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签到数据的短时间体验式路线搜索 被引量:21
1
作者 宋晓宇 许鸿斐 +1 位作者 孙焕良 刘俊岭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93-1703,共11页
路线搜索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基于位置的服务和旅游路线推荐等领域.现有的关于路线搜索的研究,通常只考虑景点之间路线的流行程度与用户的需求,因此提供的推荐路线并未考虑景点类别的丰富性,存在类别重复的现象.为了能使用户在短时间内体... 路线搜索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基于位置的服务和旅游路线推荐等领域.现有的关于路线搜索的研究,通常只考虑景点之间路线的流行程度与用户的需求,因此提供的推荐路线并未考虑景点类别的丰富性,存在类别重复的现象.为了能使用户在短时间内体验所在地区不同类别特色的景点,增强旅游体验效果,文中提出一种新的路线搜索:短时间体验式路线搜索(SERS).该路线搜索方法根据用户给定的查询位置vs、旅行时间限定t以及用户对景点类别选择的集合uc,找到一条非重复多类别且收益最大化的最优景点访问路线.为了有效处理SERS,提出一种预计算结点收益上界值的优化策略,设计了两种优化搜索算法:单收益上界剪枝搜索算法(SUB)和多收益上界剪枝搜索算法(MUB).优化的搜索算法利用收益上界值剪掉了不可能产生结果的分枝,提高了搜索效率.利用Gowalla和Foursquare社交网站真实的签到数据集进行了充分实验,评估了所提出的算法在不同参数设置下的搜索效率,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线搜索 时间体验 签到数据 基于位置的服务
下载PDF
“后九七”香港电影的时间体验与历史观念 被引量:25
2
作者 李道新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38,共5页
作为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意义的时间刻度,“九七”之于香港社会和香港电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认真探讨1997年之后香港电影的时间体验与历史观念,是深入阐发“后九七”香港电影的精神走向及其文化蕴涵的重要途径。总的来看,“后九七”香港电... 作为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意义的时间刻度,“九七”之于香港社会和香港电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认真探讨1997年之后香港电影的时间体验与历史观念,是深入阐发“后九七”香港电影的精神走向及其文化蕴涵的重要途径。总的来看,“后九七”香港电影通过对时间元素的强力设计,执著地表达着记忆与失忆、因果与循环的特殊命题,展现出历史编年的线性特征与主体时间的差异性之间不可避免的内在冲突。正是通过这种浸润着香港情怀的现代性时间悖论“,后九七”香港电影呈现出一种将怀旧的无奈与怀疑的宿命集于一身的历史观念与精神特质,并以其根深蒂固的缺失感界定了香港电影的文化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九七”香港电影 时间体验 历史观念 记忆与失忆 因果与循环 怀旧的无奈 怀疑的宿命 缺失感 文化身份
下载PDF
时间体验与中国新诗的发生 被引量:1
3
作者 马春光 《江汉学术》 2016年第2期81-87,共7页
随着近代中国向西方的不断敞开,中国人的时间观发生了显著变化,以"进化论"为基础的线性时间观有效地撼动了传统的"循环时间观"。基于"线性时间"的现代"时间体验",作为思想变革的内在驱动力,有... 随着近代中国向西方的不断敞开,中国人的时间观发生了显著变化,以"进化论"为基础的线性时间观有效地撼动了传统的"循环时间观"。基于"线性时间"的现代"时间体验",作为思想变革的内在驱动力,有效地促成了中国新诗的发生。早期新诗对"时间"的抽象化、人格化抒写迥异于古典诗歌的时间抒写,呈现出鲜明的现代意识与现代性内涵。在新诗的传播与阅读中,新诗作为一种"时尚"被广泛阅读,阅读群体在共同的阅读中产生了一种时间上的共通感。"进化论"时间观的理论参与,早期新诗具有现代特质的"时间"抒写,以及新诗阅读与接受过程中"现代时间"的塑形,共同促成了中国新诗的发生。从"时间"体验的角度阐释中国新诗的发生,既是对以往研究范式的突破,同时开启了探寻百年新诗发展症结的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体验 现代时间 发生学 中国新诗 共时性
