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4篇文章
< 1 2 1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疫情暴发流行期传染性医疗废弃物的多目标三级网络优化研究
1
作者 李欣 陈希 《运筹与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81,共7页
在疫情暴发流行期传染性医疗废弃物的排放量呈暴发式增长,医院、医疗废弃物中转点和医疗废弃物处理中心面临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理的多重压力。本文针对疫情暴发流行期医疗废弃物处置的问题,构建了针对传染性医疗废弃物的多目标三级运... 在疫情暴发流行期传染性医疗废弃物的排放量呈暴发式增长,医院、医疗废弃物中转点和医疗废弃物处理中心面临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理的多重压力。本文针对疫情暴发流行期医疗废弃物处置的问题,构建了针对传染性医疗废弃物的多目标三级运输网络优化模型,以有效地对废弃物进行处置。首先,考虑了废弃物运输的效率以及废弃物处置的社会总成本这两个决策目标,分别构建了考虑医院、中转点和处理中心的三级运输网络时间满意度模型和社会总成本模型;进一步,考虑传染性医疗废弃物处理过程中潜在的各类风险因素,建立了处理中心抗风险能力最大化的模型,并获得了医疗废弃物处理的优化结果;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情暴发流行 传染性医疗废弃物 中转点 处理中心 多目标优化模型
下载PDF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暴发流行菌株的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刘庆中 周铁丽 +1 位作者 李超 黄海霞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86-1088,共3页
目的研究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暴发流行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以追踪传染源、了解传播途径,确定预防流行的策略。方法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我院EICU在2004年12月临床患者感染部位分离的M... 目的研究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暴发流行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以追踪传染源、了解传播途径,确定预防流行的策略。方法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我院EICU在2004年12月临床患者感染部位分离的MRSA暴发流行株及暴发期间分离自环境和患者、医务人员携带的MRSA作同源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中有6例感染MRSA,共分离出7株病原菌(其中有两株来自同一患者的不同部位);分别从一患者鼻腔、换药室台面、一护士的手、一病床床栏和病区的空气分离出5株MRSA;12株MRSA的PFGE分型结果显示共有4个型:所有患者感染部位分离的7个菌株和患者鼻腔及护士手上分离的两个菌株都是A型,为暴发菌株;换药室台面、病床床栏和空气中分离的菌株分别为B型、C型和D型。结论基因分型阐明了本次MRSA暴发流行的来源和传播途径,其可能是患者鼻腔携带的MRSA经由医护人员的手在病区中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暴发流行 分子流行病学 脉冲场凝胶电泳
下载PDF
一起德尔卑沙门氏菌污染水源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暴发流行的调查 被引量:7
3
作者 郑华英 周敦金 +6 位作者 陈智 熊燕 龙一兵 朱焰 付秀璋 姚泽洪 蒋涛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27-127,126,共2页
关键词 德尔卑沙门氏菌 污染 水源 肠道传染病 暴发流行 流行病学
下载PDF
西安某高校学生1999年麻疹暴发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陈仕珠 张晋红 +4 位作者 陈鹰军 彭武 张怀香 富爽 雷浦涛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50-753,共4页
:目的 研究成人麻疹暴发流行和临床特点及发生原因 .方法 对患者逐一作流行病学等调查分析、血清抗 -麻疹病毒 (MV ) lg M等检测 .结果 流行持续 33 d,发病 149例 ,均男性 .年龄 19~ 2 3(2 1.4)岁 .发病率占学员总数的4.3% ,其中 1... :目的 研究成人麻疹暴发流行和临床特点及发生原因 .方法 对患者逐一作流行病学等调查分析、血清抗 -麻疹病毒 (MV ) lg M等检测 .结果 流行持续 33 d,发病 149例 ,均男性 .年龄 19~ 2 3(2 1.4)岁 .发病率占学员总数的4.3% ,其中 1个队 45 .5 % (5 1/ 112 )发病 .149例来自全国 2 3个省、市、自治区 ,6 4.4%来自农村 ,88.5 %为 1996 / 1998从家直接入学 ,3例有麻疹病史 ,2例可疑有麻疹病史 .有、无麻疹疫苗接种史及接种史不详者分别为 2 (1.4% )、19(12 .8% )和12 3(82 .6 % )例 .有典型、不典型皮疹及无皮疹者分别为 5 7(38.3% ) ,44 (2 9.6 % )和 48(32 .2 % )例 ,其急性期血清抗 -MV lg M阳性分别为 31(5 4.4% ) ,2 1(4 7.7% )和 18(37.5 % )例 ,后两者恢复期抗 - MV Ig M91.9%阳性 ,抗 -风疹病毒Ig M均阴性 .抽检有麻疹病史及无皮疹的 2 7例患者急性期血清抗 - MV Ig G阳性分别为 1∶ 2 0 0 2例 (7.4% ) ,1∶ 40 0的18例 (6 6 .7% )和 1∶ 80 0的 7例 (2 5 .9% ) .结论 我国农村和中小城市中存在数目较大的易感麻疹的青年人口 ,其中6 1.7%的患者可能为抗 - MVIg G衰减所致其症状不典型而极易误诊 ;他们亦应是预防接种的重要对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接种 流行病学 暴发流行 高校学生
