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孙京晶 荆永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3期69-71,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84例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照组联合小...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84例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照组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视力改善情况、眼压、前房深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观察组视力(0.08±0.03)与对照组的(0.08±0.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P=1>0.05)。术后,观察组视力(0.61±0.16)高于对照组的(0.53±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眼压(14.68±6.46)mm Hg(1 mm Hg=0.133 kPa)低于对照组的(18.35±6.25)mm Hg,前房深度(2.32±0.49)mm高于对照组的(2.00±0.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能够显著提升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晶状体悬韧带异常 闭角型青光眼
下载PDF
手术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所致青光眼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彦坤 刘晓静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16期2466-2468,2472,共4页
目的探讨晶状体悬韧带异常所致青光眼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术前估计悬韧带可能异常的象限,选择手术切口位置,尽量避开悬韧带异常象限。18例患者均行青光眼手术,鼻上切口7眼,颞上切口8眼,颞侧切口3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有6眼联合白内... 目的探讨晶状体悬韧带异常所致青光眼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术前估计悬韧带可能异常的象限,选择手术切口位置,尽量避开悬韧带异常象限。18例患者均行青光眼手术,鼻上切口7眼,颞上切口8眼,颞侧切口3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有6眼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18眼均完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6眼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除1眼因悬韧带断裂后囊翻卷范围较大未植入人工晶体,另外2眼人工晶体攀植入睫状沟内。余均植入囊带内。术后眼压控制满意,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例合并前房出血。结论晶状体悬韧带异常所致青光眼患者术前应详细检查,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切口位置,术中细节的处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悬韧带异常 青光眼 手术治疗
下载PDF
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延晶 姜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5期516-520,共5页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SACG)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90例(97眼)就诊的晶状体悬韧带异常SACG患者,按照患者悬韧带松弛及断裂范围将其分为Ⅰ组26例(30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E)联合人工...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SACG)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90例(97眼)就诊的晶状体悬韧带异常SACG患者,按照患者悬韧带松弛及断裂范围将其分为Ⅰ组26例(30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E)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Ⅱ组39例(41眼)行PE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张力环,Ⅲ组25例(26眼)行PE联合人工晶状体悬吊术与前段玻璃体切除。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关闭范围与用药种类的不同。结果Ⅰ组、Ⅱ组、Ⅲ组术后眼压均低于术前(P<0.05),且Ⅰ组术后眼压低于Ⅱ组、Ⅲ组(P<0.05),而Ⅱ组与Ⅲ组术后眼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Ⅱ组、Ⅲ组术后BCVA均高于术前(P<0.05),且Ⅰ组术后BCVA高于Ⅱ组、Ⅲ组(P<0.05),而Ⅱ组与Ⅲ组术后BCVA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Ⅱ组、Ⅲ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均优于术前(P<0.05),且Ⅰ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优于Ⅱ组、Ⅲ组(P<0.05),而Ⅱ组与Ⅲ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Ⅱ组、Ⅲ组术后用药种类均少于术前(P<0.05);Ⅰ组、Ⅱ组、Ⅲ组术后房角关闭范围均低于术前(P<0.05)。结论三种手术方式在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SACG患者中均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疗效,临床中应根据患者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及断裂范围选择更为合适的术式,以改善患者眼压与BCVA,加深中央前房深度及开放房角,增强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悬韧带异常 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下载PDF
闭角型青光眼隐匿性晶状体悬韧带异常患者白内障术后的屈光误差分析
4
作者 杨悦 赵军梅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3年第7期481-486,共6页
目的分析隐匿性晶状体悬韧带异常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植入囊袋张力环后屈光误差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山西省眼科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隐匿性悬韧带异常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8例(48只眼),患者按... 目的分析隐匿性晶状体悬韧带异常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植入囊袋张力环后屈光误差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山西省眼科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隐匿性悬韧带异常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8例(48只眼),患者按照手术是否植入囊袋张力环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房角镜下前房角分离联合张力环植入术;对照组(24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前房角镜下前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3个月,分析IOL Master 700测量的眼轴长度、晶状体厚度、前房深度、角膜横径、中央角膜厚度、角膜曲率与术后屈光误差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前房深度为(1.92±0.50)m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6±0.31)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8,P=0.006);观察组术后屈光误差为1.02(0.70,1.80)D,对照组为1.29(0.70,1.5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0,P=1.000);观察组、对照组的屈光误差与眼轴长度(r=-0.56、-0.49,均P<0.05)、前房深度(r=-0.57、-0.55,均P<0.05)呈负相关,与晶状体厚度(r=-0.43、-0.58,均P<0.05)呈正相关。