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析晚清理学学术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车冬梅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51,共4页
为了概括出晚清学术的特征,采用了文献梳理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认为晚清理学具有鲜明的学术特征:继承性、致用性、融合性。其继承性主要表现在晚清理学学术思想所延续的仍然是理学传统的思维方式,并恪守程朱学说为其主要的思想资源。其致... 为了概括出晚清学术的特征,采用了文献梳理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认为晚清理学具有鲜明的学术特征:继承性、致用性、融合性。其继承性主要表现在晚清理学学术思想所延续的仍然是理学传统的思维方式,并恪守程朱学说为其主要的思想资源。其致用性主要表现在晚清理学与经世致用思想的契合,其融合性主要表现在晚清理学的学术兼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理学 继承性 致用性 融合性
下载PDF
湘军与晚清理学嬗变
2
作者 朱耀斌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4-140,共7页
晚清湘军以其卓著事功助推理学复兴,独展湖湘经世情怀与众生面相。道咸时期,湘军理学以其特殊的地域形态直面现实危机,兼采汉宋,不废陆王,师夷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晚清的政权危机,构建了分权体系的"同治中兴"模式,具有鲜明... 晚清湘军以其卓著事功助推理学复兴,独展湖湘经世情怀与众生面相。道咸时期,湘军理学以其特殊的地域形态直面现实危机,兼采汉宋,不废陆王,师夷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晚清的政权危机,构建了分权体系的"同治中兴"模式,具有鲜明的包容性、权变性与开放性。但湘军本身在不自觉中僭越了传统理学的边界,形成了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绅权、"公意"与"私情"之间的博弈困局,酿成了以军事变革为先导的近代社会转型路径。湘军的组织架构、宗法色彩及部族政治掣肘下的行动逻辑决定了晚清理学鲜明的保守主义倾向与自我封闭性,使理学最终湮没于甲午战争的历史风尘,形成了晚清时期由汉宋之争、道器之辩到新旧之战的文化转变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军 曾国藩 晚清理学 嬗变
原文传递
文化教育的辩证——晚清理学复兴对福建学校教育影响的再思考
3
作者 戴红宇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82-90,共9页
晚清理学复兴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其进入教育领域后,既推动了教育的学校化,但也阻碍了教育的近代化进程。晚清福建学校教育的变革,呈现出亦新亦旧的特征:一方面强调对旧式学校的改革,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又拘泥于旧的... 晚清理学复兴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其进入教育领域后,既推动了教育的学校化,但也阻碍了教育的近代化进程。晚清福建学校教育的变革,呈现出亦新亦旧的特征:一方面强调对旧式学校的改革,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又拘泥于旧的人才培养要求,力图以“旧学”规范“新学”、以“中学”规范“西学”。课程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文化,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在教育中的表现。从晚清福建教育改革的实践来看,其在批判传统“经学中心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并未建构起相对完备且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体系。当时的学校教育并不能承担起“文化熔炉”的作用,中西文化之间的矛盾在此后集中爆发,并在客观上造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断裂,呈现出“托克维尔悖论”。可见,文化认同教育不是孤立的,必须要以必要的文化自觉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教育 晚清理学 课程 福建教育
下载PDF
晚清理学的复兴:以夏炘为核心的考察
4
作者 郑珊珊 《黄山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72-78,共7页
晚清理学的复兴与明末清初以来不断衍变的"实学"思想关联密切。清代理学缺乏"主峰"式的人物,这一发展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地域性学术共同体"和中下层理学人士的研究视角成为清代理学研究的重要途径... 晚清理学的复兴与明末清初以来不断衍变的"实学"思想关联密切。清代理学缺乏"主峰"式的人物,这一发展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地域性学术共同体"和中下层理学人士的研究视角成为清代理学研究的重要途径。当涂夏炘被曾国藩许之为"东南岿宿",作为皖地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理学人士,一直没有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夏炘从朴学到理学的为学转向,批驳"新义理学"、干城朱子的理学立场以及注重实效的理学社会实践,昭示了晚清理学发展的一条具有代表性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理学复兴 夏炘 从朴到理 “新义理
