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和景谷地震的震害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洪海春 尤捷 +1 位作者 陶小三 王恒知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13-1022,共10页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MS6.5地震,10月7日云南景谷发生MS6.6地震。这2次地震的震级、地震类型、震源深度等相差不大,但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房屋建筑损毁程度、地震地质灾害等却相差很大。在地震现场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地...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MS6.5地震,10月7日云南景谷发生MS6.6地震。这2次地震的震级、地震类型、震源深度等相差不大,但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房屋建筑损毁程度、地震地质灾害等却相差很大。在地震现场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地震造成的崩塌、滑坡、地裂缝、砂土液化、房屋建筑损毁等灾害轻重差别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鲁甸地震灾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破碎,人口密度大,房屋建筑抗震性能差;而景谷地震灾区地质环境较好,植被茂密,人口密度低,相比同量级地震的加速度小,房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较好。总体而言,鲁甸MS6.5地震的震害比景谷MS6.6地震要严重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甸地震 景谷地震 地震烈度 震害 崩塌 滑坡 地裂缝 砂土液化 房屋建筑损毁
下载PDF
2013年岷漳地震和2014年景谷地震的能矩比对比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宋金 陈运泰 张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324-3337,共14页
2013年岷漳地震和2014年景谷地震两个地震的矩震级均为M W6.1,但相同等级烈度区域的面积差异显著,前者均明显大于后者.地面震动的强烈程度与震源破裂过程中辐射的地震波高频成分密切相关,作者系统地测定与研究了这两个地震的震源谱和反... 2013年岷漳地震和2014年景谷地震两个地震的矩震级均为M W6.1,但相同等级烈度区域的面积差异显著,前者均明显大于后者.地面震动的强烈程度与震源破裂过程中辐射的地震波高频成分密切相关,作者系统地测定与研究了这两个地震的震源谱和反映其震源特征的能矩比等震源参量.结果表明,虽然岷漳地震和景谷地震释放的地震矩基本相同,分别为1.6×10^18 Nm和1.8×10^18 Nm,而且前者还比后者略小些,但其释放的地震波辐射能却差异显著,分别为1.3×10^14 J和0.6×10^14 J;因而前者的能矩比(8.1×10^-5)是后者能矩比(3.3×10^-5)的大约2.5倍.相应地,岷漳地震的视应力和应力降也都明显大于景谷地震的视应力和应力降.此外,这两个地震震源谱结果均显示出其高频趋势均按角频率ω的-2幂次衰减,符合“ω2模式”;采用理论震源谱公式计算结果分别约占实际结果的54%和50%,两个地震的地震波辐射能解析解之间的差异依然约2.3倍.震源破裂特征的显著差异导致岷漳地震单位地震矩释放的地震波辐射能更多,即岷漳地震能矩比更大,是导致这两个矩震级均为M W6.1地震的地震烈度差异显著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漳地震 景谷地震 等震线 震源谱 能矩比 ω2模式
下载PDF
2014年景谷地震震中附近地裂缝成因初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石峰 何宏林 +4 位作者 袁仁茂 任治坤 韩非 常祖峰 李西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2014年第4期782-789,共8页
2014年10月7日云南省景谷县发生了M_s6.6级地震,震中附近出现了一系列的地裂缝。本文通过对这些地裂缝的实地调查,结合震源机制、余震分布、烈度分布等其它信息,综合分析探讨了这些地裂缝的成因。结果显示,这些地裂缝都是斜坡在地震的... 2014年10月7日云南省景谷县发生了M_s6.6级地震,震中附近出现了一系列的地裂缝。本文通过对这些地裂缝的实地调查,结合震源机制、余震分布、烈度分布等其它信息,综合分析探讨了这些地裂缝的成因。结果显示,这些地裂缝都是斜坡在地震的震动影响下,由于重力作用而形成的。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深入讨论了不同裂缝的形成机制和模型,为以后甄别地裂缝成因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谷地震 地裂缝 成因分析
