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31篇文章
< 1 2 1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省春玉米气候适宜度评估
1
作者 田国珍 张国宏 +2 位作者 李燕 左小瑞 杨茜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92-100,共9页
为明确山西省春玉米气候资源适宜性,为山西省春玉米种植布局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根据山西省春玉米生长季内气象要素变化阈值,分别构建山西省春玉米生长的温度、降水量、光照适宜性模型,结合春玉米产量和种植面积建立山西省春玉米综合气... 为明确山西省春玉米气候资源适宜性,为山西省春玉米种植布局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根据山西省春玉米生长季内气象要素变化阈值,分别构建山西省春玉米生长的温度、降水量、光照适宜性模型,结合春玉米产量和种植面积建立山西省春玉米综合气候适宜度模型,并分析温度、降水量、光照和综合气候适宜度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从生育期来看,山西省春玉米温度适宜性出苗期最好,乳熟期—成熟期最差;降水适宜性在播种期和成熟期较好,抽雄期最差;日照适宜性出苗期最好,成熟期最差。从空间分布来看,山西省春玉米温度适宜性晋西北、晋东部分地区不适宜;降水适宜性在晋中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较差,东南部适宜;日照适宜性从北到南逐渐降低。综合气候适宜性可知,山西省北部、中部大部分地区较适宜种植春玉米,东南部适宜性较差。影响山西省春玉米产量的气象要素从大到小依次为日照、温度、降水量。经与实际产量验证,研究建立的山西省春玉米气候适宜性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山西省春玉米气候适宜性分布和产量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气象要素 气象产量 适宜度 山西省
下载PDF
不同氮效率春玉米品种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建立与验证
2
作者 郭彩霞 黄高鉴 +2 位作者 王永亮 郭军玲 杨治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55-1365,共11页
采用田间定位试验,以山西省晋中地区春玉米各生育时期地上部干物质量与植株氮浓度的变化规律,建立春玉米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为实现春玉米绿色增产与氮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大丰26’为试验材料,设4... 采用田间定位试验,以山西省晋中地区春玉米各生育时期地上部干物质量与植株氮浓度的变化规律,建立春玉米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为实现春玉米绿色增产与氮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大丰26’为试验材料,设4个施氮量处理:0 kg(N)∙hm^(−2)(N0)、120 kg(N)∙hm^(−2)(N120)、240 kg(N)∙hm^(−2)(N240)和360 kg(N)∙hm^(−2)(N360),于2014—2016年在山西农业大学东阳试验基地开展3年定位施氮试验,在春玉米拔节期(V6)、抽雄期(VT)、灌浆期(R2)和成熟期(R6)采集植株样品,分析两个春玉米品种在不同施氮量处理下地上部干物质量、籽粒产量(以下简称“产量”)和各生育时期植株氮浓度,以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累积量和植株氮浓度,建立并验证两个春玉米品种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结果表明,‘郑单958’氮素利用率高于‘大丰26’。两个春玉米品种在适宜施氮量条件下,各生育时期地上部干物质量和产量均随施氮量增加呈增加趋势,地上部干物质量在N240和N360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产量在N240处理达最大值;植物氮浓度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随春玉米生育进程推进与地上部干物质量呈幂指数关系。依据春玉米地上部干物质量(Md)与其对应的植株氮浓度(CN)变化关系,建立两个春玉米品种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郑单958’CN=30.457Md−0.292,‘大丰26’CN=33.249Md−0.333。相比‘大丰26’的模型参数,‘郑单958’的模型参数a降低8.40%,参数b降低12.31%;‘郑单958’和‘大丰26’模型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71 g∙kg^(−1)和1.54 g∙kg^(−1),标准化均方根误差(n-RMSE)分别为9.25%和8.27%,表明模型稳定性较好。氮营养指数在同一生育时期随施氮量增加呈上升趋势,随生育时期推进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与各生育时期的相对干物质量呈显著线性相关,与相对产量呈显著的一元二次曲线关系。本研究建立的晋中地区两个春玉米品种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及各生育时期氮营养指数,可用于春玉米生育时期营养状况的诊断和评估,结合施氮量与产量的关系,推荐该试验区域‘郑单958’施氮量为189.16~224.08 kg∙hm^(−2),‘大丰26’施氮量为199.72~214.67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临界氮稀释曲线 氮素利用效率 氮营养指数
下载PDF
春玉米低压膜下滴灌适宜技术参数研究
3
作者 丁林 王文娟 +1 位作者 张育斌 吴婕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4年第12期142-145,共4页
