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22篇文章
< 1 2 1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合并隐匿性或显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早产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卜一畅 刘海燕 +6 位作者 孔德川 熊海燕 汪艳 胡安群 赵耐青 陆一涵 郑英杰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79-783,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隐匿性或显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对早产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以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3月15日间安庆市立医院所有住院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纳入妊娠结局为单胎活产的孕妇,...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隐匿性或显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对早产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以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3月15日间安庆市立医院所有住院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纳入妊娠结局为单胎活产的孕妇,收集其血清并进行HBV表面抗原和HBV S基因片段的检测,并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孕妇人口学信息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方法分析妊娠合并隐匿性和显性HBV感染对早产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孕妇早产发生率为21.00%(189/900);其中隐匿性HBV感染组、显性HBV感染组和非HBV感染组孕妇在人口学特征方面相似可比,其早产发生率分别为20.51%(16/78)、20.00%(14/70)、21.14%(159/752)。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未发现早产发生率与HBV感染相关,以非HBV感染组为参照,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显性HBV感染、隐匿性HBV感染与早产间调整后相对危险度(adjusted risk ratio,RRa)分别为1.03(0.81,1.32)和0.99(0.78,1.25);以同样参照,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孕周与HBV感染状况的回归系数β为0.09(-0.14,0.31)。结论妊娠合并隐匿性或显性HBV感染与早产的发生率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 显性乙型肝炎病毒(hbv) 孕妇 早产
下载PDF
高敏HBVDNA及HBsAg定量对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分析
2
作者 覃录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047-050,共4页
探索高敏HBV DNA以及HBsAg定量对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23.07-2023.08收治的26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测定患者的高敏HBV DNA以及HBsAg指标情况。结果 检测后,263例患者中,HBV DNA<20IU/ml的例数... 探索高敏HBV DNA以及HBsAg定量对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23.07-2023.08收治的26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测定患者的高敏HBV DNA以及HBsAg指标情况。结果 检测后,263例患者中,HBV DNA<20IU/ml的例数最多,而比较四组相关指标情况发现,HBeAg(+)患者占比最大,而ALT>40U/L患者的占比相对较低,HBsAg平均值随着HBV DNA载量的增大而增加。在165例患者中,HBeAg(+)且ALT>40U/L的患者占比较小,P >0.05。而患者的ALT>40U/L例数在HBeAg阴性情况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运用高敏HBV DNA以及HBsAg定量检测,能较好评估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实际情况,并结合相关检测结果,能帮助临床医师为患者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HBsAg hbv DNA 慢性乙型肝炎 病毒载量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ELISA检测及化学发光法检测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黎群连 《智慧健康》 2024年第4期110-113,共4页
目的 本研究探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在(HBV)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2020年6月—2023年4月收治的30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的血标本为观察组,另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300例非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的血标本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HBV... 目的 本研究探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在(HBV)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2020年6月—2023年4月收治的30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的血标本为观察组,另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300例非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的血标本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HBV的ELISA检测及化学发光法检测,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化学发光法对HBV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0.998,平均批内变异系数2.98%,批间变异系数4.20%,优于ELISA检测的平均批内变异系数6.27%及平均批间变异系数7.74%;化学发光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2.5ng/mL,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最低检出浓度为25ng/mL,化学发光法灵敏度优于ELISA检测法。ELISA检测阳性率明显低于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阴性率高于化学发光法。结论 化学发光法有利于早期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较ELISA检测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hbv) ELISA检测 化学发光法
