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稻草还田条件下施钾量对晚稻产量和钾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
5
1
作者
黄科延
张爱武
+3 位作者
曹芯
鲁艳红
廖育林
汤海涛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4期57-60,共4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稻草还田条件下不同施钾水平对晚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钾素吸收利用和钾素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 500 kg/hm2稻草还田条件下,增施K2O 37.5 kg/hm2的处理稻谷产量最高,钾肥再增加,稻谷产量随施钾量增加而减少...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稻草还田条件下不同施钾水平对晚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钾素吸收利用和钾素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 500 kg/hm2稻草还田条件下,增施K2O 37.5 kg/hm2的处理稻谷产量最高,钾肥再增加,稻谷产量随施钾量增加而减少;稻草产量则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用钾肥促进了水稻株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与千粒重的提高。研究还发现,施钾促进了水稻对钾素的吸收,随着施钾量的提高,稻谷和稻草的钾含量及钾素积累量均呈增加趋势;无肥(CK1)处理土壤钾素处于亏损状态,稻草还田及稻草配施化肥处理的土壤钾素均有盈余。综合考虑水稻高产和土壤培肥,在4 500 kg/hm2稻草还田条件下,推荐该地区晚稻的钾肥(K2O)适宜用量为25~5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
肥
稻草还
田
晚稻
产量
钾
素吸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稻草还田模式对稻田土壤速效氮、钾含量及晚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
36
2
作者
肖小平
汤海涛
纪雄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64-1469,共6页
设计了高桩翻耕抛栽、覆盖免耕抛栽和高桩免耕抛栽3种模式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稻草还田模式对土壤NH4+-N含量影响较大,对土壤速效钾含量和土壤NO3--N含量影响不大;高桩翻耕模式的土壤NH4+-N、速效钾含量平均值比高桩免耕和覆...
设计了高桩翻耕抛栽、覆盖免耕抛栽和高桩免耕抛栽3种模式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稻草还田模式对土壤NH4+-N含量影响较大,对土壤速效钾含量和土壤NO3--N含量影响不大;高桩翻耕模式的土壤NH4+-N、速效钾含量平均值比高桩免耕和覆盖免耕模式分别提高40.8%、7.5%和36.7%、2.0%;高桩翻耕能促进水稻群体生长,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充分利用光能,增强光合作用;稻草还田以高桩翻耕模式的增产效果最好,比高桩免耕、覆盖免耕分别增产5.8%和9.0%。以高桩翻耕稻草还田模式对土壤速效氮、钾含量及晚稻产量的影响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还
田
模式
土壤
速效氮
钾
晚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稻草还田与施钾效果研究
被引量:
6
3
作者
陈万明
谢胜祖
+1 位作者
蔡长安
连建民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0,共4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稻草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土壤培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洞庭湖贫钾地区,稻草还田能显著促进晚稻生长发育,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同时还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利于培肥地力。在稻草还田的条件下,施用...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稻草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土壤培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洞庭湖贫钾地区,稻草还田能显著促进晚稻生长发育,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同时还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利于培肥地力。在稻草还田的条件下,施用适量钾肥,对晚稻生长的促进作用和培土作用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稻草还田、施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杂交水稻的钾素营养及施钾技术
被引量:
1
4
作者
赵勇军
《福建农业》
1999年第3期9-9,共1页
钾是农作物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亩产500公斤的杂交水稻,需钾(K<sub>2</sub>O)量约为8.5—15公斤。近些年随着有机肥投入减少,杂交水稻产量提高,氮肥施用量加大,杂交水稻缺钾现象比较突出,因此合理有效地施用钾肥是...
钾是农作物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亩产500公斤的杂交水稻,需钾(K<sub>2</sub>O)量约为8.5—15公斤。近些年随着有机肥投入减少,杂交水稻产量提高,氮肥施用量加大,杂交水稻缺钾现象比较突出,因此合理有效地施用钾肥是实现高产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
钾
技术
杂交水稻
钾
素营养
施
用
钾
肥
稻草还
田
吸
钾
量
氯化
钾
三大营
速效
钾
含量
缺
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早稻稻草还田方式对晚稻产量及钾素吸收利用的短期效应
被引量:
3
5
作者
杨曾平
聂军
+3 位作者
廖育林
谢坚
鲁艳红
周兴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02-808,共7页
为了探明早稻稻草的高效还田方式,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早稻稻草还田方式对晚稻产量、钾素农学效应、植株吸钾量和钾素利用率的影响,为南方稻田晚稻生产中如何利用早稻稻草提供指导。结果表明:稻草焚烧(SI)或稻草覆盖(SM)还田提高了...
