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脏腑理论与昼夜眼压波动关系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寿庆 王静波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2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从中医脏腑理论角度探讨昼夜眼压变化的规律。方法收集可疑及确诊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51例74只眼,于6时、8时、11时、14时、17时、20时、22时测量眼压,根据眼压波动结果将其分为<8 mmHg组和≥8 mmHg组(1 mmHg=0.133 kPa),... 目的从中医脏腑理论角度探讨昼夜眼压变化的规律。方法收集可疑及确诊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51例74只眼,于6时、8时、11时、14时、17时、20时、22时测量眼压,根据眼压波动结果将其分为<8 mmHg组和≥8 mmHg组(1 mmHg=0.133 kPa),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眼压波动<8 mmHg组和≥8 mmHg组的波动趋势不同,但眼压峰值均出现在6时,分别为(22.37±3.11)mmHg,(24.34±3.66)mmHg,与各组其余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正常眼压波动与异常眼压波动趋势不完全相同,峰值出现时间相同,而峰值高低不同。2.病理性眼压波动是多因素影响的,不能单纯地通过单一的脏腑来论治,而应该着重于肝,整体辨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眼压波动 脏腑理论
下载PDF
眼轴长度对健康成年人24 h眼压波动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李雯 周丹 +2 位作者 厉君 叶长华 林丁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78-980,共3页
目的探讨眼轴长度对健康成年人24 h眼压波动的影响。方法使用Goldmann眼压计测量57例(114眼)健康成年人24 h眼压波动(5∶00 am、7∶00 am、10∶00 am、2∶00 pm、6∶00 pm、10∶00 pm);采用超声测厚仪测量其眼轴长度,按照眼轴长度... 目的探讨眼轴长度对健康成年人24 h眼压波动的影响。方法使用Goldmann眼压计测量57例(114眼)健康成年人24 h眼压波动(5∶00 am、7∶00 am、10∶00 am、2∶00 pm、6∶00 pm、10∶00 pm);采用超声测厚仪测量其眼轴长度,按照眼轴长度分为正常眼轴组(23.0~25.0 mm)、长眼轴组(〉25.0 mm)及短眼轴组(〈23.0 mm)。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观察对象眼轴长度为(23.77±1.42)mm,其中正常眼轴组22例44眼眼轴长度为(23.91±0.49)mm、长眼轴组17例34眼眼轴长度为(25.41±0.28)mm,及短眼轴组18例36眼眼轴长度为(22.23±0.61)mm。正常眼轴组、长眼轴组及短眼轴组的眼压分别为(14.88±3.01)mmHg(1 kPa=7.5 mmHg)、(17.17±3.88)mmHg和(18.78±5.08)mmHg,3组眼压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组24 h眼压波动值分别为(4.14±1.17)mmHg、(4.09±1.24)mmHg和(4.86±1.81)mmHg;3组24 h眼压波动值两两比较,短眼轴组眼压波动值大于正常眼轴组(t=2.075,P=0.042)及长眼轴组(t=2.096,P=0.040),但正常眼轴组与长眼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5,P=0.86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眼轴长度与24 h眼压波动值呈显著负相关(r=-0.254,P=0.006)。结论眼轴长度与健康成年人24 h眼压波动值呈负相关关系,眼轴越短眼压波动值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眼压 昼夜眼压波动 眼轴长度
下载PDF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后眼压波动的范围与校正 被引量:4
3
作者 梁涛 刘胜男 +3 位作者 刘美光 姜仲泰 宋爽 张爱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21,共8页
目的:探讨低、中、高度近视患者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正常眼压(IOP)波动范围的变化,探索术后眼压(IOP_(post))校正的新方法。方法:前瞻性病例研究。纳入2018-03/2019-09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SMILE治疗的近视患... 目的:探讨低、中、高度近视患者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正常眼压(IOP)波动范围的变化,探索术后眼压(IOP_(post))校正的新方法。方法:前瞻性病例研究。纳入2018-03/2019-09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SMILE治疗的近视患者79例158眼,分为低度近视(A)、中度近视(B)和高度近视(C)组。24h眼压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NCT)和Goldmann眼压计(GAT)测量。记录术前3d和术后6mo等效球差(SE)、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横径(WTW)、角膜曲率、角膜体积(CV)、中央3mm直径范围内角膜体积(CCV_(3mm))与CV之比、切削CV(△CV)与CV的比值。统计分析术后NCT测量值(NCT_(post))与各因素的相关性,并通过分阶段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IOP_(post)表达模型。结果:NCT和GAT测得的眼压无差异(P>0.05),但3组眼压有差异(P<0.05)。