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山腔、魏良辅和吴语音乐 被引量:5
1
作者 郑祖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3-117,70,共6页
入明以后,南戏的发展衍生出四大声腔。昆山腔一跃而在众腔之上,其中有明初复兴华夏文化、以吴语为正宗的社会原因。昆山腔经魏良辅的改造,发展了吴语音乐,使之能与北曲相抗衡,成为明代华夏戏曲艺术的代表。昆曲的形成,蕴含着昆山腔、吴... 入明以后,南戏的发展衍生出四大声腔。昆山腔一跃而在众腔之上,其中有明初复兴华夏文化、以吴语为正宗的社会原因。昆山腔经魏良辅的改造,发展了吴语音乐,使之能与北曲相抗衡,成为明代华夏戏曲艺术的代表。昆曲的形成,蕴含着昆山腔、吴语音乐和魏良辅三者之间的社会文化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山腔 魏良辅 吴语 音乐艺术 戏曲艺术
下载PDF
魏良辅与新声昆山腔 被引量:8
2
作者 周秦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01-107,共7页
新声昆山腔的形成是一个延续二百余年的演化过程 ,而魏良辅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由他所领导的昆山腔改革大致包含以下四项内涵 :以苏州语音为基准 ,制定声腔格律规范 ;雅化声腔曲调 ,丰富演唱技巧 ;融合南北声腔 ,同时保持二者... 新声昆山腔的形成是一个延续二百余年的演化过程 ,而魏良辅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由他所领导的昆山腔改革大致包含以下四项内涵 :以苏州语音为基准 ,制定声腔格律规范 ;雅化声腔曲调 ,丰富演唱技巧 ;融合南北声腔 ,同时保持二者各自的艺术风格 ;建立并逐步完善昆曲场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良辅 新声昆山腔 口法 南北合 昆曲场面 格律 曲调 伴奏场面 演唱技巧
下载PDF
论“高腔”与“弋阳腔”“昆山腔”等诸腔之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解玉峰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2-11,共10页
自现有文献看,"高腔"一词是清乾隆年间以后才普遍流行的。但如果说"高腔"唱是一种"一唱众和"式的唱,这种唱至少先秦即已有之。自南宋戏文以来,"高腔"唱即普遍用于戏文、杂剧,由于"高腔&qu... 自现有文献看,"高腔"一词是清乾隆年间以后才普遍流行的。但如果说"高腔"唱是一种"一唱众和"式的唱,这种唱至少先秦即已有之。自南宋戏文以来,"高腔"唱即普遍用于戏文、杂剧,由于"高腔"唱都以方言入唱而具有地域性特征,故长期以来,各路"高腔"分别以其所属县而得名,如"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青阳腔"等。"高腔"与各路"高腔"本为"类"与"子"的关系,但由于不知各路"高腔"的底细,文人们多将其称为"弋阳腔"。清康熙以前,各地方戏班皆唱某一种声腔,但清康熙末期至乾隆初期时则出现了"昆、高"合班,这样"昆腔"唱在民间被称"低腔"或"低牌子",而另一种唱被称为"高腔",故"高腔"一词出现在乾隆时期绝非偶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弋阳 青阳 昆山腔
下载PDF
昆山腔与弋阳腔的交流及融合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连生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63-70,共8页
山腔和弋阳腔虽然在许多方面都有着迥异于对方的鲜明特色,但在长期的争胜发展中,并非完全对立、彼此隔绝,而是相互吸收、相互交流,共同进步,最终达到融合并形成新的艺术特色和声腔剧种。
关键词 昆山腔 弋阳 融合
下载PDF
昆山腔形成期的顾坚与顾瑛 被引量:3
5
作者 吴新雷 《文化艺术研究》 2012年第2期137-144,共8页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现的《南词引正》有关元末昆山腔创始人顾坚和顾瑛"为友"的记载后,已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但由于资料缺乏,一直少有具体的论证。令人注目的是,《中国昆曲论坛2009》发表了郑闰的《解密顾坚身世之谜》一文,...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现的《南词引正》有关元末昆山腔创始人顾坚和顾瑛"为友"的记载后,已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但由于资料缺乏,一直少有具体的论证。令人注目的是,《中国昆曲论坛2009》发表了郑闰的《解密顾坚身世之谜》一文,公布了他在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发现的新材料。本文对此进行探讨,并对南曲歌手顾坚和文坛盟主顾瑛的史料进行考辨和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山腔 顾坚 顾瑛
