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枕髁-颈突入路到达颈静脉孔区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力伟 王忠诚 +2 位作者 于春江 王凤梅 陈菲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1-263,共3页
目的 :了解颈静脉孔区周围组织关系 ,量化枕髁及髁旁组织结构 ,为该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采用显微外科解剖学方法 ,对 10例成人尸体头部标本 ,15例干性颅骨标本 ,观测颈静脉孔、枕髁、颈突及舌下神经管等髁旁组织结构间关系... 目的 :了解颈静脉孔区周围组织关系 ,量化枕髁及髁旁组织结构 ,为该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采用显微外科解剖学方法 ,对 10例成人尸体头部标本 ,15例干性颅骨标本 ,观测颈静脉孔、枕髁、颈突及舌下神经管等髁旁组织结构间关系。结果 :寰枕关节面不同的比例关系 ,决定枕髁的磨除范围。颈突位于枕髁的后外侧 ,茎突和二腹肌沟的内侧 ,后邻椎动脉上外侧袢 ,组成了颈静脉孔的后壁。与颈动脉管外口、舌下神经管外口形成了三角形 ,出颅的后组脑神经及颈静脉球位于三角形内。结论 :本入路是枕下外侧入路的改良 ,通过部分枕髁及颈突磨除 ,从后方显露颈静脉孔 ,避免了面神经移位及颞骨岩部的磨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枕髁-颈突入路 颈静脉孔区 显微解剖学 研究
下载PDF
枕下-乙状窦后-内耳道入路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贾旺 于春江 +1 位作者 王凤梅 陈菲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60-63,F002,共5页
应用 10 %甲醛充分固定的汉族成人尸头标本 (保留C2 以上 ) 10例 2 0侧 ;漂白干颅骨 10例 2 0侧。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 ,并对解剖结构进行精确测量和拍照。对桥脑小脑角和内耳道的骨性结构、神经及血管进行解剖测量 ,明确了听神经瘤手... 应用 10 %甲醛充分固定的汉族成人尸头标本 (保留C2 以上 ) 10例 2 0侧 ;漂白干颅骨 10例 2 0侧。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 ,并对解剖结构进行精确测量和拍照。对桥脑小脑角和内耳道的骨性结构、神经及血管进行解剖测量 ,明确了听神经瘤手术时面神经、位听神经周围结构的位置关系并进行量化。通过对内耳道及枕下 乙状窦后 内耳道入路途径结构的测量和拍照 ,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参数。结果提示 :熟悉内耳道周围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 ,有助于在提高肿瘤全切率的同时保护脑的重要结构 ,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解剖学 内耳道 桥脑小脑角 听神经瘤
下载PDF
Meckel腔及其相关结构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邵君飞 惠国桢 +1 位作者 常义 张岩松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41-841,F003,共2页
目的 研究Meckel腔 (三叉神经腔 )及其相邻结构的显微外科解剖 ,为临床相关疾病的显微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国人成年尸体头颅标本 38例 ,其中 30例标本经双侧椎动脉灌注红色乳胶 ,采用手术显微镜 (8~ 40倍 )观察和测量Meckel腔... 目的 研究Meckel腔 (三叉神经腔 )及其相邻结构的显微外科解剖 ,为临床相关疾病的显微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国人成年尸体头颅标本 38例 ,其中 30例标本经双侧椎动脉灌注红色乳胶 ,采用手术显微镜 (8~ 40倍 )观察和测量Meckel腔及其相邻结构。结果 Meckel腔是包绕三叉神经根和三叉神经节的硬脑膜和蛛网膜套 ,打开硬膜间隙 ,可清晰显露Meckel腔及三叉神经节分支 ;其上腔深度 14 11± 1 45mm ,下腔深度 15 78± 1 5 6mm ,宽 12 15± 1 34mm ,厚度 5 6 1±0 5 5mm ;下颌神经颅内段长 4 5 5± 1 76mm ,宽 5 77± 1 6 7mm ,厚度 1 49± 0 33mm。同时对毗邻的海绵窦外侧壁内外层、岩浅大神经、岩上窦及颈内动脉岩骨段水平部等结构的关系进行了显微解剖。结论 Meckel腔及相邻结构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对中颅凹硬膜外入路的显微外科手术、侵入Meckel腔的后颅凹肿瘤显微外科手术 ,三叉神经痛治疗和影像学的检查等有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CKEL腔 相关结构 显微解剖学 研究 硬膜外入路
下载PDF
鼻中隔粘膜横襞形态及显微解剖学 被引量:5
4