为了探明早稻稻草的高效还田方式,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早稻稻草还田方式对晚稻产量、钾素农学效应、植株吸钾量和钾素利用率的影响,为南方稻田晚稻生产中如何利用早稻稻草提供指导。结果表明:稻草焚烧(SI)或稻草覆盖(SM)还田提高了钾素农学效应、产值、增产值和产投比,稻草覆盖(SM)还田还提高了吸钾总量和钾素利用率。通过计算农田钾素表观平衡,发现除稻草留高桩(HN)处理外的所有处理都出现了钾素亏缺,稻草全部焚烧(SI)、稻草留高桩部分焚烧(HI)和稻草覆盖(SM)处理钾素亏缺量小于稻草不还田(AK)处理。综合考虑产量、经济效益和钾素利用率等因素,南方双季稻区早稻稻草覆盖还田是最优的还田方式,对减少晚稻化学钾肥投入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
肥
晚稻
产量
稻草还
田
钾
素利用率
原文传递
晚稻禾苗发红防治法
6
作者
韦芬隆
《农村新技术》
1996年第8期8-8,共1页
关键词
晚稻
间歇灌溉
叶片
防治措
施
稻草还
田
有机肥料
防治办法
缺
钾
症状
广西农业
杀枯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稻无水层灌溉产量高
7
作者
张松
《农村新技术》
1994年第4期6-6,共1页
关键词
早
晚稻
厢沟
迟熟品种
龟背形
围沟
晒
田
施
钾
复水
早熟品种
沟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稻草还田条件下施钾量对晚稻产量和钾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
5
1
作者
黄科延
张爱武
曹芯
鲁艳红
廖育林
汤海涛
机构
长沙农辉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长沙县干杉乡农业技术推广站
长沙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长沙县暮云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出处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4期57-60,共4页
基金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8BADA4B08)
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IPNI)合作项目(Hunan-14)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项目(2010hnnkycx56)
文摘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稻草还田条件下不同施钾水平对晚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钾素吸收利用和钾素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 500 kg/hm2稻草还田条件下,增施K2O 37.5 kg/hm2的处理稻谷产量最高,钾肥再增加,稻谷产量随施钾量增加而减少;稻草产量则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用钾肥促进了水稻株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与千粒重的提高。研究还发现,施钾促进了水稻对钾素的吸收,随着施钾量的提高,稻谷和稻草的钾含量及钾素积累量均呈增加趋势;无肥(CK1)处理土壤钾素处于亏损状态,稻草还田及稻草配施化肥处理的土壤钾素均有盈余。综合考虑水稻高产和土壤培肥,在4 500 kg/hm2稻草还田条件下,推荐该地区晚稻的钾肥(K2O)适宜用量为25~50 kg/hm2。
关键词
钾
肥
稻草还
田
晚稻
产量
钾
素吸收
Keywords
potassium fertilizer
rice-straw returning
late rice
yield
potassium absorption
分类号
S143.32 [农业科学—肥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稻草还田模式对稻田土壤速效氮、钾含量及晚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
36
2
作者
肖小平
汤海涛
纪雄辉
机构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出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64-1469,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1120)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15B08
2006BAD15B01)
文摘
设计了高桩翻耕抛栽、覆盖免耕抛栽和高桩免耕抛栽3种模式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稻草还田模式对土壤NH4+-N含量影响较大,对土壤速效钾含量和土壤NO3--N含量影响不大;高桩翻耕模式的土壤NH4+-N、速效钾含量平均值比高桩免耕和覆盖免耕模式分别提高40.8%、7.5%和36.7%、2.0%;高桩翻耕能促进水稻群体生长,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充分利用光能,增强光合作用;稻草还田以高桩翻耕模式的增产效果最好,比高桩免耕、覆盖免耕分别增产5.8%和9.0%。以高桩翻耕稻草还田模式对土壤速效氮、钾含量及晚稻产量的影响最好。
关键词
稻草还
田
模式
土壤
速效氮
钾
晚稻
Keywords
Straw returning to field
Soil
Available N & K
Later rice
分类号
S511.33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稻草还田与施钾效果研究
被引量:
6
3
作者
陈万明
谢胜祖
蔡长安
连建民
机构
湖南省农业厅环境监测管理站
湖南省沅江市土肥站
