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昙摩毗”与“昙摩蜱”名实辨——附说敦煌法良禅师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4
1
作者 梅林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0-86,共7页
法良与乐僔比肩,乃莫高窟草创时期的名僧,限于材料,其人其事历来所知甚少。本文在考察炳灵寺169窟中印度僧人昙摩毗事迹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一种新的看法:法良即是昙摩毗,他是外来的和尚而原不是华夏僧。
关键词 昙摩 无昆 昙摩蜱(“埤”、“鞞”、“卑”) 丝绸之路河南道
下载PDF
昙摩伽陀耶舍与广州所译《无量义经》之考证
2
作者 释慧正 《宗教与历史》 2019年第2期182-195,259-260,共16页
《无量义经》被视为"法华三经"之"开经",有一译或两译之疑,其译主、译地、译所等均有待考证。在译主方面,有昙摩伽陀耶舍和求那跋陀罗之异;在译地方面,则有广州、南京、荆州之别;在译所方面,佚失宋译则有南京祇洹... 《无量义经》被视为"法华三经"之"开经",有一译或两译之疑,其译主、译地、译所等均有待考证。在译主方面,有昙摩伽陀耶舍和求那跋陀罗之异;在译地方面,则有广州、南京、荆州之别;在译所方面,佚失宋译则有南京祇洹寺、南京瓦官寺、荆州辛寺等之说。现存齐译《无量义经》在广州译出,其具体译所又有朝亭寺、朝廷寺、朝延寺等之说。经考证:求那跋陀罗可能并未翻译过《无量义经》,该经可能只有一个译本,即齐译;齐译译主是中天竺沙门昙摩伽陀耶舍,梵文名为Dharma-jāta-yasas,意为"法生称";齐译译所广州朝亭寺,是光孝寺历史上26个曾用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量义经》 昙摩伽陀耶舍 广州 光孝寺
原文传递
昙无谶和他的《大般涅槃经》
3
作者 方步和 《晋中学院学报》 1986年第2期77-84,共8页
北凉时,名僧昙无谶曾在凉州的治所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县),译出了轰动中国佛教界的四十卷《大般涅般经》,促进了中国佛教变革性的演进.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但昙无谶其人,却很不为人所称,比起鸠摩罗什来,不可同日而语.这主要是因为昙无谶... 北凉时,名僧昙无谶曾在凉州的治所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县),译出了轰动中国佛教界的四十卷《大般涅般经》,促进了中国佛教变革性的演进.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但昙无谶其人,却很不为人所称,比起鸠摩罗什来,不可同日而语.这主要是因为昙无谶无行所致.他在凉州呆了二十余年,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是在凉州作出的,但他的性命也是在凉州丢掉的.本文不是剖析《大般涅般经》的教义,也不是考订该经翻译时所依据的经本来源及译本的全与不全,更不是为他正名,而是企图比较难确地阐发昙无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起过的作用.为了说明此问题,上面谈到的几个方面,也要作某些涉猎.昙无谶(公元385——43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谶 大般涅槃经 中国佛教 昙摩 罗什 中西文化交流 名僧 沮渠蒙逊 变革性 释老志
下载PDF
新疆古代少数民族对祖国文化的重要贡献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新生 《实事求是》 1987年第4期48-53,共6页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在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历史发展中,各民族不断地发展了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共同为创造和发展祖国灿烂的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新疆古称西域,少数民族甚多,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在汉文...