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晚期断裂系统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彭光荣 刘从印 +2 位作者 吴建耀 徐颖晶 黄峰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45,152,共5页
在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基础上,运用断裂几何学、运动学来研究番禺4洼晚期断裂系统的基本特征。该晚期断裂在NWW—SEE向张扭应力场作用下发生简单剪切右旋走滑变形基础上形成和发育,主要分布在洼陷南侧。平面上呈NWW走向,断裂组合以平... 在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基础上,运用断裂几何学、运动学来研究番禺4洼晚期断裂系统的基本特征。该晚期断裂在NWW—SEE向张扭应力场作用下发生简单剪切右旋走滑变形基础上形成和发育,主要分布在洼陷南侧。平面上呈NWW走向,断裂组合以平行式、交叉式、斜列式为主;剖面上以负花状组合为主。新近系构造圈闭的形成及分布受控于晚期断裂;长期活动的断裂和部分晚期断裂为研究区油源断裂,其他晚期断裂则控制了油藏在新近系的空间分配和再次调整;晚期断裂较好的侧向封闭性控制了油藏最终分布和储量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禺4洼 晚期断裂 油源断层 断裂控藏 油气成藏
下载PDF
西江南半地堑晚期断裂系统基本特征及其控藏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彭光荣 刘从印 +4 位作者 吴建耀 徐颖晶 黄峰 温华华 蓝倩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36,共7页
本文利用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和断裂系统的几何学、运动学对西江南半地堑晚期断裂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西江南半地堑晚期断裂是在北西西—南东东向张扭应力场作用下发生简单剪切右旋走滑变形形成和发育的。剖面上以负花状构造... 本文利用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和断裂系统的几何学、运动学对西江南半地堑晚期断裂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西江南半地堑晚期断裂是在北西西—南东东向张扭应力场作用下发生简单剪切右旋走滑变形形成和发育的。剖面上以负花状构造样式为主;平面上,主要呈北西西走向,断裂组合样式多样,包括平行式、交叉式、斜列式和羽状断层;断裂分布呈现明显分区特征,即晚期断裂主要分布在半地堑的南侧。结合圈闭定型期、油气充注史与晚期断裂活动的相关研究,得出晚期断裂系统对研究区控藏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断裂控圈,即晚期断裂控制了新近系构造圈闭的形成及分布;(2)部分断至古近系文昌组烃源岩内部甚至基底的晚期断裂和长期断裂一起构建了本区垂向优势运移通道,其他晚期断裂对早期油藏的二次调整、油气再运移及再聚集起重要的控制作用;(3)主活动期后晚期断裂较好的侧向封闭性有效地控制了新近系油藏的最终聚集及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江南半地堑 晚期断裂 断裂控圈 运移通道 断层封闭性
原文传递
永安地区晚期断裂特征及其控藏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廷东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0年第20期93-95,共3页
本文在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基础上,对永安地区晚期断裂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永安地区晚期断裂是三垛运动后期-盐城运动早期在南北向转北北西向拉张走滑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北东走向为主的张扭断裂,断裂主要分布在汉留断层的下降... 本文在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基础上,对永安地区晚期断裂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永安地区晚期断裂是三垛运动后期-盐城运动早期在南北向转北北西向拉张走滑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北东走向为主的张扭断裂,断裂主要分布在汉留断层的下降盘,平面上主要以平行式或斜列式组合为主,剖面上以负花式和多米诺式组合为主。晚期断裂控制了本区垛一段构造圈闭的形成和分布,和长期断裂一起构成了本区最主要的运移通道,晚期断裂的侧向封闭性决定了它对油气的保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安地区 晚期断裂 断裂控圈 侧向封闭性
原文传递
不同时期形成断裂特征及其控藏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王超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8-32,共5页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断裂的控藏作用,在不同时期形成断裂划分及其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时期形成断裂与油气聚散之间关系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早期形成断裂为油气成藏提供了遮挡条件,使油气主要聚集在反向早期...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断裂的控藏作用,在不同时期形成断裂划分及其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时期形成断裂与油气聚散之间关系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早期形成断裂为油气成藏提供了遮挡条件,使油气主要聚集在反向早期形成断裂的下盘;长期形成断裂为油气成藏提供了运移输导通道,使油气主要聚集分布在长期形成断裂附近;晚期形成的控藏断裂对已形成的油气藏起到了破坏作用,断裂活动强度越大,对油气藏的破坏程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特征 控藏作用 早期断裂 晚期断裂 长期断裂 油气成藏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琼海凸起断裂调整聚集成藏模式 被引量:7
5
作者 张迎朝 朱伟林 高阳东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63,共9页
