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6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虚拟星敏感器的卫星姿态确定方法
1
作者 张志方 林瀚峥 李公军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6,共9页
对于配置多个星敏感器的卫星,采用常规的定常增益卡尔曼滤波方法进行姿态确定时,存在滤波定常增益矩阵众多、系统复杂的问题,为了简化滤波系统设计,统一定常增益矩阵,提出一种基于虚拟星敏感器的姿态确定方法.给出一种计算量小、适合星... 对于配置多个星敏感器的卫星,采用常规的定常增益卡尔曼滤波方法进行姿态确定时,存在滤波定常增益矩阵众多、系统复杂的问题,为了简化滤波系统设计,统一定常增益矩阵,提出一种基于虚拟星敏感器的姿态确定方法.给出一种计算量小、适合星载计算机在轨实时计算的星敏感器时间滞后补偿及相对基准标定算法,将星敏感器的输出数据统一到当前星时,同时将星敏感器的测量基准统一.基于单星敏/双星敏的输出数据构造虚拟星敏感器(安装矩阵为单位阵)的输出数据,设计统一的定常增益矩阵进行姿态确定.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法与常规的定常增益卡尔曼滤波方法姿态确定精度相当,从而验证该方法有效,且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星敏感器 卡尔曼滤波 定常增益 姿态确定 统一基准
下载PDF
星敏感器热稳定性地面验证技术
2
作者 孟小迪 王晓燕 +3 位作者 齐静雅 武延鹏 王艳宝 王苗苗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2024年第1期89-94,共6页
受空间复杂热环境影响,星敏感器姿态测量结果存在轨道周期的光轴热漂移低频误差,因此需对星敏感器进行热设计并进行热稳定性试验验证。文章提出星敏感器热稳定性试验总体方案,并建立热稳定性试验系统;依据航天器真空热环境试验规范,提... 受空间复杂热环境影响,星敏感器姿态测量结果存在轨道周期的光轴热漂移低频误差,因此需对星敏感器进行热设计并进行热稳定性试验验证。文章提出星敏感器热稳定性试验总体方案,并建立热稳定性试验系统;依据航天器真空热环境试验规范,提出星敏感器热稳定性试验判据与条件;针对试验系统误差提出控制方法并针对某型星敏感器开展热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星敏感器光轴热漂移量为0.114(″)/℃,满足设计指标要求。试验验证了该星敏感器热设计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敏感器 光轴热稳定 真空试验 低频误差 热设计
下载PDF
大口径热不敏星敏感器光机设计与分析
3
作者 刘永清 高天元 韩旭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为满足大口径长焦距星敏感器的需求,对一种大口径热不敏星敏感器进行光机设计,根据指标要求,对热不敏系统进行光机热集成分析。使用MSC.Patran软件对主次镜结构施加温度载荷,计算出主次镜结构的热弹性变形,先利用MSC.Nastran软件计算热... 为满足大口径长焦距星敏感器的需求,对一种大口径热不敏星敏感器进行光机设计,根据指标要求,对热不敏系统进行光机热集成分析。使用MSC.Patran软件对主次镜结构施加温度载荷,计算出主次镜结构的热弹性变形,先利用MSC.Nastran软件计算热变形后节点的刚体位移,再利用Sigft光机接口软件分析得到变形后主次镜表面的Zernike多项式系数。将结果导入Zemax中,预判镜片面型变化以及刚体位移对弥散斑、光轴漂移量及波像差的影响。最后通过在20℃±5℃的温度范围内装调测试验证了系统性能满足指标要求以及光机热集成分析的准确性,提供了一套准确快捷的光机热集成分析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敏感器 光机设计 弥散斑 光机热集成分析
下载PDF
近地轨道高精度一体式星敏感器热设计及仿真验证
4
作者 张家洪 贾卓杭 +2 位作者 郭亮 彭博 王伟成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0-405,共6页
某型高精度一体式星敏感器指向精度高,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其所处近地轨道外热流复杂多变,一体式结构和内热源集中的综合因素不仅导致散热设计困难,而且镜头直接受到内热源发热影响难以保障指向精度。首先,结合轨道参数,安装布局获得... 某型高精度一体式星敏感器指向精度高,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其所处近地轨道外热流复杂多变,一体式结构和内热源集中的综合因素不仅导致散热设计困难,而且镜头直接受到内热源发热影响难以保障指向精度。首先,结合轨道参数,安装布局获得星敏感器平均吸收外热流。然后,通过分析外热流与内热源工作情况,采用被动热控和主动热控相结合的热设计方法,并对星敏感器散热面的位置与大小进行设计与计算。最后,根据轨道环境和热控措施并利用热仿真软件进行热分析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安装法兰温度为19.82℃~20.10℃,镜头轴向温差小于2.23℃,周向温差小于0.48℃,电路盒温度为19.10℃~23.49℃,满足热控指标。通过合理的热控设计保证了极高精度星敏感器的稳定工作条件,星敏感器的热设计合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星敏感器 热设计 热分析
