 全视时间比对 标准时间复现 GPS BDS
原文传递
个体与集体时间自我评价:来自行为和ERP的证据
3
作者 张锋 皮瑜 李小保 《心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7-457,共11页
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时间自我参照任务,通过两个系列实验探讨了大学生的个体时间自我评价和集体时间自我评价。结果显示,被试采用更多积极词、更少消极词来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个体自我和集体自我,个体自我评价在过去、现在和未... 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时间自我参照任务,通过两个系列实验探讨了大学生的个体时间自我评价和集体时间自我评价。结果显示,被试采用更多积极词、更少消极词来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个体自我和集体自我,个体自我评价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维度上存在积极递增效应;个体自我和集体自我在过去和现在维度上的消极词比积极词诱发了更大LPC波幅,而未来维度上的积极词和消极词之间的LPC波幅无显著差异。这表明,中国大学生的个体时间自我评价和集体时间自我评价均具有跨时间的积极偏向。而且,个体与集体时间自我评价在神经生理水平上都存在负偏向效应。因此,中国大学生的集体时间自我评价与个体时间自我评价具有相似的认知神经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为依存型自我建构理论提供了支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时间自我评价 集体时间自我评价 时间自我参照范式 事件相关电位
下载PDF
时间管理倾向团辅对中学生时间管理技能的干预研究
4
作者 孙国峰 林芳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4年第7期8-9,共2页
团辅活动帮助中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时间价值观,学会了分清轻重缓急、灵活管理时间,并提高了他们的时间效能感。时间是一个极为抽象的概念。黄希庭等人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人格特质出发,认为时间管理倾向是一种人格倾向,包含三个维度,即... 团辅活动帮助中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时间价值观,学会了分清轻重缓急、灵活管理时间,并提高了他们的时间效能感。时间是一个极为抽象的概念。黄希庭等人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人格特质出发,认为时间管理倾向是一种人格倾向,包含三个维度,即时间价值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管理倾向 时间价值感 时间效能感 人格倾向 时间价值观 黄希庭 干预研究 人格特质
下载PDF
GNSS系统时间偏差参数分析
5
作者 许龙霞 刘娅 李孝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0-353,397,共5页
分析各GNSS在系统时差参数设计上的特点和变化,并以国际权度局(BIPM)和时间频率公报发布的数据为参考对GNSS播发的系统时差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BDS播发的3种系统时差均存在十几ns的偏差,通过BDS间接获得的GLONASS与GPS、Galileo与GP... 分析各GNSS在系统时差参数设计上的特点和变化,并以国际权度局(BIPM)和时间频率公报发布的数据为参考对GNSS播发的系统时差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BDS播发的3种系统时差均存在十几ns的偏差,通过BDS间接获得的GLONASS与GPS、Galileo与GPS的系统时差准确度优于GLONASS和Galileo系统电文发播的同种时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 BDS 系统时间偏差 时间频率公报
下载PDF
癌症病人时间感知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婷 唐楚蕾 +3 位作者 徐婷 缪雪怡 朱姝芹 许勤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0,共4页
对癌症病人时间感知的概念、转变特点、影响因素、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指出国内关于癌症病人时间感知的研究较少,可借鉴国外相关研究的优点与不足,并进一步探索癌症病人时间感知影响因素,开展纵向前瞻性研究,以探讨其时间感知的纵... 对癌症病人时间感知的概念、转变特点、影响因素、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指出国内关于癌症病人时间感知的研究较少,可借鉴国外相关研究的优点与不足,并进一步探索癌症病人时间感知影响因素,开展纵向前瞻性研究,以探讨其时间感知的纵向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时间感知 时间洞察力 转变 影响因素 护理 综述