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在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历史发展中,各民族不断地发展了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共同为创造和发展祖国灿烂的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新疆古称西域,少数民族甚多,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在汉文古籍《尚书》、《山海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国家 西域地区 维吾尔人 昙摩 亦黑迷失 罗什 《大唐西域记》 小云石海涯 元世祖忽必烈 江格尔
下载PDF
六朝京师上定林寺位置考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宗意 《江苏地方志》 2003年第3期36-37,共2页
上定林寺的兴建 南朝刘宋初年,江南佛教还处于发展时期。外国僧人来华传法,大多用带有方术味的禅法吸引民众。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印度高僧昙摩蜜多辗转到四川,后出三峡到荆州传法,不久又来到京师(今南京),刚来就得到全城礼敬,其中包... 上定林寺的兴建 南朝刘宋初年,江南佛教还处于发展时期。外国僧人来华传法,大多用带有方术味的禅法吸引民众。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印度高僧昙摩蜜多辗转到四川,后出三峡到荆州传法,不久又来到京师(今南京),刚来就得到全城礼敬,其中包括皇后、太子、公主,他被朝野敬称为“大禅师”。他先在祗洹寺译出《禅经》、《禅法要》等几部佛经,又到浙江建寺传法。元嘉十年回到金陵,住进了钟山定林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刘宋 定林寺 地理位置 昙摩蜜多 《文心雕龙》 刘勰 张敦颐 地坛 建筑规制
下载PDF
五台山与斯里兰卡佛教
6
作者 冯铁健 《五台山研究》 1990年第4期41-45,共5页
斯里兰卡,古称师子国,又名扬兰,《大唐西域记》作僧迦罗,《元史》作僧伽刺,是亚洲南部印度洋中的一个岛国。其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文化古老,是一个佛教国家。在公元前三世纪,斯里兰卡就成为佛教文化中。心公元四世纪末与我国有了文化交... 斯里兰卡,古称师子国,又名扬兰,《大唐西域记》作僧迦罗,《元史》作僧伽刺,是亚洲南部印度洋中的一个岛国。其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文化古老,是一个佛教国家。在公元前三世纪,斯里兰卡就成为佛教文化中。心公元四世纪末与我国有了文化交流。《梁书》卷54载,东晋孝武帝(373—396)时,师子国王听到孝武帝崇信佛法,便派沙门昙摩航海送来一尊4尺2寸高的玉色洁润、形制殊胜、殆非人工所造的玉佛像。昙摩途径十年,几经艰险,终于于义熙二年(406年)到达晋都建康(南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昙摩 师子国 文殊信仰 大乘密严经 僧伽 文殊菩萨 文殊师利 阿赖耶识 密宗 晋孝武帝
下载PDF
南朝京师佛牙之谜
7
作者 刘宗意 《江苏地方志》 2003年第1期39-40,共2页
2002年12月15日,北京灵光寺佛牙舍利抵达泰国曼谷,开始接受为期76天的供奉,以庆祝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75岁寿辰。北京灵光寺佛牙是释迦牟尼遗留下来的两颗灵牙中的一颗,另一颗在斯里兰卡。追根溯源,这颗珍贵的佛牙最初是由金陵... 2002年12月15日,北京灵光寺佛牙舍利抵达泰国曼谷,开始接受为期76天的供奉,以庆祝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75岁寿辰。北京灵光寺佛牙是释迦牟尼遗留下来的两颗灵牙中的一颗,另一颗在斯里兰卡。追根溯源,这颗珍贵的佛牙最初是由金陵高僧法献从西域迎请而来,南朝时被供奉在京师建康(今南京)钟山的上定林寺。这颗佛牙的由来、流传很有些传奇色彩,有些谜至今也无法解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市 佛牙 昙摩密多 法献 灵光寺