下载PDF
面向卫星互联网平台的星敏感器光学系统设计与验证
5
作者 杜伟峰 王燕清 +2 位作者 吴永康 周星良 高铭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6,共9页
星敏感器为卫星提供高精度的姿态信息。随着卫星互联网技术在国防和民用领域中不断发展,要求其搭载的星敏感器向体积小、重量轻、精度高方向发展,因此需要充分结合应用需求对星敏感器光学系统进行设计。文中基于黑体辐射定律,建立6.0等... 星敏感器为卫星提供高精度的姿态信息。随着卫星互联网技术在国防和民用领域中不断发展,要求其搭载的星敏感器向体积小、重量轻、精度高方向发展,因此需要充分结合应用需求对星敏感器光学系统进行设计。文中基于黑体辐射定律,建立6.0等星在相同的积分波段内色温与辐照度的关系,确定系统有效口径;基于星点高斯模型,提出通过提升光学系统能量集中度,实现小口径高灵敏探测;基于蒙特卡洛分析方法确定星敏感器工作视场;基于灵敏度确定杂散光抑制技术要求。利用上述论证结果开展光学系统设计,系统3×3像元内能量集中度优于95%,在-40℃~60℃区间内星点质心偏移不超过0.40μm,在32°杂散光抑制角处,系统消光比为3.0E-8。最后以试验室质心精度标定、外场观星精度与灵敏度测试、杂散光测试验证光学系统设计的合理性。试验结果表明:星敏感器标定精度为1.45″,外场观星精度为4.2″(3σ),极限灵敏度为6.04等星,杂散光背景灰度均值为36.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敏感器 光学设计 极限灵敏度 无热化
下载PDF
航天器舱内星敏感器简化热分析方法及在轨验证
6
作者 潘维 罗强 +1 位作者 斯东波 钟奇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4-88,共5页
一般返回类航天器的星敏感器安装于舱内,通过光窗实现在轨应用。安装于舱内的星敏感器在轨热仿真鲜有人研究,舱内与舱外星敏感器的热仿真边界不同,且需要考虑安装于航天器舱板上的光窗对星敏感器计算温度的影响。文章提出舱内星敏感器... 一般返回类航天器的星敏感器安装于舱内,通过光窗实现在轨应用。安装于舱内的星敏感器在轨热仿真鲜有人研究,舱内与舱外星敏感器的热仿真边界不同,且需要考虑安装于航天器舱板上的光窗对星敏感器计算温度的影响。文章提出舱内星敏感器的热仿真简化处理方法,即利用局部精细模型准确求解透过光窗到达星敏感器各个位置上的外热流,再配合整器热模型准确求解舱内星敏感器温度,不需要修改整器热模型,保证航天器研制进度的同时,实现了星敏感器在轨温度的精确仿真。分析结果与在轨飞行温度数据比对后一致性良好,可为舱内星敏感器在轨热分析提供工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舱内 星敏感器 热分析
下载PDF
基于飞腾DSP的多视场星敏感器信息处理系统设计
7
作者 张欣 张磊 +3 位作者 何家维 穆治亚 王军 律壮 《红外》 CAS 2023年第6期27-37,共11页
星敏感器是自主导航姿态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星敏感器的核心部件,信息处理系统对其整机性能有重要影响。基于飞腾多核DSP+复旦微FPGA架构设计了一种全国产化多视场星敏感器信息处理系统。在设计中采用EMIF接口和GPIO接... 星敏感器是自主导航姿态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星敏感器的核心部件,信息处理系统对其整机性能有重要影响。基于飞腾多核DSP+复旦微FPGA架构设计了一种全国产化多视场星敏感器信息处理系统。在设计中采用EMIF接口和GPIO接口与复旦微FPGA进行数据交互及控制,将2片串行Flash用于存储星库数据和启动程序,将2片DDR3芯片用于缓存数据。详细介绍了信息处理系统的整体软件流程设计、算法流程设计及实现。经试验验证,该系统可稳定运行并输出正确姿态。在星图分辨率为2048×2048的情况下,系统无初始指向时的数据更新频率为20Hz,有初始指向时的数据更新频率为625Hz。运算性能约为普通ARM架构的3倍,对于提升多视场星敏感器的实时性、丰富其工程化实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视场星敏感器 飞腾DSP 硬件设计 信息处理系统
下载PDF
