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7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对患者心房晚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振莲 史苏娜 +4 位作者 王秀玲 杨柳 任振芳 朱凌凌 彭红兵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16期6-9,共4页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心房晚电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8月在邢台市第三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心房晚电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8月在邢台市第三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左心房内径(LAD)、P波滤波后时限(Ad)及P波终末20 ms电压均方根(LP20),随访2组患者心房颤动发作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LAVI及LAD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LAD较对照组低(P<0.05或P<0.01),但2组LAV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的前3个月比较,治疗的后3个月2组的心房颤动发作频度及发作持续时间均明显降低(P<0.01),但2组治疗的前3个月房颤发作频度及发作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的后3个月,2组心房颤动发作频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房颤动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的Ad明显降低,LP20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心房颤动可明显改善患者LAD及心房晚电位指标,缩短心房颤动发作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阵发性心房颤动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 左心房容积指数 心房晚电位
原文传递
改良极化液在消除心室晚电位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吕桂芬 黄於球 +1 位作者 戴闽星 赖沙毅 《临床荟萃》 CAS 1995年第17期802-804,共3页
自1979年Berbari等报道采用信号平均心电图记录犬的体表心室晚电位(VLP)以来,各国相继开展了VLP的临床研究,并已证实VLP是折返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是室速、室颤出现的先兆,与猝死关系密切。因此,研究各种能有效遏止VLP的药物或方法具... 自1979年Berbari等报道采用信号平均心电图记录犬的体表心室晚电位(VLP)以来,各国相继开展了VLP的临床研究,并已证实VLP是折返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是室速、室颤出现的先兆,与猝死关系密切。因此,研究各种能有效遏止VLP的药物或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988年以来,国内有关遏止VLP的研究文献对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慢心律、利多卡因、氨酰心安等)能否改变VLP的时限、振幅尚无统一意见,有关采用中药(黄芪、刺五加注射液)等的治疗使VLP转阴、急性心梗溶栓治疗降低VLP发生率的报道亦不多见。本研究采用改良极化液治疗VLP阳性病人,旨在探讨评价其在消除VLP的作用和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极化液 心室晚电位 心绞痛 冠心病 心肌病 抗心律失常药物 刺五加注射液 体表心室晚电位 高血压病 心功能
下载PDF
心室晚电位检测仪的研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忠友 吴水才 +1 位作者 林家瑞 邓东云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1年第1期4-7,共4页
介绍了心室晚电位微机检测系统,该系统不仅具有传统心室晚电位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的功能,还增加了基于波变换的心室晚电位逐搏动态检测。此外,该系统还具有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的采集与打印功能。临床实验结果表明该仪器性能可靠、抗... 介绍了心室晚电位微机检测系统,该系统不仅具有传统心室晚电位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的功能,还增加了基于波变换的心室晚电位逐搏动态检测。此外,该系统还具有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的采集与打印功能。临床实验结果表明该仪器性能可靠、抗干扰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晚电位 心电图 小波变换 信号检测 心室晚电位检测仪
下载PDF
心室晚电位阳性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因素
