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草还田条件下施钾量对晚稻产量和钾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黄科延 张爱武 +3 位作者 曹芯 鲁艳红 廖育林 汤海涛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4期57-60,共4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稻草还田条件下不同施钾水平对晚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钾素吸收利用和钾素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 500 kg/hm2稻草还田条件下,增施K2O 37.5 kg/hm2的处理稻谷产量最高,钾肥再增加,稻谷产量随施钾量增加而减少...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稻草还田条件下不同施钾水平对晚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钾素吸收利用和钾素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 500 kg/hm2稻草还田条件下,增施K2O 37.5 kg/hm2的处理稻谷产量最高,钾肥再增加,稻谷产量随施钾量增加而减少;稻草产量则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用钾肥促进了水稻株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与千粒重的提高。研究还发现,施钾促进了水稻对钾素的吸收,随着施钾量的提高,稻谷和稻草的钾含量及钾素积累量均呈增加趋势;无肥(CK1)处理土壤钾素处于亏损状态,稻草还田及稻草配施化肥处理的土壤钾素均有盈余。综合考虑水稻高产和土壤培肥,在4 500 kg/hm2稻草还田条件下,推荐该地区晚稻的钾肥(K2O)适宜用量为25~5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还 晚稻 产量 素吸收
下载PDF
稻草还田模式对稻田土壤速效氮、钾含量及晚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6
2
作者 肖小平 汤海涛 纪雄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64-1469,共6页
设计了高桩翻耕抛栽、覆盖免耕抛栽和高桩免耕抛栽3种模式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稻草还田模式对土壤NH4+-N含量影响较大,对土壤速效钾含量和土壤NO3--N含量影响不大;高桩翻耕模式的土壤NH4+-N、速效钾含量平均值比高桩免耕和覆... 设计了高桩翻耕抛栽、覆盖免耕抛栽和高桩免耕抛栽3种模式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稻草还田模式对土壤NH4+-N含量影响较大,对土壤速效钾含量和土壤NO3--N含量影响不大;高桩翻耕模式的土壤NH4+-N、速效钾含量平均值比高桩免耕和覆盖免耕模式分别提高40.8%、7.5%和36.7%、2.0%;高桩翻耕能促进水稻群体生长,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充分利用光能,增强光合作用;稻草还田以高桩翻耕模式的增产效果最好,比高桩免耕、覆盖免耕分别增产5.8%和9.0%。以高桩翻耕稻草还田模式对土壤速效氮、钾含量及晚稻产量的影响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还模式 土壤 速效氮 晚稻
下载PDF
稻草还田与施钾效果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陈万明 谢胜祖 +1 位作者 蔡长安 连建民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0,共4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稻草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土壤培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洞庭湖贫钾地区,稻草还田能显著促进晚稻生长发育,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同时还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利于培肥地力。在稻草还田的条件下,施用...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稻草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土壤培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洞庭湖贫钾地区,稻草还田能显著促进晚稻生长发育,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同时还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利于培肥地力。在稻草还田的条件下,施用适量钾肥,对晚稻生长的促进作用和培土作用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稻草还田、施钾
下载PDF
杂交水稻的钾素营养及施钾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勇军 《福建农业》 1999年第3期9-9,共1页
钾是农作物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亩产500公斤的杂交水稻,需钾(K<sub>2</sub>O)量约为8.5—15公斤。近些年随着有机肥投入减少,杂交水稻产量提高,氮肥施用量加大,杂交水稻缺钾现象比较突出,因此合理有效地施用钾肥是... 钾是农作物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亩产500公斤的杂交水稻,需钾(K<sub>2</sub>O)量约为8.5—15公斤。近些年随着有机肥投入减少,杂交水稻产量提高,氮肥施用量加大,杂交水稻缺钾现象比较突出,因此合理有效地施用钾肥是实现高产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杂交水稻 素营养 稻草还 氯化 三大营 速效含量
下载PDF
早稻稻草还田方式对晚稻产量及钾素吸收利用的短期效应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曾平 聂军 +3 位作者 廖育林 谢坚 鲁艳红 周兴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02-808,共7页
为了探明早稻稻草的高效还田方式,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早稻稻草还田方式对晚稻产量、钾素农学效应、植株吸钾量和钾素利用率的影响,为南方稻田晚稻生产中如何利用早稻稻草提供指导。结果表明:稻草焚烧(SI)或稻草覆盖(SM)还田提高了... 为了探明早稻稻草的高效还田方式,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早稻稻草还田方式对晚稻产量、钾素农学效应、植株吸钾量和钾素利用率的影响,为南方稻田晚稻生产中如何利用早稻稻草提供指导。结果表明:稻草焚烧(SI)或稻草覆盖(SM)还田提高了钾素农学效应、产值、增产值和产投比,稻草覆盖(SM)还田还提高了吸钾总量和钾素利用率。通过计算农田钾素表观平衡,发现除稻草留高桩(HN)处理外的所有处理都出现了钾素亏缺,稻草全部焚烧(SI)、稻草留高桩部分焚烧(HI)和稻草覆盖(SM)处理钾素亏缺量小于稻草不还田(AK)处理。综合考虑产量、经济效益和钾素利用率等因素,南方双季稻区早稻稻草覆盖还田是最优的还田方式,对减少晚稻化学钾肥投入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产量 稻草还 素利用率
原文传递
晚稻禾苗发红防治法
6
作者 韦芬隆 《农村新技术》 1996年第8期8-8,共1页
关键词 晚稻 间歇灌溉 叶片 防治措 稻草还 有机肥料 防治办法 症状 广西农业 杀枯净
下载PDF
水稻无水层灌溉产量高
7
作者 张松 《农村新技术》 1994年第4期6-6,共1页
关键词 晚稻 厢沟 迟熟品种 龟背形 围沟 复水 早熟品种 沟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