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1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例以不同症状慢性起病的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临床特点分析
1
作者 高雅 郭彤彤 +3 位作者 李海婷 杜晓萍 王琼 王慧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7期1341-1344,共4页
目的:探讨以不同症状慢性起病的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星形细胞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1日—2022年6月1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并确诊的3例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病人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 目的:探讨以不同症状慢性起病的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星形细胞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1日—2022年6月1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并确诊的3例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病人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及治疗转归等资料。结果:3例病人年龄分别为17,41,47岁,男女比例为2∶1。2例病人(病例1,3)有感冒样前驱症状。起病症状多样,表现为双下肢无力,发作性抽搐,以及排尿困难伴尿潴留。3例病人均为慢性病程,症状进行性加重。脑脊液分析发现1例病人(病例3)脑脊液压力增高(250 mmH2O),2例病人(病例1,3)蛋白增高。2例病人(病例2,3)脑电图监测提示慢波活动。头颅和脊髓强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2例病人(病例1,2)出现脑室旁放射状异常信号影,1例病人(病例2)出现双侧海马信号增高,1例病人(病例3)脊髓斑片信号影。自身免疫性脑炎和副肿瘤抗体谱检测提示血和脑脊液中GFAP抗体阳性。3例病人肿瘤筛查未见异常。所有病人均满足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的诊断,治疗方面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随访4~12个月(平均7个月),2例病人(病例2,3)症状完全消失,复查MRI病灶缩小,血和脑脊液中GFAP抗体滴度下降或转阴,1例病人(病例1)症状亦有不同程度缓解,但遗留双下肢疼痛。随访过程中3例病人均未出现疾病复发。结论: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可慢性起病,症状复杂多样。临床中对于可疑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需完善GFAP抗体检测,警惕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 慢性起病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临床特点 免疫治疗
下载PDF
沉默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抑制胶质瘤血管拟态形成的机制分析
2
作者 赵婉莹 张斌斌 +1 位作者 李瑞春 梁晨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研究沉默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胶质瘤血管拟态(VM)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构建AEG-1 shRNA慢病毒稳染U87胶质瘤细胞并用含20μmol/L全反式维甲酸(ATRA)的培养基干预,分组:空白对照组(U87细胞)... 目的研究沉默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胶质瘤血管拟态(VM)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构建AEG-1 shRNA慢病毒稳染U87胶质瘤细胞并用含20μmol/L全反式维甲酸(ATRA)的培养基干预,分组:空白对照组(U87细胞)、ATRA组(U87细胞+20μmol/L ATRA),siCon组(U87-siCon细胞)、siCon+ATRA组(U87-siCon细胞+20μmol/L ATRA),siAEG-1组(U87-siAEG-1细胞)和siAEG-1+ATRA组(U87-siAEG-1细胞+20μmol/L ATRA)。体外管腔形成实验评估U87细胞体外血管拟态形成能力,实时PCR及Western-Blot检测U87细胞中血管拟态形成相关基因表达情况。建立裸鼠胶质瘤皮下移植瘤模型并以10mg/kg剂量给予腹腔注射ATRA干预,分为:对照组(U87细胞造模)、ATRA组(U87细胞造模+ATRA干预),siCon组(U87-siCon细胞造模)、siCon+ATRA组(U87-siCon细胞造模+ATRA干预),siAEG-1组(U87-siAEG-1细胞造模)与siAEG-1+ATRA组(U87-siAEG-1细胞造模+ATRA干预)。定期测量皮下移植瘤大小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CD34-PAS双染检测移植瘤中血管拟态。结果沉默AEG-1联合ATRA干预(即siAEG-1+ATRA组)显著抑制胶质瘤细胞及胶质瘤模型中血管拟态形成及皮下移植瘤生长,干预后胶质瘤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钙黏蛋白(VE-cadherin)表达明显下调。上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沉默AEG-1联合ATRA能显著抑制胶质瘤血管拟态形成及肿瘤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MP-2、MMP-9以及VE-cadherin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 全反式维甲酸 血管拟态
下载PDF
儿童松果体区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特征分析
3