下载PDF
都市生活中的时间体验——以民国时期上海知识分子为例(1927-1937)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悦晗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22-29,共8页
本文通过报刊、文集、日记、回忆录中的相关材料,从作息规律、对季节和天气变换的感知及对日常生活特定时刻的偏好等几个层面,考察民国时期上海知识分子日常生活中的时间体验。伴随新式职员与白领阶层的兴起,新兴资产阶级时间观及其生... 本文通过报刊、文集、日记、回忆录中的相关材料,从作息规律、对季节和天气变换的感知及对日常生活特定时刻的偏好等几个层面,考察民国时期上海知识分子日常生活中的时间体验。伴随新式职员与白领阶层的兴起,新兴资产阶级时间观及其生活方式已经成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城市生活的主导。知识分子在分享这一生活方式与时间观的同时,以随意和率性的作息规律、对季节及天气变换的不同感知方式以及对夜晚及黄昏的格外关注,力求打造一个更加自然的性灵的闲适的生活世界,从而形成他们有别于其他不同阶层的时间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日常生活 上海 知识分子 时间体验
下载PDF
提升交互过程时间体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慧忠 柳冠中 方海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36-140,共5页
目的通过设计手段来提升交互过程中的用户时间体验。方法以时间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分析和总结影响人们时间体验的主要因素;以设计和心理学实验挖掘实验载体和进行效果测试。结果提出了设计提升时间体验的策略和原则并以交通灯红灯信号为... 目的通过设计手段来提升交互过程中的用户时间体验。方法以时间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分析和总结影响人们时间体验的主要因素;以设计和心理学实验挖掘实验载体和进行效果测试。结果提出了设计提升时间体验的策略和原则并以交通灯红灯信号为对象建立假设和实验。基于时距估计的策略和人的时间信号读取习惯对红灯的2个变量——形状和速度进行考察,发现各样本2个变量的不同水平能够引起的时距估计和情绪状况变化。结论验证了时间信号的传达形式可以影响人的时距认知过程从而对提升时间体验具备实际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设计 时间信息加工 时间体验 实验检测
下载PDF
室内外环境设计中的时间体验
6
作者 廖夏妍 《美与时代(城市)》 2017年第4期38-39,共2页
在人们的生活环境空间中,内外环境设计即对人们理想空间的一种艺术创造,也是运用复杂空间进行综合的一种典型的创造,以一种立体形象体现时空与艺术的典型特征,是对时间体验的一种典型体验。从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历史文脉与时间体验入手,... 在人们的生活环境空间中,内外环境设计即对人们理想空间的一种艺术创造,也是运用复杂空间进行综合的一种典型的创造,以一种立体形象体现时空与艺术的典型特征,是对时间体验的一种典型体验。从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历史文脉与时间体验入手,分析昼夜变化与四季变化、植物配置和空间感知等引起的时间体验。通过不同的环境、不同时间的空间体验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力求更好地为环境艺术设计提供更多的理论思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外 环境设计 时间体验
下载PDF
工作情景、时间体验与不同劳动体制下的自由感知——关于青年群体“奔赴零工”现象的反思 被引量:10
7
作者 唐晓琦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4-102,共9页
