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cDNA-AFLP技术鉴定甘蓝显性核不育基因相关表达序列 被引量:14
1
作者 娄平 王晓武 +1 位作者 Guusje.Bonnema 方智远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68-672,共5页
利用cDNA-AFLP技术,比较分析了一个甘蓝与两个青花菜自交系回交转育的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材料与对应可育亲本植株花蕾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差异。将花蕾混合提取RNA合成cDNA建立6个cDNA池,分析128个引物组合获得了26000个片段,共鉴定24... 利用cDNA-AFLP技术,比较分析了一个甘蓝与两个青花菜自交系回交转育的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材料与对应可育亲本植株花蕾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差异。将花蕾混合提取RNA合成cDNA建立6个cDNA池,分析128个引物组合获得了26000个片段,共鉴定24个片段与雄性不育相关,其中13条表现为质的差异,11条表现为量的差异;将其中引物组合A16T15产生的300 bp左右的差异片段进行克隆测序,BLAST结果表明,该序列与花粉特异性相关的硫氧还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NA-AFLP 技术鉴定 甘蓝 显性核不育基因 基因表达 基因序列
下载PDF
利用太谷显性核不育基因育成优质高产冬小麦新品种——京核5号 被引量:1
2
作者 袁振东 张继新 《北京农业科学》 2000年第1期11-14,共4页
我国发现并鉴定的受显性单基因控制的核不育材料是特有的珍贵种质资源,可利用它选育新种质和新品种。京核5号就是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育成的新资源,然后再用常规杂交法培育的优质高产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主要特点是秆矮,抗倒伏,抗条锈性... 我国发现并鉴定的受显性单基因控制的核不育材料是特有的珍贵种质资源,可利用它选育新种质和新品种。京核5号就是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育成的新资源,然后再用常规杂交法培育的优质高产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主要特点是秆矮,抗倒伏,抗条锈性强,成穗多,落黄好,千粒重高,优质高产。1998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被列入北京市“126”种子工程在生产中推广。实践证明,太谷显性核不育基因的研究利用,为我国小麦育种工作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 显性核不育基因 品种 5号 冬小麦
下载PDF
水稻三明显性核不育基因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15
3
作者 黄显波 田志宏 +3 位作者 邓则勤 郑家团 林成豹 唐江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865-1868,共4页
2001年在福建省尤溪县西城镇凤元村进行两系核不育系育性鉴定时,在SE21S/Basmati 370组合编号为S221的800多株F2代分离群体中发现1株与其他不育株的花粉败育形态不同的植株。经测交、回交、姐妹交的后代育性分离调查,不育株与可育株呈1... 2001年在福建省尤溪县西城镇凤元村进行两系核不育系育性鉴定时,在SE21S/Basmati 370组合编号为S221的800多株F2代分离群体中发现1株与其他不育株的花粉败育形态不同的植株。经测交、回交、姐妹交的后代育性分离调查,不育株与可育株呈11分离,以不育株为母本与普通品种配制杂交组合,其后代育性呈11分离,可育株后代分离不出不育株,表明S221不育性受核内1对显性不育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显性雄性核不基因 无花粉型
下载PDF
水稻显性核不育基因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黄显波 唐江霞 邓则勤 《三明农业科技》 2006年第3期2-4,共3页
关键词 显性核不育基因 杂交水稻 萍乡显性核不水稻 雄性不育材料 隐性核不 显性核不材料 四川农业大学 遗传理论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显性核雄性不育基因的AFLP标记鉴定 被引量:4
5
作者 程勇 邹崇顺 +4 位作者 李云昌 李桂英 郑普英 张学昆 刘胜毅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8-151,156,共5页
甘蓝型油菜双基因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统受一对显性不育基因和一对显性上位抑制基因共同控制,不育单株的基因型为MsMsrfrf和Msmsrfrf。为了在育种过程中高效筛选后代单株基因型,本研究利用一个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杂合两型系70056AB(Msm... 甘蓝型油菜双基因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统受一对显性不育基因和一对显性上位抑制基因共同控制,不育单株的基因型为MsMsrfrf和Msmsrfrf。为了在育种过程中高效筛选后代单株基因型,本研究利用一个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杂合两型系70056AB(Msmsrfrf×msmsrfrf)构建的兄妹交分离群体,采用AFLP技术,在480对AFLP引物中筛选到一个与不育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P9M14-130。利用P9M14-130引物对70056AB的88个单株进行检测,发现该标记与雄性不育基因间的交换率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显性核不育基因 AFLP标记
下载PDF
Ch型谷子显性核不育基因利用进展
6
作者 罗永辉 《中国农技推广》 1996年第4期25-25,共1页
