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昼夜血压节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高血压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影响及血管内超声特征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动态血压检测仪检测该院心内科收治的60例AMI合并高血压患者24 h血压。根据患者血压变化分为非杓型...目的探讨昼夜血压节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高血压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影响及血管内超声特征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动态血压检测仪检测该院心内科收治的60例AMI合并高血压患者24 h血压。根据患者血压变化分为非杓型血压组18例,杓型血压组16例,超杓型血压组14例及反杓型血压组12例,应用血管内超声仪分析四组患者血管病变情况。对上述患者随访1年,观察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四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体质指数(BMI)、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日间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杓型血压组24 h SBP及DBP、夜间SBP及DBP均高于其余三组(P<0.05)。非杓型血压组最小管腔面积(MLA)、脂核负荷小于其余三组,而斑块面积、狭窄百分比、纤维帽厚度大于其余三组(P<0.05)。非杓型血压组新发短暂性脑缺血、缺血性脑卒中、神经源性死亡、复发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以及心源性死亡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其余三组(P<0.05)。结论非杓型及反杓型血压节律的AMI合并高血压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动脉斑块面积较大,危险程度较高,临床应加强对非杓型血压节律及反杓型的AMI合并高血压患者出院后的随访。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分析昼夜血压节律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及血管超声特征。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接受治疗的3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按照高血压指南的诊断标准分为高血压组145例与非高血压组155...目的:研究分析昼夜血压节律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及血管超声特征。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接受治疗的3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按照高血压指南的诊断标准分为高血压组145例与非高血压组155例,对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脉压(PP)分别进行检测,随访半年,观察并记录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情况。结果:高血压组24 h SBP、24 h DBP、24 h PP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高血压组再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几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昼夜血压节律对再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较高,以利于临床预防、治疗。展开更多
目的调查长沙市某高校大学生中医体质分布特点,探讨中医体质与大学生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23年10月—2024年4月在长沙市某高校开展现况调查,对437名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动态血压监测。通过《...目的调查长沙市某高校大学生中医体质分布特点,探讨中医体质与大学生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23年10月—2024年4月在长沙市某高校开展现况调查,对437名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动态血压监测。通过《中医体质调查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中医体质判定,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和二元logistic分析中医体质与大学生动态血压及其昼夜节律的相关性。结果不同体质研究对象的身体质量指数(BMI)、24 h收缩压(SBP)、昼间SB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4 h SBP正常高值有13人,异常13人,占总人数的5.9%;24 h舒张压(DBP)正常高值20人,异常7人,占总人数的6.2%;SBP昼夜节律呈非杓型183人,占总人数的41.9%;DBP昼夜节律呈非杓型88人,占总人数的20.1%。研究对象中,125例为平和质(28.6%),312例为偏颇体质(71.4%)。相关性分析表明,部分中医体质得分(如阳虚质、血瘀质、气虚质得分)与动态血压部分指标(24 h SBP、昼间SBP、夜间SBP等)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但相关性均较弱。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平和质,阳虚质是个体出现非杓型SBP的危险因素(OR=1.977,95%CI:1.083~3.610,P=0.027),阴虚质是个体出现非杓型DBP的保护因素(OR=0.350,95%CI:0.135~0.950,P=0.030)。结论长沙市某高校大学生群体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情况较为严重;相对于平和质,阳虚质是SBP昼夜节律异常的危险因素,阴虚质是DBP昼夜节律异常的保护因素。展开更多
目的:监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空腹血糖(FBG)、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探讨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FBG和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T2DM患者,根据夜间...目的:监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空腹血糖(FBG)、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探讨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FBG和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T2DM患者,根据夜间收缩压下降率(SBPF)分为杓型组(10%~20%, n = 41)和非杓型组(低于10%,n = 41),监测24 h动脉血压、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Cr)等水平,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FBG、心率变异性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杓型组nSBP、nDBP、24 h SBP、24 h DBP、FBG水平和24 h MHR显著低于非杓型组。SDNN、SDANN、RMSSD以及PNN50水平显著高于非杓型组(P < 0.05);SBPF与FBG和24 h MHR水平呈负相关。SBPF与SDNN、SDANN、RMSSD以及PNN50呈正相关(P < 0.05)。结论:T2DM患者SBPF与FBG、心率变异性参数有关,关注患者的SBPF有助于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并预防并发症。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变异性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关联。方法:本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使用...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变异性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关联。方法:本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使用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和独立于均值的变异系数(variation independent of mean,VIM)评估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异性。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NLR与动态血压变异性的关联,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NLR与发生非杓型或反杓型血压节律的关联。