本文旨在解释为什么隐藏在零工体制下的时间控制被不断揭露的同时,青年群体却依然对此趋之若鹜。通过整理社会时间理论,本文提出了一个“工作情景-时间体验”的社会学分析框架,并通过研究发现,相较于传统工厂体制下的时间规训体系,零工... 本文旨在解释为什么隐藏在零工体制下的时间控制被不断揭露的同时,青年群体却依然对此趋之若鹜。通过整理社会时间理论,本文提出了一个“工作情景-时间体验”的社会学分析框架,并通过研究发现,相较于传统工厂体制下的时间规训体系,零工体制下的时间规训体系使劳动者更容易产生“劳动自由”的认知,其主要原因在于工作情景流变和时间分配权力的部分让渡共同构建了一个弹性时间空间,有助于零工体制下散漫时间观的生产。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零工体制通过“制造社交”赋予了劳动及劳动时间新的社交意义;二是劳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地选择工作类型和工作时间段,在某种意义上增加了劳动者对时间的支配权和选择权,使其产生了一种“掌握在自己手上的”的时间觉知;三是劳动过程中工作情景的内外交替为劳动者提供了“喘息”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群体 “奔赴零工” 工作情景 时间体验 劳动自由
下载PDF
唐代岁时诗的时间体验与生命意识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博施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35-41,共7页
岁时是建立在自然时间基础上的一种人文时间观念,诗人通过岁时诗表现了独特的时间体验和生命意识。初唐岁时诗延续魏晋对感性生命的重视,在时间体验上表现为对当下美好情景的充分体认和永久延续的意愿;盛唐岁时诗以对政治本体的乐感为... 岁时是建立在自然时间基础上的一种人文时间观念,诗人通过岁时诗表现了独特的时间体验和生命意识。初唐岁时诗延续魏晋对感性生命的重视,在时间体验上表现为对当下美好情景的充分体认和永久延续的意愿;盛唐岁时诗以对政治本体的乐感为依托的气魄与自信,着眼于未来,以此对生命有限性的悲感进行超越;安史之乱之后,以杜甫为标志开始对政治本体进行质疑,开启向内心转变的历程,所以中晚唐岁时诗将目光朝向过去、对历史政治质疑,在基于生存现实产生的细腻诗风中表达对生命流逝之无法超越的悲感。整个唐代岁时诗的时间体验和生命意识的转变历程,体现了由政治本体时代向文化本体时代转型中的审美趣味和艺术精神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岁时诗 时间体验 生命意识 政治本体
原文传递
时间与现代女性叙述——浅谈中国现代女性小说作品中的三种时间体验
9
作者 李艳云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61-64,共4页
人是在时间中生成的,对时间的体验对应着人类对自我的认识。从现代文学中女性作家创作的小说着手,依据现代女性小说作品中显现出来的女性对时间的三种体验:循环性时间体验、绵延性时间体验、碎片式时间体验来透视女性整体的生存境遇。
关键词 时间 女性叙述 时间体验
下载PDF
侵蚀:一种时间体验
10
作者 石玥 Wandy Mulia +2 位作者 Paola Salcedo Ashwin Shah Robert Stuart-Smith 《世界建筑导报》 2015年第4期45-45,共1页
侵蚀通常被视为一种负面、不可控的过程,大家都希望建筑物不受侵蚀影响。但根据经验,在某些情况下,自然降解的材料成分可能对建筑实际有益。该位于圣保罗的公共浴池项目旨在使一座临时性建筑具有10年设计生命周期。项目包括了能够维持... 侵蚀通常被视为一种负面、不可控的过程,大家都希望建筑物不受侵蚀影响。但根据经验,在某些情况下,自然降解的材料成分可能对建筑实际有益。该位于圣保罗的公共浴池项目旨在使一座临时性建筑具有10年设计生命周期。项目包括了能够维持十年的结构体系,而另外的一些构件则会一年年的不断被侵蚀,以在夏季达到穿透状态,构成一种半露天式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降解 公共浴池 时间体验 材料成分 生命周期 十年 CREATIVE CUSTOM EROSION 结构改造
下载PDF
等待:一种普遍时间体验的社会学阐析
11
作者 邓玥馨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6-199,M0007,共25页
