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晋祠泉域罗家曲至龙尾头段生态补水分析
1
作者 宋必连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3年第3期21-23,50,共4页
晋祠泉是“三晋第一名泉”,在大规模采矿以及过度开采地下水的双重破坏下,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于1994年4月30日出现了断流。文章针对晋祠泉域罗家曲至龙尾头段生态补水工程进行分析;在汾河干流上游强渗漏段自上而下兴建了4座拦河闸坝进行... 晋祠泉是“三晋第一名泉”,在大规模采矿以及过度开采地下水的双重破坏下,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于1994年4月30日出现了断流。文章针对晋祠泉域罗家曲至龙尾头段生态补水工程进行分析;在汾河干流上游强渗漏段自上而下兴建了4座拦河闸坝进行生态补水,可加大地表水的下渗量和晋祠泉域岩溶水的入渗补给量,从而促进地下水位抬升,推动晋祠泉早日实现复流,同时也能改善汾河河道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水 拦河闸坝 过流能力 晋祠泉
下载PDF
山西晋祠泉在引水条件下的可再生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才志 王金生 林学钰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1-16,共6页
应用模糊线性回归与时间序列分析手段 ,通过分析长期动态资料 ,建立起晋祠泉流量与降水量、汾河渗漏量、矿坑排水量及人工开采量之间的模糊关系方程 ;在此基础上预测了在万家寨引黄工程完工后 ,晋祠泉域在地下水得到涵养条件下的可再生... 应用模糊线性回归与时间序列分析手段 ,通过分析长期动态资料 ,建立起晋祠泉流量与降水量、汾河渗漏量、矿坑排水量及人工开采量之间的模糊关系方程 ;在此基础上预测了在万家寨引黄工程完工后 ,晋祠泉域在地下水得到涵养条件下的可再生性 ,同时还预测了不同方案调控条件下 ,晋祠泉的大致出流时间。在一般情况下 ,晋祠泉的大致出流时间在 2 0 0 7~ 2 0 0 9年之间。为了实现晋祠早日复流 ,节流是今后最重要的管理措施 ,同时应该注意晋祠泉的水质保护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祠泉 可再生性 模糊预测 时间序列分析 引水条件 岩溶地下水 降水量 开采量
下载PDF
基于修正PI模型的晋祠泉域岩溶水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张佩 郑秀清 臧红飞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7-51,共5页
为有效管理和应用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资源,需要确定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保护带。根据晋祠泉域水文地质条件及岩溶地下水特征,在PI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增加煤层开采S和人工排泄Ad两个影响因子,构建PISAd指标体系,应用CIM-AHP评价体系,基于GI... 为有效管理和应用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资源,需要确定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保护带。根据晋祠泉域水文地质条件及岩溶地下水特征,在PI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增加煤层开采S和人工排泄Ad两个影响因子,构建PISAd指标体系,应用CIM-AHP评价体系,基于GIS技术,对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脆弱性分区面积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高脆弱区38.3%、较高脆弱区26.8%、中等脆弱区18.0%、较低脆弱区9.8%和低脆弱区7.1%。高脆弱区主要集中在灰岩裸露区、汾河渗漏段以及煤层带压开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下水 脆弱性评价 PI模型 晋祠泉
下载PDF
基于EOF和M-K的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水化学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凯 郑秀清 +1 位作者 贾振兴 臧红飞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0-697,共8页
为研究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的时空变化规律,以2001-2014年该泉域内具代表性的岩溶水监测点水质资料为基础,以pH值、7大主要离子及TDS作为因子,运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与Mann-Kendall(M-K)突变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晋祠泉域14年... 为研究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的时空变化规律,以2001-2014年该泉域内具代表性的岩溶水监测点水质资料为基础,以pH值、7大主要离子及TDS作为因子,运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与Mann-Kendall(M-K)突变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晋祠泉域14年的水化学场进行时空结构分离。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特征上,pH值由北向南逐渐减小,汾河中段以南出现低值区;Ca^(2+)、Mg^(2+)、HCO^-_3、SO^(2-)_4和TDS的空间变化趋势相似,整体上均是由北向南逐渐增加,等值线在古交一带较周围地区升高;K^++Na^+和Cl^-含量在整个泉域普遍较低,但K^++Na^+在泉域边界处的王封和西寨一带含量升高,Cl^-在古交以及西华苑处增高。在时间演化特征上,从2001-2014年pH值、Mg^(2+)、K^++Na^+、HCO^-_3和Cl^-含量基本在平均值上下波动;Ca^(2+)和SO^(2-)_4含量逐年降低,且分别在2008年和2009年之后呈明显的下降趋势;TDS在2005-2007年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在其它时段下降趋势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水化学 时空变化特征 EOF Mann-Kendall突变分析 晋祠泉