节能节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开展精量低耗灌溉技术研究,显得十分必要。为进一步推广低压灌溉技术,在民勤绿洲灌区通过对低压滴灌条件下灌溉水扩散与入渗规律、灌水均匀度、作物产量与水分... 节能节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开展精量低耗灌溉技术研究,显得十分必要。为进一步推广低压灌溉技术,在民勤绿洲灌区通过对低压滴灌条件下灌溉水扩散与入渗规律、灌水均匀度、作物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提出了适宜的滴头流量、压力水头及毛管铺设模式等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在不同作物种植模式下,额定流量为2L/s的滴头及4.0m的低压水头组合处理可满足作物需水及生长要求,提高抗风抗倒伏能力,在相同灌溉制度下可保持较高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是低压滴灌较为适宜的技术参数,可根据作物、土壤等实际条件选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 膜下滴灌 技术参数 春玉米
下载PDF
不同灌水处理对春玉米土壤水分、耗水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赵经华 袁如芯 +2 位作者 王金茂 孟新梅 杨庭瑞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7,15,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灌水定额对春玉米全生育期耗水特征及产量的影响,优化克拉玛依地区春玉米节水灌溉制度,以提高当地水分利用效率。【方法】于2021年5—9月在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开展春玉米田间试验,设置6个灌水处理W1(225 m^(3)/hm^(... 【目的】探究不同灌水定额对春玉米全生育期耗水特征及产量的影响,优化克拉玛依地区春玉米节水灌溉制度,以提高当地水分利用效率。【方法】于2021年5—9月在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开展春玉米田间试验,设置6个灌水处理W1(225 m^(3)/hm^(2))、W2(300 m^(3)/hm^(2))、W3(375 m^(3)/hm^(2))、W4(450 m^(3)/hm^(2))、W5(525 m^(3)/hm^(2))、W6(600 m^(3)/hm^(2)),探究不同灌水定额对春玉米耗水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①各生育期不同灌水处理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增-减-增”的变化趋势。W5处理在喇叭口期、抽雄散粉期、乳熟期、完熟期较W1、W2、W3、W4、W6处理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平均增加了2.35%~9.11%、0.21%~4.37%、0.39%~1.79%、0.60%~4.48%。②完熟期W5处理百粒质量显著高于W1处理和W2处理,但与W3、W4、W6处理无显著性差异。W5处理穗粒数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10.49%~36.01%,穗长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8.31%~27.12%。③综合评判模型计算得出W5处理(525 m3/hm^(2))综合评价指数最高。【结论】因此,全生育期灌水10次,灌水定额为525 m3/hm^(2)是克拉玛依地区最优灌水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率 耗水特征 产量 春玉米 灌水定额优化
下载PDF
基于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无人机多光谱春玉米长势监测模型研究
5
作者 赵经华 马世骄 房城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4-224,共11页
为实现春玉米长势的快速监测,实时掌握田间作物的生长状况,本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地区种植的春玉米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对春玉米进行长势监测。基于地面采集的春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 为实现春玉米长势的快速监测,实时掌握田间作物的生长状况,本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地区种植的春玉米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对春玉米进行长势监测。基于地面采集的春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和株高等数据,结合熵权法(EWM)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建立综合长势指标CGMI_(EWM)和CGMI_(FCE)。通过无人机遥感影像数据构建光谱指数,并利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法和方差膨胀因子确定模型最佳输入变量。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随机森林回归(RF)及粒子群算法(PSO)优化RF模型建立春玉米长势反演模型,结合模型精度评价指标,最终确定春玉米空间影像长势分布图。结果表明,以CGMI_(EWM)和CGMI_(FCE)构建综合长势指标的相关性均高于单一长势指标的相关性;利用CGMI_(FCE)长势指标结合PSO-RF模型反演春玉米长势的效果最优,其决定系数(R^(2))为0.823,均方根误差(RMSE)为0.084%,相对分析误差(RPD)为2.345;研究区春玉米长势集中在生长正常(ZZ)等级,说明全区春玉米长势较为稳定。研究结果可为春玉米的田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熵权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综合长势指标 多光谱 无人机监测
下载PDF
北方春玉米选育方法
6
作者 胡洪林 关涛 +4 位作者 高伟政 李艳丽 张阔 吴成龙 王玮 《耕作与栽培》 2024年第1期135-137,共3页
