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40a黄土高原酿酒葡萄春霜冻气候风险评估
1
作者 杨晓娟 李金哲 +6 位作者 孙彦坤 刘布春 孙靖博 栾庆祖 刘园 雷添杰 韩锐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4期404-418,共15页
选取黄土高原酿酒葡萄产区13个气象站点1981−2020年春霜冻期(4月1日−5月31日)逐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年代黄土高原酿酒葡萄春霜冻灾害发生站次比、频率、日数、强度及风险,评估黄土高原酿酒葡萄春霜... 选取黄土高原酿酒葡萄产区13个气象站点1981−2020年春霜冻期(4月1日−5月31日)逐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年代黄土高原酿酒葡萄春霜冻灾害发生站次比、频率、日数、强度及风险,评估黄土高原酿酒葡萄春霜冻气候风险。结果表明:1981−2020年,黄土高原酿酒葡萄春霜冻期平均日最低气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P<0.01),气候倾向率为0.42℃·10a^(-1);日最低气温极小值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气候倾向率为−0.75℃·10a^(-1);日最低气温极小值的气候倾向率负值主要分布在产区北部或南部零星地区,左权地区降温(0.76℃·10a^(-1))达显著水平(P<0.05)。黄土高原轻度春霜冻发生站次比下降,中度、重度及综合春霜冻上升;轻度、中度春霜冻频率和日数降低,重度春霜冻频率、日数增加,且重度春霜冻强度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春霜冻综合频率、日数降低,强度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各级春霜冻频率、日数、强度自西南向东北增加。黄土高原酿酒葡萄气候风险特征为轻、中度春霜冻的风险降低,重度和综合风险增加;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左权、太古等地,低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的鄠邑区、渭南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黄土高原 春霜冻 风险
下载PDF
大别山区茶树春霜冻时空演变规律及风险区划
2
作者 曹强 杨咸贵 +4 位作者 董世杰 罗晓丹 李鸿飞 陈曦 岳伟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1期67-78,共12页
基于大别山区35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71-2020年逐日气象资料,利用趋势面插值和ArcGIS技术,分析大别山区茶树春霜冻时空分布特征,依据自然灾害风险理论,选取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暴露性、承载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等评价因子,利用加... 基于大别山区35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71-2020年逐日气象资料,利用趋势面插值和ArcGIS技术,分析大别山区茶树春霜冻时空分布特征,依据自然灾害风险理论,选取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暴露性、承载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等评价因子,利用加权综合评价法构建茶树春霜冻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并基于ArcGIS技术开展风险区划。结果表明:(1)1971-2020年大别山区不同等级春霜冻发生日数均显著下降,发生总日数及轻度、中度、重度春霜冻发生日数均值分别为9.6、5.2、3.0和1.4d,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45、-0.61、-0.54和-0.30d·10a-1;春霜冻发生日数与海拔高度和纬度呈正相关,大别山区北部春霜冻发生日数较南部下降趋势更明显。(2)大别山区茶树春霜冻高、中和低风险区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6.67%、41.88%和41.45%;高风险区主要位于金寨县、岳西县、霍山县和英山县等海拔600m以上高山区域,信阳市及零星阴坡(北坡)地带;中风险区主要位于海拔低于600m的山区及大别山北麓部分低海拔地区,零星分布在南麓阴坡(北坡)低海拔地区;低风险区主要位于大别山南麓低海拔地区,零星分布在北麓阳坡(南坡)低海拔地区。大别山区茶树春霜冻风险精细化评估可为优化茶产业布局、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春霜冻 风险区划 大别山区
