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辨证施膳结合综合康复护理对智力发育障碍患儿智力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高晓婷 万晓洁 +1 位作者 张玲 刘玉堂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7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膳结合综合康复护理对智力发育障碍患儿智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智力发育障碍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膳结合综合康复护理对智力发育障碍患儿智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智力发育障碍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以中医辨证施膳结合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总智商(FI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PedsQL普适性核心量表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膳结合综合康复护理有助于提高智力发育障碍患儿的智力水平,促进言语和认知功能改善,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辨证施膳 综合康复护理 智力发育障碍 智力水平
下载PDF
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共患智力发育障碍儿童智力与孤独症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耿健 田应楷 +1 位作者 郑裕 孙爱梅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0~6岁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共患智力发育障碍(IDD)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与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遵义医投康复医院儿童康复科门诊2021年3月至2023年4月就诊并诊断为ASD共患IDD的患儿122例... 目的探讨0~6岁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共患智力发育障碍(IDD)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与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遵义医投康复医院儿童康复科门诊2021年3月至2023年4月就诊并诊断为ASD共患IDD的患儿122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来院诊断为IDD的患儿120例为对照组。采用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评估两组患儿发育商(DQ),采用CARS评估两组患儿的孤独症行为,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发育商与孤独症行为分数的关系,采用Kendall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其智力水平分级与孤独症病情分级的关系。对观察组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对照组DQ与CARS分数无相关性(r=-0.156,P=0.089)。观察组DQ与CARS分数呈负相关(r=-0.423,P<0.001);观察组大运动及精细动作DQ与CARS分数无相关性(r=0.172,P=0.058;r=0.071,P=0.439),适应能力、语言及社交行为DQ与CARS分数呈负相关(r=-0.532,P<0.001;r=-0.546,P<0.001;r=-0.613,P<0.001);观察组智力水平分级与孤独症病情分级呈负相关(r=-0.243,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行为和DQ总分是影响孤独症儿童CARS分数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学龄前ASD共患IDD患儿其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行为及总发育商与孤独症行为评分关系密切,且其智力落后程度与孤独症病情程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 孤独症谱系障碍 智力发育障碍 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
下载PDF
一个罕见智力发育障碍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分析
3
作者 王舒月 杨文柯 +3 位作者 杨科 宋雅倩 郭正隆 廖世秀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1-515,共5页
目的:分析一个罕见智力发育障碍家系的临床特征和致病基因变异。方法:收集某智力发育障碍家系中4个成员的临床资料,提取各成员的外周血DNA和RNA,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和Sanger测序进行基因变异的筛查和验证。结果:该家系先证者表现为重度... 目的:分析一个罕见智力发育障碍家系的临床特征和致病基因变异。方法:收集某智力发育障碍家系中4个成员的临床资料,提取各成员的外周血DNA和RNA,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和Sanger测序进行基因变异的筛查和验证。结果:该家系先证者表现为重度智力发育障碍、语言运动发育迟缓、大头畸形、高额头和小下颌等,检测到TRIO基因c.4084T>C(p.Y1362H)新发变异;该变异可使高度保守的1362位上的氨基酸由酪氨酸变成组氨酸,导致蛋白质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1结构域的破坏。先证者姐姐表现为轻度智力发育障碍、小头畸形、眼距宽等,检测到TRIO基因c.2046+1G>T新发变异;该变异可导致剪接位点的破坏,使mRNA第11号外显子多出5个碱基,预测会产生一个含有724个氨基酸的截短蛋白。其父母表型正常,TRIO基因均为野生型。结论:TRIO基因c.4084T>C和c.2046+1G>T可能是该家系的潜在致病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发育障碍 TRIO基因 全外显子组测序 剪接变异 新发变异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智力发育障碍儿童视知觉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李昭蓥 邓海茵 +5 位作者 黄振明 何友泽 涂劲楠 曹蕾 黄佳 吴劲松 《康复学报》 CSCD 2023年第5期397-403,共7页