下载PDF
天津市武清区一起水型细菌性痢疾暴发流行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孟昭远 李平 +2 位作者 徐志元 高元鹏 李海燕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对2005年6月间天津市武清区汊沽港镇痢疾暴发的原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提出科学防控手段。方法采取病例个案调查、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查等手段进行调查。结果本次痢疾暴发从6月1日持续到24日,共确诊病人1189例,罹患率为3.66%。... 目的对2005年6月间天津市武清区汊沽港镇痢疾暴发的原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提出科学防控手段。方法采取病例个案调查、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查等手段进行调查。结果本次痢疾暴发从6月1日持续到24日,共确诊病人1189例,罹患率为3.66%。实验室检验发现部分病人粪便细菌培养为福氏志贺痢疾杆菌3a型阳性,部分供水系统的蓄水池水、末梢水、大肠菌群严重超标,并检出福氏志贺痢疾杆菌3a型,与病人粪便培养菌型一致。结论该起疫情是由于生活饮用水源污染而导致的福氏志贺痢疾杆菌3a型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导的综合防疫措施,迅速扑灭了这起重大传染病疫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痢疾 暴发流行 调查报告
下载PDF
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防治控制局部疟疾暴发流行 被引量:9
6
作者 潘波 黄祺林 +1 位作者 朱泰华 杨灼宏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126-128,共3页
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防治控制局部疟疾暴发流行潘波,黄祺林,朱泰华,杨灼宏广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广州510300广东是我国历史上疟疾流行较严重的省份之一。经过30多年的综合防治,全省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疟区逐渐缩小。1... 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防治控制局部疟疾暴发流行潘波,黄祺林,朱泰华,杨灼宏广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广州510300广东是我国历史上疟疾流行较严重的省份之一。经过30多年的综合防治,全省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疟区逐渐缩小。1972年起广东陆地地区未发现本地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防治 疟疾暴发流行 强流动 疟疾发病率 外来流动人口 控制局 防治疟疾 疟疾管理 外来人口 疟疾流行
下载PDF
河南省基本消灭疟疾地区疟疾暴发流行调查报告 被引量:20
7
作者 尚乐园 陈建设 +7 位作者 顾政诚 郑香 刘辉 苏玉杰 李爱民 罗曼珍 钱会霖 汤林华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 探索河南省基本消灭疟疾地区疟疾暴发流行程度及原因。 方法 在信阳市二十里河村选择 5个居民组 ,运用寄生虫学与昆虫学方法进行调查。 结果  1999年 7、8两个月居民带虫发病率为 7.37% ,6月小学生原虫率和疟疾抗体阳性率分别... 目的 探索河南省基本消灭疟疾地区疟疾暴发流行程度及原因。 方法 在信阳市二十里河村选择 5个居民组 ,运用寄生虫学与昆虫学方法进行调查。 结果  1999年 7、8两个月居民带虫发病率为 7.37% ,6月小学生原虫率和疟疾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2 .0 0 %和 8.40 % ,1998年居民疟史率为 16 .72 % ;仅捕获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 ,前者 7、8月份平均叮人率 4.82 ,后者为 6 .77;人血指数前者为 0 .785 7,后者为 0 .15 19;腺子孢子率前者为 0 .0 8% ,后者为 0 ;媒介能量前者为 5 .5 2 96 ,后者为 0 .892 4,前者是后者的 6 .2倍。 结论 嗜人按蚊为当地疟疾的主要传播媒介 ,该蚊的种群数量增加是疟疾暴发流行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疾病暴发流行 嗜人按蚊 媒介能量 流行病学 河南
下载PDF
一起学校结核病暴发流行调查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罗宽洋 廖少江 +6 位作者 王晓峰 李慧怀 蒋丽娜 桂斌 张海英 李佳 程道节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6年第4期939-940,共2页
目的 了解结核病暴发流行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减少发病。方法 对肺结核病暴发流行班的所有学生及与该班学生密切接触的教职员工、家庭成员等,采用X线胸部摄片、PPD试验检查,对X线胸部摄片检查异常者... 目的 了解结核病暴发流行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减少发病。方法 对肺结核病暴发流行班的所有学生及与该班学生密切接触的教职员工、家庭成员等,采用X线胸部摄片、PPD试验检查,对X线胸部摄片检查异常者给予痰涂片检查,查抗酸杆菌。结果 调查班共有学生53人,PPD阳性反应者52人,阳性率为98.1%,其中强阳性反应29人,强阳性反应率为54.7%。2005年3月7日~6月8日共查出肺结核病人9人,患病率高达16981/10万。结论 这是一起1个学生患病后隐瞒病情引起的班内学生传播所致的结核病暴发流行。因此,加强学校在校学生的结核病防治十分重要和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流行病学 暴发流行