作者 曾凡勇 邹仡伟 +4 位作者 黄炳乐 邱健 丁宇 薛周 李文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松果体区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特征。方法对2005年1月-2022年3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儿童松果体区星形细胞瘤的CT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肿瘤大小、形态、钙化、密度、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强... 目的探讨儿童松果体区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特征。方法对2005年1月-2022年3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儿童松果体区星形细胞瘤的CT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肿瘤大小、形态、钙化、密度、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强化特征。结果17例患者中,WHOⅠ级6例,Ⅱ级7例,Ⅲ及4例;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最大径范围1.95-4.52cm,肿瘤有钙化者4例,Ⅰ-Ⅱ级肿瘤呈稍低密度、Ⅲ级者呈略高密度。肿瘤T1WI呈稍低信号,T_(2)WI呈略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强化明显。肿瘤ADC值范围0.83-1.46×10^(-3)mm^(2)/s。结论儿童松果体区星形细胞瘤CT平扫呈低密度、T1WI低信号,T_(2)WI随级别升高信号由高逐渐减低,ADC值偏高增强后明显强化是其表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体区 星形细胞 CT MRI 儿童
下载PDF
3-甲基腺嘌呤对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大鼠肝脏星形细胞株HSC-T6活化及自噬的影响观察
4
作者 惠瑜 安红梅 +1 位作者 窦岚 曹可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29-32,共4页
目的观察3-甲基腺嘌呤(3-MA)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的大鼠肝星形细胞株HSC-T6活化及自噬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SC-T6细胞分为空白组、TGF-β+PBS组、TGF-β+3-MA组。TGF-β+3-MA组细胞加入浓度为2 ng/mL TGF-β培养72 h... 目的观察3-甲基腺嘌呤(3-MA)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的大鼠肝星形细胞株HSC-T6活化及自噬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SC-T6细胞分为空白组、TGF-β+PBS组、TGF-β+3-MA组。TGF-β+3-MA组细胞加入浓度为2 ng/mL TGF-β培养72 h后加入3-MA(0.5 mg/mL)处理24 h,TGF-β+PBS组细胞加入浓度为2 ng/mL TGF-β培养72 h后加入等量PBS处理24 h,空白组加入等量PBS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化标志物α-SMA、TGF-βmRNA和自噬标志物LC3、Beclin-1、Atg5 mRNA,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化标志物α-SMA、TGF-β蛋白和自噬标志物LC3、Beclin-1、Atg5蛋白。结果TGF-β+PBS组、TGF-β+3-MA组细胞活化标志物α-SMA、TGF-βmRNA和蛋白均高于空白组,且TGF-β+3-MA组均低于TGF-β+PBS组(P均<0.05)。TGF-β+PBS组、TGF-β+3-MA组细胞自噬标志物LC3、Beclin-1、Atg5 mRNA和蛋白均高于空白组,且TGF-β+3-MA组均低于TGF-β+PBS组(P均<0.05)。结论3-MA可抑制TGF-β诱导的大鼠肝星形细胞株HSC-T6活化及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甲基腺嘌呤 肝脏星形细胞 HSC-T6细胞 细胞活化 转化生长因子-Β 细胞自噬 肝纤维化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报告1例
5
作者 王之湄 安军明 +2 位作者 张鼎 张若平 常明则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4期86-89,共4页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临床少见,恢复期多遗留肢体症状。该文分享病案患者采用腹阴背阳针刺法与方氏头针联合治疗后,恢复期仅遗留双下肢无力,故进行总结,以期为该病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关键词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 脑病 痿躄 腹阴背阳针刺法 方氏头针
下载PDF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与毛细胞黏液型星形细胞瘤的异同
6
作者 闫晋生 万大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7期1250-1254,共5页
结合中间型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的形成,对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和毛细胞黏液型星形细胞瘤(PMA)的历史演变、组织学及基因表达、临床预后、影像学表现进行综述。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归类为局灶性星形细胞胶质瘤,突出其更为坚实的生... 结合中间型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的形成,对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和毛细胞黏液型星形细胞瘤(PMA)的历史演变、组织学及基因表达、临床预后、影像学表现进行综述。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归类为局灶性星形细胞胶质瘤,突出其更为坚实的生长模式。毛细胞黏液型星形细胞瘤是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一种变异,毛细胞黏液型星形细胞瘤与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星形细胞 细胞黏液型星形细胞 中间型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 综述