沿着时间社会学长期以来专注时间体验的研究取向,本文以等待为线索,试图处理社会时间理论中主体性不足的困境。通过回溯等待这一时间体验的理论基础,本文考察了等待的双重属性,也即他者指涉的社会性和自我指涉的主体性,进而揭示出等待... 沿着时间社会学长期以来专注时间体验的研究取向,本文以等待为线索,试图处理社会时间理论中主体性不足的困境。通过回溯等待这一时间体验的理论基础,本文考察了等待的双重属性,也即他者指涉的社会性和自我指涉的主体性,进而揭示出等待中希望的生产在桥接时间、自我与他人方面所具的社会意义。本文为社会时间框架下消极的主体正名,并建立了一种兼顾社会时间的社会性与主体性的分析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时间 主体性 时间体验 等待 希望
原文传递
另一种叙事:黄海电影海报中的空间配置与时间体验
12
作者 俞敏怡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4-152,共9页
对于空间和时间的处理,可以说是所有艺术门类都必须直面且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还要建构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方式。黄海依据电影的源初故事与影像风格,在其自身的平面美学体系和生命经验之内去筹划各种创作元素,同时基于二维平面提供一种新... 对于空间和时间的处理,可以说是所有艺术门类都必须直面且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还要建构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方式。黄海依据电影的源初故事与影像风格,在其自身的平面美学体系和生命经验之内去筹划各种创作元素,同时基于二维平面提供一种新的空间配置方案,运用可见的形式去创造和实践一种新的时间体验、叙事形态与意义生产。纵观黄海系列电影海报作品,其钟情于探索和表达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成为其作品显在的特征,而黄海特有的空间配置方案又充满了对已逝时间的唤醒能力。正因其对电影海报的空间配置与时间操作达到了一种有效的平衡,从而赋予了电影海报“另一种叙事”的存在和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海报 空间配置 自然元素 时间体验
原文传递
技术与体验时间之关系探赜
13
作者 宋超凡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3-22,共10页
探讨技术与体验时间的关系是理解人类生存方式及存在状态的有效路径,二者间的关系一方面显现于技术对体验时间的具体经验方式变革的直接作用,另一方面显现于技术对体验时间的情绪表征的间接作用,前者指向斯蒂格勒话语下的“第三记忆”... 探讨技术与体验时间的关系是理解人类生存方式及存在状态的有效路径,二者间的关系一方面显现于技术对体验时间的具体经验方式变革的直接作用,另一方面显现于技术对体验时间的情绪表征的间接作用,前者指向斯蒂格勒话语下的“第三记忆”概念、“记忆工业化”的过程及其所带来的后果,后者则指向马克思对劳动时间的理解与“社会加速现象”对体验时间的情绪表征的“摄动”。这意味着基于体验的对时间概念的理解是受具体技术形态制约的,它并非纯理性的价值无涉的认知对象,而是附着了丰富情绪体验的,这激发着我们思考促进时间体验附着良好情绪的现实性与可能性,即应在充分把握了现实约束条件的前提下谨慎采取“社会减速”的调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体验时间 第三记忆 社会加速 情绪表征
下载PDF
加速与减速:博士生学术时间体验的叙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小婷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5-80,108,共7页
时间是检视现代社会生活结构和质量的基本模式。博士生行动取向、学术生活和时间体验会通过时间规范、截止期限和时间规章来与整个时间系统需求进行协调和兼容。基于博士生个体叙事视角,对他们日常学术生活中的时间结构进行质性分析发现... 时间是检视现代社会生活结构和质量的基本模式。博士生行动取向、学术生活和时间体验会通过时间规范、截止期限和时间规章来与整个时间系统需求进行协调和兼容。基于博士生个体叙事视角,对他们日常学术生活中的时间结构进行质性分析发现,博士生的读博旅程在时间加速下的不同阶段生成的时间体验和主观感受是不同的,分别为:阈限过渡阶段的时间积累与失序、陷入加速循环阶段的时间规训与赶工、主动走出竞速漩涡的时间自由与增能。摒弃量化、加速和竞速的时间观,探寻个体与制度环境、时间结构的共鸣关系,重构博士生的学术时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 学术生活 时间体验 叙事研究