下载PDF
吉林省春霜冻时空特点及过程评估 被引量:5
3
作者 纪玲玲 李德恒 +1 位作者 袭祝香 张梦远 《气象灾害防御》 2015年第3期22-25,共4页
利用1961-2014年50站日最低地温资料,分析了吉林省春霜冻的时空特征,利用灰色关联度、百分位数、正态分布等方法建立了春霜冻过程指数,春霜冻过程评估等级指标、气候重现期指标。结果表明:春霜冻主要出现在5月中、下旬。空间分布上主要... 利用1961-2014年50站日最低地温资料,分析了吉林省春霜冻的时空特征,利用灰色关联度、百分位数、正态分布等方法建立了春霜冻过程指数,春霜冻过程评估等级指标、气候重现期指标。结果表明:春霜冻主要出现在5月中、下旬。空间分布上主要在白山、吉林东南部以及延边西部春霜冻最多,白城北部、长春东部、四平东部、辽源大部、吉林西部春霜冻次多,其他地区春霜冻出现较少。对春霜冻过程不仅可以进行排位、等级、气候重现期等方面进行评估,还可以进行持续日数、覆盖范围、平均日最低地温等的评估,可操作性强,实现了在实际业务中对春霜冻过程多角度快速评估的目的,对提高春霜冻过程的应急响应和服务能力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霜冻 时空分布 春霜冻过程 灰色关联度 正态分布
下载PDF
宁夏春霜冻期最低气温和霜冻日数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6
4
作者 朱永宁 冯东溥 +2 位作者 李红英 段晓凤 郑方 《干旱气象》 2020年第2期256-262,共7页
基于宁夏1961-2016年19个气象站点最低气温逐日观测资料,研究春霜冻期最低气温和霜冻日数的时空变化和周期特征。结果表明:近56 a,宁夏全区春霜冻期最低气温平均为0.59℃,且呈显著升高趋势,而春霜冻日数平均为3.9 d,呈显著减少趋势。春... 基于宁夏1961-2016年19个气象站点最低气温逐日观测资料,研究春霜冻期最低气温和霜冻日数的时空变化和周期特征。结果表明:近56 a,宁夏全区春霜冻期最低气温平均为0.59℃,且呈显著升高趋势,而春霜冻日数平均为3.9 d,呈显著减少趋势。春霜冻期最低气温和霜冻日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且两者在空间上呈现反向分布,其中宁夏中部为最低气温高值区,南部为低值区,而霜冻日数正好相反。全区74%的站点最低气温显著上升,53%的站点霜冻日数显著下降,同一站点两者表现趋势并不完全相反,但Sen斜率均较小。最低气温和霜冻日数的周期性特征明显且相似,20~25 a和10 a左右的周期稳定,且1967年以前两者振荡最为剧烈,而后趋于平缓,表明未来宁夏春霜冻日数可能持续平缓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霜冻日数 春霜冻 最低气温 时空变化 宁夏
下载PDF
江苏省冬小麦春霜冻害发生规律及其气候风险区划 被引量:36
5
作者 包云轩 王莹 +1 位作者 高苹 申双和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4-141,共8页
根据江苏省1980-2009年常规气象台站资料和冬小麦生育期观测数据,提出冬小麦春霜冻的致灾指标,同时运用正交经验函数EOF分析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探讨江苏省冬小麦春霜冻害的时空分布规律,构建冬小麦春霜冻的灾害风险指数,并用该指数分... 根据江苏省1980-2009年常规气象台站资料和冬小麦生育期观测数据,提出冬小麦春霜冻的致灾指标,同时运用正交经验函数EOF分析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探讨江苏省冬小麦春霜冻害的时空分布规律,构建冬小麦春霜冻的灾害风险指数,并用该指数分析江苏省冬小麦春霜冻的气候风险区划。结果表明,(1)1980-1987年间江苏省冬小麦春霜冻年总发生站次以6.11站次/a的倾向率呈显著(P=0.0478<0.05)增加趋势,1988-2009年呈明显减小趋势,减幅为0.9站次/a(P=0.0063<0.01);各等级春霜冻害发生站次也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2)江苏全省冬小麦春霜冻害的历年总发生站次有明显的22a、准11a、4a和2a周期;(3)重霜冻发生次数最多的地区是淮北地区的沐阳县,轻、中春霜冻害发生次数最多的地区是苏北沿海的大丰市;(4)冬小麦春霜冻的高度风险区分布在苏北的新沂市、沭阳县、大丰市、如皋市和如东县;中度风险区分布在徐州(新沂除外)、连云港、宿迁(沭阳除外)、淮安、盐城(大丰除外)、扬州(高邮除外)、泰州(兴化除外)和南通(如皋、如东除外)等地区;低度风险区为整个苏南地区和里下河地区的兴化市和高邮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春霜冻 发生规律 正交经验函数(EOF) 风险区划
下载PDF
中国茶树春霜冻害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6
