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0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造影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早期疗效的临床价值
1
作者 郭磊 周洪珍 +4 位作者 刘德梅 张涛 李秀敏 王金霞 杨宗利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患者同步放化疗(CCRT)早期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临沂市肿瘤医院收治的LACC患者65例,于治疗前1周内及体外放疗结束后分别进行CEUS检查,通过定量分析时间-强度曲线(TIC)获得达峰时间...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患者同步放化疗(CCRT)早期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临沂市肿瘤医院收治的LACC患者65例,于治疗前1周内及体外放疗结束后分别进行CEUS检查,通过定量分析时间-强度曲线(TIC)获得达峰时间(TP)、梯度(Grad)、曲线下面积(Area)及峰值强度(PI);测量治疗前后瘤体最大径,计算肿瘤消退率。体外放疗结束后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敏感组53例和不敏感组12例,比较两组上述参数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CEUS参数与肿瘤消退率的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LACC患者CCRT早期疗效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预测效能。结果 65例LACC患者治疗前和体外放疗结束后瘤体最大径分别为(60.7±14.6)mm、(31.2±16.9)mm,肿瘤消退率为(49.2±23.2)%。敏感组治疗前Grad、PI均低于不敏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敏感组体外放疗结束后Grad、Area及PI均低于不敏感组,TP高于不敏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敏感组体外放疗结束后Grad、Area及PI均较治疗前降低,TP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前Grad、PI与肿瘤消退率均呈负相关(r=-0.602、-0.499,均P<0.05);体外放疗结束后Grad、PI与肿瘤消退率均呈负相关(r=-0.859、-0.913,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Grad、PI均为预测LACC患者CCRT早期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治疗前Grad、PI预测LACC患者CCRT早期疗效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2、0.894。结论 CEUS在预测LACC患者CCRT早期疗效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局部晚期宫颈癌 同步放化疗 早期疗效
下载PDF
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血清HE4、TK1、DCLK1水平变化及其与化疗效果的关系
2
作者 张艳艳 苏克 +1 位作者 乔龙 郭瑞霞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3期557-560,共4页
目的 分析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胸苷激酶1(TK1)、双皮质素样激酶1(DCLK1)变化及其与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化疗的215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纳入患者... 目的 分析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胸苷激酶1(TK1)、双皮质素样激酶1(DCLK1)变化及其与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化疗的215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纳入患者的化疗效果将其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其中良好组疗效评估结果为完全缓解(CR)与部分缓解(PR),共173例,不良组疗效评估结果为稳定(SD)与进展(PD),共42例。比较两组血清HE4、TK1、DCLK1水平等临床资料,分析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血清HE4、TK1、DCLK1水平与化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良好组临床分期为Ⅱ期比例、高分化比例、无淋巴结转移比例均高于不良组,肿瘤最大直径以及血清HE4、TK1、DCLK1水平均低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临床分期达到Ⅳ期、分化程度为中低分化、淋巴结转移以及血清HE4、TK1、DCLK1水平升高均为影响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化疗效果的独立因素(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血清HE4、TK1、DCLK1水平与其化疗效果成负相关,分化程度与其化疗效果成正相关(P<0.05)。结论 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越晚、分化程度越差、临床转移以及HE4、TK1、DCLK1水平越高,越不利于患者的化疗,上述指标对其预后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宫颈癌 人附睾蛋白4 胸苷激酶1 双皮质素样激酶1
下载PDF
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血清KRT17蛋白表达水平对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影响
3
作者 张晓峰 宋芳 朱林忠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4年第2期112-117,共6页
目的:检测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患者血清角蛋白17(KRT17)的表达水平,及其对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NACT)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就诊的70例LACC患者,采用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治疗前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目的:检测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患者血清角蛋白17(KRT17)的表达水平,及其对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NACT)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就诊的70例LACC患者,采用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治疗前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KRT17蛋白的浓度,根据其中位数水平,分为低表达组及高表达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盆腔无进展生存期(PPFS)、无远处转移生存期(DMFS)的差异,以评价KRT17蛋白在采用新辅助化疗的LAC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结果:LACC患者血清KRT17蛋白浓度中位数为0.65μg/L,所有患者的KRT17蛋白浓度范围为0.49~1.26μg/L。34例患者为低表达组,36例患者为高表达组。血清KRT17蛋白浓度用于预测LACC患者的NACT疗效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7[95%CI(0.816,0.978)],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6%、81.6%。血清KRT17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57.23和48.75个月;中位OS分别为58.1和55.5个月;中位PPFS分别为56.9和49.9个月;中位DMFS分别为57.1和50.1个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血清KRT17表达水平升高与LACC患者PFS、OS、PPFS、DMFS缩短呈现正相关(P<0.01)。结论:KRT17蛋白在LACC患者血清中表达升高,且其升高水平可作为NACT治疗LACC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蛋白17 局部晚期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动脉介入化疗 疗效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和铂类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效果
4
作者 郭仁芬 柴芳 +1 位作者 邢孔浪 莫翠婷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3期568-572,共5页