其中,观察组屈光误差与角膜直径(r=-0.48,P=0.018)、与角膜曲率(r=-0.43,P=0.008)均呈负相关。结论对伴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囊袋张力环植入不影响术后屈光误差,术前浅前房、短眼轴、厚晶状体、大角膜曲率、小角膜直径是影响术后屈光误差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力环 囊袋 异常 韧带 晶状体 青光眼 白内障 误差 屈光
原文传递
晶状体悬韧带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之已知与未知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慧 张烨 +1 位作者 张烁(综述) 乔春艳(审校) 《眼科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40-147,共8页
晶状体悬韧带异常(包括松弛和断裂)可引起晶状体虹膜隔前移、前房变浅、房角关闭和眼压升高,即闭角型青光眼(angle closure glaucoma,ACG)的发生。特发性悬韧带异常多发生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 晶状体悬韧带异常(包括松弛和断裂)可引起晶状体虹膜隔前移、前房变浅、房角关闭和眼压升高,即闭角型青光眼(angle closure glaucoma,ACG)的发生。特发性悬韧带异常多发生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可能是PACG的发病机制之一,但仍需前瞻性队列研究进一步证实。此类患者双眼前房深度不等,虹膜/晶状体震颤等体征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检查能够诊断的悬韧带异常比例较低,通常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前未能被诊断而在术中被发现,故被称为隐匿性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目前根据术中表现如充分散瞳可见晶状体赤道部,连续环形撕囊破囊时可见前囊放射状皱褶,超声乳化时囊袋赤道部移位或卷曲,灌注抽吸时囊袋异常飘动,囊袋口不规则等可明确诊断。根据悬韧带异常的程度、范围,选择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或不联合囊袋张力环植入或人工晶体缝合固定术。PACG患者术前和术中应关注是否存在悬韧带异常,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保证手术安全和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悬韧带异常(松弛、断裂) 晶状体不全脱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术前诊断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白内障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永江 《慢性病学杂志》 2021年第6期875-876,879,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白内障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平和明亮眼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08例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传统组(54例)与超声组(54例),...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白内障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平和明亮眼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08例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传统组(54例)与超声组(54例),其中超声组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传统组予以传统囊外摘除术。统计对比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前、术后1周、1个月视力状况、角膜内皮功能[角膜内皮细胞计数(CEC)、中央角膜厚度、CEC变异系数]。结果术后1周、1个月超声组视力和CEC高于传统组,中央角膜厚度、CEC变异系数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超声组5.56%(3/54)低于传统组18.52%(1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传统囊外摘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白内障效果更佳,可提高视力,改善角膜内皮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传统囊外摘除术 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白内障 安全性
原文传递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极浅前房青光眼的优势
7
作者 王瑛 贾艳红 +2 位作者 胡明珠 潘良 李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0023-0027,共5页
探索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 (Femtosecond laser assisted cataract surgery,FLACS)在治疗极浅前房合并晶状体悬韧带异常(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或晶状体悬韧带断裂统一称为晶状体悬韧带异常)和/或晶状体膨胀的闭角型青光眼(angle-closure g... 探索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 (Femtosecond laser assisted cataract surgery,FLACS)在治疗极浅前房合并晶状体悬韧带异常(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或晶状体悬韧带断裂统一称为晶状体悬韧带异常)和/或晶状体膨胀的闭角型青光眼(angle-closure glaucoma ,ACG)患者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的极浅前房(前房深度≤1mm)合并晶状体悬韧带异常和/或晶状体膨胀的ACG患者4例(4眼),术前均行UBM检查;由同一有经验医师行FLACS及人工晶体植入(intraocular lens,IOL)联合房角分离术,根据晶状体悬韧带异常情况植入囊袋张力环。观察术前、术后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角膜内皮数量及术中并发症。结果 4例顺利完成手术(2例晶状体悬韧带离断的植入囊袋张力环,2例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未植入囊袋张力环)。术后眼压均降至正常(术前23~57.3mmHg,术后1个月眼压11.2~16.6mmHg);术后视力均提高(术前光感~0.5,术后1个月0.4~1.0);术后前房加深(术前0.64~1.0mm,术后3.19~4.0mm);房角术前全关闭,术后大部分开放;术后角膜内皮较术前下降(术前1726~2837/mm,术后1498~2355/mm2,丢失率7.68%~16.99%)。结论 FLACS联合手术对治疗极浅前房合并晶体悬韧带异常和/或晶状体膨胀的ACG患者优势明显,能有效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安全及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 浅前房 闭角型青光眼 晶状体悬韧带异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