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2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变化对其颈动脉斑块和凝血因子及Hcy以及CRP水平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朱俊秀 杨雄杰 +1 位作者 张慧 汪佳佳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3期6-10,共5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变化对其颈动脉斑块、凝血因子、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芜湖市眼科医院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0例,均采用24h无创性携带式血压监测...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变化对其颈动脉斑块、凝血因子、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芜湖市眼科医院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0例,均采用24h无创性携带式血压监测仪对血压进行监测,依据《2020中国动态血压监测指南》将其分为杓型组和非杓型组,每组各80例。比较两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采用颈动脉血管彩超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类型(低回声、高回声);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Hcy和CRP等脑血管硬化相关指标,比较两组常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发生情况。结果:非杓型组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FIB、Hcy、CRP水平和颈动脉IMT均高于杓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组颈动脉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发生率高于杓型血压组,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冠心病患病率均高于杓型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变异,尤其非杓型血压是交感神经亢进的标志,可促进Hcy升高,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变异早关注、早干预,可能是预防血管硬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脑卒中 昼夜血压节律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斑块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昼夜血压节律变化及预后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王金霞 植立婷 时海云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8期47-49,64,共4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昼夜血压节律变化及预后。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PCI治疗的高血压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动...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昼夜血压节律变化及预后。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PCI治疗的高血压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动态血压监测获得的夜间平均血压下降率分为非杓型血压组40例及杓型血压组60例。对比两组患者发病入院2周后心功能指标和心率变异性及血压变化;随访1年,记录两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发病入院2周后,杓型血压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低于非杓型血压组,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非杓型血压组(t=11.948、13.243、4.594,P<0.05)。心率变异性方面,两组的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杓型血压组的正常窦性心律RR间期的标准差(SDNN)与正常窦性心律RR间期的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高于非杓型血压组(t=6.975、10.688,P<0.01)。两组白天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杓型血压组夜间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均低于非杓型血压组(t=6.925、4.836,P<0.05)。随访1年后,杓型血压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8.3%(11/60)低于非杓型血压组的65.0%(26/40)(χ^(2)=22.762,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CI术后不同昼夜血压节律的患者心功能及预后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昼夜血压节律 预后
下载PDF
昼夜血压节律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邬涛 吴丹 +6 位作者 吴清华 胡庆 徐劲松 陈静 程晓曙 吴延庆 洪葵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78-1180,共3页
目的探讨昼夜血压节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高血压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影响及血管内超声特征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动态血压检测仪检测该院心内科收治的60例AMI合并高血压患者24 h血压。根据患者血压变化分为非杓型... 目的探讨昼夜血压节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高血压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影响及血管内超声特征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动态血压检测仪检测该院心内科收治的60例AMI合并高血压患者24 h血压。根据患者血压变化分为非杓型血压组18例,杓型血压组16例,超杓型血压组14例及反杓型血压组12例,应用血管内超声仪分析四组患者血管病变情况。对上述患者随访1年,观察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四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体质指数(BMI)、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日间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杓型血压组24 h SBP及DBP、夜间SBP及DBP均高于其余三组(P<0.05)。非杓型血压组最小管腔面积(MLA)、脂核负荷小于其余三组,而斑块面积、狭窄百分比、纤维帽厚度大于其余三组(P<0.05)。非杓型血压组新发短暂性脑缺血、缺血性脑卒中、神经源性死亡、复发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以及心源性死亡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其余三组(P<0.05)。结论非杓型及反杓型血压节律的AMI合并高血压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动脉斑块面积较大,危险程度较高,临床应加强对非杓型血压节律及反杓型的AMI合并高血压患者出院后的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血压节律 急性心肌梗死 血压 脑血管事件 血管内超声特征
下载PDF