目的:研究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和铂类化疗对晚期宫颈癌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4月-2023年8月收治的晚期宫颈癌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给予放疗后,对照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铂类药物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研究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和铂类化疗对晚期宫颈癌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4月-2023年8月收治的晚期宫颈癌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给予放疗后,对照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铂类药物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贝伐珠单抗治疗。观察两组疼痛和生存状况、临床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肿瘤标志物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2.03±0.24分、3.16±0.33分)、血清糖链抗原125(22.24±2.30 U/ml、31.46±3.04 U/ml)、癌胚抗原(2.11±0.22μg/L、3.67±0.30μg/L)、鳞状细胞癌抗原(4.01±0.39μg/L、6.21±0.51μg/L)、CD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卡氏生活质量评分(85.20±8.45分、73.43±7.31分)、CD3^(+)、CD4^(+)水平及有效率(66.7%、40.0%)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26.7%、20.0%)无差异(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和铂类化疗对晚期宫颈癌有良好治疗效果,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宫颈癌 化疗 铂类 紫杉醇 贝伐珠单抗 糖链抗原125 癌胚抗原 鳞状细胞癌抗原 疗效
下载PDF
晚期宫颈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唐娅(综述) 杨竹(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445-453,共9页
宫颈癌是威胁中国女性,乃至全球女性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大多数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确诊时已无手术机会,只能接受放化疗,完成综合治疗后,其5年生存率约为70%,骨盆和腹腔淋巴结受累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4%和12%。改善患者生... 宫颈癌是威胁中国女性,乃至全球女性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大多数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确诊时已无手术机会,只能接受放化疗,完成综合治疗后,其5年生存率约为70%,骨盆和腹腔淋巴结受累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4%和12%。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并延长其生存时间,对晚期及复发的宫颈癌患者极为重要,由此,宫颈癌的免疫治疗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宫颈癌免疫疗法在临床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相关的临床研究也都证实了接受免疫治疗的宫颈癌患者有临床获益。该综述将对宫颈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宫颈癌 妇科恶性肿瘤 免疫治疗 综述
下载PDF
血清ANXA1、Hsp70、Hsp90α与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分析
6
作者 张慧雅 李慧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7期884-88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膜联蛋白A1(ANXA1)、热休克蛋白70(Hsp70)、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与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患者新辅助化疗(NACT)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该院进行NACT治疗的157例LAC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NACT疗效分... 目的探讨血清膜联蛋白A1(ANXA1)、热休克蛋白70(Hsp70)、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与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患者新辅助化疗(NACT)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该院进行NACT治疗的157例LAC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NACT疗效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两组化疗前血清ANXA1、Hsp70、Hsp90α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NACT疗效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NXA1、Hsp70、Hsp90α对LACC患者NACT无效的预测价值。结果有效组(126例)血清ANXA1水平高于无效组(31例),血清Hsp70、Hsp90α水平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效组国际妇产科联盟大会(FIGO)分期为ⅡA2期患者占比、低/未分化患者占比、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占比,以及化疗前CA125、CA199水平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sp70水平升高、血清Hsp90α水平升高、FIGO分期为ⅡA2期和CA199水平升高是影响LACC患者NACT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NXA1水平升高是保护因素(P<0.05)。血清ANXA1、Hsp70、Hsp90α及3项指标联合检测预测LACC患者NACT无效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6、0.789、0.717和0.941。结论血清ANXA1、Hsp70、Hsp90α与LACC患者NACT疗效有关,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LACC患者NACT疗效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宫颈癌 膜联蛋白A1 热休克蛋白70 热休克蛋白90Α 新辅助化疗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与三维后装腔内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剂量学参数比较
7
作者 邹育林 朱思瑾 谭嗣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15-120,共6页
目的:对比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intracavitary/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y,IC-ISBT)与三维后装腔内放疗(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ICBT)两种方式在宫颈癌近距离治疗中的疗效与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01月至2021年12... 目的:对比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intracavitary/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y,IC-ISBT)与三维后装腔内放疗(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ICBT)两种方式在宫颈癌近距离治疗中的疗效与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0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61例宫颈癌患者的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IC-ISBT组和ICBT组,对比两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剂量学差异。结果:IC-ISBT组的HR-CTV D_(90%)高于ICBT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IC-ISBT组的直肠D_(2cm^(3))、D_(1cm^(3))和膀胱D_(2cm^(3))、D_(1cm^(3))显著低于IC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IC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放射性肠炎发生率明显低于IC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ISBT治疗能显著提高靶区剂量的同时降低直肠、膀胱的受量,提高肿瘤客观缓解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宫颈癌 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 后装腔内放疗 剂量学 近期疗效