下载PDF
晋祠泉域地下水开采决策的风险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束龙仓 朱元生生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6期90-93,共4页
以山西省太原市晋祠泉为例 ,在简要阐述研究区基本条件及风险分析基本概念的基础上 ,对该泉域地下水开采决策进行了风险分析 ,计算泉水发生断流的概率 ,分析断流对工农业生产、旅游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
关键词 晋祠泉 地下水开采 风险分析 开发利用
下载PDF
山西晋祠泉复流时间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 被引量:5
6
作者 孙才志 宫辉力 《山地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372-376,共5页
由于岩溶地下水的长期过量开采 ,晋祠泉自 1994年出现断流至今 ,目前正在兴建中的万家寨引黄工程将使晋祠泉域的地下水得到一定程度的涵养 ,因此晋祠泉能否与何时复流已经成为许多人关心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应用一种改进的人工... 由于岩溶地下水的长期过量开采 ,晋祠泉自 1994年出现断流至今 ,目前正在兴建中的万家寨引黄工程将使晋祠泉域的地下水得到一定程度的涵养 ,因此晋祠泉能否与何时复流已经成为许多人关心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应用一种改进的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来分析预测晋祠泉的流量变化态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山西 晋祠泉 复流时间 岩溶地下水 万家寨引黄工程
下载PDF
晋祠泉补水工程的地下水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菅宇翔 范永平 +1 位作者 孙瑞 魏路锋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2016年第3期20-22,共3页
泉域补水可能对地下水水质及水位带来一定影响,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结合晋祠泉补水工程,通过确定补水水质标准,评价补给工程对泉域地下水水质及水位的影响,提出泉域地下水保护和监控措施。为今后同类泉域补水工程的开发和保护提供良... 泉域补水可能对地下水水质及水位带来一定影响,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结合晋祠泉补水工程,通过确定补水水质标准,评价补给工程对泉域地下水水质及水位的影响,提出泉域地下水保护和监控措施。为今后同类泉域补水工程的开发和保护提供良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祠泉 地下水 补水工程 环境影响
下载PDF
山西晋祠泉域地下水位回升原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扭串 《山西水利科技》 2017年第1期61-63,共3页
通过对晋祠泉域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和水文资料的分析研究,确定泉域地下水位回升的主要原因是关井压采和煤炭资源整合压采,汾河清水复流等水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对泉域地下水位回升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 晋祠泉 岩溶地下水 关井压采 水位 回升
下载PDF
北方断流岩溶大泉复流的生态修复模式与复流措施效果的定量评价——以山西太原晋祠泉为例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志恒 梁永平 +5 位作者 唐春雷 申豪勇 赵春红 郭芳芳 谢浩 赵一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26-1738,共13页
岩溶大泉是中国北方岩溶地下水的主要天然排泄形式,它们集供水、旅游、生态等功能于一体,是重要的自然资源。自20世纪后期,受自然、特别是人类大规模开发、采煤等活动的影响,有近30%的岩溶大泉断流,其中不乏中外闻名的大泉。十七大以来... 岩溶大泉是中国北方岩溶地下水的主要天然排泄形式,它们集供水、旅游、生态等功能于一体,是重要的自然资源。自20世纪后期,受自然、特别是人类大规模开发、采煤等活动的影响,有近30%的岩溶大泉断流,其中不乏中外闻名的大泉。十七大以来,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启动了一些重要断流岩溶大泉复流的生态修复工程。本文根据北方断流岩溶大泉的结构模式与成因,提出了包括利用上游水库蓄水、调节渗漏段河水流量、在河流渗漏段实施人工增补工程、在岩溶地下水强径流带和排泄区采取关井压采、封堵泉口下游自流井、对煤矿带压区进行监控、补给区分区植树造林措施的复流模式;以山西太原晋祠泉为实例,在对各项复流措施效果进行定量优化评价的基础上,得出抬高汾河二库水位至设计标高、关闭岩溶地下水强径流带内白家庄煤矿降压排水井、封堵处置泉口下游自流井是近期经济可行的有效措施的结论;最后利用建立的泉域地下水渗流数值模型,预测实施三项近期措施后,晋祠泉水可望在2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复流,该结论以期为晋祠泉及北方岩溶区其他同类型岩溶泉水生态复流工作提供示范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模式 复流措施 定量评价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晋祠泉 山西省
