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思政: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的新方向
1
作者 江艳 《社会科学前沿》 2024年第2期1191-1195,共5页
利用现代智能技术,促进人工智能与思政课深度融合,实现智能化的思政教育和学习,是新时代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的必由之路。推动智能思政有助于实现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教师进步与学生成长相统一的教育教学目标。构建智能思... 利用现代智能技术,促进人工智能与思政课深度融合,实现智能化的思政教育和学习,是新时代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的必由之路。推动智能思政有助于实现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教师进步与学生成长相统一的教育教学目标。构建智能思政教学模式主要从师资培育、平台打造、资源建设等方面着手,校企合作是智能思政建设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思政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智能思政“信息茧房”的生成机理与治理路径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天民 郑丽丽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30-42,共13页
智能思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新型教育形态,“信息茧房”是其必然遭遇且又必须着力破除的现实蔽障。智能思政“信息茧房”是在选择性心理机制、智能信息服务、圈层传播结构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在满足教育对象... 智能思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新型教育形态,“信息茧房”是其必然遭遇且又必须着力破除的现实蔽障。智能思政“信息茧房”是在选择性心理机制、智能信息服务、圈层传播结构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在满足教育对象信息需求的同时产生信息窄化、认知固化、圈层壁垒等负面效应,严重影响教育内容的全面性、教育主体的能动性和教育观念的认同度。破除智能思政“信息茧房”困境,必须要对症下药、多策并举,既要巩固主流价值导向,构建智能思政优质内容推荐图谱,又要增强智能素养教育,提升智能思政主体技术应用能力,同时还要推进信息共享融合,强化智能思政教育应用平台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思政 信息茧房 算法机制 圈层结构
下载PDF
智能思政情境下师生关系的重构:学习共同体
3
作者 潘莉 周鹏飞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3年第5期141-149,共9页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状态直接关涉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是衡量师生生存方式、发展状态的关键指南。在智能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智能思政情境下,师生关系呈现出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态中不一样的新样态,逐步显露出...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状态直接关涉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是衡量师生生存方式、发展状态的关键指南。在智能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智能思政情境下,师生关系呈现出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态中不一样的新样态,逐步显露出学习共同体的核心要义。从目标维度看,智能思政情境下以尊重和认同为要义的新型伦理关系,有力推进学习共同体共同愿景的产生;从行动维度看,智能思政情境下以参与和合作为导向的新型教学关系,全新开启学习共同体的共同探索旅程;从情感维度看,智能思政情境下以沟通和关怀为核心的新型情感关系,持续深化学习共同体的共同情感归属。师生学习共同体在目标、行动与情感的重构中得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思政 师生关系 师生学习共同体
下载PDF
智能思政伦理风险的生成逻辑、表现形式及防控机制 被引量:7
4
作者 米华全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1-117,共7页
智能思政是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新兴事物,智能技术在为思想政治教育创设新场景、提供新手段的同时,其可能引发的伦理风险也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智能思政伦理风险的生成是内生性逻辑、功能性逻辑和应用性逻辑共同作用的结... 智能思政是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新兴事物,智能技术在为思想政治教育创设新场景、提供新手段的同时,其可能引发的伦理风险也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智能思政伦理风险的生成是内生性逻辑、功能性逻辑和应用性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在伦理关系失衡、伦理价值失序、伦理行为失当和伦理规范失控等方面。为确保智能思政健康发展,需要从价值引领机制、协同治理机制、法规约束机制、素养培育机制和监测评估机制等维度出发,做好智能思政伦理风险的整体性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思政 伦理风险 生成逻辑 防控机制
下载PDF
智能思政:内在逻辑、矛盾境遇及实施策略 被引量:2
5
作者 隋灵灵 徐铭泽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6-34,共9页
智能思政是人工智能时代催生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大数据、深度学习和强算力助推智能思政的生成及实施,既满足了丰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论所需,又实现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实践所求,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赋予新... 智能思政是人工智能时代催生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大数据、深度学习和强算力助推智能思政的生成及实施,既满足了丰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论所需,又实现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实践所求,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赋予新能量、注入新活力。但高校在推行智能思政的过程中,容易陷入技术先进与理念落后、技术意识形态把控与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技术与人文的矛盾境遇,需要高校提高规避风险的意识与能力,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坚持与时俱进、因时而新,为智能思政的运行优化育人环境,倡导全员参与、锻造智能育人队伍、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构建高校“三全育人”教育新格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思政 高校治教育 三全育人