下载PDF
逆社会时钟:空巢青年“生活垃圾分类”的实践与“自主性”形塑——基于社会时间的视角
7
作者 张敦福 郭宏斌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7,85,共7页
引导民众的生活方式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亲环境方向转变是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项重大课题实践。青年作为消费主力,无论是低碳消费“买”的前半程做法,或是“弃”的后半程实践,共同构成了对青年低碳生活方式的完整理解。相较... 引导民众的生活方式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亲环境方向转变是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项重大课题实践。青年作为消费主力,无论是低碳消费“买”的前半程做法,或是“弃”的后半程实践,共同构成了对青年低碳生活方式的完整理解。相较于可见、充满快感的物品消费与服务,“生活垃圾分类”常常因为欠佳的身体体验而被有意无意地遮蔽与忽略。文章基于社会时间视角,通过深度访谈与参与式观察,对空巢青年“生活垃圾分类”的实践及其蕴含的社会文化意义展开研究,发现情景结构中的正式制度和时间结构虽然对青年的“生活垃圾分类”决策具有重要影响,但是时间因素最为关键。空巢青年“生活垃圾分类”的动力不仅在于为个体存在赋予满足感和成就感,实现其作为个体精神在物质边界的延伸,更在于用行动建构个体的时间自主性,形成有效的身份区隔。空巢青年的“生活垃圾分类”实践既是对“有闲”的注解与自我呈现,更是通过社会时间形塑了一种对他群体的文化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消费 空巢青年 社会时间 时间自主性 文化区隔
下载PDF
缩短解压间隔时间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病人的影响
8
作者 徐莎 高西旺 +5 位作者 古换华 周雅慧 闫清华 王平凡 陈保增 王志敏 《全科护理》 2024年第7期1189-1192,共4页
目的:探讨缩短解压间隔时间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8月入住聊城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心内科114例行桡动脉PCI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探讨缩短解压间隔时间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8月入住聊城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心内科114例行桡动脉PCI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56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病人住院期间经桡动脉行PCI术后,均接受螺旋式桡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试验组至少每1 h解压1次,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每2 h解压1次。比较两组桡动脉PCI术后病人桡动脉压迫时间、并发症、舒适度。结果:桡动脉PCI术后病人桡动脉压迫时间比较,试验组(5.1±1.2)h,少于对照组(6.5±2.4)h(P<0.05);在出血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肿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胀并发症方面,试验组和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3.6%、20.7%,试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在皮肤压力性损伤并发症方面,试验组和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0.0%、12.1%,试验组少于对照组(P=0.013);在舒适度方面,试验组舒适度为(72.4±7.9)分,对照组舒适度为(54.1±6.3)分,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缩短解压间隔时间能有效缩短经桡动脉行PCI术后病人桡动脉压迫时间,减少并发症,改善病人舒适度,促进病人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桡动脉 解压 间隔时间 压迫时间
下载PDF
时间的教育意义与我国外国教育史研究的新进路
9
作者 王保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0,共9页