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对颈动脉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胡元会 石洁 +3 位作者 商秀洋 褚瑜光 吴华芹 李宜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对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82例年龄≥80岁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水平,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患者分为非杓型组和杓型组。测定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非杓... 目的探讨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对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82例年龄≥80岁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水平,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患者分为非杓型组和杓型组。测定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非杓型组与杓型组的IMT分别为(0.17±0.08)cm、(0.14±0.04)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昼夜血压节律异常的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硬化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老年 血压 颈动脉硬化 昼夜血压节律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郑智非 陈杰 +2 位作者 莫小雄 魏文琦 周志超 《安徽医药》 CAS 2015年第4期732-734,共3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就诊的16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的方式收集患者的信息,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昼夜血压...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就诊的16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的方式收集患者的信息,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昼夜血压节律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关系。结果在调整了年龄、文化水平、婚姻状况、吸烟状况、饮酒状况、体质指数( BMI)、收缩压水平、舒张压水平以及血糖水平等因素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杓型的患者,昼夜节律为反杓型、非杓型和超杓型的患者患有心肌缺血的风险都明显升高,其OR值和95%CI分别为1.38(1.15-1.61)、1.24(1.09-1.39)和1.57(1.36-1.78)。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患者,预防并发心肌缺血的关键除控制血压外,还应重视血压昼夜节律是否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昼夜血压节律 心肌缺血
下载PDF
加味四物汤对阴虚阳亢高血压病昼夜血压节律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毛秉豫 褚桂克 毛绍芬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01-602,共2页
目的:观察加味四物汤对原发性高血压属阴虚阳亢患者的昼夜血压节律的影响。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系统(ABPM)观察31例患者治疗前后24h收缩压均值、24h舒张压均值、白天收缩压均值、白天舒张压均值、夜间收缩压均值、夜间舒张压均值、收... 目的:观察加味四物汤对原发性高血压属阴虚阳亢患者的昼夜血压节律的影响。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系统(ABPM)观察31例患者治疗前后24h收缩压均值、24h舒张压均值、白天收缩压均值、白天舒张压均值、夜间收缩压均值、夜间舒张压均值、收缩压负荷值、舒张压负荷值、夜间血压下降率、血压负荷、降压谷/峰比率。结果:治疗后非杓型血压恢复率为50%,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杓型血压比率升高,收缩压负荷值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降低(P<0.05)。用药期间观察该方收缩压谷/峰比值大于50%,但舒张压谷/峰比值低于50%。结论:该方可调节阴虚阳亢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有较好的降压谷/峰比率,可能与其养血滋阴,平肝潜阳,调理气血运行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四物汤 原发性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昼夜血压节律
下载PDF
昼夜血压节律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邬涛 吴丹 +5 位作者 吴清华 徐劲松 陈静 程晓曙 吴延庆 洪葵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30期7-9,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昼夜血压节律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及血管超声特征。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接受治疗的3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按照高血压指南的诊断标准分为高血压组145例与非高血压组155... 目的:研究分析昼夜血压节律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及血管超声特征。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接受治疗的3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按照高血压指南的诊断标准分为高血压组145例与非高血压组155例,对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脉压(PP)分别进行检测,随访半年,观察并记录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情况。结果:高血压组24 h SBP、24 h DBP、24 h PP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高血压组再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几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昼夜血压节律对再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较高,以利于临床预防、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血压节律 急性心肌梗死 血压 再发心脑血管事件 血管内超声特征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昼夜血压节律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吴优 杨健威 张华 《河南中医》 2016年第12期2201-2203,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on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 HDCP)患者昼夜血压节律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GDM合...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on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 HDCP)患者昼夜血压节律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GDM合并HDCP 25例(Ⅰ组),GDM 25例(Ⅱ组),HDCP 25例(Ⅲ组),正常妊娠孕妇25例(IV组),进行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及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 gram,DCG)同步监测,分析24 h昼夜血压节律与HRV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1ABPM:昼夜节律Ⅰ组低于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Ⅱ组、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RV:SDNN、SDNNindex、SDANN、RMSSD,Ⅰ组低于IV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Ⅱ组、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昼夜血压节律改变与HRV的改变具有相关性,GDM合并HDCP者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下降,在治疗时应注意平稳血压及血糖波动范围,尽可能恢复昼夜血压节律及改善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以减轻自主神经受损所致的危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昼夜血压节律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昼夜血压节律改变对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患者HbA1c及血管内皮功能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翟晓丽 李桂霞 +7 位作者 谢华 程保智 黄磊 戴泽亮 张茹 孙国华 黄艺 岳淑俊 《中国处方药》 2021年第10期162-164,共3页