4
作者 时均贵 李萍 王会伟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2年第3期217-217,共1页
关键词 心室晚电位阳性 急性心肌梗死 AMI 心电图 心室晚电位
下载PDF
心室晚电位检查对冠心病预后的预测(附186例分析)
5
作者 李毓仁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97年第2X期110-112,共3页
心室晚电位检查对冠心病预后的预测(附186例分析)李毓仁(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东莞511700)心室晚电位(VLP)是出现于QRS波终末部或ST段的高频低振幅的碎裂电活动,常见于有自发性或诱发的室性心动过速的冠... 心室晚电位检查对冠心病预后的预测(附186例分析)李毓仁(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东莞511700)心室晚电位(VLP)是出现于QRS波终末部或ST段的高频低振幅的碎裂电活动,常见于有自发性或诱发的室性心动过速的冠心病病人,尤其是心肌梗塞后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心室晚电位 急性心肌梗塞 晚电位阳性 室性心动过速 冠心病心律失常 房室传导阻滞 阳性率 室壁瘤 例分析
下载PDF
心室晚电位的临床意义
6
作者 曹雪笠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1994年第1期67-68,共2页
一、心定晚电位(Ventricular Late Potentials)的基本概念 是指应用体表高分辩性能的信息叠加心电图技术(Surface Information OverlapElectrocardiogram)在QRS终末所出现的一种低振幅高频成份的迟发电信号的活动称晚电位。晚电位也是... 一、心定晚电位(Ventricular Late Potentials)的基本概念 是指应用体表高分辩性能的信息叠加心电图技术(Surface Information OverlapElectrocardiogram)在QRS终末所出现的一种低振幅高频成份的迟发电信号的活动称晚电位。晚电位也是心室在延迟除极过程中,即心室肌存在的碎裂电位的一种体表反映,在QRS的末端或在ST段内出现高频率低振幅的电位信号故也可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晚电位 晚电位阳性 临床意义 室性心动过速 QRS波 室性心律失常 心肌病 急性心肌梗塞 信息叠加心电图 室性早搏
下载PDF
黄芪对心率变异性、高频心电图、心室晚电位的干预 被引量:14
7
作者 曾昭华 苏诚坚 +3 位作者 卜彤 庞健 陈伟峰 王涛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9年第6期44-46,共3页
35 例高血压病和/ 或冠心病住院病人注射黄芪注射液60 ml/ 日×1 周,前后作高分辨率心电图检查。结果表明:治疗前心率变异性低下、高频心电图阳性、心室晚电位阳性及其中一项或一项以上阳性的检出率分别是54-4 % 、40 % 、34-3 % 和... 35 例高血压病和/ 或冠心病住院病人注射黄芪注射液60 ml/ 日×1 周,前后作高分辨率心电图检查。结果表明:治疗前心率变异性低下、高频心电图阳性、心室晚电位阳性及其中一项或一项以上阳性的检出率分别是54-4 % 、40 % 、34-3 % 和80 % ;治疗一周后,上述指标转阴率分别是35-3 % 、41-7 % 、44-4 % 和81 % 。结果提示:黄芪能调整心脏的植物神经支配失衡和心电不均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心率变异 高频心电图 心室晚电位 冠心病 高血压
下载PDF
利多卡因和黄芪对心室晚电位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施海明 戴瑞鸿 范维琥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598-600,共3页
对38例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SAECG)检测为心室晚电位阳性的患者,分别予利多卡因静脉注射(16例)或黄芪总甙注射液静脉滴注(22例),每日1次,连续用2周。结果显示:利多卡因组2例(12.5%)患者SAECG转为正... 对38例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SAECG)检测为心室晚电位阳性的患者,分别予利多卡因静脉注射(16例)或黄芪总甙注射液静脉滴注(22例),每日1次,连续用2周。结果显示:利多卡因组2例(12.5%)患者SAECG转为正常,但治疗前后平均SAECG指标无显著改变;黄芪组3例(13.6%)患者SAECG转为正常,平均综合导联QRS时限、LAS显著缩短(P<0.001),RMS40增大(P<0.05),提示晚电位时限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晚电位 利多卡因 黄芪
下载PDF
心室晚电位体表探测分析系统 被引量:3
9
作者 邵庆余 姜平 +8 位作者 陈康 周洪军 李建刚 于茜惠 刘毅 邵建华 朱兴雷 王克平 王金铎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15-221,207,共8页