下载PDF
尿HBV DNA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力芬 叶智明 +5 位作者 徐丽霞 章斌 梁华般 冯仲林 刘双信 史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05-1706,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尿HBVDNA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共入组152例患者,分为3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组66例,非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组66例,慢性乙型肝炎无肾损害患者20例。应用PCR方法检测血尿HBV DNA;乙肝五项定量... 目的探讨尿HBVDNA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共入组152例患者,分为3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组66例,非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组66例,慢性乙型肝炎无肾损害患者20例。应用PCR方法检测血尿HBV DNA;乙肝五项定量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中尿HBV DNA阳性率33%(22/66),两对照组中无1例阳性。尿HBVDNA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断特异性高达98%,具有良好的阳性预测值(0.96)和阴性预测值(0.60)。尿HBV DNA或尿HBV DNA与血清HBeAg联合诊断价值优于尿HBV DNA与血清HBV DNA、血清HBsAg、血清HBeAg联合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断价值。结论尿HBV DNA可能作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一种新无创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hbv DNA 乙型肝炎病毒 肾小球肾炎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肝组织HBV cccDNA与血清学标志物变化的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春颖 刘成永 +2 位作者 周冬青 王骥 杨青松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44-46,56,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肝组织乙型肝炎病毒(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与相关血清学标志物变化。方法 88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96周。分别于0、24周、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肝组织乙型肝炎病毒(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与相关血清学标志物变化。方法 88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96周。分别于0、24周、48周、96周检测肝组织中和血清HBV cccDNA、血清HBV DNA、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HBeAg定量,并分析肝组织HBV cccDNA与血清学标志物变化的关系。结果与基线比较,治疗后24周时患者肝组织HBV cccDNA,血清HBV cccDNA,血清HBV DNA和HBs Ag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24周和48周比较:肝组织HBV cccDNA,血清HBV cccDNA,血清HBV D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8周与96周检测指标相比:肝组织HBV cccDNA定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BV DNA定量和血清HBV cccDNA定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HBs Ag和HBeA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BV DNA定量和血清HBV cccDNA定量同步下降幅度大于肝组织cccDNA定量和HBs Ag、HBeAg定量,肝组织HBV cccDNA定量、HBs Ag、HBeAg定量在48周后逐步趋于稳定。血清HBs Ag、HBeAg定量与肝组织HBV cccDNA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血清HBs Ag、HBeAg定量检测能更准确、方便、快捷指导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hbv CCCDNA hbv DNA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E抗原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癌中HBV cccDNA水平与突变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罗璇 黄瑶 +2 位作者 陈彦猛 黄爱龙 胡源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52-556,共5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相关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 DNA)水平与突变关系。方法:运用特异性荧光定量PCR定量分析了12例肝癌组织和癌...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相关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 DNA)水平与突变关系。