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暗孢节菱孢菌非蛋白类毒素的基本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姝江 朱天辉 +2 位作者 胡彬弘 杨莉 张丽娜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6-390,共5页
用改进的Fries培养基在最佳条件下培养出的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corda)M.B.Ellis]滤液,采用硫酸铵沉淀制备蛋白类、非蛋白类粗毒素。经致病性检测,前者生物活性低于后者小分子毒素成分。基本性质研究显示非蛋白粗毒素... 用改进的Fries培养基在最佳条件下培养出的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corda)M.B.Ellis]滤液,采用硫酸铵沉淀制备蛋白类、非蛋白类粗毒素。经致病性检测,前者生物活性低于后者小分子毒素成分。基本性质研究显示非蛋白粗毒素有一定专化性,但专化性不强,介于专化性与非专化性毒素之间;具有较强的热和紫外线稳定性、对pH敏感,易受碱性物质影响;9种不同极性物质对毒素的生物活性有不同影响,该毒素可能为极性较大的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素 基本性质 杂交竹 专化性 暗孢节菱孢菌
下载PDF
高节竹梢枯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9
2
作者 马桂莲 胡国良 +2 位作者 俞彩珠 吴继来 徐炳潮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4-48,共5页
高节竹梢枯病是浙江临安市首次发现的新病害 ,国内外至今未见报道。经多年反复的分离培养 ,从病竹组织中只分离到一种真菌 ,是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phaeospermum(Corda)M .B .Ellis .。通过对当年新竹在室内外和有伤无伤的多次重复接... 高节竹梢枯病是浙江临安市首次发现的新病害 ,国内外至今未见报道。经多年反复的分离培养 ,从病竹组织中只分离到一种真菌 ,是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phaeospermum(Corda)M .B .Ellis .。通过对当年新竹在室内外和有伤无伤的多次重复接种和再分离 ,充分证明暗孢节菱孢有较强的致病力 ,能引起与自然发病相一致的症状。病原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 1 5~ 30℃ ,最适温度为 2 5℃ ;适宜的pH值为 5~ 1 0 ,最适的pH值为 6~ 8;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 2 0~ 30℃ ,最适温度为 2 8℃ ;分生孢子萌发最适宜的pH值为 6,分生孢子在竹汁水中萌发最适宜 ,光照可促进分生孢子发芽。表 9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梢枯病 病原 生物学特性 暗孢节菱孢菌
下载PDF
杂交竹梢枯病菌毒素蛋白的质膜结合位点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姝江 朱天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5-361,共7页
为探明杂交竹梢枯病菌毒素蛋白的质膜结合位点及在不同品种的结合活性,在低压层析分离纯化毒素蛋白的基础上,以该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毒素特异性抗血清,并将该蛋白用不同浓度的抗体吸附后处理杂交竹幼嫩枝条。结果表明:毒素所引起... 为探明杂交竹梢枯病菌毒素蛋白的质膜结合位点及在不同品种的结合活性,在低压层析分离纯化毒素蛋白的基础上,以该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毒素特异性抗血清,并将该蛋白用不同浓度的抗体吸附后处理杂交竹幼嫩枝条。结果表明:毒素所引起的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说明所制备的抗体在与毒素发生特异性免疫学反应的同时,可部分封闭毒素分子上与毒素受体结合的位点;利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杂交竹嫩枝的质膜制剂与毒素蛋白的结合活性显示,质膜制剂与毒素结合后能部分阻断毒素与其抗体的免疫学反应,即质膜制剂中含有毒素的结合位点,且不同品种的结合活性有差异;用胰蛋白酶或加热处理质膜制剂后,质膜制剂对毒素与其抗体反应的抑制作用消失,证实质膜制剂中与毒素结合的是蛋白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竹 暗孢节菱孢菌 毒素 质膜 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A蛋白间接酶联免疫法对杂交竹梢枯病菌蛋白毒素的检测
4
作者 朱天辉 李姝江 +1 位作者 韩珊 谯天敏 《四川林业科技》 2012年第5期8-11,共4页
采用A蛋白双抗夹心法,在包被抗血清前先用A蛋白包被微量测定板,利用A蛋白抗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FC部位结合,以F(ab')2部位吸附抗原毒素,在被吸附的毒素上再加一层相同的抗血清和酶标记的A蛋白,以检测杂交竹梢枯病菌毒素蛋白。结果表... 采用A蛋白双抗夹心法,在包被抗血清前先用A蛋白包被微量测定板,利用A蛋白抗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FC部位结合,以F(ab')2部位吸附抗原毒素,在被吸附的毒素上再加一层相同的抗血清和酶标记的A蛋白,以检测杂交竹梢枯病菌毒素蛋白。结果表明:A蛋白预包被能提高检测效价,降低本底值。抗原浓度对酶联检测有显著影响,纯毒素稀释倍数大于10-6,检测结果与对照接近,不适宜用于检测。OD值随抗原稀释倍数的增加下降,且下降幅度受测定抗血清浓度的影响;当检测液稀释1∶5(1∶50时,测定抗血清浓度在10-4(病株汁液)和10-6(含毒素发酵液)时可测出显著差别。抗血清浓度为10-4下,含毒素发酵液在标记A蛋白浓度为1∶10(1∶640范围内有较好测定结果,而病株汁液在标记A蛋白浓度为1∶10(1∶160才能测出。本研究首次将此技术用于真菌毒素检测中,该方法对杂交竹病株汁液中的致病毒素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能早期诊断暗孢节菱孢菌引起的杂交竹梢枯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法 毒素 杂交竹 暗孢节菱孢菌