下载PDF
景谷地震后中小学校舍震害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商波 赵宝生 +4 位作者 万里波 吴朝义 邱斌 谭晓晶 蒋春云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3-138,共6页
景谷地震发生后,笔者对景谷县中小学校舍进行了震害调查,发现了校舍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对校舍的震害原因进行分析,就如何提高中小学校舍的施工质量和抗震性能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景谷地震 校舍 震害 调查 分析
下载PDF
矩震级及震源机制相似地震的辐射能量差别——2014年鲁甸地震与景谷地震宽频带体波震级的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宋潇潇 吴忠良 +1 位作者 蒋长胜 李佳威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53-662,共10页
2014年8月3日鲁甸地震和10月7日景谷地震具有相似的矩震级和震源机制,但所造成的灾害却相差甚远。为考察地震辐射能量在这两次地震致灾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利用震中距6°~80°范围内记录了鲁甸地震的142个台站、记录了景谷地震... 2014年8月3日鲁甸地震和10月7日景谷地震具有相似的矩震级和震源机制,但所造成的灾害却相差甚远。为考察地震辐射能量在这两次地震致灾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利用震中距6°~80°范围内记录了鲁甸地震的142个台站、记录了景谷地震的138个台站的宽频带地震记录,计算了累积宽频带体波震级mBc。结果表明鲁甸地震的mBc高于景谷地震,因此地震辐射能量的差别对解释两次地震灾害的差别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甸地震 景谷地震 地震辐射能量 宽频带体波震级 矩震级
下载PDF
景谷M_S6.6地震同震地表破坏特征与孕震构造 被引量:15
6
作者 常祖峰 陈晓利 +3 位作者 陈宇军 李鉴林 林辉 洪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539-2552,共14页
无量山断裂带位于云南西南部,主要由磨黑、宁洱、普文和景谷—云仙4条断裂组成,晚第四纪活动特征明显.受青藏高原隆起影响滇西南块体向南运动,中下地壳广泛存在的低速层为块体运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刚性的临沧花岗岩体对其南向运动起着... 无量山断裂带位于云南西南部,主要由磨黑、宁洱、普文和景谷—云仙4条断裂组成,晚第四纪活动特征明显.受青藏高原隆起影响滇西南块体向南运动,中下地壳广泛存在的低速层为块体运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刚性的临沧花岗岩体对其南向运动起着顶托作用,使得东、西两侧块体运动速率出现差异,且块体运动方向与无量山断裂带呈小角度相交.在此背景下,无量山断裂带表现为水平右旋走滑运动,起着滑动分解应变的作用.在其与横向断层交汇部位或在断裂端部,应力易于集中而引发地震,此次MS6.6地震就发生在断裂的端部.据野外科考调查,在宏观震中区集中出现带状砂土液化和地裂缝等地面破坏.喷砂孔呈串珠状线性分布,主要有NW和NE两组;NW向地裂缝呈右阶雁行状、NE向地裂缝呈左阶雁行状排列特征,它们具有明显的构造成因.地震烈度长轴方向、余震分布和震源机制解等显示,此次地震是沿NW向节面右旋走滑所致,宏观地面破坏特征和微观观测结果非常吻合,一致表明此次地震破裂与景谷—云仙断裂运动有关,其孕震构造应是景谷—云仙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谷地震 无量山断裂带 晚第四纪 砂土液化 地裂缝
下载PDF
云南景谷MS6.6地震震源区深部电性结构及其孕震环境 被引量:9
7
作者 程远志 汤吉 +1 位作者 邓琰 董泽义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2-369,共18页