NCT的IOP_(post)范围:A组为8~17mmHg,B组为7~16.3mmHg,C组为7.7~14.3mmHg。GAT的IOP_(post)范围为8~17mmHg。IOP_(post)的昼夜波动范围<6mmHg。IOP_(post)双眼差值为0~4mmHg。建立分阶段多元回归模型:NCT_(post)校正(A)=0.349×NCT_(post)+4.137×CCV_(pre3mm)-1.533;NCT_(post)校正(B)=0.477×NCT_(post)+3.643×CCV_(post3mm)-1.125;NCT_(post)校正(C)=0.638×NCT_(post)+3.426×CCV_(post3mm)-0.716。结论:SMILE术后NCT和GAT测得的眼压均低于术前。患者手术前后角膜体积变化率越大,术后眼压值越低。中央3mm直径范围内角膜体积是评价SMILE术后眼压的重要指标,从而指导术后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近视 眼压 昼夜眼压波动 校正
下载PDF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被引量:7
4
作者 刘雯婷 沈念慈 +2 位作者 朱力 丁怡 武蓉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0年第5期369-374,共6页
目的通过24 h眼压测量来深入分析对比高眼压症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的眼压曲线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3月在我科门诊诊断为高眼压症的患者52例(104眼)及POAG尚未接受降眼压治疗的患者38例(76眼)。入院后行24 h眼压检... 目的通过24 h眼压测量来深入分析对比高眼压症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的眼压曲线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3月在我科门诊诊断为高眼压症的患者52例(104眼)及POAG尚未接受降眼压治疗的患者38例(76眼)。入院后行24 h眼压检查,用非接触性眼压计从早9时起每隔2 h测量眼压1次,至次日7时结束。分析2组患者的平均眼压,峰值眼压及时间点,谷值眼压及时间点,昼夜眼压波动及双眼眼压压差值及其分布情况,比较2组眼压波动的异同点。结果104眼高眼压症患者的平均眼压为(18.73±1.71)mmHg(1 mmHg=0.133 kPa),平均峰值眼压为(22.36±2.40)mmHg,平均谷值眼压为(15.63±2.09)mmHg,平均昼夜眼压波动为(6.72±2.24)mmHg。76眼POAG患者的平均眼压为(20.65±2.53)mmHg,平均峰值眼压为(25.78±2.81)mmHg,平均谷值眼压为(17.45±2.54)mmHg,平均昼夜眼压波动为(8.34±2.37)mmHg。2组的峰值及谷值眼压值分布最多的时间点均为凌晨3时及夜晚21时,大部分患者的峰值眼压时间点在门诊时间之外。高眼压症组中昼夜眼压波动位于5~8 mmHg的占比最大,为54.81%(57/104),POAG组中昼夜眼压波动>8 mmHg的占比最大,为53.95%(41/76)。高眼压症组中,16例患者经24 h眼压检查后监测到眼压波动异常,占比为30.77%(16/52);POAG组中经24 h眼压检查后有29例患者可以监测到眼压波动异常,占比为76.32%(29/38)。结论24 h眼压监测中,POAG患者较高眼压症患者的平均眼压、峰值眼压、谷值眼压、昼夜眼压波动及双眼压差均有增加。对于24 h眼压发现眼压波动较大的高眼压症患者应在后续加强密切随访,而对于POAG患者24 h眼压监测可在治疗前提供眼压的基线水平,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及评估依据,因此建议将24 h眼压作为高眼压症及POAG的常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压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24 h眼压测量 昼夜眼压波动
下载PDF
不同间隔时间测量青光眼患者24h眼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辉 江志坚 董健鸿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2年第6期383-385,共3页
目的比较每隔2h与每隔3h测量24h眼压的差异,从而制订出对患者更方便、更行之有效的24h昼夜眼压监测方法。方法选择青光眼患者27例(54眼),相同条件下,使用非接触眼压计,分别进行每隔2h与每隔3h的24h眼压测量。比较2h测量组与3h测量组的... 目的比较每隔2h与每隔3h测量24h眼压的差异,从而制订出对患者更方便、更行之有效的24h昼夜眼压监测方法。方法选择青光眼患者27例(54眼),相同条件下,使用非接触眼压计,分别进行每隔2h与每隔3h的24h眼压测量。比较2h测量组与3h测量组的峰值出现的时间,并比较2h组与3h组的全天时间段和睡眠时间段的峰值眼压、谷值眼压、波动值、平均值眼压。结果 2h组中,有59.26%的患者眼压峰值出现在睡眠时间;3h组中,有61.11%的患者眼压峰值出现在睡眠时间,2h组和3h组达峰值的频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天时段2h组和3h组的眼压峰值、谷值、平均值及眼压波动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睡眠时间段2h组和3h组的眼压峰值、谷值及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h组眼压波动值大于3h组(P<0.01)。结论 24h眼压监测能更好地发现青光眼的高眼压和昼夜眼压波动异常。使用非接触眼压计每隔3h昼夜眼压监测可以代替2h发现高眼压和眼压波动异常,是既行之有效,又更为简单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24 h眼压 昼夜眼压波动
下载PDF
可疑青光眼48小时眼压变动规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劼 陆琼 《临床眼科杂志》 2017年第3期256-258,共3页