玉米是中国第一大作物,北方春玉米区是中国玉米生产优势区域,玉米品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却无法满足产业需求。因此,针对北方春玉米区的需求,融合常规育种与单倍体育种方法,注重高产高效、耐逆、抗倒伏、脱水快、宜机收种质创新和品种选... 玉米是中国第一大作物,北方春玉米区是中国玉米生产优势区域,玉米品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却无法满足产业需求。因此,针对北方春玉米区的需求,融合常规育种与单倍体育种方法,注重高产高效、耐逆、抗倒伏、脱水快、宜机收种质创新和品种选育。本文概述了选育玉米品种的有效方法,主要有早晚杂交,优系复选,多部抉选等,旨在助力北方春玉米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为中国的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春玉米 选育方法 高产高效
下载PDF
天水市旱作区春玉米—冬油菜秸秆带膜翻压还田栽培模式研究
7
作者 杨志奇 刘晓东 +3 位作者 张喜平 赵尚文 吕莉莉 周小芹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9期13-17,共5页
为解决区域内春玉米—冬油菜一膜两用技术中秸秆利用不合理、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有机肥投入不足、化肥施用不合理、土壤水分利用不足、肥料利用率较低等一系列问题,在天水市旱作区开展了春玉米—冬油菜秸秆带膜翻压还田栽培模式研究,以... 为解决区域内春玉米—冬油菜一膜两用技术中秸秆利用不合理、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有机肥投入不足、化肥施用不合理、土壤水分利用不足、肥料利用率较低等一系列问题,在天水市旱作区开展了春玉米—冬油菜秸秆带膜翻压还田栽培模式研究,以期为区域内化肥减施、地力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秸秆粉碎带膜翻压还田可以提高玉米籽粒产量7.96%、冬油菜籽粒产量9.91%,增加0~20 cm土壤有机质、全磷、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2.53 g/kg、0.08 g/kg、10.93 mg/kg),缓冲土壤pH值,影响土壤速效钾、硝态氮和铵态氮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冬油菜 一膜两用 秸秆带膜翻压还田 产量 土壤养分 旱作区 甘肃天水
下载PDF
减氮对引黄灌区春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和淋失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英 刘汝亮 +3 位作者 王芳 洪瑜 冒辛平 马建森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584,共9页
为探究不同减氮水平下春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和氮素淋失损失特征,为宁夏引黄灌区春玉米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于2021—2022年在宁夏引黄灌区基于渗漏池进行了连续两年的田间定位试验,以先玉1225为供试玉米品种,设置了5个... 为探究不同减氮水平下春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和氮素淋失损失特征,为宁夏引黄灌区春玉米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于2021—2022年在宁夏引黄灌区基于渗漏池进行了连续两年的田间定位试验,以先玉1225为供试玉米品种,设置了5个氮水平,施氮量分别为常规施氮420 kg·hm^(-2)(N-420)、减氮14.29%(N-360)、减氮35.71%(N-270)、减氮57.14%(N-180)、不施氮处理(CK),对春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和氮素淋失损失量进行测定分析。两年数据均表明,农户常规施肥与减氮14.29%处理籽粒产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减氮35.71%处理较常规施肥处理产量降低。2021年减氮35.71%、减氮14.29%处理较常规施肥处理籽粒产量分别降低了8.60%和3.59%,2022年减氮35.71%处理籽粒产量较常规施肥处理降低11.46%,而减氮14.29%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籽粒产量增加1.42%。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地上部氮素收获指数两年数据均显示减氮35.71%处理高于减氮14.29%处理和常规施肥处理。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逐渐降低,与减氮57.14%处理相比,减氮35.71%、减氮14.29%和常规施肥处理分别降低19.57%、33.81%、42.59%。总氮淋失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减氮35.71%、减氮14.29%处理总氮淋失损失量较常规施氮处理降低42.51%和18.09%。各处理氮素淋失中,硝态氮是主要形式,占总氮的45.50%~54.68%。相关性分析表明,施氮量与总氮淋失量呈正相关,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总氮淋失量呈指数型增加(R2=0.9986)。研究表明,与常规施氮量相比,减少35.71%施氮量下,春玉米产量平均减少10.03%,总氮淋失量平均降低42.51%,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均提高。综合考虑认为,施氮270 kg·hm^(-2)可作为协调引黄灌区春玉米产量和环境安全的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引黄灌区 减氮 产量 氮素淋失
下载PDF
氮肥与种植密度对春玉米产量及抗倒伏性能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2
9
作者 姜春霞 张伟 +6 位作者 颜志乾 杨柯 刘化涛 翟广谦 刘恩科 王娟玲 张冬梅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8,共13页