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智力发育障碍儿童视知觉功能的临床康复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8月—2020年12月在福州市各特殊教育学校、儿童康复中心招募的60例4~6.5岁学龄前的智力发育障碍(IDD)儿童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 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智力发育障碍儿童视知觉功能的临床康复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8月—2020年12月在福州市各特殊教育学校、儿童康复中心招募的60例4~6.5岁学龄前的智力发育障碍(IDD)儿童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2组在研究过程中分别脱落4例。对照组进行人工认知训练,试验组采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每周5次,持续训练5周。连续治疗5周后分别比较2组治疗前后以及3个月随访时的视觉-运动整合发展测试第6版(VMI-6)中的视知觉感知分测验(VPT)评分、图片词汇测验(PPVT)评分及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评分;统计分析采用意向性分析集,并应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探讨干预与时间的组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以受试对象的实足年龄、身体质量指数作为协变量。结果:基线期各指标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在VPT、PPVT方面具有显著的组×时间交互效应(P<0.05)。治疗前后组间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VPT评分[d=0.56,95%CI(0.05,1.08)]、PPVT评分[d=0.20,95%CI(-0.30,0.71)]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1)。与基线期相比,随访期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VPT评分[d=0.80,95%CI(0.27,1.32)]、PPVT评分[d=0.79,95%CI(0.27,1.32)]、PSQ学习问题[d=-0.11,95%CI(-0.62,0.40)]的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为期5周的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可有效改善智力发育障碍儿童的视知觉功能,同时也促进了词汇、学习问题、注意力行为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发育障碍 计算机辅助 认知训练 视知觉 学龄前儿童 注意力功能
下载PDF
智力发育障碍早期干预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唐久来 方玲玲 +1 位作者 王怡珍 马丙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81-884,共4页
智力发育障碍是一组病因多样的疾病,起病于发育早期,且智力功能和社会适应行为均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以社区家庭为中心,干预内容与游戏和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可以让儿童在欢乐的环境中主动接受干预。应用丰富的多感... 智力发育障碍是一组病因多样的疾病,起病于发育早期,且智力功能和社会适应行为均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以社区家庭为中心,干预内容与游戏和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可以让儿童在欢乐的环境中主动接受干预。应用丰富的多感官刺激、活动观察训练和目标-活动-运动环境疗法等早期干预方法开发患儿的认知功能,通过特殊教育,行为干预,心理药物干预和社交技能、自尊心和情商的培养,改善智力发育障碍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发育障碍 早期诊断 早期干预 综述
下载PDF
智力发育障碍的研究进展和启示 被引量:4
6