时间是人类展示文明、承接记忆的文化工具。历史学是时间中的人类的科学,脱离特定的时间,任何历史现象都难以得到理解。人类的全部历史存在于由时间和空间构成的体系之中,时间和空间为人类认识自然界和自身历史提供了方法论支持,而时间... 时间是人类展示文明、承接记忆的文化工具。历史学是时间中的人类的科学,脱离特定的时间,任何历史现象都难以得到理解。人类的全部历史存在于由时间和空间构成的体系之中,时间和空间为人类认识自然界和自身历史提供了方法论支持,而时间与人的发展的内在联系确立了教育时间的存在价值和意义,所以说时间的教育意义成就了教育时间,任何教育活动都离不开教育时间,因此,也赋予了其人类教育历史研究的基本内涵。于我国外国教育史研究而言,彰显教育时间在外国教育史研究中的本体论意义,运用教育时间构建涵盖全部人类教育活动的教育史体系,嵌入教育时间更新外国教育史的阐释与分析框架,基于教育时间探究外国教育史的结构性主题,都将有助于我国外国教育史研究新进路的开辟与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教育时间 外国教育史 研究体系 研究进路
下载PDF
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相关参数鉴别诊断肝细胞癌与转移性肝癌价值研究
10
作者 梅文娟 李新 张昊月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30-43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时间-强度曲线(TIC)相关参数鉴别诊断肝细胞癌(HCC)与转移性肝癌的价值。方法2021年3月~2023年3月我院诊治的106例肝癌患者,均接受CEUS检查,记录造影剂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和上升斜率(RS)...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时间-强度曲线(TIC)相关参数鉴别诊断肝细胞癌(HCC)与转移性肝癌的价值。方法2021年3月~2023年3月我院诊治的106例肝癌患者,均接受CEUS检查,记录造影剂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和上升斜率(RS)等TIC相关参数,均进行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TIC参数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在106例肝癌患者中,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HCC者44例(41.5%)和转移性肝癌者62例(58.5%);HCC病灶AT和PI分别为(9.1±2.2)s和(41.7±5.1)dB,均显著低于转移性肝癌病灶【分别为(13.4±2.6)s和(45.8±5.5)dB,P<0.05】,而TTP为(24.8±4.7)s,显著慢于转移性肝癌病灶【(18.9±3.4)s,P<0.05】;HCC患者血清AFP水平为(226.7±37.5)ng/mL,显著高于转移性肝癌患者【(73.1±14.6)ng/mL,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采用AT、TTP和PI联合诊断HCC的AUC为0.89(95%CI:0.83~0.96),其敏感度(Se)和特异度(Sp)分别为70.5%和95.2%,显著优于血清AFP诊断【其AUC为0.78(95%CI:0.68~0.79),其Se和Sp分别为56.8%和78.8%,P<0.05】。结论使用CEUS检测的TIC相关参数鉴别诊断HCC与转移性肝癌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转移性肝癌 超声造影 时间-强度曲线 造影剂到达时间 诊断
下载PDF
旋翼飞行机械臂固定时间滑模控制
11
作者 刘宜成 贺嘉辣 严文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6,共8页
针对旋翼飞行机械臂轨迹跟踪控制中的不确定性和扰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固定时间滑模观测器的滑模控制算法。首先,在广义坐标系下建立了旋翼飞行机械臂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并设计出固定时间观测器对模型参数不确定性与外部扰动进行估计... 针对旋翼飞行机械臂轨迹跟踪控制中的不确定性和扰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固定时间滑模观测器的滑模控制算法。首先,在广义坐标系下建立了旋翼飞行机械臂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并设计出固定时间观测器对模型参数不确定性与外部扰动进行估计,通过在滑模中引入分段函数和饱和函数抑制固定时间观测器的抖振,加快其收敛速度。随后,将旋翼飞行机械臂划分为位置、姿态以及机械臂3个子系统,基于固定时间理论,分别对3个子系统设计了新型固定时间滑模控制器,并设计自适应趋近律以抑制滑模控制器的抖振。与传统滑模控制器相比,该控制器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与更好的跟踪性能。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该算法对旋翼飞行机械臂轨迹跟踪控制具有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旋翼飞行机械臂 固定时间观测器 固定时间稳定 轨迹跟踪 动力学建模