作者 霍志斐 史树堂 +3 位作者 张克呈 刘俊文 李彪 高永平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4-445,共2页
关键词 鼻中隔粘膜横襞 显微解剖学 呼吸系统 鼻腔
下载PDF
面神经颧支支配颧肌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洁晴 秦宏智 +3 位作者 胡刚 关世超 刘延伟 郭云莉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83-385,共3页
目的明确面神经颧支的终末分支进入颧肌的位置和体表标志。方法将10具(20侧)10%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解剖观察面神经颧支的走行及分支情况,以经口角的水平线为X轴,经同侧外眦角的垂线为Y轴,测量并记录颧支入肌支在坐标轴上的位置... 目的明确面神经颧支的终末分支进入颧肌的位置和体表标志。方法将10具(20侧)10%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解剖观察面神经颧支的走行及分支情况,以经口角的水平线为X轴,经同侧外眦角的垂线为Y轴,测量并记录颧支入肌支在坐标轴上的位置并进行体表定位。结果面神经颧支自腮腺前上缘出腮腺,分为1~3支型,以2支型为主(占65%,13侧)。浅支经颧大肌头侧浅面支配眼轮匝肌,深支有2~6支为主干支,平均(3.40±1.06)支,从颧大肌上1/2深面呈节段“爪”形支配该肌,入肌神经数为3~8支,平均(6.00±1.49)支。结论在行中面部手术时,在颧大肌下2/3表面进行分离是安全的,尽量避免在颧肌的深面进行分离,尤其是上1/2深面,极易损伤面神经颧支;在其下1/2深面分离时,应紧贴颧大肌,以免损伤从其深面经过的面神经颊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颧支 颧肌 显微解剖学
下载PDF
一侧入路显露对侧后交通动脉瘤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夏家林 马景鐗 +1 位作者 甄自刚 焦德让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297-300,共4页
目的探讨一侧入路显露并夹闭对侧后交通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对15具国人成年尸头标本经甲醛固定,采用显微解剖技术,经一侧入路显露和观察对侧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及其毗邻关系,以探求最佳显露途径,并回顾性分析1997年-2002年收治的9例包含... 目的探讨一侧入路显露并夹闭对侧后交通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对15具国人成年尸头标本经甲醛固定,采用显微解剖技术,经一侧入路显露和观察对侧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及其毗邻关系,以探求最佳显露途径,并回顾性分析1997年-2002年收治的9例包含后交通动脉瘤在内的双侧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在15具尸头的30支后交通动脉中,对侧后交通动脉起始部成功显露15支(50%),后交通动脉起源于颈内动脉后外侧壁者16支(53.3%),后壁者6支(20.0%),后内侧壁者8支(26.7%)。后交通动脉起点至颈内动脉穿出硬脑膜的距离为(8.74±2.57)mm,后交通动脉主干直径为(1.67±0.39)mm,通常在视交叉前间隙内,轻轻向外牵拉对侧视神经,即可显露后交通动脉起始点内侧面。1具标本须经过视交叉上外侧,在对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内,轻轻向外牵拉颈内动脉才能显露对侧后交通动脉及其起始部。在视交叉前间隙,经过对侧视神经下方探查该部位是较理想的途径,切开对侧硬脑膜镰状韧带,避免损伤视神经至关重要。9例经手术夹闭的双侧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经一侧翼点入路显露并夹闭对侧后交通动脉瘤者3例。结论严格选择的双侧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经一侧入路显露并夹闭对侧后交通动脉瘤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侧入路 对侧后交通动脉瘤 显微解剖学 脑动脉瘤 解剖技术
下载PDF
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柳浩然 黄勤 +1 位作者 彭蔚 方加胜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22-125,共4页