下载PDF
胸段椎管内脊髓多形性黄色瘤样星形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7
作者 吴娟 袁静萍 +2 位作者 何惠华 任家材 赵丽娜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6期615-616,618,共3页
患者男性,54岁,于就诊前8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麻木,左下肢活动障碍,伴小便失禁,无下肢疼痛,无发热、头痛。既往有高血压8个月,2型糖尿病8个月。入院行MRI检查提示:平胸10~12椎体水平脊髓增粗,髓内见条片状长T1混杂稍长T2信号,范围... 患者男性,54岁,于就诊前8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麻木,左下肢活动障碍,伴小便失禁,无下肢疼痛,无发热、头痛。既往有高血压8个月,2型糖尿病8个月。入院行MRI检查提示:平胸10~12椎体水平脊髓增粗,髓内见条片状长T1混杂稍长T2信号,范围约0.7 cm×1.1 cm×5.0 cm(图1左侧箭头所示),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中等强化(图1右侧箭头所示),病灶上方中央管扩张,未见明显移位。考虑肿瘤性病变,室管膜瘤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黄色瘤样星形细胞 PXA 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 临床病理特征
原文传递
成人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12例临床特征分析
8
作者 张颖 卢宏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80-184,共5页
目的 分析成人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星形细胞病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以期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9月至2022年5月确诊的12例成人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患者的临床... 目的 分析成人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星形细胞病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以期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9月至2022年5月确诊的12例成人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3例,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肢体无力、肢体麻木等。头颅MRI提示多发点状或斑片状T2WI、Flair高信号,可累及侧脑室旁、额叶、基底节区等。部分患者脊髓受累,脊髓MRI显示条片状T2WI高信号。CSF GFAP抗体均为阳性,CSF白细胞、淋巴细胞、蛋白含量、白蛋白商值及24 h IgG鞘内合成率多升高,部分患者寡克隆区带阳性。5例患者合并其他自身抗体,6例合并低钠血症,8例血尿酸下降,4例血清IL-6下降,3例EMG存在异常。给予经验性免疫治疗,大多患者预后良好,部分留有功能障碍。结论 成人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重症患者进展较快。头颅MRI和(或)脊髓MRI及CSF检查可辅助诊断,免疫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自身免疫性星形细胞 临床特征
下载PDF
成人型弥漫性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
9
作者 孙全余 戴守平 +3 位作者 栗付周 吕宝涛 高天贶 张玉松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5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型弥漫性低级别星形细胞瘤(DA)的特征性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临沂市人民医院2019年2月至2023年3月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弥漫性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MRI及临床资料。7例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及磁共振波谱(MRS)检查、脑灌注(P... 目的探讨成人型弥漫性低级别星形细胞瘤(DA)的特征性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临沂市人民医院2019年2月至2023年3月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弥漫性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MRI及临床资料。7例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及磁共振波谱(MRS)检查、脑灌注(PWI)检查;2例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及MRS检查;1例行MRI平扫、增强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T2 flair、DWI(B=1000)及CET1WI序列。结果肿瘤发生于右侧颞叶4例,左侧2例;右侧额叶1例,左侧1例;左侧顶叶区及右侧基底节区各1例。病变均为边界不清的弥漫性病灶,病变最大径16~41 mm,平均32 mm。与脑实质相比,MRI T1WI呈较均匀低信号9例,等信号1例;T2WI及T2 flair均呈较均匀高信号,DWI序列均未弥散受限;增强后病变均未强化。9例MRS均NAA峰明显下降,Cho峰明显升高。7例PWI均呈等低灌注。结论弥漫性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不强化,MRS表现NAA峰下降、Cho峰升高为中青年弥漫性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典型MRI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型 低级别星形细胞 磁共振成像 弥漫性胶质瘤