作者 姜永辉 周文浩 罗飞宏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罗飞宏教授很高兴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儿科遗传及神经科姜永辉教授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讲学,受《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编辑部委托,邀请姜永辉教授就"智力发育障碍(intellectual developmental disorder,IDD)"组织一期专家对谈录,也... 罗飞宏教授很高兴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儿科遗传及神经科姜永辉教授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讲学,受《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编辑部委托,邀请姜永辉教授就"智力发育障碍(intellectual developmental disorder,IDD)"组织一期专家对谈录,也十分高兴地邀请到对这一话题很感兴趣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周文浩教授。1MR的定义及流行病学资料罗飞宏教授IDD过去也称精神发育迟缓(mental retardation,MR),MR其最初判定标准仅为IQ〈70,目前将其内涵拓展为成年之前出现的两种或以上适应性行为的缺陷和显著的认知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发育障碍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精神发育迟缓 流行病学资料 认知功能受损 适应性行为 新生儿科 神经科
下载PDF
临床意义未知的拷贝数变异分析提示9p23区域可能和智力发育障碍相关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宏景 姚如恩 +1 位作者 余永国 孙奋勇 《检验医学》 CAS 2014年第11期1107-1111,共5页
目的对全基因组拷贝数芯片分析(CMA)中临床意义未知的拷贝数变异(VUS)与患者表型进行分析,试图寻找和表型相关的拷贝数变异区域。方法对38例全基因组芯片未见明显结构性变化患者的结果和详细表型(智力水平、发育水平、面容是否异常和头... 目的对全基因组拷贝数芯片分析(CMA)中临床意义未知的拷贝数变异(VUS)与患者表型进行分析,试图寻找和表型相关的拷贝数变异区域。方法对38例全基因组芯片未见明显结构性变化患者的结果和详细表型(智力水平、发育水平、面容是否异常和头围是否正常)进行分组统计,分析临床意义VUS和表型之间的联系,并在45名正常对照中验证拷贝数变异,排除正常多态性可能。结果发现9号染色体p23区域的缺失在智力落后患者与智力水平正常但合并其它表型患者中出现,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在正常对照中未见该区域的缺失,提示9p23区域可能和儿童智力发育相关。结论临床意义VUS分析可以帮助提示和患者表型相关的信息,确认临床意义VUS将有助于提高基因组芯片的诊断效率,揭示新的可疑致病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拷贝数变异 智力发育障碍 全基因组芯片
下载PDF
一对姐妹智力发育障碍伴畸形面容和行为异常的FBXO11基因新发变异分析
8
作者 党小利 周超宁 +4 位作者 宋文珺 王文杰 李军强 韩红梅 王天成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117-120,共4页
智力发育障碍伴畸形面容和行为异常(intellectual developmental disorder with dysmorphic facies and behavioral abnormalities,IDDFBA)是一种以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的疾病[1]。该综合征是一种由FBXO11引起的新型智力障碍综合征,首... 智力发育障碍伴畸形面容和行为异常(intellectual developmental disorder with dysmorphic facies and behavioral abnormalities,IDDFBA)是一种以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的疾病[1]。该综合征是一种由FBXO11引起的新型智力障碍综合征,首次描述于2018年[2,3]。患者通常于1岁内发病。主要临床特征为小头或斜头畸形,面部畸形,低位耳,下睑睑裂,远视,眼睛深陷,小嘴,下唇外翻,小手,扁平足,精神运动发育延迟,行走延迟,语言发育延迟,智力低下,社交互动性差,自闭症特征,多动症,注意力短暂等[1]。部分患者身材矮小,有癫痫发作[2,4]。目前国内尚无对该病基因诊断的报道。在本研究中我们对1对姐妹的临床特征进行报道,并进行全外显子检测,对FBXO11基因进行一代验证,利用生物软件对FBXO11的致病性进行分析,进行该病的遗传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发育障碍 行为异常 身材矮小 面部畸形 扁平足 斜头 睑裂 下睑
下载PDF
RORA基因截短变异致智力发育障碍伴小脑共济失调一家系的临床分析与基因诊断
9
作者 刘舒 张也 +5 位作者 韦思思 欧阳海梅 梁金群 陈暖 曾伟宏 江剑辉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2期24-28,共5页
目的通过分子遗传学检测分析揭示1例表现为智力发育障碍伴小脑共济失调患儿的病因是由RORA基因变异导致的。方法采用家系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方法对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遗传代谢与内分泌科收治的1例4岁以“智力发育迟缓,走路不稳易跌倒”... 目的通过分子遗传学检测分析揭示1例表现为智力发育障碍伴小脑共济失调患儿的病因是由RORA基因变异导致的。方法采用家系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方法对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遗传代谢与内分泌科收治的1例4岁以“智力发育迟缓,走路不稳易跌倒”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男童及患儿父母进行检测,对阳性结果进行Sanger验证。结果发现患儿携带RORA基因一个新发致病变异位点c.79C>T(p.R27*)。该变异位点是导致患儿智力发育障碍伴小脑共济失调的致病原因。结论证实了家系全外显子检测是诊断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的重要方法;丰富了RORA基因致病变异谱和临床表型谱;为后续精准治疗和优生优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发育障碍伴小脑共济失调 全外显子基因测序 RORA基因 步态不稳
下载PDF
生酮饮食联合针刺治疗儿童智力发育障碍疗效评价
10