大视场全天时星敏感器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前程 钟胜 +1 位作者 吕劲松 李显成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6-234,共9页
全天时星敏感器作为星敏感器的一个发展分支,在飞机、热气球等近空间载体定姿定位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是GPS拒止条件下的可用导航手段。大视场全天时星敏感器相较于小视场全天时星敏感器在高精度轻小型化定姿定位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全天时星敏感器作为星敏感器的一个发展分支,在飞机、热气球等近空间载体定姿定位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是GPS拒止条件下的可用导航手段。大视场全天时星敏感器相较于小视场全天时星敏感器在高精度轻小型化定姿定位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针对近空间高度大视场全天时测星对光学系统的需求,对光学系统工作波长的选取进行了分析,利用消色差和消热差设计,实现了一种能够适应高低温环境的大视场、大相对孔径的透射式光学系统,并对像质进行了分析评价。系统工作波长为0.9~1.7μm,F/#为1.4,焦距为70 mm,视场为18°,结构总长为105 mm。试验结果表明,该光学系统具有良好的像质,能够满足大视场星敏感器白天测星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星敏感器 消热差 短波红外
原文传递
基于稳像的星敏感器动态精度提升方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腾飞 程会艳 +3 位作者 孟小迪 齐静雅 张颖 刘欣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9-106,共8页
星敏感器在高动态工况下的拖尾现象降低信噪比,影响产品姿态测量精度.本文设计了一种星敏感器稳像方法,利用陀螺获取星敏感器角速度,在星敏感器曝光期间利用像面驱动器带动成像芯片补偿运动实现稳像,可以减小甚至消除拖尾,提升星敏感器... 星敏感器在高动态工况下的拖尾现象降低信噪比,影响产品姿态测量精度.本文设计了一种星敏感器稳像方法,利用陀螺获取星敏感器角速度,在星敏感器曝光期间利用像面驱动器带动成像芯片补偿运动实现稳像,可以减小甚至消除拖尾,提升星敏感器在动态工况下的测量精度.实验验证表明稳像补偿后星敏感器定心精度比稳像补偿前提高了57.2%,相比多帧叠加算法也有明显优势.稳像补偿后星点高斯半径、能量峰值以及相关系数等指标相比稳像前也均有大幅改善.该稳像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具有高动态应用场景的星敏感器和其他光电成像仪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敏感器 高动态 拖尾 稳像 定心精度
下载PDF
事件星敏感器自适应积分时间曲面算法
10
作者 朱立华 张强 +2 位作者 高建东 程向红 杜忠华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16-1022,共7页
针对传统星敏感器在高动态环境下恒星成像模糊而造成的姿态跟踪失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事件星敏感器自适应积分时间曲面算法,以获得高动态环境下清晰的星点成像。首先,基于事件流噪声特性,构建时空滤波器去除噪声。其次,设计了基于椭圆... 针对传统星敏感器在高动态环境下恒星成像模糊而造成的姿态跟踪失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事件星敏感器自适应积分时间曲面算法,以获得高动态环境下清晰的星点成像。首先,基于事件流噪声特性,构建时空滤波器去除噪声。其次,设计了基于椭圆函数特征参数拟合方法,对虚拟帧内星点进行特征拟合,根据星点的几何形状特征进行积分时间的在线调节。最后,设计了多种动态环境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以构建出清晰的星点图像,在高动态环境下消除星点运动模糊。在角速度20°/s、线速度400 mm/s高动态环境下,与常用事件流积分方法相比,星对角距误差分别降低了77.9%和7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敏感器 高动态环境 姿态跟踪 事件相机 自适应积分
下载PDF
一种高精度星敏感器抗地气光星图预处理算法
11
作者 刘宇鑫 王新龙 +1 位作者 胡晓东 王勋 《航空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97,共7页