针对油气分布规律认识问题,运用油气地球化学、构造解析方法,开展了中新世构造运动背景下珠江口盆地琼海凸起中新统珠江组油藏的调整、次生油藏形成机制的研究。以地层界面T_(41)(珠江组一段Ⅳ油组顶)为界的珠江组上、下部油藏,分别具有... 针对油气分布规律认识问题,运用油气地球化学、构造解析方法,开展了中新世构造运动背景下珠江口盆地琼海凸起中新统珠江组油藏的调整、次生油藏形成机制的研究。以地层界面T_(41)(珠江组一段Ⅳ油组顶)为界的珠江组上、下部油藏,分别具有"晚期聚集"和"晚期断裂调整"特征,下部油藏原油密度高、黏度大;上部油藏原油密度低、黏度小。珠江组上、下部油藏油气来源相同。中中新世的NWW—SEE走向雁列式断裂体系沟通了珠江组上、下部油藏,起到了调整改造下部油藏和向上部运移油气的双重作用。提出了"晚期断裂调整、晚期聚集"油气成藏模式,即由于晚期断裂的垂向沟通,早期形成的珠江组下部油藏中局部油气沿断裂向上部运聚,调整后的下部油藏、晚期聚集的上部油藏垂向叠置,形成"下重上轻"、多油水系统的油田,对研究区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断裂调整、晚期聚集”油藏 成藏模式 中新统珠江组 琼海凸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西湖凹陷断裂系统特征及其控藏机制 被引量:67
6
作者 蔡华 张建培 唐贤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26,共9页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断裂系统复杂,断裂组合样式多样,前人较少涉及凹陷整体断裂系统及其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的研究。为此,基于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系统研究了该区断裂的展布特征和活动特征,探讨了断裂系统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断裂系统复杂,断裂组合样式多样,前人较少涉及凹陷整体断裂系统及其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的研究。为此,基于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系统研究了该区断裂的展布特征和活动特征,探讨了断裂系统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以渐新统花港组底界和上中新统柳浪组底界为界,可将断裂系统垂向上分为下部(张性)、中部(压性)和上部(张剪性)3套断裂系统;2下部张性断裂系统主要有断阶型、多米诺型、地堑、地垒等多种断裂组合样式,主要形成于凹陷裂陷发育阶段,断裂对沉积地层的控制(或改造)作用显著;3中部压性断裂系统主要有正"Y"、反"Y"字形和简单后冲型断裂组合样式,形成于凹陷反转期,上盘地层存在不同程度的剥蚀;4上部张剪性断裂系统剖面上为悬挂断裂,平面上呈带状和雁行状组合,形成于凹陷区域沉降阶段,对地层控制作用微弱。结论认为:断裂系统中不同性质的断裂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存在显著差异,深大断裂宏观上控制油气田的分布,裂陷期断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而反转期断裂形成有效圈闭,区域沉降期断裂则改造原生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陆架盆地 西湖凹陷 断裂系统 控藏机制 垂向运聚 晚期断裂 断裂组合样式 油气运移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缘白云凹陷油气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45
7
作者 米立军 张忠涛 +4 位作者 庞雄 刘军 张博 赵庆 冯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02-913,共12页
针对白云凹陷油气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研究的系统性不足等问题,利用大量地震、钻井和地质等油气勘探资料,对影响油气聚集成藏的关键因素展开分析,认为油气富集受到以下因素控制:(1)巨型烃源岩为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2)烃源... 针对白云凹陷油气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研究的系统性不足等问题,利用大量地震、钻井和地质等油气勘探资料,对影响油气聚集成藏的关键因素展开分析,认为油气富集受到以下因素控制:(1)巨型烃源岩为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2)烃源岩差异生烃及油气差异聚集作用控制油气有序分布及聚集:生烃空间差异性控制"内气外油"总体平面分布格局,而油气差异聚集作用控制了白云东洼"内气外油"的油气平面分布;生烃时效性控制"上气下油"的油气差异分布;(3)晚期断裂/底辟带和继承性构造脊控制新近系油气优势汇聚:晚期断裂/底辟带控制新近系圈闭形成及油气纵向高效输导,继承性构造脊控制新近系油气富集。以上认识有力指导了白云凹陷及周边地区的勘探实践,为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或其他类似凹陷或盆地的勘探提供借鉴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陆缘 白云凹陷 巨型烃源岩 差异生烃 差异聚集 晚期断裂/底辟带 构造脊
下载PDF
环渤中凹陷斜坡区浅层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昕 王永利 +2 位作者 官大勇 李才 刘朋波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16,共5页
环渤中凹陷斜坡区断裂活动明显表现为受2期构造运动影响,且继承性较差,控制圈闭形成的晚期断裂没有深入到基底,这种现象在环渤中凹陷斜坡区具有普遍性,所以烃源问题一直是制约该地区浅层勘探的主要因素。勘探实践表明,东营组烃源可作为... 环渤中凹陷斜坡区断裂活动明显表现为受2期构造运动影响,且继承性较差,控制圈闭形成的晚期断裂没有深入到基底,这种现象在环渤中凹陷斜坡区具有普遍性,所以烃源问题一直是制约该地区浅层勘探的主要因素。勘探实践表明,东营组烃源可作为新近系成藏的直接烃源。从环渤中凹陷斜坡区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即烃源和断裂活动特点入手,对该地区油气垂向运聚条件和圈闭发育条件进行了分析,根据各斜坡区断裂发育的不同特点,指出了不同的油气垂向运移通道以及勘探潜力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渤中凹陷 斜坡区 浅层 晚期断裂 东营组烃源 勘探潜力区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