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显微成像技术》出版发行
1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8-98,共1页
书籍名称:《口腔显微成像技术》主编:廖玍、于海洋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6月内容简介:口腔医学实验技术指导系列丛书由四川大学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专家教授编写,邀请了国内外该领域的学者参与。《口腔显微成像... 书籍名称:《口腔显微成像技术》主编:廖玍、于海洋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6月内容简介:口腔医学实验技术指导系列丛书由四川大学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专家教授编写,邀请了国内外该领域的学者参与。《口腔显微成像技术》以口腔医学实验研究中涉及的实验技能、实验关键环节、需要注意的事项等为主要内容组织撰写,培养标准技术、规范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卫生出版社 显微成像技术 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洋出版社 口腔疾病 出版发行 教授编写 培养标准
下载PDF
膨胀显微成像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2
作者 杨振宇 关淼 孙正龙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5-512,共8页
膨胀显微成像技术(expansion microscopy,ExM)是一种新型超分辨成像技术。该技术借助可膨胀水凝胶均匀地物理放大生物样本,在常规光学成像条件下实现超分辨成像。ExM适用于细胞、组织切片等多种类型生物样本。蛋白质、核酸、脂质等生物... 膨胀显微成像技术(expansion microscopy,ExM)是一种新型超分辨成像技术。该技术借助可膨胀水凝胶均匀地物理放大生物样本,在常规光学成像条件下实现超分辨成像。ExM适用于细胞、组织切片等多种类型生物样本。蛋白质、核酸、脂质等生物大分子均可借助ExM进行超分辨成像。ExM可与共聚焦显微镜、光片显微镜、超高分辨显微镜联合使用,进一步提高成像分辨率。近年来,多种从基础ExM拓展而来的衍生技术进一步促进了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本文综述了ExM及其衍生技术的基本原理、ExM与不同成像技术联用的研究进展及ExM在不同类型生物样本中的应用进展,并对ExM技术的发展前景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显微成像技术 水凝胶 超分辨成像 结构成像
原文传递
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应用于生物样品中氧氟沙星的检测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颖 余燕敏 +1 位作者 李慧 李金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981-2986,共6页
应用毛细流自组装成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建立了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etyltrimethylammoniumbromide,CTMAB)-Al 3+-氧氟沙星(Ofloxacin,OFLX)三元荧光体系(CTMAB-Al 3+-OFLX)测定氧氟沙星的方法,并实测鸡灌喂氧氟沙星药片后血液中药物浓... 应用毛细流自组装成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建立了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etyltrimethylammoniumbromide,CTMAB)-Al 3+-氧氟沙星(Ofloxacin,OFLX)三元荧光体系(CTMAB-Al 3+-OFLX)测定氧氟沙星的方法,并实测鸡灌喂氧氟沙星药片后血液中药物浓度、人体尿液中氧氟沙星浓度及蜂蜜、氧氟沙星片剂、滴眼液中氧氟沙星的含量,均得到满意结果。在pH9.50NH3-NH4Cl缓冲介质和聚乙烯醇-124存在下,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Al 3+-氧氟沙星三元配合物在疏水性玻璃表面上受热挥发形成的自组装环直径为1.63mm,环线宽为50μm。当点样体积为0.20μL,氧氟沙星在3.30×10-13~1.65×10-12 mol.ring-1(0.60~2.98mg.L-1)范围内,荧光强度与药物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2),检测限为4.10×10-15 mol.ring-1(7.41μg.L-1)。此法用于鸡灌胃氧氟沙星2h后血药中药物浓度的测定,回收率为96.4%~101.2%;检测了三名健康志愿者服用氧氟沙星片剂后尿液中氧氟沙星的浓度,发现服药后3h尿液中药物浓度最高,回收率在98.2%~106.1%。应用于三种蜂蜜中氧氟沙星残留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8.2%~106.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3%;检测了氧氟沙星片剂、滴眼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与标示量相近,回收率分别为93.5%~101.5%和95.8%~104.2%,RSD为3.5%和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成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 氧氟沙星 鸡血清 人体尿液 蜂蜜 氧氟沙星片剂
