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晒青红茶与烘青红茶香气成分对比 被引量:19
1
作者 吕世懂 吴远双 +4 位作者 王晨 高雪梅 李江兵 张文睿 孟庆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62-67,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3种晒青红茶和3种烘青红茶的香气成分,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3种晒青红茶和3种烘青红茶的香气成分,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clustering analysis,CA)找出这2种不同干燥方式红茶的异同点,以实现对它们的区分。结果表明,2种红茶中一共鉴定出香气成分76种,香气成分主要以醇类、酮类和酯类化合物为主,其中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在晒青红茶和烘青红茶中分别占57.43%和60.45%,主要包括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香叶醇和橙花叔醇等萜烯醇类物质。通过对比发现,晒青红茶和烘青红茶在香气成分的组成及相对含量上存在较高程度的相似性。但通过使用PCA和CA,晒青红茶和烘青红茶之间能实现较好的区分,说明不同的干燥方式对这2种红茶的香气成分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通过结合晒青红茶和烘青红茶的香气成分及相对含量,HSSPME-GC-MS结合多元统计学方法能够实现2种不同干燥方式红茶的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晒青红茶 红茶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多元统计学方法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不同年份晒青红茶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丹 赵燕妮 +5 位作者 彭佳堃 高健健 林智 陈雪峰 周长锋 戴伟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0-159,共10页
为探究红茶在贮藏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以贮藏时间为0、1、3 a和4 a的晒青红茶为代表样品,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轨道阱质谱的代谢组学方法对其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年份晒青红茶中共鉴定出82种化合物,包括儿茶素类6种、... 为探究红茶在贮藏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以贮藏时间为0、1、3 a和4 a的晒青红茶为代表样品,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轨道阱质谱的代谢组学方法对其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年份晒青红茶中共鉴定出82种化合物,包括儿茶素类6种、二聚儿茶素类9种、氨基酸类5种、生物碱类8种、酚酸类8种、有机酸类3种、香气糖苷类2种、N-乙基-2-吡咯烷酮取代的儿茶素(N-ethyl-2-pyrrolidinone-substituted flavan-3-ols,EPSF)类6种、黄酮糖苷类20种、脂类10种和其他化合物5种。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热图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份的晒青红茶化学成分具有较大差异,其中66种化合物组间差异显著(P<0.05),儿茶素类、二聚儿茶素类、氨基酸类和大部分黄酮醇-O-糖苷类化合物均在晒青红茶贮藏后含量降低;咖啡碱、黄酮-C-糖苷类和6种EPSF类化合物在贮藏后含量升高;其中EPSF类化合物与贮藏时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达0.802~0.986,表明EPSF类化合物在贮藏过程中呈线性增加趋势。本研究可为不同年份晒青红茶化学物质基础的阐明和科学贮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晒青红茶 贮藏时间 代谢组学 N-乙基-2-吡咯烷酮取代的儿茶素类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