下载PDF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诊断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军 杜龙庭 +1 位作者 朱襄民 陈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4-304,共1页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在WHO(1999)分类中被列为Ⅰ级星形细胞瘤,占脑内肿瘤的3%~6%,占星形细胞肿瘤的5%~10%,是一种较罕见的肿瘤。本组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在WHO(1999)分类中被列为Ⅰ级星形细胞瘤,占脑内肿瘤的3%~6%,占星形细胞肿瘤的5%~10%,是一种较罕见的肿瘤。本组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结合文献资料,探讨其MRI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星形细胞 MR表现 诊断分 Ⅰ级星形细胞 星形细胞肿瘤 脑内肿瘤 影像学特点 病理证实
下载PDF
^(1)H-MRS对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皮厚山 杨健 +2 位作者 李辉 肖慧 许尚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8期1338-1342,共5页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技术在间变性星形细胞瘤(Anaplastic astrocytoma,AA)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NS lymphomas,PCNSL)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并分析42例经...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技术在间变性星形细胞瘤(Anaplastic astrocytoma,AA)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NS lymphomas,PCNSL)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并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A和PCNSL患者的相关影像与临床资料,其中AA24例(AA组)、PCNSL18例(PCNSL组)。影像资料包括MRI常规平扫加增强及^(1)H-MRS扫描图像。^(1)H-MRS检测颅脑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乳酸(Lac)及脂质(Lip)峰的峰值,并计算Cho/NAA、Cho/Cr比值及NAA病灶/NAA健侧、Cho病灶/Cho健侧、Cr病灶/Cr健侧及(Lac+Lip)病灶/(Lac+Lip)健侧比值,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根据数据类型选用Student’s非配对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敏感性、特异性指标。结果AA组多表现病灶Cho峰升高,NAA峰略降低。PCNSL组多表现病灶Cho峰升高,NAA峰降低,Lip峰升高。Cho/NAA、NAA病灶/NAA健侧及(Lac+Lip)病灶/(Lac+Lip)健侧值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c+Lip)病灶/(Lac+Lip)健侧对区分两种疾病的敏感性为89.5%、特异性为90.3%。结论^(1)H-MRS对AA和PCNSL具有较好的诊断鉴别价值,其中(Lac+Lip)病灶/(Lac+Lip)健侧值对区分两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间变性星形细胞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星形细胞瘤及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荣 李勇 +1 位作者 彭一檬 郑海龙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2期11-13,共3页
目的 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星形细胞瘤及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本院收治星形细胞瘤患者45例,脑转移瘤38例,分析患者磁共振DWI检查,计算MRI对星形细胞瘤及脑... 目的 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星形细胞瘤及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本院收治星形细胞瘤患者45例,脑转移瘤38例,分析患者磁共振DWI检查,计算MRI对星形细胞瘤及脑转移瘤的诊断准确率。对比不同肿瘤MRI征象、瘤体与周围水肿带DWI参数值(ADC、rADC)。结果 MRI对星形细胞瘤及脑转移瘤诊断准确率与病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脑转移瘤瘤体周围水肿带ADC值、r ADC值高于星形细胞瘤(P<0.05);星形细胞瘤征象:瘤体为T_(1)、T_(2)稍长信号节影或肿块影,增强扫描可见为结节状,部分表现为不规则环形强化,水肿带为T_(1)、T_(2)长信号。DWI上表现为不均匀混杂信号,周围水肿带为等信号。脑转移瘤征象:瘤体为分叶状稍长T_(2)信号,周围可见大片水肿,增强瘤体为明显强化,DWI上瘤体为高信号,周围水肿等信号。结论 磁共振DWI检测可反应星形细胞瘤与脑转移瘤瘤体及周围水肿组织ADC值、rADC值差异,为两者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扩散加权成像 星形细胞 脑转移瘤 鉴别诊断
下载PDF
IDH突变型低级别星形细胞瘤p16蛋白表达与CDKN2A基因缺失状况的相关性
13
作者 王春 李昂 +4 位作者 郑爱萍 陈嘉康 黄楚强 尹为华 李剑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829-2833,共5页