目的通过在手术显微镜下对尸头的解剖研究,为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5例成人汉族尸头湿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按肌肉群、硬膜外、硬膜内进行描述和测量。结果枕下三角由头直肌、上斜肌、下斜肌组成,内含椎动脉和C... 目的通过在手术显微镜下对尸头的解剖研究,为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5例成人汉族尸头湿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按肌肉群、硬膜外、硬膜内进行描述和测量。结果枕下三角由头直肌、上斜肌、下斜肌组成,内含椎动脉和C1神经,椎动脉被一层丰富的椎静脉丛包绕,呈“三明治”样结构;C2神经的腹侧支恒定地跨过椎动脉的第2部分后方;头外侧直肌由于连接颈静脉孔后缘的颈静脉突,是判断颈静脉孔和面神经的标志。当椎动脉穿过硬膜时,进入一个纤维通道,内含脊髓后动脉、齿状韧带、第1颈神经、副神经的脊髓根。结论枕下三角和C2神经的腹侧根是辨别椎动脉的重要标志;头外侧直肌是识别静脉孔的重要标记;枕髁的磨除有利于增大操作空间,磨除枕髁时应避免损伤舌下神经;后颅窝手术要注意小脑后下动脉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解剖学 枕下三角 枕髁 椎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手术 外科
下载PDF
阴股沟皮瓣的显微解剖学基础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白晋 宋建星 +3 位作者 杨超 乌兰哈斯 刘冰 楼晓丽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6年第3期145-149,共3页
目的明确阴股沟皮瓣的显微解剖基础。方法对11具(22侧)成人尸体阴股沟区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结果阴股沟区动脉血液供应充足,并且位置均比较恒定,其中以阴部外浅动脉和阴囊后动脉外侧支最为恒定。静脉回流丰富,神经支配可靠。结论阴股... 目的明确阴股沟皮瓣的显微解剖基础。方法对11具(22侧)成人尸体阴股沟区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结果阴股沟区动脉血液供应充足,并且位置均比较恒定,其中以阴部外浅动脉和阴囊后动脉外侧支最为恒定。静脉回流丰富,神经支配可靠。结论阴股沟皮瓣血运丰富,解剖简便易行,切取方便,供区隐蔽,再造性器官外形及神经感觉均较理想,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股沟皮瓣 显微解剖学 基础研究 阴部外浅动脉 阴囊后动脉 解剖学研究 血液供应 神经支配 皮瓣血运 静脉回流 解剖基础 恒定 方法 性器官 位置 外形 尸体 理想 供区 成人
下载PDF
眶上裂区穿行颅神经显微解剖学观测 被引量:2
9
作者 娄卫华 朱国臣 +3 位作者 孙永强 黄新辉 韩云志 袁林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6-247,共2页
目的:为眶上裂(SOF)区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20例(40侧)成人头颅 湿标本SOF区穿行颅神经的直径、位置及其毗邻关系。结果与结论:①泪腺神经距SOF外侧端(4.17±1.70)mm; ②滑车神经紧贴总腱环外侧入SOF;... 目的:为眶上裂(SOF)区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20例(40侧)成人头颅 湿标本SOF区穿行颅神经的直径、位置及其毗邻关系。结果与结论:①泪腺神经距SOF外侧端(4.17±1.70)mm; ②滑车神经紧贴总腱环外侧入SOF;③动眼神经上距SOF内侧壁(1.83±0.62)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上裂 颅神经 显微解剖学
下载PDF
眶内动眼神经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洪滨 于永斌 +3 位作者 崔浩 李志坚 张丽琼 张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5-277,共3页
目的为避免经眶手术入路损伤动眼神经,提供动眼神经的显微解剖结构资料。方法对30例头颅标本每侧眼眶进行血管灌注红、蓝乳胶,对动眼神经的分支、毗邻关系、走行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动眼神经在入眶上裂前分为上、下2支者占95.0%(57/60)... 目的为避免经眶手术入路损伤动眼神经,提供动眼神经的显微解剖结构资料。方法对30例头颅标本每侧眼眶进行血管灌注红、蓝乳胶,对动眼神经的分支、毗邻关系、走行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动眼神经在入眶上裂前分为上、下2支者占95.0%(57/60),在眶上裂内分支者占5.0%(3/60),96.7%(58/60)动眼神经上睑提肌支经过上直肌处接近于眶的中点,86.7%(52/60)的睫状神经节位于动眼神经下支后1/3处。结论动眼神经眶内走行、毗邻关系复杂,动眼神经解剖学研究有助于减少眶内手术出血及损伤,动眼神经上睑提肌支经过上直肌处和睫状神经节可以作为眶内手术定位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神经 显微解剖学 睫状神经节
下载PDF
豚鼠颞骨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爱国 王正敏 周梁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3年第3期224-226,共3页