下载PDF
晚清理学家王祖畬的《左传》疑辨
5
作者 胡媛 《近代史学刊》 2022年第1期275-287,315,316,共15页
王祖畬治经贯穿汉、宋,为学恪宗程、朱,是晚清一位典型的理学家,但长期来不受学界重视。他综采历代先儒言论而成《读左质疑》,对《左传》的成书、义例及义理等大作疑辨,指斥刘歆因媚事王莽而窜益《左传》,论述《左传》非解经之作,与刘... 王祖畬治经贯穿汉、宋,为学恪宗程、朱,是晚清一位典型的理学家,但长期来不受学界重视。他综采历代先儒言论而成《读左质疑》,对《左传》的成书、义例及义理等大作疑辨,指斥刘歆因媚事王莽而窜益《左传》,论述《左传》非解经之作,与刘逢禄《左氏春秋考证》堪称异曲同工。对此典型案例加以评析,可以揭示晚清理学家与近代疑经辨伪风潮的密切关系,也有助于纠补以往仅聚焦于常州公羊学派的研究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祖畬 《读左质疑》 晚清理学 疑经辨伪
下载PDF
“内圣”与“外王”:晚清理学发展路向与同治中兴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强 王雪燕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6-228,共3页
19世纪中期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开始向近代转变的时期,随着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思想学术也发生了变化:由"内圣"而后"外王"的传统价值观和用遵循道德规范的"知理"来"治国"的方式已经行... 19世纪中期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开始向近代转变的时期,随着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思想学术也发生了变化:由"内圣"而后"外王"的传统价值观和用遵循道德规范的"知理"来"治国"的方式已经行不通了。这促使晚清的理学群体发生分化,形成偏于"内圣"的修身派和侧重于"外王"的经世派。修身派强调个体道德修养,经世派注重建功立业。满清王朝在同治时期的复兴得益于经世派的"自强新政"运动,虽最终失败,但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理学 “同治中兴”术考察
原文传递
晚清理学教育家余潜士
7
作者 余则镜 《炎黄纵横》 2021年第6期57-59,共3页
余潜士(1784-1851年),字时缵,号耕村,福建省永泰县人,晚清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被称为“闽道学之宗”。余潜士出身贫寒。少时到福州读书,20岁毅然回乡独往大洋高盖山,深居水帘石室,发愤苦读程朱之学4年。
关键词 余潜士 出身贫寒 教育家 永泰县 高盖山 晚清理学
原文传递
晚清陆王心学复苏的若干考察 被引量:3
8
作者 史革新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00-105,共6页
陆王心学,尤其是王学,在清代曾经长期受到压抑,直到晚清方始复兴。随着汉学在乾嘉后的衰落,各种学术思想开始活跃起来,为陆王心学的萌动提供了契机。大致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前,陆王之学尽管受到理学正统派士人的抨击,未能恢复到明末清初... 陆王心学,尤其是王学,在清代曾经长期受到压抑,直到晚清方始复兴。随着汉学在乾嘉后的衰落,各种学术思想开始活跃起来,为陆王心学的萌动提供了契机。大致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前,陆王之学尽管受到理学正统派士人的抨击,未能恢复到明末清初时的规模,但其学说则通过持调和论学者的阐发,保留下来,得到潜在性的传播。这一时期赞成陆王之学的士人不少都是程朱理学的信奉者,他们对陆王之学的肯定、发挥,都用程朱理学的观点进行过滤,阐扬的内容只限于那些对封建统治无妨害而与程朱理学学理不相悖违的部分,而陆王之学中与程朱义理相矛盾的内容却掩而不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理学 陆王心 程朱陆王之辨
下载PDF
中体西用视域下晚清学校美术教育的早期发展——基于福建船政学堂绘事院的考察
9
作者 戴红宇 《美术大观》 2021年第3期190-191,共2页
福建船政学堂成立伊始就附设有绘事院,招收生徒以培养器械绘图人才,开启近代"艺徒"美术教育的先河。在"中体西用"的晚清理学思想占主导的教育背景下,近代美术教育附属于实业教育。基于绘事院的历史考察,其中赋予美... 福建船政学堂成立伊始就附设有绘事院,招收生徒以培养器械绘图人才,开启近代"艺徒"美术教育的先河。在"中体西用"的晚清理学思想占主导的教育背景下,近代美术教育附属于实业教育。基于绘事院的历史考察,其中赋予美术教育以独立的学科地位和正视美术教育的社会价值等方面对后人有所启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体西用 晚清理学 船政 美术教育 绘事院
下载PDF
1840年代的京师学术圈与曾国藩治学的三次转向