原文传递
从钟表时间到主体化时间:儿童时间体验的现象学研究
15
作者 安超 欧群慧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0-88,共9页
儿童时间认知、体验和理解的研究主要包括皮亚杰开创的实验室里的时间认知心理学研究、福柯派主张的关于身体规训的时间社会学研究,以及关注日常生活和个人体验的时间现象学研究。研究发现: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切近时间理解宏远时... 儿童时间认知、体验和理解的研究主要包括皮亚杰开创的实验室里的时间认知心理学研究、福柯派主张的关于身体规训的时间社会学研究,以及关注日常生活和个人体验的时间现象学研究。研究发现: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切近时间理解宏远时间,通过游戏中的空间转换理解时间轮回,通过亲子对话和自我叙述突破对自然时间的局限化理解,进而理解抽象时间;带有强烈情感体验的特殊事件、数概念的学习和学校的制度化生活有助于儿童获得对时间的情境化、情感化理解,并习得钟表时间。儿童在生活中习得了两套社会性时间的概念,分别是高度社会化的“钟表时间”与“主体性时间”。在充斥儿童时间管理、时间自律研究的“理性教育学”之外,学界急需建构一套儿童主体化时间研究的“发呆教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体验 钟表时间 主体化时间 神游时间 发呆教育学
原文传递
现象学视野中的时间及其对幼儿园生活的意义
16
作者 贺刚 许婷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1-61,共11页
当前以计数通达时间的方式将幼儿园生活转化为可被充分现成化的对象,然而在现象学视野中,人原本体验到的时间却并非被统摄、收拢于当下现成之中,而是具有盈余出现时的“晕圈”性的意义生发背景。这一发现的启示在于,幼儿园生活的运作在... 当前以计数通达时间的方式将幼儿园生活转化为可被充分现成化的对象,然而在现象学视野中,人原本体验到的时间却并非被统摄、收拢于当下现成之中,而是具有盈余出现时的“晕圈”性的意义生发背景。这一发现的启示在于,幼儿园生活的运作在根源上需建基于非现成的、有其动态的意义生产机理的时间结构,而这尤其意味着,应该深入探索身为“人”的学前儿童对时间的原发体验。进一步经由现象学的运思发现,学前儿童体验到的时间具有“失焦”的晕状结构,这种独特的时间结构不凝聚、置身于任何现成对象,还原了人之存在的原初面貌,并进一步揭示了学前儿童的生活本身是有想象力的、时境化的,且富含美的体验,总之有其原发而饱满的意义性。幼儿园生活应该从学前儿童原本的、鲜活的时间体验出发,但又不止步于此,在更深层的现象学意义上,还需引入“社会—历史”性的时间力量,来晕染、滋养并扩展幼儿个体生活的时间结构。从现象学视野来重构时间的意蕴,将为幼儿园生活现有的时间实践带来重要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时间结构 儿童时间体验 幼儿园生活
下载PDF
学校生活中的时间体验与时间教育
17
作者 黄庆丽 《中国基础教育》 2023年第3期76-77,共2页
凡人、事、物都是时间的函数。时间是构成教育的基本元素,教师的生活和学生的成长在此中展开,因其无声流逝以至往往日用而不觉知。我们若是对时间的教育价值缺乏清晰的认识,则难以理解教育的节奏、教师的发展和儿童成长的奥秘,有时甚至... 凡人、事、物都是时间的函数。时间是构成教育的基本元素,教师的生活和学生的成长在此中展开,因其无声流逝以至往往日用而不觉知。我们若是对时间的教育价值缺乏清晰的认识,则难以理解教育的节奏、教师的发展和儿童成长的奥秘,有时甚至会对教育中的时间误解和误用,仅是鼓励和教导孩子珍惜时间、善用时间,而缺乏教导学生如何体验时间的质感。如不对时间教育进行审视和重构,不正视那些被日常习俗遮蔽的关于时间的真相,教育就会在惯性的轨道上一路往前,缺乏创意和诗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成长 珍惜时间 学生的成长 基本元素 时间体验 教师的发展 鼓励
下载PDF