目的 准确定位豚鼠中、内耳结构。方法 对 15只正常健康成年豚鼠的中耳、内耳进行显微解剖 ,对颞骨标本标志结构放大 0 6 1倍并照相。结果 在豚鼠的颞骨标本上准确定位出下列中耳结构 :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圆窗、咽圆窗鼓管鼓口... 目的 准确定位豚鼠中、内耳结构。方法 对 15只正常健康成年豚鼠的中耳、内耳进行显微解剖 ,对颞骨标本标志结构放大 0 6 1倍并照相。结果 在豚鼠的颞骨标本上准确定位出下列中耳结构 :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圆窗、咽圆窗鼓管鼓口、面神经等 ;内耳结构 :耳蜗、三个半规管、椭圆囊、球囊、乙状窦、内听道、内淋巴囊裂、前庭导水管口、蜗水管口等。结论 豚鼠颞骨结构与人体颞骨结构基本一致 ,但亦有区别 ,此项研究工作可以指导和帮助利用豚鼠作耳科研究的工作者准确定位中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颞骨 显微解剖学 解剖结构 耳科学
下载PDF
骨性颈静脉孔区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庞刚 韩卉 +1 位作者 孟庆玲 胡玉婷 《解剖学研究》 CAS 2003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 研究骨性颈静脉孔区的显微解剖 ,为影像医学和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肉眼和手术显微镜 (16倍 )下观测 3 1例 (62侧 )成人头颅干标本的颈静脉孔 (jugularforamen ,JF)及毗邻结构。结果 ①JF位于颞、枕骨之间 ,左... 目的 研究骨性颈静脉孔区的显微解剖 ,为影像医学和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肉眼和手术显微镜 (16倍 )下观测 3 1例 (62侧 )成人头颅干标本的颈静脉孔 (jugularforamen ,JF)及毗邻结构。结果 ①JF位于颞、枕骨之间 ,左、右两侧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 ;②JF外口与星点、茎突根部的间距分别为 [(5 4 11± 4 4 0 ) (45 2 0~ 65 2 8) ]mm和 [(1 88±1 62 ) (0 0 0~ 7 2 4 ) ]mm ;③髁管出现率为 72 5 8% (45侧 ) ,分别开口于JF(73 3 3 % )、乙状窦 (17 78% )、舌下神经管 (2 2 2 % )及前 3个结构之间 (6 67% )。舌下神经管开口呈双管状 8 0 6% (5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颈静脉孔区 显微解剖学 影像医学 手术入路 形态学 颅骨测量 颅后窝
下载PDF
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谭海涛 林源 +2 位作者 江建中 陆俭军 徐雷 《广西医学》 CAS 2003年第4期534-537,共4页
目的 :通过对腓肠神经的行走、分支情况 ,神经伴行营养血管的来源、口径、穿出深筋膜的位置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与皮肤血供关系 ,以及腓肠神经与小隐静脉关系进行显微解剖研究 ,设计出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 ,为临床提供理论... 目的 :通过对腓肠神经的行走、分支情况 ,神经伴行营养血管的来源、口径、穿出深筋膜的位置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与皮肤血供关系 ,以及腓肠神经与小隐静脉关系进行显微解剖研究 ,设计出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 ,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新鲜成人下肢标本 14个 ,从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后 ,对腓肠神经及营养血管进行显微解剖研究。结果 :腓肠神经的营养血管 ,既营养神经 ,同时也沿途发出许多细小的分支营养皮肤。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血供可靠 ,静脉回流充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岛状皮瓣 显微解剖学
下载PDF
腰神经根被膜的显微解剖学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勇 范遗恩 翟饶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8-180,T037,共4页
为探讨神经根被膜的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本研究通过光镜及电镜对 10例 ( 2 0侧 )新鲜胎尸的共 10 0条腰段神经根和部分坐骨神经、腓总神经进行了显微解剖、组织学观察和比较。结果证明 ,神经根被膜与周围神经干被膜之间存在差异。腰... 为探讨神经根被膜的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本研究通过光镜及电镜对 10例 ( 2 0侧 )新鲜胎尸的共 10 0条腰段神经根和部分坐骨神经、腓总神经进行了显微解剖、组织学观察和比较。结果证明 ,神经根被膜与周围神经干被膜之间存在差异。腰段神经根的硬膜囊内段前、后根由很薄的软脊膜覆包 ,而各小束束膜为更薄的类似软脊膜的被膜包裹 ;硬膜外腔段神经根被它所带出的软脊膜、蛛网膜和硬脊膜包裹 ,被膜厚度随层次增加而增加。神经根的被膜与周围神经干被膜相比较薄且层次少 ,层与层之间的连接相对松散。上述结果提示 ,神经根被膜与周围神经干被膜相比 ,其韧性及抗张力能力相对较脆弱 ,存在着易受损伤的潜在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神经根 被膜 显微解剖学 临床意义