【目的】适宜的密度与氮肥运筹是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保证高产稳产和提高生产效益的重要措施。探讨不同施氮量与种植密度对春玉米产量及抗倒伏性能的影响,以期为山西春玉米的高产高效栽培及籽粒机收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于2018... 【目的】适宜的密度与氮肥运筹是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保证高产稳产和提高生产效益的重要措施。探讨不同施氮量与种植密度对春玉米产量及抗倒伏性能的影响,以期为山西春玉米的高产高效栽培及籽粒机收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于2018和2019年在山西晋中进行玉米田间试验,供试玉米品种为‘郑单958’。设置4个施氮水平:0、120、180、240 kg/hm^(2) (N0、N1、N2、N3);3个种植密度:60000、75000、90000株/hm^(2)(D1、D2、D3)。调查玉米吐丝期茎秆农艺性状,生理成熟期穗位以下茎秆生物学、力学性状及倒伏率,并测定产量。【结果】随着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玉米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D2密度下达到最高值,两年平均产量为13792 kg/hm^(2),较D1和D3密度下分别增加了4.8%和8.3%。与N0相比,N1、N2和N3处理分别增产24.3%、26.7%和23.9%。N3处理对穗粒数与千粒重无显著影响,但产量低于N1和N2处理。增密导致玉米茎秆变细,株高、穗位上升,玉米第3~6节长粗比增加,穿刺强度、抗压强度、抗弯折力等茎秆力学特性变差。D2和D3密度下两年玉米平均倒伏率较D1分别升高了1.33、3.73个百分点。N1、N2、N3处理两年玉米平均倒伏率较N0分别增加了2.50、3.25、4.80个百分点。适当增氮有利于消减因密度增加导致的生物学、力学特性变差,D2和D3密度下,N2处理第3~6节穿刺强度、抗压强度和抗弯折力维持在较高水平,显著高于N3处理。【结论】合理的氮肥用量可改善因密度增加导致的茎秆细弱、玉米茎秆力学特性变差问题,降低倒伏风险,因而增加产量。在山西中部春玉米种植区,种植密度为75000株/hm^(2)、施氮量180 kg/hm^(2),是玉米产量、茎秆力学特性及抗倒性能和谐的密度肥料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施氮量 种植密度 产量 抗倒伏性能
下载PDF
覆盖栽培对旱地春玉米耗水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庆 马建涛 +4 位作者 柴雨葳 柴守玺 吕莹莹 程宏波 常磊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5-153,共9页
【目的】探讨覆盖方式对旱地春玉米产量及耗水特性的影响,以期为半干旱区玉米高效及绿色生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在陇中旱作区设置秸秆带状覆盖(SM)、白膜双垄沟覆盖(BM)和黑膜双垄沟覆盖(HM)和露地平作(CK)4种栽培方式。【结果】与C... 【目的】探讨覆盖方式对旱地春玉米产量及耗水特性的影响,以期为半干旱区玉米高效及绿色生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在陇中旱作区设置秸秆带状覆盖(SM)、白膜双垄沟覆盖(BM)和黑膜双垄沟覆盖(HM)和露地平作(CK)4种栽培方式。【结果】与CK相比,SM、BM和HM处理下春玉米播种~成熟期0~200 cm土壤水分增加2.6%~20.9%;各生育时期间,增墒幅度SM以抽雄吐丝期最大,BM和HM均以苗期最大;不同土层间,SM、BM和HM增墒幅度分别以60~120、60~120和120~200 cm土层最大。覆盖处理较对照降低了春玉米全生育期耗水量5.1%,其中SM处理均降低了春玉米生育前期(播种期-拔节期)、中期(拔节期-灌浆期)和后期(灌浆期-收获期)耗水,降幅为2.4%~50.0%,而地膜覆盖(BM和HM)降低了生育前期和后期的耗水量,而增加了中期的耗水。与CK相比,覆盖均能显著增加春玉米籽粒产量22.9%~34.9%和水分利用效率33.1%~39.7%,增幅分别以BM和SM处理最大。相关分析发现,春玉米籽粒产量与穗粒数(r=0.922**)和百粒质量(r=0.833**)高度相关。【结论】在西北旱作区,应用秸秆带状覆盖能明显增墒、增产,显著降低耗水而增加水分利用效率,是适宜旱地玉米生产的可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带状覆盖 地膜覆盖 春玉米 耗水特性 产量
下载PDF
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提高春玉米冠层钾素的吸收运转和对籽粒的贡献率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昭月 蔡颖 +1 位作者 杜峰屹 肖春花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7-314,共8页
【目的】种植密度与钾素营养是影响春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探索种植密度与钾素吸收转运的关系,为实现新疆密植玉米高产、高效、优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于2015、2016年在新疆伊犁新源县开展大田试验,裂区试验设计,品种为主区,... 【目的】种植密度与钾素营养是影响春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探索种植密度与钾素吸收转运的关系,为实现新疆密植玉米高产、高效、优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于2015、2016年在新疆伊犁新源县开展大田试验,裂区试验设计,品种为主区,密度为副区。试验材料为2个具有高产潜力且在当地玉米产区适应性广的杂交品种先玉335和郑单958。设置2个密度水平,分别为大田常规栽培密度(M1,60000株/hm^(2))和高密度(M2,120000株/hm^(2)),于吐丝期和成熟期取样测定春玉米不同器官的干物质量和钾素含量,计算钾素在冠层叶片、茎杆中积累量与转运率,分析其与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合理增加种植密度对两个春玉米品种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2015和2016年高种植密度下先玉335籽粒产量分别较常规密度下提高了54.86%、30.97%,郑单958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36.86%、23.94%。提高种植密度,春玉米冠层叶片、茎秆钾素转运量、转运率和对籽粒的贡献率也随之增加。