10
作者 黄湛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60,79,共9页
1840年代的京师学术圈主要可以分为重视践履工夫、性命之学的理学圈,以及以诗古文辞和经史考据为主的文士圈。曾国藩在身居京师的十数年中,游走于两个群体之间,学术重心发生过三次转向:起初以诗古文辞为志趣,后跟随以唐鉴为首的理学群... 1840年代的京师学术圈主要可以分为重视践履工夫、性命之学的理学圈,以及以诗古文辞和经史考据为主的文士圈。曾国藩在身居京师的十数年中,游走于两个群体之间,学术重心发生过三次转向:起初以诗古文辞为志趣,后跟随以唐鉴为首的理学群体践履身心工夫;1843年底进入文渊阁校馆后,曾氏专注文字小学、尊尚清儒汉学;1847年任职礼部,始重视礼制考证和通礼研究,期以礼学经世。在与京师师友广泛论学的促进下,曾国藩分别在诗古文辞、道德性命、训诂考据、礼学等儒学各个领域,都有深入的学习和思考,最终形成其宏大深厚的学术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晚清理学 宣南 孔门四科
下载PDF
洋务运动时期的儒学
11
作者 李华 《当代儒学》 2018年第2期98-142,共45页
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格局,列强入侵打开国门,太平天国势如破竹般常卷全国,使得政局动荡、社会矛盾空前尖锐。洪秀全试图宣传拜上帝教以打破儒家伦理纲常,在这种情况下,以曾国藩为首的知识分子一方面举起了“卫道”的旗... 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格局,列强入侵打开国门,太平天国势如破竹般常卷全国,使得政局动荡、社会矛盾空前尖锐。洪秀全试图宣传拜上帝教以打破儒家伦理纲常,在这种情况下,以曾国藩为首的知识分子一方面举起了“卫道”的旗帜,誓死捍卫儒家道统,另一方面陷入了深深的学术自省。与此同时,西学的广泛传入,使得先进的知识分子由被迫接受到主动学习西学,以图“师夷长技以自强”。概括起来,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时期的学术脉络,即晚清学术界经历了今文经学的复起、汉学的由盛而衰、理学的重振这三个主要的学术变革。今文经学的复苏体现了这一派学人试图补救汉学和理学的不足,以改革时局的志向。乾嘉汉学从兴盛走向衰落,体现了危机四伏的时局呼唤学人关注社会现实、人伦道德的诉求。理学的复兴恰恰是在汉学埋首故纸堆,对时政置若罔闻的时候振兴起来的,体现了人们对经世致用之学的渴望,而理学的重振也正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学术现象,它承续了晚明以来经世致用的思想,试图从学术内部寻求救国济世的良方。西学的大量传入,使得理学内部出现了主敬派和洋务派,两者对于西学呈现截然二分的态度。主敬派对西学深恶痛绝,斥责洋务派“以夷变夏”的做法,认为晚清危机必须从儒家经典内部才能找到救世的根据,他们注重礼的教化和传承圣学的使命感。而洋务派则主张学习西学,尤其是学习西方先进的武器和技术,期冀实现中国自强的目的,然而洋务派在同主敬派的论辩中,渐渐有了变通和反思传统的端倪,对后来的改良派和革命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学和宋学的关系也成为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的学术特色,汉学和宋学从相互攻讦到兼采会通,体现了知识分子从训诂考证转向义理阐发,从空谈心性转向寻求事实支撑的变化,体现了时代的迫切需要。洋务时期的儒学拉开了传统走向现代的序幕,而理学的再度兴盛也使哲学化的儒学更加接近于西方的现代哲学。这一时期的儒学经历了与西学的抗衡,对西学的认识经历了由“西学中源”到“中体西用”的转变,既表明了西学对中学的冲击,也体现了中学自身的内部调整,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正在逐渐走向世界。概而言之,这一时期的儒学内部释放着现代的因子,开启了中国学术层面的近代化之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务儒 晚清理学 今文经 中体西用
下载PDF
论罗泽南诗歌的儒家文化精神
12
作者 蒋正治 贾三强 《求索》 CSSCI 2013年第7期134-136,共3页
晚清湘军重要将领罗泽南,以儒生领兵,对湘军的创建和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余事为诗,留下了近两百首诗歌,集中反映了他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孝亲忠君、恋土爱国的道德情操;忧国忧民、感时伤世的思想情怀的儒家文化精神。... 晚清湘军重要将领罗泽南,以儒生领兵,对湘军的创建和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余事为诗,留下了近两百首诗歌,集中反映了他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孝亲忠君、恋土爱国的道德情操;忧国忧民、感时伤世的思想情怀的儒家文化精神。解析罗泽南诗歌的儒家文化精神,对于理解其文学思想,探寻其心路历程,把握其文学创作的内容、特色、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了解罗泽南甚至晚晴湘军诗人集团其他士人的生活状况、思想状态,探索湘军成功的原因进而发掘近代湖南人精神和湘学精神,都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理学 罗泽南诗歌 儒家文化精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