目的:以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为研究对象,探讨利用p16蛋白免疫标记替代CDKN2A基因纯合性缺失检测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既往组织学诊断为低级别星形细胞瘤(WHO 2级)且伴有IDH突变的胶质瘤42... 目的:以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为研究对象,探讨利用p16蛋白免疫标记替代CDKN2A基因纯合性缺失检测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既往组织学诊断为低级别星形细胞瘤(WHO 2级)且伴有IDH突变的胶质瘤42例,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16蛋白表达,分别依据其胞核或胞浆阳性表达率将肿瘤分为阴性(阳性率0%)、低表达(0%<阳性率≤10%)、中表达(10%<阳性率≤25%)、高表达(25%<阳性率≤50%)及过表达(阳性率>50%)5个组别;利用FISH方法检测肿瘤CDKN2A基因纯合性缺失与杂合性缺失状况;采用Fisher精确检验评价p16蛋白表达水平与CDKN2A基因缺失间的相关性。结果:胞核p16蛋白表达水平与CDKN2A基因纯合性缺失间存在显著相关(P<0.001)。阴性组(4/4,100%)均检测到CDKN2A纯合性缺失,中、高及过表达组(22/22,100%)均未检测到CDKN2A纯合性缺失。低表达组与CDKN2A纯合性缺失间缺乏明确对应关系,其中3例(3/16,18.75%)检出纯合性缺失,13例(13/16,81.25%)未检出纯合性缺失。胞核p16蛋白表达水平与CDKN2A杂合性缺失无相关(P=0.228)。胞质p16蛋白表达水平与CDKN2A纯合性(P=0.086)或杂合性(P=0.884)缺失均无相关。结论:IDH突变且组织学呈低级别的星形细胞瘤中,胞核p16蛋白阴性(阳性率0%)或中等及以上表达(阳性率>10%)分别提示存在或不存在CDKN2A纯合性缺失。在上述区间p16蛋白与CDKN2A纯合性缺失间存在良好匹配关系,可用于协助病理诊断与分级。胞核p16蛋白低表达(0%<表达率≤10%)则不能预测CDKN2A纯合性缺失状态,此时仍需进行CDKN2A基因层面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 IDH突变 P16蛋白 CDKN2A基因
下载PDF
超广角扫描激光检眼镜在结节性硬化症相关视网膜星形细胞错构瘤检出中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张辰茜 张枝桥 +4 位作者 徐凯峰 龙琴 张潇 杨治坤 戴荣平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2期328-333,共6页
目的比较超广角扫描激光检眼镜(ultra-wide-field 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py,UWF-SLO)与传统彩色眼底照相(color fundus photography,CFP)对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相关视网膜星形细胞错构瘤(retinal astroc... 目的比较超广角扫描激光检眼镜(ultra-wide-field 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py,UWF-SLO)与传统彩色眼底照相(color fundus photography,CFP)对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相关视网膜星形细胞错构瘤(retinal astrocytic hamartomas,RAH)的检出情况,评估UWF-SLO在TSC相关RAH识别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和眼科且明确诊断为TSC合并RAH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散瞳前置镜检查结果为参照标准,比较两种眼底成像技术的TSC相关RAH检出率,分析可能影响病灶检出的相关因素。结果共24例TSC合并RAH患者参与本研究。在TSC相关RAH病灶检出方面,UWF-SLO(合成“伪彩”双激光通道成像)检出率显著高于9点固视CFP[98.6%(138/140)比65.7%(92/140),P<0.001],检出差异主要在于对中周部和远周部RAH的检出(P<0.001)。在UWF-SLO病灶检出方面,单红激光(633 nm)通道成像检出率显著低于单绿激光(532 nm)[52.1%(73/140)比98.6%(138/140),P<0.001]和合成双激光通道成像[52.1%(73/140)比98.6%(138/140),P<0.001]。单红激光通道成像中未检出的病灶均为1型RAH,且病灶检出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中RAH病灶最大厚度显著高于未检出组[(527.3±134.7)μm比(389.7±76.6)μm,P<0.001],但两组病灶分布及病灶累及深度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812,P=1.000)。结论相较于传统CFP,UWF-SLO可能具有更高的TSC相关RAH检出率,可考虑将其应用于TSC相关RAH的临床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角扫描激光检眼镜 结节性硬化症 视网膜星形细胞错构瘤 彩色眼底照相
下载PDF
基于MRI鉴别星形细胞瘤4级和胶质母细胞瘤
15
作者 方萍 赵雪梅 +3 位作者 王利娜 李晓舒 王啸 钱银锋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3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4级和胶质母细胞瘤的MRI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21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个星形细胞瘤4级和37个胶质母细胞瘤,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观察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出血、囊变、肿瘤横断面最大径、囊变...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4级和胶质母细胞瘤的MRI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21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个星形细胞瘤4级和37个胶质母细胞瘤,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观察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出血、囊变、肿瘤横断面最大径、囊变横断面最大径、囊变最大径与肿瘤最大径比值、流空血管征象、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基于肿瘤全域的ADC直方图)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星形细胞瘤4级囊变最大径较胶.质母细胞瘤囊变最大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囊变最大径与肿.瘤最大径比值两组病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胶质母细胞瘤.