下载PDF
自然与人类活动叠加影响下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动态特征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志恒 梁永平 +4 位作者 申豪勇 赵春红 唐春雷 谢浩 赵一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23-1837,共15页
为了查明山西省晋祠泉泉水断流、泉口水位下降及近年来泉口水位回升的原因,为泉水复流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以长系列气象、水文、开采量、泉流量、地下水位等资料为基础,在详细分析了晋祠泉域不同水动力分区年内、年际动态特征的基础上,从... 为了查明山西省晋祠泉泉水断流、泉口水位下降及近年来泉口水位回升的原因,为泉水复流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以长系列气象、水文、开采量、泉流量、地下水位等资料为基础,在详细分析了晋祠泉域不同水动力分区年内、年际动态特征的基础上,从自然气候与人类活动两方面出发,阐述了不同历史时期晋祠泉域岩溶水位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56—1994年,因20世纪80、90年代人工开采量达到历史高峰期,一度超过2.4 m^(3)/s,且80年代以后我国北方干旱化发展趋势较为严重,晋祠泉水流量逐渐减小直至断流;1994—2008年,人工开采量虽有一定程度减少,但仍维持在2.0 m^(3)/s左右,且恰逢连续枯水年,降水量、河流径流量较多年平均值分别减小了11%和27%,此阶段泉口水位快速下降至历史最低值;2008年以后进入相对丰水期,在采取多项措施减少泉域岩溶水开采量的同时,汾河二库蓄水水位逐步抬高,其对岩溶水的渗漏补给量在经历了约2 a的滞后期后到达泉域排泄区,晋祠泉口水位近年来逐步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祠泉 岩溶水 水位动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ANN技术在岩溶地下水可开采量评价中的应用——以山西晋祠泉域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殷丹 苏小四 +1 位作者 李砚阁 冯玉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55-59,共5页
以晋祠泉域为例,分析该泉域水文地质特征。应用神经网络技术(ANN)建立泉域内县代表性的难老泉岩溶地下水位与各种补排项之间定量数学模型,对该泉域地下水可开采量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岩溶地下水位多因素神经网络模型具有... 以晋祠泉域为例,分析该泉域水文地质特征。应用神经网络技术(ANN)建立泉域内县代表性的难老泉岩溶地下水位与各种补排项之间定量数学模型,对该泉域地下水可开采量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岩溶地下水位多因素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仿真程度较高,所得到的地下水可采资源量评价结果与该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实际情况较为一致。同时,还计算了不同降雨条件下地下水的可开采量,使其对地下水的开采规划更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N技术 晋祠泉 地下水可开采量
下载PDF
基于GMS和NCC/GU-WG的晋祠泉水位及流量预测 被引量:3
12
作者 范杰 贾振兴 +3 位作者 郑秀清 臧红飞 王凯 张佩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6-39,53,共5页
在综合分析晋祠泉域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基于GMS建立了泉域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和分布参数的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并结合中国天气发生器(NCC/GU-WG)预测的降雨量数据,模拟了不同岩溶水压采方案下晋祠泉口岩溶水位的变化,并预测了晋祠... 在综合分析晋祠泉域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基于GMS建立了泉域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和分布参数的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并结合中国天气发生器(NCC/GU-WG)预测的降雨量数据,模拟了不同岩溶水压采方案下晋祠泉口岩溶水位的变化,并预测了晋祠泉的出流时间和流量。结果表明,从经济和可行性角度来看,逐年压采泉域岩溶水较易实现,且可加快晋祠泉的复流,是较为理想的复流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S NCC/GU-WG 晋祠泉复流 岩溶地下水 水位及流量预测
原文传递
晋祠泉域岩溶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陆帅帅 郑秀清 +3 位作者 李旭强 陈军锋 张永波 臧红飞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4-41,共8页