下载PDF
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在光敏剂亚细胞定位及损伤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戴维德 刘凡光 顾瑛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47-250,共4页
关键词 荧光显微成像技术 光敏剂 亚细胞定位 光动力疗法 PDT
下载PDF
镁敏化美他环素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应用于北京市密云县养殖场生鲜乳抗生素残留量的检测 被引量:2
5
作者 刘颖 杨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79-1284,共6页
采用抗生素治疗奶牛乳腺炎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因此牛奶中抗生素残留问题倍受国际社会关注。寻求简便可行、灵敏度高的检测技术,以适用日趋严格的残留限量要求,保障人们安全、卫生地饮用牛奶至关重要、迫在眉睫。基于固载表面溶... 采用抗生素治疗奶牛乳腺炎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因此牛奶中抗生素残留问题倍受国际社会关注。寻求简便可行、灵敏度高的检测技术,以适用日趋严格的残留限量要求,保障人们安全、卫生地饮用牛奶至关重要、迫在眉睫。基于固载表面溶剂毛细流的自组装环效应,采用镁敏化美他环素荧光显微成像技术检测了北京市密云县4家养殖场生鲜乳中美他环素残留量,建立了一种检测新方法。实验表明,在pH9.99NH3-NH4Cl缓冲溶液及聚乙烯醇-124存在下,镁和美他环素能形成较强荧光的1∶1配合物,并在憎水性玻片表面形成自组装环,环直径0.93mm,环线宽26.2μm。当点样体积为0.50μL时,线性范围为2.2×10-13~3.6×10-12mol.ring-1(4.4×10-7~7.2×10-6mol.L-1),检测限(3σ)为8.8×10-14mol.ring-1(1.8×10-7mol.L-1)。应用于生鲜牛奶样品中抗生素的检测,得到了满意结果,回收率为93.8%~108%,RSD小于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显微成像技术 镁敏化 美他环素 生鲜牛奶
下载PDF
二次谐波/双光子激发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定量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模型肝纤维化的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晓晓 赵洁 +3 位作者 李晓鹤 饶慧瑛 魏来 刘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86-1790,共5页
目的通过二次谐波(SHG)和双光子激发荧光(TPEF)显微成像技术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模型胶原参数动态变化,找出并建立适合蛋氨酸胆碱缺乏饲料(MCD)诱导的NAFLD小鼠的自动化定量评估参数,为SHG/TPEF显微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提... 目的通过二次谐波(SHG)和双光子激发荧光(TPEF)显微成像技术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模型胶原参数动态变化,找出并建立适合蛋氨酸胆碱缺乏饲料(MCD)诱导的NAFLD小鼠的自动化定量评估参数,为SHG/TPEF显微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获取MCD饮食小鼠不同时间点(0、4、8、12、16、20和24周)的肝组织标本,行HE、Masson和天狼猩红(SR)染色,并计算胶原蛋白比例面积(CPA)和羟脯氨酸(HYP)。使用SHG/TPEF纤维成像技术分析100个胶原参数。以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和不同纤维化分期(S0~S4)为标准,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SVM)模型分析胶原参数,并对参数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分析,同时与CPA、HYP进行比较。结果 在MCD小鼠模型中,HE和SR染色后可以观察到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肝小叶内脂肪变形成,纤维化逐渐加重。分别基于造模不同时间点和不同肝纤维化分期,选出26和27个参数;进一步采用SVM模型分析筛选出7个共同参数(#StrCV、#ShortStrCV、#ThickStrCV、#StrPTAgg、#StrPSAgg、#LongStrPSAgg和StrLengthPSAgg)并进行论证,7个参数与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相关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7~0.923, P <0.05,与不同时间点相关的AUC为:0.823~0.976, P <0.05。