方法:运用特异性荧光定量PCR定量分析了12例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乙肝病毒复制水平的表征因子HBV ccc DNA,HBV total DNA及前基因组RNA(pregenome RNA,pg RNA)的表达水平,再用滚环扩增(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RCA)特异性扩增癌组织中HBV ccc DNA,测序分析了病毒基因组4个编码调控区域pre C/C、RT、X、pre S中ccc DNA序列的突变。最后检测了肿瘤组织ccc DNA的AP位点。结果:HBV ccc DNA在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3.32 copies/cell vs.9.64 copies/cell,P=0.029),但是HBV总DNA和pg RNA的表达没有明显差异(16.94 copies/cell vs.12.18 copies/cell,P=0.325,75.54 copies/cell vs.22.46 copies/cell,P=0.128);在肝癌组织中,HBV ccc DNA pre C/C和X区间,G-A突变是主要的突变类型;其次,pre C/C和X区域发生G-A突变的位置上,均更倾向于GA二联核苷酸组合方式,在肝癌中所占比例为37.1%和40%。最后,肿瘤组织中APE1酶处理后,HBV ccc DNA水平明显下降(1 011 copies/μl vs.501.8 copies/μl,P=0.058)。结论:HBV ccc DNA水平在癌组织中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可能与癌组织中HBV ccc DNA发生大量GA突变及形成的AP位点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癌 hbv共价闭合环状DNA 序列突变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HBV DNA和HBV-M及肝功能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彩东 吴斌 +2 位作者 陈锡莲 段正军 田鹏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936-938,共3页
目的探讨兰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前S1抗原(Pre-S1Ag)与HBV DNA、HBV-M及肝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905例HBV感染者(HBV感染组)及10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Pre-S1Ag、HBV-M、HBV DNA和肝功能检测。结果 905例标本... 目的探讨兰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前S1抗原(Pre-S1Ag)与HBV DNA、HBV-M及肝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905例HBV感染者(HBV感染组)及10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Pre-S1Ag、HBV-M、HBV DNA和肝功能检测。结果 905例标本中,Pre-S1Ag和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68.51%(620/905)和67.96%(615/9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0.064,P>0.05);570例HBeAg阳性组中,HBV Pre-S1阳性率为85.08%(485/570),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的Pre-SAg1阳性率40.30%(135/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881,P<0.01)。Pre-S1Ag阳性组与阴性组ALT、AST异常率分别为53.22%、25.96%和51.29%、3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ALT=53.148,P<0.001,χ2AST=66.635,P<0.001)。结论 Pre-S1Ag是乙肝病毒感染与复制的可靠指标,与HBV-DNA阳性相关度高,是对HBeAg的重要补充和加强,可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更及时可靠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hbv前S1抗原 hbv血清标志物 hbv-DNA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变异与血清HBeAg及HBV DNA的关系 被引量:8
8
作者 陆建荣 蒋文 薛建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348-1350,共3页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 (HBV ) c基因启动子 (BCP)变异与 e抗原及 HBV DNA含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错配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C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 P)分析及荧光定量 PCR(FQ- PCR)对 10 5例血清 HBV DNA阳性 HBV感染者进行 HBV...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 (HBV ) c基因启动子 (BCP)变异与 e抗原及 HBV DNA含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错配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C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 P)分析及荧光定量 PCR(FQ- PCR)对 10 5例血清 HBV DNA阳性 HBV感染者进行 HBV BCP基因变异及 HBV DNA定量测定。结果 :BCP变异组 HBe Ag阴性率为 84 .4 % (5 4 / 6 4 ) ,非 BCP变异组为2 6 .8% (11/ 4 1)。 BCP变异组 HBV DNA含量在 HBe Ag+ 病例 (10 8.79± 0 .85vs 10 7.4 8± 0 .39copy/ ml,P <0 .0 1)及 HBe Ag- 病例(10 8.0 5± 1 .1 6 vs10 6 .55± 0 .91 copy/ ml,P<0 .0 1)中均较非 BCP变异组高。结论 :HBV BCP变异在下调前 c/ c基因表达的同时可能促进 HBV复制 ,对 HBs Ag+ / HBe Ag- 患者需要进一步检测 HBV DNA,以免由于基因变异导致将 HB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 基因变异 HBCAG hbv DNA 荧光定量PCR法 乙型肝炎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HBcAg免疫优势CTL表位多肽在HBV转基因小鼠体内的免疫学功能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石统东 边疆 +4 位作者 万瑛 贾正才 周伟 邹丽云 吴玉章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6-189,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乙型肝炎 (Hepatitisbvirus,HBV)核心抗原免疫优势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ytotoxicTlympho cyte,CTL)表位的治疗性多肽抗原组分、结构以及在HBV转基因小鼠体内的免疫学功能。