更容易出现流空血管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ADC直方图中方差(P=0005)和离均差(P=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龄、性别、有无出血、有无囊变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星形细胞瘤4级和胶质母细胞瘤在囊变最大径、囊变最大径与肿瘤最大径的比值及肿瘤内流空血管征象、ADC直方图表现上存在差异,MRI可作为术前初步区分两种肿瘤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 星形细胞瘤4级 异柠檬酸脱氢酶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替莫唑胺治疗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及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
16
作者 朱云珊 赵紫楠 +3 位作者 朱翊 张闪闪 张亚同 金鹏飞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3年第9期1098-1104,共7页
目的:基于快速卫生技术评估(HTA)方法,评价替莫唑胺(TMZ)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HTA相关网站及数据库,纳入TMZ治疗多形性胶质... 目的:基于快速卫生技术评估(HTA)方法,评价替莫唑胺(TMZ)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HTA相关网站及数据库,纳入TMZ治疗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及间变性星形细胞瘤(AA)的HTA报告、Meta分析/系统评价及药物经济学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1年7月20日。由2名评价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评价文献质量、交叉汇总核对,最终对结果进行定性分析与描述。结果:共纳入0篇HTA报告、17篇Meta分析/系统评价和6篇经济学评价。(1)有效性方面,在治疗新诊断GBM和AA中,13项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纯放疗比较,TMZ联合/不联合放疗方案更具优势,能够显延长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等;4项研究比较了TMZ单药与单纯放疗方案的有效性,其中1项研究结果显示TMZ在延长OS方面比放疗有优势,其余3项研究结果显示两者效果相当,研究结论并不完全统一,需要进一步论证。1项研究结果显示,新诊断GBM使用西仑吉肽方案、贝伐珠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方案结合/不结合TMZ联合放疗方案,在提高生存率方面均优于TMZ联合放疗方案。另1项研究结果显示,新诊断GBM使用贝伐珠单抗联合TMZ或伊立替康治疗相较于TMZ单药治疗可显著提高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和延长中位PFS,复发性GBM使用贝伐珠单抗与伊立替康联合治疗相较于TMZ单药和贝伐珠单抗联合TMZ治疗可显著提高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2)安全性方面,TMZ可能增加患者血液毒性反应,但3—4级严重的血液毒性反应极少发生,大部分患者(包括老年患者)仍然耐受TMZ治疗。(3)经济性方面,2项来自我国的经济性研究结果显示,TMZ联合放疗相较于单独放疗不具有经济性。2项来自其他国家的经济性研究结果显示,TMZ联合放疗相较于单独放疗更有经济性。另2项经济性研究结果显示,与丙卡巴肼、洛莫司汀和长春新碱联合治疗方案及TMZ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方案相比,TMZ治疗方案更具经济性。结论:GBM和AA使用TMZ联合放疗较单纯放疗具有良好的有效性,TMZ单药治疗与单纯放疗的有效性结论不统一,需要进一步论证;TMZ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经济性结论不完全统一,受区域影响较大,需要进一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莫唑胺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 间变性星形细胞 有效性 安全性 经济性 快速卫生技术评估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16例临床特征分析
17
作者 江佳佳 杨伊 +3 位作者 尹梓曈 赵辉 霍颖浩 卜晖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75-482,共8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星形细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脑脊液GFAP阳性的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患者病历资料。结...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星形细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脑脊液GFAP阳性的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患者病历资料。结果16例患者发病年龄21~66岁,平均(40.56±12.04)岁,其中男10例,女6例。主要首发表现为发热(14/16)、头痛(12/16)、尿便障碍(12/16)、恶心呕吐(7/16)、双下肢无力(7/16)、意识障碍(4/16)、记忆力减退(2/16),其中9例患者最初考虑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给予诊断性抗结核治疗。2例因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无患者发现肿瘤。14例患者对激素和免疫球蛋白治疗反应好,2例患者预后不佳。结论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临床表现多样,早期易误诊为结核性脑膜脑炎,对激素及免疫治疗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 GFAP-IgG 重叠的自身免疫综合征 脑膜脑炎 结核性脑膜炎 激素治疗 免疫治疗 呼吸衰歇
下载PDF
基于影像组学临床病理列线图预测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总生存期