结果:研究共纳入9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校正了相关混杂因素进行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NLR与高血压患者的24h收缩压SD(B=0.25)、CV(B=0.98)、VIM(B=0.15)、舒张压CV(B=1.23),日间收缩压SD(B=0.62)、CV(B=1.11)、VIM(B=0.30)、舒张压CV(B=0.99),和夜间收缩压SD(B=0.69)、CV(B=1.39)、VIM(B=0.29)、舒张压SD(B=1.54)、CV(B=1.72)、VIM(B=0.42)均呈线性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NLR第一分位组相比,第四分位组与出现收缩压非杓型或反杓型血压节律风险升高93%有关(OR=1.84,95%CI:1.11~3.03)。结论:NLR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呈显著正相关,NLR升高与出现收缩压非杓型或反杓型血压节律风险升高显著相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昼夜血压节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高血压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影响及血管内超声特征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动态血压检测仪检测该院心内科收治的60例AMI合并高血压患者24 h血压。根据患者血压变化分为非杓型血压组18例,杓型血压组16例,超杓型血压组14例及反杓型血压组12例,应用血管内超声仪分析四组患者血管病变情况。对上述患者随访1年,观察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四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体质指数(BMI)、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日间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杓型血压组24 h SBP及DBP、夜间SBP及DBP均高于其余三组(P<0.05)。非杓型血压组最小管腔面积(MLA)、脂核负荷小于其余三组,而斑块面积、狭窄百分比、纤维帽厚度大于其余三组(P<0.05)。非杓型血压组新发短暂性脑缺血、缺血性脑卒中、神经源性死亡、复发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以及心源性死亡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其余三组(P<0.05)。结论非杓型及反杓型血压节律的AMI合并高血压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动脉斑块面积较大,危险程度较高,临床应加强对非杓型血压节律及反杓型的AMI合并高血压患者出院后的随访。
文摘目的:研究分析昼夜血压节律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及血管超声特征。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接受治疗的3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按照高血压指南的诊断标准分为高血压组145例与非高血压组155例,对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脉压(PP)分别进行检测,随访半年,观察并记录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情况。结果:高血压组24 h SBP、24 h DBP、24 h PP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高血压组再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几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昼夜血压节律对再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较高,以利于临床预防、治疗。
文摘目的调查长沙市某高校大学生中医体质分布特点,探讨中医体质与大学生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23年10月—2024年4月在长沙市某高校开展现况调查,对437名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动态血压监测。通过《中医体质调查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中医体质判定,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和二元logistic分析中医体质与大学生动态血压及其昼夜节律的相关性。结果不同体质研究对象的身体质量指数(BMI)、24 h收缩压(SBP)、昼间SB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4 h SBP正常高值有13人,异常13人,占总人数的5.9%;24 h舒张压(DBP)正常高值20人,异常7人,占总人数的6.2%;SBP昼夜节律呈非杓型183人,占总人数的41.9%;DBP昼夜节律呈非杓型88人,占总人数的20.1%。研究对象中,125例为平和质(28.6%),312例为偏颇体质(71.4%)。相关性分析表明,部分中医体质得分(如阳虚质、血瘀质、气虚质得分)与动态血压部分指标(24 h SBP、昼间SBP、夜间SBP等)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但相关性均较弱。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平和质,阳虚质是个体出现非杓型SBP的危险因素(OR=1.977,95%CI:1.083~3.610,P=0.027),阴虚质是个体出现非杓型DBP的保护因素(OR=0.350,95%CI:0.135~0.950,P=0.030)。结论长沙市某高校大学生群体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情况较为严重;相对于平和质,阳虚质是SBP昼夜节律异常的危险因素,阴虚质是DBP昼夜节律异常的保护因素。
文摘目的:监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空腹血糖(FBG)、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探讨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FBG和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T2DM患者,根据夜间收缩压下降率(SBPF)分为杓型组(10%~20%, n = 41)和非杓型组(低于10%,n = 41),监测24 h动脉血压、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Cr)等水平,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FBG、心率变异性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杓型组nSBP、nDBP、24 h SBP、24 h DBP、FBG水平和24 h MHR显著低于非杓型组。SDNN、SDANN、RMSSD以及PNN50水平显著高于非杓型组(P < 0.05);SBPF与FBG和24 h MHR水平呈负相关。SBPF与SDNN、SDANN、RMSSD以及PNN50呈正相关(P < 0.05)。结论:T2DM患者SBPF与FBG、心率变异性参数有关,关注患者的SBPF有助于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并预防并发症。
文摘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变异性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关联。方法:本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使用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和独立于均值的变异系数(variation independent of mean,VIM)评估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异性。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NLR与动态血压变异性的关联,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NLR与发生非杓型或反杓型血压节律的关联。结果:研究共纳入9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校正了相关混杂因素进行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NLR与高血压患者的24h收缩压SD(B=0.25)、CV(B=0.98)、VIM(B=0.15)、舒张压CV(B=1.23),日间收缩压SD(B=0.62)、CV(B=1.11)、VIM(B=0.30)、舒张压CV(B=0.99),和夜间收缩压SD(B=0.69)、CV(B=1.39)、VIM(B=0.29)、舒张压SD(B=1.54)、CV(B=1.72)、VIM(B=0.42)均呈线性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NLR第一分位组相比,第四分位组与出现收缩压非杓型或反杓型血压节律风险升高93%有关(OR=1.84,95%CI:1.11~3.03)。结论:NLR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呈显著正相关,NLR升高与出现收缩压非杓型或反杓型血压节律风险升高显著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