迟为人母的“多重变奏”:母职想象分化下的时间节奏分析
18
作者 邱济芳 《广东青年研究》 2024年第2期96-105,共10页
高龄生育被视为“晚育”且“高危”,与之相关的生育风险问题受到普遍关注。本文通过对高龄产妇的深度访谈发现,“迟为人母”的她们在怀孕和分娩中的时间体验需要放置于生育和母职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来理解。高龄产妇阐释自身生育时间... 高龄生育被视为“晚育”且“高危”,与之相关的生育风险问题受到普遍关注。本文通过对高龄产妇的深度访谈发现,“迟为人母”的她们在怀孕和分娩中的时间体验需要放置于生育和母职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来理解。高龄产妇阐释自身生育时间时,在差异化的母职想象中理解当下和规划未来,展现出“走一步看一步”和“养育无忧”的两极时间节奏谱系。然而差异下相似的是,她们都认识到当下主流社会文化中“健康母职”或“密集母职”的责任和压力,根据自己的社会经济状况和社会支持情况对这一主流养育文化脚本进行策略性回应。当前生育支持体系应兼顾不同女性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发展更具包容和灵活性的支持方式,构筑家庭友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为人母 高龄生育 母职分化 时间体验 时间节奏 生育政策
下载PDF
大学生时间流逝体验的内涵及其潜在剖面分析
19
作者 余习德 刘嘉帆 +3 位作者 罗心悦 朱逸钧 冯国艳 鲁成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85-94,共10页
大学生的时间流逝体验影响其时间管理与人生规划。为探究大学生时间流逝体验的内涵及其潜在人群异质性,对12名大学生进行开放式与半结构化访谈,根据访谈结果勾勒出时间流逝体验的基本结构并初编《大学生时间流逝体验问卷》;对2656名大... 大学生的时间流逝体验影响其时间管理与人生规划。为探究大学生时间流逝体验的内涵及其潜在人群异质性,对12名大学生进行开放式与半结构化访谈,根据访谈结果勾勒出时间流逝体验的基本结构并初编《大学生时间流逝体验问卷》;对265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测量;开展项目分析、信效度检验、测量不变性检验与潜在剖面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大学生时间流逝体验的内涵包括积极思维与消极情绪两个部分。第二,《大学生时间流逝体验问卷》由15道题组成,问卷信效度良好;与此同时,问卷在性别、年级与专业上测量等值,这说明问卷结构稳定,可被广泛使用。第三,存在“C1中积极思维—低消极情绪”与“C2高积极思维—中消极情绪”两种时间流逝体验类型。未来需要将“时间流逝”更多地融入至大学生的教育教学与心理咨询之中,特别需要从流逝情绪、流逝思维及二者间相互转化与彼此助推的角度,引导大学生的时间流逝体验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流逝体验 积极思维 消极情绪 测量不变性 潜在剖面分析 大学生
下载PDF
加速时代的时间体验与诗学呈现——中国新诗中的“钟表”书写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春光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08-215,共8页
机械钟表在现代中国的广泛普及,预示着严格遵循钟表时间的加速时代的到来。中国新诗围绕钟表展开了丰富的书写:"机械钟"取代"自然钟"成为现代诗时间表述的基本词汇,改变了中国诗歌的语言机制和诗性思维;钟表加剧了... 机械钟表在现代中国的广泛普及,预示着严格遵循钟表时间的加速时代的到来。中国新诗围绕钟表展开了丰富的书写:"机械钟"取代"自然钟"成为现代诗时间表述的基本词汇,改变了中国诗歌的语言机制和诗性思维;钟表加剧了现代人的时间焦虑,成为乡土中国与都市文明冲突的表征;面对钟表时间筑造的时间暴政,现代诗人进行艺术化反思与象征性拆解,召唤多元时间秩序的重建。"散发芳香的时钟"是现代诗人对钟表时间的诗意营造,暗含着对历史现实的反思和对生存远景的寄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表 时间体验 加速 都市文明 多元时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