本文介绍一种心室晚电位体表探测分析系统。该系统将模拟心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在QRS波平均中,选R峰点为参考点,应用QRS样板波及QRS波面积算法排除早波及干扰波影响,应用双向数字滤波技术消除滤波的振铃效应。在数据处理后可绘出或显... 本文介绍一种心室晚电位体表探测分析系统。该系统将模拟心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在QRS波平均中,选R峰点为参考点,应用QRS样板波及QRS波面积算法排除早波及干扰波影响,应用双向数字滤波技术消除滤波的振铃效应。在数据处理后可绘出或显示出分析曲线与12个分析参数。临床应用证明,该系统可获得较多的信息。本文对有关探测与分析技术及效果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晚电位体表探测分析系统 硬件系统 软件设计 心电图
下载PDF
晚电位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10
作者 邓开伯 段雅茹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9-25,共7页
自1961年Durrer在狗的实验中发现晚电位(Late Potenial—LP)至今已廿余年。在此过程中,由于检测技术的进展。
关键词 晚电位 检测 心肌梗塞
下载PDF
一种心电和心室晚电位综合采集电路的设计 被引量:9
11
作者 吴水才 林家瑞 邓东云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20-22,40,共4页
介绍了一种心室晚电位和常规12 导联心电信号综合采集电路。电路采用定时中断采样,具有程控调节放大倍数,全隔离浮地,低噪声,高共模抑制比,能够长时间连续采集数据等特点。
关键词 心室晚电位 心电信号 数字采集 电路设计
下载PDF
血塞通对心率变异性及心室晚电位的干预 被引量:11
12
作者 孙宇 翟云青 王文英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1年第18期1713-1714,共2页
目的 :探讨血塞通对心率变异性、心室晚电位的影响。方法 :45例高血压病和 或冠心病患者注射血塞通注射液2周 ,6 0 0mg d。治疗前后作高分辨率心电图检查。结果 :治疗前心率变异性低下和心室晚电位阳性率分别是 5 5 .6 %和 37.8%。治... 目的 :探讨血塞通对心率变异性、心室晚电位的影响。方法 :45例高血压病和 或冠心病患者注射血塞通注射液2周 ,6 0 0mg d。治疗前后作高分辨率心电图检查。结果 :治疗前心率变异性低下和心室晚电位阳性率分别是 5 5 .6 %和 37.8%。治疗 2周后上述指标转阴率分别是 5 2 .2 %和 47.1%。结论 :血塞通能调整心脏的植物神经支配失衡和心电不均一性 ,起到心电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塞通 心率变异性 心室晚电位
下载PDF
心肌梗塞患者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与心室晚电位 被引量:3
13
作者 姚依群 顾福宝 +1 位作者 季小宁 崔吉君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4年第6期340-342,共3页
观侧22例心肌梗塞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与心室晚电位。对比研究结果:心肌梗塞后侧支循环良好者,左室射血分数提高(P<0.005),缺血性心律失常减少(P<0.05);心室晚电位(QRS-D、LAS、RMS40)3项指标... 观侧22例心肌梗塞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与心室晚电位。对比研究结果:心肌梗塞后侧支循环良好者,左室射血分数提高(P<0.005),缺血性心律失常减少(P<0.05);心室晚电位(QRS-D、LAS、RMS40)3项指标在侧支循环不良组与良好组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提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对维护患者心功能、维持心肌电活动的稳定性、减少心脏猝死机率均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侧支循环 冠状动脉 心室晚电位
下载PDF
心室晚电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黄从新 毛焕元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8-33,共6页
心室电不稳定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甚致猝死。因此,众多的研究都在试图寻求尽早捕捉到心室电活动信号的有效方法。迄今研究心室电活动有四种途径:(1)常规心电图及/或长程动态心电图监护;(2)心室电生理研究;(3)心室内、外膜标测;(4)心室晚... 心室电不稳定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甚致猝死。因此,众多的研究都在试图寻求尽早捕捉到心室电活动信号的有效方法。迄今研究心室电活动有四种途径:(1)常规心电图及/或长程动态心电图监护;(2)心室电生理研究;(3)心室内、外膜标测;(4)心室晚电位(Ventricular Late Potentials,VLP)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 晚电位 心律失常
下载PDF
心室晚电位与心肌梗塞 被引量:3
15
作者 耿其吉 邓宪文 +2 位作者 孙爱民 裴政 段宝祥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1年第11期592-594,共3页