2014年10月7日云南景谷地区发生MS6.6地震,震源机制显示此次地震为逆走滑型,地震断层面走向140°,同时余震分布显示破裂面走向也为NNW向。文中对1条横穿景谷震区,与地震破裂面垂直的大地电磁测线数据进行了由定性到定量的全面分析,... 2014年10月7日云南景谷地区发生MS6.6地震,震源机制显示此次地震为逆走滑型,地震断层面走向140°,同时余震分布显示破裂面走向也为NNW向。文中对1条横穿景谷震区,与地震破裂面垂直的大地电磁测线数据进行了由定性到定量的全面分析,通过二维非线性共轭梯度(NLCG)反演得到了震源区较为详细的地壳电性结构。结果表明:1)震源区电性结构可以分为4层:地表以下约4km为相对低阻层,主要由中、新生代盆地沉积岩组成,电阻率10~100Ω·m;地下5~10km为相对高阻层,可能由元古界变质岩系组成,电阻率〉1000Ω·m;15~30km为中下地壳低阻层,电阻率〈10Ω·m;30km以下为壳幔过渡层,电阻率值约为30Ω·m。2)景谷地震主震发生在高阻层和壳内低阻层的分界面上。3)对余震的震源深度统计发现5km和10km两个深度范围内余震较多,与电性梯度带的位置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谷地震 大地电磁测深 电性结构 电性梯度带 地震构造
下载PDF
云南景谷M_S6.6地震对南汀河断裂带地震危险性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孙浩越 江国焰 +3 位作者 何宏林 徐锡伟 魏占玉 高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197-4206,共10页
南汀河断裂带是滇西南块体内部的一条左旋走滑断裂带,几乎横切整个块体,总长度达380km,是块体内NE向断裂中最长的一条,也是次级块体的边界断裂.南汀河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性非常强烈,但仅南段在1941年记录到一次约7级的地震,其余段落还没... 南汀河断裂带是滇西南块体内部的一条左旋走滑断裂带,几乎横切整个块体,总长度达380km,是块体内NE向断裂中最长的一条,也是次级块体的边界断裂.南汀河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性非常强烈,但仅南段在1941年记录到一次约7级的地震,其余段落还没有5级以上地震的记录,目前可能正处于应力积累和孕震阶段.2014年10月7日发生的景谷MS6.6地震位于断裂带南东约94km,其地震烈度等震线长轴与余震皆呈北西展布,指向南汀河断裂带.为了解景谷地震对周边构造特别是南汀河断裂带的影响,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地震触发的同震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利用两种同震滑动分布模型计算获得的结果显示,景谷地震对震中附近的断裂,如澜沧江断裂和景谷断裂影响较大,局部应力增加可达90kPa;对较远的断裂,如南汀河断裂带、龙陵—澜沧断裂带和无量山断裂带的影响较小,应力变化值均小于10kPa.通过设置不同断层参数进一步计算,南汀河断裂带北段两支断裂断层面上的静态库仑应力扰动呈半圆形分布,应力增加的最大值位于24.15°N附近的地表,沿断层的走向和深度都逐渐减小.其中西支断裂上应力变化最大值为0.89kPa,东支断裂上为1.18kPa.此外,在南汀河断裂带北段的古地震研究结果显示,该断裂段全新世以来发生过产生地表破裂的大地震,震级应当不低于7级.放射性碳测年将该次古地震事件的发震时间限定在900—1480AD,离逝时间为535—1115年.结合古地震事件的离逝时间和断裂带的滑动速率,本文计算得到南汀河断裂带北段已经积累的水平滑动量为2.8+1.5/-1.0m,进一步利用滑动量与震级的经验公式可估算出该断裂段目前积累的滑动量如果完全释放将会产生一个7.5+0.1/-0.2级的地震.虽然景谷地震在南汀河断裂带上触发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值表明,该地震可能不会引起南汀河断裂带地震危险性的突变,但仍起到一定的加速作用.再考虑到断裂带北段目前已经积累了约7.5级地震所需的能量,该断裂段在未来具有较高的地震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汀河断裂带 景谷地震 静态库仑应力 滇西南块体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云南景谷M6.6地震前重力场变化的区域性特征 被引量:9
9
作者 孙少安 郝洪涛 韦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3-615,共3页
利用国家重力网和云南省区域重力网获得的高精度重力观测资料,研究2014-10-07云南景谷M6.6地震前区域重力场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滇西南区域重力场变化幅度大、速度快、升降转换周期短,揭示出在复杂构造环境和反复增强的应力场条件下,... 利用国家重力网和云南省区域重力网获得的高精度重力观测资料,研究2014-10-07云南景谷M6.6地震前区域重力场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滇西南区域重力场变化幅度大、速度快、升降转换周期短,揭示出在复杂构造环境和反复增强的应力场条件下,地震能量快速积累和释放的区域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谷地震 重力场 演变规律 区域特征