下载PDF
书法、画法和佛法
8
作者 陈传席 《中国书画》 2003年第4期114-114,共1页
昔康有为论书法曰:'书法即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得于心源,妙于了悟。'看来,康老夫子真的懂点书法,也懂点佛法。'戒律'即'法规',有人谓之'清规戒律',即要学佛就不能胡来,如果仍然好色、好淫、杀生等... 昔康有为论书法曰:'书法即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得于心源,妙于了悟。'看来,康老夫子真的懂点书法,也懂点佛法。'戒律'即'法规',有人谓之'清规戒律',即要学佛就不能胡来,如果仍然好色、好淫、杀生等等,当然不能成佛,必须有些戒律。佛教有五戒、八戒、十戒、二百五十戒等等,据宋代高承《事物纪原·道释科教·戒律》云,魏世时天竺昙摩迦罗到洛阳,对魏境内僧人无戒律、很随便,表示感慨,'遂于嘉平中,与昙谛译《四分羯磨》及《僧祇戒心图》,此盖中国戒律之始也'。有了戒律,僧人有规可遵,有法可守,就不同于凡俗,便走入正道。学书法开始时也必须有法可守,否则永远不能入正道。'定慧',定,即禅定,亦即坐弹习定。《景德传灯录》五《慧能大师》云:'京城禅德,皆云欲得念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得禅定而得解脱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物纪原 二百五十戒 习定 景德传灯录 四分羯磨 禅定 昙摩 禅德 迦罗
下载PDF
光孝寺的译经大师(一)
9
作者 微风 《广东佛教》 2003年第2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光孝寺 佛经翻译 《大毗婆沙》 三藏法师 昙摩耶舍 《华严经》 《涅槃经》 《大集经》
下载PDF
佛教与中国绘画 被引量:7
10
作者 潘天寿 《法音》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6-39,共4页
艺术每因各民族间的接触而得益,而发挥增进,却没有以艺术丧亡艺术的事情。不是吗?罗马希腊虽亡,罗马希腊人的艺术,却为东西各国的艺坛所尊崇推仰。这正是艺术的世界,是广大而无所界限。所以凡有他自己的生命的,都有立足在世界的资格,不... 艺术每因各民族间的接触而得益,而发挥增进,却没有以艺术丧亡艺术的事情。不是吗?罗马希腊虽亡,罗马希腊人的艺术,却为东西各国的艺坛所尊崇推仰。这正是艺术的世界,是广大而无所界限。所以凡有他自己的生命的,都有立足在世界的资格,不容你以武力或资本等的势力来屈服与排斥;而且当各民族的艺术相接触的时候,辄发生互相吸引,互相提携的作用。这在东西各国的文化史中,都能找到这样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绘画 佛教绘画 白衣观音像 昙摩拙叉 佛画 卢棱伽 曹仲达 康僧会 十六罗汉 墨戏
原文传递
说坛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宗文 《法音》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4-27,共4页
用士石堆积高出地面的物体,表面平坦能够登临的称做"坛"(或台),这是建筑上的解说.至佛教上的坛除了以上一种外,别有佛坛,施食坛、舍身坛、戒坛等,当与上面所说坛的意义根本不同了.其称佛坛者如《禅林象器笺》引《敕修清规报... 用士石堆积高出地面的物体,表面平坦能够登临的称做"坛"(或台),这是建筑上的解说.至佛教上的坛除了以上一种外,别有佛坛,施食坛、舍身坛、戒坛等,当与上面所说坛的意义根本不同了.其称佛坛者如《禅林象器笺》引《敕修清规报恩章序》说:"于是设圣容,具佛坛场."盖佛坛亦称"须弥坛"或"须弥座",是象征印度须弥山之中细台座形的砖石或木造台座,上供佛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弥坛 佛坛 禅林象器笺 求那 昙摩 台座 佛祖历代通载 金刚智 圆顿
原文传递
斯缅泰三国的佛教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显慕 《法音》 1984年第1期43-45,共3页