出处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0,共4页
文摘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稻草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土壤培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洞庭湖贫钾地区,稻草还田能显著促进晚稻生长发育,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同时还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利于培肥地力。在稻草还田的条件下,施用适量钾肥,对晚稻生长的促进作用和培土作用更加显著。
关键词
晚稻、稻草还田、施钾
Keywords
late rice, rice straw return into field, using potassium
分类号
S141.4 [农业科学—肥料学]
S146.2 [农业科学—肥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杂交水稻的钾素营养及施钾技术
被引量:
1
4
作者
赵勇军
出处
《福建农业》
1999年第3期9-9,共1页
文摘
钾是农作物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亩产500公斤的杂交水稻,需钾(K<sub>2</sub>O)量约为8.5—15公斤。近些年随着有机肥投入减少,杂交水稻产量提高,氮肥施用量加大,杂交水稻缺钾现象比较突出,因此合理有效地施用钾肥是实现高产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施
钾
技术
杂交水稻
钾
素营养
施
用
钾
肥
稻草还
田
吸
钾
量
氯化
钾
三大营
速效
钾
含量
缺
钾
分类号
S511.0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早稻稻草还田方式对晚稻产量及钾素吸收利用的短期效应
被引量:
3
5
作者
杨曾平
聂军
廖育林
谢坚
鲁艳红
周兴
机构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农业部湖南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02-808,共7页
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13)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D07B11)~~
文摘
为了探明早稻稻草的高效还田方式,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早稻稻草还田方式对晚稻产量、钾素农学效应、植株吸钾量和钾素利用率的影响,为南方稻田晚稻生产中如何利用早稻稻草提供指导。结果表明:稻草焚烧(SI)或稻草覆盖(SM)还田提高了钾素农学效应、产值、增产值和产投比,稻草覆盖(SM)还田还提高了吸钾总量和钾素利用率。通过计算农田钾素表观平衡,发现除稻草留高桩(HN)处理外的所有处理都出现了钾素亏缺,稻草全部焚烧(SI)、稻草留高桩部分焚烧(HI)和稻草覆盖(SM)处理钾素亏缺量小于稻草不还田(AK)处理。综合考虑产量、经济效益和钾素利用率等因素,南方双季稻区早稻稻草覆盖还田是最优的还田方式,对减少晚稻化学钾肥投入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钾
肥
晚稻
产量
稻草还
田
钾
素利用率
Keywords
potassium fertilizer
late rice
yield
rice straw return
K use efifciency
分类号
S511.42 [农业科学—作物学]
S141.4 [农业科学—肥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晚稻禾苗发红防治法
6
作者
韦芬隆
机构
广西农业大学
出处
《农村新技术》
1996年第8期8-8,共1页
关键词
晚稻
间歇灌溉
叶片
防治措
施
稻草还
田
有机肥料
防治办法
缺
钾
症状
广西农业
杀枯净
分类号
S51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稻无水层灌溉产量高
7
作者
张松
出处
《农村新技术》
1994年第4期6-6,共1页
关键词
早
晚稻
厢沟
迟熟品种
龟背形
围沟
晒
田
施
钾
复水
早熟品种
沟水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稻草还田条件下施钾量对晚稻产量和钾素吸收的影响
黄科延
张爱武
曹芯
鲁艳红
廖育林
汤海涛
《湖南农业科学》
2011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稻草还田模式对稻田土壤速效氮、钾含量及晚稻生长的影响
肖小平
汤海涛
纪雄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3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稻草还田与施钾效果研究
陈万明
谢胜祖
蔡长安
连建民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4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杂交水稻的钾素营养及施钾技术
赵勇军
《福建农业》
199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早稻稻草还田方式对晚稻产量及钾素吸收利用的短期效应
杨曾平
聂军
廖育林
谢坚
鲁艳红
周兴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
3
原文传递
6
晚稻禾苗发红防治法
韦芬隆
《农村新技术》
199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水稻无水层灌溉产量高
张松
《农村新技术》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