下载PDF
分析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全身炎症反应指数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8
作者 吕彦妮 邱浩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2期104-109,共6页
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和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对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衡水市妇幼保健院的91例接受根治性手术的LACC患者作为患者组,并选取同期同一医院的40名健康女性... 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和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对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衡水市妇幼保健院的91例接受根治性手术的LACC患者作为患者组,并选取同期同一医院的40名健康女性作为正常组。比较两组SIRI和SII,分析SIRI和SII与患者临床资料的关系,并对患者组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患者组SIRI和SII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高SIRI组中低分化、Ⅱa2期和淋巴结转移患者占比高于低SIRI组(P<0.05),高SII组淋巴结转移患者占比高于低SII组(P<0.05)。高SIRI组和高SII组5年生存率均低于低SIRI组和低SI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I预测患者1、3、5年生存率的曲线下面积为0.68、0.62、0.69,而SII预测患者1、3、5年生存率的曲线下面积为0.61、0.66、0.6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间质浸润深度和SIRI是影响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术前外周血SIRI是LAC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高SIRI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全身炎症反应指数 局部晚期宫颈癌 预后 评估价值
下载PDF
不同化疗药物治疗方案对晚期宫颈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分析
9
作者 陈明芳 孙小春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65-36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化疗药物治疗方案对晚期宫颈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晚期宫颈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伊立替康治疗,两组均治疗观察4周... 目的探讨不同化疗药物治疗方案对晚期宫颈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晚期宫颈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伊立替康治疗,两组均治疗观察4周,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癌胚抗原(CEA)与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生存时间与无瘤生存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立替康辅助化疗药物方案治疗晚期宫颈癌患者能促进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也可抑制血清癌胚抗原与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的表达,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时间与无瘤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立替康 晚期宫颈癌 清癌胚抗原 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 疼痛
下载PDF
术前剂量密集TC治疗联合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勾晓娟 王亚娟 +3 位作者 韩一 魏玲 李红霞 霍志平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1期119-124,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剂量密集卡铂+紫杉醇(TC)治疗联合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治疗的10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最终选取的治疗... 目的探讨术前剂量密集卡铂+紫杉醇(TC)治疗联合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治疗的10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最终选取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均给予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其中观察组术前给予剂量密集TC治疗,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TC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化疗疗效、不良反应、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期。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10.03±41.16)min,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导尿管置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疗效优于对照组,其客观有效率(ORR)为82.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WHOQOL-BREF生理领域评分为(10.84±1.6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26.00个月(95%CI:23.37~28.64),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位总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剂量密集TC治疗联合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有较好的效果,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密集 卡铂+紫杉醇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 盆腔淋巴结清扫 局部晚期宫颈癌 治疗效果
下载PDF
阿帕替尼辅助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李冰熠 姚俊阁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331-332,共2页
目的 探讨阿帕替尼辅助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放化疗治疗,研究组予以阿帕替尼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比较两... 目的 探讨阿帕替尼辅助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放化疗治疗,研究组予以阿帕替尼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客观缓解率(ORR)为73.17%,高于对照组的41.46%(P <0.05);两组疾病控制率(D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小板下降、白细胞减少、胃肠道损伤、贫血、脱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高血压、手足综合征、蛋白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阿帕替尼辅助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显著,但患者不良反应有所增加,治疗期间需加强监测,及时采取措施缓解患者不适,在保证治疗效果基础上保障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放化疗 阿帕替尼 晚期宫颈癌 近期疗效
下载PDF
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在非手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2