作者 蔡志军 朱家宁 马丹丹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生酮饮食联合针刺治疗儿童智力发育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智力发育障碍患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均行针刺治疗,观察组加用生酮饮食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智力水平、适应行为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 目的:观察生酮饮食联合针刺治疗儿童智力发育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智力发育障碍患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均行针刺治疗,观察组加用生酮饮食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智力水平、适应行为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VIQ、PIQ、FIQ水平均有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的概念技能、社会技能、实用技能和适应总评均有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酮饮食联合针刺治疗儿童智力发育障碍的效果显著,值得推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酮饮食 针刺治疗 智力发育障碍
下载PDF
ICD-11与DSM-5关于智力发育障碍诊断标准的异同 被引量:6
11
作者 肖茜 张道龙 《四川精神卫生》 2019年第3期266-269,共4页
我国即将把医疗诊断系统升级为ICD-11,为了增进全国精神医学工作者对ICD-11诊断系统的熟悉度,特别是对于智力发育障碍在ICD-11和DSM-5中的主要鉴别点,特别撰写本文。DSM-5已于2013年出版发行,与 ICD-11 之间约有90%的同质性。目前国内对... 我国即将把医疗诊断系统升级为ICD-11,为了增进全国精神医学工作者对ICD-11诊断系统的熟悉度,特别是对于智力发育障碍在ICD-11和DSM-5中的主要鉴别点,特别撰写本文。DSM-5已于2013年出版发行,与 ICD-11 之间约有90%的同质性。目前国内对ICD-11与DSM-5异同的讨论文献较少,初次接触这两个诊断系统的医务工作者,容易对这两个诊断系统产生混淆。本文在国内首次将ICD-11、DSM-5这两套诊断系统中关于智力发育障碍诊断标准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医务工作者对两套诊断系统迅速掌握提供帮助。智力发育障碍是指在发育阶段发生的障碍,包括智力和适应功能两方面的缺陷。ICD-11中的诊断分别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暂时的、未特指的,本文将逐一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D-11 DSM-5 智力发育障碍 诊断标准
下载PDF
3-8岁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与智力发育障碍儿童前庭功能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强勇 潘婷 +1 位作者 钱熠琳 李诺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9期113-114,共2页
目的:通过儿童前庭功能测试分析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智力发育障碍(IDD)和正常发育儿童相互之间前庭功能的差异性特点,为共患ADHD与IDD主症的鉴别提供依据。方法:在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于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检查的儿童中,选... 目的:通过儿童前庭功能测试分析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智力发育障碍(IDD)和正常发育儿童相互之间前庭功能的差异性特点,为共患ADHD与IDD主症的鉴别提供依据。方法:在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于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检查的儿童中,选取ADHD组、IDD组和对照组(正常儿童)各30例,比较三组儿童的旋转后眼震、俯卧位伸展、前庭和平衡功能三项测评结果。结果:俯卧位伸展测试(PE)均值提示IDD组明显低于ADHD组和对照组;旋转后眼震测试(PRN)均值提示ADHD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和IDD组;感觉讯息处理及自我调节功能检核表(SPSRC)显示对照组明显高于ADHD组和ID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通过PRN和PE测试结合SPSRC问卷可对不同的前庭功能障碍进行初步甄别,能够对共患ADHD和IDD的主症鉴别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智力发育障碍 前庭功能 儿童
下载PDF
智力发育障碍伴多动针药分型论治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亮 刘玉堂 +1 位作者 贾建真 陈冬梅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111-113,共3页
智力发育障碍系指发生在发育时期,一般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同龄水平,同时伴有适应行为缺陷的一组疾病。多动是儿童智力发育障碍常见症状,目前临床除康复培训外,中医药治疗亦取得较好疗效。本文通过脏腑分证、奇经论治、三焦分治的思路分型... 智力发育障碍系指发生在发育时期,一般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同龄水平,同时伴有适应行为缺陷的一组疾病。多动是儿童智力发育障碍常见症状,目前临床除康复培训外,中医药治疗亦取得较好疗效。本文通过脏腑分证、奇经论治、三焦分治的思路分型论治,针药结合,以补益精血、通脉健脑、安神益智,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发育障碍 多动 针刺 辨证论治