下载PDF
云南“10.07景谷地震”建筑结构震害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邱斌 赵宝生 +3 位作者 刘有军 王纪伟 董桂红 胡韶懿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0-54,共5页
通过对云南省2014年"10.07景谷地震"震后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及抗震性能鉴定结果的归纳总结,得出如下结论:应准确分析框架结构梁柱节点与柱脚的损伤情况、填充墙的分布和梁柱施工缝留置位置及其处理方式对结构安全性及抗震性... 通过对云南省2014年"10.07景谷地震"震后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及抗震性能鉴定结果的归纳总结,得出如下结论:应准确分析框架结构梁柱节点与柱脚的损伤情况、填充墙的分布和梁柱施工缝留置位置及其处理方式对结构安全性及抗震性能的影响;应正确评价单跨框架、纵向框架梁按照连系梁设计的框架结构的安全性;应重视对填充墙门窗洞口处圈过梁、构造柱设置等抗震措施的检测,并充分考虑其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砌体结构教学楼应重视抗震概念对结构安全性及其抗震承载性能的影响;若检测时室外回填尚未完成或未达设计要求,应在鉴定时充分考虑该因素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并应及时建议按设计要求完成回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谷地震 建筑结构 震害分析 安全性检测 抗震鉴定
原文传递
云南景谷M_S6.6、云南沧源M_S5.5地震谱振幅相关系数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崔子健 李志雄 陈章立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5-540,697,共6页
作为谱振幅相关分析法的拓展应用,计算了2014年10月7日云南景谷MS6.6地震、2015年3月1日云南沧源MS5.5地震余震序列的谱振幅相关系数。结果显示,景谷地震后谱振幅相关系数维持在高值,主震后2个月,发生了MS5.8、5.9强余震。该高值体现出... 作为谱振幅相关分析法的拓展应用,计算了2014年10月7日云南景谷MS6.6地震、2015年3月1日云南沧源MS5.5地震余震序列的谱振幅相关系数。结果显示,景谷地震后谱振幅相关系数维持在高值,主震后2个月,发生了MS5.8、5.9强余震。该高值体现出震源机制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较强的区域应力水平,有利于强余震的发生和区域中强地震丛集。沧源余震序列谱振幅相关系数的结果与景谷地震相似,一直处于高值。景谷地震与沧源地震所在地区历史地震序列以主—余型为主,不能简单地利用谱振幅相关系数的绝对值预测后续地震的大小,但两个序列的高值也许显示滇南较大区域目前正处于强应力状态下,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谷地震 沧源地震 谱振幅相关系数 震源机制一致性 余震序列
下载PDF
2014年景谷M_S6.6地震及其强余震强震动观测记录及初步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崔建文 刘琼仙 +7 位作者 段建新 林国良 杨藜薇 徐硕 李世成 包一峰 段洪杰 高东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8-315,共8页
2014年10月7日云南景谷发生M_S6.6地震,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NSMONS)的40个台站(阵)获取了主震的强震动记录。位于极震区永平镇的强震动台站完整记录了地震动时程,其北南向PGA为627.1 cm/s^2,该台站周边多栋教学楼破坏严重,与记录所反映... 2014年10月7日云南景谷发生M_S6.6地震,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NSMONS)的40个台站(阵)获取了主震的强震动记录。位于极震区永平镇的强震动台站完整记录了地震动时程,其北南向PGA为627.1 cm/s^2,该台站周边多栋教学楼破坏严重,与记录所反映的强烈震动程度相吻合。12月6日主震区再次发生MS5.8、5.9强余震,NSMONS的多个台站(阵)及布设于震区的强震动流动台站获取了两次地震强震动记录。首先介绍获取强震动观测记录,接着对其强震动特征进行初步分析,最后对比分析景谷地震与鲁甸地震强震动的差异及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动观测记录 强余震 景谷地震 鲁甸地震