进一步比较7个参数和CPA及HYP对肝纤维化的预测价值,发现7个参数的AUC在分期0 vs 1~4时,与CPA和HYP的AUC值接近,其他分期比较,7个参数的AUC值均高于CPA和HPA;同样在造模后不同的时间点,发现7个参数的AUC在造模早期0 vs 4周时,与CPA和HYP的AUC值接近,造模4周后比较,7个参数的AUC值均高于CPA和HPA。结论 7个与纤维化阶段和不同时间点相关的参数组合,可以准确反映MCD诱导的NAFLD模型不同分期和不同时间点的肝纤维化变化,可用于该模型中以定量的方式具体、准确地监测肝纤维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硬化 显微成像技术 小鼠 近交C57BL
下载PDF
三维反卷积显微成像技术中两种线性算法的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虞莉娟 熊惠民 韩彰新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CAS 2002年第2期38-41,共4页
针对宽场显微镜下三维显微图像由于光学系统影响产生模糊的问题 ,分析两种基于线性图像恢复算法在该方面的应用。从理论上、算法实现上和处理的结果上系统地研究了其优缺点 。
关键词 三维反卷积显微成像技术 线性算法 图像处理 点扩散函数 奇值分解 最大后验概率 傅立叶变换
下载PDF
三维反卷积显微成像技术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睿凡 施发刚 瞿安连 《光电子技术与信息》 CAS 2001年第2期35-39,共5页
三维宽场反卷积显微成像技术是应用光学切片方法获取三维标本的二维图像序列,然后通过反卷积图像处理方法进行图像恢复,进而进行三维重建的一种以光学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为核心的显微成像方法。本文讲述了光学切片的基本原理,给出了... 三维宽场反卷积显微成像技术是应用光学切片方法获取三维标本的二维图像序列,然后通过反卷积图像处理方法进行图像恢复,进而进行三维重建的一种以光学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为核心的显微成像方法。本文讲述了光学切片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反卷积处理中点扩展函数的理论模型和实验测试方法,然后对现存的反卷积算法做了对比。最后,还对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切片技术 反卷积 光学 显微成像技术
下载PDF
近代显微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狄伶 《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第2期107-110,共4页
本文简述显微成像技术的发展历史,介绍荧光成像、共聚焦显微成像和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应用。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中主要介绍受激发射损耗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光电技术的飞速发展,新一代显微成像技术对活细胞微观生命活动... 本文简述显微成像技术的发展历史,介绍荧光成像、共聚焦显微成像和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应用。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中主要介绍受激发射损耗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光电技术的飞速发展,新一代显微成像技术对活细胞微观生命活动实现了分子和离子水平的形态定位、实时动态观察、三维结构重组、荧光定量分析和四维动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成像技术 共聚焦 受激发射损耗 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
下载PDF
加替沙星自组装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应用于内蒙古品牌乳、胶囊、尿液中加替沙星的检测
10
作者 余燕敏 杨乐 刘颖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8-84,共7页