下载PDF
眶部经颅手术入路显微解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韩晓勇 杨学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70-174,共5页
单纯眼眶内肿瘤。眼科医师主要通过前路入眶和外侧开眶切除肿瘤。但是对于眶内后侧、肌锥、眶尖、视神经管和颅眶沟通性肿瘤。常规入路则显露效果欠佳。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和颅底显微外科的发展。经颅入路处理眶深部病灶趋向广泛。... 单纯眼眶内肿瘤。眼科医师主要通过前路入眶和外侧开眶切除肿瘤。但是对于眶内后侧、肌锥、眶尖、视神经管和颅眶沟通性肿瘤。常规入路则显露效果欠佳。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和颅底显微外科的发展。经颅入路处理眶深部病灶趋向广泛。经颅手术为部分眶内肿瘤和颅眶交通性肿瘤患者提供了合适的治疗方法。根据肿瘤大小、占据眶内的部位以及是否存在颅内侵犯等。精确设计开颅方案和开眶骨瓣,可使肿瘤得到最佳显露。而熟悉眶内解剖并熟练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则是提高手术全切除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解剖学 手术人路 颅眶沟通性肿瘤 眼眶内肿瘤 外科技术 眶部 露效果 经颅入路
下载PDF
鞍区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于春江 耿素民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2年第5期261-264,共4页
目的 为临床神经外科提供鞍区显微解剖和解剖参数。方法 用汉族成人尸头湿标本、漂白干颅骨各30例,在显微镜下进行显微解剖观察并测量。结果 鞍区重要的解剖学结构有:①骨性标志有鞍结节、前后床突、视神经管、鞍底、蝶窦内视神经管隆... 目的 为临床神经外科提供鞍区显微解剖和解剖参数。方法 用汉族成人尸头湿标本、漂白干颅骨各30例,在显微镜下进行显微解剖观察并测量。结果 鞍区重要的解剖学结构有:①骨性标志有鞍结节、前后床突、视神经管、鞍底、蝶窦内视神经管隆起和颈内动脉隆起;②相关硬膜结构有鞍膈、海绵窦和海绵间窦;③相关蛛网膜结构有颈动脉池、视交叉池;④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有垂体和垂体柄、视神经和视交叉以及Willis环及其分支。结论 该显微解剖学研究提供了鞍区的重要解剖结构和解剖参数,对鞍区的临床手术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 显微解剖学 研究
下载PDF
豚鼠颞骨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子昂 尹时华 +3 位作者 侯涛 饶秀丽 龙吉 黄青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856-859,共4页
目的观察豚鼠显微镜下的颞骨结构,为豚鼠耳科学实验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制作16只健康成年豚鼠的颞骨标本模型,对其中耳、内耳进行显微解剖并观察。结果在豚鼠的颞骨标本上准确定位出中耳及内耳的相关结构,其中中耳结构包括鼓膜、听骨... 目的观察豚鼠显微镜下的颞骨结构,为豚鼠耳科学实验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制作16只健康成年豚鼠的颞骨标本模型,对其中耳、内耳进行显微解剖并观察。结果在豚鼠的颞骨标本上准确定位出中耳及内耳的相关结构,其中中耳结构包括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圆窗、咽鼓管咽口、面神经管等,内耳结构包括耳蜗、3个半规管、椭圆囊、球囊、乙状窦、内听道、内淋巴囊、前庭导水管、蜗水管等。结论豚鼠颞骨结构与人体颞骨结构有很大相似性,但亦有一定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颞骨 显微解剖学
下载PDF
颅内颈内动脉系统交感神经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毅 虞昊 +2 位作者 杨洪滨 蔺友志 刘恩重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174-176,共3页