下载PDF
撑×绿杂交竹梢枯病病原及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朱天辉 黄宗超 +3 位作者 高强章 李芳莲 罗力嘉 李晓东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12,31,共4页
通过分离、接种、再分离首次证实杂交竹梢枯病的病原为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Corda)M.B.Ellis。该病菌以菌丝体和子实体在病组织、病组织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其中病组织中菌丝体和子实体中的分生孢子为越冬的重要形式,是... 通过分离、接种、再分离首次证实杂交竹梢枯病的病原为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Corda)M.B.Ellis。该病菌以菌丝体和子实体在病组织、病组织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其中病组织中菌丝体和子实体中的分生孢子为越冬的重要形式,是病害发生主要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或菌丝通过伤口从节叉处侵入;病原菌主要通过孢子借助风力和雨水传播,从4月初开始释放孢子,6月为病原孢子释放的高峰期,并以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孢节菱孢菌 杂交竹梢枯病 发生规律
下载PDF
杂交竹抗梢枯病诱导因子筛选及其持续期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何倩倩 刘雨欣 +4 位作者 方馨玫 朱天辉 谯天敏 韩珊 李姝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1-89,共9页
本文利用病原毒素同源异质的特点诱导杂交竹抗病潜力,筛选出抗梢枯病的最佳诱导因子并排除其对病原菌的直接作用,经琼脂玻片萌发法测定3种诱导因子(温度灭活毒素、蛋白酶降解毒素和细胞壁成分)对杂交竹梢枯病病原菌暗孢节菱孢菌孢子萌... 本文利用病原毒素同源异质的特点诱导杂交竹抗病潜力,筛选出抗梢枯病的最佳诱导因子并排除其对病原菌的直接作用,经琼脂玻片萌发法测定3种诱导因子(温度灭活毒素、蛋白酶降解毒素和细胞壁成分)对杂交竹梢枯病病原菌暗孢节菱孢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经过60℃灭活毒素浓度为40μg/mL处理的孢子萌发效果最为理想。通过最佳诱导因子对杂交竹不同品种诱导持续期进行测定,采用针刺法先接种诱导因子后挑战接种病原菌,1~40 d内观察抗感品种对诱导因子响应的差异,症状上杂交竹8#的感病程度重于3#和6#,40 d时叶片和枝干变黄干枯,病情指数结果表明,3个杂交竹品种接种诱导因子后感病程度降低,诱抗效果显示杂交竹6#的诱抗指数高于3#和8#。以上结果证明诱导因子使不同杂交竹品种均产生了一定的抗性且抗性越强的品种诱导抗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竹梢枯病 暗孢节菱孢菌 诱导因子 抗病性 子萌发
下载PDF
蛋白毒素AP-Toxin诱导撑绿杂交竹抗梢枯病及其分泌物响应 被引量:1
7
作者 何倩倩 彭麒 +2 位作者 宗绡卓 朱天辉 李姝江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9-208,共10页
【目的】以撑绿杂交竹梢枯病病原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灭活的蛋白毒素AP-Toxin为诱导因子,对在其诱导下3个杂交竹品种分泌物特性与病情指数、诱抗效果相关性进行分析,为诱导抗病性在林木病害治理中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目的】以撑绿杂交竹梢枯病病原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灭活的蛋白毒素AP-Toxin为诱导因子,对在其诱导下3个杂交竹品种分泌物特性与病情指数、诱抗效果相关性进行分析,为诱导抗病性在林木病害治理中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择健康的1年生撑绿杂交竹3号(No.3)、6号(No.6)、8号(No.8),对其上部嫩枝按4种处理方式进行针刺接种,接种后在4个不同时期分别采样。采用修订后的索姆基(Sormgy)糖含量测定法、双缩脲法、碱液滴定法分别测定分泌物中糖、蛋白质和脂类含量,分析糖、蛋白质和脂类分泌物对灭活毒素诱导的响应。【结果】撑绿杂交竹在引入灭活蛋白毒素作为诱导因子后,其分泌物(蛋白质、可溶性多糖、总糖、脂类)含量增加,病情指数显著下降、诱抗效果显著增加,撑绿杂交竹抵抗病原菌侵染的能力增强。在3个品种中,诱导后病情指数No.6最低、动态变化最小,其次是No.3,No.8病情指数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蛋白质、可溶性糖、总糖和脂类含量与病情指数和抗性显著正相关,其中还原糖含量与抗性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暗孢节菱孢菌灭活蛋白毒素诱导后能使撑绿杂交竹抗性增强,抵抗病原菌的侵染;且抗性越强的品种,诱抗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毒素 诱导因子 撑绿杂交竹梢枯病 分泌物响应 暗孢节菱孢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