18
作者 刘中一 阎静 +1 位作者 张振宇 周金桥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3期74-78,共5页
目的基于MRI影像组学特征建立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预后模型,以预测患者的总生存期,探索影像组学在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4-01-2020-12收治并确诊的223例低级别星形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基于MRI影像组学特征建立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预后模型,以预测患者的总生存期,探索影像组学在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4-01-2020-12收治并确诊的223例低级别星形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55例)和验证集(68例)。从多参数MRI中提取影像学特征。Cox回归用于在训练集中建立临床预测模型和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并在验证集中进行验证,以预测患者的总生存期(OS)。结果共获取10个最优影像组学特征计算影像学评分,并得到影像学评分是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独立的预后因素(P<0.001)。将影像学评分纳入临床病理模型得到的影像组学-临床病理列线图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结论基于MRI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建立的预后模型可有效预测低级别星形细胞瘤患者的总生存期,且可指导进行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别星形细胞 影像组学 预后 列线图
下载PDF
结节性硬化合并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2例及文献复习
19
作者 杨少波 赵杰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476-479,共4页
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T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纤维血管瘤和不同器官(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多发性肿瘤为特征。TS患儿存在3种类型的脑部病变:皮质结节、室管膜下结节和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ubependymal giant... 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T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纤维血管瘤和不同器官(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多发性肿瘤为特征。TS患儿存在3种类型的脑部病变:皮质结节、室管膜下结节和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ubependymal giant cell astrocytoma,SEGA)。本文报道的2例SEGA患儿病灶位于脑室体部孟氏孔附近,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SEGA;2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GFAP(+),Olig2(-),Ki671%(+)。肿瘤均完整切除,术后随访至今均无癫痫发作,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症 星形细胞 外科手术 儿童
下载PDF
BRAVF-V600E突变型实性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的MRI分析
20
作者 钟文静 黄聪 +1 位作者 王芳 王宇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390-393,共4页
目的:探讨BRAVF-V600E突变型实性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leomorphic xanthoastrocytoma,PXA)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为PXA、分子检测为BRAVF-600突变及MRI表现为实性肿块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总结其MRI表现。结果:8例... 目的:探讨BRAVF-V600E突变型实性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leomorphic xanthoastrocytoma,PXA)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为PXA、分子检测为BRAVF-600突变及MRI表现为实性肿块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总结其MRI表现。结果:8例均为女性患者,平均年龄(41±14.2)岁。8例均为幕上单发病灶,额叶4例,左侧顶叶2例,左侧枕叶1例,右侧枕叶1例,呈类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实性肿块,2例病灶以宽基底与大脑镰相连,5例病灶边缘见小囊变。瘤体T_(1)WI呈等/低信号,T_(2)WI及T_(2)FLAIR以稍高/高信号为主,DWI呈高/稍高信号,ADC图呈稍低信号;增强扫描1例局部斑片状强化,余7例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其中6例强化瘤体白质侧部分边界模糊,边缘见条状或尖角样明显或磨玻璃样强化区;5例累及邻近脑膜;7例瘤周重度水肿。3例1 H-MRS检查示病灶NAA峰降低,Cho峰升高,2例出现Lac峰。结论:BRAVF-V600E突变型实性PXA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中年患者脑皮层或皮层下实性肿块伴瘤周重度水肿,增强明显强化,注意识别强化瘤体周围的磨玻璃样强化区有助于其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星形细胞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