目的分析昼夜血压节律改变对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患者HbA1c及血管内皮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12月住院的确诊为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者30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昼夜血压节律变化,分为反杓型组94例、非杓型组126例、杓型... 目的分析昼夜血压节律改变对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患者HbA1c及血管内皮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12月住院的确诊为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者30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昼夜血压节律变化,分为反杓型组94例、非杓型组126例、杓型组80例。分析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情况、患者肾功能指标对比情况以及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对比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性别、病程、年龄、体重指数、FBG、HbAlc、TG、TC、HDL-C、LDL-C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BUN、SCr相比,组间数据无明显差异,非杓型组和反杓型组的UMA、CysC比杓型组高(P<0.05),非杓型组和反杓型组相比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血压节律改变不会影响糖化血红蛋白值,但这种变化会引发患者肾功能受损程度以及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程度进一步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昼夜血压节律改变 血压 糖化血红蛋白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昼夜血压节律变化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预后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勇 王志荣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36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血压节律变化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及使用阿托伐他汀后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收治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20例,并检测动态血压变化,根据动态血压变化分为杓型组、非杓型组、超杓型组及反杓型组;应用...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血压节律变化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及使用阿托伐他汀后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收治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20例,并检测动态血压变化,根据动态血压变化分为杓型组、非杓型组、超杓型组及反杓型组;应用动脉硬化测定仪分析四组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同时所有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对上述患者随访1年。结果:反杓型血压组及非杓型血压组的夜间SBP及DBP、24h SBP及DBP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随访1年后:反杓型组及非杓型组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比例高于其他两组(P<0.05);服用阿托伐他汀1年后,非杓型及反杓型血压组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较前明显下降(P<0.05);其中非杓型及反杓型血压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非杓型及反杓型血压节律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较高,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较大,危险程度较高;反杓型及非杓型血压节律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血压节律 冠心病 血压 预后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昼夜血压节律与记忆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申巧丽 王义围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031-2033,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昼夜血压节律与记忆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115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MBP)分为杓型组(n=30)、非杓型组(n=30)、超杓型组(n=25)和反杓型组(n=30);并以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昼夜血压节律与记忆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115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MBP)分为杓型组(n=30)、非杓型组(n=30)、超杓型组(n=25)和反杓型组(n=30);并以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用Rivermead行为记忆功能测验第2版(RBMT-Ⅱ)中文版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记忆功能调查,比较各组间RBMT-Ⅱ评分的差异。结果高血压各组RBMT-Ⅱ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杓型10.0±0.8,非杓型9.4±1.1,反杓型8.6±1.5,超杓型8.9±1.1,正常对照组10.5±0.9,P均<0.05)。高血压亚组中非杓型、超杓型和反杓型组的RBMT-Ⅱ得分均低于杓型组(P均<0.05),超杓型组和反杓型组又低于非杓型组(P均<0.05),反杓型组与超杓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改变是影响记忆功能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昼夜血压节律 记忆功能
下载PDF
老老年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与平均血小板体积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魏艺 贾岱琳 +4 位作者 胡元会 郑昭瀛 肖响 宋庆桥 褚瑜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10期1165-1168,共4页
目的探索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013年8月—2014年1月心内科住院高血压患者100例,根据血压昼夜节律的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杓型组24例,非杓型组26例,反杓... 目的探索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013年8月—2014年1月心内科住院高血压患者100例,根据血压昼夜节律的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杓型组24例,非杓型组26例,反杓型组50例。比较3组间平均血小板体积及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3组间MPV值比较,杓型组<非杓型组<反杓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V与夜间血压下降率存在显著相关性(r=-0.299,P=0.035);MPV与ALT、AST均呈正相关性,与HDL C呈负相关。结论在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于MPV之间关系密切,在临床诊疗中,应重视MPV的监测,调节血压昼夜节律,改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提前进行干预,从而减少急性血栓事件的发生,改善心脑血管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老老年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压昼夜节律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昼夜血压节律改变的关系
13
作者 李宝琴 李勇 《前卫医药杂志》 2000年第2期99-100,共2页
关键词 老年人 血压 左心室肥厚 昼夜血压节律
下载PDF