目的探讨可疑青光眼患者48 h眼压变动规律。方法选择临床上疑似青光眼患者180例(360只眼),进行48 h眼压测量。测量自入院时10AM开始至第3天清晨8AM,取偶数时间点,每2 h测量1次眼压。结果进入研究的360只眼中,130只眼(36.11%)的眼压昼夜... 目的探讨可疑青光眼患者48 h眼压变动规律。方法选择临床上疑似青光眼患者180例(360只眼),进行48 h眼压测量。测量自入院时10AM开始至第3天清晨8AM,取偶数时间点,每2 h测量1次眼压。结果进入研究的360只眼中,130只眼(36.11%)的眼压昼夜波动小于8 mm Hg,230只眼(63.89%)出现昼夜波动过大。眼压高峰通常出现在2AM、4AM、6AM和8AM几个时间点,最少出现在6PM、8PM、10PM时间点。结论 48 h眼压的波动存在个体差异,对于可疑青光眼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8 h眼压测量 青光眼 昼夜眼压波动
下载PDF
24小时眼压与青光眼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小琴 曾流芝 《四川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202-205,共4页
眼压是一个具有昼夜节律和自发变化的动态参数,正常人24h眼压波动小于8mmHg,而青光眼患者的眼压波动可能高于8mmHg[1]。眼压病理性升高是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降低眼压被证实为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2]。此外,较大的昼夜... 眼压是一个具有昼夜节律和自发变化的动态参数,正常人24h眼压波动小于8mmHg,而青光眼患者的眼压波动可能高于8mmHg[1]。眼压病理性升高是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降低眼压被证实为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2]。此外,较大的昼夜眼压波动被认为是青光眼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通过24h眼压监测识别眼压波动和峰值,根据波动幅度及峰值制订个性化的降眼压方案,对指导青光眼的治疗有重要意义[3]。早期的青光眼患者眼压改变并不稳定,眼压升高多在昼夜的某个时间点上,随着病情的进展才逐渐发展为持续性高眼压。因此,通过24h眼压监测可全面的了解眼压状况,确定安全的“靶眼压”,从而有效地控制眼压,阻止视功能的进一步恶化[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小时眼压 青光眼 昼夜眼压波动
下载PDF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24h眼压测量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柳翠萍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88-89,共2页
目的:对正常眼压性青光眼24 h眼压测量的临床意义进行研究,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75例(75眼)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75眼均进行24 h的眼压测量(从接诊的早晨9点开始至第2 d的早晨... 目的:对正常眼压性青光眼24 h眼压测量的临床意义进行研究,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75例(75眼)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75眼均进行24 h的眼压测量(从接诊的早晨9点开始至第2 d的早晨9点结束),将其测得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结果:75眼中,有25眼的昼夜眼压差在正常范围,且眼压波动在5 mm Hg之内,有50眼存在异常情况;75眼中,昼夜眼压最低值为(14.01±0.97)mm Hg,最高值为(19.02±0.73)mm Hg。结论:24 h眼压测量可以有效提高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眼压最高峰及其波动最大值的检出率,以此提高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诊断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24 h眼压 昼夜眼压波动幅度 临床意义
下载PDF
青光眼患者如何检测眼压
9
作者 李艳鸣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7年第3期48-49,共2页
青光眼是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它的致盲率已位居致盲眼病第二位。世界卫生组织资料表明,全球青光眼患者超过6700万,其中约10%的患者因此失明,所以青光眼防治尤为重要。目前,有关青光眼学说有两种:机械学说和血管学说。... 青光眼是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它的致盲率已位居致盲眼病第二位。世界卫生组织资料表明,全球青光眼患者超过6700万,其中约10%的患者因此失明,所以青光眼防治尤为重要。目前,有关青光眼学说有两种:机械学说和血管学说。其中,眼压是青光眼最重要且最容易监控的指标,也是评价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为什么有的患者眼压“控制”得很好,视野却在不断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治疗 检测眼 致盲眼病 昼夜眼压波动 致盲率 血管学 眼压治疗 不可逆性 视功能 个性化治疗
下载PDF
青光眼药物治疗的新动向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伟 《现代实用医学》 2015年第9期1122-1125,共4页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是不可逆性盲的最主要原因。在中国,青光眼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眼病之一。青光眼是一组以特征性的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青光眼患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目前,...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是不可逆性盲的最主要原因。在中国,青光眼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眼病之一。青光眼是一组以特征性的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青光眼患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目前,降低眼内压联合保护视神经是治疗青光眼的最理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治疗 眼压药物 药物治疗 视神经损害 视野缺损 贝美前列腺素 碳酸酐酶抑制剂 昼夜眼压波动 拉坦前列腺素 视野损害