据斯里兰卡《大史》记载,在公元前三世纪中期,印度阿输迦王派遣叟纳和悟得罗到缅甸弘传佛法,开创了缅甸的佛教。印度的历史学家指出,檀巴班纳国的比丘曾于公元250年左右到缅甸的凯拉达地区布道,使那里的人民皈依了上座部佛法。这里所说... 据斯里兰卡《大史》记载,在公元前三世纪中期,印度阿输迦王派遣叟纳和悟得罗到缅甸弘传佛法,开创了缅甸的佛教。印度的历史学家指出,檀巴班纳国的比丘曾于公元250年左右到缅甸的凯拉达地区布道,使那里的人民皈依了上座部佛法。这里所说的檀巴班纳国,无疑是指的现在的斯里兰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座部 弘传 凯拉 昙摩 佛教史 公元前三世纪 僧团 佛陀舍利 巴利语 班纳
原文传递
广州光孝寺简介 被引量:1
13
作者 云峰 《法音》 1986年第6期20-22,共3页
佛教从印度传来中国的路线有两条:一是从陆路,即由阿富汗经我国甘肃、新疆而到中原地带;一是水路,即航海到广州港口登岸。广州市光孝寺是岭南年代最古、规模最大的一座名刹,是古代中外高僧经常驻锡的佛教道场,是中印佛教文化交流的策源... 佛教从印度传来中国的路线有两条:一是从陆路,即由阿富汗经我国甘肃、新疆而到中原地带;一是水路,即航海到广州港口登岸。广州市光孝寺是岭南年代最古、规模最大的一座名刹,是古代中外高僧经常驻锡的佛教道场,是中印佛教文化交流的策源地之一。《寺志》载“光孝寺自昙摩耶舍、求那跋陀罗二尊者创建道场,嗣后初祖、六祖先后显迹于此,一时宝坊净域,为震旦称首。千数百年来,宗风远布,实维此方。“(见寺志序文)光孝寺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在国内外的影响于此可见一斑。按寺址原是西汉越王赵佗的第三世孙赵建德的旧居;三国时代吴国贵族虞翻,因得罪了孙权,被贬到广州,曾在这里讲学,名虞苑;苑内种了很多柯子树,人称柯林。虞翻死后,舍宅建寺,取名“制止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光孝寺 求那跋陀罗 昙摩耶舍 宗风 虞翻 六祖 净域 尊者 中国佛教史 寺内
原文传递
广州与古代僧人的海外往来 被引量:1
14
作者 黎小明 《法音》 1988年第8期31-34,13,共5页
我国古代的对外活动中,通商贸易是一个主要的内容,另一个主要内容,则是佛教中僧人的往来海外,这两者构成了古代海外交通史的主要部分。古代对外交往中,僧人的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中外僧人或海路、或陆路,或求法、或弘法,往返于中国... 我国古代的对外活动中,通商贸易是一个主要的内容,另一个主要内容,则是佛教中僧人的往来海外,这两者构成了古代海外交通史的主要部分。古代对外交往中,僧人的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中外僧人或海路、或陆路,或求法、或弘法,往返于中国大陆与海外诸国之间,他们的动机或目的尽管是源于宗教信仰,但不管在客观上,还是在主观上都为古代中外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作出了贡献。同时,他们还留下了大量的文字记载。研究古代海交史,就不能不注意古代僧人的对外活动,不能不借鉴他们所留下的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子国 弘法 对外活动 佛国记 昙摩耶舍 义净 求那 中外经济 交通史 室利佛逝国
原文传递
炳灵寺揽胜
15
作者 索南吉 刘堡 《法音》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42-43,共2页
炳灵寺位于甘肃省永靖县杨塔乡境内的黄河北岸积石山中,是西秦以来名闻遐迩的佛教圣地,也是丝绸之路陇右段上的必经要道。“炳灵”含藏语“十万佛”之意。早在五千多年前,炳灵寺这里是汪洋湖海。传说自从大禹疏通了河道,这里沧海变桑田... 炳灵寺位于甘肃省永靖县杨塔乡境内的黄河北岸积石山中,是西秦以来名闻遐迩的佛教圣地,也是丝绸之路陇右段上的必经要道。“炳灵”含藏语“十万佛”之意。早在五千多年前,炳灵寺这里是汪洋湖海。传说自从大禹疏通了河道,这里沧海变桑田,峭壁翠峦拔地而起,物繁业茂,遂成为祥音福地。炳灵寺始建于西秦,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梁《高僧传》载:西域禅学大师昙摩毗,曾以嘉宾身份来西秦首府枹罕(今甘肃省临夏市)。在炳灵寺,他“领立徒众,训以禅道,西秦奉为国师”。在炳灵寺石窟169窟中“西秦建弘元年”(420)墨书题记下面画有两排供养人,在为首的供养人像侧面写有“护国大师昙摩毗之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炳灵寺 供养人像 昙摩 甘肃省永靖县 杨塔 《高僧传》 黄河北岸 陇右 佛教圣地 石窟艺术