昼夜血压节律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巧丽番.阿力哈孜 迪丽努尔.买买提依明 木胡牙提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昼夜血压节律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影响。方法11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按动态血压的节律模式分组:反杓型组,非杓型组和杓型组。研究对象行超声诊断仪用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测量,行无创性ABPM... 目的探讨昼夜血压节律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影响。方法11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按动态血压的节律模式分组:反杓型组,非杓型组和杓型组。研究对象行超声诊断仪用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测量,行无创性ABPM仪检测动态血压参数,并随访患者3.5~5年,记录主要心脑血管事件。结果非杓型组和反杓型组患者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h SBP)、24 h脉压(24h PP)、夜间平均舒张压(n DBP)、脉压(n PP)和再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高于杓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组和反杓型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斑块1级、颈动脉斑块2级的检出率均高于杓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组和反杓型组患者内膜中层厚度和夜间平均收缩压(n SBP)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昼夜血压节律改变。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夜间收缩血压持续增高,动脉硬化病变严重进而增加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压 昼夜节律 血压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下载PDF
高血压病人血压昼夜节律与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相关性
15
作者 林丽云 迪里夏提·斯提 +2 位作者 李昂 杨志 宋长来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6期1081-1085,共5页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人血压昼夜节律与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553例,所有病人接受血液检查、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分为杓型组、非杓型组及反杓型组,分析动态血压参数指...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人血压昼夜节律与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553例,所有病人接受血液检查、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分为杓型组、非杓型组及反杓型组,分析动态血压参数指标与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相关性。结果:155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中,杓型血压者占46.40%,非杓型血压者占30.10%,反杓型血压者占23.50%。3组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血流频谱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E/A)、射血分数(EF)、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24 h舒张压(24 hDBP)、24 h脉压(24 hPP)、日间收缩压(dSBP)、日间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夜间脉压(nPP)、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SBP-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DBP-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BP-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BP-SD)、24 h平均动脉压(24 hMAP)、日间平均动脉压(dMAP)、夜间平均动脉压(nMAP)、24 h脉压指数(24 hPPI)、日间脉压指数(dPPI)、夜间脉压指数(nPP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杓型组、非杓型组24 hDBP、24 hMAP高于反杓型组,而24 hPP、24 hPPI低于反杓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组、反杓型组24 hSBP-SD、24 hDBP-SD低于杓型组(P<0.05),反杓型组24 hSBP-SD高于非杓型组(P<0.05)。LVMI与24 h收缩压(24 hSBP)、24 hDBP、24 hPP、dSBP、dDBP、日间脉压(dPP)、nSBP、nDBP、nPP、nSBP-SD、nDBP-SD、24 hMAP、dMAP、nMAP呈正相关(P<0.05)。E/A比值与24 hSBP、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BP-SD)、24 hPP、dPP、nSBP、nMAP、24 hPPI、nPP、dPPI、nPPI呈负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病人中,反杓型和非杓型高血压对心脏结构及功能的损害高于杓型血压;收缩压水平与LVMI密切相关,脉压水平与E/A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血压昼夜节律 心脏结构 心脏功能 相关性
下载PDF
不同血压昼夜节律冠心病患者血清Irisin和Nrg4水平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16
作者 孙嘉林 苏晓灵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Irisin和Nrg4在不同血压昼夜节律冠心病患者中的分布及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就诊的冠心病患者265例,依据血压昼夜节律分为A组64例,B组123例,C组78例。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 目的 探讨血清Irisin和Nrg4在不同血压昼夜节律冠心病患者中的分布及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就诊的冠心病患者265例,依据血压昼夜节律分为A组64例,B组123例,C组78例。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法按照1∶1匹配后每组58例,探讨血清Irisin和Nrg4在不同血压昼夜节律冠心病患者中的分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清Irisin和Nrg4与冠心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根据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65),中度组(n=59)和重度组(n=50),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Irisin和Nrg4与子痫前期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分析二者的交互作用。结果 不同血压昼夜节律冠心病患者在平均收缩压、糖尿病、LP-PLA2、Irisin和Nrg4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risin和Nrg4与冠心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均呈负相关(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血清Irisin和Nrg4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OR分别为0.235(95%CI:0.078~0.724,P<0.05)和0.176(95%CI:0.025~0.260,P<0.05),Irisin和Nrg4是保护因素(P<0.05)。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risin和Nrg4存在相乘及相加交互作用。结论 血清Irisin和Nrg4水平与冠心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呈负相关,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昼夜节律 冠心病 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大学生中医体质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分析
17
作者 龚悦 唐铭杰 +5 位作者 张才圣 张纪新 李胜男 全宏姣 陶程遥 邓颖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5期48-53,共6页