叶位不同,叶片钾素积累量也不一样,最高钾素积累量在穗位(D7、D8)叶以及穗位下叶片(D9),茎杆钾素积累量从冠层顶部到基部逐渐增加。D7、D8、D9位叶及相应茎节的钾素积累量与产量和有效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和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吐丝期玉米中下部叶片钾积累量与产量显著相关,成熟期与产量显著相关的叶片叶位和茎节上移。【结论】吐丝期春玉米穗位及穗下附近叶片和茎节的钾素积累量对产量的影响较显著。合理增加种植密度能显著提高春玉米群体钾素积累量,有助于春玉米群体冠层叶片和茎杆的钾素吸收、积累与转运,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体的增产潜力,进而提高春玉米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种植密度 冠层 钾素积累量 钾素转运量
下载PDF
黄土高原春玉米氮肥生产力对不同耕作措施的响应:Meta分析
12
作者 陈亚飞 王辉 +3 位作者 牛彪 殷俐娜 王仕稳 邓西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5-765,共11页
为明确黄土高原不同耕作措施(覆盖种植、秸秆还田、深松耕和免耕)对春玉米氮肥偏生产力(PFP_(N))的影响,探究不同耕作措施下驱动春玉米PFP_(N)变化的因素,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回归分析和随机森林相结合的方法,以传统耕作措施(裸地种植... 为明确黄土高原不同耕作措施(覆盖种植、秸秆还田、深松耕和免耕)对春玉米氮肥偏生产力(PFP_(N))的影响,探究不同耕作措施下驱动春玉米PFP_(N)变化的因素,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回归分析和随机森林相结合的方法,以传统耕作措施(裸地种植、无秸秆还田和犁耕)为对照,分析了春玉米PFP_(N)在不同耕作措施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措施相比,覆盖、秸秆还田和深松耕分别使春玉米PFP_(N)提高38.8%、10.3%和8.4%,而免耕对春玉米PFP_(N)无显著影响。随机森林模型表明:在覆盖和秸秆还田措施下,年均降雨量和生育期降雨量是影响春玉米PFP_(N)的两个重要因素;在深松耕措施下,年均降雨量和持续时间是影响春玉米PFP_(N)的两个重要因素。亚组与回归分析表明:在年均降雨量≤400 mm、生育期降雨量≤300 mm或年均温度<7℃的区域,覆盖可以使春玉米PFP_(N)提高77.7%~99.5%,且覆盖措施对春玉米PFP_(N)的提高效果与年均降雨量、生育期降雨量和年均温度呈负相关;在年均降雨量400~500 mm或生育期降雨量300~400 mm的条件下,秸秆还田使春玉米PFP_(N)提高10.2%~16.3%;在年均降雨量400~500 mm,深松耕试验持续时间<3 a时,春玉米PFP_(N)可提高14.1%~14.6%。因此,依据区域和气候特征,采用适宜的耕作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春玉米PFP_(N),促进旱区作物可持续生产目标的实现。本研究可为提高黄土高原春玉米PFP_(N)以及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生产力 耕作措施 黄土高原 春玉米 META分析
下载PDF
不同水分供应条件下春玉米的适宜播期
13
作者 李扬 王靖 +4 位作者 王培娟 尹红 胡琦 黄明霞 陈仁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70-1182,共13页
春玉米是半干旱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但该区降水少且年际变异大,春玉米产量低而不稳。适宜播期的选择有利于作物稳产高产,但适宜播期会随水分供应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本文以半干旱区主栽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研究对象,使用APSIM-Maize模... 春玉米是半干旱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但该区降水少且年际变异大,春玉米产量低而不稳。适宜播期的选择有利于作物稳产高产,但适宜播期会随水分供应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本文以半干旱区主栽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研究对象,使用APSIM-Maize模型探究该区分期播种试验的适宜间隔以及不同水分供应条件下[雨养、灌溉60 mm、灌溉120 mm、灌溉180 mm、灌溉240 mm、潜在条件(灌溉量308 mm)]春玉米的适宜播期范围。结果表明:1)以不同供水条件下春玉米产量的5%分位为差异阈值划分播期时,该地区春玉米分期播种试验和模拟的时间步长建议设定为4 d;2)雨养条件下,干旱年、正常年和湿润年春玉米平均产量分别为0.9 t·hm^(-2)、2.3 t·hm^(-2)和5.5 t·hm^(-2),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0.4 kg·m^(-3)、0.7 kg·m^(-3)和1.5 kg·m^(-3),潜在条件、灌溉240 mm、灌溉180 mm、灌溉120 mm、灌溉60 mm和雨养条件下的适宜播期范围分别为5月6日—6月2日、5月6—29日、5月10—29日、5月14—29日、5月14—25日和5月14—17日,适宜播期范围随生育期供水量的增加而提前和扩大;3)潜在条件下春玉米产量的气象决定因子是生育期辐射量,灌溉240 mm和180 mm时产量的气象决定因子分别是营养生长阶段辐射量和降水量,灌溉120 mm和60 mm及雨养条件下的产量决定因子均为生育期降水量。本文探究了春玉米的适宜播期及其随生育期供水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半干旱区春玉米适水播种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播种窗口 适宜播期 产量保证率 水分利用效率 灌溉 降水年型
下载PDF
东北地区未来春玉米干旱风险时空分布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14
作者 杨王华 刘志娟 +5 位作者 巩敬锦 付真真 张太林 张晓龙 沈彦军 杨晓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36-2349,共14页