利用加替沙星自组装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建立一种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的加替沙星固相检测方法.在pH3.60的HAc—NaAe缓冲溶液和聚乙烯醇-124存在下,加替沙星能够在二氯二甲基硅烷(DMCS)处理过的载玻片上形成自组装环(Self—ordered... 利用加替沙星自组装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建立一种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的加替沙星固相检测方法.在pH3.60的HAc—NaAe缓冲溶液和聚乙烯醇-124存在下,加替沙星能够在二氯二甲基硅烷(DMCS)处理过的载玻片上形成自组装环(Self—ordered ring,SOR),环直径为2.45mm,环线宽为38.7μm.当点样体积为0.30μL时,线性范围6.74×10^-13~1.83×10^-11mol·ring^-1,方法的检出限(3d)为6.74×10^-14mol·ring^-1(2.2×10^-7mol·L^-1).应用于内蒙古乳都品牌乳、加替沙星胶囊和健康志愿者服药后尿液等样品中加替沙星的分析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6.0%~106.6%,RSD小于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 加替沙星 牛奶 尿液
下载PDF
应用Image-pro显微成像技术抢救性拍照早年中枢神经切片
11
作者 陈庆山 石献忠 周长满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82-383,共2页
中枢神经解剖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学科的重要基础,也是医学院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在解剖学的学习上,中枢神经系统远比人体其他系统更为复杂和抽象。且迄今在国内外由于极度缺乏人体中枢神经系... 中枢神经解剖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学科的重要基础,也是医学院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在解剖学的学习上,中枢神经系统远比人体其他系统更为复杂和抽象。且迄今在国内外由于极度缺乏人体中枢神经系高清晰度切片图谱等形象教学资料,更为这门古老而经典的形态学科的学习增加了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显微成像技术 切片 神经解剖学 应用 基础医学
下载PDF
Ca^(2+)增敏米诺环素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应用于米诺环素的检测
12
作者 杨乐 刘颖 周姗姗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6,19,共5页
应用固载表面毛细流自组装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建立了Ca2+增敏米诺环素荧光体系测定牛奶中米诺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将米诺环素溶液与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pH 8.50的氨性缓冲溶液及PVA-124溶液充分混合均匀。反应10 min后,滴在疏水性载... 应用固载表面毛细流自组装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建立了Ca2+增敏米诺环素荧光体系测定牛奶中米诺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将米诺环素溶液与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pH 8.50的氨性缓冲溶液及PVA-124溶液充分混合均匀。反应10 min后,滴在疏水性载玻片表面上,微波加热,溶剂受热挥发后,形成直径约为1.7 mm,环带宽约为45.3μm的自组装环。当点样体积为0.3μL时,线性范围为5.6×10-13~1.8×10-11mol,方法的检出限(3σ)为5.6×10-14mol。应用于米诺环素胶囊中米诺环素和牛奶中残留米诺环素的检测,回收率分别为104.3%~105.0%和96.0%~105.9%,相对标准偏差(n=5)小于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显微成像技术 毛细流自组装环 米诺环素 牛奶
下载PDF
铝敏化诺氟沙星荧光显微成像技术测定诺氟沙星
13
作者 余燕敏 李金淑 刘颖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92-996,共5页
采用铝敏化诺氟沙星自组装成环(Self-ordered ring,SOR)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对牛奶及注射液中诺氟沙星进行分析测定。在pH9.50的NH3-NH4Cl缓冲溶液和聚乙烯醇-124存在下,铝-诺氟沙星配合物能够在二氯二甲基硅烷(Dimethyldichlorosilane... 采用铝敏化诺氟沙星自组装成环(Self-ordered ring,SOR)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对牛奶及注射液中诺氟沙星进行分析测定。在pH9.50的NH3-NH4Cl缓冲溶液和聚乙烯醇-124存在下,铝-诺氟沙星配合物能够在二氯二甲基硅烷(Dimethyldichlorosilane,DMCS)处理的疏水性固载表面上形成直径为1.58 mm,环线宽为46.5μm的自组装环,当点样体积为0.10μL时,线性范围为2.00×10-14~3.12×10^-13mol·ring^-1,方法的检出限(3σ)为2.00×10^-15mol·ring^-1(6.38×10^-6g/L),与文献方法相比,检出限降低了3倍。应用于蒙牛、伊利等厂家纯牛奶中诺氟沙星残留量检测及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中诺氟沙星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2.5%~105.4%,RSD〈3.5%,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成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 诺氟沙星 铝离子