下载PDF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正常眼24小时眼压波动规律 被引量:15
11
作者 肖明 孙兴怀 +5 位作者 盂樊荣 房召彬 邱思羽 郭文毅 钱韶红 王菊英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41-444,共4页
目的分析其眼压昼夜变化规律,以期为青光眼的个性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4月至2009年4月上海市北站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门诊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02例及正常志愿者83名,进行24h眼压测量,用非接触性眼... 目的分析其眼压昼夜变化规律,以期为青光眼的个性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4月至2009年4月上海市北站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门诊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02例及正常志愿者83名,进行24h眼压测量,用非接触性眼压计从8am起每隔2h测1次眼压,零点至6am为唤醒后即刻坐位眼压。结果二组之间峰值眼压[正常组右眼(16.0±2.7)mlnHg,左眼(16.2±2.7)mm Hg;POAG组右眼(25.3±5.6)mm Hg,左眼(24.8±5.1)mmHg]、谷值眼压[正常组右眼(11.1±2.5)mmHg,左眼(11.0±2.3)mmHg;POAG组右眼(16.3±3.7)mmHg,左眼(16.2±3.3)mmHg]、平均眼压[正常组右眼(13.4±2.5)mmHg,左眼(13.4±2.5)mmHg;POAG组右眼(19.9±4.3)mmHg,左眼(19.8±3.8)mmHg]及眼压波动值[正常组右眼(5.0±1.6)mmHg,左眼(5.2±1,7)mmHg;POAG组右眼(9.1±3.6)nlmHg,左眼(8.6±3.8)mmHg]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正常组59.6%,POAG组73.5%的峰值眼压位于门诊工作时间以外;尤其是在零点至早上6点这一时间段,正常组50%,POAG组64.7%的峰值位于凌晨0:00至06:00。结论通过对比分析,24h眼压可以为我们提供治疗前的基础状态,从而为个性化治疗提供详实的资料。建议有条件的话,应该将24h昼夜眼压监测作为开角型青光眼的榆杏常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角型青光眼 正常眼 眼压 昼夜眼压波动
原文传递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4小时眼压曲线的比较 被引量:12
12
作者 肖明 孙兴怀 +5 位作者 孟樊荣 房召彬 邱思羽 郭文毅 钱韶红 王菊英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通过24h眼压的测量来深人分析比较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眼压曲线特征。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6年4月至2009年4月在上海市闸北区北站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门诊就诊的NTG患者... 目的通过24h眼压的测量来深人分析比较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眼压曲线特征。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6年4月至2009年4月在上海市闸北区北站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门诊就诊的NTG患者131例及POAG患者102例,测量24h眼压,用非接触性眼压计从8am起每隔2h测一次眼压,0am至6am之间测得的为唤醒后即刻坐位眼压。主要观察指标为眼压波动}甫线、平均眼压、峰值时间及眼压、谷值时间及眼压和眼压波动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各指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NTG组双眼平均眼压为(14.2±2.1)mmHg,低于POAG组[(19.9±3.5)mrnHg];NTG组双眼峰值眼压为(17.0+2.4)mmHg,低于POAG组f(24.7±4.3)mmHg];NTG组双眼谷值眼压为(11.8±2.2)mmHg,低于POAG组[(16.5±3.1)mmHg];NTG组双眼眼压波动值为(5.2±1.8)mmHg低于POAG组[(8.2±3.1)mmHg[;两组的平均眼压、峰值、谷值及眼压波动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52、-16.44、-13.16、-8.90,P均〈0.01)。NTG组633%患者、POAG组73.5%患者的峰值眼压位于门诊工作时间以外;尤其是NTG组有51.5%患者、POAG组有64.7%患者的峰值位于0 am至6 am时间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50,P=0.017)。结论NTG及POAG患者24h眼压曲线的变化规律具有相似性,是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方案制订的依据.并可用作治疗随访中评价疗效和调整方案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开角型 眼内压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昼夜眼压波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