近地空间飞行器所搭载的星敏感器易受地气光影响,导致星点提取精度较低进而影响天文导航的精度。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高精度的抗地气光星图预处理算法。通过分析地气光的传播机理,建立地球大气散射以及地表反射模型,构建了一种... 近地空间飞行器所搭载的星敏感器易受地气光影响,导致星点提取精度较低进而影响天文导航的精度。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高精度的抗地气光星图预处理算法。通过分析地气光的传播机理,建立地球大气散射以及地表反射模型,构建了一种精确的地气光辐射强度模型。通过分析星敏感器像面上局部范围内所接收地气光的传输路径与像素坐标之间的关系,对辐射强度模型进行变换得到了局部邻域内的地气光背景灰度模型,进而利用背景估计法实现对地气光影响下的杂散光背景的精确估计与补偿。最后,通过仿真以及实拍星图对算法性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算法能有效提升星图信噪比以及质心提取精度,并且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敏感器 地气光 大气散射 背景估计 图预处理 导航
下载PDF
国产元器件在星敏感器的应用设计和验证测试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燕清 吴永康 +2 位作者 沈杰 马英超 李新鹏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9-65,共7页
受到国际环境影响,选用高性能的进口元器件存在禁运风险,元器件中国自主研制可控需求日益迫切。在宇航领域,国产元器件应用验证生态环境薄弱,需通过核心电子器件在卫星体系中的验证与应用,发现器件性能和应用方法的问题,检验核心电子器... 受到国际环境影响,选用高性能的进口元器件存在禁运风险,元器件中国自主研制可控需求日益迫切。在宇航领域,国产元器件应用验证生态环境薄弱,需通过核心电子器件在卫星体系中的验证与应用,发现器件性能和应用方法的问题,检验核心电子器件的先进性和不同应用条件下的可用性。根据核心电子器件在星敏感器中的验证与应用要求,实现了多种核心电子器件在星敏感器中的全面集成应用,星敏感器核心电子器件自主保障率达到100%,加速了核心电子器件成果推广和航天装备的自主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元 自主可控 星敏感器 应用设计
下载PDF
干涉星敏感器测角精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13
作者 阮宇翔 董磊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33-1441,共9页
为了提高传统星敏感器的姿态测量精度,可将干涉测角技术与传统星敏感器相结合,即在传统星敏感器质心定位技术的基础上,利用星像点的光强信息进一步进行细分,从而突破了质心定位的精度限制,形成具有大视场高精度的干涉星敏感器。本文对... 为了提高传统星敏感器的姿态测量精度,可将干涉测角技术与传统星敏感器相结合,即在传统星敏感器质心定位技术的基础上,利用星像点的光强信息进一步进行细分,从而突破了质心定位的精度限制,形成具有大视场高精度的干涉星敏感器。本文对制约干涉星敏感器测角精度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重点研究干涉条纹的分割误差对测角精度的影响机理。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光锲阵列不等分误差不是影响干涉星敏感器测角精度的主要因素;莫尔条纹周期与光楔阵列整体通光尺寸不匹配误差小于1%时,可保证单因素测角误差小于0.01";对于莫尔条纹取向与光楔阵列排布方向不正交误差,条纹旋转角度应当小于0.1°,可保证单因素测角误差小于0.01"。所以,应在实际加工与装调过程中抑制上述两个主要误差,从而使干涉星敏感器的实际测角精度接近高精度理论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星敏感器 干涉测角技术 干涉条纹 相位估计 测角精度
下载PDF
星敏感器姿态测量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段辉 周召发 +3 位作者 张志利 徐志浩 郝诗文 曾进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22-830,共9页
针对传统矢量定姿方法精度较低的问题,研究了主流的星敏感器多矢量天文定姿算法,从理论上对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算法、双矢量定姿加研究背景算法、最小二乘(least square,LS)算法、四元数估计(quaternion esti... 针对传统矢量定姿方法精度较低的问题,研究了主流的星敏感器多矢量天文定姿算法,从理论上对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算法、双矢量定姿加研究背景算法、最小二乘(least square,LS)算法、四元数估计(quaternion estimator,QUEST)算法和线性估计算法进行了详细推导。其中,线性估计算法先将各矢量对的坐标变换等式分散表示,推导出对应的四元数形式,再联立所有矢量的坐标变换等式,基于长方矩阵的Moore-Penrose伪逆运算对二次四元数矩阵方程线性化,再在此基础上考虑随机噪声的影响对一次四元数矩阵方程进行鲁棒性操作,具有良好的创新性与实用性。以最小化Wahba损失函数为目标,对定姿算法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线性估计算法较之于其余4种算法,具有更快的解算速度、更高的定姿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敏感器 姿态确定 线性估计 多矢量