下载PDF
智能思政:人工智能融合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
6
作者 陈浩 刘银华 段振霞 《时代汽车》 2023年第24期82-84,共3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形式等方面也随之发生变化。人工智能技术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不仅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全面渗透人文素养、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大举措。文章从分析智能思政的优势特征入手,再深...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形式等方面也随之发生变化。人工智能技术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不仅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全面渗透人文素养、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大举措。文章从分析智能思政的优势特征入手,再深入剖析智能思政面临的挑战,继而探索人工智能如何有效融合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思政 教育 人工智能 教育创新
下载PDF
“技术赋能时代”行业特色高校智慧智能思政实践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晓夏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第14期262-264,共3页
技术赋能时代行业特色高校智慧智能思政实践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利用技术赋能的方式,推动高校思政实践的发展,以满足行业特色高校的智慧智能需求。通过系统梳理行业特色高校智慧智能思政的特殊性,客观分析当前发展现状,科学汇总现有实践模... 技术赋能时代行业特色高校智慧智能思政实践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利用技术赋能的方式,推动高校思政实践的发展,以满足行业特色高校的智慧智能需求。通过系统梳理行业特色高校智慧智能思政的特殊性,客观分析当前发展现状,科学汇总现有实践模式,形成未来智慧思政实践方案,以提升高校思政实践的效率和质量,为行业特色高校提供智慧智能支持,推动高校思政实践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智能思政 技术赋能 行业特色高校 实践
下载PDF
智能思政: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守正与创新
8
作者 周鹏飞 《教育评论》 2023年第8期82-88,共7页
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性发展,产生了智能思政新形态。这一形态根植于思想政治教育之“本”,实现了对本质属性与结构地位的“守正”;立足于智能技术之“新”,实现了对外在实践样态与内在教育理念的“创新”。智能思政在对思想政... 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性发展,产生了智能思政新形态。这一形态根植于思想政治教育之“本”,实现了对本质属性与结构地位的“守正”;立足于智能技术之“新”,实现了对外在实践样态与内在教育理念的“创新”。智能思政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守正与创新中显露出本真意蕴,从其外在形态与内在本质来看,智能思政是集结构性与价值性为一体的综合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思政 人工智能 治教育 守正创新
下载PDF
在“变”与“不变”中提升新时代智能思政工作的有效性
9
作者 唐忠宝 郑萌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0-34,92,共6页
在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的自由时间、发展空间、教育思维、教育角色发生变化,教育过程趋向智能化、定制化、全息化,教育内容趋向虚拟化、视频化、数字化,但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与基本要求,教育... 在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的自由时间、发展空间、教育思维、教育角色发生变化,教育过程趋向智能化、定制化、全息化,教育内容趋向虚拟化、视频化、数字化,但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与基本要求,教育内容的政治性、价值性与科学性并未变化。要提升新时代智能思政的有效性应在把握“变”与“不变”的基础上提升教育者的智能素养、推动教育过程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强化教育内容的育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治教育 智能思政
下载PDF
智能思政的变化特征及优化策略
10
作者 洪婷婷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68-73,共6页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智能革命。思想政治教育在大数据、深度学习和高度运算能力等智能技术的赋能下,形成了一种新形态的教育模式,即智能思政。人工智能具有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特点,已...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智能革命。思想政治教育在大数据、深度学习和高度运算能力等智能技术的赋能下,形成了一种新形态的教育模式,即智能思政。人工智能具有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特点,已经成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赋能增效的有利途径,在理论领域、实践领域和学科领域具有相应的变化特征。基于此,文章分析三个领域的变化特征,提出优化策略:筑牢理论基石,融合智能思政四个要素;遵循实践基要,探索智能思政三个形态;坚守学科属性,缕析智能思政四个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思政 人工智能 治教育
下载PDF
智能思政:内涵、挑战与发展策略
11