下载PDF
昆山腔、昆腔、昆曲、昆剧概念之辨歧 被引量:2
6
作者 沈周忆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1年第2期96-98,共3页
中国的昆曲于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然而,与"昆曲"有关的一应称谓,诸如昆山腔、昆腔、昆剧等,长期以来在学术理论上存在着概念混淆、运用混乱的状况。故有"辩歧"... 中国的昆曲于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然而,与"昆曲"有关的一应称谓,诸如昆山腔、昆腔、昆剧等,长期以来在学术理论上存在着概念混淆、运用混乱的状况。故有"辩歧"之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山腔 昆曲 昆剧 概念 辩歧
下载PDF
新昆山腔的曲律规范与汤显祖剧作的“失律" 被引量:3
7
作者 黄振林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301-305,共5页
经过魏良辅的改造,新昆山腔具备了“磨调”的唱法和“转喉”的发声技巧,并对曲唱的字声提出了规范要求。而沈璟又在曲谱上对它进行更为苛刻的限定,反使之成为传奇的束缚,限制了剧作家的才情。对唱腔曲牌的“犯律”并不始于汤显祖,只是... 经过魏良辅的改造,新昆山腔具备了“磨调”的唱法和“转喉”的发声技巧,并对曲唱的字声提出了规范要求。而沈璟又在曲谱上对它进行更为苛刻的限定,反使之成为传奇的束缚,限制了剧作家的才情。对唱腔曲牌的“犯律”并不始于汤显祖,只是平仄和押韵的不谐,不方便以吴语为基础的昆腔“转喉”的唱法,因此被吴中文人指责为“失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显祖 昆山腔 失律 曲律规范
下载PDF
丹青圣手 南曲名家──略论昆山腔兴起前夕的吴中曲派
8
作者 周秦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1期125-130,共6页
明代弘治、正德间,吴门才入唐寅、祝允明、文做明等以丹青巨匠不经意地涉足曲苑,上承元明之际玉山草堂请入余绪,下开嘉靖、隆决问魏良辅改革昆山腹之先声,从而影响了昆曲艺术的发展,成为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丹青 南曲 唐寅 昆山腔
下载PDF
昆山腔演唱程式的发展与沿革
9
作者 冷桂军 《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2期59-61,共3页
昆山腔演唱程式的发展分为冷唱、乐歌、昆剧三个阶段。昆山腔演唱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日益完善成熟的过程。
关键词 昆山腔 演唱程式 冷唱 乐歌 昆剧 发展 中国
下载PDF
昆山腔、昆曲与昆剧:名实之辨——昆曲名称的演变与发展的特殊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建华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6年第1期121-127,共7页
"昆山腔""昆曲"与"昆剧"所指为同一事物,但有着明显的意义差别,它们的先后出现反映了昆曲本身的发展及人们对其认识的变化。"昆山腔"一词出现于明代中叶戏曲诸腔并举之时,强调的是声腔意义;&qu... "昆山腔""昆曲"与"昆剧"所指为同一事物,但有着明显的意义差别,它们的先后出现反映了昆曲本身的发展及人们对其认识的变化。"昆山腔"一词出现于明代中叶戏曲诸腔并举之时,强调的是声腔意义;"昆曲"一词则产生于其从诸腔竞争中胜出之时,尊崇之意明显,所指既包括音乐也包括文学;而"昆剧"一词的出现最初可能仅仅由于南北语言差异,但后来用以表达剧种意义,尤其强调表演因素。但目前学术界普遍使用的却是"昆曲",原因在于"昆曲"一词最大地体现了事物的特征,所包括的丰富内涵是其他词汇无法表达的。除了呈现在舞台上的形态之外,这一词汇还包括了更多的内容:清工之学,堂名,曲学传统,昆曲对其他剧种的影响,乃至昆曲的戏曲文化内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山腔 昆曲 昆剧 曲学