下载PDF
ICU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暴发流行的调查 被引量:13
9
作者 戴海 吕爱云 冯海荣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7-307,共1页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暴发流行 2002年 重症患者 ICU科 不同部位 结果报告 罹患率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暴发流行控制 被引量:6
10
作者 陶映 陈文光 章泽豹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183-1183,共1页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鲍氏不动杆菌 暴发流行 控制
下载PDF
云南加布托垦区疟疾暴发流行情况调查报告 被引量:11
11
作者 车立刚 李兴亮 +2 位作者 杨亚明 李春富 张有林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2年第2期81-83,共3页
加布托垦区,由7个小型橡胶园组成。现有人口507人,均来自非疟区。由于忽视疟疾预防工作,导致疟疾暴发流行。1990年1~8月疟史率高达74.8%,疟疾死亡率9.81‰,9月份月发病率17.6%,人群带虫率60.8%,疟疾荧光抗体阳性率81.25%~100%。... 加布托垦区,由7个小型橡胶园组成。现有人口507人,均来自非疟区。由于忽视疟疾预防工作,导致疟疾暴发流行。1990年1~8月疟史率高达74.8%,疟疾死亡率9.81‰,9月份月发病率17.6%,人群带虫率60.8%,疟疾荧光抗体阳性率81.25%~100%。两年间农工因患疟疾误工2万余个劳动日,支付医药费9万余元,部分农工离场,一些胶园荒芜,损失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暴发流行 调查
下载PDF
某部新兵暴发流行ALT升高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庄立琳 饶日春 +3 位作者 黄俊达 胡桂华 黄英英 杨铮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1-122,共2页
目的 :查明新兵中以血清单项ALT升高为主要特征的肝损害患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临床特点。方法 :对 2 0 7名 2 0 0 1年入伍新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对血清和部分粪便标本进行肝功能和各种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对ALT升高者进行临床特点分... 目的 :查明新兵中以血清单项ALT升高为主要特征的肝损害患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临床特点。方法 :对 2 0 7名 2 0 0 1年入伍新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对血清和部分粪便标本进行肝功能和各种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对ALT升高者进行临床特点分析 ,对部分ALT升高者进行肝穿活检。结果 :血清TTVDNA阳性 10 8例 ,占 5 2 .13% ,5人粪便中检出TTVDNA ;ALT升高 79例 ,占 38.16 % ;ALT升高可排除各种中毒因素 ,血清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均阴性 ;ALT升高者均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肝组织活检均有肝细胞肿胀变性、点状坏死等病理改变。结论 :本次ALT升高可能是由TTV引发的非甲~庚型病毒性肝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非甲非庚型 暴发流行 部队新兵
下载PDF
社区及家族SARS聚集性暴发流行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小玲 艾辉 +3 位作者 刘双 刘彤 刘傲亚 陶英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0-342,共3页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 (SARS)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我院抢救中心留院观察的 2 6例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对其家庭及小区成员进行调查 ,共总结出 4 6例患者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在社区医院源患者与后...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 (SARS)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我院抢救中心留院观察的 2 6例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对其家庭及小区成员进行调查 ,共总结出 4 6例患者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在社区医院源患者与后续患者之间有无保护暴露接触 ,后续患者又感染家庭成员。社区内 4 6例后续患者发病时间均在SARS最长潜伏期内 ,故该社区属暴发流行。结论 SARS有极强的传染性 ,有很强的家庭及社区聚集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家族 SARS聚集性暴发流行 流行病学 非典型肺炎
原文传递