我国继70年代获得太谷核显性雄性不育小麦基因后,通过“七五”、“八五”攻关,内蒙古赤峰市农科所和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下农科所等单位协作攻关,又获得了Ch型谷子显性核不育基因。1995年转育成Ch—2等一批不同类型的显性核... 我国继70年代获得太谷核显性雄性不育小麦基因后,通过“七五”、“八五”攻关,内蒙古赤峰市农科所和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下农科所等单位协作攻关,又获得了Ch型谷子显性核不育基因。1995年转育成Ch—2等一批不同类型的显性核不育系,并选育成显性矮秆核不育纯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核不育基因 基因利用 谷子 互作 杂交组合 显性雄性不育 不育 配合力 品种间杂交 河北省张家口市
原文传递
甘蓝型油菜核不育材料Shaan-GMS不育基因的RAPD标记 被引量:10
7
作者 胡胜武 刘胜毅 +5 位作者 于澄宇 郭学兰 赵惠贤 胡小加 路明 刘越英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7,共3页
以825条10碱基随机引物对甘蓝型油菜Shaan-GMS转育的杂合近等基因系220AB的可育群体和不育群体进行PCR扩增,其中632条引物共扩增出2043条带,引物BA1102在220AB的可育群体及不育群体间扩增出2条多态性条带,BA1102.500只在220AB的不育群... 以825条10碱基随机引物对甘蓝型油菜Shaan-GMS转育的杂合近等基因系220AB的可育群体和不育群体进行PCR扩增,其中632条引物共扩增出2043条带,引物BA1102在220AB的可育群体及不育群体间扩增出2条多态性条带,BA1102.500只在220AB的不育群体中出现,BA1102.1000在220AB的不育群体中缺失。进一步对单株PCR分析表明,15株不育株都扩增出了BA1102,500条带;未扩增出BA1102.1000条带,而15株可育株的扩增结果相反,说明BA1102.500是与Shaan-GMS的显性核不育基因Ms相连锁的阳性带。在恢保关系相同的双显性核不育材料6CA的F_1可育和不育群体中,BA1102未获得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Shaan-GMS 显性核不育基因 RAPD标记 杂种优势利用
下载PDF
毕生心血育谷种─—记首次发现谷子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的胡洪凯研究员
8
作者 曲维东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1997年第3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显性雄性核不 首次发现 质互作型雄性不育 谷子 显性核不育基因 杂种优势利用 基因互作 恢复源 人工授粉 内蒙古自治区
下载PDF
冬小麦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转育研究
9
作者 丁志远 杨丽萍 《甘肃农业科技》 1999年第2期14-15,共2页
经6a的冬小麦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转育研究,转育出遗传稳定、背景各异且有利用价值的显性核不育冬小麦材料20个,选育出具有八倍体小偃麦特征的显性核不育株系4个,获得了5个高度不育或完全不育的蓝粒标记核不育株系,转育出具有... 经6a的冬小麦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转育研究,转育出遗传稳定、背景各异且有利用价值的显性核不育冬小麦材料20个,选育出具有八倍体小偃麦特征的显性核不育株系4个,获得了5个高度不育或完全不育的蓝粒标记核不育株系,转育出具有显性矮秆基因标记显性核不育冬小麦材料8个,这些材料的转育成功,为冬小麦轮回选择育种利用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材料。同时根据陇东冬小麦的育种目标组建了水、旱地两大轮回选择群体及10个亚组群。创新的小麦种质资源,对小麦远缘杂交和特异种属基因库拓建具有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核不育基因 冬小麦 轮回选择
下载PDF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库拓建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政卿 雷振生 +1 位作者 赖菁茹 杨会民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2-65,共4页
利用国内外 2 0多个抗白粉病种质资源及农艺性状优良的推广种组成抗白粉病轮回选择群体 ,建立动态的抗白粉病基因库 ,并通过对不同世代群体内可育株选择 ,选育小麦新品种。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轮回选择 显性核不育基因 抗病基因 抗病
下载PDF
水稻雄性不育新材料SC316的育性遗传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台德卫 易成新 +2 位作者 黄显波 杨剑波 李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6-420,共5页
采用连续回交方法,将SC316不育基因转育到中籼898品种中,研究不同世代回交群体、姊妹交群体及可育单株后代群体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SC316不育基因在这些群体中的表现符合1对显性核不育基因遗传规律,该不育材料携带有显性核不育基因。
关键词 水稻 雄性不育 显性核不育基因
下载PDF
小麦Tal轮回——交替选择育种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焕英 张宪营 +2 位作者 谷良治 陆莉 王奉之 《河北农业科学》 2004年第1期46-49,共4页
利用Ta1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 ,创立了Ta1轮回—交替选择育种技术。通过多个优异亲本的复合杂交组建轮回选择群体 ,经C4~ 6代的轮回选择以及轮选后代的逆境与非逆境环境的交替选择 ,使基因广泛交流和重组 ,实现了主效基因的有效结合和微... 利用Ta1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 ,创立了Ta1轮回—交替选择育种技术。通过多个优异亲本的复合杂交组建轮回选择群体 ,经C4~ 6代的轮回选择以及轮选后代的逆境与非逆境环境的交替选择 ,使基因广泛交流和重组 ,实现了主效基因的有效结合和微效基因的相互累加。产生了丰富多样的基因型 ,育成了一批遗传基础丰富 ,背景广阔 ,具有多抗、节水、高产稳产特性的小麦新品种和苗头品系 ,为抗逆性小麦育种开辟了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交替选择 种技术 Tal显性雄性核不基因 植物