采用高通双向数字滤波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检查51例心肌梗塞患者的心室晚电位。结果表明,心室晚电位在急性心肌梗塞组、下壁心肌梗塞组,室性心律失常组有较高的发生率,分别为54.6%,45.0%,57.1%,与其对应的对照组有显著差别(P<0.05... 采用高通双向数字滤波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检查51例心肌梗塞患者的心室晚电位。结果表明,心室晚电位在急性心肌梗塞组、下壁心肌梗塞组,室性心律失常组有较高的发生率,分别为54.6%,45.0%,57.1%,与其对应的对照组有显著差别(P<0.05)。可能与心肌缺血、水肿、炎症、疤痕等的病理改变、心室除极顺序、慢传导等有关。心力衰竭组,梗塞后心绞痛组的晚电位发生率与其相应的对照组则无显著差别(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室晚电位 心电图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房晚电位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郑和昕 袁放 +2 位作者 吴天凤 江缨 俞晓映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59-261,共3页
目的分析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检测心房晚电位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MACVU型多功能记录仪记录正常老年人、老年2型糖尿病、老年冠心病及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P波滤波后时限(Ad),P波终末40、30、20 m s电压均方根值(LP40... 目的分析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检测心房晚电位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MACVU型多功能记录仪记录正常老年人、老年2型糖尿病、老年冠心病及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P波滤波后时限(Ad),P波终末40、30、20 m s电压均方根值(LP40、LP30、LP20)。结果正常组Ad(133.5±13.1)m s低于2型糖尿病组(142.3±28.8)m s和冠心病组(143.7±15.0)m s(P均<0.05),显著低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154.3±16.3)m s(P<0.01)。正常组LP40(1.87±0.28)μV显著高于2型糖尿病组(1.35±0.36)μV,冠心病组(1.33±0.39)μV和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1.30±0.66)μV(P均<0.01)。正常组LP30(1.70±0.32)μV显著高于2型糖尿病组(1.08±0.49)μV,冠心病组(1.28±0.38)μV和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1.06±0.36)μV(P均<0.01)。正常组LP20(1.70±0.32)μV显著高于2型糖尿病组(1.06±0.49)μV,冠心病组(1.27±0.36)μV和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1.04±0.64)μV(P均<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Ad明显延长,LP明显下降。心房晚电位检测可预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心房颤动 心房晚电位
下载PDF
心室晚电位体表非创伤性检测系统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峰 董秀珍 +3 位作者 漆家学 臧益民 朱妙章 牛国保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5年第5期373-376,共4页
目的:研制心室晚电位体表非创伤性检测系统.方法:采用XYZ正交导联,设计了高性能的三通道模拟信号处理器,其增益60~80dB,输入阻抗>5MΩ,漏电流<0.1μA,共模抑制比>120dB,等效输入噪声<1μV,频率响... 目的:研制心室晚电位体表非创伤性检测系统.方法:采用XYZ正交导联,设计了高性能的三通道模拟信号处理器,其增益60~80dB,输入阻抗>5MΩ,漏电流<0.1μA,共模抑制比>120dB,等效输入噪声<1μV,频率响应0.05~300Hz,运用信号迭加平均技术及双线性变换(BLT)法所设计的四阶But-terworth高通滤波器分离了心室晚电位信号并克服了“振铃效应”.结果:74例心脏病及32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检测结果表明,系统灵敏度为37.5%,特异性为87.5%,总符合率为75%。结论:该系统可作为识别高危心脏病患者的辅助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晚电位 检测系统 非创伤性 信号处理 软件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病左室肥厚与Q-T离散度及心室晚电位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龚仕金 严静 +1 位作者 陈建明 杨继东 《浙江医学》 CAS 2000年第1期8-9,14,共3页