作者 王培娟 唐俊贤 +2 位作者 金志凤 马玉平 陈惠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9-145,共17页
茶树作为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在早春萌发时易遭受霜冻害。我国茶树春霜冻多发于长江中下游,霜冻灾害指标可按照获取方法、数据类别、气象数据的时间尺度进一步细分。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茶树春霜冻发生次数虽呈下降趋势,但其危害不可忽视;其... 茶树作为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在早春萌发时易遭受霜冻害。我国茶树春霜冻多发于长江中下游,霜冻灾害指标可按照获取方法、数据类别、气象数据的时间尺度进一步细分。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茶树春霜冻发生次数虽呈下降趋势,但其危害不可忽视;其中,江南茶区茶树春霜冻的发生频率由南向北逐渐增加,随海拔升高逐渐增大。茶树春霜冻影响评估目前多集中于江、浙、皖、赣等茶区,且逐步由定性向定量发展;风险评估主要基于自然灾害风险形成机制划分不同的风险等级。今后,完善茶树春霜冻气象指标、构建基于茶园小气候的茶树春霜冻灾害指标、阐明全国茶树春霜冻时空分布特征、开展精细化茶树春霜冻风险评估将备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春霜冻 危害机理 灾害指标 时空分布 影响与风险评估
下载PDF
安徽省冬小麦春霜冻害气象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许莹 马晓群 +1 位作者 王晓东 杜世州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52-859,共8页
本文根据安徽省12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冬小麦春霜冻害观测调查数据,针对不同品种(春性和半冬性)冬小麦,全面分析了拔节期前15 d至拔节后20 d的最低气温变化规律,以日最低气温为指标,将春霜冻害等级划分为轻度和重度2个级别,并分时段确定等... 本文根据安徽省12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冬小麦春霜冻害观测调查数据,针对不同品种(春性和半冬性)冬小麦,全面分析了拔节期前15 d至拔节后20 d的最低气温变化规律,以日最低气温为指标,将春霜冻害等级划分为轻度和重度2个级别,并分时段确定等级。验证结果表明,虽然春霜冻害的发生受地形、土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最低气温指标基本能够反映出冬小麦拔节前后不同品种春霜冻害的发生规律,可以在霜冻监测预警业务中应用。用该指标进行霜冻发生风险分析的结果表明,安徽省冬小麦主产区为轻度霜冻频发区、重度霜冻基本不发区,冬小麦春性品种春霜冻高发区比半冬性品种明显偏南,可用于指导冬小麦品种合理布局,减轻春霜冻危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冬小麦 春霜冻 气象指标
下载PDF
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种植区春霜冻发生时间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洋 张磊 +2 位作者 陈豫英 翟颖佳 李红英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4-90,共7页
利用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种植区2008~2016年4~5月逐小时最低气温资料,根据酿酒葡萄霜冻气候指标统计了不同程度霜冻日的出现时间。采用气候统计方法,研究了近9年来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种植区不同程度霜冻出现情况及出现日期分布... 利用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种植区2008~2016年4~5月逐小时最低气温资料,根据酿酒葡萄霜冻气候指标统计了不同程度霜冻日的出现时间。采用气候统计方法,研究了近9年来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种植区不同程度霜冻出现情况及出现日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8~2016年红寺堡种植区出现霜冻日数最多,其次是青铜峡种植区、银川种植区,石嘴山种植区出现霜冻日数最少。各种植区出现的霜冻日中均是轻度霜冻出现次数最多,其次是中度霜冻,重度霜冻日数最少。总体来看各种植区不同程度霜冻出现日期都集中在4月,且在4月上旬出现日数最多,只有红寺堡种植区霜冻日一直持续到5月中旬,5月下旬均未出现霜冻日。本研究结果对防止葡萄春冻灾害发生、提高葡萄成活率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酿酒葡萄 春霜冻 时间规律