作者 谭笑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12,共7页
智能思政是在不断变革、更新的智能技术的运用和加持下所呈现的一种新的思政教育样式和教育机制。智能思政场域下技术逻辑的渗透与强化使得传统思政教育范式面临解构,个体的数字化存在易造成思政教育的情感体验淡化与敏感信息泄露,数据... 智能思政是在不断变革、更新的智能技术的运用和加持下所呈现的一种新的思政教育样式和教育机制。智能思政场域下技术逻辑的渗透与强化使得传统思政教育范式面临解构,个体的数字化存在易造成思政教育的情感体验淡化与敏感信息泄露,数据的失真以及智能技术的进化性特征会对受教育者产生误导,知识的隔阂与资源的不足导致智能思政缺乏协同性、系统性。应对智能思政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现实挑战需要坚持智能思政的育人本质,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革新教育理念,着力构建适应思政教育智能化发展的教育生态;挖掘技术精神,加强对智能技术运用的有效规制与理性引导;优化智能算法,增强智能算法的可理解性与可审查性;重视教育培训和机制建设,实现智能思政的系统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思政 内涵 挑战 发展策略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智能思政建设的价值与路径
12
作者 项婷婷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45-54,共10页
基于国家教育数字化发展战略的智能思政是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智能思政建设既是对当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之困”的回应,也是向社会主义教育立德树人本质的回归。推进高校智能思政建设,既要深入研究智能思政“何以必... 基于国家教育数字化发展战略的智能思政是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智能思政建设既是对当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之困”的回应,也是向社会主义教育立德树人本质的回归。推进高校智能思政建设,既要深入研究智能思政“何以必要”的合法性问题,澄清价值意蕴;也要深入洞究“何以可为”的现实性问题,厘清现实要求;还要深入探究“何以突破”的创新性问题,廓清实践路径,从而推动智能思政建设的“祛魅”“解码”“纠偏”“破藩”,实现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从“相加”到“相融”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思政 价值意蕴 高校 现实要求
下载PDF
数智时代背景下高校智能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研究
13
作者 张蕾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3期63-66,共4页
数智时代驱动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内在逻辑集中体现在教育对象的精准定位、教育内容的个性定制、教育过程的科学定法、教育成果的多维评价等方面。为了推进数智技术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要从技术属性与教育属性有机融合的理论自洽与价... 数智时代驱动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内在逻辑集中体现在教育对象的精准定位、教育内容的个性定制、教育过程的科学定法、教育成果的多维评价等方面。为了推进数智技术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要从技术属性与教育属性有机融合的理论自洽与价值耦合出发,坚持智能化与人本化并重,从思维层面完成认知转变与教育形态重构,从技术层面推进资源优化与数据平台建设,从实践层面实现身份转换与核心场景创建,从制度层面促进机制完善与课程标准制定,以此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精准化、科学化、智能化水平,形成兼具针对性与实效性的智能思政教育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智能思政教育 创新发展
下载PDF
智能思政: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构建
14
作者 钟维萍 《科教文汇》 2023年第3期46-49,共4页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因势而新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方式的改进.通过分析智能思政的内涵和特征,探索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进一步从指导思想、教育...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因势而新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方式的改进.通过分析智能思政的内涵和特征,探索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进一步从指导思想、教育者和教育技术平台三方面探析构建智能化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治教育 协同育人 智能思政
下载PDF
智能思政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研究
15
作者 黄珊 张涛 《中国军转民》 2023年第18期104-105,共2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工智能变得尤为重要,为新时代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而智能思政就是人工智能赋能思政教育的一种创新性教学方式。要想达到智能思政就需要通过人工智能这一技术手段,准确了解学生情况,并进行分析和应用,提...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工智能变得尤为重要,为新时代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而智能思政就是人工智能赋能思政教育的一种创新性教学方式。要想达到智能思政就需要通过人工智能这一技术手段,准确了解学生情况,并进行分析和应用,提高思政教育精准化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从而实现智能思政。从分析智能思政的内涵入手,引出其现实价值与意义,进而针对性地从学校、课堂与教师三个方面提出相应举措,促进智能思政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思政 人工智能 治教育 精准化
下载PDF
略论智能思政的实践功能与教学模式
16
作者 李赛红 《科教导刊》 2023年第9期112-114,共3页