下载PDF
Genetic Analysis and Mapping of Genes Involved in Fertility of Pingxiang Dominant Genic Male Sterile Rice 被引量:8
13
作者 黄廷友 王玉平 +2 位作者 马炳田 马玉清 李仕贵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16-622,共7页
Pingxiang-dominant genic male sterile rice (PDGMSR) was the first dominant genic male sterile mutant identified in rice (Oryza sativa L.), and the corresponding dominant genic male sterile gene was designated as M... Pingxiang-dominant genic male sterile rice (PDGMSR) was the first dominant genic male sterile mutant identified in rice (Oryza sativa L.), and the corresponding dominant genic male sterile gene was designated as Ms-p. The fertility of PDGMSR can be restored by introduction of a dominant epistatic fertility restoring gene in some rice varieties. In the present study, E823, an indica inbred rice variety, restored the fertility of PDGMSR, and the genetic pattern was found to be consistent with a dominant epistatic model, therefore, the dominant epistatic fertility restorer gene was designated as Rfe. The F2 population from the cross of PDGMSR/E823 was developed to map gene Rfe. The F2 plants with the genotypes Ms-pMs-pRferfe or Ms-pms-pRferfe were used to construct a fertile pool, and the corresponding sterile plants with genotypes Ms-pMs-prferfe or Ms-pms-prferfe were used to con- struct a sterile pool. The fertility restoring gene Rfe was mapped to one side of the microsatellite markers RM311 and RM3152 on rice chromosome 10, with genetic distances of 7.9 cM and 3.6 cM, respectively. The microsatellite markers around the location of the Ms-p gene were used to finely map the Ms-p gene.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microsatellite markers RM171 and RM6745 flanked the Ms-p gene, and the distances were 0.3 cM and 3.0 cM, respectively. On the basis of the sequence of rice chromosome 10, the physical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markers is approximately 730 kb. These findings facilitates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AS) of genes Ms-p and Rfe in rice breeding programs, and cloning them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minant epistatic fertility restoring gene dominant genic male sterile gene mapping PDGMSR
下载PDF
全国反映我国小麦主体学科发展的里程碑──《中国小麦学》评介
14
作者 陆懋曾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51-51,共1页
全国反映我国小麦主体学科发展的里程碑──《中国小麦学》评介陆懋曾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小麦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发展小麦生产争取夏粮丰收,不仅对改善人民生活、提高农民收... 全国反映我国小麦主体学科发展的里程碑──《中国小麦学》评介陆懋曾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小麦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发展小麦生产争取夏粮丰收,不仅对改善人民生活、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加快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的里程碑 小麦栽培 小麦 小麦生产 种和栽培 太谷显性核不育基因 杂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诱变 作物科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