原文传递
陇中地区玉米春霜冻害等级指标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夏权 孙喆 +3 位作者 吴芳蓉 陈少勇 李晓琼 于德才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31期167-171,共5页
为明确霜冻强度与农作物冻害程度之间的量化关系,以陇中地区玉米春霜冻害为研究对象,从霜冻灾害的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和承灾体的脆弱性出发,建立玉米冻害等级指标。主导指标采用最低地温负距平,能够反映玉米关键生育期作物耐寒程度的动态... 为明确霜冻强度与农作物冻害程度之间的量化关系,以陇中地区玉米春霜冻害为研究对象,从霜冻灾害的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和承灾体的脆弱性出发,建立玉米冻害等级指标。主导指标采用最低地温负距平,能够反映玉米关键生育期作物耐寒程度的动态变化,实现了霜冻强度与作物生育期的结合;辅助指标采用逐时负地积温与日最低地温,体现霜冻强度是低温强度与低温持续时间的累计效应;再参考作物受冻率,构成了完备的春霜冻害指标体系。该指标计算简便,物理及物候学意义显著,经检验与实际情况吻合度达到80%,可在业务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春霜冻 指标 陇中地区
下载PDF
晋南冬麦区春霜冻发生特点及其对产量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世平 靖金莲 +3 位作者 安晓东 阎翠萍 刘玲玲 黄丽波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9期183-187,共5页
为了明确晋南冬麦区春霜冻发生特点及对小麦的冻害影响,利用临汾市气象局1990—2015年3月下旬和4月上、中旬日最低气温及日最低气温旬平均值资料以及2012—2015年小麦区域试验产量资料,分析了晋南冬麦区春霜冻发生的特点及其对小麦产量... 为了明确晋南冬麦区春霜冻发生特点及对小麦的冻害影响,利用临汾市气象局1990—2015年3月下旬和4月上、中旬日最低气温及日最低气温旬平均值资料以及2012—2015年小麦区域试验产量资料,分析了晋南冬麦区春霜冻发生的特点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晋南冬麦区春霜冻发生频繁且严重,80%以上的年份都会受到春霜冻危害。3月下旬的最低温度对当地小麦后期产量的影响不大,但平均日最低气温与后期产量成正相关。春霜冻冻害主要集中在4月上、中旬。在春霜冻警戒期内4月上旬的最低气温与后期产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平均日最低气温与后期产量正相关或显著正相关。4月中旬最低温度和平均日最低气温与后期产量均呈正相关或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春霜冻 冻害 影响 产量性状
下载PDF
近30年江西省茶叶春霜冻害风险分析与区划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尚书 孙永明 +3 位作者 吴艳 何绍浪 余跑兰 林小兵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2年第7期158-163,共6页
利用江西省26个气象站点1991~2020年的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探讨了江西省各地区茶叶春霜冻害发生天数的年际变化和高发时段,分析了江西省各地区重度、中度和轻度茶叶春霜冻害发生的频率,计算了江西省各地区茶叶冻害风险指数并进行了风险... 利用江西省26个气象站点1991~2020年的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探讨了江西省各地区茶叶春霜冻害发生天数的年际变化和高发时段,分析了江西省各地区重度、中度和轻度茶叶春霜冻害发生的频率,计算了江西省各地区茶叶冻害风险指数并进行了风险区划。结果表明:(1)近30年来,江西省年平均春霜冻害发生日数平均为3.71 d,茶叶春霜冻害天数以-0.847 d/10 a的倾向率显著下降(P<0.05);(2)近30年来,江西省的茶叶春霜冻害主要发生在3月上旬,占总发生天数的48%,3月中、下旬也有相当的比例发生茶春霜冻害,占总发生天数的30.06%~41.61%;(3)近30年来,江西省的茶叶春霜冻害发生频率相对较高,除赣南地区春霜冻害发生频率相对较低外(55.83%),其他地区茶叶春霜冻害发生频率均在75%以上,其中江西省各地区以轻度春霜冻害为主,赣中、赣西北和赣东北这3个地区的中度春霜冻害发生频率相对较高(≥27.92%),此外,赣西北的重度春霜冻害也有较高的发生频率(28.75%);(4)近30年来,江西省春霜冻害风险指数(I)平均为0.36,各地区表现为赣南(0.22)<赣中(0.35)<赣东北(0.38)<赣西北(0.43),根据Kriging法插值结果及经验判断,将江西省春霜冻害风险划分为基本无冻害风险区(I<0.2)、轻度冻害风险区(0.2≤I<0.4)、中度冻害风险区(0.4≤I<0.6)和重度冻害风险区(I≥0.6)。研究可为江西茶产业的合理规划布局提供理论依据,为江西茶树防灾避灾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30年 江西省 茶叶春霜冻 风险分析与区划