下载PDF
太阳同步轨道遥感卫星星敏感器热控设计
15
作者 杨琦 王茹 +2 位作者 江利锋 张传强 傅伟纯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78,共5页
针对太阳同步轨道遥感卫星上的小型长寿命星敏感器周边环境红外辐射特性影响复杂导致的温控问题,文章提出了星敏感器所经受的太阳直照外热流和周边环境红外辐射定量解析方法,并根据外热流分析结果逐步确定了星敏感器热控设计的思路。以... 针对太阳同步轨道遥感卫星上的小型长寿命星敏感器周边环境红外辐射特性影响复杂导致的温控问题,文章提出了星敏感器所经受的太阳直照外热流和周边环境红外辐射定量解析方法,并根据外热流分析结果逐步确定了星敏感器热控设计的思路。以某遥感卫星为例,进行了设计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各种工况下星敏感器法兰温度均满足指标需求。最后,对星敏感器中制冷器开启的工况进行了分析,展示了制冷器开启对星敏感器的温度波动影响,可为进一步优化星敏感器温控性能提供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卫 星敏感器 外热流 热仿真验证
下载PDF
全天时星敏感器光学响应波段优化设计及试验验证
16
作者 勾万祥 佟帅 +3 位作者 贾靖玉 秦梓轩 孙吉福 李崇辉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37-247,共11页
随着红外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全天时星敏感器白昼观星效果明显提升,传统宽光学响应带宽设计引起的成像色差、信噪比下降,逐步成为限制其精度进一步提升的瓶颈之一。根据近红外波段大气窗口特性,选择合适波段作为全天时星敏感器光学响... 随着红外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全天时星敏感器白昼观星效果明显提升,传统宽光学响应带宽设计引起的成像色差、信噪比下降,逐步成为限制其精度进一步提升的瓶颈之一。根据近红外波段大气窗口特性,选择合适波段作为全天时星敏感器光学响应波段可有效缓解此类问题。为此,首先建立了全天时星敏感器不同光学响应波段0等星信噪比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modtran软件仿真计算相关波段大气参数,结合不同波段恒星分布密度,分析了全天时星敏感器采用不同光学响应波段探测恒星数量、分布密度及定姿成功率,并利用白昼测星平台开展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同等硬件条件下H波段为全天时星敏感器最优光学响应波段,整体恒星探测能力约为R、I、J波段的17倍、10倍和2倍,定姿成功率也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敏感器 背景辐射 大气透过率 响应波段
原文传递
星敏感器遮光罩检测技术研究(特邀)
17
作者 杜伟峰 王燕清 +2 位作者 姜丽辉 毛晓楠 陈楠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7-57,共11页
星敏感器在轨工作期间周期性地受到以太阳光为主要来源的杂散光干扰,导致恒星或感知目标捕获失效,轻者姿态数据无效,重者面临被非合作目标定向攻击。在杂散光抑制过程中,遮光罩可将太阳光消减至10-5~10-6量级,从而有效减少太阳光对像面... 星敏感器在轨工作期间周期性地受到以太阳光为主要来源的杂散光干扰,导致恒星或感知目标捕获失效,轻者姿态数据无效,重者面临被非合作目标定向攻击。在杂散光抑制过程中,遮光罩可将太阳光消减至10-5~10-6量级,从而有效减少太阳光对像面的污染。然而,在遮光罩研制过程中,因散射模型精度不高、挡光环刃口厚度无法有效测量,导致实际遮光罩消光性能达不到预期设计要求。文中在粗糙度为1.0μm铝合金基材上测量Magic black消光涂层,并拟合出偏差小于10%的散射模型;针对挡光环刃口的特殊构造,提出利用同轴远心光路检测刃口厚度,检测精度优于1.2μm;最后以遮光罩消光比定量测试以及外场杂散光观星测试考核遮光罩杂散光抑制性能。结果表明,用拟合后的BRDF散射模型,比朗伯散射体精度提升40%;刃口检测可保障遮光罩消光性能,使得遮光罩消光比理论仿真与实际测试偏差小于12%;暗室杂散光测试使得在24°太阳光入射时像面平均灰度为55.80;外场观星杂散光测试时精度变化量不超过0.5″。该星敏感器遮光罩检测方法可为其他光电类敏感器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敏感器 遮光罩 杂散光抑制 BRDF 刃口检测