目的研究颅内颈内动脉系统交感神经的显微解剖。方法收集30例血管灌注的成人头颅标本,观察交感神经的走行及其与毗邻结构的关系,并测量相关解剖结构数据。结果通常交感神经在颈内动脉管内以2~3支神经束的形式走行,较粗的1支走在额侧,较... 目的研究颅内颈内动脉系统交感神经的显微解剖。方法收集30例血管灌注的成人头颅标本,观察交感神经的走行及其与毗邻结构的关系,并测量相关解剖结构数据。结果通常交感神经在颈内动脉管内以2~3支神经束的形式走行,较粗的1支走在额侧,较细的1支走在枕侧,71.7%(43/60)标本的额侧神经束由1束组成,28.3%(17/60)由两小细束构成。96.7%(58/60)枕侧神经束主要由1束组成。2支神经束进入海绵窦内形成蝶鞍旁交感神经干,长度为(1.32±0.56)mm,然后分为展神经支和颈内动脉支,展神经支加入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和展神经,颈内动脉支向前形成两个神经丛:内侧丛和外侧丛,与颈内动脉伴行。结论交感神经走行、毗邻关系复杂,具有高度变异性。交感神经解剖学研究有助于减少颅内手术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显微解剖学 交感神经系统 颈内动脉 霍纳综合征
下载PDF
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的显微解剖学特点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宏斌 周厚杰 +1 位作者 吴涛 郭强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19期2311-2313,共3页
目的探讨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的显微解剖学特点。方法选取8例第三脑室肿瘤解剖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模拟手术操作步骤,在显微镜下观察第三脑室的解剖结构,测量以分别位于大脑半球内侧面中央沟上端前5 cm和7 cm的两点(P5、P7... 目的探讨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的显微解剖学特点。方法选取8例第三脑室肿瘤解剖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模拟手术操作步骤,在显微镜下观察第三脑室的解剖结构,测量以分别位于大脑半球内侧面中央沟上端前5 cm和7 cm的两点(P5、P7)为参照的相关径线、冠矢点至鼻根距离和丘脑中间块的相关径线。结果冠矢点至鼻根距离为(128. 30±3. 87) mm;以P5点、P7点作为参照点,距胼胝体沟的距离分别为(38. 64±3. 59) mm、(37. 39±2.98) mm,胼胝体厚度分别为(6.71±1.50) mm、(7.15±1.26) mm,胼胝体下缘至穹隆间距离分别为(8.45±2. 60) mm、(10.18±1. 69) mm,穹隆厚度分别为(4. 06±0. 55) mm、(5. 13±0. 68) mm,胼胝体下缘至室间孔距离分别为(15. 62±2. 83) mm、(15. 68±1. 80) mm,穹隆上缘嵌入胼胝体与胼胝体下表面相交点的连线距离分别为(12. 84±2. 09) mm、(18. 46±2. 70) mm,胼胝体膝内表面最前点与胼胝体下表面相交点的距离分别为(21. 04±2. 95) mm、(14. 84±3. 11) mm;前连合和孟氏孔上缘距离为(5. 03±0. 80) mm,丘脑中间块断面前后径为(5. 75±0. 78) mm,丘脑中间块断面上下径为(5. 23±0. 89) mm,丘脑中间块断面距前连合的距离为(9. 62±1. 37) mm,丘脑中间块断面距后连合的距离为(15. 49±1. 85) mm。结论胼胝体-穹隆间入路是到达第三脑室较为直接、损伤较小的路径,可作为显微外科切除第三脑室肿瘤的重要手术入路。建议以冠矢点作为骨瓣后界,以胼胝体中部双侧纵纹在胼胝体表面形成的浅沟作为中线切开标志,从而可在显微镜下顺利抵达穹隆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脑室肿瘤 胼胝体-穹隆间入路 显微解剖学
下载PDF
额下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耿素民 于春江 +1 位作者 江涛 张力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3年第5期473-474,共2页
目的 为额下经蝶窦手术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提供解剖标志和解剖学参数。方法 应用 2 0例成年尸体头颅湿标本 ,2 0例干颅骨标本 ,进行显微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 ①蝶骨平台、鞍结节、前海绵间窦、蝶窦内视神经管隆起、颈内动脉隆起是此... 目的 为额下经蝶窦手术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提供解剖标志和解剖学参数。方法 应用 2 0例成年尸体头颅湿标本 ,2 0例干颅骨标本 ,进行显微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 ①蝶骨平台、鞍结节、前海绵间窦、蝶窦内视神经管隆起、颈内动脉隆起是此入路的重要解剖标志 ;②视神经、颈内动脉和海绵窦是此入路需要保护的重要结构。结论 熟悉这一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 ,有助于在提高垂体腺瘤全切率的同时避免损伤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下经蝶窦入路 垂体腺瘤 显微解剖学 研究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