下载PDF
自组装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应用于美他环素的测定
14
作者 杨乐 刘颖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77,共7页
基于毛细流效应,建立了自组装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测定美他环素的方法.美他环素在pH为10.60的NH3-NH4Cl缓冲溶液及聚乙烯醇-124存在下,可形成直径1.84mm、环线宽59.6μm的自组装环.当点样体积为0.30μL时,线性范围为3.39×... 基于毛细流效应,建立了自组装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测定美他环素的方法.美他环素在pH为10.60的NH3-NH4Cl缓冲溶液及聚乙烯醇-124存在下,可形成直径1.84mm、环线宽59.6μm的自组装环.当点样体积为0.30μL时,线性范围为3.39×10^-13~2.03×10^-12mol·ring^-1。(1.13×10^-6~6.77×10μmol·L^-1),检出限为1.05×10^13mol·ring^-1(3.50×10^-7mol·L^-1).实测盐酸美他环素片剂中美他环素含量及四种牛奶中残留美他环素的含量,回收率分别在95.2%~106%和94.7%~104%.本方法为药物分析及食品中残留抗生素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具有背景干扰小、耗样量少、简单、快速及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 美他环素 牛奶 药片
下载PDF
超声显微成像技术在工业产品及材料检测中的应用
15
作者 任俊波 王学权 +2 位作者 罗建东 李骥 童靖垒 《科技创新导报》 2021年第24期51-53,共3页
本文描述了超声显微成像技术的发展历史,检测系统的构成及检测原理,介绍了超声显微成像技术的特点和局限性,根据其特点分析了适用于超声显微成像技术的工业产品及材料。对超声显微成像技术在国内工业产品及材料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 本文描述了超声显微成像技术的发展历史,检测系统的构成及检测原理,介绍了超声显微成像技术的特点和局限性,根据其特点分析了适用于超声显微成像技术的工业产品及材料。对超声显微成像技术在国内工业产品及材料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包括半导体电子元件检测、薄型工件检测、多层复合材料检测、涂层检测等。超声显微成像技术适用于厚度较小,需要较高检测灵敏度的工业产品、薄型工件及复合材料检测。由于采用较高的检测频率,能够发现材料表面或内部存在的微小缺陷,检测灵敏度达到微米级,对于面积型缺陷如结合不良、微小裂纹等特别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显微成像技术 半导体检测 薄型工件检测 多层复合材料检测
下载PDF
电子光学显微成像技术的空间应用
16
作者 郑伟波 《红外》 CAS 2003年第4期1-6,共6页
显微成像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本课题针对空间生物实验而研制的适合空间应用的显微观测装置,主要由显微放大系统、CCD摄像系统、图像处理系统、大容量图像存储系统、自动调焦系统和地面实时检测系统组成。本文将就国内外发... 显微成像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本课题针对空间生物实验而研制的适合空间应用的显微观测装置,主要由显微放大系统、CCD摄像系统、图像处理系统、大容量图像存储系统、自动调焦系统和地面实时检测系统组成。本文将就国内外发展现状、技术方案和关键技术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D成像 图像处理 自动调焦 图像存储 电子光学显微成像技术 空间应用 空间生物科学实验
下载PDF
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在胃癌中的研究
17
作者 凌艳 李曦 何兴桢 《罕少疾病杂志》 2018年第4期22-24,共3页
目的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内镜是诊断胃癌的主要手段,但仍有缺陷,有必要寻找一条安全和准确的检查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行内镜检查胃癌和正常对照组各20例,采用双光子荧光显微技术对胃癌患者和对照组... 目的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内镜是诊断胃癌的主要手段,但仍有缺陷,有必要寻找一条安全和准确的检查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行内镜检查胃癌和正常对照组各20例,采用双光子荧光显微技术对胃癌患者和对照组进行研究,以明确这种无创技术对胃癌疾病诊断的意义。结果胃癌组和对照组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无论在腺体结构和细胞形态上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胃癌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