文章尝试性地提出岩溶水生态系统的概念,从系统的特征、功能和面临的威胁三方面论述了其内涵,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综合考虑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叠加影响,构建了岩溶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AHP... 文章尝试性地提出岩溶水生态系统的概念,从系统的特征、功能和面临的威胁三方面论述了其内涵,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综合考虑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叠加影响,构建了岩溶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用综合评价法确定岩溶水生态系统所处健康状态,并将其分为很健康、健康、亚健康、不健康和病态五级。并以晋祠泉域为例,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确定岩溶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等级。结果表明:泉域煤矿开采区处于不健康状态,东部平原区和中部径流区均处于亚健康状态,碳酸盐岩裸露区和汾河周边区域处于健康状态,分别占晋祠泉域总面积的29%、31%和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祠泉 岩溶水生态系统 AHP ARCGIS 健康评价
下载PDF
地下水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对晋祠泉流量预测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彭伏 常勇 +1 位作者 郑秀清 吴吉春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3-57,共5页
鉴于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预测结果受参数不确定性的影响较大,故以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系统为例,在建立研究区地下水流数值模型的基础上,选择研究区水文地质参数为代表参数,利用GLUE方法进行初步敏感性分析得出对晋祠泉流量预测最敏感的参... 鉴于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预测结果受参数不确定性的影响较大,故以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系统为例,在建立研究区地下水流数值模型的基础上,选择研究区水文地质参数为代表参数,利用GLUE方法进行初步敏感性分析得出对晋祠泉流量预测最敏感的参数为渗透系数,并筛选出167组较优渗透系数组合,再通过其与不同气象和压采条件下的六个方案的结合进行模拟预测,从而定量分析渗透系数的不确定性对晋祠泉流量预测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上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对泉流量预测产生了较大影响,在开采量大且补给量较小的条件下影响最大,在压采且补给量大的条件下影响最小,但仅压采或仅补源并非加快晋祠泉复流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晋祠泉 GLUE MODFLOW 不确定性
原文传递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晋祠泉水位模拟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邢立文 崔宁博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3-69,共7页
晋祠泉是太原市第二岩溶大泉,受太原市工农业生产大量开采岩溶水影响,该泉已于1994年4月断流。为了探索人类因素影响下的泉水水位变化趋势,采用前馈神经网络、动态递归神经网络、时延神经网络、非线性动态自回归神经网络、级联神经网络... 晋祠泉是太原市第二岩溶大泉,受太原市工农业生产大量开采岩溶水影响,该泉已于1994年4月断流。为了探索人类因素影响下的泉水水位变化趋势,采用前馈神经网络、动态递归神经网络、时延神经网络、非线性动态自回归神经网络、级联神经网络5种人工神经网络,结合14种训练算法构建晋祠泉水位预测模型,基于2013—2017年实测泉水位数据分析各种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精度,结果表明:动态递归神经网络可用来对晋祠泉水位进行准确预测,traincgb、trainrp、traincgf、traincgp等算法效果比较理想。同时应用LSTM深度学习模型预报未来10 a的降水量,进而计算出降水入渗补给量等,并结合动态递归神经网络预测晋祠泉域未来水位变化,结果测定2019年晋祠泉水位可以超过复流最低水位802.59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 预测 人工神经网络 LSTM深度学习网络 晋祠泉
下载PDF
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三维水流模型及复流方案 被引量:1
16
作者 钟媛媛 张永波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6-118,共3页
针对晋祠泉断流提出了解决方案。基于Visual MODFLOW建立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位与各种源汇项间的定量数值模型,分析了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位的现状及趋势,从控制人为开采量(包含采煤排水)和加大补给量两个方面提出使得晋祠泉复流的方案,... 针对晋祠泉断流提出了解决方案。基于Visual MODFLOW建立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位与各种源汇项间的定量数值模型,分析了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位的现状及趋势,从控制人为开采量(包含采煤排水)和加大补给量两个方面提出使得晋祠泉复流的方案,并预测了复流时间。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三维地下水水流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运行模型所得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对晋祠泉域的岩溶地下水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AL MODFLOW 岩溶地下水 复流 晋祠泉