下载PDF
2014年云南鲁甸M_S6.5与云南景谷M_S6.6地震滑坡灾害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代博洋 吴波 +2 位作者 常昊 晏祥省 白仙富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3-160,共8页
对时间相近、震级相差不大的2014年8月3日鲁甸M_S6.5地震和10月7日景谷M_S6.6地震造成的滑坡灾害的规模、数量及灾害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造成鲁甸M_S6.5和景谷M_S6.6地震滑坡重大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人文环境的差异、岩性的差异、... 对时间相近、震级相差不大的2014年8月3日鲁甸M_S6.5地震和10月7日景谷M_S6.6地震造成的滑坡灾害的规模、数量及灾害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造成鲁甸M_S6.5和景谷M_S6.6地震滑坡重大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人文环境的差异、岩性的差异、地形地貌的差异以及植被的差异。对于鲁甸震区而言,巨大的地形高差、玄武岩和碳酸盐岩的广泛分布以及强烈的河流侵蚀作用、冰冻风化与化学风化等多种因素的叠加,是造成地震滑坡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甸地震 景谷地震 滑坡 自然地理条件 玄武岩 风化作用
下载PDF
利用小波变换提取川滇地区流动重力异常特征——以2014年鲁甸M_S6.5、景谷M_S6.6地震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双喜 陈兆辉 +2 位作者 王青华 刘金钊 张品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7-93,共7页
首先介绍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分析影响小波多分辨率分解效果的因素,提出选择coif5小波基函数、交叉验证确定分解阶次的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然后在模型实验中利用该方法对模型局部和区域异常实现有效分离,并结合径向对数功率谱方法对分... 首先介绍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分析影响小波多分辨率分解效果的因素,提出选择coif5小波基函数、交叉验证确定分解阶次的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然后在模型实验中利用该方法对模型局部和区域异常实现有效分离,并结合径向对数功率谱方法对分解重构异常进行定性、半定量分析;最后对川滇地区201309~201404期流动重力差分动态变化异常进行多尺度分解。在分解得到的D4~D 6异常、重构的局部和区域异常中,2014年鲁甸MS6.5和景谷MS6.6地震主震位置均存在明显的异常变化特征。结合地质构造背景信息对该异常特征进行分析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川滇地区 异常特征提取 径向对数功率谱 鲁甸地震景谷地震
下载PDF
2014年云南景谷MS6.6地震前地震活动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月 邵志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70-1081,共12页
基于Region-Time-Length(RTL)算法,使用震前约6a和15a的地震目录定量检验了2014年景谷MS6.6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变化。研究时段近6a的分析结果显示:自2013年初在震中附近检测到地震活动增强,空间异常分布在22.5°~24.5°N,99&#... 基于Region-Time-Length(RTL)算法,使用震前约6a和15a的地震目录定量检验了2014年景谷MS6.6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变化。研究时段近6a的分析结果显示:自2013年初在震中附近检测到地震活动增强,空间异常分布在22.5°~24.5°N,99°~102°E内,异常范围和异常程度随时间由小变大再变小;综合反映区域地震活动水平的参数RTL面积分——I(RTL)从2013年8月开始上升,达到峰值点后回落,峰值点至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为9个月。