方法 用分子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设计基于HBV核... 目的 探讨基于乙型肝炎 (Hepatitisbvirus,HBV)核心抗原免疫优势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ytotoxicTlympho cyte,CTL)表位的治疗性多肽抗原组分、结构以及在HBV转基因小鼠体内的免疫学功能。方法 用分子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设计基于HBV核心抗原免疫优势性CTL表位、Pre S2B细胞表位及破伤风类毒素通用TH 表位的治疗性多肽疫苗候选分子 ,经Merrifield固相多肽合成技术合成 ,经高效液相色谱 (HPLC)纯化、鉴定。以HBV转基因小鼠为试验对象 ,进行体内免疫学功能研究。结果 所设计治疗性多肽分子可在体诱导较强的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应答和适度的抗体反应 ,并抑制HBV特异性抗原的分泌和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结论 提示所设计基于HBV核心抗原免疫优势性CTL表位、Pre S2B细胞表位及破伤风类毒素通用TH 表位的多肽分子可作为乙型肝炎治疗性多肽疫苗候选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HBCAG 免疫 CTL 表位多肽 hbv转基因 小鼠 体内 免疫学功能 研究
下载PDF
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HBeAg及HBV DNA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 被引量:15
10
作者 吴丽萍 张建军 +2 位作者 杜瑞清 王艳 王建彬 《肝脏》 2009年第4期269-271,共3页
目的了解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改变特征,并分析血清HBeAg及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选取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90例,行肝穿刺病理检查,依据血清HBeAg及HBV DNA将患者分组,分别比较HB... 目的了解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改变特征,并分析血清HBeAg及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选取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90例,行肝穿刺病理检查,依据血清HBeAg及HBV DNA将患者分组,分别比较HBeAg阳性和阴性组及HBV DNA阳性和阴性组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结果。结果90例患者100%存在肝组织损伤,其中肝硬化8例(8.9%);慢性乙型肝炎轻度62例(68.9%),中度8例(8.9%),重度12例(13.3%)。82例病理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中,炎症分级G≥2者30例(36.6%);纤维化分期S≥2者28例(34.15%)。HBeAg阴性组病理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均明显重于阳性组(P值均<0.05)。HBV DNA阴性和阳性组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皆非"正常";血清HBeAg、HBV DNA均不能反映肝脏损伤情况;对此类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应考虑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E抗原 hbv DNA 肝组织病理
下载PDF
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新生儿及其母亲HBV基因结构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苏海霞 闫永平 +2 位作者 徐德忠 李端 卢娟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 :探讨HBV基因变异与宫内感染的关系 .方法 :扩增 2对发生宫内感染的新生儿及母亲血清中 2 5kbHBVDNA ,克隆、测序并分析其基因结构 .同时用免疫染色法检测孕妇胎盘组织HBsAg .结果 :母婴HBVDNA序列中 ,前S1、前S2和S区都发生突变... 目的 :探讨HBV基因变异与宫内感染的关系 .方法 :扩增 2对发生宫内感染的新生儿及母亲血清中 2 5kbHBVDNA ,克隆、测序并分析其基因结构 .同时用免疫染色法检测孕妇胎盘组织HBsAg .结果 :母婴HBVDNA序列中 ,前S1、前S2和S区都发生突变并且导致相应编码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发生改变 ,其中以前S2区突变率为最高 (P <0 0 1) ;而前C、C区基因只有少数核苷酸发生沉默突变 .孕妇胎盘组织各层细胞中均有HBsAg阳性信号 .结论 :新生儿HBV的细胞源性宫内感染可能主要与HBV突变株的前S/S区的基因变异有关 ,而前C/C区相对比较保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 新生儿 母亲 hbv基因结构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血清学模式与病毒载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臧红 陈国凤 +4 位作者 纪冬 邵清 李梵 王慧芬 陈菊梅 《传染病信息》 2008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血清学模式、HBV DNA、肝功能,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史、血清病毒学指标、肝功能,按不同的指标进行分组、比较。结果168例乙型肝... 目的通过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血清学模式、HBV DNA、肝功能,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史、血清病毒学指标、肝功能,按不同的指标进行分组、比较。结果16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以HBV DNA阳性者占绝大多数(91.0%),其中HBeAg阴性者占81.0%;分组比较提示HBV DNA阳性组ALT、AST显著高于阴性组,ALT异常组HBV DNA载量明显高于ALT正常组(P<0.01);不同Child-Pugh分级之间HBV DNA载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以HBV DNA阳性及HBeAg阴性者居多,HBV DNA呈较高水平复制者,肝脏炎症损害亦较重,故应及早予以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hbv DNA 肝功能 病毒治疗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HBV DNA及HBeAg关系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颖 王雪莲 +1 位作者 刘沛 高颖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9-320,共2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前S1抗原 (PreS1Ag)与HBVDNA和HBeAg之间的关系 ,以评价其在乙肝诊疗中的作用。