下载PDF
基于Transformer的时间序列插补技术研究
12
作者 谷小兵 牛少彰 +2 位作者 王茂森 安洪旭 史成洁 《图像与信号处理》 2024年第2期151-162,共12页
本文旨在解决多元时间序列数据中的缺失值插补问题,提升时间序列数据插补的效果。时间序列数据是反映随时间变化的随机变量的结果,在物联网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数据缺失问题是时间序列处理中的一个重要挑战,因为大多数下游算法需... 本文旨在解决多元时间序列数据中的缺失值插补问题,提升时间序列数据插补的效果。时间序列数据是反映随时间变化的随机变量的结果,在物联网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数据缺失问题是时间序列处理中的一个重要挑战,因为大多数下游算法需要完整的数据进行训练。本文通过总结以往时间序列建模过程中采用的插补方法,改进了一种基于Transformer模型的插补模型,并在多个数据集中验证了本文中插补模型的效果。通过本文的研究,可提高时间序列预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对于物联网应用和其他领域中的时间序列分析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 多元时间序列 缺失值插补 Transformer 模型 时间序列建模 数据完整性 自注意力 神经网络
下载PDF
时间感知的用户长短期兴趣特征分离推荐算法
13
作者 吴迪 杨利君 马文莉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43-1450,共8页
针对传统推荐算法未充分考虑行为序列间的动态时间间隔、语义不规则以及用户长短期兴趣相互纠缠的问题,提出一种时间感知的用户长短期兴趣特征分离推荐算法。利用用户个性化时间聚合间隔感知和时间位置多头注意力捕获长期兴趣特征,采用... 针对传统推荐算法未充分考虑行为序列间的动态时间间隔、语义不规则以及用户长短期兴趣相互纠缠的问题,提出一种时间感知的用户长短期兴趣特征分离推荐算法。利用用户个性化时间聚合间隔感知和时间位置多头注意力捕获长期兴趣特征,采用动态时间间隔感知和潜在意图注意力的Time-LSTM捕获短期兴趣特征,提出长短期兴趣特征分离获取方法,分别独立捕获两种时间尺度的用户兴趣,通过注意力机制自适应融合长短期兴趣特征,提高用户兴趣特征捕获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预测精度指标AUC和GAUC上较对比算法均有提升,消融实验也进一步验证了该算法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时间聚合间隔 动态时间间隔 长短期记忆网络 注意力机制 长短期兴趣 特征分离 推荐
下载PDF
《麦克白》的心理时间与悲剧性分析
14
作者 崔澍 《戏剧之家》 2024年第3期23-25,共3页
在《麦克白》这部悲剧作品中,莎士比亚深度挖掘了人性与权力的纠葛,展示了英国中世纪人物的悲剧潜意识心理,以及超现实主义的女巫、鬼魂等离奇因素。为了凸显作品的戏剧性,莎士比亚在作品中巧妙运用了心理时间手法,以此解读麦克白在心... 在《麦克白》这部悲剧作品中,莎士比亚深度挖掘了人性与权力的纠葛,展示了英国中世纪人物的悲剧潜意识心理,以及超现实主义的女巫、鬼魂等离奇因素。为了凸显作品的戏剧性,莎士比亚在作品中巧妙运用了心理时间手法,以此解读麦克白在心理时间旅程中的心理幻想表现和人性悲剧特征。本文就从麦克白的心理时间表现和悲剧心理特征两个层面深入挖掘麦克白的人性本质,共同感受这部伟大戏剧作品中的人性黑暗与莎翁作品的文学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白》 心理时间 时间弹性 悲剧心理 病态表现
下载PDF
生命图像中的时间和意识
15
作者 朱锐 《科学.经济.社会》 2023年第2期37-61,共25页
将日常时间概念视为错误是一回事(现代科学或多或少地迫使我们去这样做),而将“错误”视为值得研究的科学现象又是另一回事。毕竟,生命的时间错误有一种内在必然性,它似乎不可避免。尽管科学不断向我们揭示正确的时间观,我们仍然会按照... 将日常时间概念视为错误是一回事(现代科学或多或少地迫使我们去这样做),而将“错误”视为值得研究的科学现象又是另一回事。毕竟,生命的时间错误有一种内在必然性,它似乎不可避免。尽管科学不断向我们揭示正确的时间观,我们仍然会按照这个错误去生活。换句话说,生活中的时间图像,肯定包含一些非常真实的东西。结合概念分析和神经科学与认知科学的实证研究,重新审视生命与科学的时间图像之间的冲突,本文提出所谓的生命时间(所谓“显图像”)既是世界的图像,也是生命本身的图像。因此,生命的时间图像由两部分组成:反映世界事件的顺序和持续时间的事件时间,以及反映生命结构及其自我形象的生命时间。前者类似于物理时间,而后者属于生命的自我形象。一般来说,生命时间虽然大体上是人类意识的错觉,但却不能被视为纯粹错误,因为它反映了生命的真实本质。正如文章所揭示的那样,人类意识在正确的认知前提下有把生活中的空间关系进行时间化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之箭 时间A-理论 时间B-理论 现在主义 日历时间 事件时间 心理时间旅行 时间双系统理论
下载PDF
现代教育的时间伦理困境及其超越
16
作者 夏剑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6,共9页