下载PDF
生酮饮食治疗智力发育障碍患儿的临床效果
14
作者 马丹丹 朱登纳 +1 位作者 刘锋伟 孟文彬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客观评价生酮饮食(KD)治疗智力发育障碍(IDD)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集的符合研究标准的本院IDD患儿共101例,征得家长同意后,纳入对照组48例,治疗组53例。两组患儿均进行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 目的客观评价生酮饮食(KD)治疗智力发育障碍(IDD)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集的符合研究标准的本院IDD患儿共101例,征得家长同意后,纳入对照组48例,治疗组53例。两组患儿均进行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KD方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测试(C-WISC)、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S-M量表)、年龄别身高Z评分(HAZ)、年龄别体质量Z评分(WAZ)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C-WISC的语言商(VIQ)、操作商(PIQ)评分在优于对照组[(44.75±13.68)分比(44.45±13.56)分、(54.05±12.66)分比(52.43±13.89)分,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总智商(FIQ)评分虽较治疗前有升高,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16±14.87)分比(50.21±15.24)分,P>0.05];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S-M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7(6,9)分比7(6,8)分,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HAZ、WAZ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2±0.92)分比(-0.08±0.89)分、(-0.41±1.23)分比(-0.29±1.20)分,均P>0.05]。治疗组KD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75%(11/53),且不良反应会随时间延长逐渐消失。结论KD治疗可改善IDD患儿的神经行为发育及生活能力,且不影响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酮饮食 智力发育障碍 生活能力 生长发育
下载PDF
中医神识系统理论在智力发育障碍辨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亮 刘玉堂 宋虎杰 《现代中医药》 CAS 2016年第6期94-96,99,共4页
通过对中医神识系统理论与智力发育障碍的病机、证候的内在联系和临床应用进行深入探讨,提出调治"元神-心神-五脏神"神识系统,针药并用,脏腑分证,奇经论治,三焦分治的治疗思路,以及益精填髓,安神增智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中医神识系统 智力发育障碍 应用
下载PDF
Smith—Lemli—Opitz综合征:一种由胆固醇合成缺陷引起的多发畸形/智力发育障碍 被引量:1
16
作者 Sharon Ginat,MD +1 位作者 王鸥 《世界医学杂志》 2001年第10期26-33,共8页
Smith-Lemli-Opitz综合征(SLOS)一种以特殊面容、智力发育障碍及多发畸形为特点的遗传性疾病。其病因是7-脱氢胆固醇-△^7还原酶(7-dehydrocholesterol--△^7reductase,DHCR7)基因的突变引起的DHCR7缺陷导致的胆固醇代谢异常。DHCR... Smith-Lemli-Opitz综合征(SLOS)一种以特殊面容、智力发育障碍及多发畸形为特点的遗传性疾病。其病因是7-脱氢胆固醇-△^7还原酶(7-dehydrocholesterol--△^7reductase,DHCR7)基因的突变引起的DHCR7缺陷导致的胆固醇代谢异常。DHCR7是一种微粒体酶,催化7脱氢胆固醇(7-dehydrocholesterol,7DHC)向胆固醇的转移。因此受累个体表现血浆低胆固醇及高7DHC水平。其表型为胆固醇缺乏及7DHC累积的综合结果。诊断基于临床表现及血浆固醇水平分析。产前诊断可以通过分析羊水羊膜细胞和绒毛中固醇水平和绒毛酶的测定。母体血清雌二醇及尿固醇分析可以用于非侵入性的产前诊断。对动物和人的初步研究表明,饮食补充胆固醇对SLOS患者是有益的,但出生前的损害以及胆固醇难以通过血脑屏障等情况限制了治疗的有效性。SLOS发病率估计为1:20000至1:60000,是最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之一,最近的研究的提示携带者频率比估计的发病率高得多。研究目的:1.评价Smith-Lemli-Opitz综合征(SLOS)异常临床表现的范围及其严重程度与血胆固醇和7脱氢胆固醇水平的关系。2.思考如何将SLOS的分子遗传学及生化特点应用于产前诊断。3.探讨SLOS治疗的选择及其预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OS综合征 胆固醇 畸形 智力发育障碍
下载PDF
针灸、穴位注射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4~8岁智力发育障碍患儿的临床疗效研究
17
作者 凡伟 黄小兰 +1 位作者 王容 刘振寰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2年第12期140-142,共3页