作者 吴精华 鲁霞 +1 位作者 刘艳清 曹党恩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期77-81,共5页
目的评估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在非手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湖北省大冶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9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46例,观察... 目的评估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在非手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湖北省大冶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9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46例,观察组予以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对照组予以单纯同步放化疗,观察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65.21%,比对照组的43.49%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15-3,CA15-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0、0.102,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CEA、CA15-3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67、13.880,P均<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9,P>0.05)。观察组3年生存率为63.04%,高于对照组的3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治疗非手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可获得满意疗效,有利于改善肿瘤标志物水平,安全性良好,可提高患者3年生存率以及中位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顺铂 新辅助化疗 非手术治疗 局部晚期宫颈癌 有效率 癌胚抗原
下载PDF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效果研究
13
作者 汤垚楠 陆泓 张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73-0076,共4页
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2021年5月1日至2023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晚期宫颈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加单抗组(50例)和非单抗组(50例)。非单抗组实施同期放化疗治疗(适形调强放射治... 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2021年5月1日至2023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晚期宫颈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加单抗组(50例)和非单抗组(50例)。非单抗组实施同期放化疗治疗(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紫杉醇+卡铂方案化疗)加单抗组在非单抗组基础上增加免疫治疗——卡瑞利珠单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变化,监测患者肿瘤大小变化,对比两组近期疗效,并比较两组免疫功能。结果 治疗后6个月加单抗组肿瘤最大径(2.03±1.02cm)显著低于非单抗组(3.56±0.92cm)(P<0.05)。加单抗组近期有效率(58.00%,29/50)显著高于非单抗组(80.00%,40/50)(P<0.05)。加单抗组疾病控制率(80.00%,40/50)显著高于非单抗组(66.00%,33/50)(P<0.05)。加单抗组治疗后6个月癌胚抗原(1.39±0.35μg/L)、糖类抗原19-9(5.89±1.86kU/L)、细胞角蛋白19片段(7.13±1.11ng/mL)和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5.02±1.32ng/mL)水平显著低于非单抗组(1.61±0.42μg/L、8.96±1.13 kU/L、11.42±1.63 ng/mL、7.59±1.17 ng/mL)(P<0.05)。结论 同期放化疗基础上,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可有效提升抗肿瘤效果,促进肿瘤缩小,并可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有助于提升整体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宫颈癌 卡瑞利珠单抗 同期放化疗 紫杉醇 卡铂 免疫治疗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价值
14
作者 黄龙 穆文玉 王侠 《智慧健康》 2024年第5期63-65,70,共4页
目的 分析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行同步放化疗,观察组加用新辅助化疗,对比疗效。结果 经不同方案治疗... 目的 分析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行同步放化疗,观察组加用新辅助化疗,对比疗效。结果 经不同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总缓解率为97.50%,与对照组的85.00%对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T细胞亚群水平均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CD4+水平大于对照组患者,CD8+水平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少数患者发生骨髓抑制、血液系统毒性反应、消化道反应,观察组总发生率15.00%,与对照组的10.00%对比无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78.24±2.16)分,与对照组患者的(68.25±2.35)分对比较高,且各指标分值均比观察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治疗期间,在同步放化疗基础上实施新辅助化疗可进一步强化疗效,在调节T细胞亚群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化疗 同步放化疗 晚期宫颈癌
下载PDF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15
作者 杜丽文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4期30-32,共3页
目的 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山东省兰陵县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收治的50例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25例,同步放化疗)、研究组(25例,卡瑞利珠单抗... 目的 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山东省兰陵县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收治的50例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25例,同步放化疗)、研究组(25例,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高于对照组的64.00%(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瑞利珠单抗 同步放化疗 晚期宫颈癌
下载PDF
沙利度胺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
16
作者 孟娟娟 刘奕 +1 位作者 魏媛 蔡景富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2021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63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沙利度胺组(32例)和单纯放化疗组(31例)。单纯放化疗...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2021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63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沙利度胺组(32例)和单纯放化疗组(31例)。单纯放化疗组实施放化疗治疗,沙利度胺组在单纯放化疗组基础上给予沙利度胺治疗。比较2组患者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清CA125水平和血清炎性因子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沙利度胺组患者急性放射性肠炎总发生率为3.12%,低于单纯放化疗组的19.35%(χ^(2)=4.199,P=0.040);沙利度胺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25%,低于单纯放化疗组的25.81%(χ^(2)=4.510,P=0.034)。治疗后,2组患者VEGF、bFG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血清CA125、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沙利度胺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单纯放化疗组(P均<0.01);2组患者生理机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精力、生理职能及总体健康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沙利度胺组高于单纯放化疗组(P<0.05或P<0.01)。结论沙利度胺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确切,治疗期间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改善VEGF、bFGF、血清CA125及炎性因子水平,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晚期 沙利度胺 放化疗 急性放射性肠炎 不良反应 炎性因子 生存质量