研究时段近15a时,研究区内发生了2007年宁洱MS6.4地震,结果表明:宁洱地震前检测到地震活动平静;景谷地震前,先检测到地震活动平静,后于震前1a检测到地震活动增强,异常分布在22.5°~25°N,99.5°~101.5°E范围内,I(RTL)峰值与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为7个月。这说明即使发震位置相距较近且震级相当的地震,震前的地震活动变化也会明显不同。对于景谷MS6.6,不同研究时段检测到的结果虽有不同,但震前地震活动增强异常区的分布和参数I(RTL)出现峰值的时间较一致,所以探索RTL空间分布和参数I(RTL)与发震位置和时间的关系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Time-Length(RTL)算法 RTL面积分 景谷地震 地震危险性分析
下载PDF
景谷6.6级、鲁甸6.5级地震序列应力降变化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周少辉 蒋海昆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37,共15页
利用云南2014年10月7日景谷6.6级、8月3日鲁甸6.5级地震序列的波形与震相资料,消除区域地震波衰减与台站场地响应后,计算得到2次地震序列的应力降。结果显示,在研究所涉及的震级范围内,应力降呈现随震级增大而增大的趋势。为尽可能消除... 利用云南2014年10月7日景谷6.6级、8月3日鲁甸6.5级地震序列的波形与震相资料,消除区域地震波衰减与台站场地响应后,计算得到2次地震序列的应力降。结果显示,在研究所涉及的震级范围内,应力降呈现随震级增大而增大的趋势。为尽可能消除震级对应力降的影响,对比了相同震级档地震的应力降,结果显示,景谷地震序列的平均应力降明显高于鲁甸地震,这可能与2次6.5级左右地震后震源区的应力状态有关。从序列余震应力降的时、空变化对比来看,景谷6.6级地震后至2014年12月6日5.8、5.9级强余震发生前,应力降变化呈现先缓慢下降、进而转折升高并持续高值的变化过程;同时,高应力降地震在空间上主要集中于5.8级强余震区域。这表明,主震发生后经过一个较短期的调整之后,5.8级强余震震源区的应力环境可能持续增强。5.8、5.9级强余震发生后,地震序列应力降快速下降至相对稳定状态。研究表明,2次6级左右强余震发生后,震源附近区域应力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应力环境降低,地震序列活动也趋于结束。对于后续没有强余震发生的鲁甸地震序列,余震应力降小于景谷地震序列相同震级档地震的平均应力降,同时,主震后余震序列的应力降在时间上几乎未发生太大的变化;结合主震能量释放特点推测,震源区的应力在主震破裂过程中已得到较多的释放,主震后震源区应力变化呈现逐渐恢复的过程,这可能是鲁甸地震余震活动明显较弱,后续亦未有较强余震发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降 余震序列 鲁甸地震 景谷地震
下载PDF
景谷M_S6.6、M_S5.8和M_S5.9地震强震动记录初步分析与场地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国良 崔建文 +1 位作者 杨黎薇 刘琼仙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1-341,共11页
2014年云南景谷先后发生M_S6.6、M_S5.8和M_S5.9中强地震,云南强震动台网获取了丰富的加速度记录。本文整理了各次地震中固定台和流动台获取的强震动加速度记录资料,分别进行了地震动衰减关系和加速度反应谱分析,结果表明,所观测到的加... 2014年云南景谷先后发生M_S6.6、M_S5.8和M_S5.9中强地震,云南强震动台网获取了丰富的加速度记录。本文整理了各次地震中固定台和流动台获取的强震动加速度记录资料,分别进行了地震动衰减关系和加速度反应谱分析,结果表明,所观测到的加速度峰值比云南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预测值高,反应谱谱值随震级的增加有增大趋势。最后将益智强震台作为典型台站,分析了该台站在地震中的场地放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谷地震 强震动记录 衰减关系 场地效应 H/V谱比
下载PDF
2014年鲁甸M_S6.5、景谷M_S6.6地震前的长波辐射异常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丽峰 郭晓 +2 位作者 张璇 魏从信 秦满忠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3-719,共7页