智能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时俱进的客观诉求。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功能的创新,具体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方法;实现大学生自然交互、寓学于乐的个性化学习;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 智能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时俱进的客观诉求。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功能的创新,具体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方法;实现大学生自然交互、寓学于乐的个性化学习;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主体性、实践性与创造性。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着重表现为: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原则;智能思政精准教学的深化拓展;智能思政“课前、课中、课后”的结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思政 实践功能 教学模式
下载PDF
智能思政:人工智能视域下思政教育的创新探索 被引量:4
17
作者 安少波 董龙云 《教育评论》 2022年第3期101-105,共5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仅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对教育领域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人工智能技术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提升教育智能化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渗透人文素养、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仅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对教育领域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人工智能技术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提升教育智能化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渗透人文素养、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分析智能思政的内涵入手,结合时代发展趋势分析发展智能思政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并深入剖析当前我国高校智能思政教育发展的困境,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人工智能视域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能思政 教育模式 教育创新
下载PDF
智能思政:人工智能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变革 被引量:40
18
作者 周良发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69-75,共7页
构建“智能思政”,旨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智能化转型,促使教育主体的多元化、教学过程的个性化、人机交互的拟人化和考核评估的智能化。推进“智能思政”建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胜任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增强思想... 构建“智能思政”,旨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智能化转型,促使教育主体的多元化、教学过程的个性化、人机交互的拟人化和考核评估的智能化。推进“智能思政”建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胜任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党和国家的重视为“智能思政”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研究成果的涌现为“智能思政”建设夯实了理论基础,实际应用的深入为“智能思政”建设奠定了现实基础。“智能思政”建设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教育改革创新,要找准人机协作教学的契合点、提升教师人机协作教学能力,引导学生适应智能学习情境,开展“智能思政”教研活动,优化“智能思政”保障体系,确保“智能思政”建设有序推进并取得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时代 治教育 智能思政
下载PDF
智能思政的目标指向和价值实现
19
作者 吴慧娟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3期28-29,共2页
让思政教育在与时俱进中持续提升教育效果,是思政教师的初心,也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价值指向。在人类社会进入智能化时代后,智能思政作为人工智能与思政教育结合的产物应运而生,重构了原有思政体系,也让思政教育处在新的境遇中。文章在... 让思政教育在与时俱进中持续提升教育效果,是思政教师的初心,也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价值指向。在人类社会进入智能化时代后,智能思政作为人工智能与思政教育结合的产物应运而生,重构了原有思政体系,也让思政教育处在新的境遇中。文章在对智能思政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目标指向,并在多个层面给出了价值实现途径,旨在为智能思政体系建设和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思政 目标指向 价值实现
下载PDF
高校智能思政教育工作的研究
20
作者 程成 《长春大学学报》 2022年第8期65-68,共4页
智能思政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新载体和新形态,在智能技术的赋能下,掀起了思维和生态的智能变革。推进“智能思政”建设,既是铸魂育人的必要途径,又是智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主动对接人工智能技术,找准智... 智能思政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新载体和新形态,在智能技术的赋能下,掀起了思维和生态的智能变革。推进“智能思政”建设,既是铸魂育人的必要途径,又是智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主动对接人工智能技术,找准智能思政教学的契合点,发挥其定制性、泛在性、进化性的精准优势,推动二者融合载体的双向赋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确保“智能思政”建设有序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思政 高校 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