下载PDF
江苏省桑树春霜冻发生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旭晖 杨建全 +2 位作者 蒯志敏 霍金兰 张芳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8-270,共3页
利用江苏省35个气象站1961—2008年的观测资料,分析春霜冻发生日期的气候变化特征;利用镇江市早生中熟桑树品种育2号和晚生晚熟桑树品种湖桑32号鹊口盛期实际观测资料,建立了由积温推算桑树鹊口期的模型,分析全省不同地区桑树鹊口期变... 利用江苏省35个气象站1961—2008年的观测资料,分析春霜冻发生日期的气候变化特征;利用镇江市早生中熟桑树品种育2号和晚生晚熟桑树品种湖桑32号鹊口盛期实际观测资料,建立了由积温推算桑树鹊口期的模型,分析全省不同地区桑树鹊口期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近48年来,江苏省平均终霜冻日期呈显著提早、春霜天数呈显著减少的变化趋势;特晚霜冻均出现在1981年之前,偏晚霜冻均出现在1995年以前;终霜期和春霜天数均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生气候突变;气候变暖虽然使桑芽萌发提前且萌发速度加快,但桑树鹊口期提早的速度不及终霜期,所以,桑树鹊口期遭受霜冻的可能性逐渐减小,江苏桑树的春霜危害呈减轻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春霜冻 变化特征 桑树
下载PDF
早生桑对春霜冻害的生长反应 被引量:3
13
作者 韩世玉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5年第6期47-49,共3页
对早生桑品种7920、育711、农桑8号、云桑1号、中桑5801春霜冻害后的春季生长性能、产叶量等分析表明:因品种不同,春霜冻害后再生发芽的时间有明显差异,一般11~17 d再次脱苞,52~70d开15片叶;副芽萌发成生长芽的比例最高可达59.26%;在... 对早生桑品种7920、育711、农桑8号、云桑1号、中桑5801春霜冻害后的春季生长性能、产叶量等分析表明:因品种不同,春霜冻害后再生发芽的时间有明显差异,一般11~17 d再次脱苞,52~70d开15片叶;副芽萌发成生长芽的比例最高可达59.26%;在生长盛期前,主芽生长快于副芽,生长盛期后,主、副芽生长趋于一致;在春霜冻害后,再生萌发生长绝对时间与正常年份相同的条件下,产叶量与正常年份没有明显差异,但生长芽叶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生桑 春霜冻 生长性能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区酿酒葡萄赤霞珠春霜冻指标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伟 刘艳丽 +1 位作者 焦慧亮 陶娜 《农技服务》 2017年第14期12-13,共2页
春霜冻是制约酿酒葡萄生长及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探究赤霞珠葡萄春霜冻指标可为赤霞珠霜冻预报、预警及灾害风险评估和防御提供科学参考。作者采用人工霜箱开展模拟霜冻试验对赤霞珠萌芽期、新梢期、幼叶期和花序期遭受霜冻的耐受... 春霜冻是制约酿酒葡萄生长及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探究赤霞珠葡萄春霜冻指标可为赤霞珠霜冻预报、预警及灾害风险评估和防御提供科学参考。作者采用人工霜箱开展模拟霜冻试验对赤霞珠萌芽期、新梢期、幼叶期和花序期遭受霜冻的耐受能力及临界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器官过冷却点在-4.7℃^-3.5℃之间,结冰点在-3.8℃^-2.9℃之间,随着发育进程变化,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均呈上升趋势,也就是抗寒性随着发育期有降低趋势,耐冻程度依次为萌芽期>新梢期>幼叶期>花序期。萌芽期在-4℃时出现轻度受冻,-5℃及以下为重度受冻;新梢和幼叶在-2℃时发生轻度受冻,新梢在-4℃及以下为重度受冻,幼叶在-3℃时发生重度受冻;花序最不耐冻,0℃时就发生轻度冻害,-2℃时为中度受冻,-3℃时为重度受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霞珠 春霜冻 指标 临界温度
下载PDF
小麦春霜冻害的发生和补救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赞林 《安徽农业》 2002年第3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小麦 春霜冻 补救措施 成因