现代教育时间的运行逻辑立基于现代性时间技术、时间制度和时间伦理之上。相较于以往研究所偏重的时间技术和时间制度这两个向度,时间伦理对现代教育时间有着更为深刻也更为根本的塑造作用。因此,对现代教育时间问题的反思和批判,寻找... 现代教育时间的运行逻辑立基于现代性时间技术、时间制度和时间伦理之上。相较于以往研究所偏重的时间技术和时间制度这两个向度,时间伦理对现代教育时间有着更为深刻也更为根本的塑造作用。因此,对现代教育时间问题的反思和批判,寻找一个基于教育时间伦理的问题分析向度十分必要。分析发现:“时间偏爱”与“现在”的消逝,“效率崇拜”与“成长”的加速以及“心智优先”与“生命”的割裂是现代教育时间伦理困境的基本表征。经济时间伦理的僭越,技术时间思维的宰制以及系统时间规范的缺失是导致现代教育时间伦理困境的深层根源。凸显教育时间伦理的独立品性,强化教育时间伦理的正义思维,以及完善教育时间伦理的规范体系,是超越现代教育时间伦理困境的可能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教育时间 时间伦理 教育时间伦理困境 超越路向
下载PDF
瞬间或永恒--王蒙小说的时间观
17
作者 王干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4,共8页
王蒙小说对时间的处理方式是独到的,他不完全按照自然时间顺序来延续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是通过物理时间与心理时间穿插的方式来处理小说。除了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之外,量子时间的加入也让王蒙小说中的时间形态更加有意味,在量子时间的观... 王蒙小说对时间的处理方式是独到的,他不完全按照自然时间顺序来延续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是通过物理时间与心理时间穿插的方式来处理小说。除了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之外,量子时间的加入也让王蒙小说中的时间形态更加有意味,在量子时间的观照下,王蒙的小说出现了云叙述的状态,在叙述上的无始亦无终让王蒙打破了小说与散文的文体界限,这让王蒙的写作更加自由,作品也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艺术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 小说 物理时间 心理时间 量子时间
下载PDF
一种改进聚类算法的时间序列异常检测方法
18
作者 钱宇 蔡文铤 《现代计算机》 2024年第1期46-51,共6页
时间序列异常检测被广泛应用于民航领域,对飞机快速存取记录器收集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异常检测为识别降低安全裕度的事件提供了有力手段。为了提高时间序列异常检测的准确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聚类算法的时间序列异常检测方法。将K-Medo... 时间序列异常检测被广泛应用于民航领域,对飞机快速存取记录器收集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异常检测为识别降低安全裕度的事件提供了有力手段。为了提高时间序列异常检测的准确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聚类算法的时间序列异常检测方法。将K-Medoids聚类算法的欧氏距离度量方法替换为动态时间规整距离度量方法,根据样本点与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判定异常,研究通过飞机飞行参数超限检测测试时间序列异常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聚类算法相比该方法的异常检测准确率和F1分数更高。聚类算法使用动态时间规整度量距离优化了时间序列相似性度量的精度,可以对形态特点相似的时间序列数据更好地聚类,提高了聚类算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 飞行数据 聚类 动态时间规整 异常检测
下载PDF
硕士研究生学业时间管理的差异性分析及其对策建议——以J大学为例
19
作者 陈梦琪 张意忠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141-147,共7页
硕士研究生的学业时间具有自身的特点,对其管理遵循时间要求,有利于提升学业效率。通过对443位硕士研究生的调查发现,他们的学业时间观念较强,其中主动利用时间观念表现最好,但时间感知相对最弱。在学业时间分配上,总体来看相对合理,课... 硕士研究生的学业时间具有自身的特点,对其管理遵循时间要求,有利于提升学业效率。通过对443位硕士研究生的调查发现,他们的学业时间观念较强,其中主动利用时间观念表现最好,但时间感知相对最弱。在学业时间分配上,总体来看相对合理,课程学习时间多,但科研时间分配不均,自主学习时间少。此外,学业时间管理在性别、年级、专业及职务上存在差异。学业时间使用方面存在时间深度不够、边界模糊、节奏较快的问题。对此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 学业时间 时间管理 深度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