目的观察针灸、穴位注射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4~8岁智力发育障碍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医院康复科选取2021年4月—2022年8月来医院就诊的4~8岁的智力发育障碍儿童100例,采用韦氏幼儿及儿童智力量表(WISC-Ⅳ)作为诊断工具;测试智商7... 目的观察针灸、穴位注射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4~8岁智力发育障碍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医院康复科选取2021年4月—2022年8月来医院就诊的4~8岁的智力发育障碍儿童100例,采用韦氏幼儿及儿童智力量表(WISC-Ⅳ)作为诊断工具;测试智商70>IQ>40分,能理解及配合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患儿;治疗组采用针灸、穴位注射、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穴位注射、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6个月后,通过韦氏智测(WISC-Ⅳ),6岁以上主要统计指标包括总智商(FSIQ)、言语理解指数(VCI)、知觉推理指数(PRI)、工作记忆指数(WMI)、加工速度指数(PSI);4~5岁主要统计指标包括总智商、言语理解、知觉组织、流体推理、工作记忆、加工速度。判断治疗前后总智商及各项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总智商及各项能力评分存在显著区别(P<0.01)。结论针灸、穴位注射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4~8岁智力发育障碍患儿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穴位注射 重复经颅磁刺激 韦氏智测(WISC-Ⅳ) 智力发育障碍
原文传递
智力发育障碍共病偷盗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访谈与治疗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洁 张道龙 《四川精神卫生》 2020年第2期177-179,182,共4页
本文目的是通过报道病例诊疗过程,呈现智力发育障碍共病盗窃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诊疗思路及治疗方案。咨客为一名27岁未婚男性,自幼愚笨,难以集中注意力,伴有反复偷窃女性衣物的冲动行为。该咨客被诊断为智力发育障碍共病偷盗... 本文目的是通过报道病例诊疗过程,呈现智力发育障碍共病盗窃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诊疗思路及治疗方案。咨客为一名27岁未婚男性,自幼愚笨,难以集中注意力,伴有反复偷窃女性衣物的冲动行为。该咨客被诊断为智力发育障碍共病偷盗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建议采用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方法,鼓励咨客进行规律运动,以药物治疗改善偷窃的冲动行为和注意力缺陷;心理治疗推荐认知行为治疗;社会资源方面,鼓励咨客进行简单的工作,财务交由家属代为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发育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偷盗狂 心理咨询
下载PDF
先天性上颌尖牙缺额伴智力发育障碍1例
19
作者 黄凤鸣 吕玲 郭连洲 《广东牙病防治》 2001年第3期183-183,共1页
关键词 先天性 上颌尖牙缺额 智力发育障碍
下载PDF
智力障碍儿童遗传学病因筛查与分析
20
作者 李翠 王晓岩 +4 位作者 刘小刚 赵明刚 李萍萍 李旭 薛梅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年第3期58-63,共6页
目的分析智力发育障碍(ID)患儿遗传学病因,为ID疾病临床诊疗及家系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ID的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对5例ID患儿进行初步分类,染色体分析结... 目的分析智力发育障碍(ID)患儿遗传学病因,为ID疾病临床诊疗及家系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ID的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对5例ID患儿进行初步分类,染色体分析结果正常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Sanger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等对全外显子组测序筛选出的可能致病性变异位点进行验证及功能分析。结果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P1患儿核型为46,XY,del(18)(q22q23),其余4例患儿染色体核型正常。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显示两例患儿ATP2C2基因均存在c.2096G>A(p.Ser699Asn)和c.2644_2655del(p.Ser882_Gly885del)复合杂合变异。家系验证结果显示P2患儿及P3患儿母亲为ATP2C2基因c.2096G>A(p.Ser699Asn)杂合变异携带者,父亲为ATP2C2基因c.2644_2655del(p.Ser882_Gly885del)杂合变异携带者。ATP2C2基因c.2096G>A(p.Ser699Asn)变异位点在神州基因组数据1000 Genome、ExAC和gnomAD等数据库未发现。生物信息学分析变异(c.2096G>A和c.2644_2655del)编码的氨基酸在不同物种中高度保守,且均可导致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结论ATP2C2基因c.2096G>A(p.Ser699Asn)和c.2644_2655del(p.Ser882_Gly885del)为新发现的变异位点,可能是ID的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发育障碍 全外显子组测序 致病基因 ATP2C2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