为了研究2014年鲁甸M_S6.5、景谷M_S6.6地震前的长波辐射变化特征,应用功率谱相对变化法,以风云气象卫星长波辐射资料为基础数据,对上述2次地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次地震前短期内均存在明显的长波辐射相对功率谱异常变化,异常特征... 为了研究2014年鲁甸M_S6.5、景谷M_S6.6地震前的长波辐射变化特征,应用功率谱相对变化法,以风云气象卫星长波辐射资料为基础数据,对上述2次地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次地震前短期内均存在明显的长波辐射相对功率谱异常变化,异常特征展布的边缘及走向与断层密切相关,震前短期内地震当年功率谱明显偏离其背景值及标准差,偏离持续时间约2个月,最大偏离差在7倍以上。2014年云南地区的这2次6级以上地震所表现出的长波辐射时空异常特征明显,易于识别,可为长波辐射资料用于该地区的地震监测提供震例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甸地震 景谷地震 长波辐射 相对功率谱异常
下载PDF
利用时移层析成像方法分析2014年云南景谷M_(S)6.6地震震源区的P波速度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颖 钱佳威 +2 位作者 黄江培 张国权 付虹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63-1585,共23页
为了获得2014年景谷M_(S)6.6地震发生前后10a间震源区高空间分辨率的P波速度变化,文中基于200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由云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所记录的景谷地震震源区的地震资料,首先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联合绝对到时和相对到时反演... 为了获得2014年景谷M_(S)6.6地震发生前后10a间震源区高空间分辨率的P波速度变化,文中基于200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由云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所记录的景谷地震震源区的地震资料,首先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联合绝对到时和相对到时反演了景谷地震震源区高分辨率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反演结果表明景谷地震的余震序列分布于P波高速异常区及低速异常区的交界处,与澜沧江断裂有所相交的断裂处于低速异常区,这可能与断层中的流体有关。然后采用基于双差层析成像的时移层析成像方法得到了不同时间段之间的P波速度变化的时空分布,并结合已有的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成果,对P波速度的变化特征及其机制进行了探究,得到几点认识:1)景谷主震震中附近浅层深度的P波速度最大降幅为0.2%,在景谷主震发生2个月后出现,主要受岩石破坏影响所致。2)5~15km深度处整体存在P波速度上升条带区域,推测该区域为高强度、高阻介质的脆韧性转换带,不受主震发生的影响。在2014年12月6日M_(S)5.8及M_(S)5.9余震发生后,余震分布方向发生了明显变化,震源深度加深,脆韧性转换带受其影响使得P波速度下降了3.8%。3)震后约3a,P波速度上升并超过震前水平,可能在震源区的愈合过程中还包含了2018年9月8日云南墨江MS5.9地震发生前的应力积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谷地震 时移层析成像 双差层析成像 P波速度变化
下载PDF
2014年云南景谷6.6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特征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邓嘉美 高琼 +2 位作者 陈佳 张华英 王军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6年第2期15-20,共6页
2014年10月7日云南景谷发生6.6级地震,此次地震前,滇西南地区存在长达7.3年的6级地震平静异常和2536天5级地震平静异常。与5级地震、6级地震平静不同的是,思普地区4级地震异常活跃。景谷地震发生在由4级地震形成的背景空区、3级地震形... 2014年10月7日云南景谷发生6.6级地震,此次地震前,滇西南地区存在长达7.3年的6级地震平静异常和2536天5级地震平静异常。与5级地震、6级地震平静不同的是,思普地区4级地震异常活跃。景谷地震发生在由4级地震形成的背景空区、3级地震形成的孕震空区内。2014年10月7日5时36分发生的3.5级地震打破3级地震围空,属于逼近地震。研究表明,景谷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呈现长期、中期、短临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谷地震 地震平静 活跃 围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