下载PDF
河套地区春霜冻期日最低气温和霜冻日数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舒昊 《现代农业》 2021年第5期103-105,共3页
利用巴彦淖尔河套地区1960~2020年5个国家气象站逐日日最低气温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春霜冻期日最低气温和霜冻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1年河套地区春霜冻期日最低气温平均为6.2℃,平均每年日最低气温升高0.07℃。终霜冻... 利用巴彦淖尔河套地区1960~2020年5个国家气象站逐日日最低气温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春霜冻期日最低气温和霜冻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1年河套地区春霜冻期日最低气温平均为6.2℃,平均每年日最低气温升高0.07℃。终霜冻日数平均为9.8 d,平均每年霜冻日数减少0.2 d。春霜冻期日最低气温和霜冻日数呈负相关关系,日最低气温每升高1℃,霜冻日数约减少3.03 d,且两者在空间上呈反位相。河套地区西南、东南部是日最低气温的高值区和霜冻日数的低值区,北部则是日最低气温的低值区和霜冻日数的高值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霜冻日数 春霜冻 最低气温 时空变化 河套地区
下载PDF
葡萄主产区春霜冻风险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岳慧欣 何延波 +4 位作者 姜建福 樊秀彩 张颖 刘崇怀 杨英军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1-229,共9页
选取中国607个气象站1958-2019年逐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运用统计和空间分析方法,从气候致灾的角度,对葡萄主产区春霜冻灾害发生日数、频率、站次比以及致灾危险性进行分析,以了解葡萄主产区春霜冻的分布特征和风险区域,为葡萄主产区灾... 选取中国607个气象站1958-2019年逐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运用统计和空间分析方法,从气候致灾的角度,对葡萄主产区春霜冻灾害发生日数、频率、站次比以及致灾危险性进行分析,以了解葡萄主产区春霜冻的分布特征和风险区域,为葡萄主产区灾害防御工作提供依据。结果表明,60a来,各葡萄产区春霜冻平均发生日数和频率差异较大,春霜冻发生频率和平均发生日数最高在西北产区和西南高山产区,最低在南方产区;研究期内葡萄主产区春霜冻发生范围呈缩小趋势,且轻霜冻发生范围大于中度和重度春霜冻;春霜冻发生强度区域性明显,其中,轻霜冻强度指数自北向南呈逐渐偏小的趋势,中霜冻和重霜冻强度指数普遍偏小;葡萄主产区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数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中北部普遍高于南部区域,其中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产区和东北中北部产区,无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南方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主产区 春霜冻 风险分析
下载PDF
宁夏枸杞种植区春霜冻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郭晓雷 申双和 +3 位作者 张磊 段晓凤 杨苑媛 胡悦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6期238-238,239-242,共2页
利用宁夏枸杞种植区15个气象站1961—2017年最低气温观测资料,结合宁夏枸杞春霜冻致灾指标,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oflet小波分析、正交经验函数(EOF)分析等方法,研究宁夏枸杞种植区春霜冻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宁夏枸杞种植区... 利用宁夏枸杞种植区15个气象站1961—2017年最低气温观测资料,结合宁夏枸杞春霜冻致灾指标,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oflet小波分析、正交经验函数(EOF)分析等方法,研究宁夏枸杞种植区春霜冻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宁夏枸杞种植区春霜冻发生次数呈现南北多、中间少的分布特征,晚霜冻日也呈现南部偏晚、中北部偏早的空间分布特征,霜冻发生次数最多和春霜冻日结束最晚都集中在南部地区,尤以兴仁最为严重;(2)1961—2017年宁夏枸杞终霜冻日以2.1 d/10年的速率提前,且阶段性变化特征明显,20世纪70年代春霜冻都在5月上旬后结束,而到20世纪90年代末之后,大部分年份春霜冻都在5月上旬前结束;57年尺度上枸杞春霜冻发生次数以2.1次/10年的速率减少,在1992年之前发生次数偏多,之后发生明显突变,且1992年前存在明显的7年、准4年的周期变化,之后周期性变化不明显。