目的 为探讨老年高血压病左室肥厚 (LVH)与Q-T离散度 (QTd)、心室晚电位 (VLP)及室性心律失常(VA)的关系。 方法 测定9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LVH、QTd、VLP。 结果 高血压病伴LVH时QTd为58.04±17.13ms,VLP阳性率为30.30% ;无LVH者... 目的 为探讨老年高血压病左室肥厚 (LVH)与Q-T离散度 (QTd)、心室晚电位 (VLP)及室性心律失常(VA)的关系。 方法 测定9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LVH、QTd、VLP。 结果 高血压病伴LVH时QTd为58.04±17.13ms,VLP阳性率为30.30% ;无LVH者QTd为47.02±16.09ms ,VLP阳性率为7.00% ,两者比较差异显著 (P<0.01)。结论 高血压病伴LVH时QTd大于60ms,VLP阳性与VA发生密切相关 ,且VLP阳性者QTd多在70ms以上 ,提示在老年高血压病伴LVH时如检测到异常长QT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左室肥厚 QT离散度 老年人 心室晚电位
下载PDF
自主神经对心室晚电位各参数的昼夜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曲秀芬 李晶洁 +3 位作者 黄永麟 高冠宇 纪树彦 杜晓东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2年第4期274-275,共2页
采用数字化Holter监测仪对 30例健康人进行连续监测 ,计算其心室晚电位 (VLP)及心率变异性 (HRV)指标的动态变化 ,以评价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所有健康受试者 ,均按立体正交导联方式佩戴 2 4h动态心电图 ,分别记录午夜 2时及下午 14时左... 采用数字化Holter监测仪对 30例健康人进行连续监测 ,计算其心室晚电位 (VLP)及心率变异性 (HRV)指标的动态变化 ,以评价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所有健康受试者 ,均按立体正交导联方式佩戴 2 4h动态心电图 ,分别记录午夜 2时及下午 14时左右这两个时间点的VLP及HRV数值 :夜间LF 4 93.5 7± 15 6 .6 2ms2 ,HF 6 89.73± 172 .19ms2 ,LF/HF 0 .74 3± 0 .118,T QRS 10 0 .1± 12 .79ms ;白天LF 4 14 .75± 176 .6 1ms2 ,HF 318.5 1± 116 .6 1ms2 ,LF/HF 1.399± 0 .2 81,T QRS 90 .0 3± 9.70ms(P <0 .0 5 ) ,结果显示VLP与HRV均存在昼夜的明显变化 ,T QRS与HF在夜间均增高 ,白天均降低 ,且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 ;TQRS与LF/HF比值则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结论 :VLP存在与自主神经相关的昼夜规律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神经 心室晚电位 心率变异性 相关性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心室晚电位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袁敏杰 魏盟 +3 位作者 李京波 胡伟国 陆志刚 陈欣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评价心室晚电位(ventricular late potential,VLP)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选择为确诊 ACS 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134例,在发病2~4周内行 VLP 检查。采用美... 目的:评价心室晚电位(ventricular late potential,VLP)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选择为确诊 ACS 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134例,在发病2~4周内行 VLP 检查。采用美国 GE公司心电工作站对静息状态下的患者进行检测,通过高频平均心电图获得经滤波后 QRS持续时间(fQRSd)、QRS 终末40 ms 均方根电压值[RMS(40)],QRS 终末低于40μV 低振幅波持续时间[LAS (40)]并记录。随访时间至少半年,观察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134例患者中,VLP 阳性13例,阴性121例,阳性率9.7%。随访时间中位数7.3个月,发生 MACE 18例,其中 VLP 阳性5例,阴性13例。VLP 预测 ACS 患者发生 MACE 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27.8%和93.1%,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阳性结果对于 MACE 的预测有重要意义(P <0.05)。LAS(40)异常对 ACS 患者预后具有独立的预测价值(P <0.05),其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7.8%和97.4%。fQRSd 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3.3%和90.5%。RMS(4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6.7%和91.4%。结论:围术期 VLP 阳性及 LAS(40)异常的 ACS 患者在恢复期发生 MACE 的风险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室晚电位 QRS持续时间 QRS终末40ms均方根电压值 QRS终末低于40μV低振幅波持续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