方法 用ELISA法对 2 2 5例HBeAg阳性标本进行PreS1Ag和HBV血清标志物的检测 ,用PCR-ELISA法测定HBVDNA。结果 PreS1Ag在HBV...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前S1抗原 (PreS1Ag)与HBVDNA和HBeAg之间的关系 ,以评价其在乙肝诊疗中的作用。方法 用ELISA法对 2 2 5例HBeAg阳性标本进行PreS1Ag和HBV血清标志物的检测 ,用PCR-ELISA法测定HBVDNA。结果 PreS1Ag在HBVDNA和HBsAg阳性组织中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相应的阴性组(均为P <0 0 1)。HBeAg阴性组中PreS1Ag的检出率为 4 3 0 % ,PreS1Ag与HBVDNA的符合率为 70 6 % ,与HBeAg的符合率为 6 8 4 %。结论 PreS1Ag与HBVDNA、HBeAg呈良好的相关性。作为反映HBV感染和复制的指标 ,PreS1Ag较HBeAg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前S1抗原 hbv血清标志物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与HBV DNA检测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吴正林 刘玢 +4 位作者 肖桂初 刘键 林广城 吴意 陆学东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7年第4期479-481,共3页
目的探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LHBs)用于临床乙型肝炎诊断的实验价值及与乙肝病毒D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荧光定量PCR法对600例HBsAg阳性血清标本进行LHBs及HBV DNA平行检测。结果①在600例HBsAg阳... 目的探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LHBs)用于临床乙型肝炎诊断的实验价值及与乙肝病毒D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荧光定量PCR法对600例HBsAg阳性血清标本进行LHBs及HBV DNA平行检测。结果①在600例HBsAg阳性血清中HBV DNA阳性率为76.17%(457/600),LHBs的阳性率为77.33%(464/600),二者无显著差异(χ2=0.696,P>0.05);②300份HBeAg阳性血清中,HBV DNA、LHBs阳性率分别为95.0%(285/300)9、6.0%(288/300);300份HBeAg阴性血清中,HBV DNA、LHBs阳性率分别为57.33%(172/300)、58.67%(176/300),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725,P>0.05;χ2=0.253,P>0.05)。③LHBs含量与HBV DNA拷贝数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948。结论定量检测LHBs有助于了解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大蛋白 hbv DNA HBEAG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血清HBV DNA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启华 杨红 +3 位作者 许正锯 陈先礼 黄以群 王崇国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525-527,共3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基因型与血清HBVDNA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核酸杂交和酶联显色技术以及荧光定量PCR技术 ,分别对 12 3例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进行HBVDNA基因分型和血清HBVDNA水平的测定。结果 泉州地区CHB患者的...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基因型与血清HBVDNA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核酸杂交和酶联显色技术以及荧光定量PCR技术 ,分别对 12 3例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进行HBVDNA基因分型和血清HBVDNA水平的测定。结果 泉州地区CHB患者的HBV基因型以B型为主 ,其次为C型 ,部分以D型和混合型存在 ,分别占 74 80 %、17 0 7%、3 2 5 %和 5 69% ,无A、E、F型。C基因型的HBVDNA水平 (log值 )为 7 0 5± 1 3 5 ,显著高于B基因型的 6 3 2± 1 0 6,P <0 0 1;而C基因型的HBeAg含量为5 3 62± 2 5 3 2 ,亦显著高于B基因型的 40 1l± 15 17,P <0 0 1。C基因型患者的TBIL、ALT、AST均显著高于B基因型 ,而白蛋白水平则显著低于B基因型 ,P <0 0 1。结论 泉州地区CHB患者以B基因型为主 ,部分以C型、D型和混合型存在。C基因型的血清HBVDNA水平显著高于B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hbv 患者 C基因 B基因 CHB DNA水平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DNA基因 核酸杂交 PCR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BCP及PC区变异与拉米夫定治疗后HBV DNA反弹的关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苏明华 江建宁 +2 位作者 周元平 陈茂伟 刘志红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3期3507-3513,共7页