原文传递
五世纪初期河西走廊大乘禅法探源
16
作者 熊烨 黄兴旺 《法音》 2022年第8期39-44,共6页
一、引言根据相关文献、史料、石窟题名的记载,有诸位禅僧在公元五世纪初期到访过河西走廊。例如《高僧传》记载到:“外国禅师昙无毗,来入其国,领徒立众,训以禅道。”且炳灵寺169窟第6龛(420年前后)中,也有比丘道融与昙摩毗的造像与题名。
关键词 《高僧传》 昙摩 禅僧 河西走廊 大乘 比丘道融
原文传递
斯里兰卡的法显洞
17
作者 慕显 《法音》 1983年第6期77-78,共2页
我国东晋时期的高僧法显,是沟通中斯两国佛教文化和传播友谊的伟大使者。为搜集“汉土所无”之佛教典籍,他以六十五岁高龄西行求法,遍访南亚诸国,公元410年到达斯咀兰卡(当时称为狮子国),在王都阿努拉特普罗城的无畏山寺等处修学两年,... 我国东晋时期的高僧法显,是沟通中斯两国佛教文化和传播友谊的伟大使者。为搜集“汉土所无”之佛教典籍,他以六十五岁高龄西行求法,遍访南亚诸国,公元410年到达斯咀兰卡(当时称为狮子国),在王都阿努拉特普罗城的无畏山寺等处修学两年,干公元412年绕道爪哇回国。带回《弥沙塞部律》、《长阿含经》、《杂阿含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沙塞部 杂阿含经 佛教典籍 无畏山寺 长阿含经 东晋时期 西行 昙摩 梵本 佛国记
原文传递
副会长学诚法师会见斯里兰卡记者团一行
18
作者 韩立鹤 《法音》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39,共1页
本刊讯 3月17日下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在广济寺怀远堂亲切会见了以斯里兰卡国家电视台台长索马拉特纳·迪萨纳亚克为团长的斯里兰卡记者团一行。 学诚法师首先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对到访的斯里兰卡记者团一行表示欢迎,并向... 本刊讯 3月17日下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在广济寺怀远堂亲切会见了以斯里兰卡国家电视台台长索马拉特纳·迪萨纳亚克为团长的斯里兰卡记者团一行。 学诚法师首先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对到访的斯里兰卡记者团一行表示欢迎,并向记者团一行介绍了中国佛教和中国佛教协会的概况。学诚法师表示,中斯两国友好往来源远流长,中斯两国佛教界的友好交流也已超过1600多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诚法师 中国佛教协会 昙摩 佛教界 电视台台长 广济 拉特纳 演觉法师 来玉 比丘尼戒
原文传递
海上丝绸之路与宗教文化的交流
19
作者 陆芸 《理论参考》 2014年第9期28-29,共2页
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古代中外贸易的线路,也是一条宗教文化传播交流的通道。早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就有不少外国或中国僧人取道海上丝绸之路,其中最著名的有昙摩耶舍、菩提达摩、法显、义净等。同样,在伊斯兰教东传的过程中,海上丝绸... 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古代中外贸易的线路,也是一条宗教文化传播交流的通道。早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就有不少外国或中国僧人取道海上丝绸之路,其中最著名的有昙摩耶舍、菩提达摩、法显、义净等。同样,在伊斯兰教东传的过程中,海上丝绸之路也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当时穆斯林商人一手提着货物,一手拿着《古兰经》,乘着海船向东方而来,在中国古代名港广州、泉州、扬州等地留下了不少伊斯兰教的遗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宗教文化 中外贸易 昙摩耶舍 早期佛教 《古兰经》 佛教经典 灵山圣墓 义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