目的调查长沙市某高校大学生中医体质分布特点,探讨中医体质与大学生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23年10月—2024年4月在长沙市某高校开展现况调查,对437名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动态血压监测。通过《... 目的调查长沙市某高校大学生中医体质分布特点,探讨中医体质与大学生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23年10月—2024年4月在长沙市某高校开展现况调查,对437名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动态血压监测。通过《中医体质调查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中医体质判定,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和二元logistic分析中医体质与大学生动态血压及其昼夜节律的相关性。结果不同体质研究对象的身体质量指数(BMI)、24 h收缩压(SBP)、昼间SB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4 h SBP正常高值有13人,异常13人,占总人数的5.9%;24 h舒张压(DBP)正常高值20人,异常7人,占总人数的6.2%;SBP昼夜节律呈非杓型183人,占总人数的41.9%;DBP昼夜节律呈非杓型88人,占总人数的20.1%。研究对象中,125例为平和质(28.6%),312例为偏颇体质(71.4%)。相关性分析表明,部分中医体质得分(如阳虚质、血瘀质、气虚质得分)与动态血压部分指标(24 h SBP、昼间SBP、夜间SBP等)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但相关性均较弱。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平和质,阳虚质是个体出现非杓型SBP的危险因素(OR=1.977,95%CI:1.083~3.610,P=0.027),阴虚质是个体出现非杓型DBP的保护因素(OR=0.350,95%CI:0.135~0.950,P=0.030)。结论长沙市某高校大学生群体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情况较为严重;相对于平和质,阳虚质是SBP昼夜节律异常的危险因素,阴虚质是DBP昼夜节律异常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 大学生 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昼夜节律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空腹血糖、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姜磊 朱晓琳 杨乃龙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4023-4029,共7页
目的:监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空腹血糖(FBG)、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探讨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FBG和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T2DM患者,根据夜间... 目的:监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空腹血糖(FBG)、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探讨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FBG和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T2DM患者,根据夜间收缩压下降率(SBPF)分为杓型组(10%~20%, n = 41)和非杓型组(低于10%,n = 41),监测24 h动脉血压、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Cr)等水平,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FBG、心率变异性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杓型组nSBP、nDBP、24 h SBP、24 h DBP、FBG水平和24 h MHR显著低于非杓型组。SDNN、SDANN、RMSSD以及PNN50水平显著高于非杓型组(P < 0.05);SBPF与FBG和24 h MHR水平呈负相关。SBPF与SDNN、SDANN、RMSSD以及PNN50呈正相关(P < 0.05)。结论:T2DM患者SBPF与FBG、心率变异性参数有关,关注患者的SBPF有助于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并预防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空腹血糖 血压动态变化 心率变异性 血压昼夜节律
下载PDF
滋生青阳汤防治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疗效及对血压昼夜节律影响
19
作者 陈道海 李小龙 顾振华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6期1149-1153,共5页
目的:观察孟河医派滋生青阳汤防治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疗效及对血压昼夜节律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0例确诊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沙坦氨氯地平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 目的:观察孟河医派滋生青阳汤防治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疗效及对血压昼夜节律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0例确诊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沙坦氨氯地平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滋生青阳汤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疗效及胱抑素 C(Cys-C)、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β-微球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 Cys-C、尿β-微球蛋白及尿 mAlb 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 Cys-C 、尿β-微球蛋白及尿mAl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内比较,治疗 8周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Cys-C、尿β-微球蛋白及尿 mAlb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压水平无差别,治疗后,观察组 24 h平均收缩压和 24 h平均舒张压水平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前血压昼夜节律无差别,治疗后,观察组杓型血压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生青阳汤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早期高血压肾损害具有较好治疗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中医症状和肾功能,还可以调节血压昼夜节律,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河医派 滋生青阳汤 血压早期肾损害 血压昼夜节律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变异性及昼夜节律的关联
20
作者 汪驰 童锴 +2 位作者 穆洋 徐勇 王晶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51-456,共6页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变异性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关联。方法:本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使用...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变异性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关联。方法:本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使用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和独立于均值的变异系数(variation independent of mean,VIM)评估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异性。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NLR与动态血压变异性的关联,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NLR与发生非杓型或反杓型血压节律的关联。结果:研究共纳入9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校正了相关混杂因素进行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NLR与高血压患者的24h收缩压SD(B=0.25)、CV(B=0.98)、VIM(B=0.15)、舒张压CV(B=1.23),日间收缩压SD(B=0.62)、CV(B=1.11)、VIM(B=0.30)、舒张压CV(B=0.99),和夜间收缩压SD(B=0.69)、CV(B=1.39)、VIM(B=0.29)、舒张压SD(B=1.54)、CV(B=1.72)、VIM(B=0.42)均呈线性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NLR第一分位组相比,第四分位组与出现收缩压非杓型或反杓型血压节律风险升高93%有关(OR=1.84,95%CI:1.11~3.03)。结论:NLR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呈显著正相关,NLR升高与出现收缩压非杓型或反杓型血压节律风险升高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血压变异性 血压昼夜节律 炎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