【目的】干旱是影响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东北地区作为中国最大的玉米生产基地,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频发重发严重影响玉米的高产稳产。评估未来气候情景下东北地区春玉米干旱发生风险及其空间格局变化,为该地区春玉米防旱避... 【目的】干旱是影响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东北地区作为中国最大的玉米生产基地,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频发重发严重影响玉米的高产稳产。评估未来气候情景下东北地区春玉米干旱发生风险及其空间格局变化,为该地区春玉米防旱避灾以及保障其高产稳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东北地区春玉米潜在种植区为研究区域,基于ISIMIP输出的SSP1-2.6、SSP3-7.0和SSP5-8.53种气候情景的1981—2060年逐日气象资料以及5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4年春玉米生育期资料,选取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rop water deficit index,CWDI)为农业干旱指标,分析东北地区春玉米不同生育时期不同等级干旱时空分布特征,选择最优概率理论分布函数进行干旱指数序列的概率估算,基于信息扩散理论估算得到各点春玉米不同等级干旱风险,构建干旱风险指数,评估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东北地区春玉米干旱发生风险及未来各等级风险区的空间格局变化。【结果】(1)1981—2014年东北地区春玉米全生育期干旱指数总体呈西南高东北低的特征,表现为内蒙古东四盟(57.3%)>黑龙江省(40.6%)>辽宁省(39.5%)>吉林省(38.9%)。(2)研究区域春玉米生育中期干旱指数整体高于生育前期和生育后期。其中,2030s和2050s研究区域春玉米生育前期干旱风险概率为轻旱>中旱≈重旱>特旱,生育中期干旱风险概率为特旱>重旱>轻旱≈中旱,生育后期干旱风险概率轻旱>中旱>重旱>特旱。(3)1981—2060年,SSP1-2.6低排放情景下,东北地区春玉米较高等级干旱风险发生概率将减少,极高和较高干旱风险区明显向西南收缩,2030s和2050s面积占比分别减少5.4%和9.6%、0.8%和2.5%;而SSP3-7.0和SSP5-8.5两个高排放情景下,较高等级干旱风险发生概率增加,且较高干旱风险区向东北扩张,2050s面积占比分别增加8.5%和9.7%。【结论】基于干旱风险指数的未来干旱风险时空分布格局中,东北春玉米干旱风险呈现由西南向东北减少的特征,且未来SSP3-7.0和SSP5-8.5情景下,较高干旱风险区向东北方向扩张,需关注作物关键生育时期提出针对性的防御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风险 气候变化 东北地区 春玉米 CMIP6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
下载PDF
春玉米间作豆科绿肥作物害虫和天敌种群的发生动态
15
作者 赵发福 郭建国 +3 位作者 谢晓丽 张旭明 薛应钰 金社林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1-738,共8页
为明确甘肃省河西走廊春玉米(Zea mays)间作豆科绿肥作物害虫和天敌种群的发生动态,建立优良的种植模式以控制玉米害虫,于2019年监测了春玉米间作针叶豌豆(Pisum sativum)、春玉米间作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和春玉米单作种植模式下害... 为明确甘肃省河西走廊春玉米(Zea mays)间作豆科绿肥作物害虫和天敌种群的发生动态,建立优良的种植模式以控制玉米害虫,于2019年监测了春玉米间作针叶豌豆(Pisum sativum)、春玉米间作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和春玉米单作种植模式下害虫和天敌种群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节内,间作针叶豌豆的春玉米上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和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种群数量分别高达每100株8300.00和1611.33头,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种群数量低至每100株40.00头;间作箭筈豌豆的春玉米虽然无二斑叶螨和玉米蚜发生,但棉铃虫种群数量高达每100株66.67头;并且,间作针叶豌豆或箭筈豌豆的春玉米上寄生蜂始见期早、种群数量高。甘肃省河西走廊春玉米间作箭筈豌豆有利于控制二斑叶螨和玉米蚜,但应注意防治棉铃虫;春玉米间作针叶豌豆有利于降低棉铃虫种群数量,但需注意防治二斑叶螨和玉米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间作 箭筈豌豆 针叶豌豆 害虫 天敌 发生动态
下载PDF
水肥一体化下钾肥用量对春玉米光合荧光参数的影响
16
作者 洪自强 张正珍 +4 位作者 周甜 苏明 李翻过 康建宏 吴宏亮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61-1476,共16页
【目的】研究水肥一体化下不同施钾量对玉米光合荧光特性、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宁夏地区玉米钾肥高效施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设6个施钾(K_(2)O)量:0、60、120、180、240、300 kg/hm^(2),依次... 【目的】研究水肥一体化下不同施钾量对玉米光合荧光特性、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宁夏地区玉米钾肥高效施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设6个施钾(K_(2)O)量:0、60、120、180、240、300 kg/hm^(2),依次记为K0、K1、K2、K3、K4、K5处理。监测不同处理春玉米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叶面积指数(LAI)、光合势(LAD)、光合荧光参数,测定了玉米产量,并分析了光合指标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施钾量对春玉米叶片LAI具有显著影响。