(3)宁夏枸杞春霜冻发生次数在大部分年份都呈现偏多或偏少的一致性特征,也存在明显的南北差异分布,但总体一致性是宁夏枸杞春霜冻发生次数变化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571.9枸杞 春霜冻 分布特征 经验正交函数(EOF)
下载PDF
浙江茶叶春霜冻害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徐金勤 邱新法 +2 位作者 曾燕 施国萍 韦翔鸿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2期101-105,共5页
利用浙江省62个气象站1971—2016年的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借助数理统计方法和ANUSPLIN(专用气候数据空间插值软件)平台,从气候致灾角度,探讨浙江省茶叶早春霜冻发生日数、频率和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71—2016年浙江省茶叶春... 利用浙江省62个气象站1971—2016年的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借助数理统计方法和ANUSPLIN(专用气候数据空间插值软件)平台,从气候致灾角度,探讨浙江省茶叶早春霜冻发生日数、频率和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71—2016年浙江省茶叶春霜冻总日数以-0.92 d/10年的倾向率显著降低,1996年出现突变,但在1997—2016年又呈现增加趋势。霜冻日数的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北多南少,由东南向西北递增的趋势,其纬向和地形地势特征明显。浙江省茶叶春霜冻气候发生频率普遍较高,除东南沿海和金衢盆地,浙江省大部分地区发生霜冻的频率高达95%以上,且轻度霜冻发生频率明显大于中、重度霜冻。各等级霜冻强度影响最大的区域均位于浙西北、中东部的山地丘陵区,而浙东南沿海地区的强度较低。研究可为浙江省应对茶叶春霜冻害、区域防灾减灾以及农业保险理赔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春霜冻 ANUSPLIN 气候变化特征
下载PDF
精细化茶树种植区茶叶春霜冻灾害风险评估——以浙江省松阳县为例 被引量:11
20
作者 沈天琦 邱新法 +2 位作者 韦翔鸿 朱晓晨 徐金勤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期262-268,共7页
开展基于精细化茶树种植区的茶叶春霜冻灾害风险评估有利于增强茶叶生产过程中精准防御该灾害的能力。以浙江省松阳县为研究区,结合谷歌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和GIS技术,获取松阳县精细化茶树种植区分布,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自然灾害风险形成... 开展基于精细化茶树种植区的茶叶春霜冻灾害风险评估有利于增强茶叶生产过程中精准防御该灾害的能力。以浙江省松阳县为研究区,结合谷歌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和GIS技术,获取松阳县精细化茶树种植区分布,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自然灾害风险形成理论构建茶叶春霜冻灾害风险指数模型,改变以往对整个行政区进行茶叶春霜冻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以茶树田块为单位,对松阳县茶树种植区茶叶春霜冻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并划分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的茶树田。结果显示,松阳县的茶树主要种植在县中部条带型区域,主要位于新兴镇、赤寿乡、樟溪乡、古市镇、斋坛乡、望松街道、叶村乡、水南街道、西坪街道这9个乡镇,其中新兴镇茶树田面积最大,是松阳县茶树田总面积的17. 5%;松阳县茶树种植区茶叶春霜冻灾害低风险的茶树田主要分布在松阳县的中心地区,中风险的茶树田主要分布在松阳县的中部条带型地区,高风险的茶树田主要分布在松阳县的东西两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田 精细化茶树种植区 茶叶春霜冻灾害 风险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