原文传递
基于数值模拟的汾河二库对晋祠泉岩溶水系统渗漏补给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梁腾飞 成建梅 +2 位作者 张乃俨 史文 开萨尔江·艾合买提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7-153,共7页
汾河二库的下闸蓄水,改变了晋祠泉域汾河地表水对岩溶水的渗漏补给条件,对区域岩溶水流场变化有着长远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系统梳理库区水文地质条件,勾画地表水渗漏补给岩溶水范围,考虑地层岩性、蓄水高度等因素,确定二库不同蓄水水位... 汾河二库的下闸蓄水,改变了晋祠泉域汾河地表水对岩溶水的渗漏补给条件,对区域岩溶水流场变化有着长远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系统梳理库区水文地质条件,勾画地表水渗漏补给岩溶水范围,考虑地层岩性、蓄水高度等因素,确定二库不同蓄水水位下晋祠泉域获渗漏量占比;构建晋祠泉三维岩溶地下水流模型,研究二库渗漏对泉域岩溶地下水补给作用,并预测不同蓄水情景下晋祠泉口水位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晋祠泉域获渗漏量占比随二库蓄水位非线性变化,最低为92.8%,在二库蓄水位达902 m后稳定在93.7%,而渗漏量与二库蓄水高度呈正相关;泉域岩溶水径流区受渗漏补给作用最显著,其次为排泄区、北部补给区;渗漏补给作用下,地下水位回升值受二库水位和补水距离影响;维持设计水位(905.7 m)和2017年水位(895.9~902.4 m)时,预计晋祠泉口水位分别在2021年7月和2023年1月达到泉口高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二库 地表水渗漏补给 晋祠泉岩溶水系统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山西晋祠泉复流——地球物理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盼 李鹏翔 +3 位作者 陈斌 胡祥云 陈玲玉 廖卫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5期58-67,共10页
1994年晋祠泉断流后,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千古名泉能早日重现昔日风采,晋祠泉复流工程由此提上议程,明仙沟位于晋祠泉西北侧,是复流工程最重要的研究区之一。地球物理方法在查明主要渗漏段含水层岩性、分布范围、埋藏深度及富水地段,... 1994年晋祠泉断流后,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千古名泉能早日重现昔日风采,晋祠泉复流工程由此提上议程,明仙沟位于晋祠泉西北侧,是复流工程最重要的研究区之一。地球物理方法在查明主要渗漏段含水层岩性、分布范围、埋藏深度及富水地段,探测基岩埋藏深度及基岩面起伏形态,寻找地下隐伏地质构造和破碎带,评估主要渗漏区的岩溶发育情况、地下水运移方向、渗漏补给性能等方面能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音频大地电磁法在探测明仙沟深大断裂结构特征、基底构造及其影响范围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高密度电法推断了明仙沟150 m以浅的次级断裂发育情况、地下水水位、基岩面起伏形状以及岩溶的发育情况;充电法查明了仙沟地下水流向和流速,推断明仙沟与晋祠泉的水力联系;音频大地电磁法与高密度电法反演所得电阻率断面图显示的主要断裂构造与该区1∶50 000地质图较好吻合,边山断裂响应明显且对边山断裂位置和倾向刻画清晰。地球物理方法综合解释表明明仙沟与晋祠泉之间存在较好的水力联系,为该区生态补水工程选址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认为明仙沟是晋祠泉比较适宜的近源补给区,且蓄水坝应该尽量修建在明仙沟的距离沟口远的深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频大地电磁法 高密度电法 充电法 综合地球物理 晋祠泉 复流工程
下载PDF
太原市晋祠泉域岩溶水水质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秀云 王晓敏 《地下水》 2005年第3期179-180,共2页
 根据2001~2004年的水质监测资料,运用内梅罗指数法对太原市晋祠泉域岩溶水水质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了污染防治对策。
关键词 太原市 晋祠泉 岩溶水 水质评价 水文地质条件 水化学特征
下载PDF
基于模糊加权马尔科夫模型的晋祠泉域降水预测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晓敏 《山西水利》 2018年第4期16-18,27,共4页
由于降水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其预测精度往往难以提高。鉴于此对常用的降水量预测模型马尔科夫链进行了加权和模糊等数学方法的改进,并以晋祠泉域1956—2013年的降水资料为基础,进行了模型的计算、检验和预测。其中1956—2011年的降水... 由于降水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其预测精度往往难以提高。鉴于此对常用的降水量预测模型马尔科夫链进行了加权和模糊等数学方法的改进,并以晋祠泉域1956—2013年的降水资料为基础,进行了模型的计算、检验和预测。其中1956—2011年的降水资料用于模型计算,2012和2013年的资料用于模型检验,对2014—2020年的降水量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2012年的降水量预测的相对误差为8.38%,2013年的相对误差为0.65%,远小于水文预报中误差要求的20%。2014—2020年的预测降水量在451.66~480.81 mm之间,降水量变化趋势较平稳,降水年份属于平水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预测 加权马尔科夫链 级别特征值 晋祠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