两年结果表明,春玉米花前期(V6—R1)、花后期(R1—R6)LAD分别占全生育期的20%、80%,因此,春玉米干物质积累主要在花后进行。SPAD值均在R3期附近达到峰值。两年中,玉米各生育时期的Pn(净光合速率)、Tr(蒸腾速率)、Gs(气孔导度)、Ci(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均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与K0相比,K3处理下的Pn峰值显著提高了16.14%,K3处理的Ci最大峰值平均增加了4.42%(P<0.05)。在R1期,K3处理下的Fv/Fm平均较K0提高了23.54%。产量也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先增后减,最高产量出现在K3处理,2022和2023年分别为15179和14964 kg/hm^(2)。相关分析表明,光合势与玉米产量相关极显著。K3处理对玉米产量的优化效果综合得分最高。【结论】合理施钾可保障较高的SPAD值和PSII反应中心的活性,提高春玉米对光能的捕获、吸收、转化及最大光化学效率,降低热耗散,促进春玉米光合作用,促进干物质的转化,从而提高春玉米的产量。总施钾量(K_(2)O)为180 kg/hm^(2)(K3)时,春玉米光合荧光特性表现较优,光合势较强。在宁夏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玉米产量达15000 kg/hm^(2)时,最佳施钾(K2O)量为155~202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施钾量 光合参数 荧光参数 目标产量
下载PDF
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对春玉米生长、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17
作者 陈梦茹 邢英英 +6 位作者 解云霞 刘栩柠 邵雅婷 李珊珊 赵天盛 卢杰 王秀康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9-381,共13页
[目的]为探究不同施氮量下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对陕北旱区春玉米生长、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三维拟合模型,以期建立陕北地区春玉米种植最佳氮肥管理模式。设置3个施氮水平(N1、N2、N3分别为240,180,120 kg... [目的]为探究不同施氮量下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对陕北旱区春玉米生长、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三维拟合模型,以期建立陕北地区春玉米种植最佳氮肥管理模式。设置3个施氮水平(N1、N2、N3分别为240,180,120 kg/hm^(2))和5个有机肥等氮替代比例(R0、R12.5、R^(2)5、R37.5、R50分别为100%化肥氮、12.5%有机肥氮+87.5%化肥氮、25%有机肥氮+75%化肥氮、37.5%有机肥氮+62.5%化肥氮、50%有机肥氮+50%化肥氮),共15个处理。在春玉米主要生育期测定春玉米生长、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计算生育期耗水量(ET)、水分利用效率(WUE)、氮肥偏生产力(NPFP)及经济效益。[结果]Logistic函数对春玉米干物质累积量具有较高的拟合度,R 12.5处理可推迟干物质快速积累期的起点、终点和最大值出现的时间,N2处理可提升干物质累积量的日最大增长速率。施氮量和替代比例对春玉米干物质累积量、产量及构成要素、ET、NPFP和经济效益有显著影响(p<0.05),两者交互作用对穗长、穗粗、ET的影响显著(p<0.05)。N2处理的平均干物质累积量、产量、ET、净收入分别比N1和N3处理提高5.58%和15.80%,4.25%和16.76%,4.96%和3.41%,8.76%和29.42%。有机替代比例为12.5%~37.5%的处理可显著提升干物质累积量、产量及构成要素、ET、WUE、NPFP、净收入、产投比。随着施氮量增加,WUE上升,而NPFP降低。处理N2R^(2)5的干物质累积量、ET最高,处理N2R37.5的产量、净收入、产投比最高。春玉米产量与干物质累积量、ET、WUE、净收入、产投比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综合分析得到,在施氮量和替代比例区间分别为190~210 kg/hm^(2)和17%~29%时,可使春玉米干物质累积量、产量、WUE、NPFP、净收入同时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产量 有机肥 水分利用效率 多元回归分析
下载PDF
牛粪秸秆堆肥与化肥减量配施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18
作者 马襄鸿 邓奥严 +5 位作者 武俊男 王立春 姜业成 崔锡花 刘春光 程正海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20-1226,共7页
为明确适宜的牛粪秸秆堆肥替代化肥比例,本研究以富民985为供试材料,设置不施肥(CK)、100%全量化肥(CF)、10%堆肥替代化肥(CN)、20%堆肥替代化肥(CE)、30%堆肥替代化肥(CS)等5个处理,分析各处理下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灌浆期玉米植... 为明确适宜的牛粪秸秆堆肥替代化肥比例,本研究以富民985为供试材料,设置不施肥(CK)、100%全量化肥(CF)、10%堆肥替代化肥(CN)、20%堆肥替代化肥(CE)、30%堆肥替代化肥(CS)等5个处理,分析各处理下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灌浆期玉米植株叶片光合速率、碳代谢关键酶活性及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牛粪秸秆堆肥替代处理可以显著提升春玉米光合作用能力及碳代谢关键酶活性。在施用堆肥的条件下,随着堆肥替代比例的增加,各生育时期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 n)、蒸腾速率(T r)、气孔导度(G 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 i)以及碳代谢关键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活性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0%堆肥替代化肥(CE)处理下,光合作用参数和碳代谢关键酶活性均为最高。