下载PDF
多光子显微成像技术用于诊断结直肠疾病可行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可心 赵黎黎 +7 位作者 黄晓阳 丁颖 化宏金 刘莉 王翔 王敏 张勇 范志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1-205,238,共6页
目的:通过多光子显微成像技术(multiphoton microscopic imaging,MPM)观察并初步建立结直肠组织的镜下特点,探讨MPM用于肠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个经病理证实为正常、增生性息肉、腺瘤、腺癌的离体新鲜组织的MPM图像,初... 目的:通过多光子显微成像技术(multiphoton microscopic imaging,MPM)观察并初步建立结直肠组织的镜下特点,探讨MPM用于肠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个经病理证实为正常、增生性息肉、腺瘤、腺癌的离体新鲜组织的MPM图像,初步总结MPM诊断结直肠疾病的特点。结果:通过观察比较各类型的MPM图片,发现从隐窝开口、腺体结构、腺上皮细胞及胶原纤维可对结直肠疾病进行MPM诊断。正常、增生性、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癌变组织的细胞核面积平均值各为(32.14±1.96)μm^2、(32.69±2.34)μm^2、(55.40±4.63)μm^2、(71.83±5.30)μm^2、(85.90±11.50)μm^2,正常上皮细胞与增生性上皮细胞的细胞核面积无统计学差异(P=0.517),其余各两组细胞核面积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多光子显微成像技术可以无损、实时、高分辨率地对结直肠疾病进行分类及分级诊断,未来有望与内镜整合,成为新一代光学诊断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子显微成像技术 结直肠疾病 诊断 光学活检
原文传递
近红外显微成像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重华 丁云生 +2 位作者 何悦 王国强 闵顺耕 《现代仪器》 2009年第3期10-13,共4页
以烟草混合样品为例简要介绍近红外显微成像技术和近红外显微镜的使用,介绍与之相关的实现化学成分鉴别的图像处理方法及图像显示方式。
关键词 近红外显微成像技术 近红外 图像处理
下载PDF
Mn^(2+)-CTMAB敏化自组装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测定甲苯磺酸妥舒沙星
20
作者 邓凤玉 黄春秀 刘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45-449,共5页
随着抗菌药物的发展,畜产品中残留的药物对环境及公众健康会构成严重的潜在危害,建立检出限低、选择性好的药物残留检测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工作在pH 10.50的氨-氯化铵缓冲溶液和聚乙烯醇-124介质中,以锰(Mn2+)和十六烷基三甲基... 随着抗菌药物的发展,畜产品中残留的药物对环境及公众健康会构成严重的潜在危害,建立检出限低、选择性好的药物残留检测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工作在pH 10.50的氨-氯化铵缓冲溶液和聚乙烯醇-124介质中,以锰(Mn2+)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MAB)为敏化剂,甲苯磺酸妥舒沙星(tosufloxacin tosylate,TSFX)在疏水性玻片表面形成自组装环,建立了检测TSFX的快速方法。当点样体积为0.20μL时,线性范围为4.05×10-14~4.28×10-13 mol·ring-1,检出限为4.10×10-15 mol·ring-1。应用于检测甲苯磺酸妥舒沙星片剂中TSFX含量,测定值(0.144g·片-1)接近于药片的标示值(0.15g·片-1;兔子灌喂TSFX药片后血清中TSFX浓度的加标回收率为90.0%~105.0%,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1.9%~3.3%。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是国家重要的畜产品基地,其羊肉是京津唐地区的主要供应源。在羊组织样品(肉、肝脏、肾脏)前处理过程中采用乙腈作萃取剂,萃取液直接用于SOR技术测定,免去样品测定时的过滤步骤。测定结果表明,内蒙古锡盟苏尼特右旗、西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多伦、蓝旗和白旗6个牧场羊组织样品中TSFX加标回收率在92.0%~101.0%,RSDs小于2.7%,结果令人满意。研究成果为相关部门提供了可信的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同时拓宽了SOR技术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 甲苯磺酸妥舒沙星 药片 血清 动物组织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