禽流感在人群中暴发流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孟虹 王君伟 +1 位作者 安莹 孙雷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35-1136,共2页
关键词 A型禽流感病毒 暴发流行 人群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直接感染 亚型毒株 正粘病毒科 传染性疾病 实验室确认
下载PDF
水稻黑条矮缩病暴发流行原因分析--以河南开封为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任应党 鲁传涛 王锡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16,共9页
水稻黑条矮缩病最早于1963年在浙江省余姚的早稻上发现,1964-1966年在浙江、江苏和上海等地流行或局部危害,1967年后华东地区发病迅速减轻,20世纪70年代在浙江病区难以找到病株,但1991-2002年浙江杂交稻区水稻黑条矮缩病又再次流行成灾... 水稻黑条矮缩病最早于1963年在浙江省余姚的早稻上发现,1964-1966年在浙江、江苏和上海等地流行或局部危害,1967年后华东地区发病迅速减轻,20世纪70年代在浙江病区难以找到病株,但1991-2002年浙江杂交稻区水稻黑条矮缩病又再次流行成灾,随后发病面积下降。2006年以来在江苏、浙江、山东等稻区大面积发生,并迅速上升为当地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给水稻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13-2014年,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河南沿黄部分稻区严重发生。本文从稻-麦连作的耕作制度,介体灰飞虱的越冬基数大、带毒率高,田间毒源丰富、易感水稻品种多,介体灰飞虱发生高峰与秧苗敏感期高度重合等方面,分析了水稻黑条矮缩病间歇性暴发流行的原因,以期为该病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 灰飞虱 暴发流行
下载PDF
2002年凉水河镇中学菌痢暴发流行调查处理的经验和教训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辉 王泽清 +1 位作者 张锐 毛立峰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58-358,共1页
关键词 痢疾 疾病暴发流行 学生 十堰市凉水河镇
下载PDF
玉环县海城社区甲型副伤寒暴发流行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宗祥 柴程良 陈辉华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35-136,共2页
关键词 伤寒暴发流行 甲型副伤寒 玉环县 因素研究 社区 海城 控制措 针对性 发病
下载PDF
一起病毒性心肌炎暴发流行的病原学调查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成焕吉 刘丽 +4 位作者 鲁继荣 乔红梅 孙景辉 付文永 李玉波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8-319,共2页
目的 :明确发生于吉林省东丰县一起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暴发流行病原 ,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并探讨相关诊断技术。方法 :采用微量细胞培养法 ( HHVM)、动物分离法及 ELISA特异性Ig M、Ig G检测法对 4 6例病人的粪便 ( Stool)、... 目的 :明确发生于吉林省东丰县一起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暴发流行病原 ,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并探讨相关诊断技术。方法 :采用微量细胞培养法 ( HHVM)、动物分离法及 ELISA特异性Ig M、Ig G检测法对 4 6例病人的粪便 ( Stool)、咽分泌物 ( NPS)及双份血清进行研究。结果 :HHVM法在2 6例患儿中分离到柯萨奇病毒 B3,阳性率为 56.5% ,动物分离法及特异性 Ig M的阳性率分别为4 6.7%和 54.5% ,HHVM法与特异性 Ig M检测比较 ,阳性符合率为 82 .1% ,阴性符合率为 78.3% ,总符合率为 89.1% ,两种方法有明显的一致性。结论 :本次流行系 CVB3所致 ,特异性 Ig M检测可用于临床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暴发流行病学 病原学 儿童
下载PDF
一起流动儿童麻疹暴发流行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运葵 李万林 +3 位作者 祁昆 吴丽清 李廷学 任志艳 《疾病监测》 CAS 2003年第9期334-335,共2页
关键词 流动儿童 麻疹 暴发流行 现场流行病学 血清学检测 免疫接种
下载PDF
贵州省2000—2003年炭疽流行特征及暴发流行原因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邹志霆 陶沁 何平 《医学动物防制》 2005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贵州省近年来炭疽流行特征及其暴发流行的原因。方法:分析2000~2003年疫情资料和其间发生的32起暴发疫情的调查资料。结果:发病率为全国平均水平8~13倍;农民发病为主;绝大多数为皮肤炭疽;剥剐、分发和食用病死家禽为主要感... 目的:探讨贵州省近年来炭疽流行特征及其暴发流行的原因。方法:分析2000~2003年疫情资料和其间发生的32起暴发疫情的调查资料。结果:发病率为全国平均水平8~13倍;农民发病为主;绝大多数为皮肤炭疽;剥剐、分发和食用病死家禽为主要感染方式。结论:贵州仍然为我国炭疽高发省份之一;加强相关部门间合作、及时发现、处理疫情和加强卫生知识宣教,应是控制贵州炭疽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炭疽 暴发流行 流行特征 宣教 暴发疫情 疫情资料 发病 贵州 部门 平均水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