下载PDF
论昆山腔 被引量:2
11
作者 顾聆森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70-73,共4页
昆山腔是宋元南戏四大声腔之一。早在元末,昆山千灯(墩)的声腔家顾坚把流行于昆山各地的民歌、小调、山歌汇收起来进行加工,使它们更加适应于歌唱南戏,终于在明初取得了"昆山腔"的"冠名"权。昆山腔的演唱分二种,一... 昆山腔是宋元南戏四大声腔之一。早在元末,昆山千灯(墩)的声腔家顾坚把流行于昆山各地的民歌、小调、山歌汇收起来进行加工,使它们更加适应于歌唱南戏,终于在明初取得了"昆山腔"的"冠名"权。昆山腔的演唱分二种,一种是散曲形式,如唐寅、祝允明等均是著名的散曲家,他们创作的部分散曲就用昆山腔演唱过;另一种成为了南戏声腔,吴中著名的南戏作家如陆天池、郑若庸等,他们的作品多曾用昆山腔演唱过。据考用昆山腔演唱过的南戏作品在魏良辅创研的昆曲问世之前,已多达30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山腔 顾坚 剧曲 旧传奇
下载PDF
昆山腔戏曲艺术与苏州
12
作者 王永健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119-124,共6页
从明代中叶到清代中叶,两百多年来依照昆山腔的格律创作和演唱的传奇和杂剧(习惯上称之为昆曲或昆剧)一直称雄于我国的剧坛。苏州的戏曲家,无论在戏曲的创作、表演和理论批评方面,还是在剧本的整理、编选、刊刻,以及曲谱的编纂、增补等... 从明代中叶到清代中叶,两百多年来依照昆山腔的格律创作和演唱的传奇和杂剧(习惯上称之为昆曲或昆剧)一直称雄于我国的剧坛。苏州的戏曲家,无论在戏曲的创作、表演和理论批评方面,还是在剧本的整理、编选、刊刻,以及曲谱的编纂、增补等方面,对于昆山腔戏曲艺术的发展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昆山腔戏曲艺术与苏州结下了不解之缘。苏州是昆山腔的发源地昆山腔这个名称,最早见之于祝允明的《猥淡》①。魏良辅撰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前的《南词引正》亦提到元末明初已有“昆山腔之称”。徐渭的《南词叙录》(自序作于嘉靖三十八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山腔 戏曲艺术 戏曲美学 魏良辅 吴江派 祝允明 南词 临川派 昆剧 张大复
下载PDF
宋朝文彦博 幼儿倒有灌穴浮球之智 千灯昆山腔 风靡全国被誉百戏之祖——2010年6月新邮介绍
13
作者 乐明 《上海集邮》 2010年第6期7-9,共3页
6月1日《文彦博灌水浮球》文彦博(1006—1097),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市)城关文家庄人。北宋时期政治家,逮事仁、英、神、哲四朝,任将相五十年。他勤于政务,声誉较高,备受敬重,被封为潞国公。著有《潞公集》40卷。
关键词 2010年 浮球 昆山腔 宋朝 幼儿 百戏 北宋时期 介休市
下载PDF
探寻昆山腔的发展轨迹
14
作者 杨瑞庆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85,共7页
昆山腔发展史在不断地被挖掘着、探寻着、考证着、完善着。在魏良辅撰写的《南词引正》中,提出了昆山千灯顾坚率先创立昆山腔的观点,又披露了在他大致六百多年之前,由唐宫名伶黄幡绰在昆山正仪传播雅韵的史料。但是,长期以来曲坛上对这... 昆山腔发展史在不断地被挖掘着、探寻着、考证着、完善着。在魏良辅撰写的《南词引正》中,提出了昆山千灯顾坚率先创立昆山腔的观点,又披露了在他大致六百多年之前,由唐宫名伶黄幡绰在昆山正仪传播雅韵的史料。但是,长期以来曲坛上对这些来之不易的文字信息抱有质疑态度。因此,有必要去厘清昆山腔的发展轨迹,在“后来居上的昆山腔”“继往开来的昆山腔”“扑朔迷离的昆山腔”三个领域中,去探寻引起纷争的原因,并通过曲圣魏良辅的文论,最终找到昆曲的鼻祖——顾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山腔 顾坚 黄幡绰 魏良辅
原文传递
昆山腔发展史的再探索 被引量:3
15
作者 蔣星煜 《上海戏剧》 1962年第12期26-28,共3页