施用牛粪秸秆堆肥替代化肥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春玉米的产量、穗粒数和千粒重,20%堆肥替代化肥(CE)处理和10%堆肥替代化肥(CN)处理的籽粒产量分别比100%全量化肥(CF)处理提高9.41%、7.03%。本研究为畜禽粪便和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及耕地的用养结合提供良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替代化肥 春玉米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冀西北旱作春玉米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19
作者 白雪冬 和江鹏 +5 位作者 赵海超 刘松涛 黄智鸿 卢海博 刘晨 尹文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1期58-62,共5页
[目的]研究冀西北旱作区春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优化适宜旱作区春玉米秸秆还田模式。[方法]采用连续3年田间定位试验,设计秸秆还田翻耕(JF)、秸秆还田旋耕(JX)、秸秆还田大垄轮播(JL)3种还田模式,分析土壤不同粒径团... [目的]研究冀西北旱作区春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优化适宜旱作区春玉米秸秆还田模式。[方法]采用连续3年田间定位试验,设计秸秆还田翻耕(JF)、秸秆还田旋耕(JX)、秸秆还田大垄轮播(JL)3种还田模式,分析土壤不同粒径团聚体质量比、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结果]冀西北旱作区春玉米农田土壤以0.25~0.50 mm团聚体占比最高,在26.28%~31.84%,其次为>1.00~2.00 mm团聚体,<0.25 mm团聚体占比最低。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1.00 mm团聚体比例(P<0.05),增幅顺序为JX>JL>JF,JF、JL、JX处理比CK土壤MWD分别提高了10.59%、12.94%、17.06%,土壤GMD分别提高了15.31%、16.33%、18.37%。秸秆还田后春季土壤团聚体大颗粒占比下降,微颗粒占比升高,稳定性下降。秸秆还田显著提高0~20 cm土层>1.00~2.00 mm团聚体占比,增加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提高>20~40 cm土层0.25~0.50 mm和<0.25 mm团聚体占比,降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结论]秸秆还田模式通过对秸秆的破碎程度、有机碳输入、影响微生物酶活性调节土壤团聚体结构及稳定性,冀西北旱作区春玉米秸秆还田旋耕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提高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春玉米 土壤团聚体 稳定性 旱作区
下载PDF
不同氮素管理模式对黄土旱塬春玉米产量及N_(2)O排放的影响
20
作者 鲁科丹 路远 +1 位作者 王蕊 党廷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642-3653,共12页
【目的】探讨不同氮素管理模式对玉米产量、N_(2)O排放的影响,为黄土旱塬区合理施用氮肥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托中国科学院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以春玉米先玉335为研究对象,开展为期2年的田间定位试验。... 【目的】探讨不同氮素管理模式对玉米产量、N_(2)O排放的影响,为黄土旱塬区合理施用氮肥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托中国科学院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以春玉米先玉335为研究对象,开展为期2年的田间定位试验。试验共设置5种不同氮素管理模式:不施氮(no fertilizer)、传统施氮(Con,250 kg N·hm^(-2))、减量施氮(Opt,200 kg N·hm^(-2))、减量施氮+缓控释肥(Opt+SR,200 kg N·hm^(-2))、减量施氮+硝化抑制剂(Opt+DCD,200 kg N·hm^(-2))。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监测N_(2)O排放通量,并计算全球增温潜势和N_(2)O气体排放强度,分析不同氮素管理模式对春玉米产量和N_(2)O排放的影响。【结果】(1)氮肥施用后N_(2)O排放迅速升高,在施肥后2 d左右达到峰值,维持10 d后快速下降。减量施氮模式显著降低N_(2)O排放量(P<0.05)。与Con处理相比,Opt、Opt+DCD和Opt+SR处理N_(2)O排放量降低幅度分别为21.4%、27.6%和26.0%。Con、Opt、Opt+DCD和Opt+SR处理的N_(2)O增温潜势依次为425.01、334.01、307.83、314.57 kg CO_(2)-eq·hm^(-2)。与Con处理相比,Opt+DCD显著降低了N_(2)O排放强度,降幅为30.1%(P<0.05)。(2)N_(2)O排放量与表层土壤NH4+-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土壤水分、温度无明显相关性。(3)与Con处理相比,Opt、Opt+DCD和Opt+SR处理能显著提高氮肥农学效率(增幅依次为25.5%、25.7%、22.2%)及氮肥偏生产力(增幅依次为29.9%、28.7%、25.4%)(P<0.05),但对春玉米的产量无显著影响。【结论】在黄土旱塬地区,适当减量施氮、缓控释肥及添加硝化抑制剂均能取得N_(2)O减排和玉米增产的效果,其中减氮20%并添加硝化抑制剂在保证玉米产量的同时,N_(2)O减排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量施氮 缓控释肥 硝化抑制剂 春玉米 产量 N_(2)O排放 黄土旱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