目的:探讨HBV基因型、C区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及前C(PC)区变异与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后HBV DNA反弹的关系.方法:应用多引物对巢式PCR法,PCR-序列分析法,检测拉米夫定治疗27例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组),以及19例从未用过抗病毒治疗患者(对照组... 目的:探讨HBV基因型、C区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及前C(PC)区变异与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后HBV DNA反弹的关系.方法:应用多引物对巢式PCR法,PCR-序列分析法,检测拉米夫定治疗27例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组),以及19例从未用过抗病毒治疗患者(对照组)的HBV基因型PC区,BCP的突变位点.结果:27例HBV DNA反弹的患者9例检出G1896A变异率高于对照组(33.33% vs 5.26%,P<0.05),4例检出C1856T变异(14.81%).治疗组4份治疗前标本未检出G1896A、C1856T和BCP变异.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PC(G1896A)及BCP(A1762T+G1764A)双变异的患者中B基因型的构成比增高,分别为75%和50%,C基因型的构成比下降,分别为25%和50%.其中在BCP(A1762T+G1764A)变异患者中B、C基因型构成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4例HBV DNA反弹患者治疗前未检出有基因变异,治疗后有2例检出变异,BCP变异1例,BCP+PC变异1例.27例HBV DNA反弹患者BCP变异4例,PC变异2例,BCP+PC变异8例.结论:BCP(T1762/A1764)变异、PC区(G1896A)变异可能与拉米夫定治疗后HBV DNA反弹有关.病毒变异导致的HBV DNA反弹可以是单基因变异引起,也可以是多个基因联合变异引起,拉米夫定治疗后B基因型患者更易发生A1762T+G1764A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BCP PC区变异 拉米夫定治疗 hbv DNA反弹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杨志 陈兰英 +1 位作者 周铭 周丽霞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 (即“乙肝五项”)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用ELISA法检测 4 5 7例HBsAg(+)血清 ,分析其“乙肝五项”与前S1抗原之间的关系。 结果 :前S1抗原与“乙肝五项”有不同的相关性 ,其具有独立的检...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 (即“乙肝五项”)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用ELISA法检测 4 5 7例HBsAg(+)血清 ,分析其“乙肝五项”与前S1抗原之间的关系。 结果 :前S1抗原与“乙肝五项”有不同的相关性 ,其具有独立的检测价值。结论 :前S1抗原作为HBV感染、复制的指标较HBeAg更敏感 ,与乙型肝炎的活动性有关 ,对“乙肝五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前S1抗原 hbv血清标志物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HBV DNA与血清病毒标志物的关系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志红 常曼丽 +2 位作者 张淑云 刘伟 杜博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75-277,共3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者HBVDNA检出情况及其与血清病毒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 PCR)检测 2 0 0份HBV感染者血清中HBVDNA含量 ,同时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HBV 5项血清标志物。结果  2 0 0份血清中 ,...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者HBVDNA检出情况及其与血清病毒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 PCR)检测 2 0 0份HBV感染者血清中HBVDNA含量 ,同时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HBV 5项血清标志物。结果  2 0 0份血清中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不同组合组的HBVDNA阳性率有差异 ,HBsAg、HBeAg和 (或 )HBcAb阳性组阳性率约为 98.1% ,其中 96 %以上HBVDNA≥ 10 4copy/ml;HBsAg、HBcAb和 (或 )HBeAb阳性组HBVDNA阳性率约为 76 .5 % ,但其中 90 %以上HBVDNA≤ 10 4copy/ml;单纯HBV抗体阳性组HBVDNA阳性率约为13.0 % ,但均为HBVDNA≤ 10 3 copy/ml。三组间HBVDNA阳性率及分布均有明显差异 (P <0 .0 5 )。而且HBVDNA含量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结论 FQ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hbv DNA 实时荧光定量PCR gI~清病毒标志物
下载PDF
叶下珠有效部位抗鸭乙型肝炎病毒及体外抗HBV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压西 郭树华 +3 位作者 齐珍元 温志坚 彭龙玲 曹毓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9年第6期16-18,共3页
本文观察了叶下珠有效部位总提取物对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的影响,结果150 、300 、600 mg/kgig 2 周和1 个月均可使血清DHBVDNA 滴度总体水平明显降低,停药后回升不明显。用药1 个月还可使ALT 明显降低,肝组织病理改变减轻。体外试... 本文观察了叶下珠有效部位总提取物对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的影响,结果150 、300 、600 mg/kgig 2 周和1 个月均可使血清DHBVDNA 滴度总体水平明显降低,停药后回升不明显。用药1 个月还可使ALT 明显降低,肝组织病理改变减轻。体外试验70 、100μg/ml 能抑制2-2-15 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HBeAg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下珠 2.2.15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 Dhbv 动物实验 有效部位提取物 hbv活性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与病毒复制标志物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芳建 胡雅国 +1 位作者 陆军 程胜利 《浙江预防医学》 2005年第6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患者 DNA 相关性探讨 血清hbv 乙型肝炎病毒(hbv)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 乙型肝炎病毒复制 PHSA-Re 联合检测 复制指标 hbv复制 PRES1 PRES2 HBeAg 检测指标 多项指标 相互关系 敏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