原文传递
预防性延伸野放疗联合同步化疗与盆腔野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贤雨 马欢 +4 位作者 郝晓慧 刘晓玉 原娜 席强 张志林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1016-1021,共6页
目的比较预防性延伸野放疗联合同步化疗与盆腔野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给予观察组预防性延伸野放疗联合TP方案... 目的比较预防性延伸野放疗联合同步化疗与盆腔野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给予观察组预防性延伸野放疗联合TP方案(紫杉醇+顺铂)同步化疗,给予对照组盆腔野放疗联合TP方案同步化疗。在同步放化疗结束后4周,评价两组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癌胚抗原、糖类抗原50(CA50)]水平。统计两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LN)控制率。结果两组客观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CCA、癌胚抗原和CA50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其他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3年无进展生存率、PALN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3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盆腔野放疗联合同步化疗相比,预防性延伸野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可以更好地改善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PALN控制率,远期疗效好,但增加了骨髓抑制的发生风险,两种疗法的近期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宫颈癌 预防性延伸野放疗 盆腔野放疗 同步化疗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恩度配合同步放化疗治疗的效果及对血清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亚星 张俊勤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22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析恩度配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仅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组加用... 目的探析恩度配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仅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组加用恩度配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血清指标水平、生存率、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癌症治疗功能总体评价量表(FACT-G)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恩度配合同步放化疗效果较好,患者血清指标趋于正常水平,治疗后3、5年生存率较高,其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患者的整体预后结局得到改善,临床上可借鉴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度 同步放化疗 局部晚期宫颈癌 血清指标
下载PDF
CENPK、IFI16表达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19
作者 吴凯华 葛丽丽 +2 位作者 熊爱为 陈姝 余敏敏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8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着丝粒蛋白K(CENPK)、干扰素诱导核蛋白16(IFI16)表达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行同步放化疗的106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织,以同期40例因子宫脱垂或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的正常宫颈组织为对照。免疫组织化... 目的探讨着丝粒蛋白K(CENPK)、干扰素诱导核蛋白16(IFI16)表达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行同步放化疗的106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织,以同期40例因子宫脱垂或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的正常宫颈组织为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组织中CENPK、IFI16蛋白表达。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晚期宫颈癌患者CENPK、IFI16蛋白表达差异。Kaplan-Meier方法分析CENPK、IFI16表达与中晚期宫颈癌预后的关系。Cox回归分析影响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宫颈癌组织中CENPK、IFI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75%(75/106)、67.92%(72/106),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10.00%(4/40)、15.00%(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肿瘤最大径、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CENPK、IFI16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ENPK阳性者5年累积生存率低于CENPK阴性者(P<0.05),IFI16阳性者5年累积生存率亦低于CENPK阴性者(P<0.05)。FIGO分期Ⅲ~Ⅳ、淋巴结转移、CENPK阳性表达、IFI16阳性表达是影响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均<0.05)。结论中晚期宫颈癌组织中CENPK、IFI16表达升高,二者表达与肿瘤最大径、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是影响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宫颈癌 着丝粒蛋白K 干扰素诱导核蛋白16 预后
下载PDF
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分析
20
作者 李明伟 阮晓红 +2 位作者 房昭 王嵘 詹雪梅 《癌症进展》 2023年第11期1192-1195,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471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分为手术(ST)组154例、新辅助化疗加手术(NST)组249例和根治性放疗(RT)组68例。比较3组患者的复发率、近期疗效和远期疗...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471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分为手术(ST)组154例、新辅助化疗加手术(NST)组249例和根治性放疗(RT)组68例。比较3组患者的复发率、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3组患者复发率、3年无病生存率、3年总生存率、5年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ST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高于ST组和R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式是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3种治疗方式的复发率和近期疗效没有差异,与RT或ST相比,NST改善了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根治性子宫切除 放疗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