原文传递
甚高精度微型星敏感器光学系统设计与验证
18
作者 杜伟峰 王燕清 +2 位作者 郑循江 吴永康 谢廷安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00-309,共10页
面向甚高精度微型星敏感器在商业卫星以及中低轨资源勘探卫星的实际应用需求,开展了甚高精度微型星敏感器光学系统设计与验证研究。基于甚高精度微型星敏感器姿态测量精度要求,完成了光学系统技术指标论证工作,具体包括:根据材料透过率... 面向甚高精度微型星敏感器在商业卫星以及中低轨资源勘探卫星的实际应用需求,开展了甚高精度微型星敏感器光学系统设计与验证研究。基于甚高精度微型星敏感器姿态测量精度要求,完成了光学系统技术指标论证工作,具体包括:根据材料透过率与折射率,给出了适用于轻小化镜头的工作波段;根据恒星像点的弥散特性,给出了适用于高精度质心提取的高斯半径;根据黑体辐射定律与探测器参数,给出了适用于提取6.5等星时所需通光口径;根据恒星色温与星等之间的关系,并结合蒙特卡洛方法,给出了最佳工作视场大小。基于光学系统指标论证方法,确定了光学系统设计参数,并依次实现了光路设计以及像质分析,结果表明:在-40~60℃工作温度区间内,其星点质心偏移不超过0.05μm,且弥散斑尺寸变化量不大于1μm。基于设计甚高精度微型星敏感器光学系统,开展了标定测试、外场观星以及耐辐射测试,结果表明:系统标定精度为0.6″,外场测量精度为1.5″(3σ),外场测量下可探测极限星等为6.51等星,累计60 krad(Si)辐射下可探测极限星等为6.01等星,进一步验证了所设计光学系统的精度以及可靠性,可为甚高精度微型星敏感器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敏感器 光学系统 甚高精度 无热化 耐辐射
原文传递
微型星敏感器抗单粒子翻转设计和验证
19
作者 王燕清 杜伟峰 +3 位作者 金荷 占晓敏 钟金凤 张磊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7-662,共6页
针对商业航天器上微型星敏感器大量选用低成本、高集成度元器件可能发生的单粒子翻转(SEU)现象,提出星跟踪流程监控、程序比对校正、看门狗超时、复位类型检测等方法,利用软件手段使SEU自主恢复,同时向姿轨控分系统发送复位信息,辅助分... 针对商业航天器上微型星敏感器大量选用低成本、高集成度元器件可能发生的单粒子翻转(SEU)现象,提出星跟踪流程监控、程序比对校正、看门狗超时、复位类型检测等方法,利用软件手段使SEU自主恢复,同时向姿轨控分系统发送复位信息,辅助分系统根据产品状态判断是否对星敏感器采取干预操作。通过地面测试验证,应用以上方案可以有效恢复SEU产生的故障,从出现故障到发现故障的时间<19 s,从发现故障到恢复正常姿态输出的时间<0.2 s,是原先需要地面判断和控制所需时间的千分之一。在地面基站无法对卫星进行遥测遥控的情况下,上述抗SEU保障方案可为航天器上微型星敏感器发生SEU时的自主恢复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星敏感器 单粒子翻转 跟踪模式 流程监控 在轨编程 可靠性设计
下载PDF
CMOS探测器星敏感器的跟踪窗口星图处理方法
20
作者 王燕清 郑循江 +2 位作者 钟金凤 杜伟峰 张磊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3年第4期119-127,共9页
近年来,商业航天微小卫星已经实现了轻小型化、低成本、快速研制等目标,但是在卫星姿态控制方面受制于星敏感器等测量敏感器的精度水平,无法实现高精度的测量与控制。为满足微小卫星在轨飞行中高精度姿态测量和大角速度运动的要求,本文... 近年来,商业航天微小卫星已经实现了轻小型化、低成本、快速研制等目标,但是在卫星姿态控制方面受制于星敏感器等测量敏感器的精度水平,无法实现高精度的测量与控制。为满足微小卫星在轨飞行中高精度姿态测量和大角速度运动的要求,本文提出了适用于CMOS探测器星敏感器的跟踪窗口星图处理算法方案,设计了基于姿态信息和导航星库,通过坐标系旋转和透视投影变换,预测探测星点成像位置,设置CMOS探测器跟踪窗口的方法,根据跟踪窗口设置,完成预测恒星所在图像子区域的像素灰度数据采集和背景灰度值的计算。采用这种方法后,恒星成像质心精度得到了提高,加快了星点提取质心的图像处理速度。通过试验室动态光星模和外场观星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提升了星敏感器的精度(2"/16")和动态性能(3(°)/s),同时提高了全天识别的概率和跟踪数据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敏感器 跟踪 图处理 跟踪窗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