自从路工同志在明代张丑《真迹日录》中发现了文徵明写本的魏良輔《南詞引正》,并由錢南扬同志加以校注,在《戏剧报》(1961年7、8期合刋)发表以后,戏曲声腔的研究又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我曾在《文汇报》(1961年7月19日)发表《談〈南詞... 自从路工同志在明代张丑《真迹日录》中发现了文徵明写本的魏良輔《南詞引正》,并由錢南扬同志加以校注,在《戏剧报》(1961年7、8期合刋)发表以后,戏曲声腔的研究又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我曾在《文汇报》(1961年7月19日)发表《談〈南詞引正〉中的几个問題》一文,接触到昆山腔与唐代宫廷艺人黄旛綽之关系等問題,对于昆山腔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作了一次初步的探索。《南詞引正》提出了昆山腔渊源于元代顾坚之說,这是其他古代戏曲理論著作中所未见的。顾坚究竟有无这个人?昆山腔的基础是什么?元末明初的昆山腔其內容和形式又如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山腔 魏良辅 戏曲声 真迹日录 顾仲瑛 顾坚 弋阳 文徵明 古代戏曲 元末明初
下载PDF
“昆山腔”源流新证
16
作者 徐宏图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2,共6页
学界论述"昆山腔",大多以魏良辅改革为界,将其分两个阶段:改革前称昆山腔旧腔,改革后称昆山腔新腔,即所谓"水磨腔"。其实,昆山腔在成为戏曲声腔之前,还曾经历了"吴歈昆山调"与"剧词曲昆山腔"... 学界论述"昆山腔",大多以魏良辅改革为界,将其分两个阶段:改革前称昆山腔旧腔,改革后称昆山腔新腔,即所谓"水磨腔"。其实,昆山腔在成为戏曲声腔之前,还曾经历了"吴歈昆山调"与"剧词曲昆山腔"两个阶段,连同后来的"剧曲昆山腔"与"水磨昆山腔",先后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歈昆山腔 词曲昆山腔 剧曲昆山腔 水磨昆山腔
原文传递
黄问琴与昆山腔传承考
17
作者 董诗琪 《戏曲研究》 2023年第1期339-354,共16页
笔者在阅读凌濛初的《南音三籁》时,读到一条材料:曲有正调正腔,衬字虽多,音节故在。一随板眼,毫不可动。而近来吴中教师,止欲弄喉取态,便于本句,添出多字,或重叠其音,以见簸弄之妙,抢[坫瓦]之捷,而不知已戾本腔矣。况增添既多,便须增板... 笔者在阅读凌濛初的《南音三籁》时,读到一条材料:曲有正调正腔,衬字虽多,音节故在。一随板眼,毫不可动。而近来吴中教师,止欲弄喉取态,便于本句,添出多字,或重叠其音,以见簸弄之妙,抢[坫瓦]之捷,而不知已戾本腔矣。况增添既多,便须增板,增板既久,便乱正板,后学因之,率尔填词。其病有不可救药者,偶一正之,即云本之王问琴所传,而不知作俑之为罪人。沈伯英所谓:闻今日吴中清唱,即欲掩耳而避者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山腔 沈伯英 凌濛初 吴中
原文传递
创新形式 提升主题报道传播力——以昆山市融媒体中心为例
18
作者 吴佳希 《记者观察(中)》 2024年第2期152-154,共3页
融媒创意产品《H5I在这里,一起感悟新时代“昆山之路”》一经推出,便引起昆山网友接力转发,获得超百万网友阅读浏览;短视频《二十大代表、昆山市委书记亮相党代表通道》,阅读量短时间内破20万;“打开这把精美的折扇,讲一个你想知道的昆... 融媒创意产品《H5I在这里,一起感悟新时代“昆山之路”》一经推出,便引起昆山网友接力转发,获得超百万网友阅读浏览;短视频《二十大代表、昆山市委书记亮相党代表通道》,阅读量短时间内破20万;“打开这把精美的折扇,讲一个你想知道的昆山”,融媒“昆山腔”评论持续在移动端“破圈”,实现全媒体呈现、多渠道发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产品 传播力 融媒 移动端 短视频 阅读量 主题报道 昆山腔
下载PDF
昆山腔的产生与流变
19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0-110,共1页
关键词 俞为民 昆山腔的产生与流变考论》 清唱昆山腔 剧唱昆山腔 演唱方式
原文传递
昆山腔的产生与流变考论 被引量:11
20
作者 俞为民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8-126,共9页
元代有两种昆山腔,一种是顾坚等文士创立的清唱昆山腔,一种是民间艺人创立的作为南戏四大唱腔之一的昆山腔。明代嘉靖年间魏良辅将清唱昆山腔的演唱方式引入剧唱昆山腔,演唱方式的改变引起了南北曲曲体的变异,昆山腔的曲体指义增强,有... 元代有两种昆山腔,一种是顾坚等文士创立的清唱昆山腔,一种是民间艺人创立的作为南戏四大唱腔之一的昆山腔。明代嘉靖年间魏良辅将清唱昆山腔的演唱方式引入剧唱昆山腔,演唱方式的改变引起了南北曲曲体的变异,昆山腔的曲体指义增强,有了“昆曲”之称;而这时的“昆山腔”或“昆曲”,实已超越了昆山一地的限制,流行南北,成为全国、全民族的“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戏 昆山腔 顾坚 魏良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